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赵婷
主演:艾琳·贝达,卡特·克利福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简介:华人导演赵婷(Chloé Zhao)自编自导的长片处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先后入围第31届圣丹斯电影节美国剧情片单元和第68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影片描写美国印第安土著人的生活,关注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详细 >
Songs My Brothers Taught Me(2015 94min)推荐星级:★★★小李评分:6.2小季评分:7.2# Chloé Zhao处女作,半虚构故事,捕捉美国印第安土著人在保留地的生活日常,年轻人失去亲人、寻找家园的个人挣扎,超越政治立场的经历更具人类普遍性。对准连美国人都十分陌生的、那些无法融入主流世界中的边缘群体,生动还原土地上的原住民社群的生存状态,刻画了情感充沛的兄妹情。大量当地的非职业演员,游荡在大自然和印第安仪式之间的诗意摄影由日复一日的生活打磨而成,印象主义式的家庭日记关于身份和家族史,真实又宽厚的存在着。 #
补标
把故事换到同样酗酒问题严重的云南怒江或四川凉山,相信赵婷也能拍得很投入很切肤也很切实。她就是一个没落保留地和牛仔文化的观察记录者。只可惜剧情和情绪并没有给出让男孩留在南达科他保留地的充足理由,只靠着走向女友告别聚会一场雕琢 背影的黄昏戏,就试图让人信服再是恶土也得留驻的牵强理由。
可喜欢
三星半。依然是tell the stories of the untold, give a voice to the voiceless. 还稍显青涩的处女作,但已然不得不感叹,这些日常的对话、零散的片段,配合配乐,能总结成一个主题和氛围鲜明的诗意的整体,真的是天赋吧,当然也是个人阅历的修得。
还是没法get到赵婷的平淡 马力克的作品情感要丰沛太多了
赵婷处女作,很像马利克,但是很散。
6/10。影片的剧作未有明确的戏剧结构,甚至主角的情感困境要到后半段才浮现。赵婷毫无保留地重组大量与叙事无关的闲笔,类纪录片地呈现了人物日常的家庭、校园、性与暴力,主角在父亲离世后面临跟随女友前往洛杉矶谋生的两难处境,或留下靠卖违禁酒来照顾母亲和妹妹。从拍摄方法上看,广角镜头和手持中近景不断贴近人物的面孔,以固定的远景观察奇观性的自然景观,说明脸的真实感和自然的诗意与边缘游牧群体相互照应。结尾主角选择了留下,他抓起一把沙粒抛向风中,弥漫的沙粒渐渐与大片云朵融为一体,表现了对逃离这片荒芜之地的幻想。但这种对画面信息不断做减法的处理,很难持续牵引住观众的注意力。
平原上的贾樟柯。
be patient,you a great 😘
运镜和取景太马利克了,男主的爱情桥段的拍法和剪法几乎翻着《通往仙境》。要说故事整体写实,但矛盾点与节奏又散得显得整个故事有点软。本身是克制地反应原住民的生存状态,但马利克式的广角人物特写又显得注视着这一切的那双屏幕前的眼睛有些过度情绪化,使得整个形式感与故事内核是冲突的。作为长片处女座而已,完成度很高。
赵婷不是马力克也不是肯洛奇,作为观察者与记录者,面对游民与边缘者时赋予影像原始而富有生命力的活力的独特能力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乏味 无力又苍白
值得注意镜头对于人物的景别选择与周遭环境的关系
攝影只能看到手法粗糙的模仿 編劇比馬力克還差了幾千個馬力克 這所謂的導演風格能過譽成這樣 當初真的是把畢導罵太重了
“有时候很艰难,我们已经厌倦,但我们还是要做我们该做的。很难离开这里,因为这里是我们所知道的一切”,这是献给保留地印第安裔的一曲挽歌。
关于印第安原住民切入点很棒,差在没明确的叙事,看的时候我想起了锡兰
觀察的痕跡很重。還沒看騎士,但已知是ChloeZhao這一路進步太多。(我瘋了!居然真的是Eleonore我愛你我愛你😭
赵婷处女作。大量手持自然光捕捉型摄影。有评论说有马利克的风范,那还是差很多。同类型的《美国甜心》也比此片生猛。但是,作为一个中国导演,对于当今保留地的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的捕捉蛮准的。因为曾经去过second mesa的保留地,所以我理解印第安人那种连迷茫都无法表达的被遗忘的无望和被美国文化腐蚀的挣扎,同时他们却又跟那片荒凉的大地一样顽强地活着。
