•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末日危途

The Road,末路浩劫(台),路

主演:维果·莫腾森,柯蒂·斯密特-麦菲,罗伯特·杜瓦尔,查理兹·塞隆,盖·皮尔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末日危途》剧照

末日危途 剧照 NO.1末日危途 剧照 NO.2末日危途 剧照 NO.3末日危途 剧照 NO.4末日危途 剧照 NO.5末日危途 剧照 NO.6末日危途 剧照 NO.13末日危途 剧照 NO.14末日危途 剧照 NO.15末日危途 剧照 NO.16末日危途 剧照 NO.17末日危途 剧照 NO.18末日危途 剧照 NO.19末日危途 剧照 NO.20

《末日危途》剧情介绍

末日危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绝望的未来,世界恍如巨大的废墟,双眼所及之处尽是荒凉与灰暗。人类文明在末日的劫难中毁灭殆尽,在资源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幸存者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烈情况,整个世界呈现地狱般的光景。一位父亲(Viggo Mortensen 饰)和他的儿子(Kodi Smit-McPhee 饰)进行着漫无止境的旅程。他们不断向南,寻找着更为温暖的避难场所,破旧的超市小推车负载着父子二人所有的家当。前路漫漫,希望渺茫,父亲不断回忆着妻子(查理兹·塞隆 Charlize Theron 饰)的音容笑貌和他们过去美好的时光,而如今美好不在,父子俩的明天更不知将在何方…… 本片根据美国小说家考麦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的作品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手艺第三季四月一日三姐妹之家庭故事第二季特工卡特第一季沙漠大冒险伊萨卡远隔40万公里的恋爱岁月风云鸣鸟不飞:乌云密布鸟类学家一丈天地另一种蓝女人是老虎临时女友♪魔法少女伊莉雅:运动会的舞蹈守婚如玉史诗尾巴行动时刻我来自北京之扶兄弟一把亲·爱的味道克劳德夫人被抹去的男孩神枪少女我离家了,但……请告诉我去车站的路灿烂的季节正义与否西游记红孩儿乔·科伊:布鲁克林现场秀美好的世界纳粹僵尸

《末日危途》长篇影评

 1 ) 善的理由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变成坏人,是吗?

”电影《The Road》里,孩子这样问爸爸。

“任何时候。

”爸爸答。

与好莱坞其它的灾难片相比,《The Road》最大的特点就是毫无希望。

在《彗星撞地球》里,人类靠聪明才智击毁了撞向地球的彗星;在《后天》里,被淹没城市的幸存者最后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在《地心》里,科学家们最终逆转了紊乱的地心磁力……但是在《The Road》里,阳光已经消失多年,庄稼和树木不再生长,建筑纷纷腐烂,人类几乎灭绝,剩下的“人”已经不再是人——他们象动物那样四处翻找越来越不可能找到的文明时代的遗剩食物:一瓶可乐、一盒罐头……在不能找到这一切时,他们吃人。

在一个毫无希望的世界里,“善”还是必要的吗?

在生命本身都不再有意义时,“做个好人”还有意义吗?

电影里大多数人以行动作出了回答:象其它动物一样,他们瞪着血红的眼睛,被永恒的饥饿驱使,将眼里的世界分为食物与非食物,急迫地向食物扑去,哪怕这个食物有一颗跳动的心脏,跟他们说一样的语言。

但是主角父子的选择不同。

他们宁愿饿死也不吃人,甚至碰到垂死的同胞时,孩子坚持:爸爸,给他一瓶罐头吧。

“你必须守住内心的火焰”,这是父子间的约定。

但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要“守住内心的火焰”呢?

真的,为什么要追求美好呢?

以前我曾和一个基督徒就道德的起源辩论。

在他看来,人类的同情心、爱的意愿、对美好的向往是如此神秘如此顽强,只能用“神意”来解释。

“比如所谓自然权利,哪有什么‘自然’呢?

天上怎么会掉下来权利呢?

当人们诉诸于‘自然’时,实际上是在诉诸内心深处的上帝”。

我说道德哪有什么神秘之处,它完全可能从达尔文主义的角度得到解释:人与人之间一定程度的友爱善意是一种集体生存的策略,“团结就是力量”,这种策略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慢慢内化为一种本能情感,这和上帝有什么关系呢?

看完《The Road》走出电影院,突然想起这场辩论,并意识到自己的逻辑是多么的噩梦——也许正确,但是噩梦——如果“善”其实是一种求生策略,那么“恶”其实也是,如果都是求生策略,那么,难道善恶本质上没有区别吗?

难道将罐头分给濒死老人的孩子,与那些捕猎同类的食人者,没有区别吗?

不对。

不对不对不对。

走在深夜的大街上,几乎感到上帝的影子从前面一闪而过,感到他宽大袖袍的一角拂过脸颊。

所以《The Road》本质上不是灾难片或亲情片,它是一个哲学拷问,直指人类在生存困境面前的道德虚空。

因此,它讲的不是什么后灾难时代的故事,而是现在,此时此刻,你、我所置身的世界:只是此时此刻匮乏不那么极端,作恶也不象食人那么极端,但是把电影里的极端性去掉,它所暴露的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本身。

它追问每一个人:如何生命的虚空里打捞“善”的意义?

