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认认真真写一篇影评的。
没想到看到最热门的那个影评居然是个二把刀写的——既不懂航海,也不懂灾难自救就一通瞎喷。
我想问你仔细看电影了没有?
居然下面还有那么多无脑一片叫好。
最热评论就是大神写的?
最热评论就是对的?
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是真的好多人没有。
1、本片从开始老人的独白就可以听出来老人是非常冷静的,即使几乎放弃;2、从发现无动力帆船被集装箱撞破到冷静的挪开集装箱、补船已经足见老头够冷静并且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了;3、从发现风暴、到风暴前的准备,挂风暴帆有什么问题?
你拿细节来喷,不要无脑喷,请问这一系列过程那个步骤和细节错了?
4、风暴过程中,船倒扣过来,这个已经是预料到的了。
老头惊慌了没有?
人家还是冷静的在处理。
看不看得懂?
5、影片已经充分提示了电子设备已经因为进水而损坏。
那个时候的手机是没有GPS的?
影片2013年说的就是2013年的事?
再问你看过电影没有?
仔细看没有?
看不看得懂已经细致交代的细节?
6、再说主桅杆断了、丢弃的过程和步骤有什么问题?
7、放救生艇请问有什么问题?
帆船沉默之前老头判断是否可以把船救回来,以及收集有用并且值得挪到救生艇上的物资有什么问题?
8、至于水箱中的水,不慎漏了。
漏了也就漏了,老头很快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使用阳光蒸发法来收集淡水。
请问生存能力你想比什么?
9、至于船用降落伞信号弹,请问有什么日用夜用?
你是说卫生巾吗?
大量烟雾红色亮光降落伞可燃烧20分钟了?
10、至于点火求救不小心烧着了橡皮艇,这个也许可以喷一下,不过拜托,错过两次了,很快船就远离海运航道线了(请问你会玩六分仪吗?
我是不会玩)请问除了这里犯错,还有哪里犯错?
看到这部电影,是因为优酷上很多电影是收费的,而我却幸运地看到了雷德福德主演评分很高却不收费的字样,觉得更加有必要看一下了。
没有人配戏,没有对白,只有自己一个人来演绎,很容易让人感到无趣。
即使是雷德福德这样演技一流的人依然令有些观众感到昏昏欲睡,我想那是你在观看的时候没有真正深入到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假如你是他,你会跟着他一起惊慌、沮丧,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被风雨熄灭。
当他最后几近绝望时选择沉入海底,是一种人们对生活对世界感觉到绝望时的隐喻式的呈现,其实每个人或许都难免在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需要经历一下这种绝望。
当他最后被救起时,我在沙发上为这个老人欢呼,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词在此时是多么的贴切。
这部电影的情节令他可以重新拥有自己的生命,同时也非常巧妙地告诉观众,绝望时当重新燃起希望。
不是吗,影片中的希望正是靠他燃起了最后所有的物品,甚至赖以寄身的充气救生筏而得到的。
绝望的向海底沉去,看着那个仿佛燃烧成一个句点的救生筏,all is lost,生命一点点被吞噬,这时奇迹出现了,仿佛漆黑的海上有个声音在说,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还得提一下那个令主人身处险境几乎丧命的集装箱,开始当我看中文”好运”两个字时,感到有点讽刺,难道在这样一部只有一个演员情节简单的片子里都要揶揄一下天朝吗,呵呵。
但我总觉得这既不是想揶揄天朝,也不是无意间随便选了这么一个有中文的废旧集装箱。
“好运“两个字出现在影片开头,难道不是对最后主人公被救的似有似无的一种暗示么。
但如果一个集装箱上面不是“好运”而是“good luck”,那就很奇怪了。
中文在这里仿佛是一种神秘的符号,揭示最后的结局。
