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宇子是一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纪录片导演,也是补习班的老师(她爸开的补习机构)。
她和工作团队(临时工团队)在拍一部两个人自杀的事件,死者一个是女学生,一个是男老师,传闻老师和女学生有关系,女生和老师为舆论所迫,选择了自杀。
前面故事的铺垫,把由宇子的人设确定在公平正义上。
为了拍这部记录片的艰辛,努力与甲方争取和妥协,拍好了她的团队会接到更多的拍片任务,有的成员会转正,有的成员刚有了孩子,他们拍的片子如不能顺利播出,一切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还会有后续的影响。
人就是会被这些外在的东西左右,心中的天秤左右摇晃。
这时核心的内容出现了,补习班上的学习不好但会画画的女学生,告诉由宇子,由宇子父亲和她发生了关系并怀孕了,女学生求由宇子救救她(因为不能单独去堕胎,也没有钱,和由的父亲发生关系是为了免去学费),这时由宇子的天秤倾斜到不正义的一面了。
她不是为女学生伸张正义,而是想尽办法去帮助堕胎。
因为由宇子怕女孩怀孕的事暴露,会影响父亲一世的好名声,他的补习班开不下去了,她自己的事业,她的工作团队也会受影响等等。
由宇子的父亲虽然做了不可饶恕的事,但他本质是好的,一直是女儿引以自豪的父亲,小时候女儿考试作弊,他会当众指出。
当女儿问父亲怎么办时,父亲没有要求隐瞒,而是想和女学生的父亲去道歉,赶快处理女学生的问题,反而是女儿动摇了。
这时,故事反转了,记录片中男老师的妻子不堪良心的折磨,向由宇子坦白,自己写了丈夫的遗书,替换了丈夫的遗书(悔过书),原来是男老师强奸了女学生,她是想给丈夫和自己的家庭留下一个好名声,隐瞒了事实真相,但女学生及家庭呢,学校呢,为此都背上了沉重的“黑锅”。
真相需要良知,不然永远会成为一个谜。
选择说出真相,真的需要非凡的勇气,特别是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时。
那么由宇子会怎么做呢?
纪录片还能如期上影?
怎么解决女孩的事?
非常棒的一部片子,记录片一样的真实感,非常精彩,拷问道德正义,直击人心。
角色身份设定非常巧妙,由宇子既是拍摄独立纪录片的导演,又是一个课外补习班的老师,还是一名父女单亲家庭的女儿。
她是一个有社会正义感的独立导演,一个有责任心爱心的任课老师,一个善良正真诚实的女孩。
她乐于助人她果敢正直她亲和值得信任。
在她的镜头下,她探寻真相的追问下,她的道德审判下,她的正义天秤很坚定,她说我觉得认错也很帅。
可事实有这么简单吗?
在面临亲情事业的权衡下,人性的软弱自私占了上风,她从一个旁观者审视者,被动成为局中人被审判者,正义的天秤何去何从。
同时在调查真相中,原以为挖掘出的真相却被事实的铁锤击破,人性的软弱自私复杂,趋利避害。
道德与不道德的轮换转变,正义天秤的摇摆与倾斜,真相与谎言交织反转,感同身受的温情帮助与自私冷漠的翻转,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杠天秤的两端,道尽了人性的自私复杂、真相的扑朔迷离、正义的摇摆不定。
故事的演变戏剧性真实性极强,真实感来源于对日本社会特别是底层群体生活的关注,投射在校园霸凌、舆论暴力、单亲家庭、少女援交、政界虚伪等等方面。
由宇子用摄像机记录探寻揭露,用手机拍摄对人性的质问,她在道义正义的高处,可不幸因为父亲的错误和个人的利益,成为掩盖真相虚伪的被审判方。
影片的最后非常精彩,耐人寻味。
随着一系列事实的交织应证,正义天秤的倾斜正在回归。
