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9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主演是位男演员,并憋着等电影结束再看看这位出色的演员是谁。
当出现绝望主妇的名字时候,我还在想这剧集里有个男主演吗?
Felicity Huffman,出色的表演,brilliant!
53
小男孩其实是个很温柔很贴心但淘气的男孩,如果当初跟着爸爸长大,会受到良好教育,被严格要求,最后青春期叛逆逃家,被溺爱孙子的奶奶惯成纨绔,年纪轻轻死于吸毒乱交和艾滋爸爸其实是个责任心很强的父亲(or母亲?
),如果当初抚养儿子,他会将很大重心放到儿子身上,无法追求自己内心的梦想,最后被混乱的自我认知、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和被儿子的折磨而打垮好了,还是像影片这样子吧终于懂了影片开头她穿衣服时候的那个动作。。。
托比真是口怜的娃,前后两个爹都,咳咳,健康长这么大也是不容易啊Lynette在这里面叫Bree,我真是混乱了。。。
傲骨贤妻里我最喜欢的红发律师也露面了,好欢脱其实这一家子都是欢脱型的。。。
难怪养出来的孩子都有点怪这片子说明性取向、自我认知神马的真的有遗传因素在里面。。。
主角是个很有魅力的人,有梦想有学识有修养有气质至于那个男孩,放着我来!
最后的最后,我会说我是个萌父子CP的重口味腐女嘛!
原來「尋找他媽...的故事」(這個譯名未免太過出位...)是一套公路電影,最起碼前半段可如此歸類。
總括來說電影是輕鬆惹笑的,但不算給我很大的回響。
說不準自己看過哪些變性人題材的電影,但總是覺得自己有看過,結果就是沒有那種新鮮的爆炸力。
我猜導演也不是想給觀眾「震撼」的感覺吧,畢竟一路下來發展的劇情感覺總是很輕鬆;又或者他是想用輕鬆的糖衣包裹沉重的題材。
雖然主角的父母不接受他(她?
)要易弁而釵的決定,但這些不滿卻以歇斯底里的方式表現出來,端的讓本來可以很沉鬱很黑暗的題材變得很鬧劇。
觀眾不會狠下心來怪責那個脫線的老媽:她不明白兒子的生活方式,千方百計想阻止他變性,但她每一句對白除了營造喜劇效果外,給我的感覺就是她對兒子的愛。
她的價值觀很傳統,使她不理解兒子的痛苦,但這不是算是她的錯。
這不是任何人的錯,只是他們不咬弦的齒輪被父母子女的關係硬是接上了。
這條線的發展跟主角兒子的劇情發展線一樣,面對看來多年都無法解決的桎梏,結果卻讓導演輕輕地帶過了。
我不明白,主角或是客觀情況有什麼改變,使得劇中人忽然都能接受主角?
中間的掙扎被輕描淡寫,雲淡風輕地解決了。
我看到主角變成女兒身後在浴缸中的滿足,替她感到高興,然而又為中間負面情節的留白感到有點失落。
劇情原本可以呈現的張力和衝突沒有了;或許這是電影的不足,也或許是導演刻意想淡化戲中人的黑暗情緒。
總而言之,我一方面欣賞電影的輕鬆氛圍,一方面又為它沒有表現到應有的沉重而失落,大抵魚與熊掌是始終不能兼得的吧。
極度欣賞Felicity Huffman女扮男扮女的精堪演技,她在奧斯卡鎩羽而歸實在太可惜(雖然我沒有看過勝出者的演出)。
然而她變性人維肖維妙的造型,總讓我不期然聯想她的「真實」面容......另外就是,飾演Bree兒子的Kevin Zegers,豈是「秀色可餐」四字足以形容!
他若真是同性戀的話,未免太過浪費:p
当女主角终于在医院里大哭时,她的话是:it's hurt.这引得观众大恸。
这个变性女人,并不打扮得像人妖一样,她让人看到,女性的魅力也在于典雅,也在于洒脱坚强地处理各种事务。
最终,是她的爱与洁身自好,而不是她的外表,赢得了别人的尊敬与爱戴。
她曾经历过自杀,寂寞等最为艰难的感受,因此,万事在其面前都能有其欢乐的一面。
她乐观地看待人生,没钱,儿子拍色情电影,都不再是问题。
呵呵。
就像是长腿叔叔里的那个女孩子。
总体来说,想学做人的人,可以在此片中受到启发。
本片的音乐很不错,与女主角的温和而坚强的为人很相似。
公路片中美丽的景色更是添色不少。
这部片子采取了一个独特题材和独特视角,可以说是正合奥斯卡的口味,因此荣获包括金球奖最佳女主角等奖项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正巧碰上剧情更悲情震撼、文艺色彩更浓的《断臂山》便相形见绌了。
不过此片提出的课题却不容置疑引起我的兴趣与思考:变性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何不同?
