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马
Zama,流亡将军沙马(港),萨玛的漫长等待(台)
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
主演: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洛拉·杜埃尼亚斯,马修斯·纳克加勒,胡安·米努欣,马丽雅娜·努涅斯,豪尔赫·罗曼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西班牙,法国,荷兰,美国,巴西,墨西哥,葡萄牙,黎巴嫩,瑞士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7
简介:扎马,一个出生于南美的西班牙军官,等待一封国王授予他更好的位置的调令。他的处境很微妙。为此,他被迫顺从地接受每项任务。当然,国王的命令从未到来。当发现等待是徒劳的时候,他决定参加一个危险的任务,以期让国王听到他的事。然而,当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他发现他唯一的愿望是活着。详细 >
两次睡着 不过导演说我们都在看伟大作品的时候睡着过 所以不要不好意思
没看出个啥。
其实这就是《想象的共同体》里所说的出生在南美的欧裔移民官员的“朝圣之路”,他们不断被派遣,只有少数人能回到母国,扎马就是那种朝圣之路走到尽头的。等待本身就是索然无味的嘛,但除了画面突出之外这部也拍得太无味了,115分钟有点煎熬,有荒诞的成分在,但也不足够。
如果连故事都说不清,那我只能给1星。
荒蛮之地的自我放逐、追寻和救赎,扎马以「离开」的动机一头扎进神秘主义的迷雾中,颇有「回看世间苦,苦在求不得。我今无所求,庶离忧悲域」的味道。
观感还可以,电影画面及色彩、音乐都很成熟。虽然没怎么看懂,但是有一些神秘感和猎奇的部分。比如印第安人的原始和神秘。他们的话全程没有字幕,作为观众的你和主人公扎马一样,并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扎马无能为力的处境,等待着被调任,但却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希望。作为行政长官的他有一些权力,但不多,殖民者反被殖民和剥削,如同片头所说的被水排斥的鱼,他不放弃希望,但最终被希望抛弃。当他说这些椰子毫无价值的时候,虽然知道这样的回答不是对方想要听到的答案,但他还是如实说了。只因为他不想别人跟自己一样,怀抱着虚假的希望,他说我对你们做了别人本该对我做的事,放弃希望。断手后,小船摇曳在风景如画的河中,美则美矣,他是否还想活下去?问题没有答案,电影便告终。#阿根廷影展
醉人的风光下隐藏的野蛮与唏嘘。
#1st 岛展# 第十二部:影展结束前匆忙补完最后一部。电影的摄影和表演都很厉害,只是入戏有门槛,若缺乏对故事背景的了解,或是对荒诞想象的延伸,亦或是对舞台剧化设计的认同,则非常难以跟上整个故事。(斗胆说一句,这部电影给我营造了一丝马尔克斯的错觉,它絮絮叨叨的文学性并不令我生厌。)
2020.5重看/又美又mean
请卢奎西亚·马特尔、凯莉·雷查德、阿尔伯特·塞拉、利桑德罗·阿隆索组一个新电影联盟。
睡了睡了
失序零碎的叙事粉碎了由热带自然与人文景观构筑的美学空间以及随之携带的殖民传统的表意空间,在对他域景观的注视中,延续《沼泽》对听觉层次的精密捕捉,从日常化到奇观化,名为扎马的鱼来往于文明化的行政社交与原始荒蛮的迁徙杀戮,期待视域中的后殖民反思实际上被转换为异域空间内徘徊无依的个体叙事,浸血的泥土则只作为人类学视角下的精致挂毯,晦涩的表意几乎无可读取,祛修辞成为了修辞全部。
从第一秒开始疲倦和无力就蔓延整部影片,无法望清任何事,未来对于殖民者与被殖民者都是如此充满危机、疑虑与绝望,谁都是挣扎在历史里被推着走。构图真是厉害,但影片看着也真是令观众疲累。
恕我愚昧,完全看不懂,也不太像是超现实主义荒诞片的风格。硬撑了75分钟还是退场了。目测是本届电影节最坑的一场。2018.06.16@梅陇镇#SIFF#
真是看不来
第一部马特尔。观感比较分裂,前半段对龃龉生活状态的描绘正要凸显眉目时,下半段瞬间转至一种赫尔佐格式的丛林狂想曲当中。最离奇或者说不同于其他第三世界作者之处在于,全片是以外来者的视角进入这片土地,男主一方面不被宗主国的同族所理解,一方面又无法真正融入原住民的群体。或许这正恰到好处的描绘了殖民主义内在的疲软状态,但对于我而言,尚不及纯自然主义的呈现更具有吸引力。
什么是常用来形容拉丁美洲的“魔幻”,仅凭一些离奇得如同嗑药的情节来定义肯定是槛外之论,第一遍看是“困惑”,第二遍看是“宿命”,这大概就是“魔幻”了,国人仿制的“魔幻”往往在困惑层面上用力过猛而对宿命着力不足,理想的“魔幻”乃是对本质的透彻领悟。
被“阿根廷电影”“西班牙殖民时期”给骗了,叙事基本紊乱,台词念了下句就看不懂上句,场景转到下场就忘了上场在干嘛。这种魔幻故事(如果导演真有故事可讲)只适合看文字吧
不够荒诞,足够虚无,在无果的守望当中渐渐连因都被冲淡。层次相比起以前的作品过于粗浅,后调太弱了。
扎马就是一尾被水拒绝的鱼,用顺从、哑忍去抵御恶劣规则的加持,但无穷无尽的滋扰与挑衅总想把他推搡到世界边缘。信函永远无望,等待成为一种惯性,被圈不定的幻影反复折煞后,那茫然的焦虑把人都给愁老了。这殖民地上,殖民者反被“殖民”的讽刺,比蜂蛛咬过的皮肤还要肿胀。#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