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偶然与想象

偶然と想像,偶然与想象之轮(港),命运与幻想之轮,Wheel of Fortune and Fantasy

主演:古川琴音,涩川清彦,占部房子,中岛步,玄理,森郁月,甲斐翔真,河井青叶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1

《偶然与想象》剧照

偶然与想象 剧照 NO.1偶然与想象 剧照 NO.2偶然与想象 剧照 NO.3偶然与想象 剧照 NO.4偶然与想象 剧照 NO.5偶然与想象 剧照 NO.6偶然与想象 剧照 NO.13偶然与想象 剧照 NO.14偶然与想象 剧照 NO.15偶然与想象 剧照 NO.16偶然与想象 剧照 NO.17偶然与想象 剧照 NO.18偶然与想象 剧照 NO.19偶然与想象 剧照 NO.20

《偶然与想象》剧情介绍

偶然与想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由三个短片构成——《魔法(比魔法更不真切)》《开着的门》《再来一次》。女性角色的多重性和镜像性是滨口之前的作品中的主题,在他的新作《偶然与想象》中也是如此。前作《欢乐时光》和《夜以继日》,从字面上看,颇有小说的味道,而《偶然与想象》则可以说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叙事节奏 更强化了这一印象:三集,每集围绕一个女性角色展开,又分为三幕。三个短片讲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三角恋、一场未遂的诱惑和一个因误会而相遇的故事。尽管零散,但仍保持了有机的叙事流程,甚至还强调了这一点。虽然大部分的动作都发生在一个空间里,而且只有两个演员参与,这部电影却不让人觉得像一出室内剧。这不仅仅是由于对话的缘故,还在于其复杂的时空概念,最后一集几乎变成了科幻片。我们所见证的时刻都与感人的普遍命运相连,以选择、遗憾、欺骗和巧合为标志,它们是影片真正的主角。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胞弟复仇记血液模范出租车六扇门之忠义烽火套装大学航空炸弹客人民检察官幽灵写手第一季大荷花小荷花努沙(电影)烤肉店开放关系滑稽人物我是班主任千码凝视末日危途对立而已最后一镖汤姆与杰瑞遇见福尔摩斯大错特错曼哈顿9月情敢死七镖客复仇天使玫瑰绽放的年代本能开关我们的爱情无间盗叶问中情局律师第一季胜利

《偶然与想象》长篇影评

 1 ) Catharsis in Fiction 虛構中的淨化

關於「偶然」首先,這一次因為短片篇幅的限制,他並沒有完整刻畫每個人的角色,反倒是擅用了設定中的失控,即「偶然」與「想像」的字面意義,來讓故事發生。

對觀眾來說,了解衝突的過程亦是了解角色的過程。

這個高明之處在於,1. 當觀眾有了「進入」的狀態,便很難有空間去追究細節,或就設定進行批判。

2. 讓觀眾在觀看的同時彷彿親歷地震,與角色共享宿命,使缺少描寫的人物形象及劇情部份更加合理。

關於「想像」三部短片的劇本非常出色,使影像化的過程格外舉重若輕。

對於短片來說,僅靠對白來推動劇情是十分冒險的事,而其間的時間跨度也成為不小的挑戰。

沒有讓整體氛圍變質,全憑他自身的靈氣以及紮實的劇本。

濱口龍介最拿手的是戲中戲,而這也延續了他在「夜以繼日」所顯現出的天賦。

每一位角色都在克制的浪尖遊走,在下一秒被宿命拍落進漩渦中,無聲且清淡,但實質是鏡頭外僅屬於想像的轟烈。

淨化他選擇用舒曼的「夢幻曲」作為配樂,因為鋼琴曲有特別的質感,能夠幫助去除劇情的雜質,完成整體流動性的淨化。

當然,也說明他對自己的指導風格及目的十分自知。

最後一分鐘的情節安排,讓我想起他在「夜以繼日」的開頭做了相似的事情:美夢成真,美夢也隨即破碎。

清醒夢突然醒來的那個瞬間就是如此。

在慾望與複雜倫理的反覆平衡中保持克制,但還是會有一些好似失去控制,僅出於本能的留戀。

我們無法改變夢境,也無法改寫過去,只能擁抱所擁有的記憶繼續流動。

這種類似大師的筆觸,讓我想起伯格曼的「野草莓」。

亦再次證明了他的天才之處。

 2 ) “我们在通过谈话抚摸着彼此,没有做。”

8.8的评分虚高了,个人认为7.8差不多。

心中的排序是2>1>3,偶然与想象,永恒和无常,情绪的内抑和外延,那些翻滚情绪下不可名状的东西——爱意、抑或是情欲,虚无缥缈、暗流涌动。

“光是和他说话就能感觉到情欲,我们是在通过谈话抚摸彼此。

”我太喜欢并向往这种感觉了。

那是种波澜骤起的偶然,以及转瞬即逝的想象,在滨口的手下构建出不落窠臼的故事迷宫,主角如小颗铁球般在其中横冲直撞、无所归处。

第二个故事里,女主被情人诱骗成为报复教授的棋子,最终与教授一同在他流淌着情欲的文字中分崩离析、粉身碎骨,始作俑者却全身而退,甚至获得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happy ending。

女主最后的那个吻,我更愿意理解成一种复仇,他打破了她原有生活的秩序,那就一起毁灭吧。

在这个时候,性于女性来说,不再是任人宰割的战场,而是釜底抽薪的利器。

影片给我的感觉很像是村上春树的小说。

有点轻,偶尔也有点虚无感,但削弱了男性凝视,充满女性角色和女性色彩。

影片的后调是怅然若失的,那种细腻柔软的东西挥之不去。

上一次看完滨口龙介的《驾驶我的车》后也有相似的感觉。

 3 ) 戛纳宠儿滨口龙介精巧的生活小品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滨口龙介的新作《驾驶我的车》引起了不小的热议和反响,并拿下了主竞赛单元的最佳编剧,于是我带着对这部电影的期待看了先走进大众视野的《偶然与想象》。

电影《偶然与想象》意大利版海报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能受到电影节的如此青睐(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仅透过片名就已经让人浮想联翩,抱着好奇的心情看完后,很是惊喜,可以说是最近看过的电影里最偏爱的一部。

