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真的美到不可方物 这是我在安妮奖里找得到电影(好像只是提名了,没得奖),非常值得一看,但是有缺点也有优点,我就直接分成两个板块讲。
首先讲缺点吧,这是我比较想吐槽的。
我不明白,这部电影是给谁看的?
既然它是电影,就一定有观众。
但是这部电影估计只有一些文青看得完,当时没考虑受众的问题吗?
它节奏比较拖沓,没有一般故事的跌宕起伏,而且很多地方比较抽象看不懂,故事性不强,看的人自然少。
故事很简单,一个好人(诗人,革命者)没能回家,死了。
加入了大量他的思想后,变晦涩了,受众就小了,一般也很难看进去。
但是,但是它的优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它的艺术性。
看这几张截图,可以说每一张截图都是艺术品,几个大佬的作品都是很厉害的,而且他们能把诗歌画出来,而且画成了动画,真的很不可思议!
而且画面的表现力,张力也非常恐怖,如果你不太在意故事性,它真的可以美到你觉得不可思议。
我觉得它可以列入文青必看的影单里去。
因为是好多个导演一起搞的电影,每到一段很有哲理的台词时,都是不同的画风,所以它更像是一个比较段的故事里套了几个不同的片段。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它的艺术性才被推得更高了。
这种感觉就像开盲盒一样,每打开一种画风都是一种惊喜。
我之前有一个相册就是专门为这部电影新建的,里面很多台词都很优美,真的有一种灵魂被升华的感觉!
不过可惜的是相册在后面换手机的时候丢了,因为电影太长了,我懒得再看了。。。
总之,真的是非常好的电影,但是有一些缺点,但是瑕不掩瑜,时候无聊的时候静下来看一看,随便获得一大堆绝美的截图。
先知 (2014)7.82014 / 美国 加拿大 黎巴嫩 卡塔尔 / 动画 / 罗杰·阿勒斯 盖坦·布里兹 保罗·布里兹 琼·格勒兹 穆罕默德·萨伊德·哈尔布 汤姆·摩尔 妮娜·佩利 比尔·普莱姆顿 乔安·斯法 米哈尔·索查 / 约翰·卡拉辛斯基 连姆·尼森
<图片1>其实写这个电影的影评我还是很有压力的,毕竟这个动画我是分了好几次才看完,而且如果有人问我它好不好,我是一定会评价好的,看的时候也是觉得真好,可我就是不想再看第二次。
我初步分析下原因呢,这部动画片的情节非常少,故事性不强,看着会有看教育片的感觉,有些吃力。
最重要的是,它里面充满了许多大哲人或者文豪之类,我也没有深究,反正是非常经典的语句,嚷我感觉是在观看经典名著,或者哲学著作。
尽管我有把它们都抄下来的冲动,但因为太长我始终都没有行动,以至于后来看到它就有些烦躁,最后没摘抄就把它给删掉了。
因为看的很杂乱又没有深究和重看,所以我只说说看完之后印象颇深的观点好了。
影片是由一个因失去父亲而不再讲话的小女孩梅丽莎开始的,她活泼有灵性,会鸟语,跟着她的鸽子伙伴一起偷东西。
她一站在高高的屋顶感受飞行,像神一般俯视万物,让人觉得,她就是影片中那个先知。
而人们对待她的态度是什么呢?
提防,谩骂,厌恶和不屑,让梅丽莎美丽温柔的母亲既维护,又抱歉。
由这些不太聪明的人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
那是一个自由与平等都被镇压的时代,智慧被看做是威胁统治,大逆不道是事,于是,我们的穆斯塔法被长久地关押在小屋里,像个罪犯一样被士兵看守。
尽管智慧是犯罪,但这并不能够阻碍人们对于智慧的向往对于自由的崇拜,这充分表现在人们对待穆斯塔法的态度上。
人们爱戴他,拥护他,把他的言论看做真理去,把他本人看做是人生的导师,就连不被人喜爱的梅丽莎也因为是他的朋友而受到喜爱。
其中,哲人的道理是通过穆斯塔法面对不同情境的一次次言论被提到的。
这也是我觉得这个电影的评论最为难写的地方,就是这些经典早已被无数人评论感悟,而我无论怎么思考都是过于肤浅。
那么,我就用自己的理解粗浅地解说好了。
在梅丽莎的母亲在和穆斯塔法抱怨自己的女儿有多么让她忧心时,穆斯塔法曾引用——的经典段落来劝慰她。
一个生命降生于世,并不是因为母亲想要他来便造成了生命的降生,而是生命本身就有看世界的欲望而借了母亲的身体塑造了自己的生命。
于是,作为父母没有权利干涉子女的人生,而是帮助他们活成生命本来的样子。
然而在这一段令身为父母的人有所感悟的言语中,我看到了自己的生命力量。
我终于明白自己的生命是有多么的顽强,可以冲破无数困难在这个世界得以降生。
那是我的努力和选择,除了我没有人能够对我负责,也没有人拥有左右我的资格。
我不该带着自卑生活,因为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伟大的。
我不该看着别人的脸色,因为无论做什么,我都有我的自由和我的执着。
相应的,我该对我的每一个选择负责,没有人有帮助我们选择的权利,或是义务,也没有人需要为我们承担怨恨和不快乐。
这就是我们心心念念憧憬的独立和自由啊!
