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理缺陷的平娃一直很自卑,胆小怕事,觉得人人都带有色眼镜看自己。
爸爸李国富的人物形象是一个鲜明对比,热情,活力,勇敢,坚定,执着,有信念。
李国富为平娃正式工作执着,想尽办法搞定领导拿到机会。
而平娃脆弱敏感,怀疑他人对自己有歧视,觉得自己和父亲出自农村,不会有被认可的机会。
李国富为父子俩的希望奋斗,在平淡生活中和梦想拉锯,最终一个机会让他站上了舞台,也站到了平娃的心中。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舞台上的主角,我们只要勤加练习,积极向上,不放弃每一次机会,不放弃梦想,总有一刻会是台上最闪耀的那颗星。
自己的努力远比别人的眼光重要,坚持下去,下一刻或许就能成功。
最近确实太闲了,确实没啥看了,所以是报着打发时间的心态点开的。
首先我被一口正宗的关中话惊到了,做为陕西人,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有同感。
当警察错把父子抓到警局,父亲拒绝了赔偿坚持要警察把他们送回去,因为他在来警察局的路上就告诉儿子怎么把他们带来的再怎么送回去,虽然事很小,但他想告诉儿子,虽然老爸是收破烂的,但做人的底气在,一定要抬着头做人。
虽然儿子身有残疾,但他希望儿子能够自立,能够出人头地,他不想儿子跟他一样一辈子收破烂,这不正是所有父亲最朴实最真诚的愿望吗。
当他了解到干快递也许是儿子目前唯一的出路的时候,他决心带儿子去面试。
他被拒绝了,儿子的自尊心又一次被深深的踩到了脚下。
他开始怨恨自己的父亲,因为让他丢人了,自尊心受了打击。
做为父亲,他并没有因为儿子的埋怨而放弃。
最终用他的诚心,用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感动了经理,他儿子终于成为了一名快乐他快递小哥。
但意外又发生了,发工资时没有他,现实又一次把他打入了谷底。
虽然好心的经理最终补发了工钱,但他内心的那份自卑让他痛不浴生。
他痛恨自己是个农民,他痛恨自己的出身,他痛恨自己的一无事处,他甚至觉得像他这样的人就应该被人看不起,他觉得这是他25年来总结的最真实也最正确的东西。
此时的父亲告诉儿子他要上电视,让儿子看到农民也可以抬着头做人,哪怕只能吹半掉唢呐一样可以受人尊敬。
父亲参加了选秀节目,终于上了电视,而儿子也发自内心的喊出了那句“牛逼”,当这二个字脱口而出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他脸上的笑容和发自内心的自豪。
这一刻他不再为他是农民而自卑,也不再为了他的残疾和贫穷而自卑,他找回了让他坚定的快乐生活下去的勇气和自信。
每当我坐在餐厅点菜的时候,我总能想起父亲小时候跟我们兄妹三个说有钱了就带我们下馆子,然儿每次赶集总是给我们买一份凉皮吃,他总说不饿。
二周前父亲过六十岁生日,我才发现那个曾经强壮的农家汉子已经老了。
但他依旧没能实现他当初的承诺。
我的岳父今年已经六十四了,他家老二和我们都在城里买了房,老头年轻时养二头奶牛,每天给人送奶谋生,而他现在要养五头牛。
每天割草挤奶,年青人都干不了。
我们怎么劝都没用,想偷偷把牛卖掉,但老头要跟我们拼命。
不是老大啃老,而是家里穷老大出去的早,挣钱全贴了家里,到三十多才找到对象,老头就想帮老大一把。
你永远都不知道一个父亲的能量有多大,或许他腰已经直不起来,或许他听话都很吃力,或许他总是一言不发。
我们发现,那些噱头十足,万众期待的大片,往往是烂片。
而那些不被看好的小成本电影,却往往带给我们惊喜。
现实也一样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没有期待的意外之喜,却更令我们动容。
就像这部《全能囧爸》,偶然间看到朋友在看这个,当时就被片段所吸引,后来自己找时间补全了。
这也是种意外的缘分,没有挖掘却被发现。
简单的情节,明了的主线,就像极了我们大部分人的平凡生活。
我超级喜欢囧爸这个角色,因为他永远乐观,充满希望,他就是那些文学家口中的勇士,即使知道生活的真相,却依然乐观面对。
他称呼自己是破烂王,好一位洒脱的小老头,穿西装不打领带依然气场十足,即使是遇见小小的尴尬,依然不丢范,吵着不贵,不用找了。
当儿子受到生活的打击,绝望痛苦的时候,他没有因为儿子说的出身什么的而看轻自己,反而吵吵着,我要上不去这个黑匣子,我就把这唢呐砸了!