我们该如何看待变性人这个特殊群体?
影片中已经投射出了这样的思想,变性人不是变态,只是思想与常人不同而已,他们理应得到尊重和理解,而不应该用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嘲弄、鄙视或是厌恶都是不人道的。
然而,这一切对于变性人来说却又如此之难,即使过得了自己那关,仍无法忽视周围环境人群的眼光,变了性就真的快乐了吗?
人是社会的人,逃不开家庭、社会的角色设定,对于变性,最难以接受的莫过于父母和子女,没有他们的支持变了性的人就不烦恼不痛苦了吗?
影片中的布莉多么渴望得到旁人的理解,正因为如此才会对知晓他秘密却不以为然的搭车人减少戒心而被骗被抢,他又是多么渴望通过动手术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女人,然而成功动了手术的他却无法面对儿子的憎恶,抑制不住对儿子的愧疚。
女主演的表演可谓入木三分,在外人面前优雅甚至有些古板的她是绝对的女人,独处的他仍然有一些男人的小动作,行为与情绪的把握都恰到好处,而且随着影片的进程越来越收放自如,不愧得到影后头衔。
而陶比的扮演者年轻帅气的外貌与其散发出来的青春活力让人过目不忘,这个有点张扬又有点封闭的叛逆小子让原本沉重的甚至可以枯燥的剧情变得轻松亮丽许多,影片更是设计了让他爱上自己父亲的荒唐情节,虽然可以由此看出布莉与家人的糟糕相处使他产生了共鸣进而对布莉先前的欺骗行为已心无芥蒂,但着实太过突兀,让人不禁咋舌于美国人开放的性观念。
影片最后主动找到布莉的他问的第一句便是是否做了手术,得到肯定答复的他显然有些如释重负,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并没有原谅他,但是融洽的言谈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二人关系的缓和,也不禁松了口气。
只是,以后的陶比该叫布莉爸爸还是妈妈呢?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还是用“你”更舒服些吧,呵呵。
不知道《穿越美国》的温情和沿途的风景怎么勾起了对《中央车站》的回忆。
都是男孩,都是回家,女主角也都散发着母性的光辉,也都是在回到原来家是面对一场空。
一个是被父亲的抛弃,一个是被父亲强暴。
但路程中同样的是美丽的风景。
穿越,有痛苦、有甜蜜。
总是感觉《穿越美国》在《中央车站》基础上加了些戏剧冲突,剩下的同样是偶然的遇到,冥冥之中的注定。
一个女人在车站给别人写信,一个女人是给过去增添回忆,但同样在穿行的路上学会评价自己的生活。
没有黄丝带的守候,没有重逢的喜悦。
最后《穿越美国》女主角手术成功,最后儿子回归,最后喝起啤酒,最后我们回想起儿子连夜离家后,奶奶、小姨、女主角三人在卫生间的谈话。
如果想成为女人就成为吧,我们是我们,如果会给别人造成影响,失去很多也是必然。
成为女人的原因,也许有先天的,也许更有后天性格的缺陷:不能把什么坚持完,从一个母亲嘴里说出,这背后有爱。
女性比男性坚强,一刀下去你可以感觉是,但女性很多的东西你还是没有。
女性评价一个女性反而更直接和清醒。
女主角在参加变性人聚会的时的局促,让人感觉到他正渐渐成为女人,隐忍很多东西。
坚强是一个女人最大的财富,不管境遇怎样,我们总能看到身边无数女性把自己的子女抚养长大。
也许这部电影的缺点是把孩子原来意义上的妈妈自杀搞的那么神秘,没有说明理由,还有那个父亲为什么会对强暴自己的儿子。
相像的空间,我宁愿添加对那位自杀母亲的敬意。
这个孩子需要的是父亲还是母亲,现在某种意义上他都有了。
最后想到寻找的主题还有《关于我的母亲的一切》,似乎儿子要找父亲的主题也很多了。
母亲带着儿子的愿望行走找到那个变性的父亲,莫多瓦在这个主题里赋予的是儿子的一份朝气。
什么是亲子之爱,血缘之爱,那就是无私的爱。
这爱是最珍贵的。
也许不能寄予他生命,但能抚养这个生命。
这份爱是超越性别的。
那女主角真的不漂亮,但還未至於扮"男扮女裝的男人"也很有說服力的地步,否則作為一個女人,真太悲哀。
但那男主角卻漂亮得過份,有點像初出度的Leonardo,可惜這劇照看不出他有多漂亮。