滨口龙介在看似寻常单调的条件下,透过生活流的表象,巧妙地展现出电影单纯透过文本构思的可能性,很有意思。

刚开始本以为是特别闷的文艺片,非但不无聊,结果很有趣。

这部电影由三个相对简短的故事构成,在看第一个故事的时候,妥妥的洪尚秀,除了说日文,男女间的那点事,想象的“现实”,连“刻意”的推拉镜头都那么的有重合性,当然,这样的拍摄风格和对话式的进行,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侯麦。

电影《女友的男友》剧照/侯麦

电影《夏夏夏》剧照/洪尚秀暧昧的三角关系;不关门的诱惑;互不相识的朋友;看到第二个才察觉到滨口龙介的心思,就像透过影像在玩一种带有实验性质的文字游戏。

从很多电影里我们获知,偶然(命运)与选择构成了人生走向的两大主导因素,和意外紧密相连的前者自然成了本文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

印象最深的便是《老无所依》里偶然促成的“反高潮”,《机遇之歌》中偶然导致的不同结果。

一次不经意的举动和出乎意料的发生,会造成一种预期性的落差和注入更多可能性(想象空间)的文本形态。

或许很多人觉得滨口龙介进行了一次很聪明的写作,在我看来他更多的是展现出写作的基本功。

凭借《偶然与想象》获得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滨口龙介时间、地点和人,人当然是电影最核心的重点,重要的信息和线索依靠对话来填充和完善,这也是看似随性并贴近生活的原因,滨口龙介以一种不疾不徐散文式的叙事节奏将他的构思与设计融入生活。

三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女性角色为主,互为“独立”,却又有某种相似的联系,通过巧合和偶然产生的转折点,戳中了她们内心最敏感和脆弱的部分。

在没想到的偶遇、关系和对谈中,挑明与祝福,直白与失误,往事与她,顺便将暗藏在内心的苦闷和酸涩得以表达。

第三个故事设定的背景很有想法,我们一直在被动或主动的迎合科技的发展,社交网络的兴起甚至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隐私成了公开的秘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关系失去了意义。

滨口龙介则反其道而行的表现出人内心真正渴望的,以及缺乏诚挚交流的真实状态。

再回到时间和地点,时间的跨度,地点的重合,人生没有如果,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但或许也能人为的制造“再来一次”,虚拟的真实,机会与选择,彼此的记忆和心结,被激活与释然。

那句“对任何事情都是失去了热情,时间摧毁了我。

”在盛行“躺平”的当下,相信会戳中不少人的内心。

第三个故事:再来一次事与愿违的结果,很多时候并没有像脑补那样发展,想象往往是个人意愿的美好诉求和内心真实想法的表露,但在现实面前很多时候成了一种相违背的延伸。

第二个故事让很多人记忆犹新的应该是打开门朗读的部分,这也呼应了教授的话语,会让你更有兴趣的看下去。

而最让我觉得感慨的是世事难料的共鸣。

片中教授相当的注意和谨慎,即便“小姐”式的诱惑也没能得逞,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而这也就是生活有趣、无情和真实的一面,全部体现在对于往后未知的发展中。

很多时候我们貌似做好了各种准备,为人处世小心翼翼,对接下来的走向各种预期和想象,但还是会防不胜防的被生活残酷的玩笑在背后捅上一刀,中招成了必然。

滨口龙介看似朴实无华,实际蕴藏着一些不经意的哲思,探讨的问题也更加宽泛,值得反复品味。

透过这片感受到电影将文学的魅力和趣味无限放大,甚至让我找回了当初看侯麦电影时的感觉,无需什么高超的技术或明星大碗,依旧能拍出精妙的结构和巧思,成就耐看的好片,甚至能带动观众的思考,将电影的可能性推向一个更高更丰富的层面。

欢迎关注 | 首发公众号:yuchishangjiu

 4 ) 偶然与想象:2024年,我们都需要一点儿

我最近交了一个朋友,说真名会影响他的年终奖。

咱们就用“老梅”。

老梅最近一直在发愁怎么总结2023。

因为全公司谁也没完成KPI,年终奖怎么发,一看老板的心情,二拼PPT的境界,三等销售的回款。

为了提高境界,他同时在读四本书,第一本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是2500年前,希腊的,修昔底德。

第二本是,《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

》,作者是,美国的,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

第三本是,《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作者是,中国,山东大学教授,张新刚。

第四本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翻译是新浪微博的@陆大鹏Hans我问他,你读这些书,跟你做的AIGC业务有什么关系吗?

这四本书里,那一个字,跟跨境电商有关系?

老梅的回答,把我整乐了。

“当然有联系,一切责任都在美方嘛!

”“其实总结,我早就写好了。

”“一份真的总结”“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工作失误,都用数据说话”“行业前景、竞争对手现状、业务可能性,最后都落实到人,那些能帮我的人”“手机号、都再次打过”“微信,圣诞节,都发过祝福”“朋友圈,基本上,天天点2个赞”“简历,我也更新了2024的版本”“PPT好办,用ChatGPT,再加点心灵鸡汤,热搜大词,保证不落后””2023年已经过去了,关键是明年”“明年的关键,肯定还是中美关系嘛”“历史比新闻可靠”“我把2500年前的历史搞明白了,还怕踩坑吗?

”大笑之后,我看着老梅认真皱着的眉头,心里有一点儿酸。

他一直在997的拼。

他跟客户讲方案的嗓门越来越大,他头顶的头发越来越少。

备注:真心、真意、真情。

这世上其实挺多的。

你暂时没有遇见,因为,更好的还在路上。

推荐一部滨口龙介的电影《偶然与想象》。

主治,熬。

熬不下去的熬。

这部电影是一部“话疗”电影。

台词是精华。

可惜是日语。

你需要,盯住字幕。

 5 ) 电影的空间盒子,与滨口的戏剧魔法

1 滨口的戏剧—电影——回到巴赞……滨口龙介的电影常常给人一种似文学、似戏剧的奇妙体验。

但就我们的认识来看,滨口的电影艺术比起文学性,更依赖于其戏剧性;甚至说,滨口所依赖的文学已经相当具体:就是剧本文学(他的天才并非是一流小说家的天才,而是决定投身于电影的天才);甚至说,滨口目前所展现出的电影技术最关键之处:正在于其戏剧—影像的实验策略,以及剧本—文学的技术化视觉方案。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巴赞在《戏剧与电影》一文中曾提到几个观点:从小说中提炼戏剧是较容易的,但相反则更困难。

