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了非常奇特的手法,从各个角度来阐述一个渴望成为演员的人的心态以及不断的梦境,甚至分不清哪些是真那些是假,这次并不试图去看懂,但一样喜欢这样的风格,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如此的在现实与虚幻间,纯真与肮脏间徘徊,最后总是惨烈,但在现实里,还是梦境里,就各有不同了我还是想说,这是在写他自己的一种意境,一种生活的方式,所以可能乱了些,却是真。。
如果说除了墨镜王,还有一位导演也很喜欢戴墨镜的话,那应该就是北野武。
戴墨镜的好处之一,是可以隐藏起自己的神色,别人也就无法猜测他的心思。
在《花火》的结尾处,西佳敬和患绝症的妻子并肩站在海滩,他们望着蔚蓝大海一言不发,背景乐渐渐开始急促,似是什么哽咽在喉,此时此刻,谁能猜测北野武墨镜背后的神色?
韩松落说北野武是双面的,既暴烈,又温柔。
北野武也索性拍了一部《双面北野武》,自证了自己的双面性。
我却更愿意从另外的两面去理解北野武,在我看来,他的两面是“纯粹”和“多虑”。
如果一个人的行动是受他的内心支配,那么他会单纯直接,心里所想会成为一根指头,清晰地给他指出目标,他只需一心一意朝着所指之处前进;而当一个人的行为受到他物影响,甚至取决于他人时,那么他会变得焦虑,踌躇,如履薄冰,不停地环顾四周。
北野武的作品无法归类,他最拿手的是黑帮片,而他也拍过温情片,爱情片,时代剧,喜剧片,从强悍暴烈的大佬,一直到所向披靡的盲侠座头市,我意外地看到北野武焦虑的一面。
从建立到颠覆,北野武变换着角色和形象,一直在纯粹和多虑之间游走。
一、少年不识愁滋味“你觉得我们完蛋了吗?
”“傻瓜!
我们还没开始呢!
”这是《坏孩子的天空》的末尾,小马和新志的对话。
穿着火红色衬衣和学生制服的两个坏孩子长大了,少年时坚持的梦想,已经悉数丢弃,营营役役,奔波劳碌,都不是自己曾经想要的。
他们重新回到校园,新一批的坏孩子代替了他们,一切都好像变了,一切都好像没有变。
以前的他们,拉帮结派,打架滋事。
稀里糊涂地想做相声艺人,做拳击手,加入黑帮。
他们似乎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又似乎总是看不清自己是谁。
这些故事情节其实都有北野武切身所历所想贯穿其间。
北野武执笔的《浅草小子》可看作是他的个人“前传”,那是他最纯粹最直接的时候。
那时他还只是个“浅草小子”,在东京浅草区的法兰西座做电梯员,渴望有一天可以拜师当一名搞笑艺人。
他这个梦想来得一点都不费劲,在无所事事的爵士乐酒吧里,坐着一群同样无所事事的家伙,忽然有一个念头闪过,击中了年轻的北野武:“去浅草当一名艺人吧!