不喜歡自己的性別,但這性別一定與自己的某些歷史連上關係,所以,心理醫生告訴主角,不能用第三身去把那過去說成是另外一個人,要全盤接受自己的過去,接受自己,否則變了性也不會快樂。
藉擺脫些甚麼來逃避過去,要否認過去同時與某些現實脫離關係,的確不是一種怎麼健康的心理,但也頗算普遍的一回事吧;接受不了過去,跟現在能否活得快樂,這之間的關係,其實我常常也感到疑惑。
罷了罷了,暫時來說,即使一個活在現在的我會受過去的一定程度干擾,但不去想,刻意誤會那不曾存在,感覺上好像比較快樂。
雖然,偶爾腦裡會閃過一種要是過去都流失了,好像很沒有安全感的感覺。
若有一天,我懷想從前的時候,竟無所憑藉,可能會很悲哀,在年老時,或許真想懷緬一下從前也說不定。
保護機制。
若面對現實太痛苦,有點點阿Q實在是不壞。
2006-3-17
一个渴望成为女人的男人,他改变自己的穿着,动作,忍受削骨的痛苦整容,压抑自己的声线,练习优雅的女性发音,每日服用雌激素刺激自己的身体。
终于他存够了钱,也拿到了医生的许可,将从心理到身体都变成一个真正的女人了一个从小被继父性侵家暴,目睹母亲自杀在自己面前的男孩。
他努力逃离了恶魔继父的身边,身无长物,只能靠出卖身体糊口饭吃,但他说他有梦想,他想染一头金发成为一位电影明星。
这是两个满身满心伤痕的可怜人,在这段旅程中互相拯救的故事。
布莉的责任感和善良让她放不下这个从未蒙面的儿子,一次又一次伸出手拉住托比;托比不歧视变性人群,也让布莉看到了除了心理医生玛格丽特之外,另一个会平等看待她们的人。
布莉再次回到父母家中,为了手术费用不得不再向父母低头,与母亲激烈又克制的争吵再度将二人的心中的伤口撕裂。
但是当布莉被打伤,母亲惊慌失措的冲过来,抱住倒地的布莉,这是她们俩多久未曾有过的拥抱了?
那一声一声心疼的宝贝,足以让彼此明白对方饱含的爱意。
布莉终于和自己最在乎的人和解,可能她们还是无法接受真正的布莉,但是我知道你爱我、我爱你就够了。
托比和这个不认识的“教会”女人奔驰在美国的洲际公路,她对自己没有目的,不要自己娶她,不和他发生关系,包吃包住还要给自己介绍工作。
在她身边,他有人关心有人管,这是许久都未曾拥有的体验了。
随着布莉家人的出现,布莉慢慢吐露心声,托比发现她的美丽、震惊于她的勇敢,他被这个勇敢坚强的人吸引,却被事实砸的头晕目眩。
再次出逃的托比,迷茫后未曾选择就此沉沦,或许是和布莉在一起的日子,布莉的勇气也感染了他。
他染了一头金发,换了一身新衣服,拿着自己拍摄的电影海报,以他曾经幻想的样子,站在父亲的面前,告诉他我原谅你了。
影片最后布莉不再干涉托比抽烟,她递给他一瓶啤酒,两个人并肩坐在沙发上,她知道这个男孩已经长大了,自己的心也终于不再痛苦。
《穿越美国》从跨性别主题切入的再次自我认识之旅
这是我第三次,完整、认真的看这部片子。
第一次,我为这样一个坚强独立勇敢的女性而流泪;第二次,因为共同观影的朋友的不能理解与法接受而愤懑;第三次,我为这段旅程而欣慰。
在一个特殊的密闭的空间里,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主角和儿子在路上经历了生命中的转折与成长。
跨性别者和突如其来的儿子,从莫名其妙,到逐渐认识,到产生冲突与误解,再到暗生情愫与真诚坦白,最后达成了和解,选择了爱。
这是一部难能可贵的,拥有温暖的色调和轻快的音乐,同时主题为边缘人群的电影,它用一种诙谐的方式,表现了太多严肃的议题(真的十分欣赏这一点):1.随着影片的发展,主角从给人“怪怪的感觉”,努力想要融入主流社会而把自己打扮得更像一个女性,到虽然孤身一人却自信满满的走向变性手术台的独立女性,这是主角真正认识自己变性人身份的过程2.当主角带儿子来到“一群假女人”朋友家中时,自己的内心是惶恐、心虚、害怕被误解的。
她的眼光,则是一种同为边缘人群却对其掩瞒、难以启齿的歧视。
反而,当时儿子作为一个局外人却表现出了包容与尊重。
这是一种自我的否定,圈内的歧视。
从儿子的角度,表现的则是对陌生人的接纳,此处,也映衬后来对家人也是变性者的不接受的双标3.而这段旅程之所以是再次的自我认同之旅,是因为主角在旅途中经历了两次与自己身份的和解与成长,第一次是作为“儿子”到“女儿”的身份转变,主角的父母虽然不能接受她,会责怪她,但爱是不变的,这也是我所羡慕的,一种相互尊重的爱,而不是从属关系的爱,即我可以不接受你,不原谅你,但是我依然爱你;第二次是作为“父亲”到“母亲”的转变,也可以说,不是变成母亲,而是接受了自己多元的身份与独立的人格,可以堂堂正正的站在至亲面前,毫无掩饰。
