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假小子

Tomboy,装扮游戏(台)

主演:佐伊·赫兰,玛龙·莱瓦纳,马修·德米,让娜·蒂森,苏菲‧卡达尼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1

《假小子》剧照

假小子 剧照 NO.1假小子 剧照 NO.2假小子 剧照 NO.3假小子 剧照 NO.4假小子 剧照 NO.5假小子 剧照 NO.6假小子 剧照 NO.13假小子 剧照 NO.14假小子 剧照 NO.15假小子 剧照 NO.16假小子 剧照 NO.17假小子 剧照 NO.18假小子 剧照 NO.19假小子 剧照 NO.20

《假小子》剧情介绍

假小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男孩子气的女孩劳拉(佐伊·赫兰 Zoé Héran饰)时常被误认为是男生,而且她自己也不认同自己的女孩性别。一天,她跟随家人搬到了新的社区生活。在这里,劳拉干脆彻底把自己打扮成男孩“米克尔”,剪短发、穿男孩子的衣服,更像男孩子一样赤膊踢球、游泳。这很自然的吸引了女孩儿莉 莎(让娜·蒂森 Jeanne Disson饰)的注意力,两个年龄相仿的女孩相互倾慕,逐渐成为“两小无猜”的小情侣。 劳拉这场瞒天过海的谎言,会随着暑假结束的到来而被拆穿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美女摔角联盟第一季飓风营救2见习修女超新星调职到乐队!黎明之眼傻瓜天堂狂虎危城乱世新娘我是狼之火龙山大冒险来看我吧幻像恋歌讷殷之恋我的巴比伦恋人女子警察的逆袭香水古灵精探B特搜9警视厅搜査一课特別搜査班聚斯金德县委大院致命勘探强震炎神战队轰音者10周年的汽车大奖赛束手无策绿衣骑士偷天换日绝色逃生寒秋猎仇者新包法利夫人