”他完全搞不清楚这个主意是怎么冒出来的,但是一旦有了这个想法,他就无法劝阻自己了,非要一心一意去完成不可。
这个念头呼唤他,指引他。
北野武执导处女作《凶暴的男人》完全是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与他当初第一次阴错阳差地登台演小品的情况相似。
《凶暴的男人》有种初生牛犊的气魄,虽然略显生涩,不过作品已经有了强烈的个人风格。
传统的黑帮片总会有个大团圆结局,观众把悬念的包装盒一层一层拆开后,会看到里面有一个最终答案:“坏人都被干掉了,英雄抱得美人归。
”然而在《凶暴的男人》中,暴力和悲剧贯穿始终,北野武不相信大团圆结局,凶暴的男人杀死了妹妹,最终自我结束。
从处女作开始,到《花火》,北野武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
《小奏鸣曲》,《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坏孩子的天空》,北野武的电影中有种宿命意味,“向死而生”;他镜头下的人物,脸上都有点大彻大悟的表情。
这种特点在《花火》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片中那个沉默寡言、神情淡漠的警官,偏执地眷恋着暴力和死亡。
而这些特质,明显是北野武的自我投射,这个因车祸导致脸部瘫痪、毒舌抨击时政、瞧不起其他导演作品、同时会画下一幅幅温柔奇妙的画的北野武。
作为导演,北野武是独断的,自信的,纯粹的。
直到《花火》,北野武已经逐渐找到和确立自我,接下来不是回顾,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更要寻得一个更明晰的自我。
他的下一部作品,却是温情感人的《菊次郎的夏天》。
这部作品没有暴力,没有绝望,没有死亡,给人以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印象。
片中,菊次郎是一个小孩一样的大人,正男是一个大人一样的小孩。
北野武制造出的这种错位,仿佛在提醒我们,若干年前,我就是你;若干年后,你就是我。
《菊次郎的夏天》是温情版的“双面北野武”,导演北野武的影子既投射到正男身上,也投射到菊次郎的身上。
二、画眉深浅入时无有一个典故,讲唐代的考生朱庆余在参加科考之后,想打探一下考试的结果,就写了一首诗给主管官员张籍,诗里用刚到夫家的新媳妇来自比,他写道:“油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里所问“入时无”,实是问是否合于执政者意愿。
而我想,将“执政者”换成“观众”也同样适用于今天。
导演,或者说创作者,都难免会有意无意地迎合观众趣味、为配合潮流时尚而创作。
2005年,年近六旬的北野武在《导演万岁》中老老实实地呈现了这种窘境。
电影中的“北野武导演”,不想再重复自己的黑帮片路线了,于是他想到去模仿小津安二郎,很快就失败了,原因是“现在没有人愿意花两个小时看电影里的人喝茶聊天”,后来他尝试时下流行的爱情片,“司机和公主的爱情故事”,结果又被枪毙了,原因是“俗套”。
片中的北野武导演,总是神情严肃地抱着一个人偶,尝试,失败,又尝试,接着失败。
他的身影渐渐地与《阿基里斯与龟》里的画家重叠,也渐渐地跟那位精心化妆的新妇重叠,他们费尽心血,捧着作品,自己没有一点主意,只懂得战战兢兢地讨好观众:“画眉深浅入时无?
” 北野武感到焦虑。
每当他的新作问世,评论家们便会兴师动众,咬文嚼字地发表盖棺定论式的总结,仿佛他已经到达了个人创作的顶峰。
然而北野武总希望出人意表,他的下一部往往不同于上一部,推倒以前,颠覆自己,希望让人耳目一新。
我不知道北野武是否会想起当年那个狂狷的少年,他在新宿的酒吧里当侍应生,心里突然有个声音说:“去浅草决一胜负。
浅草就是一切。
浅草在呼唤我。
”我不知道他是否想起那种不计后果,不考虑别人怎么看的少年意气,只因为内心的声音,而做出第一次主动决定。
多年后成为导演的北野武,有了“日本殿堂级电影大师”头衔的北野武,却和当初那些一闪而过的念头交换了位置,他不再莫名其妙地被念头击中了,他必须费尽心思去找寻,去挖掘。
如果把年轻时的那次灵光一闪比作百万大奖的话,之后的北野武就像一个焦虑的彩民,一次次买来彩票,希望再次刮开那个写着“去浅草当一名艺人吧!
”的幸运大奖。
《导演万岁》,《双面北野武》以及《阿基里斯与龟》是北野武的“反省”三部曲,看完我的感觉就是尴尬。
因为北野武把自己搞得太狼狈了,就好像一个漂亮的女明星某一天把自己的整容全过程曝光出来一样,很多时候我们观众只乐意看你漂漂亮亮的一面,并不想直击那个辛酸过程。
北野武这三部电影让人感到难为情:电影大师拍片不是得心应手、如有神助的吗,电影大师们的造型不都是很酷的吗,电影大师们怎么能有普通人一样的困惑和烦恼呢。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几度想要拍案而起,大声和北野武争论:大师就应该一个路数走到底,就好像小津或者沟口!
不能因为近期兴起了爱情片你就去拍爱情片!