其原因在于,小说所代表的故事性囊括了戏剧性,因为戏剧性更多是对事件的归纳而非演绎——由此,从戏剧改编为小说几乎是新的创造。

在这一点上,巴赞进一步做出类比,认为电影与戏剧也是类似的关系:从戏剧改编为电影,要么只是照相,成为戏剧的舞台纪录片;要么又碰到归纳问题,实际上已经是在创造新的作品。

巴赞在这方面举的例子是法国电影大师让·谷克多,认为他电影艺术的成功在于其费尽心思保持了基本的戏剧特性,尊重台词,尊重戏剧结构;他的电影不再是改编故事,而是用电影手段展现舞台上的一场戏,提炼出了戏剧性。

再进一步,巴赞还敏锐地指出,(在戏剧—电影这方面)电影导演的难题是:既要注重布景的真实性,又要让布景具备戏剧所拥有的不透明性(注:我们认为透明性与否,更多是从观众角度而言的,可以理解为是否是在“同一图层”中看到;戏剧布景所依赖的“时空假定性”对于观众而言往往是不透明的)——解决了这一空间悖论,导演就大可不必害怕把戏剧程式和台词原封不动地搬上银幕……回到滨口导演,在以上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其“创造性”的技术在于,滨口电影成功从谷克多电影大量采用的棚内布景转移到了日常、并成功保留了戏剧的特征——换句话说,我们试图讨论的是,滨口电影对“戏剧性”的创造/恢复:是在空间中完成的。

2 环境戏剧与交往空间时至今日,戏剧的发展已然有了繁杂的倾向。

为了进一步的讨论,我们所选定的、或许最值得借鉴的戏剧样式:是戏剧艺术大师谢克纳所提倡的“环境戏剧”的技术理念。

环境戏剧的一个典例是谢克纳在印度戏剧艺术中所发现的:罗摩利拉是源自印度的一种超大型表演形式,其演出空间之浩大、持续时间之漫长,几乎是世界之最。

罗摩利拉的演出时间持续31天,每天在整个罗摩那迦尔城进行表演,把整个城市转换为了一个巨型演出剧场,表演结束后再恢复原样;甚至有些街区直接按戏中情节命名,每天表演的路线不断变化,构成一个巨型表演网络……(资料相关源自《谢克纳与印度》一文)。

简而言之,可以说环境戏剧的空间策略是:为一出戏建一个剧场。

在此基础上,滨口电影的戏剧空间复原:正是在恢复其剧场诸要素中实现的——这样的一种空间可以说是身体性的空间、一种交往空间(注:交往空间,我们在此想强调的是—种以事件参与者(包括演员、观众)为中心所连接起来的空间,强调的是其表现出的中介性/间性、或者说相互沟通/体验的直接性 )。

3 场面调度的协调策略至此,我们还要补充的是在滨口电影中所发现的一些策略,正是借由这些策略他才完成了其电影空间的戏剧化复原。

简言之,我们认为滨口的策略是在协调性的“场面调度”系统中实现的。

他将演员表演的“不透明性”拔高,并以此来平衡“镜头语言”的“言说”,甚至不惜以质朴的、哑巴般的镜头对准演员们滔滔不绝的言说……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将其策略集中于从“戏剧性记号”到“电影性记号”的转换过程中考量。

在这一思路下,场面调度策略的实质转化为:如何处理两种记号系统中所对峙的诸情况。

以两种策略示意。

其一是替换的策略:B记号系统从A记号系统的表层失真、但在更深层恢复了真实;其二是转移的策略:B记号系统从A记号系统的表层转移,来到了更内部的、兼容AB系统的一个子记号系统C。

3.1 替换策略的镜头方案镜头在此不仅仅是观看的目的,而更是结构的目的。

譬如观众在剧场中观看时所使用的的望远镜——旨在将保留的舞台结构及演员拉到自己跟前(或者说,将自己抛向舞台跟前),并使其跟自己的“观看”保持亲密、和一种双向性;由此,镜头可以说是成为了戏剧布景的顶梁、或屋面:一种悬浮的上层结构。

这种结构的效果,简言之,是要制造出大量真空、某种存在现象学般的视觉空隙:将一个开放的空间给封闭起来、将那些生活自然给隔绝开的、表演的真空,并以此达到“不透明布景”的效果。

我们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大量的浅景深画面、架上画般的人物和框架结构、玻璃作为幕或墙、刻意交错的人物视线、危险的机位……等等。

这种镜头安排无形之中成为的是“舞台注意”的外部道具:将观众/演员的注意视线结构为某种“注意圈”般的东西——唯有在圈内是可见的/可表演的,大量的特写或全景(无论在室内或室外)在这种“圈”中把形象给锚定、并抠图般隔离出来,仿佛画面的意义成为了舞台的脚光、画面上的运动成为了演员或观众对自己行动/注视范围的场面调度。

3.2 转移策略的表演方案演员表演的形态在滨口的电影中如此重要,以至于大量的对白设计不仅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更是故事的源头。

在《偶然与想象》的获奖词中提到,正是在常人觉得对话结束的地方,滨口的电影才刚刚开始——而这与演员的表演(确切地说:对话表演) 是分不开的。

我们可以看到,演员们的对话动作常常完全化归于单纯的姿态——正如广播体操,或者说是像体育教学前期的动作厘清的阶段(“一二三四”的刻板性):这些动作的发出并非指向某个具体对象、甚至反而拒斥了对象;而是要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仿佛演员成为了台词折纸、或者说动作步骤连环画的肉身。

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实际上源于古老的艺术/游戏,譬如演讲、讲唱艺术或说书人的艺术,甚至是和尚的念经——这些形式,其关键的意味在于:依靠单调的外部动作(嘴皮功夫)而将丰富的内部世界展现出来;事件不需要看到和演绎出来,而只需要听到便足可以从归纳的想象中溢出。

另一个引人注意之处在于,滨口让演员们所朗诵的那些材料总是富有“激发性”的(换句话说,甚至是要一个最普通的人才最能被刺激;名演员由于其丰富强大的阅历,效果反可能不好)。