诚然,普通人群体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共性和可预见性,可人就是这样,看似相同,却又个个不同。
囧爸完美的诠释了,普通人也会发光发热这一点。
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被他的热情所感染,就连隔着屏幕的我,也为他的不羁所倾倒,似乎什么事在他面前也不叫事了,即使过程中我们看见他也有紧张,也有小小烦恼,不过他终究,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做到了说下的事,没有抱怨,一往无前,这个囧爸太帅了。
他是一位好父亲,更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
如果不是设置了父子之情这一条线,那么这部剧似乎又成了一部追求梦想的剧本。
比较喜欢父子这一条线。
这里面的每一人都很善良,很好说话和办事,这就为儿子找工作的事减轻了不少矛盾,这让这部电影的矛盾和冲突也不那么明显了。
电影的背景不是很清晰,不过我看到了“拆迁“的前奏,看到了父子居住的这一片地方大概是个老城区,这里面临的是拆迁的危险。
影片中有很多广告植入,不过植入地较为融洽。
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广告和广告商品。
我在想这个广告植入的问题,如果植入地恰当,也是影片中合适的组成部分。
比如,喝水这一块,我们常喝的水也就那几个品牌,而喝的水不同,相对应的我们的人生选择也有可能不同。
例如在电视剧《欢乐颂》中安迪似乎只喝贵水,这对她形象的塑造有一定的作用,何乐而不为。
再如一般的影片中的电子产品,恰恰是很能说明人物或者是影片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曾经的“苹果”,如今也有了“菊花”,品牌多样性了,而且还牵涉到爱国与否的问题。
一个广告牵涉的问题很多,只要不是强行插入会令人跳戏的广告,我都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打码也是一个办法。
影片的最后父亲成为一个草根明星,这确实有一定可能性。
在这里,我稍稍回顾一下我所知道的选秀史。
暴露年龄的时刻来了,从小学和初中开始,我有印象的是一些达人秀、超女、快男、舞林大会、星光大道之类,囊括了表演、唱歌、跳舞等多个项目,造就了一批“明星”,有的很快就不知名了,有的持续至今。
后来,又出现了各种各样形式的节目,不过还是以实力选拔为主,而且对年龄的要求不是很高,几乎到了一个全民上电视的时代,全民明星的时代。
再后来,我都已经放弃看各类选秀了,但是偶尔的刷微博等让我了解当下选秀的一些情况,节目的多样化自不必言,还增添了太多的唱歌跳舞类节目,而那些节目,大段地放映学员们在舞台之下的准备片段,似乎所有的节目都做成了综艺。
我其实想观看的,只是学员们(这也是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选手”变成现在的“学员”,之前的“出名”变成现在的“出道”)在舞台上的变化。
这些节目给我一个感受是,似乎每一个人都很优秀,唱歌、跳舞样样都会,但是我看不到他们表演的节目的特色,好像每个人都在耍酷。
总之不对我的口味,所以我不去看这些节目,有的只是看到片段便放弃了。
从电影解说过来的,之前已经看过《孙子从美国来》和《我的团长我的团》,对罗京民有一种接地气的好感,陕西的油泼面吃着更是起劲,让人看着眼馋。
电影剧情看着也不是那么的夸张,就是身边的平凡的你我他身上发生的事情。
罗京民饰演的是一个有着浪漫主义情怀的父亲,职业是收破烂的,日常夸下海口说自己怎么怎么地,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裹着外包装的,对儿子的鼓励。
儿子已经老大不小了,日常自卑不爱说话,羞于见人,更不要说工作、结婚生子有自己的事业跟家庭了。
老子日常为儿子考虑将来,儿子乖顺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算盘,他喜欢那个洗头妹,每天晚上没事了就去店里坐坐,看自己随手能帮上点什么。
其实我觉得这里给泡面加个卤蛋的细节挺好的,穷人家的孩子谈恋爱从来不是说你想要什么,而是我能给你什么。
我把我能给的都给你,希望你能喜欢我。
孙波载着洗头妹去商场逛街,看到价签不合适,回头望那一眼,甚至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回头有钱了又找过来,这就是对你最深沉的爱了。
罗京民对儿子的爱表现得很直接,给找工作,给安排相亲,工作上赶着求人家收留,相亲陪笑脸。
其实是造化弄人,社会上本来就存在鄙视链,健全人看不上残疾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试用却没工资,在儿子看来是莫大的侮辱。
接受父亲安排的相亲而自己喜欢的人却得不到父亲的认可,相亲时候儿子也没给相亲对象好脸色看,这世上的事,就是一环扣一环,一件接着一件。
牛批。
这个电影改变了我对牛批这个词的态度,字幕里翻译成awesome,牛批是中国本土群众化市井化的awesome。
电影给我的一个印象就是真实。
对话基本都是方言,很正的陕西味(?