你怎么能绞尽脑汁地取悦观众!
好电影不等于出奇制胜!
你应该首先听从心里的想法而不是考虑观众接不接受!
《浅草小子》中,北野武回忆了年轻时在艺人深见千三郎门下学习漫才(相声)的往事。
他第一次登台是演一个人妖,他便照着镜子化了一个夸张可笑的妆,结果遭到师傅的大声斥责:“小武你给我听着,要想逗别人笑,不是靠模样、动作之类的外形来逗乐。
艺人得靠技艺来逗笑,靠的是技艺!
”同理,好作品之所以吸引人,并不是因为花俏的外表,而是因为饱满的内在和坚硬的内核。
《导演万岁》,《双面北野武》以及《阿基里斯与龟》是北野武的“反省”三部曲。
“反省三部曲”,我豁然开朗了,多好啊,我不必再担心了,北野武其实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困惑和狼狈,为此他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反省。
《导演万岁》的最后,医生帮那个酷似北野武的人偶进行了全身检查,最后医生的诊断是:“脑子坏掉了。
”典型的北野武式自嘲。
所幸,与画家真知寿不同的是,北野武在焦虑的同时,也保持了冷静的自觉性。
他反省,作品的存在价值不应该由观众或评论界决定,而是应由自我决定。
他反省,他以一个新妇的谦卑,低语轻问,“画眉深浅入时无?
”——“时”指的是内心,自己所创作,是否合乎内心?
三、后记老师在课上问过我一个问题,对北野武有什么了解。
毫无心理准备之下我脱口而出:在我印象里他是一个面瘫大叔。
此刻,我坐着,没有人面对面地问我对这位导演有什么想法,我可以冷静地考虑。
而此刻我想到最多的,还是他那张奇特的脸。
僵硬,看不出表情。
我所理解的“纯粹”和“多虑”,既是北野武的两面,其实也是一个人必然面临的成长与改变。
最后,我想起北野武在那个还不成熟的、青涩而恣意的年纪,写过的一首诗:与你相见在仲见世的那间只有煮菜的鲸肉店我们谈论梦想 汽酒泡沫里消失的约定不要说我们已抛弃梦想我们本是没有其他人可依靠的两个人不要说我们已抛弃梦想我们本是没有别的路可走的两个人
“梦是愿望的达成”,这句名言是一个当初挺铁的高中同学教我的,顺便告诉了我一些《梦的解析》里的原理,我受用到现在。
只要早上起来能记得具体的梦境,我都会自己瞎比划分析一番,猜猜自己潜意识里在想什么。
《双面北野武》这部电影,北野武就通过主角的梦境来展现他的心理活动,而目的,是塑造一个更真实的主角,一个不同于主角在只有短短十几分钟的现实生活的形象。
如果说这算北野武勇敢的自我剖析的话,我也同意。
这个在电影中强悍的动作演员,内心却是如此脆弱,否则他怎么会在梦中用枪解决所有给他麻烦的人;他忠于自己热爱的电影,却不可避免的和别人一样世俗,否则他怎么会在梦中为了女人告诉别人自己拿到角色了;他还是希望自己做回原来那个未成名的跑龙套,否则,他怎么会在梦中拒绝自己的司机,会一直出现那个送礼物的小姑娘。
同北野武以前不一样,这部电影稍稍有点深涩难懂,不过看到后来应该不难理解了,虽然有梦中梦的套套,但有一些情节告诉我们这只可能是大明星北野武的梦,就没有这么迷惑了。
和北野武以前一样的,是他永远的漫画式的镜头,极少的台词,相声情节,熟悉的配角,和他自己招牌式的形象。
这仍然是一部非常北野武的作品,虽然不似菊次郎的温情,不似滑板男孩的悲情,不似花火的残酷,不似大哥的动作,不似坏孩子的宽容,更不似玩偶的美丽,但若干年后,我们何尝不会说,这是属于《双面北野武》的冷静?
今天才看北野武的《双面北野武》(takashi's)是不是有点过时?
