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部电影,Motherhood 和《一页台北》,算不上特别的精彩,但也是值得一看的。
Motherhood 想推荐这部电影。
一直都很喜欢这种温馨小题材的影片,尽管有人会觉得有些琐碎,但却是真实轻松而温暖的。
不需要太多的思考,顺着故事的节奏,看下去就可以。
还是习惯了喜欢有大段旁白的电影,总是很inspiring。
另外,这部电影的海报也很有意思。
明媚的中黄色,是向日葵的颜色,散着阳光的味道,一直是我喜欢的,让我想到了 Little Miss Sunshine 的海报。
对了,那也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
“爸爸是something,妈妈是everything。
” 影片中的小女孩说。
So seize your days and dwell in them fully. Look to your children. Because they know how to inhabit brief periods of time with extreme passion, and for nothing more, really, then the sake of those moments. They can help you remember that. If you slow down and let them, feel fortunate because chances are good you actually might be. 这是在电影的结尾的一段话。
《一页台北》 是一部小暧昧,小清新,淡淡的纯爱影片。
似乎这样的片子总是喜郁参半的,有人觉得太假太装太文艺,有人则爱极了这样淡淡的调调和若有似无的暧昧情绪。
书店和便利店,女声的那一句“欢迎光临”,还有那街边小吃,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台湾的味道。
不知道为何,看完了这部,脑袋中总是回想着小情歌的旋律。
这样简简单单纯纯粹粹,甚至有些不可思议的感情应该是很美的吧。
又或许,这种美好只能存活在虚幻中?
另外,说些和电影无关的吧。
这里的冬天还是要到了,不管你是否喜欢,据说这将是很多年来欧洲最寒冷的冬。
还是被极端不稳定的网络折腾的很痛苦,现在的我在晚上9点半的时候,坐在别人宿舍的 common room,这感觉真的一点都不享受。
同样事情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得到的结论果然是如此的不同。
所以所谓的客观报道,从来都是不存在的。
所谓truth,是虚渺的,不过就是事件加角度而已。
所以便格外需要你自己的独立判断。
2010.10.27
边看别写洛杉矶, 忙乱的早上对于每个母亲都是个噩梦。
女儿和别人家的女儿为了个生日派对斗嘴,两个母亲也在斗智,这是个开始。
母亲开始看起来是个家庭主妇,为了多挣点钱,让家人过的更舒服。
6岁女儿的生日让她焦躁,一份真正的工作也让他焦虑。
住在高层、两个孩子、一辆汽车、一只狗、一个忙乱的父亲。
母亲的绝望生活啊。
打扫乱糟糟的房间。
这样的女人按国标属于贤惠型。
美国人民素质就是高,看到狗屎落在路上他们会指责你。
孩子在车上不记安全带,他们会指责你。
看了独唱团上蔡康永关于国骂的文章,发现美国人民还是比较文明的。
影片中母亲和修屋顶工人那段不能称之为对骂。
国人早就用XXX问候对方了。
糟糕的一天,对与妈妈大人。
该死的我最喜欢野马车占了妈妈大人的车位。
理论开始了,妈妈大人真伟大啊。
最后人民的问题用美元来解决了。
美国人民很敏感啊。
我记得小时候的老师用傻大个、胖墩、头发跟鸡窝一样来形容我们这帮孩子,在美国你会因歧视而被投诉,但是我们的老师很幸福,他们在这个国度就是神。
美国小朋友有防辐射装,真厉害。
从这部片子来看,我们更愿意描述个体的母亲,美国人民更愿意通过个体的描述来展现母亲这个群体,通过群体在回归到个体的母性,来解释这个概念。
购物那段太有意思了。
怪胎,插队的大婶,又开始理论的母亲大人。
白痴在美国都是个坏词,我们的孩子每天X你妈妈们。
哎我们教育制度失败已经喊了一万年了吧。
大团圆结局
怎么搞的,又看哭了。。
用镜头记录琐碎生活,向来都是东方导演的强项,比如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这种电影很容易拍出味道,因为它平实而精彩,很容易让人带入情绪,相比之下Katherine Dieckmann的整个调子不得不说比东方的小火慢炖的韵味逊色许多!