爱我,不是因为其他特征,而仅仅因为我就是我4.还有旅途中遇见的印第安牛仔,没有任何目的和要求,无条件的爱,给予了主角宽慰与力量。
他们都不知道对方的“低细”,仅仅因为两个心灵的碰撞而产生了一种单纯的爱。
一幕幕场景,一个个情节,有太多我喜欢和认同的东西。
其实,这次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无处不在的偏见,我们能做的是用爱去尊重和包容,一定不要让它发展为歧视,歧视是一种自我封闭与狭隘的表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味的委曲求全,而是一种经得住冲突、不原谅、不理解、不接受的爱与尊重。
这是05年的片子,12年前,我感受到了导演也好,编剧也好,对性别观念、对宗教融合、对自由与尊重的思考。
这种轻松、独立、不断自我认识与成长的调调,我心向往之,却力不从心的停留在固有的自我预设、社会预设的枷锁里,生活得不那么自在与放松。
还好我知道了,这一切都是常态,都是正常的心理,也在努力的变得更好、更放松
说句实话,我很心疼男女主,女主生来是一个性别错置者,这是天生的让人遗憾的事情,可是家人和社会的不理解,让她陷入尴尬的境地,正当她可以做手术带去生理上和女性的不同时,命运告诉她你有一个儿子。
而这个儿子也很惨,被继父侵犯,或许这才是造成他去当男妓的原因,当有一个人对他好,他也因此喜欢上她时,却告诉他这是他的父亲。
就是这样的两人踏上了旅程,在旅程中,他们逐渐互相了解,都有对彼此的新认知,也有对生命不一样的理解,有了更好的人生,祝福他们吧!
感觉最近都没看到特别好看的片子,内心空虚,蛮喜欢乐奈特的,这里面造型没有绝望主妇好看,可能是为了增加性别认知障碍的矛盾感吧,挺不男不女的,直到不吃荷尔蒙开始好看了不少,儿子挺帅的,情节有够乱的,爹是人妖,儿子被继父上了,父亲认为和母亲ml,是一次女同ml,没想到会有儿子,所以布莉的性取向到底是啥,感觉男女都行的样子。最后儿子还爱上了自己的爹,要跟他在一起。感觉老美的lgbt可以拍个几百集都理不清的程度。
朋友推荐看的,不怎么好看,而且重口味
看完之后彻底无语了,对学院那帮子势力的家伙无语,瑞茜的影后简直名不副实!!!!那届绝对影后是霍夫曼!
性别的错位带来误解和隔阂,有一个光明的美式大团圆结局……
Lynette就是一个变性人。
真是乱的可以
印第安人的牛仔帽有不同的戴法,一个被上帝设定好的人生能不能有不同的活法?她像中世纪的异教徒,被舆论的木桩刺穿,木桩上还有道德的碎片。这一路上,他在学习如何长大,她在学习怎样接受自己。在达拉斯的性别两全派对上,在原住民的奶牛场里,在家人冷漠伤痛的房间里,终于每个人都变成想成为的人。
Felicity Huffman的演技高峰。
女人演男人见得多,演得好的不多,演一个变性的男人,目前无人出女主其右。就电影表现来讲,如果真是一个男人演主角,或许某些情绪会不会略显刻意呢?存疑。
要看就用包容的心态去看,边缘题材却处理的不动声色,出色的表演中不经意带入情绪,不知不觉就被打动,绝望主妇中的疲劳妈妈+绯闻少女的坏小子,这组合新鲜,男演员挺耐看的,其次必须要说女主演的真的非常好,细腻真实又有张力,很是形象!一次旅程,一种坚持,一点亲情,一些感动,一个温暖的结局。
喜欢!
虽然还是小清新重口,公路电影歌儿美景也美,但故事情节有点毁三观,爱Lynette的同学慎点~
题材很吸引人,没什么大毛病,可惜就是不够深入,少了回味
这个一提炼就重口味得不行的电影 情绪浓厚到要怎么控制才能变得这么张弛有度甚至温馨?演得好 导得好 就是 这文化背景有点闹不懂 毕竟在天朝 这简直就是耸人听闻
没标明重口味,
还是蛮开放了
为了TS而TS的作品
。。。。没什么意思 表达出来的意思不够强烈
虽然没看绝望主妇,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就能见识到主妇的精湛演技。当时没有想到能看到童年喜欢的偶像,凯文·希格斯
Lenette的演技真行啊,好像是她的solo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