D版的DVD好像上上上个月就出来了,不管,没那么多事,反正看了,喜欢。
谁说这个片子不好看来着?
反正是一个我认识的人说过,怎么不好看了?
明明特别好看走到今天,北野武还是这么涌动,厉害,佩服,敬仰!
仍然是北野武的风格,里面有普遍意义上北野武电影应该有的一切,枪战,黑帮,女人,挫败的小人物,漠然,分裂...时间线被打碎,被预言的和被实现的交错,这一点非常像‘3-4×10月’。
剧中北野武分裂成两个人,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大导演,被人簇拥照顾,一个是潦倒的小演员,边在超市打工边去一个个无望的面试。
出现在身边的,不过就是那几张面孔,不同的只是身份。
两个北野武的生活和梦境立体地交错着,好像在镜子的迷宫里,四处都是不同角度摆放的镜子,相互映射,无法辨认。
他梦见自己变成出租车司机,开着粉色的出租车,载上了两个胖子和演歌舞伎的小男孩及其经纪人,在堆满死人的路面上艰难前进...这段太high了,而且刺痛。
人们总是拥挤在狭小的空间里,指望能被带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这途中还得辗压无数具尸体...但其实最后,粉红的车还是跌入深谷。
而北野武阿,冷酷的幽默。
影片开头,是他躺在死去的日本士兵中,一个美国大兵用枪指着他的脑袋。
这是他参演的第一部电影,大岛诸的《Merry X'mas,Mr Lawrence》的开头。
这无疑又是一个扔给观众的怀疑,第三重的交错,真实的北野武,和《双面北野武》中的北野武。
他说这是他的总结...
从签过名以后就开始混乱。
导演和演员的身份一再交替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就像一个丢硬币的游戏。
随着游戏的进行,硬币的正反面越来越难猜了。
他一贯是暴力的爱好者。
在看到优美景色的同时我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着接受血腥。
所有的美好在暴力美学面前都黯然失色。
这片子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密码的编制者和翻译者。
他们的关系到底会如何戏剧化的发展?
作为观者,我们以自己的思维方法来解读北野武,当北野武自我剖析的时候,他自己编制了密码等待观众的解读。
一旦有一个环节出错了,解读就会顺着完全不同的道路往下走。
路上会有乱七八糟的死尸和穿着怪诞的演员。
走不下去的时候,就干脆掉进深渊重新来过。
导演玩这个游戏玩得很开心。
他歪着嘴笑,然后不断的更换编译密码的方式,就看着解读的人晕头转向然后恍然大悟的高潮。
至少我是这样的。
很奇妙的一部片子,难得会这样一气呵成的看下去。
虽然非常的不明白……奇妙啊奇妙奇怪为什么有人会说枯燥,这么精彩的,错过可惜的了。
一部荒诞的电影 一部支离破碎的电影 一部毫无章法的电影一部如梦呓般的电影 一部看不懂的电影 一部爱怎么看怎么看的电影 一部喝了酒看更好的电影 一部傻了吧叽的电影 一部情节乱套的电影 一部很意识流的电影 一部立体派的电影 一部令人迷茫的电影 一部故事简介没法写的电影一部大胆的电影 一部令人轻松舒畅的电影 一部很爽的电影一部一星不给也不过分的电影 一部不多给点星就担心别人认为你没水平不懂欣赏的电影 一部很北野武的电影 一部好电影
记不得第一次看北野武的片子的具体情形了,好象是在那个百无聊赖的大一,在一个狭小的电影院。
在一部动作片放映之前的间歇,可能是哪个哥们拿错了带子,放起了北野武的《性爱狂想曲》,先是个女人的搭车镜头,台下的哥们都不知道所以然,待电影标题陪伴着音乐出来,前排的一个家伙大叫一声:“我不看三级片。
”然后起身离座。