这个联想属于我的“意淫”,呵呵。
在豆瓣的短评里面看到有豆友说主人公就是自己“作”,如果从我天朝的传统农耕文化来看,这确实很“作”,这把年纪不是应该在家对着儿孙乐呵乐呵,或者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等死吗。
请想一下,西方文明的一步步走向世界前端,是离不开航海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探索挑战精神的,而这部影片里主人公在茫茫无际的海上挑战命运拯救自我的情节,不管是有意无意,都非常巧妙地对应了西方文明里对那种个人价值的思考和呈现。
当你独自一人而临失去生命时,你仿佛无比贴近上帝,呼唤他的拯救,正如在少之又少的台词中,老人发现装淡水的塑料桶中全是海水时,抱着头痛苦地说了一声“God”。
这种文化是我们的文化里没有的,虽然我们也会喊“苍天啊大地啊”,“我的妈呀”,正是这种文化差异会让一些人觉得这老头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跑到海上去作死。
昨天晚上看过,随后在豆瓣做了记录性质的短评,但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一直都非常喜欢雷德福德自身的个人魅力和他的表演风格。
更为重要的是,未曾想到雷德福德会在七十几岁的高龄选择出演一部这样的影片,令人钦佩(是不是也证明了一直以来自己内心对他的喜爱和推崇是多么值得多么令人骄傲)。
对他来说,这是一种双重意义上的挑战——身体上的,演技上的,在我小小的个人视角来看,他的挑战是成功的。
无疑,影片也是成功的,那么多提名和获奖,绝非浪得。
咱就理性看待问题哈。
首先,主角独自开游艇出海,出事前应该开离陆地很远很远了,而且整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这艘游艇的动力源应该是只有风吹。
所以主角应该是很懂航海知识的人。
然而,出事之后,主角就真的一切尽失,包括IQ :1-船破了个大洞,第一时间不是应该补一补??
主角竟然选择去看看集装箱里有啥。。。
至少应该立刻回港吧?
然而好像主角也不急。。。
2-看到大风雨要来了,最基本的应对方案都没有??
借风力赶紧离开那片区域,或者收帆绑紧,立杆能降下来的降下来,盖防水布,这些应该下雨前就做吧?
3-好啦,船要沉了,被迫打开救生艇,那是不是应该把游艇上能用的物件都转移过去更能提高存活率呢???
我看他很多都没拿,比作是我困海中央肯定拿。
救生圈(海上多点漂浮物总是好的),救生衣(万一落水了还能辅助一下),绳索(绑些东西总会用到),照明灯(晚上求救信号),镜子(早上求救信号),帆船布(防水的被子,还能挡阳光),铁杆(做救生艇的划桨,或者作为支撑帐篷的支柱)。
嗯,主角很多都没拿。。
4-桶装水忘记拧盖子差点渴死,后面下雨也不拿容器装点雨水喝?
钓鱼工具都有,遇到鲨鱼就不敢钓第二次了?
5-上救生艇也不立刻研究研究信号弹?
错过了第一条船。。
(我前面说的在游艇上拿条铁杆这时候就有用了,做火把,比他手上的小小照明火大一点吧)6-在易燃的救生艇上点火???
这是什么神操作??
点火可以,能不能把那个盆放海上,离救生艇稍微远一点点。。
(带铁杆的好处又来了,远距离放火,不伤及救生艇)所以总结是编剧不让。。。。。。
咱就理性看待问题哈。
首先,主角独自开游艇出海,出事前应该开离陆地很远很远了,而且整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这艘游艇的动力源应该是只有风吹。
所以主角应该是很懂航海知识的人。
然而,出事之后,主角就真的一切尽失,包括IQ :1-船破了个大洞,第一时间不是应该补一补??
主角竟然选择去看看集装箱里有啥。。。
至少应该立刻回港吧?
然而好像主角也不急。。。
2-看到大风雨要来了,最基本的应对方案都没有??
借风力赶紧离开那片区域,或者收帆绑紧,立杆能降下来的降下来,盖防水布,这些应该下雨前就做吧?
3-好啦,船要沉了,被迫打开救生艇,那是不是应该把游艇上能用的物件都转移过去更能提高存活率呢???