在路过婚礼现场时,长者希望穆斯塔法可以为新人致辞。
作为一个缺乏经验的人,这一段时,感悟不多。
但作为一个缺乏经验又有那么多失败素材的人,我知道了一段婚姻或者爱情关系是由两个像我之前所说的独立和自由的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新的合体。
许多人希望找到另一半组成一个完整的自己,殊不知伴侣是隔离于自己的另一个独立存在,而不是自己的附属。
这样想来,我们对伴侣的期待会大大降低,对伴侣不满也会随之减退。
当对方一旦脱离了自己而单独存在时,双方所得的来自于对方的一切快乐都是幸福。
一个理想的关系应该没有对于失去对方的惊恐,因为对方根本就不曾属于你,他只是与你并肩而行。
一个属于你的人离开,是血肉分离的锥心之痛。
一个并肩行走的人如果在,便是幸好,如果不在,也没什么大不了。
因为总会有下一个并肩同行的人,即便是长久一个人,那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他自有他的精彩。
好像突然对于自己,对于感情,都有了新的认识。
这样的认识,让我清醒了好多,好像放下了那么一点点恐惧,拾起了一丝丝力量。
好的电影,教人成长。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有人说坚持自我的纪伯伦没有预见自己的死亡是讽刺的我看恰恰相反。
浪漫主义哲学思想的诗人就用他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结局告诉了所有人,他并不害怕死亡,相反如果背弃自我的活着还不如死去。
在如诗歌一样的水墨彩画描述的故事里,在用唯美意境侧重增加诗歌的哲理和故事观点。
仿佛所有的台词和流畅如水波一样转化无缝的链接里,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自然的不像一个电影,一切所有应该是说教的诗歌却偏离诗歌和道理。
直射人内心,柔然人深处,对于爱,对于梦想对于生活的意义。
在这样的氛围下呈现下来的根本不像是几个大师共同组成的动画。
反而85分钟的影像是一部完整的歌词和炫彩的色泽在水乳交融的层层推进,而谁也不是主角,失去任何一个就没有这样的感觉。
达不到身临其境的触感,自然也没有触及心灵的开关。
而先知达到了,美而不腻,学而不厌。
让人回味无穷又不舍结束。
因为人生这个东西真的需要太多太多要我们去理解,去学习,去磨合,去领悟。
而纪伯伦他教会了我们许多:在被监禁7年的房子里他说出了关于自由的真谛。
对于自由:腐朽老去死亡的躯体是有枷锁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言,这些永远是控制不了我们心灵的,是无法禁锢我们思想的。
只有当你们感到寻求自由的愿望也是一种束缚时,只有当你们不再称自由是目标的成就时,你们才是自由的。
恰似光和影彼此紧紧相依相随,当阴影消逝。
剩下的光将成为另一道光的阴影。
<图片2>关于子女与父母: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是他们自己对“生命”所渴望而诞生的子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由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但是却不属于你们。
父母可以给子女爱,却不能给予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父母可以保护他们的身体,但是却无法护卫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他们自己的“明天”里是连你们梦中也无法窥探到的。
你可以去任意的模仿他们,到却无法要子女来跟你们一样。
因为生命是不可能倒行的,不可以和你们的“昨日”一样倒退。
关于婚姻:婚姻就像是两个互相熟练又各自独立的人跳舞一样。
每个人都要掌握自己的步伐,既错落有致又进退有序一样的磨合和配合。
而在这个长期的关系和舞蹈过程里要两个人给予对方自己的心,却不要互相保留在手里成为软肋。