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物塑造上,导演安排的所有场景和人物关系,不是给人对角色的认同感,而是让观众产生对角色本身的烦躁感,看不出这是一个有着6年工龄的全职妈妈,而是一个毛毛躁躁对生活毫无计划丢三落四的家庭妇女,以至于让人感到她的事业也是因为这种吊儿郎当才会这样,她这样的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被其他繁琐压倒!
当然,如果纯粹的欣赏,体验一个个体的心理危机的话,还算蛮成功。
毕竟影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1是彻底放纵,2是良好沟通互相谅解!
其实心态好不好,完全取决于自己信不信,只要信了值了,所有的腰酸背痛无理取闹甚至年龄恐慌都会随风散去了。
一个母亲带两个小孩真的好辛苦,过分真实的家庭琐碎的生活细节,出现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四口之家,集中精力在母亲身上,生活中充满了焦躁积郁,一不小心就会打破日积月累下形成的地雷,她会唯唯诺诺,也会骄横跋扈,想在孩子们面前做一个好榜样,又想在现实生活中认认真真的活成自己,这样的矛盾随时随地都在折磨着她,很多个瞬间我甚至想到了我的母亲,也许在某一刻,我的母亲也是像女主那样在矛盾中挣扎着的吧。
电影结局很理想化,蛮符合观众大团圆的愿望,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影片的说服力,是个温暖感人的电影,真实的演绎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母亲
<<母性光辉 Motherhood>> 导演: 凯瑟琳·迪克曼 主演: 乌玛·瑟曼 明妮·德里弗 安东尼·爱德华兹 更多>> 类型: 喜剧 上映日期: 2009年10月23日 美国 更多>> 在电影方面我确实很崇洋媚外,最新的国产电影吹得天花乱坠简直需要心理建设我才能去看。
现在国产电影大片貌似真是不缺钱了,经常搞出上亿呢,看完后呢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其实如果它们上映时候别太过于吹捧,倒也是觉得凑和凑和,可是他们时常把观众当傻子说拍得那个如何如何的好啊,如果你看不懂那部电影你就是一白痴。
因为我觉得为了不成为白痴,还是不看为妙。
二则我还觉得国产电影,目前体裁是除了反映抗战时期,再加些古代戏,再就是爱情戏,最后就是整点恶搞性质。。
就没有可选的体裁可拍了。。
当然很大一方面有政策上的原因,可拍的不能拍,能拍得起电影的又没几个真诚的。。
三则进电影看电影真TMD贵,进电影院或看电影属于“阶层”人物事情了。
县级地方除非华西村那种的,估计大多数电影院都倒闭了。
想当年电影也是普罗普通老百姓的东西啊,几时开始它成了奢侈之品?
我多怀念小时候,红白喜事有人家请播放员,随便空地大白屏幕布一支,咱们带着小板凳占位置时光。
我多怀念学校包场看电影呢,虽然给我们包得看《东邪西毒》这样高深度电影给一群娃娃们。
看得至今只要想到这部电影脑袋里就是一片雾。
我仍旧怀念这一切。
美好时光就这样在你还没有机会懂得时候,如同烟花般一闪而过。
扯得有点远了。。
其实只是想说目前国产电影可供咱选择电影内容多么缺乏呢。
我想《母性光辉》这种体裁电影是既能通过政策审核也能商业。
我们电视剧有《蜗居》《中国式离婚》《金婚》反映女性在婚姻当中抓狂、发疯、抽疯、无理取闹、毫无可爱可言、当ER奶。
女人在婚姻当中真是操碎了心,完全磨灭掉自我,从初嫁老公时娇秀可有小甜甜,到最后大多只是顶着蓬乱发的黄脸婆,然后只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母亲。
根本早就不谈什么自我了。。
女人是似乎在走进婚姻,成为妈妈后,除了自身偶尔会忆当年理想外,我们电影电视媒体几乎不在关心这个妻子、母亲之下她还是个女人了。。
说到上面那段话我自己几乎想哭,确实妻子与母亲身份我都没有具备。
而我要感谢自己的成长或成熟,让我在这个年纪时候内心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能够体会和去理解这两者身份之下我爱的姑娘们万般复杂又简单的情绪。
此电影是冲着乌瑟。
乌曼去的,她在《亨利与琼》中那个美艳纯净形象太让我爱了,在《低俗小说》里那个吸毒狂舞叛逆样儿也惹我爱啊。
电影看完,给了十分,看了网上评论几乎无人去评这样一部电影呢,给得分值也低。
我为电影关注妻子与母亲之下女人而打高分。
全职主妇利兹住在曼哈顿的市中心某栋公寓,拥挤家里堆满的不是孩子的玩具就是丈夫的各类东西,而自己仅仅有个格间贴得也孩子们照片,挂历关注的不是孩子事情就是丈夫的事情。
记事本长长单子里,只有一条“BLOG?