以前读到过别人出的一道题:假如有一天一种非常强大智慧的外星生物来到地球食人,你有机会去说服他不要吃你,你能举出什么样的理由去说服他,而这些理由却不能用来说服你自己食素?

我想不出来。

如果我说人类比牛羊猪聪明会制造工具,外星人可以说我们都造出可以飞到地球的船了你们那点波音747还好意思拿来说事。

如果我说人类感情丰富会哭会笑,外星人没准会说,你不知道我吃完你后马上就去捐助我们星球上的希望小学啊。

人吃动物的唯一理由似乎就是人类比它们强大智慧,但是如果强大智慧就是干掉弱小生物的理由,那么希特勒屠杀病残儿似乎就天经地义。

因为想不出来理由,所以对食肉这件事始终视为自己的人生污点,难以释怀。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罪恶感本身也许就是“内心的火焰”?

这火焰来自哪里,又为什么在心中噼啪作响,我至今无法领悟,只在诚惶诚恐中心怀莫名感激。

 2 ) 末日危途简述

男主妻子在末日时怀孕了,抚养儿子一段时间,所剩物资已经不多,剩下两颗子弹,说应该在子弹更多时动手的,被男主劝说暂时放弃,不过最后还是还是劝说不住决定放弃,晚上独自前往黑暗。

男主继续带着照的妻子的吩咐前往南方,路上遇见劫匪后逃脱,找到一个物资丰富的地堡住了一段时间,听到有狗叫决定离开,遇见一位老人,一起吃了顿晚饭,到了一间房子,发现地底下困着被吃的人们,在准备杀儿子时,被困人们出来,趁机逃跑,来到海边,男主游去船上看看,回来时,所有东西都被偷了,儿子睡着了(偷东西的黑人手上有刀没杀男主儿子),男主回来带着儿子追上,让黑人脱下所有衣物,儿子劝说,又回去还了衣服留了一罐食物,去到城里,被人用箭射伤,男主用信号弹反击,简单处理了脚的伤口,但最后还是离去了,一个人上来跟男主的儿子说话,这人有妻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和一只狗,他们一直跟踪着男主,男主儿子选择跟他们走

 3 ) 看到那只狗,世界有了温情

美国人近期的末日情绪很是浓厚啊。

《2012》玩的是视觉和特效,这部片子则是通过心理来获得观众的共鸣。

影片并没有清楚地交代,世界是如何毁灭的,战乱、环境恶化,或者外星人入侵?

让观众自己意淫吧。

可是,开篇就看到那样凄凉的场景,心里想,活下去的人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呢。

观众一定会琢磨,要是自己处于那样的处境,会怎么做、怎么活。

我?

干脆咬舌自尽好了。

孩子的母亲为了让父子更好地生存,在一个冬夜留下了外套,出走了,在那样寒冷的夜晚,出去,就是牺牲,她只是要丈夫照顾好儿子。。。

父子俩走在路上,最终目的是什么,他们不知道,只是在路上,生存着,这就是他们的意义。

一路上,强盗、90岁的老人、偷了他们衣物的黑人、射箭的夫妻……他们经历的人和事,可以看出,大人对人处处防备,小孩总留有一份爱心。

大人保护小孩很辛苦,于是终于对小孩咆哮:“你知道我时时要担着心吗?

我容易吗我?

”小孩也暴发了:“你知道我也要担心吗?

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啊!

”字幕翻译得不好,英文应该比这强悍地多,但看这字幕就已经觉得很震撼了。

终于,大人因为身体衰竭在海边死去,小孩遇到了一家人。

这是完整的一家子,有夫妻、一对儿女,还有一只狗,小孩之前还对丈夫存有疑虑,当最后看到这只狗时,脸上泛出的温情,让我们知道,他接纳了这个新的家庭了。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还能留着狗狗,他们一定是最善良的。

要是我们,也许早就把它吃了呢。

所以说,世界总有温情在。

人性,也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的。

 4 ) 更像是对佛经中,处于减劫末期人类命运的描绘!

减劫中,有小三灾。

(1)饥馑灾。

人寿减至三十岁时,人身量不满三尺,于时,人类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丧失殆尽,福报相继享尽,连粗劣的五谷杂粮也渐没,稊稗充饥,为食中第一;以发褐遮体,为衣中第一;以铁为至宝,为庄饰第一。

相煎人皮朽骨为宴会。

偶得一粒麦谷,如获摩尼宝珠,密藏守护。

饥馑灾至,凡七年七月七日,天不降雨,大地寸草不生,白骨遍野。

尽阎浮提,所存不过万人,留之以作当来人种。

饥灾过后,众生共起下品厌离心。

(2)疾疫灾。

人寿减至二十岁时,身形由三尺减至二尺高,原来那一念下品厌离心也丧失,疾疫灾起,种种诸病齐发,死亡积野,过七月零七日,其灾方熄,此时尚无甘蔗糖盐之类,而况参苓桂附等药物。

那时,没有国家组织,没有文化,国土空废,城镇毁败。

只有一些小村落,遥寥散布。

疾疫灾过,人们相共生起一念中品厌离心。

(3)刀兵灾。

过六千年后,人寿十岁时,彼时女子五个月即嫁,身高才一尺,有的人身高只有一拃手(张开大拇指和中指的距离),那时,原来那一念中品厌离心又失掉,惟有行十恶法者为人推敬。