两个人应该站在一处,却不要太过亲密。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自的个体应该有着自我空间。
而殿堂里的柱子,也是分立在两旁才能固定整个大殿。
而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阴影中成长。
快乐的在一处舞唱却仍让彼此静独就像琴上的弦一样。
关于爱:去相信他,去拥抱他,去像柔软的羽毛一样的一起奔向爱。
来的时候不要质疑不要犹豫。
虽然会在爱里受到伤害,甚至被伤心,被流血。
当爱来的时候跟随着,虽然他会带你去悬崖峭壁,他说话的时候要信任他。
虽然他的话会击碎你的灵魂和梦境。
因为爱没有别的愿望,就是成全自己。
不要因为受伤,收到欺骗就去怀疑和质疑犹豫爱。
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爱在爱中满足。
去放开心扉,去拥抱利刃去相信爱,去面对爱,就像没有受伤一样的去勇敢。
<图片5>关于工作和生活:有人说雕塑着美丽雕像的人比在田野中收拾粮食的人工作要高贵的多。
而画着着美丽图案的布帛的人比织履的人要强多了。
其实不是的,这世上任何工作都是一样的,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
就像风对着橡树的温柔声音并不比那仟小的草叶说的更加温柔。
当我们用心去对待每一分工作时当我们热爱起来的时候,我们对这些不论贫贱的工作付出爱时,所有得到的美好和骄傲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任何区别和不一样。
只要用心去付出而得到的财富和那些雕塑的人和那些画家获得的满足是一样的。
只有用心。
用爱,热爱他才会获得最美好的存在。
只有工作的人不一样,没有任何工作不一样。
最后关于生和死:最后我还是用了自由这一张图片。
我想生和死都是自由的。
都是相关的。
都是一样的。
生是死去的开始,而活着又是迈向死亡的脚步。
这中间的所有事又都和自由一样,如果肉体需要活着的诗人就要背叛自我和信仰。
所以对于他而言对于背叛自我的他而言在他活着的时候就死了。
而当选择死亡,选择跟随自我的思想去面对子弹时,他的身体虽然消失了,再也不能说话了,但是他的精神思想却得到了最完美无瑕升华和展现和完美的延续。
所以死亡不是死亡,是全新的活着。
是像永远的活着,我突然觉得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人是多么可笑的活着去捉襟见肘的追寻活着。
当你无所谓死亡,坚持自我和正确的平等的精神。
那你才是真的得到永生。
就像许多年后的我永远会记得纪伯伦一样的。
我想几千年后也会有人会永远的像我一样延续的记得他,在这份死亡里他是永远的活着。
感谢这部电影,感谢纪伯伦。
转载联系微信512054928
《先知The.Prophet2014》孤石影评7.2分,大众级。
动画片是我喜爱的,而这部《先知》不仅是一部动画片,还是一部散文诗歌集。
“你是否自由,不在于你的生活没有烦恼,也不在于你的夜晚没有悲伤,而在于你的生活充满了艰难,而你却战胜了他们,解放了自己。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儿女。
他是借你而来,却不是从你而来;他们与你同在,实际却并不属于你。
”的确很有哲理的诗歌吧,这里有必要介绍下故事的作者纪伯伦,美籍阿拉伯艺术家,与泰戈尔、鲁迅一起被誉为东方文学的先驱。
纪伯伦不仅是位诗人,还是位画家,这部动画片的画面就是根据纪伯伦的绘画风格而来的,把晦涩的哲理用美轮美奂的画面呈现给观众,画面的哲理与诗歌的哲理相映成趣,意境深远。
但这样一部作品,用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点勉为其难,作者很多语言需要潜心揣摩还未必得其真谛,电影用80分钟要表达作者的思想,实在有些困难。
废话是语言间的粘合剂,这部作品很少废话,大都是至理名言,有生硬说教的痕迹,与此相比,我更喜欢《头脑特工队》,用平凡的语言把生硬的哲理表现出来更能让人接受。
《先知》是纪伯伦的代表作,如果你没读过原著,不妨从这部电影中感受下纪伯伦的思想;如果你读过原著,不妨用电影画面的形式重新解读作者。
<图片10>Roger Allers,代表作《狮子王》,本片总设计师?