滨口曾提到他与演员的大量诵读训练。

我们猜测,其效果旨在达到更深层的即兴——这些即兴从机械记忆的模板中挣脱而出,每次语音的颤抖、停顿和不安都完全是下意识的暴露,而这种细小的暴露要求整体台词进行贫乏的腔调设计(而非激情洋溢的)。

为了达到这一点,滨口的机位还常常放在危险的位置。

演员时不时直面镜头做出表情或侃侃而谈,这是为了对其机械的对白运动造成不安、从而引发即兴的情绪——尤其是还要注意到,在这种状况中演员的表演并非没有观众:大量的摄像团队反而成为特异的观众;他们甚至成为恐怖的检查者和挑剔者,一群动作指标的检阅师;因而是动作的准确而非情感的准确更为重要。

4 例子:压缩空间——折叠空间——感觉的场基于以上视角,我们在此可以对《偶然与想象》做出一些有趣的理解。

在《魔法》中,我们可以说看到了一种“压缩空间”的存在:出租车、事务所和咖啡馆——这三座现实的空间实体,在滨口的电影影像中都仿佛安装上了大功率的压缩引擎,成为一个密实的万花筒般的盒子:在对事件(时光)的归纳而非演绎中,拉近了与观众的交往距离。

具体而言,从进入出租车的一瞬间开始,两名女子的历史逻辑便开始在出租车的压缩马达中有条不紊的运行。

她们不断地谈论,出租车也不断被填满,时光密度的增加同女主诡异的爆发是同步行进的;而在事务所中,这种压缩的强度进一步加剧、仿佛整个空间都要被两人占满(男子曾几次受不了,要求她出去),直到最后这种强度的压缩凝结为似真非真的情爱的拥抱(与其说他们再次结合了,不如说这里已经没有其容身之地、必须紧紧地挨着)——女助理的返回完成的是一连贯的泄压的动作:女主逃走,空间返回原样却保留下暧昧;最后的咖啡馆以三人的修罗场相遇营造出一种对“未来”的压缩。

一组洪尚秀的变焦镜头将偶然与想象混合,整个空间仿佛成为“猫咪的盒子”(如女主可爱的表演那样)——用一次打开、两次打开所形成的分叉时光密密麻麻地填满了这个小小的约会的窗台。

而在《把门打开》中,我们可以说看到了一种“折叠空间”:丰富的文字材料(小说,签名,录音机,邮件)所折叠的空间,在这里随着镜头和演员的对白不断的释放出来,一个想象中张狂的情欲世界在不断的折叠—打开中视觉化——甚至可以说,正是那些(书中)被折叠的空间反过来侵染了现实时空:女主的化妆、路上行走、辞职和婚姻的破裂,以及公交车上际遇沦为对文字的模仿:现实已被叠入书页中。

但这种空间魔法,我们认为其最有价值之处在于,对于自然生活的“感觉场”进行挖掘的可能。

这种感觉,是梅洛庞蒂所谈到的那种互主体性的感觉(那个例子,左手碰到右手:既是感觉者又是被感觉者的共同身体的感觉)——在《再来一次》中,正是这种感觉在超现实的表层之下达到了深层真实:两名女子一经感觉,便对双方立刻如此的亲密和熟悉,甚至竟到了科幻的地步;而在现实中,这并非是不可能的。

更关键的是,这既是一种现象学的真实,也是美学和伦理学的真实:在一切都在泄露的超现实时代,人们仍有可能在这种遥远的空间中拥抱彼此(即便已经相互遗忘)。

 6 ) 翻译||短暂的邂逅:滨口龙介的《偶然与想象》

原文发表于《CINEMA SCOPE》作者:Beatrice Loayza. (美国影评人)翻译:Berger(内容有删节,仅供参考)在滨口龙介这样由对话推动的电影中,人物之间散漫又亲密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但其对话背后的那些刻意隐藏起来的东西同样会逐渐浮出水面。

让我们回想一下《欢乐时光》中在研讨会结束后的那场晚餐中,Jun透露了她即将离婚的消息,同时承认了她对感情已经冷淡的丈夫的不忠。

在《夜以继日》中,朝子前男友和现在男友似乎融为一体,尽管他们的性情并不相同,只是身形外貌极为相似。

朝子秘密地守护着这段联系,她害怕被现在的男友质疑他们之间关系是虚假的,同时她自己不愿意或者不能接受自己这样混乱的欲望。

通过这样收放的方式,在虚构和真实之间的碰撞中,滨口龙介试图找到那种让人捉摸不透的关于人类欲求本质的真相。

在获得2021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的作品《偶然与想象》中,他将“假装”所产生的效果放置在三个不同的行为当中,将他那看似轻快的方法运用到三个女人在各自人生关键时刻的故事里。

《偶然与想象》中,导演延续了他对身处阴影和矛盾中的中产阶级女性的兴趣,这是他自《欢乐时光》以来所取得的重要突破。

不过不同于《欢乐时光》这样的史诗或者《夜以继日》中对浪漫幻想的那种高概念解构,在《偶然与想象》中,他的电影具有了一些新的活力,这种感觉是由标题产生的那种目不暇接的“轮转”所带来的。

和侯麦的《人约巴黎》一样,《偶然与想象》是由各自长40分钟左右的短篇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由带有伤感情绪的钢琴曲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取决于偶遇的辩证的可能性。

在第一个《魔法(比魔法更不真切)》故事中,从前女友Meiko角度来看,她发现她的好朋友爱上了自己曾经背叛的那个男人。

我们第一次是在较远的地方看到Meiko,她是一位时装模特,有着男孩那样的圆圆的短发,身上有股顽皮的气质。

在城市公园的摄影项目中,她是被关注的焦点。

活动结束后,她和自己的好朋友兼助理Gumi一起回家。

Gumi兴奋地讲述了她与一位室内设计公司高管Kazuaki的第一次见面,当时她兴高采烈地和这位高管展开了一段长时间的、非常亲密的对话,Mekio倾听并鼓励她说更多的细节,看起来她非常的感兴趣。

把Gumi送走之后,Mekio让司机调转方向,去了Kazuaki的办公室。

这时候,三个人的关系逐渐明朗了起来,同时我们也可以重新认识到当时Mekio在车上的种种行为和反应,Mekio就是那个伤害了Gumi情人Kazuaki的女人。

一想到Kazuaki可能会用对Gumi的爱来代替对她的爱,她就不断地试图通过控制Gumi的情绪来重新建立自己的主导地位,尽管她对自己的真实意图仍保持着暧昧的态度,但在Kazuaki的脑海中仍萦绕着他们复合的可能性。