),非常真实,没有一点表演的痕迹,这个真的太厉害了,这才是好演员啊,这让人看着才舒服。
前几年翻拍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一张嘴难受死我了,跟我看原著脑子里想象的根本不是一个感觉,把我尴尬得那叫一个坐立不安。
这个小电影(呸,小片儿)表演没得说,每一个角色都演活了。
片尾滚出演职员表,演邻居的加了框,说明电影上映时人已经去世了,有点难过。
电影音乐给我整体的印象是高级,不像是叫这个名字的电影能选的配乐,有些挺像《钢的琴》里面的感觉。
汪峰的《光明》牛批,电影里是第一次听,开头对话时路边摊放的就是这歌,到最后李国富老爷子上电视用沙哑的嗓门嘶吼确实震撼到我,这首歌太适合李国富了,即使是农村来的,到城里只能收破烂,也要活得牛批,向上,积极,到哪都让人高看一等。
可惜的是电影高潮李国富上电视唱歌,我老觉得是假唱,口型对不起来,那一段基本没被带入,感觉劲有点使大了。
画面非常完美,父子俩在马路上停下那段我咔咔截图,那质感构图色调简直充满了故事。
导演在画面上的细节很用心,李国富庆祝儿子平娃找到工作,请秧歌队的老伙计们在家吃饭,镜头扫过背景里戴着大头娃娃的裸体模特,第一次没看清是个什么东西,仔细看了之后哈哈一笑,真是有意思。
大头娃娃是秧歌里的道具,和李国富业余爱好联系起来同时又极具的农村味的土气,屋里摆模特非常合理地联系起李国富收破烂的职业,扒光的模特曾经也穿着时髦,在城市某个玻璃窗后耀眼的站着,现在被扣上大头娃娃,披上俗气廉价的浅绿色布,放在墙根,这个造型让人忍不住发笑,然而细想却像极了卡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父子俩,格格不入的突兀间透显命运幽默的悲怆。
平娃嘴有病,是半个哑巴,头发灰白的李国富教平娃说”牛批(awesome)“,李国富说一遍,平娃含混地跟一遍,哼哼唧唧,声音小得像蚊子。
平娃心里清楚,他的嘴注定了他这辈子与牛批无关。
平娃看上去有25岁了,跟爸爸生活在一起,他心里还是个男孩。
他不愿出去找工作,不是因为他懒,而是觉得没人会要他这样的。
李国富千方百计给他找了个送快递的工作,平娃不知道试用期第一个月没工资,月底发现只有自己没拿到钱,一气之下把制服扔到地上,跑回家里。
嘴上的缺陷让平娃自卑,自尊脆弱千疮百孔的同时又无比敏感,让他总是幻想别人的敌意,于是他倾向躲起来,躲进爸爸,洗头房的丽丽姐以及自己的低头沉默的保护壳里。
平娃之前当保安跟人家打架被开除,电影里虽然没有交代打架的原因,但应该容易猜到,话少又老实的平娃很可能是被对方戳到了身体缺陷的痛点,自卑一直被压抑着产生的负能量最终决堤,排山倒海般的宣泄到了失控的肢体与情绪里。
平娃吼他大(爸爸),说他们就是农村人,一辈子只能种地,到城里来也只能收破烂。
组织行为学上讲,当态度与行为间矛盾时会产生认知失调,解决的途径只有改变态度,改变行为或添加理由。
平娃心里最深处总归不甘平庸,但机会在外面,自己并没有出去闯荡的勇气,这种认知失调让平娃感到抽离和扭曲,最终迈出了改变了自己的认知的一步,他让自己相信自己注定不会牛批,而这个结论本身是痛苦的。
为了印证自己的结论,痛苦而愤怒的平娃觉得不光自己不会牛批,和他一样出身的爸爸也不会牛批。
你会吹唢呐又怎么样?