”要在每天送完大女儿上学,带着小儿子去公园玩,还要溜狗,还要为争夺一个好车位与人大嘶争吵一番。
然后有个9分钟时间写个BLOG,与众妈妈发泄一下自己每天关于这个天天重复的家庭琐碎事情,谈谈自己。
利兹住得街道,经常性被拍电影的占用,比如今天她在小女儿5岁最后一天,准备一个生日会。
好不容易占个对准公寓楼梯好车位,结果因为街道被拍电影占用,车子被挪走。
只好骑自行车。
这个车子是不是也很中国呢,车座后面是装娃车架子,利兹骑着自行车,先去超市买各类生日会食物,再去小朋友玩具店买装饰生日会的物品,然后拧着这些大包小包再去蛋糕店取蛋糕。。
于是小小自行车就是车把上挂着好几个口袋,车后座堆满身上背得包也装满了。。
不得不说每个姑娘成为妈妈之前,估计是风一吹就倒,在成为妈妈之后各个是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简直不需要杠杆也能把地球翘起来。。
买了这样一堆东西准备回家,按楼道门铃结果老公不在家。
住六层没有电梯,利兹想杀人的心都有了,好在这时有快递小伙要送件给去她家,快递小伙非常好心的帮助利兹把东西送回家。。
不要说成熟女人没有魅力,快递小伙子用一种迷恋眼神一种关注利兹的美丽眼神。
利兹邀请他喝一杯水,原来利兹不是妈妈之前是个小作家。
在小伙子邀请之下利兹放了她当年喜欢摇滚乐,利兹这样被一堆杂事压迫下,在音乐似乎一下子回到年轻时,随着音乐疯狂舞动起来。
气氛暧昧时,利兹关掉音乐送掉快递小伙。。
先前利兹临出门买东西时,留了一个关于妈妈话题小短文,让做编辑的丈夫看一下并提点意见。
结果回来看到丈夫在原稿上圈圈点点,并说她的文字只是妈妈类级别唠叨吧。
这时利兹的好友打电话过来,在她家楼下与楼上的她大吵,说利兹不应该在她的博客里,写出朋友的名字关于单亲妈妈话题。
啊~崩溃的利兹一下心理崩溃,一天天永远重复的琐事。
利兹冲上车在路上狂飙车要逃离这一切,丈夫打来电话她说要离婚。
在通电话时候小儿子被什么东西噎着了。
听到这个事情,妈妈利兹又回来了。
在车子上与丈夫声泪俱下吵架,说自己为家庭放弃的很多,说丈夫再也没有关注她还美丽眼神。
当然丈夫也说了自己当爸爸后也被生活压迫失去很多。。
吵架归吵架,女儿的六岁生日会还是准时举行的。。
小朋友在玩得哈皮时候,利兹抽空在楼道里修改自己文章。
女儿问她在做什么,她告诉女儿她在写个文章,会让妈妈得一个工作机会。
女儿说不希望妈妈工作。
利兹问为什么可以爸爸工作,而妈妈不能工作呢?
