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算不上一出极度悲惨的戏份,分明就是一出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
剧中人物仿佛就是你的亲戚、邻居或者朋友。
人性,就在这103分钟浓缩的生活之河中不疾不徐地映现出来。
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为了追求更完善的人生而努力,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动机。
主角围绕“寻子救赎”这一中心事件,以自己的方式在抗争与呐喊。
影片之外,樊昊仑作为“电影中的新手”,用不懈的努力,构建着一个导演关于展现拐卖儿童、家暴等特殊社会问题的开创式边缘性犯罪类型片。
最近,一部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成为了各大网站、新媒体的“流量担当”、“话题担当”, 这是一部没有小鲜肉、小花旦参演,只有老戏骨疯狂飙戏的反腐主旋律大剧,一经播放便火爆屏幕,观看群体从50后到90后均有,很好地让反腐倡廉教育真正扎根进了全社会、不同阶层群众的心中。
而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一部小成本、零大咖、无颜值的电影《你在哪》却也获得了众多好评。
一如南开大学一观影学子所言“《你在哪》不比《人民的名义》力量感差,因为它们离现实很近!
”《你在哪》《人民的名义》展现真实的社会群象追剧的人,追的是什么?
可能是很少触碰的题材。
BBC的报道说:“它讲述了那些经常被人们讨论,但从未被搬上荧幕的故事。
”有时,我们很久不谈它,它却一直离我们很近。
单从角色来看,《人民的名义》中展现了政、公、检、法、商、工、网民多个主体,这已经集齐了当今中国为官者及其社会关系群象。
此外,剧情大多来源于“真实”,大部分贪官劣迹、恶性事件,都能在社会中找到原型。
李达康的走红,也是因为人设太“真实”。
网民们调侃他“一心只为GDP”,妻子、朋友、乃至政局的保守派与他纠葛,达康书记成了背锅侠,一次又一次地被怼,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战斗,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种、有优点有缺点的事业上进、实战改革先锋的官员形象。
这样集各类矛盾于一身的“好人”很真实,所以他火在了年轻人的表情包里,风头远远在理想化、英雄化的主角侯亮平之上。
这样的真实也体现在电影《你在哪》中,集家庭暴力、性暴力、犯罪、拐卖以及年代感的古舞厅、老式旱冰场、千人大型庙会,70年代的老纺织厂等多个具有冲突性的元素,也是这个时代群像和发展浓缩。
遭遇了家庭暴力和孩子被拐卖的母亲,能够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去拼尽全力寻找孩子,就像导演说的,电影名《你在哪》,不仅仅是问孩子在哪,更问的是父母在哪,这一点非常深刻;虽然家庭暴力只是一部分,并非核心,但对于这一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反思也让影片内涵更丰富;交织起来,一个女性的伟大确实震撼人心。
而影片中关于犯罪者动机的一笔,也真正让人开始去反思社会给人带来的和其导致人给社会带来的,这二者之间类似于因果果因的关系。
而这样反思也让身为大学生的学子感受到应该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了解一如相关话题、法律和处理途径,并向大家普及;就像《奇葩说》辩手陈铭所说的:“一个人的选择是简单的,一群人的选择是可以开出花来的。
”
吴刚V景珂 偏执于最真实人物体验无论是老网红吴刚,还是新科影后景珂,二者分别用演技让人物鲜活起来。
也偏执于去零距离体验剧中人物。
《你在哪》描绘了在极端家庭环境下的女性单人像,突破了以往类似题材女性只是配角,面目模糊的局限,从女性视角切入,从女主角被家暴到孩子丢失,从逃离家暴到寻找孩子,女主角王楠(景珂饰)被一系列事件裹挟前行,在整个过程当中完成了从一个被动到主动的成功转换,人物性格也在环环相扣的故事中。
据悉拍摄前期景珂为此观看了大量的真实资料进行揣摩,并提前走进主场景体验生活,长达半年的体验让她对角色有了深入的了解,而在电影开拍的时候已有5个半月身孕,在杀青时,孩子就快要出生了,景珂敬职敬业难能可贵。
作为准妈妈的景珂出演这样一个角色,感触很深,也百分百的投入到剧中人物的诠释;很多观众都会从这个女性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是感受到相同的心境。
景珂也表示一个演员一生能等来一个有深度,适合自己,自己能够驾驭,而又能提升自己的角色是非常难的,有些演员一辈子都等不到,我很幸运我等到了,这个角色对于我来说真的让我得到升华。
在《人民的名义》中最火的,就属吴刚饰演的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了。
爱炸毛的他一开始还被部分观众猜是坏人,他内有妻子坑、外有下属瞒、上有前任留的债、左右还有同僚踩,还一心扑在京州的GDP上,简直是个悲壮的“背锅侠”,把大家心疼坏了。
观众还分成了“达康书记”和“育良书记”两大派,煞有介事地开始了粉丝大战,把达康书记和他的表情包刷成热搜——谁能想到反腐剧有这样的追看方式?