刀兵灾至,一切众生自相杀害。

地所生草,利如锋刃,触之即死,过七日七夜,其患方除。

有少量软心众生,避隐于山野,刀兵灾末,所剩人口仅一万,隐于山野的人,出山后,遇人相抱痛哭,共起上品厌离心,发誓断恶修善,由是寿命渐增,福报渐大。

增劫开始,如是循环。

现在,我们处于减劫中,上述状况大约出现在4000年后,如果还是用公元纪年,就是在6000年左右。

 5 ) soliloquy -The Road

the clock stopt at 1:17.there was a long shear of bright light,then a series of low concussions.I think it's October.but I can't be sure.I haven't kept a calendar for years.each day is more gray than the one before.it's cold.I'm growing colder.as the world slowly dies.no animals have survived.all the crops have long gone.soon all the trees in the world will fall.the roads are peopled by refugees towing carts.and gangs carrying weapons.looking for fuel and food.within a year there were fires on the ridges.and deranged chanting.there has been cannibalism.cannibalism is the great fear.mostly, I worry about food.always foodfood, and the cold, and our shoes.sometimes I tell the boy the old stories of courage and justice.difficulties as they are to remember.all I know is the child is my warrant.and if he is not the word of God.then God never spoke.

 6 ) 不是所有的好电影都有机会出现在公众的记忆里--写于奥斯卡颁奖之后

有些电影基于技术的创新,或者巨大的票房,被人们记住了,比如Avatar。

有些电影则在颁奖季扬名立万,载入史册,比如The Hurt Locker.但很显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有这样的际遇,比如The Road。

它是以一种被“河蟹”的方式在09年的美国电影界被直接忽略了。

先是公映时银幕的稀缺,最开始只有几个大城市有屈指可数的屏幕放映,等到公映近一个月了,才能在一些中小城市依稀看到。

然后是颁奖季在提名阶段被近乎恶意的略去。

即使你诟病这部电影的一些缺点,恐怕看过的人也难以想象Viggo Mortensen连一个最佳男主角的提名都没有获得,同样出彩也同样可惜的还有Nick Cave和Warren Ellis合作的配乐。

在美国看过这部片子的人不多,但不少看过的都直接把这部片子放到了09年美国电影的Top5里。

The Hurt Locker自有它的精彩,但综合而言,我并不觉得它真的比The Road更出色。

考麦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的原著这几年在美国如此畅销,甚至在这部电影出来后,都直接再版发行了以电影海报为封面的口袋书版本。

所以我就在想,如果这部电影是由科恩兄弟这样的美国本土导演来拍,即是同样的质量,是不是也有可能拿奖拿到手软,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被无声无息的直接忽略掉。

也许所谓圈子与人脉这样的社会生态,中国的情况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独特和夸张。

谈到原著,发现很多人批评这部电影把好好一本Cormac McCarthy普立兹奖的原著糟蹋得如何如何,我就很困惑。

说这种话的人,真的每个都认真的读过原著了吗(如果真的读过,只是读法不一样,就不用对号入座了)?

这本书的原著英文版和中文版我都读过,在看过电影后,我觉得此片最成功也最“失败”的地方就在于忠实于这本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原著,以至于其口味大大迥异于美国主流的电影消费者(注:不是阅读爱好者)。

平缓沉郁的节奏,以及近乎没有高潮的情节走向,其实都缘于导演对考麦克·麦卡锡致敬般的忠实。

把原著改成自己的风格谁都可以做到,拧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就更是TVB三流电视连续剧编剧们都能做的事。

反倒是很大程度上的去忠实于原著,是需要勇气的事情,这,难道不也是种自信么?

所以最后,向John Hillcoat致以敬意。

大众的历史没有给他所谓“成功”的机会,但他一定不会在小众的记忆里沉没。

 7 ) 吃饱了撑的——《末日危途》

很久没写影评了,烂片吐槽的人太多,我都懒得吐槽,好片交口称赞的也太多,就锦上添花来说,我的天赋点明显没点这项。

最近确实也没什么好片,看一个一个烂片,能碰上看个热闹槽点不多的商业片都很少,让我都有些怀疑是不是被诅咒了,头顶有个DEBUFF写着:点开必烂片。

不过这几天有人推荐我看这部《末日危途》,这片也不是第一次有人给我推荐了,有时太忙想不起来看,这次一推荐想起来了。

还专门跑豆瓣去看了看影评,好评如潮啊,几乎看不到负面影评。

连忙跑去下载看了看,但是看完以后我终于忍不住吐槽了。

很多人都喜欢在电影院看电影,神马气氛神马效果,享受啊,对吧。

可惜我身为学电影专业的从来都喜欢在电脑上看,确实不支持正版,毫无公德心。

之所以这样一来是一个人去电影院真懒得出门,在家看盗版还不花钱。

二来是我看电影就喜欢吐槽,在电影院跟朋友去都不喜欢这边看电影那边听我絮叨,而在家我可以随时暂停在QQ上找人喊:卧槽!

我在看电影,这片太烂了!