一个大框架下嵌入一个个“诗歌鸡汤”。
个人观点是这个框架很违和,人物色彩的高饱和与细致和背景的“粗糙”格格不入,并不太明白这么做的道理。
<图片11>自由篇。
Michal Socha。
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但是这部分我很喜欢,鸟儿被禁锢、被吞噬,再到一起飞上天空将禁锢之树连根拔起重新获得自由。
英语很渣并不能很好理解诗歌的意思,但是觉得终归是让人得到飞行动力的鸡汤。
铁笼子组成的身体里囚禁着飞鸟,头脑中就浮现出某些杂志封面后的插画,想一想总有些意思。
<图片12>育儿篇?
你赋予孩子生命,却不能赋予孩子思想?
生命是无尽的轮回?
一代一代重复相同的轨迹?
挺喜欢把女人比作弓那部分。
作者是美国的动画制作人,代表作《蓝调之歌》,看介绍以及在《先知》中的设计才知道原来是印度文化的忠实拥护者,加条维基链接: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na_Paley
婚姻篇。
Joann Sfar生于法国尼斯的犹太家庭,讲真这段丰乳肥臀蜂腰难道是法国美女的标配吗?
很违和很违和很违和。
代表动画《犹太长老的灵猫》。
这部分把婚姻比作舞蹈balabala,讲真其实还是鸡汤,个人观点由于比喻很大众所以这部分我最不喜欢。
<图片14>工作篇。
噢,辛勤劳动balabala,其实我没认真看这里,因为画风很梵高啊有木有。
不知道这个Joan Gratz是不是百度百科上辣个,因为百度上说的那个琼格雷兹的《蒙娜丽莎走下楼梯》获得了92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看海报风格不符啊,但是资历好厉害(还是黏土动画技术发明者),符合《先知》的导演阵容。
<图片15>吃喝篇。
说的其实还是轮回啊有木有。
Bill Plympton被誉为动画界的昆汀,两度获法国戛纳影展大奖,看他历年作品海报里,13年的《不忠》和这次的风格像一些,神经兮兮的潦草。
来条豆瓣链接:http://www.douban.com/note/94363181/<图片16>爱情篇。
Tomm Moore是我真爱!!!
虽然自己都觉得只看过《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再加上这次的《先知》好像并没有什么资格这么说。
这叫菜刀侧脸/鞋拔子侧脸真的很好认啊,那种繁复的花纹、丰富的色彩真的也很好认啊!!!
灵魂的交融?
好暧昧、好美丽!
麻麻我要搞对象!!!
《海洋之歌》输给《超能陆战队》我好不服气!!!
最后,披斗篷的人真的没有借鉴V字仇杀队面具的意思吗,感觉有点像,或许是相通的文化?
<图片17>善/恶篇?
噢,说啥好啊嘞?
也没有太认真看这里,首先如果前几篇的违和在接受范围内,到这里我已经忍不了了。
你说装修整个房子都搞个啥欧美复古结果沙发搞了个中式红木feel反正我是不能忍。
而且我确实也没有认真去理解旁白的意思,纯粹是看着森林大火蔓延,鹿龟两家共同逃难,让我想图说话也做不到。
一查wiki,导演阿拉伯人啊!!!
我整个人都方了!
是同一个人么?!
那个FREEJ如果是他的作品,为啥海报上一点水墨风我都没感受到?!
您是太善变了吗?!