我看他很多都没拿,比作是我困海中央肯定拿。
救生圈(海上多点漂浮物总是好的),救生衣(万一落水了还能辅助一下),绳索(绑些东西总会用到),照明灯(晚上求救信号),镜子(早上求救信号),帆船布(防水的被子,还能挡阳光),铁杆(做救生艇的划桨,或者作为支撑帐篷的支柱)。
嗯,主角很多都没拿。。
4-桶装水忘记拧盖子差点渴死,后面下雨也不拿容器装点雨水喝?
钓鱼工具都有,遇到鲨鱼就不敢钓第二次了?
5-上救生艇也不立刻研究研究信号弹?
错过了第一条船。。
(我前面说的在游艇上拿条铁杆这时候就有用了,做火把,比他手上的小小照明火大一点吧)6-在易燃的救生艇上点火???
这是什么神操作??
点火可以,能不能把那个盆放海上,离救生艇稍微远一点点。。
(带铁杆的好处又来了,远距离放火,不伤及救生艇)所以总结是编剧不让。。。。。。
首先得说,这样一部:一个演员(罗伯特雷德福,以下简称德福哥)、几乎无台词(如果两次呼救+一次咒骂算台词的话)、一艘船(后来船沉了变成救生艇了)、整个情景就是一片苍茫大海看似如此无聊的电影居然被我兴致勃勃的看完并且写了一篇影评予以记录,除了对自己孤独的内心世界表示由衷的哀悼之外只能说这电影拍的还是挺吸引人的。
影片如果从航海知识以及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其错误和荒谬之处的话我猜可能得写个一万来字,但我仅以我共鸣的角度予以阐述。
整个片子的基调就是不停的制造苦难并且让苦难升级,解决完一个发现希望在转角的时候下一个苦难接踵而至,不耽搁不含糊。
有点像日本漫画,主人公上来被揍得七荤八素突破了自我干掉了BOSS,本以为从此以后牛逼了挺个10集8集的没啥问题了,没想到下个BOSS之后还是被揍得鼻青脸肿满地找牙,你突然发现要是不想死就还得突破自我….困难一、德福哥在船上睡觉,结果船被一个莫名其妙漂浮过来的集装箱撞个窟窿哗哗漏水,船舱里面电器、日记被无情“浇灌”,影片上来就给你一种完全无从下手、只想怒吼一声“艹你妹啊”然后撒丫子走人的烂摊子;希望一、德福哥不慌不忙一步步的从摆脱集装箱到给船舱排水再到最后给船体缝缝补补,终于把这烂摊子收拾好了可以喘口气上甲板晒晒日光浴的时候--困难二、一场狂风暴雨“如期而至”。
开始船桅被吹断、船身水中自由转体360度(整个船翻过去的时候着实捏了把汗,我觉得没航海知识的人看到这里应该和我一样觉得船基本不能翻回去了吧),然后德福哥回船舱拿东西,结果一个大浪打过来船体晃动德福哥被木桩直击面门昏死过去,当时已是齐腰的水深…就当你觉得就算德福哥不昏死过去也得被这狂风吹散在海面上何况是现在的昏死状至少也得被呛死之类的时候导演再次伸出“橄榄枝”--希望二、雨小,德福哥苏醒,发现除了额头被撞开了一个大口子之外别的倒也无什么大碍,船舱进水太多有着几乎被揍沉的节奏但好在哥有救生筏; 困难三、船沉彻底。
茫茫大海一望无际、一叶孤舟飘荡在海平面上孤立无援、一点点吃的、一桶淡水、一个应急救生包,各种的恐慌无助无知所错;希望三、风平浪静阳光普照,德福哥开始悠闲的吃点食物,活动一下身体,在经历了如此横祸之后调整好心态积极备战。
打开救生装备,翻出一个能根据时间、太阳位置定位的装置,然后现学现用,在地图上一点点的做标记,给自己以希望。
困难三点五、迷糊睡着了之后突然发现救生筏漏了!