女儿的回答是:“因为妈妈什么事情都做,而爸爸只做一件事情”。
(这句太经典了)结局是美好的,利兹生气的女朋友回来了。
(姑娘真是不管婚了后一定有个可以跟你吵架的姑娘,只有她最懂你)利兹的丈夫因为收集一本稀有早期书籍赚了一笔钱。。
虽然那本书也是他自己最喜欢一个作家的。
这下可以大大的缓解一下紧张的生活了。。。
深夜时分,利兹又静静写着自己妈妈博客了,下面这段话是原话,觉得献给所有姑娘们吧,都是管用的。
“作为母亲就是承认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这是无法更改的,尽管有时你会为此感到疲倦,但请寻找真实的自我,坚持的自我。
如果你这都做不到,那你会是个怎样的母亲?
事情总在改变,不论我们多么想让它们保持原状,你可以每天给你的孩子照相,但他们每天依然在成长,这是事实,让人心痛的事实,但仍旧是事实。
因此把握住你的每一天并且让其变得充实,看看你的孩子,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度过每一个富有激情的短暂时光。
真的,比起这些时光,再没有更好的值得我们去珍惜了。
如果你肯放慢脚步仔细体会,它们会帮你记录下那些美妙的。
感到幸运吧,因为机会对你来说也许很好”。
写完这段话,利兹女儿来告诉她外面下雨了,原来是公寓拍电影所降得人工雨,全家挤在那小小窗格相拥着看着这场人工雨。
利兹说这是为了庆祝女儿的生日老天的奖励呢。
电影就这样结束了。。
剧情很简单,就是描述一个为女儿准备六岁生日会千万个重复的日子中又一个琐碎的日子罢了。
没有婚外情剧情,没有激情戏,一切除了琐碎生活没有其他呢。
我想并不是姑娘们的丈夫有着外遇,也并不是个个成为房奴,而变得面目全非张牙五爪。
我们同样并没有住豪华别墅,中国姑娘是不仅要带娃,也是要工作,我们经济也拮据,房子住得不好,我们要与一堆妈妈讨论自己的孩子丈夫,有抱怨。。
可是更愿意相信,大多数为妻为母的生活是这样琐碎着简单着,也有着小小自我坚持着。
请告诉媒体们知道一下我们不仅有蜗居型姑娘,或女强人型,而更多这些在琐碎保持小自我的姑娘吧。
这张图是,利兹与朋友抱怨家庭生活时,朋友说得一句话。
哈合,太经典了。
当然人家也只是打折商场一通狂购罢了。
对了电影里还顺便鄙视一下老美媒体对9一1事件过渡关注,说6年过去了,我们再怎么也走出来了,不要再讨论千年不变还在讨论创伤修复了。
还有对隧道电话信号好,鄙视一下过分关注BAO乱分子。。
我最近看得一些讨论是说自911老美军SHI搞得总是神叨叨的。。
而我们国 家也差不多,自新J之后网络多河蟹哦。
为了清理硬盘空间,给绝望主妇腾地方,我终于看了下载已久却一直束之高阁的motherhood总体来说,我个人认为影片的情节稍显单薄,不过依然是这类电影应走的温情路线,不真实的真实的甚至过分真实的生活细节被集中在这样的一个四口之家,尤其是它的女主人身上生活充满焦虑,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踩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一个个地雷,既想在子女面前做出好榜样,又想在现实中认认真真地活一回自己,这样的矛盾时刻在打磨着她她会唯唯诺诺,她会飞扬跋扈,她更会在子女受到伤害时语无伦次继而镇定自若直至问题解决,她就是这样的女子其实我觉得影片的结局稍显理想化,虽然满足了大团圆的观众需要,但是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说服力anyway,这毕竟是电影,也许这样才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当看到艾利兹披头散发地从超市购物回来,推着一辆爆胎的单车,在蛋糕店与人争执面红耳赤时,我仿佛看到了彼时的自己,那些内心的焦虑,冲突,难堪,激动,一股脑就涌了上来,多么相似的场境和感受,那些逝去的或者正在奔来的光阴,似一层层滚动的波浪,瞬时淹没眼前的所在。
常常会有未婚的女子问我,成为母亲后,有何感受。
我总会在一瞬间低头,沉默,整理思路,却又觉得无从答起。
是啊,我该如何告诉她呢,那些忙乱琐屑的日子,那些关于尿布,关于奶瓶,关于半夜里啼哭的时刻,她又如何能理解呢。
那些亲吻他粉嫩柔软脸颊时的感受,那些他躺在我的身边安静地听我讲故事时刻,那些望着他黑葡萄一样恬静眸子时让我眩晕的感受,她又如何能体会呢。