<图片18>死亡篇。
百度词条配的图就这个,太有迷惑性了亲,属于买家秀卖家秀不是很一致啊,导演是兄弟俩,参与过传说中的第一部IMAX技术制作的电影《幻想曲2000》制作以及各种大制作,但是在中国似乎没有太多名气,到处都找不到资料,上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ul_and_Ga%C3%ABtan_Brizzi水平不够,只能从很浅显的角度谈谈我对《先知》的看法:无法否认的大阵容,无法否认的好片段,无法忽视的违和感。
各位导演,跪求继续发扬自己的风格,制作只打着自己标签的作品,臣妾实在是爱不了大杂烩啊。
嘤嘤嘤~对了,虽然不爱散文,还是想去看看《先知》这本书,似乎,看过之后,坠入黑暗时,它会带我走向光明。
鸡汤与哲理之间还是存在很大不同,哲理能让你更深层次的理解生活与生命,而不是瞎打鸡血。
已经存活于世20万年的人类物种,很多谜题早已有所解答。
恣意流畅的画风,优美和谐的配乐,奇幻隽永的诗歌,给我们描绘出一副美不胜的古典画卷,用天马行空的色彩线条,应对无穷想象,仿佛被片中那旷野的微风拂面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反思活着的意义和爱情。
我们需要食物买满足身体的养分,更加需要灵魂深处精神的补给,而有的时候语言只是表达心灵的工具
朋友推荐,真的是挺好看的。
用动画表现纪伯伦的诗,通俗具象,还原度也很高,动画制作的想象力也很好,不是那种雕琢细节看得人眼睛生疼的CG,而是确实有创意又理解了诗歌内涵的作品。
其实个人觉得中国诗词里也有很多适合制作成这种动画作品的,比如古诗十九首、乐府诗集这类东西,又比如楚辞诗经,汉赋骈文,唐诗宋词,甚至京韵大鼓单弦儿岔曲儿都可以。
有很多这类东西其实是挺有韵味和内涵的。
可惜现在大多数人都没机会也没兴趣去了解欣赏了,还挺可惜的。
而现在的中文圈里的动画制作和诗词赏鉴又都功利市侩得狠——比如今儿早晨吃早饭看油管的时候插播广告,一个中文教学的app,一位大姐用夸张的动作且咏且舞,教的是杜甫的“迟日江山丽”。
各种不知所谓的手势,又像哑语又像广场舞,还挺可怕的,不知道跟着她能学出什么幺蛾子来。
这也就是我觉得我女儿现阶段“不学中文就不学吧”的原因。
不过从光明的一面说,这种真空地带留给真心爱诗的国内动画圈从业者空间其实挺宽广的。
我是觉得人生还是需要诗的,对,虽然经常因为这个看法被人笑话吧,可我还是坚持这么觉得。。。。。
露辛达仿佛有先知的能力。
小学的校庆会上,每个同学要求交上自己的一幅作品埋葬起来,五十年后再打开。
别人都在画画,而她却只写数字,不停的写下满纸得数字。
五十年后,是一个交凯勒的小男孩拿到了这神秘的数字。
他爸爸是一位地理宇宙方面的教授,妻子死于一场意外灾难。
他经过研究发现,这不可思议的数字里隐藏着这五十年来所有灾难的位置和死亡人数(包括他的妻子)。
这确实令人无法相信,但还有两件事没有发生。
他亲眼目睹,极力想挽回,却只能望而兴叹,他的儿子和露辛达的外孙女都能和先知的轻语者对话,脑海中经常能有世界末日的镜头。
但他们不希望这一切发生,父亲反复调查露辛达的资料地址,查出了有关世界末日的死亡讯息。
他想拯救,不要人类毁灭,却无能为力。
最后,只有凯勒和露辛达的外孙女被虚幻般的轻语者召唤了回去,到了另一个世界。
而人类们只能接受着世界末日的惩罚和痛苦,整个地球沉浸在太阳无限的威力之中。
本片最让我感动的是,曾几何时,哲学、诗歌曾经用真理安慰着人们,指导着人们。
那些被民众看作比食物还要珍贵百倍的话语,如今被唾弃得一文不值。
哪怕是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如今也只剩下“eat, drink”,丢掉了最重要的“be mercy”……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向和心灵平静安宁的方向背道而驰。
无价值的事物被极度方大,永恒的真理被扔进垃圾堆。
几个动画短片里最喜欢的是这个被大树拴住的小鸟们,最终把大树连根拔起,飞向天空的创意。
最喜欢的诗歌是on children。
由于写得太通透了,让我常常在心里默念,玩味。
最后带走的孩子是圣经故事中的的亚当和夏娃以及伊甸园中的苹果树,周而复始一切又重新来过,也暗示圣经中的这一段其实并不是上帝造人,而是(神)外星人帮助人类生生世世的生存,每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他们会选择童男童女在另一个他们选择的星球上重建一个新世界。
(1):神是存在的,它们的学名通俗点就是外星人;各种预言中的地球毁灭是有的,只不过方式不同。
神(外星人)选择了孩子作为人类希望的火种而不是选择成年人或者新生的婴儿,本人观点是成年人经历过世俗,他们如果去当新人类的亚当或夏娃会把世俗中的恶习带给新的下一代;婴儿则是刚刚出世脑子空白,让一点知识都没有的他们去当人类的老祖先只怕人类新文明史又得经过几百万年的野人时期...所以选择已经懂事而且纯真的孩子,则会帮助人类更好的发展并且文明又在较高的起点,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我觉得带兔子是有原因的。
因为复活节就是兔子象征的,所以两个孩子手中会抱着雌雄两个兔子,带兔子就代表着通过这种方式能让人类复活。
(2):不是地球人活体,是其他物种适合栽培的物种(包括植物,动物等)对于外星人来说人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没有什么不同。
这么多艘飞船(姑且可以认为是若亚方舟) 带走的是地球每种生物(还记得那两只兔子吗)的雌体雄体(每种生物的 亚当和夏娃) (3)不是太阳辐射,也不是太阳自身的膨胀(正如你说膨胀是50亿年后的事情了),而是一次出乎意料的能量喷发,只不过正好地球在这个范围内,遭了灾。
可以想象成太阳表面扬起的日珥,一半日珥高度在几十万到几百万千米不等,而这次却巨大无比,直接烧到了地球、火星这么远。
太阳是个气体星球,稳定处于动态中,也许某处不知何故变得不稳定,在慢慢积蓄能量,到某一天突然爆发,然后又恢复稳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地球要是赶上了,那就... (4)最后一个问题我也有所疑惑,最大也是最关键的疑问:片中的外星人是不是人类或者地球上生物的创造者?