也难怪那家伙有这样的反应, 这片子的开头真的给人这样的迷惑感,然而只看了十几分钟便换成那部动作片了,第一次看北野武便是这样的有些尴尬和没什么印象,然而却记住了北野武这个名字,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喜欢“北野武“这三个汉字搭配起来给我的感觉,很男人,很野性,因此也就记住了. 后来五一,宿舍通宵供电,操星际累了,下了部<坏孩子的天空>,一看导演,又是北野武,深夜两三点,朦胧中就把这片子看完了,喜欢那里头的音乐,对白以及一切,结尾更让我感动不已,两个经历了挫折的少年在空无一人的操场上骑车转着,一个说到:“我们完了吗?““笨蛋,还没开始呢.“两张笑脸后,纯黑的屏幕上主题曲响起.这片子让我喜欢上了北野武的风格,此后陆陆续续看了<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宁静的海>,<大逃杀>,<座头市>,<玩偶>以及他参与的<御法度>.然而感觉上,这些片子一直没有<坏孩子天空>给我的来得感动,虽然这些片子都有着北野武个人的深深印痕.<花火>里头主人公一声不吭开枪杀人的眼神,<座头市>里盲人剑客酣畅淋漓的杀人场面,<玩偶>里男女主人公绑着红绳流浪的那种静默,等等都给人北野武特有的感觉. 喜欢<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的dvd封面,男女主角背对着我们,靠着望海的栏杆,看不清两人的脸,只感觉一种平静,就像他们望着的海面一样,波澜不惊.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是哑巴,一个又是那样地沉默寡言,整个可以说沉闷的片子唯有美丽的海边风光让人心里舒坦些.<菊次郎的夏天>就比较轻松些,玩世不恭方面远不如<性爱狂想曲>,北野武也一反常态,扮演起老好人,这个好人身上又处处散发着流氓的味道,不过菊次郎的旅途能最终平安无事,也是靠着这种流氓的味道一路保驾护航.这片子里头有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场面,北野武扮演的野性不羁又散发着笨拙童真的角色十分到位,配上夏天的阳光明媚,总让人想会心微笑. <花火>的结尾让人想哭,那么美丽的海边风光,放风筝的女孩子的奔跑,海风,海浪,干净的沙滩,蓝色的天空,像个天堂一般,然而镜头上移,一声枪响,打破了这一切,女孩子停下脚步,惊愕的眼神,拿着风筝线的手兀自停留空中.便是个性如北野武,也不敢将镜头直面这从天堂坠入地狱的沉重感,只能通过女孩子的眼神表达那一刻的哀伤和不忍.如果说<大逃杀>,<座头市>里的北野武是残忍的,那么<花火>里头的北野武便是仁慈的,只有枪声和枪声过后颓然倒地的身影以及斑斑血迹,这中间断开了,没有杀人那一刻的过程,只有开始和结尾,像个哑铃,连接着沉重的两端. <御法度>是属于大岛渚的,然而如果没有北野武给影片添加的那种特有的氛围,这片子就远不会那么好看,就像安藤政信的安静和秀气带给<坏孩子天空>的美感一样,北野武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结尾处他于雷雨交加的黑夜斩断开满鲜花的幼树,也阻断了<御法度>流于平庸的退路. <座头市>里北野武用武士刀杀人的场面特别有张力和动感,很痛快的感觉,正像吴宇森电影里周润发穿着大衣开枪的场面一般,感觉是那么的搭配,好像北野武是天生用武士刀的,就像周润发天生是用枪的一般,因此<卧虎藏龙>或<防弹武僧>里头的周润发感觉就是怪,不太让我接受.作为导演,北野武能将日本武士刀这种一针见血的兵器拍摄出来,这样的场面让我想到徐克的<刀>结尾的颠峰对决. <大逃杀>里最难忘的其实是开头处,成功逃生的那个女孩子令人毛骨悚然的微笑,仿佛炫耀着杀人后的胜利姿态,这样的微笑脑子里还有一些,像日本版动画格林童话里的灰姑娘,那个结尾的微笑哪怕只是个动画人物,也让看片无数的我感到恐怖.以前看过一部英国片,忘了名字了,好像是,片名跟蔡明亮的那部郁闷片如出一辙,几个高中生--两男两女出去玩,不小心掉进了一个人工洞穴,那女孩子有钥匙,但为了同心爱的男孩子在一起,她撒谎了.几天过去了,带的粮食都快用完了,洞里恶劣得环境让一个女生得病死掉了.一个男生想偷偷去吃属于大家的一罐饮料,结果被另一个男生发现,两人扭打,不小心把另一个杀了.只剩下那个撒谎的女生和她喜欢的男生,那个男生绝望中要寻找出路,独自爬上洞穴顶部试图打开那个盖子,结果掉下去也死掉了,只剩下那个撒谎的女孩子,后来被救出,面对警方,她继续撒谎,她是唯一的生还者,她可以随心所欲地捏造事实,真相被掩盖,结尾还是那种微笑,好可怕的微笑. 岩井峻二和北野武同是我喜欢的日本导演,但岩井似乎在偏离轨道,<梦旅人><莉莉周的一切>里的岩井已经不是我喜欢的岩井了,怀念拍<烟花><情书><四月物语>时的他,<燕尾蝶><爱的捆绑>里的他就不大喜欢了,感觉岩井不适合拍关于社会之类的大题材似的电影,仅是我的个人意见.而北野武却风头正健,看来毕竟姜还是老的辣,能守得住立场,希望他一直能持续下去.