《假小子》长篇影评

 1 ) 就不错

我爱的柔情,简单,轻缓的小故事电影。

还有那平稳、和谐、温馨的一家四口人。

女主(男主)表现得自强,敢勇于独自挡一面。

女主妹妹太聪明伶俐了,对哥哥非常好,妹妹与她的小伙伴交流时,夸赞他的哥哥:词汇量相当丰富且生动形象,非常可爱。

而且还会帮哥哥剪头发,让哥哥满意。

她处理事情,都体现情绪管理特别好,懂得分寸,特别小机灵,特别棒👍🏻👍🏻👍🏻的随机应变能力。

信守承诺。

懂得哥哥的难处,也懂得妈妈的难处。

女主(男主)当发现那个女孩喜欢她时他懂得了她的内心深处的状态,并且与他相处的事情过程中。

他很少说话,都是用他那深邃的眼神表达出内心的想法。

让我感觉到他的沉默无比的娇嫩与可爱。

妈妈得知女儿打架时,问题出在对外撒谎说是男孩子。

对他打架表在非常的宽容,掌握分寸解决问题,是一个好妈妈。

 2 ) 假作真时真亦假©

法国电影《假小子》/Tomboy (2011)是部成本才100万欧元的小制作。

电影的格局不大,围绕几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展开。

但却能够在平稳的叙事中紧紧抓住观众。

不仅让人从头到尾为剧中的小主人公揪着一颗心,还能够让人在看完电影后,继续思考儿童在生长过程所产生的性别身份认知问题。

Céline Sciamm作为一个生于80年的年轻导演来说,能够这样老到地以“以小见大”的手法拍出这样一部片子,实属不易。

电影的主人公是个美丽的10岁女孩Laure(Zoé Héran)。

但是她喜欢把自己打扮成男孩的模样。

短发、单色的T-shirt、男式大裤衩、和一双球鞋, Laure一出场便是一幅假小子的装扮。

如果不是因为片名早早指明了她的性别,观众也许就会认为Laure是个俊俏的小男孩。

刚搬了新家的她,很快认识了邻楼一个叫Lisa(Jeanne Disson)的女孩, 并和其他一群与之年龄相仿的孩子们打成了一片。

可关键问题是,Laure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性别。

在Lisa和其他小伙伴面前,她是个叫Michaël的男孩。

整部片子中,我们看到她一直试图在外人面前保持自己的男孩身份。

为此她小小年纪便心事重重,即使是在和小伙伴嬉闹的时候也掩饰不了从眼神中透出的不安和忧郁。

片子让人揪心的是观众从一开始便很清楚,Laure的真实性别身份, 且能够预料到Laure的性别身份早晚会有被揭穿的那一刻。

观众所不知道的是那层纸何时又将以何种方式被捅破。

如果以角色的年龄来区分,这部电影也许可以被称之为儿童片。

但其所关注的对于性别身份认知的探讨,确是适用于整个社会的大问题。

在有些人眼里,尚未发育的Laure对待自己的性别是有认知障碍的,因为她显然更喜欢被看作是男孩子。

学男孩打赤膊、吐口水、自制泳裤和阴茎等等一系列举动,似乎都在证明Laure是个错投了女儿身的真小子。

但我想要问的是,这些真的能够证明Laure对自己的性别有认知障碍吗?

如果是的话,那么根源在哪里?

天性?

家庭?

还是社会?

的确,Laure一直以男孩的形象出现,但是这不等于她不认同自己的性别 (sex)。

事实上,她没有刻意地拒绝Lisa给她化妆,而当她听到Lisa和自己的母亲赞她(会)是个漂亮的女孩时,她流露出的是腼腆的笑容, 而非慌张或反感的不悦。

包括她最后告诉Lisa自己真实(女性化的)名字时候,嘴角向上仰起的微笑,都说明她并不否定自己的女孩性别。

也许她更喜欢以男孩的形象出现,但这并不等同她不接受自己是个女孩的事实。

此外,在整部电影中,Laure从来没有表现出“我不要做女孩”的架势。

同样的,她为自己做假阴茎的举动也是以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泳为起因的。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游泳这样一次让外人可以直接辨识她性别的活动,男性的阳具则并非Laure日常生活中必须且急切想拥有的性别标识。

这说明,她对自己的性别本质是没有认知障碍的。

她所不认同的是自己的性别身份(gender),或者更具体点说,是社会和文化强加给不同性别的附加约束。

应该说, Laure的家庭是很典型社会组成单元。

父母恩爱,有个可爱的小妹妹Jeanne (Malonn Lévana)。

不可否认, Laure的父母都是比较开通的。

以父亲和她打牌时让她选择是否要尝试啤酒那一幕来看,家里的大人允许也鼓励小Laure尝试不同的事物,然后让她自行做出是否喜欢的决定。

此外,母亲按着Laure的意愿,将她的房间布置成蓝色,也体现了家人的宽容。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一个相对开明的家庭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社会加给两性的区别。

父亲是个电脑工程师、而有孕在身的母亲是个居家主妇。

同时,小妹妹Jeanne的形象则几乎和Laure相反,拥有几乎所有传统社会定义中典型的女孩特征。

这不仅表现在Jeane的外表,也表现在她的粉色房间布置、粉色tutu裙、和粉色玩具。

不仅如此,她所玩画画、跳舞、拼图等也是传统社会所普遍认为的属于女孩的活动。

父母的职业、Laure这个“假小子”和Jeane这个“真女孩”在外表、颜色、活动空间等等一系列的对比,以及母亲给Laure的那串钥匙上拴的粉色项带,点点滴滴中都透露出传统社会强加给两性的固化二元定义。

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胜枚举。

一个小孩从出生之日起,便因为他或她的性别,而被强加给了不同的属性。

不管个人的喜好,粉色是给女孩的,蓝色是给男孩的; 爬树踢球是小男孩的专利,抱个洋娃娃扮家家是小女孩的玩意儿;理科多男,文科多女;负责煮饭烧菜的是妈妈,负责换灯泡通水道的是爸爸……类似的性别身份的认知早已根深蒂固地渗入到许多人的潜意识中。

就好像,Laure的小妹妹,已经会说,有个哥哥比有个姐姐强之类的话。

尽管在电影中,她明确知道自己所指的哥哥其实是姐姐。

同样的,如果让人们对类似于医生和护士、大学教授和幼教老师、导演和演员、老板和秘书等一组名词做出性别判断的话,相信许多人的第一直感会偏向于将前者指向为男性,而后者定位于女性。