当由宇子坦白真相被愤怒的小萌父亲扼杀时,以为一切如同那双不再挣扎的双腿归于平静,而事实可能只是部分真相,为此感到惋惜叹息时,手机声响,慢慢地她居然咳嗽一声活转过来,慢慢地摸到手机接听电话,那头说她导的纪录片不能播出了,似乎宣布了事业的死亡,而刚刚从身体死亡复活过来的她,什么也没说,挂断电话,慢慢转靠坐在车旁,把手机第一次对准了自己,宣告了精神的复活,正义的天秤终于回归。
看完片尾鼓掌后离席。
片尾只列出了一支电影原声,同样也是观影过程中最大感受,沉默和克制。
大段大段声音的静默无时无刻不留白了压抑的剧情本身,152分钟的片长更像是两支线捏合起的纪录片。
似乎喧嚣的校园性侵案件因为节目的停播变成不再投石而终将平息的涟漪,一如由宇子向阿萌父亲坦白后被掐未死然后坐起记录,也一如看完影片后的感受,所有的一切终究无果,而历经真切的压抑石沉湖底。
片名很日式,用具象的名词去形合剧情。
英文片名 A Balance 更贴合了由宇子作为媒体和加害者家属身份之间摇摆的心理起落。
而事实更像是一种和解,在小心翼翼维持平衡过程中对各种的和解,向残忍而难以面对的事实时对生活中自己身份定义的和解。
其实很佩服女主,无论发生什么都无法令她波动丝毫,随时随地可以举起记录设备直面事实,理智的维护着这个天平。
而剧中所有无法直面崩溃,用死亡、搬离躲避的才更像所有的普通人。
女主角的演技赞一句,开始我还以为是长泽雅美,看演员表才知道不是。
作为纪录片导演的木下由宇子心中的天平时刻在倾斜,在纪录片中她想做到立场不偏不倚,但是她开始偏向受害者广美父亲的立场,后面逐渐偏向自杀的矢野老师家属(尤其是看到他母亲和姐姐受影响的生活后更是如此),她和她的团队认为这样加入被诬陷而自杀的老师家属访谈比直接以校园霸凌的纪录片更有深度,为了使它能顺利播出,她还一再延误和怀孕女学生小萌父亲谈判的时间。
讽刺的是节目就要播出时情节发生反转,矢野姐姐担心东窗事发,给出了矢野性侵广美的录音以及矢野原来认罪的遗书,她的一片努力全化成了泡影,而她推迟告知小萌父亲事实也造成了恶果,真可谓得不偿失。
作为女儿的由宇子心中的天平口口声声是为了小萌,天平还是倾向还是顾及她开补习班的父亲和补习班的学生,还有她自己的事业。
当从小萌那里知道她怀孕且孩子父亲是自己父亲时,她成了他纪录片中矢野的家属,就像矢野姐姐遮盖真相一样,她也成了自己场外纪录片的主角,她没有同意父亲过去谈判的要求,而是主动照顾小萌,实则是稳住小萌,想在事情闹大前先把胎打掉,不幸的是小萌是宫外孕,不能通过她私人关系打掉,只能到医院处理,这个时候她一来纪录片出现重大反转被取消,而来她听说小萌滥交的传闻质问小萌,致使小萌跳下车,神志不清的跑到机动车道,发生车祸。
看到小萌裹着绷带的头部,由宇子感到深深的歉意,天平倒向小萌一边,向小萌父亲坦白了小萌孩子的父亲是自己父亲,被晴天霹雳惊呆(而且怨恨由宇子一直向他隐瞒真相)的小萌父亲失去理智,在车轮下掐晕了由宇子逃走了,苏醒过来的由宇子爬起来,用手机拍摄被掐晕的自己,完成了下一部纪录片(讽刺的是她拍摄前接到了同意纪录片取消的电话),她在车轮下被掐晕也对应小萌被车撞,某种程度上算是赎罪。
整部影片场内场外的导演由宇子心灵天平不断倾斜,如果说场内的她还试图做到媒体自律,保持立场的公平,只是感情有所倾斜,场外的天平就完全失衡,倒向了亲情和自我,贻误了小萌动手术最好的时间,酿成最后的悲剧,结果各方都是伤痕累累。
然而身处由宇子的立场,我们也不能说她做的有什么错。
同样是介绍媒体对犯罪人家属的伤害,我们与恶的距离也谈到了这一问题,本片独特在媒体人自己也遇到这种问题,立场并不能像他们拍摄的纪录片中那么客观,这是非常讽刺的。
超出预期的电影。
道德和生存冲突时是否可以寻找平衡?
是否有这样的平衡点?
为了生存放弃的道德最后对生存会不会产生反制作用?
女主的天平最后回归道德,而我们每个人是否有勇气和能力拿起镜头对准自己?