事实上,李达康在原著中并不算吃重的角色,“达康书记”走红,多半功劳在于吴刚的诠释和发挥。
吴刚坦言:“接这个戏也挺忐忑的,出演一个市委书记,咱们没见过这个人啊。
吴刚也表示“我希望观众看了之后说,这个人我认识,就跟我们家隔壁的人一样,他有一种亲近感。
我首先觉得这个人物得是人,他有七情六欲,他也得吃饭,他饿了之后也得狂戳,急的时候也骂人,其实人都是这样。
”
在后国庆档厮杀、商业片充斥大银幕的电影市场中,大家很可能会忽略这样一部电影。
如果在进电影院之前适当在百度上做一点工作,你会发现这部名为《你在哪》的电影在国际上得到过不少关注,并且斩获过奖项。
电影以人口拐卖为题材,同时又涉及到家暴这种社会现象,是国内少有的非常写实类的电影。
涉及到打拐这类刑事案件题材的电影近两年有几部,刘德华的《失孤》,黄渤的《亲爱的》,但这部《你在哪》跟两部区别非常大,前两部的导演更多的是用情感的视角,而这部《你在哪》更专注于于写实,影片镜头冷静客观,又带有悬疑感,再加上阴郁冷感的色调,很能让人联想到不少韩国影片。
导演在讲故事方式上很有自己的套路,电影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某一种类型片,或者是有一个很强识别度的特点。
首先一提打拐,很多人会想到主旋律类型,再就是娱乐元素偏少,但这部电影的娱乐性在于导演在用他独特的讲述方式讲了一个暗藏玄机的案件,看似写实,又欲盖弥彰,看懂的部分似乎是在讲打拐救小孩,实际上促成这一事件的形成有好多因果,里面隐藏了好多线索,透射出了很多社会问题。
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非常复杂的个性,能在这样一部低成本,题材局限的影片中玩出这么多花活不容易。
再加上没有明星脸,唯一能够吸引住观众的就是故事本身和讲故事的方式了。
故事是这样,所长先说看得懂的部分。
在国内的某个三线城市的小县城里频繁出现儿童被拐案件。
地方警察很是挠头,尤其是小地方还备受警力、物力的局限,所以由始至终也都是两个一大一小搭档式的警察出门办案。
年龄稍大的警察基本没有回家陪自己儿子的时间。
然后,丢孩子的事情就发生在了片中女主角的身上。
女主角算是单身妈妈,刚离开老公不久,原因就是经常遭受老公家暴,电影在表现这段“回忆杀”的时候有儿童不宜镜头……女主角丢了孩子,也报了警,但女主角自己却有自己的线索,她拿到了一个用纸条记下来的电话号码,并以此为线索找到了拐卖集团的窝点,当然,这其中经历了不少惊心动魄猫鼠情节,女主也差一点栽在那里。
最后窝点被端了,但里面并没有女主的孩子……经过这一番经历之后女主天天以泪洗面想着自己的女儿,直到有一天,警察上门把她拷走,原来,是她杀了自己的家暴前夫并得到的那个线索纸条号码。
以上这些是所长看懂的部分。
还有一条隐藏线索之中贯彻始终,那就是一个神秘人。
电影中一直出现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
从鸭舌帽男人带在身边的儿童照片看,所长分析他应该就是犯罪团伙的主谋,但影片并没有给出很清晰的交代。
反而,导演用一些很意识流的手法渲染了这个男人的神秘感,他爱听音乐,并且爱随之起舞,那感觉有点像“汉尼拔”开饭之前开交响乐备银制餐具沐浴焚香的那种优雅,杀人吃人被渲染的很有艺术感,这个男人也是如此,感觉那些孩子如果是到了他的手里就似乎像是得到了某种救赎。
说到这里,这个神秘男子最后的结局所长在这里先不剧透,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也许大家对其中的隐喻理解得更到位。
电影11月30号上映,请各位家长不要因为海报上有个孩子就带小孩去看哦。
拐卖,家暴,性虐待,女权,《你在哪》的导演落笔落的很重。
对一个母亲来说,孩子是生命的一部分,对于一个被家暴的单亲母亲来说,孩子是生命的全部。
所以在失去小鱼之后,王楠选择了独自深入人贩子组织寻子追凶。