而我们作出这样的判断,都不是以个人能力为判断标准的。

而这种以性别来区分社会分工和活动空间的偏见,往往使得人们在进入不同于自己性别身份领域时,遭受重重阻挠。

由于传统观念中,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思维惯性,对于希望进入所谓男性领域的女性,人们会质疑其能力;而对于希望进入所谓女性领域的男性,人们会质疑其动机。

因为社会的压力和偏见,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男男女女压抑了其本性、放弃自己所喜欢的事、物、职业、生活和兴趣。

应该说Laure父母尚算宽容,他们允许女儿以所谓的假小子形象装扮自己,并给与她一定的尝试空间。

然而,Laure试图突破社会对自己性别身份的举动被限制在了家庭这样一个小范围内。

一旦她走出家的大门,她很清楚自己女孩的身份会将自己排除到许多社会活动之外。

而这些障碍是和自己的真实能力无关的。

在这就不得不提到几个Laure和小伙伴们玩耍时的细节了。

在小球场边,Lisa和Laure的一段对话指出了性别身份对个人的限制。

在那一幕, Lisa和Laure的表情都流露她们想要上场踢球的兴趣。

但紧接着,Lisa便很无奈地说出,她之所以不能上场踢球是因为那些男孩子们不喜欢带她,嫌她不够好。

换而言之,她对于能不能上场踢足球,自己是没有选择权的。

但如果,我们回顾Laure第一次和新认识的小伙伴们玩拾衣服、互相追赶的游戏的那一场戏的时候,就会发现,小男孩们对Lisa能力质疑, 其实是值得推敲的。

在那一场戏中,Lisa碰巧和Laure成了竞争对手。

从两人一开始的胶着状态来看,Lisa和Laure在能力上是势均力敌的。

而Laure之所以赢得那一场,是因为Lisa故意放了她一码,好让Michaël这个新来者得到那群男孩子们的认可。

事实上,在踢球、游泳以及和一个欺负了她妹妹的男孩大打出手的较量中, Laure所表现出的能力比其他同龄男孩都要强。

然而这一切,她和男孩们之间的性别差异是被淡化了的。

也就是说,当Laure女孩的性别身份不被强调的时候,没有人质疑她的能力或将他(她)排除到活动之外。

由此可见,之前一场戏中Lisa和小男孩们争论玩什么的时候,她选择了Truth or Dare的真正原因,并非在于她不想玩足球,而是因为足球被人们刻意地贴上了的性别标签。

她很清楚,一旦男孩们选择了踢足球,她作为一个女孩,就被众人排除到参与者行列之外。

而她,不管自己的能力高下,喜欢与否,都只能充当一个心不甘、情不愿的观众。

而Laure, 因为拥有了一个男孩身份,使得她比与之能力相当的女孩Lisa,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和活动空间。

可见,Laure喜欢装成男孩的原因之一,并非因为她对自己性别有认知障碍,而是她意识到,在传统二元论的两性社会中,性别身份可能对个人所带来的种种限制。

可以说,电影中的小Laure害怕得并不是面对自己她是女孩的事实,而是害怕让已经形成传统两性观念的人(包括那些男孩们)知道她不是男孩的真相。

换句话说,她所抗拒的是自己会因为女性身份而被以男性社会为主的社会所拒绝。

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微妙而有温馨地勾勒出了Laure在成长过程中,挑战性别身份时所面临的困惑。