泷内公美素颜演出也很美,喜欢。
减1星是因为小萌父亲的刻画只是为了配合剧情,前后冲突完全不是一个人,前面对女儿不给费用不关心,只一味压榨女儿劳动,没有一点人性;后面突然变得温情,仅仅因为看到小萌主动写作业,这个逻辑实在接不过来,即使是假想迷上女主记者也解释不通,算是败笔。
在黑洞般的永恒孤独面前,人类的所有美好光明都将失去自己的立锥之地。
第1种孤独:普罗大众为了塑造自己的正义感,需要树立一个罪恶的靶子来批判。
于是很讽刺的是,这个靶子和靶圈上的一群人就以一个如此正义的名目被罪恶地处死了。
大众的手上沾满了鲜血,心里美滋滋地觉得自己是正义的小伙伴。
第2种孤独:我们所信以为真的所谓事件真相,是由大众传媒集团里的领导干部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的。
第3种孤独:想通过公布被隐藏起来的真相而实现自我救赎的人,却因为不符合市场的需要而永远不能完成告解。
第4种孤独:在性这种愚蠢的问题上无法控制住自己最原始的欲望,一下子就毁了两条生命。
第5种孤独:因为家人、同事的罪过而被从天而降的连坐之祸毁掉人生。
第6种孤独:缺少关爱的女孩利用别人的罪愆换取关爱,犯下错误的老师利用关爱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争取时间。
两方都默契的把戏演得很真(老师一方还附加了对自己正义形象的维持的心理),互相利用和真情实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淡,但是这条界线却永远不能消失。
第7种孤独:用道德感要求同事不能向生存低头,要说真话;同时用隐瞒来应对自己生活中的错误,理由是要让自己的真话顺利播出。
这种分裂的心理是如此真实。
第8种孤独:父亲以自己认为正确的形式去爱女儿(关注赚钱而忽视对话,不肯了解女儿生理期细节满分),父女之情的螺旋式下降(与纪录片里自杀的少女相合)第9种孤独:父亲只关注赚钱而忽视与女儿的对话,恰恰也是因为自己的赚钱能力不足,需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赚钱上。
第10种孤独:说到赚钱,更为讽刺的是社会禁止未成年人在餐馆打工,于是逼迫未成年人选择出卖色相讨生活。
第11种孤独:法律关闭了其他的救赎方案,只给你留下一条通向社会性死亡的路径。
第12种孤独:父亲发现家庭开始好起来了,源于一位充满爱心的老师伸出的援手。
信赖慢慢的建立起来,直到有一天被告知,这份爱源于欺骗的目的,于是大厦轰然崩塌了。
大厦的崩塌不比平房的崩塌更令人绝望吗?
第13种孤独:得知真相的爸爸对老师的复仇是在我们情理之中的判断。
当老师倒在地上生死未卜的时候,我能想到的结局之一就是,老师死了,老师的爸爸自杀谢罪,少女的爸爸接受法律制裁,少女被抢救活过来。
那不是很讽刺的吗。
但这不也是最符合人性逻辑的一种走向吗。
不是最坏的Bad Ending吗。
2个半小时内被压入了这么多种人性孤独的电影,简直不留任何情面给这个世界。
所以你给他一星差评我觉得也对,给五星好评也对,这取决于你的人生态度。
本片的导演春本熊二郎名不经传,可以从查到的资料来看,这是他的第二部有影响的电影,近期在釜山电影节等几个亚洲电影节上得到了公认。
本片制作手法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单线条的故事推进,节奏也比较缓慢。
然而,能引起大家关注的是剧本的故事设计。
影片描述一个调查记者在探究一起性侵案导致的自杀事件真相的过程当中,作为调查记者的本人也遇到了类似的困惑,其父亲也成为一位性侵学生的加害者,正义的天平如何才能公正。
佛教教义中有渡人和渡己,两个传教的方式。
佛说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
本片最有戏剧性的冲突就是主人公在追求真相,帮助他人摆脱痛苦的过程当中,自己也陷入了类似的痛苦之中。
拯救别人,先拯救自己,先需要把自己的心安放好,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困难的。
渡人是容易,给人讲很多的道理,可以轻松地款款而谈,但往往事情落到自己的头上,要让自己的心寻求寻找正义和公平,这就需要自己做出牺牲,克服自己心灵上的痛苦,这是人进入更高境界的一条必由之路。