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大女主的电影,男人都是配角,为了塑造女主的母亲形象。
所有母亲都在庸常的日子里对孩子倾其所有、坚强隐忍,但如果命运和她一个玩笑,她一定会为了保护孩子而给予对方致命的还击,就像自然界中野兽的母性一样。
导演并没有刻意煽情,却足够真诚。
女主景珂的咖位并不大,颜值也算不上高,没有浓妆艳抹,纯素颜出镜,为了把观众的视线集中在案件本身,也因为她饰演的是一个母亲,一个丢了孩子的单亲妈妈。
景珂演技相当赞。
丢孩子那一段是整个影片最揪心的一段,你知道孩子要丢了,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就这么走丢了。
在庙会丢孩子之后,相当考验女主的演技,在她的表演中你能切切实实感同身受她就是丢了孩子,而且她把这种焦灼感传递给了你。
阳光灿烂如水,而王楠的背后是一片黑暗。
王楠披着散落的黑发,半张着发白的嘴唇。
最开始她很慌乱,到处喊“小鱼,妈妈在这里。
”直到天色晚了,她知道找到小鱼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这时候她也不再吵闹了。
她的眼睛里面全是心事,呆呆地看着房间,全身瘫软的蹲了下来,然后眼泪自己就流下来了。
这个时候不用再撕心裂肺地喊小鱼,也不用絮絮叨叨讲过多的台词。
空气中存在着那种张力,让你看到身为母亲的痛苦。
她下了楼,看着街上的小孩,她走过去叫小朋友,她多期望回头的是小鱼,这样就可以结束她的噩梦,可惜回头的并不是她的小鱼。
她一边走一边仰头,看着这条熟悉却陌生的街道,她又回头看路人,可是她仿佛并没有看到什么。
她只是很无措,感觉路上这么多人她站在中间却格格不入,她背身过去。
没有人能理解她的感受,她就这么被这个世界抛弃了,她所有的支撑和希望完全无声的崩溃了。
所有的心路历程都在她无声的表演里展露无余。
可是崩溃之后她还要坚强,因为女儿还不知道在什么角落哭泣,所以她更要坚强。
阿基琉斯的母亲忒提斯希望儿子刀枪不入、绝对安全,全天下的母亲莫不如此,如果真有冥河,只怕每个母亲都会把儿女放到里面浸一浸,连脚踝都不放过。
在这种保护欲的驱使下,一个母亲仿佛就变身成无所不能的超人了。
所以她选择了只身潜入人贩子窝点找小鱼,生死命悬一线。
一个女人是软弱的,但一个有母亲身份的女人,是极其强大的。
故事讲得很完整,就连人贩子作案动机都有所暗示。
没有多余的台词和镜头,仅仅几个镜头就讲述了人贩子小时候也是被拐卖的儿童,带着对社会的怨念,最后也走上了这条路。
导演在处理人贩的死亡的时候没有选择很肮脏的死亡方式,而是在青山之中悬崖之上,风景无限好的天台,让他回忆童年,纵身一跃,没有痛苦。
我猜测导演是希望人贩子能够通过这样救赎自己。
毕竟达到了人生的谷底,再怎么走都是向上,经历了炼狱,便可以从此看见希望。
导演是个很有个性的导演,坚持要拍有灵魂而不只是躯壳的电影。
拍摄基本都是在夜晚,黑夜就像在暗示人性的黑暗面和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母亲、警察、人贩子组成了三条支线,也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片名也值得深思,不仅是在问孩子在哪,同时也在问人性中的善又在哪。
希望这个世界多一点自我救赎,少一点犯罪。
让我们依旧相信:这个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该片应该是今年的一大黑马,题材真实、角度新颖、剧情烧脑,把犯罪、人性、悬疑、推理高度集中在一百分钟的时间里。
应该是个人今年看过的最有价值的国产大陆电影吧。
剧本深度和社会性本身就有一定的高度,不是大咖明星演员在这里的演绎都入木三分,尤其是女主演真实化的演绎都属上佳。
导演的功力,比如剪切、镜头和节奏都很成熟。
不纯粹是煽情,更多的是对弱势群体、对妇女群像的一种反思,以小见大更显深刻!