电影没有刻意地让小主人公歇斯底里的要死要活,也没有苦大仇深的长篇说教,更没有暴力情色的颓废不安。

电影对性别身份的探讨手法,颇有点相似于李安早年拍的《喜宴》的味道:淡淡的,却意味无穷。

 3 ) 生理我们无法选择,但我希望可以选择自由生活

席导的作品太温和,细腻了。

自烧女之后我就深深喜欢上老席的才华。

一直拖着没看假小子,因为等待《小妈妈》,所以想去感受一下老席的功力,我就先来看这部了。

劳拉假扮成男孩子的时候,真的是很帅气。

而且,在丽莎的身上不知道为什么,我隐隐约约看到了《水仙花开》女主(不是呆哈,是另一个女主)的影子。

在剧情一度让我感觉要变成《男孩不哭》的走向时,席导换了一种角度。

没有暴力,没有歧视。

有的是包容,尊重。

男孩因为劳拉的女孩身份,让丽莎检查劳拉的女孩身。

劳拉的母亲并不反对劳拉扮成男孩子的样子,而只是因为开学,要让劳拉回归到自己的真实身份,避免引起误会。

劳拉的妹妹珍妮也是个小可人,她俏皮可爱,六岁就那么懂事。

帮姐姐隐瞒,还帮姐姐理发的时候真的很贴心。

镜头更多的是在劳拉审视自己的女儿身,她模仿身边的男孩子,检查自己的上半身,伪装自己的下半身,努力想要跟男孩子一样。

当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她回答她不知道,一切只是自然而然。

她可能更喜欢自己变成一个男孩子吧。

生理上的架构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就像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一般。

但是我们也不用一直背负着原生家庭的枷锁,负重前行。

未来如何生活,希望我们可以自由选择。

 4 ) 【假小子】认识自己,活成自己

就像影评里一位哥们说的,如果身为女孩子没有说想成为男孩子的,那应该才叫不正常吧。

特别是在重男轻女的中国,即使放到了国际上,也是男权社会。

身为一个女性,有想成为男性的念头,太正常了。

非常庆幸的是社会科技在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可以由女性来担当,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升。

这是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当中,不可多得的时代。

电影中的小帅哥太可爱了,也太早熟了,像我十岁的时候估计就惦记父母能给点零花钱买吃的吧!

也来聊聊我小时候:像影片中的小帅哥一样,我也是在男孩堆里长大的,但没有像影片中对于女孩的区别对待,我玩足球,游泳,枪战,也到处撒野,大夏天晒得乌黑。

像女孩子会玩的东西一概不会,主要也不认识别的女孩。

上高中之前都是父母买什么衣服穿什么衣服,一切以学业为重,能考上好的高中上好的大学是头等大事,谁还关心是男是女啊!

一直到上高中之后,开始有了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穿什么衣服的时候,清一色男装,穿衣风格还有人模访。

大学的时候更自由了,一直认为大学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时候,同宿舍舍友认为我是投错胎的男人,无论从外型上还是思想上,俗称直男癌,有时候她们都没办法跟我沟通。。。

刚社会实习的时候认识一个男同事,后来熟了之后他说,本来见到你第一眼就觉得,这是我梦昧以求的对象啊!

(本人皮相不错)结果一起工作三天之后,他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你就是一男人啊!

我并不是像影片中小帅哥那样在意外表上真正的像一个男人一样,我活着就是我自己,这无关性别,我可能因为性格豪爽义气所以会让认识的人觉得我男人,但这些特性为什么不能存在于一个女性身上呢。

这个社会是男权社会,今后100年都会是,不会轻易改变,但女性的角色依然在提升,这是通过个人努力得来的。

只要努力的面对生活,老天是公平的。

还有,真觉得像我们这样的人找对象成问题啊,除非能接受一男的比自己娘。。。

还有看见男性同胞跟看见亲哥亲弟是个什么鬼感受。。。

 5 ) 就好像片中爸爸和劳拉玩的游戏:我想要男孩

影片刚开始爸爸独自带着劳拉开车去新家时,我本以为她是个帅气的法国小男孩,看她在爸爸的指导下开车,一切都那么自然地体现了她是个勇敢有个性的男孩。

妹妹的出现让我更加确定了劳拉是个男孩,还有妹妹稚嫩的声音说出的法语让我感觉是如此的美妙。

劳拉去楼下独自玩耍,碰到丽萨和其他男孩,丽萨对新来的劳拉表示好感,劳拉也感觉到。

我想劳拉当时对莉萨的好感主要因为她对她的照顾。

可是后来妹妹和劳拉一起在澡盆里洗澡我出现了疑惑,还有妈妈给劳拉粉色的钥匙绳,她自己又换成了球鞋的白色鞋带,可以看出劳拉对于男孩女孩的打扮还是心里很清楚的。

一次踢球劳拉由于不能和男孩子们一样简单的行事才会尿裤,他于是产生了恐慌,拒绝外出。

丽萨来家里找她,邀请她去自己的家里跳舞,牵手,接吻,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没有拒绝,没有争取。