总能找到愿意听我吐槽的人,就算不愿意听反正我也吐完了,不爽把我拉黑吧。

三来就是作为专业人士,我觉得影院的效果太好,总会把注意力放在效果上,不能专注细节和剧情,而且看片的时候我经常会:等等。

刚才那是神马?

倒回去再看一遍!

有这习惯的据说也不少,他们选择先去影院享受遍特效然后在家再细看一遍。

不过我个人很少电影能看第二遍的,一遍看完回味一下就OK了,再看一遍对我来说就味如嚼蜡了。

其实说这么多无关的话题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这是部评论很好的片子,我在家看的盗版,我他妈的想吐槽。

《末日危途》的剧情很简单,世界末日了,一家子在窝里缩了十年,最后龟缩活不下去了,母亲觉得没盼头自杀了,一对父子出来闯荡江湖挣扎求生。

在我看来也挺文艺的,毫无商业片的高潮点,就是平淡叙事。

可能是视角不同,影评都在谈末日之后的绝望、人性和坚持还有爱什么的,我看的是这是什么类型的末日,我应该怎么活下去。

这片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很多人说非常忠实原著,改编的很好。

我没看过原著,但是仅看这片来说,真的很忠实原著的话,这原著不看最好。

片子里没有提世界末日的成因之类的,背景完全被淡化处理了,甚至于主角父子的姓名都没有提及,有的只是灰暗的色调,破败的建筑,隐约的火光,枯死的树木。

很明显,导演的意思就是老子不是科学家懒得去解释世界为毛末日了,反正它就末日了,你丫的给我看爱和人性就好。

不过背景还是大致的交代了太阳看不到了,植物枯死动物饿死气温下降。

片里也有提到,主角的媳妇自杀前也说现在不见天日越来越冷,你必须往南走不然熬不过下一个冬天。

根据地震和火光,我只能理解为是火山爆发,火山灰遮盖太阳导致不见天日,食物链断裂。

这也是之前2012年比较盛行的一种末日类型。

之所以选择一开场就是末日已经十年,大概就是想避开整个社会体系崩溃的过程专注讲述爱与人性。

不过拍的季节估计不是冬季,人物看不到哈出白气,水也看不到结冰。

说真的,十年太阳没出来过,你要说穿的跟南极科考队一样我觉得毫不为过,片里虽然也说冷,但是作为一个北方人,说实在的,真心在片里感觉不到任何冷的意思。

那点衣服感觉也就初冬的打扮,可能说初冬都有点过了,片里还在下雨而不是下雪。

虽说也有提到说现在可能十月了,我不确定,因为很多年没有看过日历了。

说真的,十月我们这就已经供暖了。

不见天日十年气温也就跟我这持平么?

总之一股浓浓的违和感在我心中翻腾,水都没结冰你丫穿这么厚假了点吧?

最夸张的,男主角维戈·莫特森(就是指环王里的阿拉贡,再吐个槽,本片里他扮相除了衣服破点还是阿拉贡那扮相)敢脱光了毫不热身就跳水里游泳洗澡,不止一次,而且回来还不感冒。

这算神马?

冬泳爱好者?

真的十年没见太阳了么?

这就是片子前面你媳妇自杀时说的不往南方走你在家里熬不过下一个冬天?

整部片子都透着一股浓浓的绝望感,这不像其他末日片我们要绝境逢生,重建文明,尤其是《2012》里所有富人政要都坐船里安逸的过末日,等灾难过后再继续享乐。

那片就完美的诠释了穷人都该死,有钱人末日也玩蛋不了的道理。

但是这片不是,动物都死绝了,植物也都枯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太阳才能出来,也许永远都出不来了。

活着都不知道是为什么还要活着,阿拉贡的漂亮媳妇有吃有喝有丈夫儿子陪着都自杀了,阿拉贡带着儿子也见过全家上吊的场面。

再加上整部片子几乎黑白的阴暗色调,这股子绝望确实感同身受表现得很好。

你看不到任何希望,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倒毙路边。

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阿拉贡他媳妇自杀,因为她无法再过这样的日子了,末日十年他们一家是怎么活下来的片里没有交代,只是说我们是好人,我们宁愿饿肚子也不吃人。

从他媳妇自杀时衣服也不很破旧脸色也没有任何营养不良来看,这十年他们过的还不错。

影片一开始末日的第一时间阿拉贡就开始好像早就知道末日要来开始存最后的自来水的表现显然是暗示他早有准备的。

但是多少食物能吃十年……他真的没干过亏心的事情?

他老婆真的是因为没希望才说过不下去的?

想象的空间比较大,而我的思维过于龌龊,这些片里没提的事就不细谈了。

我们姑且认为是阿拉贡准备了够吃十年的食物和饮水。

他媳妇是因为毫无娱乐,担惊受怕,子弹越来越少,害怕弹尽粮绝时会有饥民过来破门而入把她全家先x后吃。

而且亲戚朋友都死绝了,也看不到世界恢复的希望才自杀的。

这点确实我从来没有想过,而且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这让我意识到,屯粮党是没有未来的,他们不会饿死,但是会无聊死。

记得以前在生物课本上学过一个案例,一种神马稀有的鹿被放在岛上繁衍,结果没有天敌食物充足数量还越来越少,最后科学家扔了两批狼上去,鹿群恢复活力,有威胁就有动力,每天被狼追着连跑步,运动过后吃嘛嘛香,种群数量反而增加。

屯粮党的清单我也见过一些,单子上也不乏包括一些人力发电机,充气娃娃,电动棒之类的东西。

但是一天24小时除去睡觉8小时,你能撸几小时?