就觉得北野武真挺痛苦的,而且他是喜剧演员啊,还是日本顶级,类型也是这种压抑喜剧。
这是彻底发泄了吗。
岸本加世子,这个角色让我觉得他未成名时是不是被女人给欺压过?
抛钱那一幕,以及刚抢钱时说的,我怎么做不是为了钱啊,为之后的钱全部给妻子做了伏笔吗?
对应他的第一部电影,凶暴的男人,这部应该叫压抑的男人👨。
1部05年的电影,看出95年的感觉。
选这个女主是因为最后一段舞蹈吗,男人老了都会有这种超单纯少女的情节吧。
两个不穿衣服的胖子还是看不明白的,可能和北野武少年时候有关?
一直支持他的红衣少女结合之前的玩偶中各种失去的女生,北野武是不是曾经错过了1位这样的女生而耿耿于怀。
看到最后,中年发福北野武金发有点适合
从故事结构上来说,没有理清整个故事的结构。
从整个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上也没有理解到,虽然看了相关的影评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442700/,但是确实没有 get 到它所要表达的东西,包括看到影评说是北野武对自我的一个阶段的总结——可能是还没有看到他的其他早起的作品,例如《花火》。
不过还是很喜欢北野武在画面上的表达,把不平静的东西潜藏在平静的东西下面。
这是他在《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中强烈表现出来的——也是喜欢上北野武的原因。
另一方面,在《菊次郎的夏天》中也是同样的画面感。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很不喜欢北野武的叙事。
3.5。原来在瞬间闪念中进入梦套梦结构的构思北野武也玩过,而且在大卫林奇和诺兰之前。依靠真正的面瘫进行布莱希特式表演甚至可以在一片中分饰两角,北野武也是世界独一份。
好久没看一部这么诡异的电影了,好像没看懂。。。
看不下去
金发北野武是黑发北野武饰演的一个角色,还是仅仅只是一个粉丝,抑或是后者的过往,影片里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彼此是彼此的梦境,虚虚实实,恰如电影。
何者为我,何者为梦?北野武是想拍“庄周梦蝶”吧,北野武梦北野武。
我竟然看完了!
没什么意思,无趣的片子
我们这样看一个人的梦,分析一个人的梦~是不对的!而且一个人究竟要死几次啊!
我没看懂,但又似乎明白了什么。。。有些话,不用说明。何必明说。
北野武不是疯了就是疯了。
没懂
太妖孽了。。
从木讷老头到黑帮英雄的演员进化史。
自娱自乐
影片的一开始,就散射状态,就像烟花被爆发到天空,散射的漫天星斗。然后,影片回流,最后的高潮,就如烟花从烟花筒里爆出的筒口那一瞬间。影片里,到处飞舞,多重的北野武,在这一瞬间,已经是一个人。
搞笑艺人装什么逼😅
无厘头三部曲中最有内容的
北野武你也太随意了吧。
每个人的双面。
中后段真的好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