丽萨邀请她一起去游泳,她内心的犹豫,把小泳衣剪成短裤,甚至那条绿色的橡皮泥,那么可爱的小心思。

我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在表情上的细节处理,不需要太多的修饰,只是把镜头瞄准在孩子的脸上就可以呈现太多令人瞎想的空间。

最后事情的真相出现,谜底揭开,虽然捏了一把冷汗,可是内心却释然了好多,丽萨再次问劳拉的名字,劳拉最后的微笑,都是点滴的细节处理,如此细腻的电影,真的很推荐。

 6 ) 从雀斑的细节看主角的性别

雀斑 与 雄性激素 直接相关,从ta的母亲来看,可以排除HRT影响的可能,所以ta应该是自身雄性激素分泌的比较多。

我认为导演是知道这点,所以设计的这个细节,然后后面专门聚焦在ta的脸上,想让观众注意到这点(其他的镜头都试图掩饰主角的雀斑,ta应该比较介意脸上的雀斑,导演应该也有这种朋友,所以其他镜头尽量都没有展现雀斑)或许可以检查一下染色体/雄性激素 和 认同 或者 取向 ,不是因果关系, 普通的女孩子也有可能有,祝所有的 Tomboy 都能找到幸福

 7 ) 性还是性别?

2011年的法国影片。

看到结尾处却让我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小男孩的一句“如果她是女生,你就亲过女生,这不是很恶心吗?

”并非有意出口如此刻薄,更不代表小孩子真的就以为女女之爱如何不堪,如何罪恶。

我想,导演不过了借了孩子之手表达了大人们的心声。

至少,是这些孩子们父母的想法。

Laure母亲的做法直接导致了那场“验明正身”的闹剧?

悲剧?

这背后反映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如何对子女进行性别身份认同的教育。

也许她父母可以接受她“假小子”的身份,但面对外人,面对社会,还是要穿上那件“蓝裙子”...

 8 ) "Je m'appelle Laure"

他们说你是Laure,你就是Laure。

更甚之,你可以是Emilie, Olivia, Elsa, Annie……和千千万万个名字,却唯独不可以是Michel——真扫兴,不是吗?

其实你完全可以做Michel的,如果你想的话——事实上你就是Michel,更甚于别人称呼你的名字。

把人按性别分类是一种愚蠢而残忍的事,当你的一切都说明着你是“他”的时候,人们却按照你的生理特征把你称为“她”,把你放进社会所限定的框架中。

在我看来,这不是同性恋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社会性别框架与个人选择间的冲突。

为什么人们告诉你你是女孩子,你就要穿花裙子,留长头发,穿女孩子的衣服?

别问,规则就是这样的。

那如果你偏爱另一边的规则呢?

这是不是就是欺骗?

我庆幸的是,在这个地球上,在西方,如今已有很多人弃那层外皮于不顾,直接对对方说“虽然我的身体是女孩,但我是男孩……”或者反之。

我希望,某天不会再有刻板的性别之分,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性别表达,这就是我梦想中更好的世界。

此外,还有一点题外话:我觉得,如果Laure在youtube上发自己的视频,说“Hi I'm Michel”,并指明自己的生理性别;下面一定会有很多人评论说"You're such a cute guy". "U R so adorable!!!" 等他长大了,他会知道的吧。

 9 ) 童年尽头,男左女右

在劳拉这个年纪,夏天的傍晚,我脱去上衣,只穿一条短裤,坐在门槛上,端着碗,和父母一起,一边吃饭,一边看着门前来往的人。

多年以后,每当我回想起这个画面,都倍觉温馨。

也许我的父母永远不会知道,我最珍惜的,是那一刻,连他们都假装忘记了我是女孩的事实。

“一直直走吗?

”“不,右转。

”“还直走吗?