就算你有电又能干嘛?

看电视没频道,上网没网,给手机充电打手机游戏么?

就算你下了一手机游戏你能玩几年?

在密闭空间里算衣食无忧,没有任何外界交流你能多久精神失常?

囤积一堆东西的人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他会选择冒险出去散步么?

明显不会。

而在密闭空间缩久了缺乏运动,出去死得更快。

你别说还整一堆健身器械囤积起来,就算那么干了你一个人能坚持健身多久?

身强力壮喜欢健身的人还至于缩在耗子洞里囤积食物么?

所以囤积党毫无前途可言。

只是晚死一点罢了。

虽说人总有一死,但是囤积党精神失常的死法看起来更加毫无希望。

从一个专注末日求生的人的角度来看,片里的幸存者未免多了点,十年未见天日,不是一年,他们吃什么活下来的?

片里确实有不少吃人的镜头,尤其是一家子地下室全是囚禁的活人口粮,有的已经吃了一条腿什么的,但是还活着,大约是为了避免死肉腐败。

小孩进屋子看见客厅理堆得满满的一座小山一样的各式鞋子我就知道这是食人族的房子,这场面其实是非常著名的二战集中营的景观。

非常容易联想到鞋子的主人都干嘛去了。

但他爹竟然对那么多的鞋子视而不见,专注找食物。

说真的,你真的是在找食物么?

都不用每个房间稍微仔细的看一眼就直奔主题了?

问题的关键是,十年了,该死的人早都变骷髅了,你养牲畜也得喂饲料吧?

吃人也得有人可吃吧?

当然,导演是为了展现人生百态,各种不同的人对待末日的方法。

不过十年这个跨度确实太大了,这么绝望的世界十年下来幸存者不会有这么多的。

整部片子的主题就是绝望中依然坚持底线坚持爱,我觉得这点应该不会有人持反对意见,比如阿拉贡找到汽水教儿子怎么打开怎么喝,因为儿子是末日后出生的,易拉罐汽水这种高科技没见过。

后来熊孩子看见一个90岁的老汉饿肚子也眼泪哗哗缠着父亲非要分一罐食物给老汉,还教他怎么打开罐头。

这种爱的传递的象征手法实在太过明显,不过我真的很想说,你是末日后出生的没见过罐头也就罢了,人家老汉活了90岁连罐头都没见过还至于还得跟你个熊孩子学怎么吃罐头?

整个片子也不断重复着不要放弃心中的火焰这种台词,影评里也有不少人说吃人的话我们和野兽有什么区别诸如此类的话,持有这种论调的人不在少数,米国乃至西方的主流思想都是这种,以这个为题的片子数不胜数。

我也没少听到身为人如何如何,丧失底线和野兽无异的论调。

不过知道我的人都知道我对此论调嗤之以鼻,说真的,人类能干出的恶心事绝对不是野兽能达到的下限。

而我也不认为野兽的行为准则有什么低等,它们不贪婪,不会做过多的无谓杀戮。

它们不会无限的索取,它们在维持着整个自然界的平衡。

当然我不认为有所坚持是错的,如果真的饿得皮包骨头了看见地上一个刚饿死的新鲜尸体还给人埋了,自己在哪啃草根,我确实敬佩。

有所坚持,牛逼。

虽然我不会跟你一样这么做,但我敬佩你的坚持。

只不过说这种话的人全都没少吃过一顿,没受过什么罪,那我真的嗤之以鼻。

就像无畏不是勇敢一样,真的勇敢是你虽然害怕依然前行。

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是勇敢,君不见汪精卫当年也曾大义凛然当过刺客,失手被捕后在狱中还写过豪迈的诗篇表示不怕死。

但是最后真要杀头了,尿的比谁都厉害。

从此以后一口一个保留有用之身再不提视死如归了。

你一口饱饭没落过,跟我说末日没吃的也要坚守原则,那只是自己的臆想罢了。

说到和做到的区别也不需要我多做赘言。

这部电影就在试图表达这种坚持,熊孩子不停的问我们是好人吗?

阿拉贡一脸慈祥的回答我们当然是好人。

两个人分吃蚂蚱也不肯吃人肉。

熊孩子看见饿肚子的人眼泪汪汪非要分对方一听罐头,这种场景也出现了几次。

在别人眼里这是孩子的纯真,是人之初性本善,不少人直呼这部影片直击人性。

不过在我看来更像是溺爱过头的败家子,自己不会寻找食物反倒是把老爹找到的食物拿去送人玩,让我恨不得大嘴巴抽丫的。

真有种你说把我那分让给这个可怜人,我晚上那顿不吃了,那我算你懂事。

救济别人可以,你倒是拿你自己找来的食物救济别人啊,自己嘛能力没有,反倒是见谁都不落忍,你爹就是你玩死的知道不?

我也惊异于米国人的价值观,都世界末日了小孩说晚上别吹蜡烛吧,行,给对方罐头吧,行。

一路上还带个布娃娃,到处都在照顾孩子的纯洁之心。

话说我小时候一个人睡不敢关灯第二天就会被骂竟然一晚上灯都没关,浪费多少电,败家玩意要账鬼!