(一直没看明白为什么进的水,也没看明白后来怎么就不进水了);希望三点五、用吃饭的罐头盒以及旧衣服将救生筏的水排出。
困难四、第二场大暴雨来临,救生筏同样上演水中自由转体360度,德福哥差点没淹死;希望四、打开拉锁,游到外面,凭借一己之力将救生筏翻转过来。
雨很大,但非常巧的是把救生筏直接掀翻的狂风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就像从没来过一样。
紧接着,同样,雨停,风平浪静,阳光普照,德福哥开始悠闲的吃点食物,活动一下身体,在经历了如此横祸之后调整好心态积极备战。
意识到自己好久没喝水了,于是拧开水桶给自己倒了一杯,然后:困难五、然后发现水是咸的直接就吐海里了,想到这个罐子是刚才船漏了之后用来排水的于是晃了晃倒掉。
又倒了一杯,这次很好很直接,一口就吐船上了。
看了看桶,终于明白不是杯子的问题而是由于自身原因没保护好自己的水桶,整桶水都被污染了!
在吃了这么多苦历经这么多难之后德福哥都默默承受隐忍不发,现在突然被断了生命之源发现负能量已经爆棚于是彻底崩溃,歇斯底里仰天长啸发出了憋闷许久的那句经典台词:F..FU….FUCK!!!!!!(此处翻译成中文我想应该是:你麻痹,有没有你们这么玩人的啊!!!
)希望五、在我这个文盲都能想到把海水加热蒸发自制点淡水之后,这个独自在海上漂泊许久的前辈终于也想到了;并且非常诡异的发现了虽然整片海域都没有鱼群但是船下面却聚集了好多,然后从救生装备里面拿出了简易钓鱼工具(注意顺序,不是先看到工具再想到钓鱼!
真是不得不吐个槽,德福哥对这个救生袋里面装的是什么以及每件物品都应该怎么使用是完全的不熟,结果就把这袋子当成小叮当的神奇布兜了,每次都是想到需要什么了然后直接翻袋子拿出来!
)总之,淡水+食物+离希望越来越近的希望+一艘船,一艘由远及近的船!
困难六、看到这我其实挺崩溃的,以这个电影的尿性来讲这船肯定是不能发现德福哥的,那这里安排船的出现就尼玛太坏了!
本来就接近崩溃了,结果你给了一个这么大的希望然后来一句“逗你玩”…..太残忍了!
果然,纯纯的这个尿性。
希望六、没有对应的希望六。
希望六.五、鱼线狂动,德福哥慢慢的一点点的拽着鱼线,就在马上拽到船上可以大快朵颐的时候:困难六.五、这个看似充满希望的画面被水里突然窜上来的鲨鱼一口吞掉了,镜头一转,船底下都是他妈的鲨鱼,如果救生筏一直漏水的话….希望七、又一艘船,又一艘由远及近的船!
困难七、我退出了全屏,发现电影还有20分钟左右才能结束,好吧,你们实在太没人性了,这种时候这种事情都能拿出来开两次玩笑…德福哥在经历了第一次呼救失败后看见第二艘船的表情虽然激动但也没那么激动了。
就好像你拿着一个大骨棒把你家狗招呼过来结果给了狠狠的一个大嘴巴子,过一会你再用同样的办法叫他,他虽然也能来,但来的肯定是嘚嘚瑟瑟了。
再次果不其然,第二艘船毫不犹豫的开过去了;希望八、德福哥拿出地图画X,唯一的希望就是地图上离目的地依然很远但越来越近的希望了…没有食物+淡水严重不足+两次希望破灭所带来的沉重打击+多日的劳累=身心俱疲万念俱灰。
可以说走到这步基本也就看开了,人生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感情也就趋于平稳了。
于是德福哥很自然的掏出纸笔和一个玻璃罐子开始写遗书:“我很抱歉,也许现在道歉已经无济于事了,但我还是要道歉,我努力过,大家都应该知道我努力过,努力变得真诚,变得强大,变得善良,学会爱,做对的事情。
但我没有成功,我知道这种事大家都有独到的体会,我真的很抱歉,这里一切尽失,只剩饱经摧残的躯壳和灵魂,还有半天的理智。
我现在知道没有推脱的借口,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才承认,但我终归还是承认了,我一直奋斗到底,虽然不知道有什么价值,但至少问心无愧,我希望大家努力的收获比我多,我会想念你们。
我很抱歉。
”这是电影最开始的一段独白,肯定是遗书的内容,前后呼应。
这段台词看了好几遍,各种共鸣各种升华各种爱!