在当今如此浮躁的大陆,难得出产的好片!
8.9
1.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于,《你在哪》的氛围始终是在文艺与犯罪之间暧昧兜转——后入式强奸的生猛与舞池里一个人的独舞的落寞,每一种都让人的内心为之刺痛,影片其实就是在这两种刺痛中寻找答案的,一种在意识流里安置逻辑的怪异与新鲜,但对情感的投入和释放,让影片在罪恶的黑暗中,找到一丝救赎的亮光。
2.对于拐卖儿童以及家暴的聚焦,让《你在哪》从一开始就流露出焦灼的氛围,尽管这种焦灼并未让坐在车里的警察感觉到,但宾馆里的枪声,还是第一时间为双方的短兵相接,发出了信号。
影片在这个时候,最关注的地方,在于枪响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被剪辑打乱的时间线索,在试图一点点的拼凑还原事件的真相,但越是深入越是凌乱的线索,倒逼观众跟着一起来回奔波。
对于一个犯罪和推理类型的爱好者而言,其实蛮喜欢这种叙事结构的,碎片式的拼接与改变时间轴的整理,往往让事件发生审视上的变化,整件事在不同的细节里,呈现出不同的思考方式。
3.无常反而来自日常,这大概是故事最让人揪心的地方。
女儿的被拐与家庭的暴力并存,如何化解危机,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女主角在影片中需要面对的压力。
这段时间,银幕几乎成为女主角一个人的舞台,从垃圾筐里捡起纸条之后,她其实就已经脱离了故事的“掌控”,一个电话,一次深入现场的冒险,真相不远,但一门之隔的痛楚,真的打败了所有的努力——独自一个深入险境的女人无力化解危机,真实很可怕。
“客串”的女工友为这次冒险提供了更多可视性的表演,尤其在大门外的色诱,让人看到日常中不动声色的惊心动魄。
4.受害者成为亦有隐瞒的真相,这大概也是影片最大的反转。
这也是影片最为深刻的地方,就是如何脱离现实困境的问题。
其实近年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加诸在妇女儿童身上的犯罪,但真的深处这种危机中的人,如何脱困真的不是简单的几个建议就可以实现的。
影片用了最无奈的方式解决这场危机,对于现实而言,这样的方式偶然性更多一些,所以并不能一劳永逸的成为所有人的选择。
5.受害者成为施害者也是影片思考的地方。
曾经的被拐卖者,长大后反而成为拐卖者,这一点确实让人震惊与童心,烂尾桥下,那个展翅飞翔的小鸟,或者能证明他过往的心境,但却无法成为他犯罪的借口。
影片对这个人物的设计极其特别——始终没给他一句台词,但,他从出现到最后纵身跃下悬崖,反而清晰的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人生。
6.《你在哪》是一次锥心的询问,也是一场关乎人性的实验。
只是不知道,新的受孕,是希望还是犯罪的延续。
边缘犯罪类型片《你在哪》是以一个母亲的视角,面对丢失了女儿这件事,这个绝望的母亲一路嘶吼“你在哪”,大概在女儿丢失之后的日子里,她的内心也无数次会浮现出这三个字“你在哪”吧。
看过其他打击拐卖儿童题材的片子,大多数都是整部片子从前到后一股脑的悲伤,走出影院回到家坐在沙发上都无法释怀的那种,影片的最后往往还会给予观者一些痛心疾首的教育云云。
这部《你在哪》却完全不走悲伤的套路,而是从前至后的全部都是烧脑过程,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还会暗藏许多隐喻在其中,很多生活琐碎的细节被无限放大,从而让观众更加更够感同身受,并且看到一些人生中固有的奥秘。