你是秧歌队的一号人物又怎么样?
这没什么牛批的,你要是能上电视,那才叫牛批。
李国富并不能算牛批,他只是个很真实的人。
协助民警破案时弄坏了墨镜,李国富看到民警车里有个好墨镜,于是拿自己坏掉的进行暗示,最后民警把自己的“雷朋”墨镜送给了他。
轿车司机为了躲他父子俩撞到隔离带,司机气势汹汹地上前指责,他好言相说,司机却要对平娃动手,李国富于是抄起废品车上的铁棍吓走了那个司机。
为了给平娃弄到快递员的工作,他给公司经理送礼,骑自行车尾随人家,还等人家吃饭,提前偷偷结账,最终经理终于被他磨动,答应先试用平娃一个月。
李国富的身上有一种朴实而积极的劲头,他很清楚自己的目的,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
他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好人,生气不小心踹坏了路灯他就赶紧跑路,但是他的手段都不坏,拆迁户刘婶对李国富有意,而面对“富婆”的情意,李国富却怕别人“戳脊梁”而迂回退缩。
他是个到城市收破烂的农村人,但他又有自己的一套西装,戴上墨镜,捋捋胡子,比小伙还精神。
他说自己会这么多乐器,到哪里别人也高看自己一等。
他说他这辈子就想让平娃活得牛批。
而为了让平娃活得牛批,他要先向平娃证明他能活得牛批。
于是李国富报名了节目海选,之前说好的一个艺人爽约,被刷下去的李国富阴差阳错地获得了那个草根专属的名额。
有评论说这个情节安排有点俗套了,但我认为设计得非常好,因为最终决定李国富上电视的,与其说是实力,不如说是机会,而机会不在保护壳里,他不报名不参加上不了那个节目,只有去外面积极地闯荡,才能找到活的牛批的机会。
电视上的李国富吹唢呐打架子鼓,嘶吼着唱着汪峰的《光明》,平娃走进洗头房,看到电视上的爸爸,嘴角抽动,清晰而大声地说出两个字:牛批。
电影到这里戛然而止,我们不知道平娃是否会有怎样的改变,但这是李国富给儿子平娃上的最好的一课。
牛批。
最起码的标准,哪怕没有什么高潮,起码让人看得舒心,不尴尬。
包括配角,虽然没有给更多的镜头去塑造,但是已经足够了,他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正常人,无需夸大或贬低,这就是生活。
最后罗京民唱的光明太好听啦!
影片里穿插的BGM都喜欢哈哈哈哈哈哈哈很适合喜欢里面的胖妹老板;喜欢刘婶;喜欢经理;不喜欢观看的时候的弹幕,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开低俗的玩笑以及恶意揣测,比如经理和女友吃饭非要猜测人家是小蜜或者小三也是醉了,心脏看啥都脏😅字数够了嘛可以发出去了嘛哈哈哈哈滴滴滴滴
真的超喜欢那样的年代喜欢可以直接说然后默默陪伴左右,刘婶对富大爷;你对我有情我也对你有义,平娃和洗头妹;被男主父子撞坏四个轮的男人最后也没有斤斤计较,被富大爷折服的经理自掏钱包给平娃发了工资,富大爷真的牛X,为了鼓舞自卑心很重的儿子,一直再给他制造顺利的条件,甚至自身表率,最终登上了黑匣匣,成为那个年代的骄傲
随着年纪渐长,少了很多耐心,获得了很多“易杠体质”,电影扛不住5分钟就会迅速放弃。
在视频网站里按豆瓣评分搜,跳过一些看过的,一些个人不喜欢的类型,选择了这个电影。
电影给我太多熟悉的感觉,关中方言、收破烂、修车补带、吹牛皮、认怂和耍横都很熟悉、地道,就连六婶的长相、六婶的普通话都带着关中特色。
很多时候会心一笑,偶尔也感到戳心窝子。
凡人皆苦,不掩饰普通人的小毛病,比如吹牛皮,比如不讲道理,也不遮掩普通人的辛酸。
一个“能行”的老爹和一个“残疾”的儿子。
平娃当快递员的场景,让我想起之前微博上“面包坊里的喜憨儿”的帖子,工作是最大的尊重。
从剧里也能看到普通人的恶意和普通人的善意,这才是生活啊。
电影好像没有特意开始,也没有特意交代结果,只是截取了这对父子,这群人,生活的一小段,尚未盖棺,何谈定论?