第一:如果它们是,它们为什么要帮助人类带着孩子去继承人类火种?
想当年恐龙的灭绝,统治地球2亿年之久的恐龙们一只不剩的被消灭干净,它们(外星人)也不带走一只两只的,为什么才统治地球百万年不到的人类它们要人道主义援助一下呢?
第二,如果它们不是,那这些外星人是什么时候开始介入人类社会的呢?
我知道这些问题估计连 编剧当时也没有去想,外星人的介入不过是为了人类不至于全灭绝而设 计的半个救世主形象罢了。
如果没有它们,人类估计是就此结束那本片就是历史上第一个地地 道道的完全BAD ENDING电影了,可惜编剧和导演没能完成这样一个留名千古的经典。
毕竟,任何电影还是一定要有些寓意或者照顾下大家的情绪吧,要不然都和我一样看完后心情低落。
没看完,画风还是美的
额,这部有点不好评价,可能挺好的,但不是很合我的胃口。
好美
主要亮点是与诗句结合的风格动画吧。一部长片容纳了主线之外八种风格的短片,主轴剧情难免乏味无力。话说Bill Plympton,Tomm Moore个人风格太鲜明了
一部动画学院派教学电影,手段多样,技术新颖,就是不怎么感人——小孩子肯定看不懂,大人又不一定爱看。这个观影群体的定位有问题。
应该管它叫纪伯伦的动画片,不好的地方是讲了太多的道理,即使是艺术电影也不应该没完没了地讲道理,好的地方是没有对白的地方,例如红披风舞蹈和枪声。
经典,多样性,把本不可能改编的名著,做成了好作品。8段精典
一般般
看得非常幸福! 谢谢。
画风多变,有点意思,但是故事实在无趣。
连姆尼森的抒情诗朗诵大赏。形式华丽的外表之下,剧情被大幅削弱以至于看完电影,除去五光十色的画风之外,你并不能记起来什么东西了。
一个诗人的说教故事,英语不好看翻译真的太不爽了,没有感觉到想象中的诗情画意
1.自由这种东西,只有在你不把它当做目标时候它才会悄然而至2.如果你没有摆脱捆缚在你身边的桎梏,你又怎能获得自由3.假如你有恐惧,那你就该从心底驱除恐惧的根源,而不是匍匐在恐惧面前4.当你与朋友分别时,请不要悲伤,因为你将更加明确在他缺席的时光里谁才是你最爱的人
特别特别浓的鸡汤味,真的不是所有的鸡汤说出来大家才能喝的啊,那么多动画片不用说看完之后就会受感动的,而这部动画每隔几分钟就有那么长的说教鸡汤。。。反正我是一边打扫卫生一边看的,太鸡汤!
相逢恨晚。
画风精美绝伦,导演阵容强大
根据纪伯伦《先知》改编的电影,第一次知道原来诗与电影还能有如此完美的结合。每一部分由一位导演完成,最喜欢还是摩尔的《Love》部分。另外想说的是,鸡汤与哲理之间还是存在很大不同,哲理能让你更深层次的理解生活与生命,而不是瞎打鸡血。已经存活于世20万年的人类物种,很多谜题早已有所解答。
如果剪成一系列短片会更好
生命之魂诗意的栖居
以为会喜欢,结果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