导演和摄影师志同道合,处女作就如此出色,非常喜欢她电影里的这些非专业演员,注意到三部电影里都出现的那个牛仔小哥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Songs My Brothers Taught Me(2015 94min)推荐星级:★★★小李评分:6.2小季评分:7.2# Chloé Zhao处女作,半虚构故事,捕捉美国印第安土著人在保留地的生活日常,年轻人失去亲人、寻找家园的个人挣扎,超越政治立场的经历更具人类普遍性。对准连美国人都十分陌生的、那些无法融入主流世界中的边缘群体,生动还原土地上的原住民社群的生存状态,刻画了情感充沛的兄妹情。大量当地的非职业演员,游荡在大自然和印第安仪式之间的诗意摄影由日复一日的生活打磨而成,印象主义式的家庭日记关于身份和家族史,真实又宽厚的存在着。 #
补标
把故事换到同样酗酒问题严重的云南怒江或四川凉山,相信赵婷也能拍得很投入很切肤也很切实。她就是一个没落保留地和牛仔文化的观察记录者。只可惜剧情和情绪并没有给出让男孩留在南达科他保留地的充足理由,只靠着走向女友告别聚会一场雕琢 背影的黄昏戏,就试图让人信服再是恶土也得留驻的牵强理由。
可喜欢
三星半。依然是tell the stories of the untold, give a voice to the voiceless. 还稍显青涩的处女作,但已然不得不感叹,这些日常的对话、零散的片段,配合配乐,能总结成一个主题和氛围鲜明的诗意的整体,真的是天赋吧,当然也是个人阅历的修得。
还是没法get到赵婷的平淡 马力克的作品情感要丰沛太多了
赵婷处女作,很像马利克,但是很散。
6/10。影片的剧作未有明确的戏剧结构,甚至主角的情感困境要到后半段才浮现。赵婷毫无保留地重组大量与叙事无关的闲笔,类纪录片地呈现了人物日常的家庭、校园、性与暴力,主角在父亲离世后面临跟随女友前往洛杉矶谋生的两难处境,或留下靠卖违禁酒来照顾母亲和妹妹。从拍摄方法上看,广角镜头和手持中近景不断贴近人物的面孔,以固定的远景观察奇观性的自然景观,说明脸的真实感和自然的诗意与边缘游牧群体相互照应。结尾主角选择了留下,他抓起一把沙粒抛向风中,弥漫的沙粒渐渐与大片云朵融为一体,表现了对逃离这片荒芜之地的幻想。但这种对画面信息不断做减法的处理,很难持续牵引住观众的注意力。
平原上的贾樟柯。
be patient,you a great 😘
运镜和取景太马利克了,男主的爱情桥段的拍法和剪法几乎翻着《通往仙境》。要说故事整体写实,但矛盾点与节奏又散得显得整个故事有点软。本身是克制地反应原住民的生存状态,但马利克式的广角人物特写又显得注视着这一切的那双屏幕前的眼睛有些过度情绪化,使得整个形式感与故事内核是冲突的。作为长片处女座而已,完成度很高。
赵婷不是马力克也不是肯洛奇,作为观察者与记录者,面对游民与边缘者时赋予影像原始而富有生命力的活力的独特能力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乏味 无力又苍白
值得注意镜头对于人物的景别选择与周遭环境的关系
攝影只能看到手法粗糙的模仿 編劇比馬力克還差了幾千個馬力克 這所謂的導演風格能過譽成這樣 當初真的是把畢導罵太重了
“有时候很艰难,我们已经厌倦,但我们还是要做我们该做的。很难离开这里,因为这里是我们所知道的一切”,这是献给保留地印第安裔的一曲挽歌。
关于印第安原住民切入点很棒,差在没明确的叙事,看的时候我想起了锡兰
觀察的痕跡很重。還沒看騎士,但已知是ChloeZhao這一路進步太多。(我瘋了!居然真的是Eleonore我愛你我愛你😭
赵婷处女作。大量手持自然光捕捉型摄影。有评论说有马利克的风范,那还是差很多。同类型的《美国甜心》也比此片生猛。但是,作为一个中国导演,对于当今保留地的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的捕捉蛮准的。因为曾经去过second mesa的保留地,所以我理解印第安人那种连迷茫都无法表达的被遗忘的无望和被美国文化腐蚀的挣扎,同时他们却又跟那片荒凉的大地一样顽强地活着。
导演和摄影师志同道合,处女作就如此出色,非常喜欢她电影里的这些非专业演员,注意到三部电影里都出现的那个牛仔小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