本片最大的价值就是深刻地描述了主人公在寻求跟自己的利益相冲突的公平正义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彷徨,挣扎和抉择。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中,我们不难发现,除去备受争议的一众“邪典”影片引得影迷热议外,几部已经获奖的影片反而没有太多讨论声音(也不排除没能完成公映的几部国产佳片无法准时与大家见面的因素)。
从完整的获奖名单来看,只有影片《由宇子的天平》(由宇子の天秤,2020)在藏龙单元同时斩获了专业评审和大众评审,获得了罗西里尼荣誉·评审荣誉以及卧虎单元最受欢迎影片两项大奖。
可以看出,作为唯一一部同时受到专业评审和大众影迷青睐的新人佳作,它的成就是毫无争议的。
这是新人导演春本熊二郎的第二部长片作品,此前,他的首部导演作品《成为家族》(かぞくへ,2016)于2016年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但2018年的公映却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在IMDb网站仅有19人评分,分数4.4/10。
从《成为家族》的网络公开版预告片来看,导演处女作的春本熊二郎在处理片中矛盾爆发点的时候,还没有尝试用收敛的手段来积蓄情绪力量。
但明显,到了《由宇子的天平》,可以看出导演很快地修正了前作的小问题,更加成熟与克制。
在平遥首映的活动中,导演坦言这是一部靠众筹完成的影片,导演一人身兼数职,制作上难免略有不足。
这样一部小成本、大女主的新人作品,对剧作的要求更为严格。
春本熊二郎导演在漫长的150分钟设计了几次情绪的转折,每处都非常精妙,从故事的角度带给观众最大程度的情绪刺激,可以算作日式戏剧性的成功范本。
在一如既往的坚定、缓慢的日式影像中,没有音乐烘托出的煽情氛围,但被呈现的生活本身却往往触动着观众的心弦。
《由宇子的天平》是线性时间下突破时间的故事,它纠缠在两个触目惊心的事件之中,追溯过去的事件原貌与现下的挣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其一便是由宇子作为旁观者的故事:旁观者的由宇子是一家新闻台的记者,致力于揭露最血淋淋的真相,不偏不倚地还原事实。
在一起师生恋丑闻中,两个当事人都已自杀明志,但由宇子不顾工作中的重重阻力,仍然通过最真挚的手段取得双方家属的信任,在调查和走访中保持客观,为社会还原死者的生活真相。
此时,旁观者由宇子的压力来源于这起案件是她工作中重要的转折点,但她是团队中唯一刚直果敢、坚持真理的人。
同事的质疑、领导的施压、生活的窘迫都没有使由宇子放弃还原最本质的新闻调查,她是法官,在工作中替人裁决正义与邪恶。
数次回访使由宇子取得家属信任后,摸清了丑闻中两位主人公的性格和生活轨迹,她的作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评,也为她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此时的由宇子,几乎在扮演“拯救者”的形象。
她从一次次死者家人的回忆中,慢慢拼凑了她内心最满意的正义。
之后,由宇子变成了参与者,她不再拥有法官的立场,纵使她一直坚持绝对的公正——这是属于纪录片的道德选择。
节目播出在即,由宇子马上要得到从业以来最好的机遇;生活中,她在父亲的补课班担任辅导老师,对学生关怀备至,尤其是成绩并不优秀的女学生萌。
在照料意外晕倒的萌时,由宇子得知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以补课费为缘由对萌进行诱奸。
父亲的愧疚使由宇子对萌和单亲父亲一家关怀备至,甚至取得了萌的信赖,彼此渐渐敞开心扉,一切看似都在走上坡路。
为了避免追查和随之而来的后果,由宇子联系医生私下里为萌进行堕胎手术,但遭遇了宫外孕这样的阻碍。
贫苦的父女受惠于由宇子的照顾,萌的父亲更是被蒙在鼓里,对由宇子感激不尽。
这两对父女此时已经站在天平的两端,却没有倾斜的结果。
最后,在流言中由宇子与萌产生裂隙,而由宇子也突然得知自己所摄制的纪录片并不是校园性侵案的全部真相——由于自我保护,此前的施害者家属撒下弥天大谎,妄图转移关注、回到平静的生活。