“我经历了种种困难,我很坚强很tough,虽然最后还是败了,但我毕竟是努力过了,我无怨无悔,我对得起自己,我爱你们。
”整个影片就像是人生的缩写,前方总有未知的苦难等着你,那些个苦难可能是你未曾遇见过的、可能是让你手足无措的,但你不要退缩不要害怕更不要绝望,你需要做的只是稳住心态直面苦难然后一下下的击碎它!
你要坚信,希望就是那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就像电影最后结尾处的那一束光、那一只拽你上船的手!
其实影片可能就是根据一个老头独自在海上漂泊,遭遇了风暴然后顽强的活下来最后被人救上岸而改编的真实的、灾难故事呢……
13th of July, 4:50 p.m.I'm sorry. I know that means little at this point. But I am. I tried. I think you would all agree that I tried to be true. To be strong. To be kind. To love. To be right. But I wasn't. And I know you knew this. In each of your ways. And I am sorry. All is lost here. Except for soul and body, that is, what's left of them, and a half day's ration. It's inexcusable really, I know that now. How it could have taken this long to admit that, I'm not sure, but it did. I fought till the end. I'm not sure what that is worth, but know that I did. I have always hoped for more for you all. I will miss you. I'm sorry.
—8 Days Earlier—
独角戏的电影不多,一切尽失给我的印象比活埋更加深刻。
一开始就是一个老者独自航行在无际的海洋里,这让我回想到星际穿越里反复提及到的那首诗-不要温和的走进那个良夜,白昼将近,暮年仍应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的消逝。
有朝一日我在人满为患的世俗尝尽悲欢,我愿在最贴近自然的大海上获得绝望和新生。
风暴摧毁了他的船,步履蹒跚让他在自然的面前显得弱小,但他一直在斗争着。
贯穿整部电影的不是斗争,而是寂寥,这点像极了我们的人生。
王小波:似水年华才是一个人的一切。
也许孤独感与生俱来,只不过不是实体存在,大多数人看不到。
与风暴决斗,与绝望共处,在一望无际的苦海中期待救赎,希望一次又一次的来临,除了带来一次又一次的绝望,什么都没有。
最后这一次,命运的愚弄让他低下了头颅,放下了本能求生的欲望,对死亡产生眷恋。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没有得到救援,只有死亡才是一种超脱
一切尽失 (2013)7.72013 / 美国 / 剧情 灾难 / J·C·陈多尔 / 罗伯特·雷德福电视家灾难片频道偶遇这部奇异的嘉片。
说它奇异,因为这是我看过演员最少,也是台词最少的电影。
全片主要演员就一个,外加最后出现的路人甲。
开头有几句旁白,而真正的台词就一句,用电台求救时说的,无人应答。
这是我看过最孤单无助和绝望的片子,当然也是最能体现生命之顽强的片子。
它让我想到了《老人与海》,然而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它没有那么神奇,也没有那么高尚。
它所进行的抗争,不包含任何一丝挑战生命边界的成分。
它所描述的是真正意义上无可选择的天人交战,它很日常,仿佛是个平庸得多的事件,类似的无数个场景可能正在大洋的某个角落发生着而永远没有被注意到。
这个普通又奇怪的老头,看他的姿态,他的衣服,他的头发和脸,他双手无名指上的戒指,完全可以脑补出一整部中老年危机序曲来,他是打哪来的呢?
为什么会突然间独自出现在大洋深处的小艇上?