所以,我的回答永远都是一句话,等你做母亲后就知道了。
艾利兹没结婚的时候,应该是个文艺女青年,敏感,聪慧,美丽。
跳舞,听音乐,写作,然后悠闲地度过每一个日子。
但婚后,特别是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后,喜欢的音乐碟被搁置起来了,她不再有时间写作,日日沉浸在准备餐饮,收拾餐具,清洗衣服,收拾丈夫的袜子等一系列琐屑平淡的家务里,她对一切缺乏了根本的激情,变得焦躁,易怒,对生活充满敌意。
在女儿六岁生日即将到来的一天早上,当她穿着睡衣从家里冲出来,被住在对面别墅里的法国女邻居提醒的时候,她的杂乱的生活,像一个巨大的伤口,被撕裂在阳光之下,让她一刻都不能忍受。
在写给“妈妈作家”的征文里,她记下了身边妈妈们的抱怨和自己不如人意的境况,忙碌。
琐屑。
单调。
奔波。
焦虑。
无性的生活。
她以为这就是她对母亲这个角色的诠释。
但丈夫的话提醒了她,他问她,你到底想说什么呢?
你有没有仔细地问一下自己,是什么原因让你愿意过这种没有激情的生活?
尽管要不停地收拾袜子。
清理餐具。
照顾孩子。
是啊,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愿意走进婚姻,变成另外的女人---别人的妻子,孩子的母亲,除了爱,还有更好的理由吗。
在情绪极其低落个人认同最低的时候,她驾车出门,一路闯红灯,开极响的音乐,超速行驶。
她要离开城市,离开那个让她身心俱疲的家庭,她要逃走。
在城市边缘的遂道里,先生在电话里告诉她,孩子被什么东西哽到的那一刻,她没有丝毫犹豫,猛然掉转车头。
孩子在那里,孩子需要她,她要回去。
在她的车轮打转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是啊,太熟悉这样的情节了,哪一个母亲的生活里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境呢,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还有什么事情能够阻止的了呢,愤怒失望的情绪又算得了什么?
被丈夫点醒后的艾利兹,开始从另外的角度看待目前的生活。
她放下焦虑的情绪,为女儿准备了一个成功的生日派对,她更是以温柔的态度,求得了女友的原谅。
在征文里她这样写道:作为母亲就是得承认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尽管有时你会为此感到疲倦,但也请寻找真实的自我,如果失去了自我,那你又如何成为一个好母亲呢?
事情总在改变,不论我们多么想让它们保持原状,我们可以每天给孩子拍照片,但他们依然每天在长大,这是事实,让人心碎的事实。
因此,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让时光变得充实,变得愉快。
看看你的孩子,他们太知道如何度过每一个激情的短暂时光,真的,比起这些时光,再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了。
请放慢脚步,体会这每一天每一刻的美好吧。
感觉自己幸运,因为能成为一个母亲,你确实很幸运。
《母性光辉》就是这样一部温暖感人的电影,尽管它的取材实在是小,小的镜头下只是一个女人的日常生活。
没有百转千回的大事件,没有波涛汹涌的大情感,就是那么一天,就是你在街上遇到的那个,抓狂崩溃的披头散发的女人,她用自己的真实生活演绎着这个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真相,母亲。
我第一次做母亲肯定想什么东西都十全十美,可是看完这个影片,没有人帮助的妈妈真的是太累了,像是被束缚住了手脚,施了魔咒。
从现在开始,感激宝奶奶,帮忙做一切我做不好的事情。
照顾我孕期的起居,带我去产检,帮我准备宝宝的物品,陪我去考试。
感激宝爷爷,每天认真查网上哪些东西孕妇不能吃,然后尽量把清淡的食物做美味。
还有我最爱的陪伴我最久的宝爸爸,我们两个人在国外的时候,要帮我准备加餐,照顾我生活。
周末给我做饭,每天接我上下班,十几个小时的长途旅行一路照顾我,在我哭的时候安慰我,陪伴我前五个多月的孕期。
而我,从现在开始,是不是可以放弃挑剔的眼光?