可我坚信光明就在远方。
电影名字,真的不咋地,很不搭。
李国富(罗京民 饰)和儿子平娃(孙波 饰)一起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令辛辛苦苦将平娃拉扯长大的李国富感到心塞的是,尽管平娃已经是奔三的男人了,可他的一堆大事却还要自己操心,更糟糕的是,平娃似乎还处于叛逆期中,对父亲干涉自己的人生感到十分不满。
李国富帮儿子找工作、找老婆,却还是放心不下,与此同时,他还是广场舞小分队中的领袖人物,为了领导队伍殚精竭虑。
为了向儿子证明自己的能力,一把年纪的李国富毅然报名参加了选秀比赛,将自己的生活弄得鸡飞狗跳。
幸运的是,李国富并不是白忙一场,他忙来了亲情,更忙来了久违的爱情。
2024年4月6日10:34:34(一)穷人的生活真是百般刁难。
(二)这群老人老了之后能天天吹拉弹唱说明有养老金,这一点就已经超过几亿农民了。
(三)想要的得不到,拥有的不想要。
这几乎是所有人的一种烦恼。
底层人活着真是不容易。
有明显的不足,比如配乐太过满了,有些地方剪得很硬等等,不过故事非常扎实,导演镜头玩得也很溜,主要演员的表演没得挑,情感诚挚,国产片里值得一声牛批。
西安,收破烂,亲情。走的是城市边缘人物路线,不疼不痒,拍得基本是电视电影水平(可能就是电视电影?),毫无想法和野心,30分钟弃。
牛x。这么好的片子居然没宣传,没票房。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就算再弱小,只要朝着目标去努力,那么总有成功的一天。有点太励志了。
什么鬼…
像《同名男子》一样比较有特色的小成本电影。感觉像是平行时空的许三多他爹带着许三多在城市里努力生活。
剧情真实,演员演技扎实,片中处处透着温暖,怎么评分没上8分?是不是因为名字起的太随意了?
虽然平淡,但有始有终,比大多国产片好太多。
好潮的老头子。。牛逼死了。3.5
还是不错的,老演员罗京民演的很到位。电影前面较为平淡,最后的镜头,给的有些渲染力。
确实是一部“亲情励志喜剧”,罗老爷子把一个囧爸演得很棒,配角们的表演也很好,故事不错,蛮感人的!最后的选秀具有戏剧性,不过电影嘛,没戏剧性就是残酷的现实了!演员们演技都很好,回头看看那些卖颜值的青春电影,这片子从故事到表演,真心强太多了。PS:那些不看电影,看名字打1星的,你是NC吗
挺温馨的电影。
我看了,可是没看完。。。。。没在我的点上,开头不吸引人
不知名演员演的陕西老农民,难看。
罗老师一路走好!
时间2022年7月14日晚七点,地点大丰常盐工业园指挥部。平娃就是敏感自卑倔强,还是喜欢富哥、刘婶。
牛X,也是我想对这部电影说的。让人吐槽的片名差点让我错过这部好电影啊!表演精湛,导演没有刻意去煽情,搞笑部分不生硬,甚至让人有代入感,总体把握的恰到好处,最后儿子那一句爆发的:牛X!让人为之热血沸腾!
是我身体不好!!!!!开头的唢呐声让我直接头疼到爆!!!!!!没法看
陕西话的台词,勉强听懂。
完全冲着片尾曲来看的,剧情不要细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