在咖啡店,他们三人相遇了。

一个洪常秀式的快速变焦给到了Mekio在说出真相前的慌乱的表情,她要求Kazuaki在她和Gumi之间做一个选择。

在这个假想版本中——这是Mekio想法的投射——震惊的谷美哭着跑开了,Kazuaki追着她,而既是恶人又是失败者的Mekio被遗弃在一边。

滨口龙介然后“重演”了这个特写镜头后的事:Mekio其实什么也没挑明,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就走了。

这种让人出乎意料的表现使得故事成为了一个关于个人成长的过程。

在这个片段的最后一个镜头中,Mekio转过身拍摄了一张城市的照片,这使得开场她作为被拍摄对象的身份得到了翻转。

滨口龙介电影中的女人们被她们对他人的记忆、对过去的误解和对未来的推测所困扰。

“我是谁?

”安德烈·布勒东在《娜嘉》(译注:本书完成于1928年,安德烈·布勒东从与一位名叫娜嘉的女子在巴黎相遇、相爱到分手的经历中,提取大量事件,对现实、真实、美、疯狂等概念进行探索,彻底颠覆了19世纪传统的文学观念。

)的开始就发问,“事实上,回答这个问题不就是要知道我与谁经常交往吗?

”这部小说揭示了“我一生中最具决定性的几段经历……而这一切都是偶然的。

”滨口龙介总是喜欢和出人意料的故事背后潜在的破坏性“调情”,然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联系,痴迷偶然的事件和曲折的命运所带来的戏剧性和可能性。

对于滨口龙介来说,他和布勒东一样,“偶然”和压抑情感的爆发使得生活变得带有悲剧色彩,同时又流畅有趣。

在《偶然与想象》中,滨口龙介电影中的女性明白她们需要摆脱过去——不是抹去过去或者降低过去的重要性,而是靠自己行动来进行恢复。

盘绕在心头的过往并没有让这些女性陷入停滞,而是迫使她们采取行动,迫使她们转变。

在与自身内心幽暗回忆的拉锯中,她们都接受了过去,并看到了克服过去的可能性。

 7 ) 我喜欢的电影

透过这部电影,我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我非常喜欢小场景下私密空间里两人对话形式的电影表达。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我非常不喜欢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群戏,多精彩都不喜欢。

但只有上述特质肯定不够,还需要具备足以直抵人心的台词和表演,才行。

这部《偶然与想象》,台词羞耻却真实,表演真实还真挚,是我喜欢的样子。

其实,张力这个词已经被用烂了,但我一时也想不到其他更贴切的词,所以就用戏剧张力来夸一夸这部电影吧。

在我的标准里,好的电影会给我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即若离其实就是一种张力。

什么是若即若离?

我明明可以是自由的,但却被某种力量束缚着;我明明知道自己是在看电影,却无法不与电影中的人物共情;我明明知道自己生活在刻板无趣的平庸里,却在电影里体验到了矛盾复杂精彩纷呈的自己。

什么是若即若离?

当场景越真实,对话越羞耻,情感越真挚,每个人都表现的像个神经病,我知道那个神经病也是我自己,但我还知道那只是偶然和想象中的我自己。

第一个故事里,玄理有一场戏表演的非常真实且迷人。

一行人拍完照片在等车,她一边取下了扎在头发上的皮筋,一边快速钻进了车里。

这种生活化的场景我非常喜欢,因为工作所以头发要扎起来,进到车里后扎起的头发和车的靠背会硌得不舒服,所以要放下。

我能感受到她表演里的真实,而非刻意为之,她之所以表现这个细节,是因为她的脑海中有连贯的情节和故事。

我想,最好的表演就是这样吧,电影是一场一场拍的,但故事是一段一段进行的,创作者们是否真的进入了故事,通过他们的表演,观众是能感受到的。

第二个故事里,依然是真实。

在男生的宿舍里的戏份,纪实的镜头感,性感的半裸体,俩人的感觉真的非常像AV场景。

而剧情中两人也的确是炮友关系。

这种真实感会就会让观众相信这是一个被性欲裹挟的女人,那么接下来她去找教授进行那段大尺度性爱独白也就变得更加真实可信。

第三个故事,最妙,最符合偶然与想象这个主题。

我想起毛姆有一个短篇《红毛》,一个女人二十年间不停的思念着一个离他而去的男人,但当这个男人再次出现在她面前时,她根本没有认出这个男人。

难以割舍的爱往往只存在于人们百转千回精心打磨无限美化的想象里。

当然,电影中的故事又与毛姆的故事不同,毛姆是讽刺的高手,本片是温情的高手。

幻想即使被揭穿,也还有下一个美好接踵而至,这或许不够现实,却也符合偶然的本质,如果我们心向往之,电影会带我们走向更美的现实。

 8 ) “不曾设想的发生”和“只存在于脑海的未发生”

偶然在本片中体现为每场邂逅,人物说的每句话、做出的每个反应,甚至可以具体到《开着的门》中教授对朗读声产生的反应。

想象则体现为《魔法》中的倒带,《开着的门》中朗读声传递到观众耳中后自然的具现化,《再来一次》中两人的角色扮演。

偶然与想象两个词的连结,成为一组奇妙的二元论,指向命运轨迹“不曾设想的发生”和“只存在于脑海的未发生”。

它们正是生活中最美妙和残忍的部分,前者是出乎意料的惊喜,赋予庸常生活以明悟时刻,然而不可撤销,不可操控,不可复刻;后者是一人独享的奇观,映射出真诚的渴望,然而终究不曾发生过。

它们一同帮助人看清自我。

滨口龙介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他甚至都不需要以悬念引发观众的期待。

即便每段故事的偶然,都将美妙和残忍两个词并列,也感受不到激烈对抗的张力,而只漂浮在角色们阵阵的情绪涟漪中,轻盈地流动。

因为人物正是偶然的基石。

即便是她们自己,还什么都不清楚,不知道是否爱着,不知道自己的才能和价值,不知道那个重要的人的名字……这些故事之所以被如此呈现,是人物依凭感性或直觉的推动如此要求着,仿佛是所找寻的答案在呼唤她们,而非作者希望这么写。