在萌的意外车祸中,由宇子被知道真相的萌的父亲狠狠扼住了喉咙。
这是天平那边的人,最后的报复。
《由宇子的天平》中,所有的女性都坚韧顽强,而她们所承受的苦难却往往来自男性,甚至来自男性亲属。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女性意义的命题,却出自春本熊二郎这样的新人男性导演之手,看起来更像是某种继承于沟口健二、成濑巳喜男的叙事习惯。
在影片伊始,由宇子采访中,没有出现的自杀的小女孩。
她在学校中受到男教师侵害,在家里练习演奏时却被父亲严厉地驱赶出家门,最终选择走向死亡。
而案件中的加害者男教师一死了之,留下自己的母亲、姐姐和小侄女,躲在暗无天日的公寓中,饱受舆论的指责与看客的迫害。
来自单亲家庭的萌,父亲不负责她的饮食起居,更拒绝为她缴纳学费,她的打工之路因为年龄限制而中断,不得不走上援助交际的路。
最后是影片的女主人公由宇子,她奋力地挣扎在男上司的刁难、男同事的质疑之中,好不容易可以迎来生活的转机,却又被卷入父亲的丑闻,为他做的事承担着后果。
但由宇子不是“完人”,她自私地要父亲拖延去警察局自首的时间,仅仅因为自己的节目还没有播出;萌也不是“完美受害者”,因为她也有娴熟的撒谎本领。
但她们承受的,是超越这些缺陷的苦痛。
在片尾处,萌的父亲暴力地扼住由宇子的咽喉,她躺在停车场里,那一双不断奔波的脚疲惫地瘫着,一瞬间,观众好像被赋予了主动性,变成了旁观者一端,注视着由宇子的生死。
这是一个非常连续的长镜头,当观众在这个长长的镜头中等待着、几乎相信由宇子已经死亡的时候,她又突然爆发出一阵咳嗽,努力爬起来却最终躺下去。
这个镜头中,大部分时间都只能看到由宇子的双脚,导演非常聪明地藏下表演中可能令观众引起误解的、过于直白的画面,用漫长的等待牵动着所有人的情感。
道德是由宇子的选择,但由宇子却在一次次挣扎中放弃了坚持,又在道德的压力下承认了真相。
如果说此前作为法官的由宇子带着一定的“圣母情怀”,那陷入漩涡之中的由宇子从自保的隐瞒到最后的承认,她是否如自己所言“照下一束光”?
置身事外的正义和卷入丑闻的对比,一对父女之情的消失与另一对父女之情重构的对比,导演并不是为了讽刺其中一方,更不是为了斥责谎言。
片中令人印象颇深的是它所展示的信息化社会的弊端,以及女性困境——道德有瑕疵的女学生的困境、人生态度积极的女记者的困境,以及被牵连的施害者家属的困境等等。
在多重作用下,“正义”崩塌,道德弃置,“人设”不再,可以说《由宇子的天平》揭开的并不是两个互为映射的案件,而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难以衡量的复杂性。
“电影灵感来源于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令人震惊的真实事件。
当时媒体传播的错误信息导致一些与事件没有直接关联的人在网络上肆意地进行所谓‘伸张正义‘,摧毁了一些无辜者的生命。
让人惊讶的是,部分网络攻击者甚至与受害者生前关系交好。
这启发我去探索,那些肯定自己所作所为的人,当他们自己受到迫害时,会发生什么。
我们的社会正朝着信息化快速转变,这样的转变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了自卫,我们变得愈发厚颜无耻或者更狡猾地去撒谎?
我们的谎言也掩盖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促使我们不断说谎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最后,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到底是谎言控制了我们的生活,还是我们在控制谎言并促使其向着更深层的状态推进?
”春本熊二郎导演对本片的阐述反映了他对社会与道德议题的深刻关切,这部优秀的小成本电影,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本届平遥影展的一束光。
正义的界限到底在哪里…似乎没有准确的答案。
可在我们认为自己是绝对正义时…其实就不再是正义。
那是自以为是的,片面的,不真实的正义。
导演用大部分的时间将观众带入剧情,与主角产生共情,观众会逐渐站在主角的角度去看待并理解事件,可那是对的吗?