阿拉贡你丫都咳血了还在照顾小孩的纯洁之心塑造完美童年是不是有点溺爱的过头了?

这种时候一个爹难道不是应该教小孩如何独立的生存下去么?

我不知何时会倒下,我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他总要自己活下去,那么他就得学会求生的手段。

这种不才应该是正常人的逻辑么?

最后阿拉贡又冷又饿伤病难支挂在海滩上也没教小孩怎么寻找食物这是一个什么心理?

当然我知道这是米国人的主流思想,要给小孩一个完美童年。

但是这玩意套在末日背景上不觉得矫情了么?

很小资有木有!

不对,这已经不是小资了,这简直就是万恶的大资本主义腐朽的证明啊,这尼玛太奢侈了。

这玩意根本说服不了我,引起不了我的任何共鸣。

米国的这类人性与爱的题材无论怎么拍都无法让我产生半点共鸣的原因就在这,你们的坚持与爱不接地气,是悬浮在美好生活之上的。

你们的主流思想者们都吃得太饱了,你们臆想中的贫困与灾难都是那么的虚假,只是舞台上画风华丽的一道背景幕布。

帮助别人是需要资本的,而你们习惯了这种资本,在套上臆想中的贫穷与灾难以后还在沿用你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资本去展示困境中的爱与帮助,这根本无法让我感到认同。

所有认同这种观点的都是他妈的衣食无忧过惯了从来没想过怎么过苦日子的人。

原著获得了多少奖都不重要,因为那是一群发达国家吃饱了没受过罪的资本家评出来的奖项。

而在中国有这么一句老话精辟的挂在人们的嘴边,这句话只有真正饿过肚子知道食物珍贵的人才能真正的理解,这句话就是:吃饱了撑的。

虽然跟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父辈们比起来,我也算是衣食无忧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娃了。

小时候父辈们没少说你们这代赶上好时候了。

要说真正的贫穷,我能坐这上网就已经说明我不是穷山沟里吃不饱饭的娃了。

但是我还是无法忍受老美这种吃饱了撑出来的困境中的爱与坚持,影片结尾毛都不会的熊孩子爹刚死了,立刻就有接盘侠出现,一个看起来比他就拿一把破左轮里面还只剩一颗子弹的爹强大的男人现身,人家手持猎枪,身上还挂满子弹,问小孩要不要跟自己走。

然后展示了标准的美国家庭配置:夫妇俩带着一男一女俩娃还有一条狗。

解释了之前阿拉贡在地窖里听到的狗脚步声,以及一直疑心有人跟踪自己。

因为这对夫妇承认了,俺们跟着你俩好久了,你爹终于死了么?

大部分的观众对这结尾似乎也略有吐槽,因为太完美了。

但你们设身处地的想一下,那边一家子尾行父子俩N久,从不现身,就等人家爹死了接手小孩,这尼玛是一个神马心理和动机?

不要说我思想太阴暗,我真找不出任何光明的理由来解释这种行为。

最光明的理由还是那句老话:吃饱了撑的。

PS.至想喷我的人们:鉴于不少玛丽苏前仆后继的来喷我,不过带有人身攻击的回应我都已经删了,你们要还想喷麻烦有技术含量点。

我尊重你们的发言权,你们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但是没有侮辱谩骂的权利。

鉴于这么多的玛丽苏来喷我,这片的评价我又降了一星,理由是这部片子既然宣扬人性真善美,结果喜欢这片的人有大量毫无素质的喷子,那么这片也挺失败了。

意见不同者无非就是觉得我吹毛求疵,人家宣扬人性真善美,你特么抠细节有意思么。

实际上,很有意思!

因为这片大量情节都是没挨过饿的人YY出来的穷逼生活。

我不说别的,您去野营三天,光带水不带干粮,自己野地里刨食试三天,体验一下挨饿的感觉,放心,三天不吃饭死不了。

然后您要还觉得我特么就是一吹毛求疵的碎催,您大可来这喷我。

对于吃撑了花钱减肥的人,这片拍的好,仁义!

再特么黑暗的地方也有人性的光辉。

但是对于真挨过饿的人来说,这片和晋惠帝听说饥荒人没粮食吃变饿殍时疑惑的那句千古名言:“何不食肉糜”差不多。

这是在侮辱食物,是在侮辱求生。

两个村子可能因为上游下游用水就进行全面械斗,两个部落可能因为对方追猎物到我的猎场就进行战争,要按着玛丽苏的想法,大家退一步海阔天空,永爱来感化对方不是最好的么?

为什么要去争斗,为什么要去流血?

因为特么的不这么做活不下去!!!

懂么!

活不下去!

人口多了他们把上游的水用完了我们下游的村子水量不够浇不了地,粮食就没收成,我们特么的就得饿死!

上游的不把水都用了灌溉,粮食也会歉收,会有人挨饿乃至饿死!

猎场的猎物是有限的,你进我的猎场打了猎物,就意味着我的家人可能就要挨饿。

而他如果不进对方猎场追赶猎物,那么他们全家今晚就没饭辙!

所以能做的只有一样,战斗吧,消耗掉多余的人口,有限的食物就够大家消耗了,因为爱与人性特么的填不饱肚子!