Words ask for words. 即便它们甚至有些狗血,我依然可以这样相信着。

因此不太喜欢《开着的门》。

虽然教授对勾引者,对性和一切感受的坦诚正如敞开的门扉,仿佛可以透过正道的光。

但结构过分精巧,而到来的那封sagawa的邮件,以及反复呼喊这个名字的父女仿佛作者的下场。

偶然成为设计的必然。

前面也一直在营造,门是否会被关上,这样一种悬念。

而实在太喜欢《再来一次》。

高概念的科幻世界观却几乎无法被察觉,只在最关键的时刻显形,造成人物的间离、事实的泄露、记忆的不可追溯。

而这部分的偶然和想象也都是终级形态的。

偶然的邂逅发生在两个陌生人之间,甚至真相大白发生在交谈很久之后,路上的十五分钟,聊到职业、钢琴和茶都没有使她们发现任何不对,反而是确认身份最基础的第一步,关于名字的记忆中巧合才若隐若现。

想象本来是发生在脑海中的,这个最隐秘的场所。

在这部短片中,想象的权力却经由扮演的形式被交给彼此。

由对方来决定,那个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会对自己说怎样的。

因而格外动人。

随手一翻豆瓣短评,清一色地感慨“意犹未尽”,可能这也是偶然与想象的本质化特征,都让人欲罢不能,对生活充满期待。

而这种特质,也在第三部分中,因那希望之名被展露出来。

而《魔法(比魔法更不真切)》则从标题开始存在不确定性的偶然。

这部分对我来的,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创造出全片最神秘的一个角色。

哪怕话最多,依然最神秘。

或者正是如此,她说的每句话都在试图剖析自己,但每句话又都使自己更神秘。

她从伤害爱人中获得被爱的快感,却又因为爱而感同身受地痛苦,她的爱情拥有自残般本质性的矛盾,也因此成为比魔法更不真切的存在。

3>1>2

 9 ) 纽约电影节导演q&a和一些random thoughts

@NYFF59 三个故事都始于接近于巧合般的相遇,或者说不期而遇,“命运的安排”,转折于大段大段的言语交锋中。

很喜欢偶然的相遇这个概念,相遇之后确实也需要对话和相遇时间线之前的故事增加厚度,或支撑或填充框架,但是电影总感觉还是有一点bland。

三个故事里出轨都或多或少扮演了一部分角色,之前不懂为什么,现在突然有了一个答案,出轨和不期而遇都是跳出日常routine的一个branch, 只不过一个是长期一个是短期,这么想来结构真的太妙了,故事和故事,大结构和小结构之间都相互呼应。

导演滨口龙介q&a提到的几个点: 1.《偶然与想像》受到侯麦的影响最大; 2. 第一个故事结尾,女主角拿iphone照了一张正在建设的工地的照片,是在日本城市里很少见的开阔的街景,而这个场景正好拍摄于2020日本奥运会前夕,似乎一切都欣欣向荣 (也是女主角放弃对于曾经爱人毫无意义的想象的转折点); 3. 把人物放在对话中,让人物在对话中发展出自己的性格。

4. 演戏(acting)和假装(pretending)是完全不一样的

 10 ) 《偶然与想象》为什么不够好

本文首发于公主号“沙漏狗shallow dog”,欢迎关注1、偶然,谋杀想象“我们是否可能过一种真正亲密的生活?

”2019 年,北京朗园,滨口龙介在《激情》的映后活动中向观众抛出了这个问题。

“偶然”与“想象”,是滨口所有作品的共同母题,也是他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词。

在他过去的长片里,想象表现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错误体认,是一种幻觉状态,或者说活在梦里;而偶然是一个刺破想象、重获真实的契机,或者说梦醒时分。

《激情》、《欢乐时光》和《夜以继日》的开端,无一不是温馨的朋友聚会或者纯爱故事,这是典型的“想象”场景。

滨口的残酷在于,他会用一连串的“偶然”去逼问人物到底真正爱着谁、想要什么、害怕什么 —— 他的人物必须不断经历自我发现。

罗兰·巴特在《明室》里将摄影术列入两个范畴,一个叫“知面”,指的是摄影如实地反应了现实,另一个叫“刺点”,即那些偶然的决定性瞬间。

我们可以分别在“知面”和“想象”、“刺点”和“偶然”之间找到绝似之处。

滨口用一种“根系生长”的方式处理剧情发展和演员表演,这样的耐心无论在哪个电影时代都罕见。

看《欢乐时光》时,我感到演员的情绪在影院中弥漫,浓度高到令人气喘吁吁。

这是滨口电影中“知面”的部分,滨口出神入化的对话戏更让“知面”变得厚实,成为“刺点”存在的物质基础。

在滨口以往的长片中,刺点往往出现在影片中段,它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洞穿知面营造的想象,在你反应过来之前,已经被逼迫着和人物一起直面现实了。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夜以继日》中麦在餐厅带走朝子的场景。

朝子和男友亮平与朋友一起聚会。

言笑晏晏之际,在景深处,神色忧郁的鸟居麦向他们缓缓走来。

他笃定地坐在空椅子上,把手伸向朝子,说“我和你约好了,我会回来”。

在这个“刺点”里,东出昌大用精湛的演技完美诠释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 身穿Polo衫的亮平带着小人物特有的紧张感,而鸟居麦则放松到神情倦怠。

麦仿佛总是-已然在那里了,亮平反而像一个外人。

亮平(东出昌大饰)

麦(东出昌大饰)麦蓄意入侵了朝子的生活。

他避无可避、汹涌而来,亮平为朝子搭建的想象世界在如此剧烈的冲击下脆弱地宛如蝉蜕。

朝子头也不回地跟着麦离开 —— 她否定了过去,但她立马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自己必须回到亮平身边,但亮平再也不会相信朝子。

这个时刻,就是“偶然”对“想象”的蓄意谋杀。

它让滨口龙介的电影有一种特别当代的哀婉体验 —— 我虽仍无从知晓未来将通往何方,但我在偶然间确认了之前的生活不值一提,就在这个霎那,我杀死了我的过去,却丝毫不因此有任何快意,因为我同时确认了现在终将被未来处死的悲观事实。