影片一开始就是当头一棒式的危机——印度洋上,睡梦中,小艇被漂浮在海上写着“好運”两个汉字的装满鞋子的集装箱一角撞破了一个洞,海水灌进船舱。
然后就开始了一波又一波屋漏偏逢连夜雨般的重重磨难。
刚补好了洞安生了一会,就赶上了风暴,结果小艇又破了,几乎完蛋,最后不得不弃船登上充气筏。
新一波的麻烦就此拉开序幕,然后就是无休无止的随波逐流、计算航线、抵抗风暴、维持生命、等待救援而一次次失望……这部片子适合勇敢的人来看,因为它太乏味又太压抑了,那种在生活面前卑微又顽强的姿态,简直分分钟都会逼得人哭出来。
可是我觉得它拍得相当出色,因为它真实,至少在我看来是够真实的,所以带给人一种相当深刻的震撼。
由于全片主角就一个人,所以一切都是近距离的,仿佛我们就是这个倒霉蛋,或者我们是他近旁的一双眼睛,跟他一同经历这几乎是第一人称的故事。
他所有的神态和动作,都是危机之下的应激反应,表演之准确自然,过程中不需要言语就已经能够传达足够的能量。
这种亲密的视角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性和震撼性,也容不得一点点矫饰。
我们看到了一场场可怖的令人绝望的风暴,看到了这个孤单的老头那相当努力又无力,绝望又不得不的抗争。
不是向上就是死亡,在这里他没有选择。
因此他的目标相当清晰,不需要思考,就是求生,没有自怨自艾的空间,因为没人听见。
老头的动作是笨拙的,他那种疲乏无助又不可能服输的样子让人看了有一种心酸,同时又觉得滑稽可笑。
这是一个战斗中的人。
任何处在战斗中的人,只要我们走近他们,都不可能不发现他们滑稽的一面。
谁不是这样呢?
我们自己应付生活的样子难道不可笑吗?
我相信任何看到这部片子的人都会产生带入感。
我们都是孤独漂浮在压抑的日常中的人,我们都在求生。
在生命的航程中,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
我们都在经历自己的战争,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人生指向一个无可避免的目的地,它本身更像一次体验之旅,一场冒险。
有时候它看起来不是那么回事,可是我们都已经在加州旅馆投宿,只有在生活的尽头才可以check out。
《一切尽失》……每次看完这样的灾难片,第一件想的事就是:赶快学游泳……汗啊。
其实影片挺好的,让人可以真正静下心来享受观影的这两个小时,虽然这个过程很虐心,虽然不断的让人绝望,不断的令人失去生的念头……但,这不正是我们应该从影片中读懂和了解到的生活的真相吗?
关于影片的寓意等等,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很少有看完一部影片,把豆瓣第一页的其它影评挨着看完的,但今天例外了,吐槽的不少,叫好的也有,我不能妄加评论说影片中的老爷子如何如何,我只是尝试着去理解这样一位老人,在这样的困境下,尽可能的努力生存下来,这种意志是如何顽强,以及最后又如何连生的念头都放弃了……我只是努力在想,如果那是我,我该如何,我会如何,我又能如何?
就当是为未来有可能的同样的求生做一些意念里的尝试吧,我把想到的记录下来,也许,哪一天能对自己有帮助,也不枉观影花的这两小时。
1、在船破损后,当即尽快修补是必要的,但在发现情况不对的第一时间,优先抢救对生命保障最重要的东西,比如:切断电源,抢救无线通讯设备避免见水等。
其次是尽快理清情况,脱离危险。
然后才是在失去外界联系的情况下,暂时先停留在那个海域,并且尽可能的发现和利用当时的一切资源使船能更安全、更能抵御风险一些,比如那集装箱,那集装箱飘浮的原因,那可利用的资源……退一万步讲,水面能有集装箱,那么当时一定在航道上或是离航道不远,不应在完全情况不明的时候冒然采取极可能错误的措施。
2、在修补期间,做足尽可能的功课,判断航向,确定可能的求生方案,检查物资,制订策略,考虑和准备为生存长期备战。
3、在出发后,要尽可能的提前观察云层、天气,避免和风暴(危险)正面冲撞,即使绕路(有可能的话)也要避开,一切皆按风暴已经袭来的情况做好准备,比如那散放的物件,那在风暴中才准备打开的帆布……4、如果有可能,上船前就提前备帽盔之类的装备,在暴风雨中保护头部,检查所有设备、物件,避免有突出的容易使人受伤的东西存在,有救生衣之类的,在危险即将来临前就最好穿上。
5、检查救生设备,集中管理与考虑覆船时的物资携带问题,利用好自浮物件和绳索,例如那个没有带上救生筏的游泳圈等。
6、钓鱼那一段,无论如何,我不要用手直接拽线;还有爬上桅杆下来时,任何时候谨慎的提醒自己冷静、细致,不要无谓的受伤使原本艰难的生活更艰难。
……好像越想越多,越想越细,其实呢,都是马后炮,谁会知道自己的明天会发生什么不是?