以感激的心情看待大家?
如果没有他们我会很累很辛苦,医院里那么多独自排队抽血检查的妈妈,那么自己带娃的妈妈,那么多隐形爸爸。
正是有了大家的支持能让我安心复习,考注会。
接下来,我是不是可以放松对生活的要求?
我自己都被照顾的白白胖胖的,宝宝肯定也会被照顾的好好的。
我应该做的是放松自己的神经,享受目前的快乐。
利用这段不工作的日子好好复习专业和注会,然后等待过几年宝爸爸回国后我们一家人好好的生活~ 给孩子做个榜样。
把他教育好~ 生活就不那么纠结了~
做一个全职太太远比想象中的更可怕。
从早上睁眼起,所有的时间就被繁琐的家务和吵闹的孩子给占据了。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单调,乏味,崩溃。
即使是天使般可爱的孩子也会变得如魔鬼般恐怖。
消磨掉的是激情、梦想、期待,蹉跎掉的是一去不返的美好时光。
难道真要等到儿女都长大成人了,才能去考虑自己的喜欢与需要,才能去重拾起年轻时的踌躇满志?
母亲的身份对一个女性来说,是骄傲,也是负担。
所以,在尚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心理上的)之前,千万不要早早地背负上这个头衔。
UmaThurman片中跟印度兄弟的那段扭扭舞算是对低俗小说里自己的那个经典片段致敬么。
但是本片中的形象真的很难跟低俗小说联系起来了。
所以说女人过了35岁,又带个孩子就真的是Mam了么。
想想自己35岁的时候孩子年龄必然要小于片中的小女孩了+_+!片中对身为全职妈妈的前文艺女青年承受的压力的刻画是否深刻,估计要做妈妈的人才有资格评论了。
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似乎只有变身女超人才能处理得了这么多事情了。
很难想象之前工作上遇到的某个英国lady在全职工作的同时,怎么hold的住三个大小不等的娃的。
带来惊喜的应该是本来以为对家庭没特别多付出的丈夫了。
在家庭面对困境时,作为妻子可以很自然的去责怪丈夫的付出不够,就算自己的歇斯底里太over了,作为丈夫也得承担让她失控的大部分责任。
片中的已经谢顶的看起来不太表露感情的他,其实已经算是一个难得的伴侣了。
他在妻子失控时虽然应对过于冷静理智,没有做到女性梦中的那种无条件包容,但也很难得的没有做出导致家庭分崩离析的恶言相向。
而最后关键性的改善也是由他贡献的,虽然有点运气的成分,但起码之前铺垫过他是有努力的。
婚姻和家庭就是这么脆弱么,似乎只要不到一天的连续坏运气就能把它摧垮。
它能够得以维持,只能靠男女双方用心的持续性维护。
就算邋遢成絮絮叨叨,穿睡衣上街的家庭主妇,她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高鼻子女神和女巫
Uma Thurman的声音很性感。
神经质的母亲!还好不是我妈!
当母亲非易事
吴妈只有在动作片里才有用武之地啊
生活细节堆起来的电影。是生活让才女变柴女的吗?
Very lousy
看了之后。。只让我坚定了。。绝对不要小孩的信念。。
很细节 有烦有惊喜
乌玛瑟曼原来这么能演……
现在还不能理解得很深刻。不过这个母亲当得也够手忙脚乱的。。
考虑好了再生baby PLEASE
真实
可能离我的生活太远了
流水账。
乌玛漂亮是肯定的。
这是一个给全职家庭主妇们看的片子对于无法体会她们各种快乐的我来说我只能觉得这是反应家庭主妇悲哀的片子
估计妈妈们会比较有感触.
没有“try” 只有“do”或者“do not”
故事嘛一般,但是与我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