在《激情》中,“谋杀”发生在结婚前夕,男主角在炮友家里突然发现自己从未与未婚妻共踏爱河,决定毁约;在《欢乐时光》中,“谋杀”发生在樱子地铁偶遇陌生男人的瞬间,她立即决定去和他上床,并且在第二天清晨向丈夫若无其事地坦白。

《激情》(2008)正是在知面/刺点的角度,《偶然与想象》与滨口的其他长片有本质的不同。

滨口变动了“偶然”与“想象”的位置,“想象”不再是一种“人物状态”,变成一个“人物动作”,“偶然”作为叙事起点,反而成了状态本身。

或者说,偶然变成知面,想象成为刺点。

滨口变化的勇气令人赞叹,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并不完美,刺点从未有效地洞穿知面,每个故事都不丰满。

二、想象,处死偶然第一个故事《魔法(比魔法更不真切)》中,不是“偶然”蓄意谋杀“想象”,而是“想象”坚硬地处死了“偶然”,多义性被结构性取代。

谷米和美子是闺蜜,谷米爱上了明介,却不知道明介是美子的前男友,而且明介对美子余情仍未了。

美子被谷米对明介热烈的爱意感染,她对明介的旧情似乎又有复炽的迹象。

偶遇发生在咖啡厅的窗边 —— 滨口对三角关系真是信手拈来 —— 谷米和明介共享一晚畅谈、美子和明介共享一段情缘、美子和谷米共享对明介的爱。

《偶然与想象》Episode 1为了让这三个微小的共同体建立起来美妙的三项等式,影片花了三十多分钟和至少两次偶然,而摧毁它只用了短短不到两分钟和美子的连续两次想象。

那根系般蔓延的生命状态荡然无存。

在采访中滨口提到,他有意模仿侯麦的《人约巴黎》,让偶然成为开端。

《人约巴黎》(1995)但相较于轻盈的侯麦,滨口的作品 —— 尤其是作品中的对话 —— 总表现出一种精巧的戏剧感。

几乎所有的对话戏都必须在稳定的空间内徐徐展开,在《激情》里是炮友的家,在《欢乐时光》里是各种艺术活动的庆功会,在《夜以继日》里是朝子的私人空间。

为了再现某种“刺点”的效果,滨口在《偶然与想象》依然选择滨口式的对谈来铺陈“知面”。

但问题在于,在长片里,对话的戏剧感与表演耦合,有一种冷静隐忍的魅力,但在短片里,当演员没有足够的时间说服观众,精巧就退化成笨拙。

滨口似乎没有能力把握一个短平快的事件,在转折发生之前,他必须铺陈大量的人物细节。

拍长片,他可以为所欲为,但拍短片就捉襟见肘。

在《偶然与想象》中,对话的功能从推进剧情、发现偶然和制造氛围转变为交代剧情,长片中举重若轻的讨论在《偶然与想象》里被剧场式旁白取而代之。

滨口的台词技巧没能掩饰其内在功能的僵硬,这在第一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里最为明显,只有第二个故事的朗读段落因过于纯粹得以幸免。

3、意外,篡位偶然第二个故事《把门打开》贡献了全片最好的对话戏 —— 奈绪不断把门关上,而文学教授一次次把门打开。

有两种方式理解这个场景。

第一种是教授坚定地打破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他是理性符号;但我更喜欢第二种,奈绪的情欲充沛到即将爆炸,教授不得不打开门让它弥散出去,他是情欲符号。

《偶然与想象》Episode 2在这个坦诚的时刻,奈绪用“想象”刻意扭断现实的平庸,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场域。

她邀请了教授,她的想象与教授的想象交媾,他们如此纯粹,把对话空间变成了思辨性的当代艺术。

但对话戏越是抽象,就越承担不了推进故事的重任。

滨口需要的远远不只于一个情景,需要完整的叙事,因此必须为这个纯粹的场景找到叙事性落点。

难点在于,教授实在过于优秀、过于坚定了,凝缩为一个符号,几乎没有给“刺点”留下任何余地。

滨口当然不是第一次写出这样的人物。

《夜以继日》中亮平也是优秀而坚定的爱人,但他同时是麦的化身,在麦的光芒下,亮平平庸的一面分外刺眼。

这种间离性的人物质感是暧昧性的容器,是刺点的容身之所。

遗憾的是,滨口始终没有找到能和教授匹配的人物或者情景。

奈绪发错邮件不是偶然,纯然是机械式的意外。

《把门打开》最终变成一个没有刺点的故事,对话戏终结同时也是暧昧性的终结。

如果《把门打开》结束于此,仍是一部具有丰富想象空间的好片段。

结尾公上交车上的戏简直是一场灾难,滨口头一回放弃了对日常思维的挑战,奈绪的失魂落魄坐实了邮件意外的后果,开门/关门中营造出来的神秘气息在此刻一泻千里。

4、想象落在何处?

在第三个故事《再来一次》中,滨口彻底放弃了刺点,纯然用一场场“想象”拼接出情节,几乎没有事件发生。

《再来一次》无疑是三个故事中设计感最强的,电梯-房间-街道-电梯的场景转换就像戏剧的一幕幕转场。

《偶然与想象》Episode 3故事背景是病毒入侵导致数据泄露,一切人的秘密被一切人窥视。

换言之,人类的想象已经被一次全球性的偶然谋杀了一遍,就在世界的尸体上,人们试图重建生活。

滨口的问题从“我们是否可能毫无遮拦、坦诚相待?

”转变为“假如我们已经毫无遮拦,是否可以重建想象?

”女主角(占部房子饰)和小林绫(河井青叶饰)在两次想象中重新发现了回忆,这是数据病毒都无法入侵到的私人空间。

对我来说,这部影片最奇妙的是,这两位演员在《激情》中分别扮演男主人公的未婚妻和炮友,这让《再来一次》与《激情》产生了一种遥远的互文关系。

《激情》中的占部房子

《激情》中的河井青叶在这个故事中,想象终究只是抽象概念,而非亲密关系的现实实践。

令人不由得怀疑,这重新发现生活的信念,究竟是人类交往一种答案,还是只能发生在两个陌生女人身上的偶然事件?

这次想象所发掘的回忆,究竟是另一种真实,还是只不过是等待被新的偶然谋杀的误认?