只有做好当下的自己,才对得起明天的自己,不是这样吗?
任何时候为下一刻做好十足的准备,才是不二的选择,当然,这个准备更多的其实应该是心理层面的,一切法皆心所现,心中有什么,才会做出什么行为、采取什么行动,所以,励心,才是人生活着最重要的事,也只有通过这个途径,在“活着”的最后,你才不会在意“死去”的黑暗,才会懂得和感受到原来“回家”也是挺好的一件事情,因为,你毕竟用了一生的时间来准备走上“回家”的路,而“回家”的路上,总会有你意想不到的那一只手,在等着牵你同行……而这一切,只是需要你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准备,全力去迎接……爱你,我的生活。
为什么这么多人说编剧有问题,其实我觉得只是剧情开头少了一段: 老头刚买了个帆船,准备出海,航海基础知识还没来得急学,设备也没来得急配备全,就和老伴吵架了,老头心烦,喝了酒,头昏昏沉沉的就上了船,迷迷糊糊就出海了,等到醒来就出现影片第一幕,撞破了洞。。。。
然后后面的就都可以解释了。
如果影片开头没有这样一段,后面的很多举动确实非常不合理,无法解释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老头为什么要出海送死?
给地心引力打一心,给你打两心
电影本身没有多大吸引力与感染力,没有《地心引力》与《少年派》的视觉特效,也没有汤姆汉克斯《荒岛余生》的故事背景,不能带给人思考。只是佩服77岁的老霍福德如此卖力与敬业的表演。
海上求生指南
眼看希望一次次远去,你还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嘛,真正的机会,也许只在你剩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刻,才会出现
无词胜有词
据说演员77了,还挑战这种演出难度,致敬
无聊。
我不是从未放弃,我把希望和怯懦一起封存在漂流瓶里,用去仅存的一点力气。但你若杀不死我,我仍会燃尽所有再做一次最后一次努力。
又是一份提交观众自己选择的作业,他最终有没有得救,据说相信与不相信的各一半。罗伯特雷德福,77岁高龄,独挑一个老人与海的孤独与无助,真让人敬佩。全片除了开头的喃喃自语(其实这也不是语言,是他第八天写在漂流瓶里的话),无台词、无对话,甚至连配乐都是极简滑过。
快进看完,这个片是老戏骨的一种情怀把
一个地球生物的海上挣扎求生纪实 。没有了背景,人物就失去了灵魂,和在路边看被车压死的尸体一样没了与人物息息相通的感觉。
全局唯一的两句台词,my god, fuk!!!!!
励志+户外+人性=高分标配。
因为不像地心引力的完全寂静的背景 相反 嘈杂的海浪声加上并不出彩的求生剧情 没有太多精彩的点 很难引起兴趣甚至吸引注意力 and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其实船上有水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有个洞 最后 这部电影是在写什么 作大死?------我突然才意识到这是一个求生的电影 sorry
内心是多么的强大,要是我早就奔溃了,老爷子就喊了句法克!多么的淡定!另外感觉此片内心戏不够突出
老人与海,这才是商海通牒吧。
剥离了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保留了真实的琐碎,唯一的演员用寥寥可数的台词和无限接近真实的肢体动作撑起了整部影片。节奏控制得很好,希望与绝望的几次转换有条不紊地展现了角色的心理变化,也层层剥开了电影的主题。开放式结尾耐人寻味,摒弃了“人定胜天”的信念,如此悲观主义的灾难片。
成也形式败也形式,语言和表演极好但受限过多,个人更爱少年派
“人都是逼出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老人与海。老雷宝刀未老啊。7.5
这船头半小时就该沉能撑到最后就没法当成写实片看,雷德福形象气质哪点像海员?唯一感觉是,导演造孽演员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