当你爹还节衣缩食扣屁眼吮手指都吃不饱的时候,你特么把自家食物给一陌生人,这特么不叫人性,不叫爱,不叫慈悲,这特么叫败家子!

当一个爹为找食物拼得遍体鳞伤,也特么不愿意教自己儿子任何生存技能,这特么也不叫爱,叫他儿子是充话费送的!

《三字经》听过么?

中国这就叫“养不教,父之过”!

娃不是你特么光喂他就算完成任务了。

你们的人性你们的爱都是建立在吃饱的时候。

当你们真的挨了饿再来跟我说人性,跟我说爱。

你们吃饱的人性在饥饿下没有说服力!

请允许我代表我自己发表一下我的意见:没挨过饿的资产阶级拍不出无产阶级吃不饱饭的辛酸。

 8 ) 坑爹

不较真的话是好片。

但是末日降生的熊孩子怎么可能跟常人小孩那样天真、善良又助人为乐的。

对他来说,就像原始社会一样,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就是残酷的,饥饿的,灰色的,人吃人的,怎么可能长到七八岁了还tm一路坑爹。

熊孩子应该是嗜血的,满脑子只有填饱肚子这种原始的欲望。

相对于其他人,诞生于这种时代的孩子应该比其他任何人都无法理解——人吃人是堕落的。

所以还是接受这个设定——人之初性本善。

这是个好片,想表达的都做到了,happy ending也满足了所有人。

 9 ) 谢谢您诞生下来,谢谢您陪我走过这一段路程

我选择了活下去,而你选择了离去,放弃了她,而她留在了我的心中,中途不得不时时刻刻都在回忆着你,你的眼神,你的选择,你的决然,但我理解你的心情,不受痛苦的坚决,多么希望我们不是以这种方式结束了美好的生活。

一种独自行走下去,朝着海边南方走下去,带着我们的爱,继续前行,虽然不知道中间会遇到什么,可能随时会丢失了性命,我带上咱们的小孩,希望他能够以保持热情和做个好人的原则生活下去。

现在我们在海边了,我不能够陪着你走下去了,但你时时刻刻都不能丢下你的枪,保持热情和勇气,勇敢的活下去,生存下去是残酷的,但每一段生命都应该有应有的色彩,怀着悲悯的心情过好每刻的当下。

我远走了,你驻守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坚持着你的原则,告诉着自己要继续走下去,而我最终的归宿就是看到你走向光明,了无遗憾。

谢谢您诞生下来,谢谢您陪我走过这一段路程,希望没有给你带来失望,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

 10 ) 谢谢这部电影暂时治好了我的末日幻想症

一直以来对末日有种不同寻常的迷恋和幻想,危机四伏的环境,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的的情形,需要精打细算的食物,之前看过的僵尸题材的电影中我很看中主角的求生技能,甚至觉得如果食物还算充足僵尸设定比较古板的话将人物塞进一个空间之中看她生存有种奇怪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总结起来大概是因为讨厌平庸生活加上满足宅家愿望甚至不必与人交际,非常符合我的内向+爱幻想+惧怕无聊的性格 玩儿《inside》的这部游戏的时候,一度非常的沉浸和痴迷,毕竟这部游戏的设定就在末日,和本片一样没有提到底什么导致了末日,但是本片中的场景和游戏里的味道极其相似,灰蒙蒙的天空,废弃的建筑,空旷的原野,仿佛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人,所以看到本片前半部分的时候我的末日迷恋症大爆发,或者是迷恋孤独感的毛病大爆发,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摄影非常美,非常有我心目中末日的感觉,漂亮的广角镜头下孤独的人,天空没有阳光,只是铁灰色的压在人的头顶,安静与孤独到了极致,让我看的想落泪,有点像平静无波的海,仿佛可以把你带回那个人类还未曾出现,宽阔安静如宇宙一般的时代。

曾经想过有两个地方可以让人平静的拥抱死亡,或安眠于海,或无垠宇宙,现在看到电影中灰色天空下孤独的原野,突然觉得如果处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在此地安眠倒也不太糟糕。

从前没有想过电影中呈现出的同类相食的问题,看到的时候被吓到了,也很震撼,当然也不觉得意外,以前看末日电影多半和僵尸或者怪兽有关,人类总是被吃的那个,但是被丧尸吃或者被怪兽吃掉,和被同类吃掉,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仔细想想又觉得有很大的不同,或许是因为在对抗超自然的恐惧的时候,就像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曾经面对的那些恐惧一样,对抗严寒,洪水,猛兽,这种努力抗争的结果是带来进步与文明的火种,而同类相食给我的感觉像是一下子把人类拉回远古时代,退化至与野兽相同,文明之火熄灭,黑夜永不离开。

当然了,我知道历史上其实同类相食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并不稀奇,但是本片透露出来的味道并不像是人类发现进程之中的插曲和波折,而是一切的结局,没有激烈的控诉,没有希望即使渺茫但是依旧微光闪烁的前路,有的只是和没有阳光的,铁灰色的天空和灰白色的海洋一样平静到死寂的末日场景,怕的不是道路曲折,而是一眼望到尽头的结局。

地窖那场戏如果看过《墙中之鼠》的人应该没法不联想到这个故事,所以看到这个场景的我还能忍受大概就是前者给我的阴影太大太深远所以本片匆匆展现了类似的一撇让我还算能承受,不过不知道是在文明社会揭开的恶行更恐怖,还是当恶行变得普遍更可怕,但是看完这个片段我脑子里只剩下“饲养人畜”这四个字了 话说回来,因为从未考虑过如果真正的末日来临,会有多么可怕的场景和遭遇等着我,所以看了这部电影还是有短暂被治好的,不过本片的设定似乎连雨水都不见了?