这些问题尚没有答案,这就是我永远期待滨口龙介新作的原因。

我可太想看《驾驶我的车》了,已经饥渴难耐。

看完《月子1》就想看《月子2》,这就是滨口の魅力。

《偶然与想象》短评

配偶是偶然的偶,对象是想象的象。

7分钟前
  • 夏目吾冬
  • 推荐

三个故事只看了前两个。真的受不了日本人这细腻的小心思和变态的内心,什么玩意儿?胡编乱造的剧情,处处透漏着似是而非的隐喻,我承认我完全get不到电影想表达的点,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变态事,硬让你拿出来咂吧咂吧,妄图从中考究出什么道理,这不是闲的么,第一这些道理有没有意义,第二这些道理普世吗?你非用奇奇怪怪的视角去洞察人性,呈现出来的能是什么?电影这东西还能不能看了。。。我都感觉看这种东西有点浪费时间了,这跟看书没法比啊。

9分钟前
  • 心灵的彼岸
  • 很差

那股镇定与冷静,也就只符合第三个故事中历经岁月的成熟的成年人。故事一,说是爱得热烈、还由性而起,撕个逼却如此啰嗦、拖泥带水。故事二,“偶然”失误,却能在办公室应变自如?这不是某种人性敞开暴露的理性之美,只是导演的设定,但该设定并不适合所有题材。这些别扭的银幕人物,其实是真实社会推崇的某种虚伪的体现。

10分钟前
  • Bejdlxl
  • 还行

几个故事都很妙,用对话推动剧情,在日常中发现魔幻时刻。最爱的其实是最后一个,尤其是两人第二次假扮重逢的时候,突然被感动了,又是属于电影的魔力时间,偶然的重逢,有趣的想象。以电影实现生活中的不可能。有点意思。

1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4.5,滨口在小体量中建构复杂情境(人际关系)没有太多优势,他所擅长的是利用言论交谈的内容充实情境以及内容对人物当下情绪的延伸。

16分钟前
  • 迷宫中的站起来
  • 力荐

滨口还是一个很擅长“拿来”的导演,因此很多技巧和效果会令人感到熟悉甚至有些生涩——因为还在实验过程中,他人痕迹犹在,情境却已不同。洪常秀、侯麦、里维特、黑泽清……这部里的许多人物正面镜头正反打镜头和奥利维拉/尤金·格林也是相通的。夸太多滨口如何“电影”,这部其实远更“文学”了,激情与想象的接飞盘游戏,时间压缩连接的方式,换场景如换幕……不过坦白说,滨口能让我过电,但还是嫌他像魔术师没感情,只有门的女主角在五年后憔悴损,跳到了演绎之外。(最后一段两个演员感觉掉了)

19分钟前
  • bloom
  • 力荐

只喜欢第三个故事,柔弱中叩击心扉的体验。前两个我尴尬癌快犯了。

21分钟前
  • unidolphie
  • 还行

很细腻。很回忆。

25分钟前
  • 寒狐居士
  • 推荐

妙,超越洪尚秀了

26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男主很帅,但是这种对话电影真的看不下去

27分钟前
  • 重启人生
  • 较差

好看个6,嘴炮片

28分钟前
  • D伯爵
  • 很差

挺厲害,就這麼把事情給辦成了,把電影給拍了。全部的魔力,都和一個動作有關——「告解」。吿解的代價,吿解的前提,色誘轉換為吿解,互相扮演著吿解的對象。第二次的握手把我完全擊中,如這時對那時錯那樣的,直抒胸臆帶來的純澈和浪漫,難以抵擋的真誠。

32分钟前
  • 林西拿
  • 力荐

三段风格不是统一的,不管怎样看,第一个故事都很洪常秀,运镜与结构都能找到相似之处;第二个故事也不够滨口龙介,还是偏韩风,如果非要往日系上靠的话,这却很像李相日的作品,但李又是日籍韩裔;第三个故事就很滨口,很中二,用很“假”又有些狗血的桥段来打动你,但却不是强行煽情,这才是滨口的“独门功夫”。

35分钟前
  • T2
  • 还行

感觉像是大学生的毕业习作… 如果是个大学生拍的,那很有趣也有潜力

38分钟前
  • momo
  • 较差

为啥现在都没有能好好讲话,述事,让人观感舒服的片?

42分钟前
  • Hhhang
  • 较差

我本来还以为会把三个故事串联起来 没想到都是各自分开的 这种intense对话的电影我真的很容易看分神 所以对我而言观感一般 还有第二个故事女主跟教授讲话的时候会给到演员直接对着镜头说话的镜头 确实是很意识流很像小说 人与人之间奇妙的连结 就像最后一个故事说的瞬间一样 人们可以在某一个瞬间无比接近又可以再下一个瞬间相隔甚远 很微妙 这个导演有做到放大一个很细小的场景 在无意义中找意义的感觉 标题挺妙的 有个朋友和我说网恋的话不就喜欢自己的想象吗 但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相处都会对对方有想象吧 只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这本身就是想象

44分钟前
  • 安哥拉
  • 还行

“我只是最大限度地表达可以用文学表达的东西”算是滨口内心台词吗,精神北欧人,还达不到侯麦的境界。他懂得都市人的空虚冷清迷茫,在明亮的美容院做了一场深度按摩。人际关系就是【偶然与想象】,每一天经历的事情被滨口捕捉编织成电影,“诶这竟然是值得一提的吗,它甚至都不算故事。”这既是一个私密的空间又是办公室敞开的门,它是每个人的故事,却在每个人的废纸篓里。最后一篇故事和阿巴斯的《合法副本》异曲同工嘞。

46分钟前
  • Syfannn
  • 还行

不喜欢

48分钟前
  • lila
  • 较差

我的天… with yy

49分钟前
  • 冰山李
  • 较差

#BIFF# 天幕彩云,4.5分。看完回想,舒曼(及其它)配乐与人物行板式的对话/互动节奏是催眠/魔术的基础,给予人物一个并不容易存在的被观看与展开的空间。每个故事从日常场景出发,人物的对白从奇情/偶然处开始飞梭掷向彼此,牵引彼此各自及共同在场的情绪状态(而前情/记忆也是其佐料),也让言语提及/强调的目的在实现与失落间变得暧昧难辨(确定所失之爱、引诱、关怀,或者这些对于怀有目的人的意义与价值)。不过又忍不住觉得,这次的滨口有点“直白”,所有东西几乎都被点破了。

52分钟前
  • 宇宙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