”“不,右转。

”本片的开头,劳拉坐在父亲膝上,一边笨拙的握着方向盘,一边有这样几句对话。

童年尽头,男左女右。

 10 ) 欧洲儿童电影《假小子》

我喜欢这样真实、生活的镜头和拍摄。

简简单单,完全不像是演戏,没有明显制作感的后期。

就像《蓝色大门》和《观音山》。

欧洲电影。

不是欧美,不是美国,不是英国,甚至不是法国。

如果非要给“电影”加个前缀,那必须是“欧洲电影”。

他们不过十岁。

差不多是我这样的年纪还能“犹记当年的自己”“感同身受”的最早年龄。

儿童心理,简单懵懂又让人感动得想落泪。

含蓄至极的开放式结局。

到底是个好结局。

先交代种种男孩化的行为,再交代是个女孩的实情。

太正确不过了,是客观讲述客观存在的事情。

否则就会带有谴责的色彩。

妹妹珍妮真是个天使,both长相和行为。

和他们出去一起玩儿以及在饭桌上编米克的故事时,真是个天使。

是个好哥哥。

其实主推兄妹也不错。

《假小子》短评

唉 主观意念还真是改不了 世界对这个族群真不公平

5分钟前
  • 认真超人
  • 较差

6分钟前
  • SL
  • 推荐

很清新啊

9分钟前
  • 他的妹汁知道
  • 还行

看到某个评论说“也许性别困惑只是她生活中一段小小插曲,五年十年后回想起假小子的夏天也许只是一笑而过”,觉得这个解读很有趣

14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其实就是一个青春期对性别概念有疑问的孩子,干嘛非要归类到LES,电影的拍摄角度挺有意思的,珍妮好可爱

15分钟前
  • 宇宙公民
  • 推荐

好多年前看的,妹妹超级可爱超级萌,姐姐帅气敏感,根本无关什么同性恋什么蕾丝关系啊,就是迷茫的小姑娘无所适从的小心思啊,我小学也是平头哥,浓眉高鼻小眼睛黑皮肤,很像男孩子,女孩子抱我的时候总是让我超级尴尬,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脸红,但是现在想想也蛮有趣。

16分钟前
  • 猪身人面像
  • 力荐

妹妹就是个洋娃娃啊,我要能生出这样的女儿啊啊啊啊啊啊下辈子吧。。。十字绣电影25

19分钟前
  • 银链女子
  • 推荐

很平淡,没有什么特点,这算文艺片吗?

21分钟前
  • 较差

冷门佳片 小演员不得了啊 妹妹好萌啊

23分钟前
  • 兔子乖乖
  • 推荐

哈哈,性别错位的“小男孩”

25分钟前
  • 六颗牙
  • 还行

The little girl is adorable~

28分钟前
  • we are
  • 还行

无聊

29分钟前
  • 此账户已搬家
  • 很差

很细腻,很有爱,孩子貌似都是天生的演员,那么多表情特写被这小萝莉拿捏的都很好。片名就是剧透,没有评判也没有立场,其实只是安静地讲童年和成长。

34分钟前
  • mazzy
  • 推荐

节奏慢,全部都是小孩子,但是题材又不属于小孩子,又不能算是les,不知道导演拍出来,到底的观众群是谁呢。

39分钟前
  • 岁月●流金
  • 还行

小演员演技不错。话说我也是用固定思维模式去看的。

44分钟前
  • 重瞳
  • 还行

性别认同障碍。萝莉版《男孩不哭》。

45分钟前
  • 空谷幽兰徐小宝
  • 推荐

最后还是温暖的~假小子很帅,妹妹简直萌爆了~\(≧▽≦)/~

46分钟前
  • ailuo
  • 推荐

那个妹妹好喜欢,好想要这样的女儿哟~还有,那个长头发的女生明明还比小女主还像男生喂~

47分钟前
  • 永遠的安娜
  • 还行

首先这只小T和她妹妹真把我萌翻了,家里养了这样两只那我要流口水了。不过看着laura小小年纪就要为掩饰身份而绞尽脑汁真替她郁闷,妈妈看似很粗暴的方式也不一定没道理,她不在意女儿会怎么样,可是一直欺骗自己欺骗别人总不是件好事,在没有其他解决办法之前先要正对自己。电影给所有T和trans的小礼物

48分钟前
  • 画瞳
  • 力荐

全程看的我又压抑又尴尬

53分钟前
  • 湿漉漉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