想起游戏里有一大段还是有很丰沛的雨水的,雨水也是增加孤独感的利器,广角镜头下广阔的原野,灰蒙蒙的天空,几处废弃的人类文明见证,如果再配上连绵不绝的雨水,这个镜头已经很完美。

另外,屯物资也是末日题材中挺有趣的地方,电影里他们发现食物的情节看了极为幸福,在《 inside》中,主角下到过一个极为相似的地窖,当时非常希望主角能一直留下来,不要再跑下去了,我甚至还规划了罐头吃完之后以后的食物来源和如果被坏人发现的逃跑路线,所以看到电影里这里的时候非常希望主角能一直留下来,至少不要那么冒失的就离开了,或许可以在上头多做一些隐蔽,或者设置几个陷阱,比永远的走下去要更好。

很多人不喜欢这里的小孩子,觉得太善良到拖后腿的地步,其实我觉得还好吧,也许导演甚至这个角色是有隐喻存在的,人类尚且善良,事情还没糟糕透顶,他就像一道微光,在旷野之中或许没什么用,但是也代表了希望的存在,只能说在设定之上还是忍不住给观众希望的,就像这个有些理想化的结局一样,这部电影比起求生电影更像是一个末日题材的诗歌,有些细腻和意象的东西在里面,就像反复提到的心中的火苗,哪怕死气沉沉到像是彻底走到尽头,依旧有希望和文明的火苗在跳动。

不太喜欢有些人对结局小男孩被吃掉的猜测,这明显有点违背导演的意图,始终觉得这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末日求生表现人类可以多黑暗的故事,虽然我觉得或许他们并不能走到最后,或许会碰见其他坏人,会病死,会受伤,会剩下最后一个人后孤零零的死去,但是简单粗暴的被骗了吃掉就完全破坏了本片营造出来的气氛和走向。

话说回来,残酷的一面确实把我从幻想拉回现实。

但是不知道能维持多久,不过片中妈妈的做法我甚至认同,如果看不到结局,不如在一开始就死去,依旧很喜欢前面影片的基调和得到食物后那种安定的满足感,但是只能说有些幻想可以在电影中满足,在游戏中体验,但是最好永远都是幻想,千万不要有机会真正体验,当然,幻想一下也没什么错,毕竟托尔斯泰都说过“正在发生不同寻常的事,这总是令人兴奋,特别是对于年轻人”幻想总归是为生活增添色彩的。

《末日危途》短评

原来是阿拉贡大人

6分钟前
  • 水木丁
  • 推荐

太平淡

11分钟前
  • 一颗麻团
  • 较差

这末世态低能到令人惨笑不止。

13分钟前
  • jun.
  • 很差

太压抑了,最后出现的希望完全不足以抵消整部影片营造的绝望——千万别晚上看,千万别一个人看——精神绝望的力量如此强大

17分钟前
  • 内触妙乐
  • 推荐

世界末日,当人性都已不在或许还能剩下亲情。

22分钟前
  • 的云
  • 力荐

讲了个啥耶

24分钟前
  • 紧张大师
  • 较差

消极的末世情绪

29分钟前
  • 龍舌蘭
  • 还行

没有希望的未来我会怎样你又会怎样,让人很无语。另外这结局算是什么啊。

32分钟前
  • tri
  • 推荐

我感觉太没劲了...看了半个小时删了。

34分钟前
  • 精彩
  • 较差

好黑暗的镜头,不喜欢这种故事情节。不过里面也讨论了一些问题:能一直做好人吗,即使威胁到生命?

35分钟前
  • 较差

咦 是为什么漏标了? burning man找wasteland灵感找到这部 看完的带来的情绪波动是预料之外的 关于末日的俗套设定 和对人性的俗套探讨 却也算是拍出了独树一帜的气质 3.5 imagine a post apocalypse generation, imagine the post-covid generations

36分钟前
  • Chelsea Saylor
  • 推荐

缓慢的镜头 压抑的画面 郁闷的故事 还好有个稍微温暖的结局

41分钟前
  • tuirt
  • 还行

没有想象的好,搞的心情很沉重,需要看部戏剧中和一下!

45分钟前
  • 肥壮壮
  • 还行

小说应该会好看

47分钟前
  • 爱哲
  • 还行

如此绝望的境地还有希望和温暖的存在

48分钟前
  • 氟西汀
  • 还行

人之所以为人。

50分钟前
  • iCyBLeu
  • 力荐

最后,那家人把小孩吃了

52分钟前
  • 达斯佛™
  • 推荐

想看小说 从电影院出来里尔开始下雪 感觉很幸运

54分钟前
  • 夏雨荷
  • 力荐

56分钟前
  • 大红色
  • 推荐

想说个啥?

58分钟前
  • Joe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