那不过是片面的正义……最后由宇子拿起手机将镜头对准了从未自我否认过的自己时,感觉整个人很突然的被导演从剧情中抽离出来。
因为人在大多时刻都不愿承认自己是错的。
幻想的破灭往往只在一瞬间。
我们最后看清了真相,看清了由宇子内心天平的方向,可我们却做错了…希望这部电影给了大家思考的机会,反思的机会,用正真的正义,让这个世界少一些冷漠。
《由于子的天平》是内容大于形式的电影典型。
没有传统的剪辑手法,没有配乐,没有过多的场景人物……导演只是想借助电影这一传播途径表达自己看到冷漠社会后的愤怒与悲哀。
希望引起大家反思。
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节开幕片!
日本剧情片《由宇子的天平》。
由宇子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她率领制作组就三年前发生的一起被霸凌女学生自杀事件展开多方面的调查,并围绕几个失去亲人的家庭进行拍摄。
她下定决心要还原事件的始末,不惜与保守的电视台管理层发生冲突,并成功让她的采访对象们对她产生了信任。
然而她却发现她经营补习班的父亲木下,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这一切为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得她的纪录片变得更具有深度,甚至获得了制片人和电视台的赞扬。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让由宇子对真相和谎言的看法失去了平衡,迫使她做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
影片获得了第2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提名。
电影节奏很慢,叙事节奏与风格可以参照《大象席地而坐》,部分的张力也算可以。
多次的剧情反转使由宇子的内心产生了崩溃,不在知道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但她依旧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导演着重在生活细节方面的情绪变化,使得整体节奏略显拖沓。
电影的主题或者讨论的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我不是很喜欢电影的节奏,太慢了。很细节的描述了由宇子是怎么取得大家的信任,但有一些部分是可以压缩或者减少以增加电影的传达力。电影结束后有很多细节的记忆点不是很多,就显得一些部分不是非常重要。后半段的节奏有趣一些,也让电影的纠结程度上升
由宇子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她率领制作组就三年前发生的一起被霸凌女学生自杀事件展开多方面的调查,并围绕几个失去亲人的家庭进行拍摄。
抻长版的法哈蒂接了个超标准的达内式结尾,然而节奏的把控不如前者(齐头并进的两个故事在结构中相互制约),情感内核的强度不如后者(视角不坚定),用粗暴的“反转了”来操纵观众,对巩固关于媒体道德的反思也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作用。
出现了一个达内时刻,但达内是不会拍这么长的。太压抑了,这个天平承载了太多的东西,没有出口,我就只能当做由宇子的摄影机,被动地被拽着观看一切。
女性道德困境下的绝对正义
有一说一,创意好,观感不行。
摒弃了所有成为烂俗商业片的可能性,导演拍片太沉稳了!
叙事略显拖沓,如果让达内兄弟剪到90分钟就能更完美了。
那种“冷静中的崩坏感”拍出了日影的醍醐味。就剧本的完成度而言,甚至已经超过的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依据获得的片面信息来伸张所谓的“正义”,说到底也不过是一种虚伪的自我满足。
shock……震撼得无以言表……看完不停鼓掌……我知道现场很多人看得打哈气,所以就更得五星支持一下了;求求给个最佳导演吧!对镜头的掌控能力很不错……(另外我很喜欢“小城之春”厅!观影效果极佳。)(当然有些结构问题,但不影响其本身的力量)
不达预期,女主角不够好,这个戏是需要女主更富引领性的表演的。两条线的交织也可以做得更好。
这颜值真是救命了
抱歉。没看进去!!
#2021年度十佳# 4.3 全片無配樂,超過兩小時半的片長,道德困境的切入以及議題性沒有想像中鋒利,但對新導演來說成熟度非常高。由宇子心中的天秤搖晃了,結局戲謔了”戲謔”,其實最後每個人的天秤是否早就傾斜了?我好愛瀧內公美啊。
无感。
這節奏也太差了⋯
挺有意思的探讨,对他人可以深究,一定要还原真相,追求正义,同样的事情落亲人头上了,就没法客观了——这不就是双标么。
#BJIFF# 前半部以职业困境过渡到个人生活的遭遇,切入角度巧妙且流畅。不仅展现了女主内心的天平,同时能看出导演也想平衡对社会系统弊病与个体私德的探讨。但不知为何反而是反转迭出的后半段疲态显露失了节奏,甚至让人觉得那戛然而止的结尾像是不知如何收场(虽然真实生活往往也就是这样让人难以收场吧)。大小两位女主表现都很精彩,难得的温情时刻令人动容。小姑娘神似十元,演技细腻,未来可期呀。
68/100 #SGIFF2020# too melodramatic for me
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