故事从女主角王楠说起,她长了一张坚毅的脸,略带沧桑,在婚姻生活中被丈夫家暴,然而在生活中还必须扮演一个坚强的妈妈,每天保护着女儿让她快快长大。
片中年纪尚小的女儿说过一句话:“妈妈我饿了,给我多做一些饭吧,我要多吃一点儿快快长大保护妈妈。
”看似令人心酸的话语中其实也暗指人生的轮回,妈妈想要保护孩子,孩子想要快快长大保护妈妈。
原以为故事最悲惨的结局不过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罢了,没想到却是丢失了女儿。
每一个有儿女的家长都会知道,“孩子丢了”这是一件比天塌了还要大的事啊。
是的,妈妈王楠整个人陷入崩溃之中。
然后她忆起一些蛛丝马迹,毅然决然的一个人冒险进入了废旧汽车厂里。
也不是说鼓起了多大的勇气,而是在女儿丢失的那一瞬间之后她已然成为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超人妈妈”吧。
电影中有一处特别感人的地方是,当王楠潜入到犯罪团伙的内部之后,发现了一个被拐的小男孩,她悄悄的给小男孩指路让他赶紧出去,甚至来不及想小男孩到底出去后能跑多远,看到王楠的眼神中全是疼惜,那一刻她想到的是自己女儿的险境,想到的是这个小男孩家长焦急的心情吧。
当跌跌撞撞的小男孩跑了出去果然没能逃脱坏人的围堵,一个那么小的小孩子被一群拿着棍棒的坏人团团围住,很难想象这种场面对这么小的孩子会造成怎样的心理阴影。
就好似片中的几处隐喻一样,坏人也曾经是一个被拐的小孩子,也曾在少儿时期遭遇过种种的伤害和阴影,所以到底是什么促使“被害人”在成年之后去作恶,去让自己曾经经受过的悲痛重演?
答案不得而知,但这种有关于“人的选择”问题,值得深思。
宾馆里拥抱在一起睡觉的小两口是生活,冰冷的家中被丈夫家暴虐待的也是生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好似对生活的嘲讽,看似该幸福的没有幸福,看似可能生活不堪的人却非常的幸福。
因此,也想说《你在哪》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讲述了关于打击拐卖儿童、打击家暴等社会恶劣的现象,其实更是勾勒出了生活本来的面貌,有人幸福,就有人不幸福。
但是,即便这样,也应该为了更幸福的生活而少作恶,少给别人增添烦恼,多给这个社会,多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些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网大水准,非要进院线去丢人。
莫名其妙的剪辑,故弄玄虚的剧情,苍白无力的人物。
以为是要憋大招,结果却是逻辑不通。
20分钟就能讲明白的事,非要注水成100分钟。
一个母亲丢了小孩,警察帮忙找人。
这个母亲的前夫家暴男是人贩子之一,母亲就此线索独自去找小孩却被抓,最后还是警察解救了她,顺便把她误杀前夫的案子也破了。
为了营造悬疑感,本片有几处剪辑是非线性的,但由于太业余,不仅没能营造悬念,反而搞得莫名其妙、多此一举。
而片中的鸭舌黑帽男全程在梦游,最后梦游到山崖下面去了。
女主的演技也不敢恭维,表现惊恐、慌张、惧怕、伤心,都是只会捂嘴巴、瞪眼睛。
而且她的行为动机很混乱:丢了孩子首先不是找警察,而是去找家暴男。
得知家暴男已死,就瞒着警察独自去救孩子,反而被人贩子抓住。
这种智商和人品,活该被打。
警察的跟踪、调查也都被拍得太儿戏了;所有人物的行动就跟玩似的。
估计主创也是抱着玩的心态在瞎几把拍。
本片做成网大更合适。
放在网大里,本片其实质量还不错;而观众也省得被骗电影票钱;这对双方都好。
剪辑上有些问题(一。
霍队叫助手拍帽子男,然后霍队进溜冰场陪儿子,接到电话后离开儿子到宾馆又叫人拍帽子男。
二。
帽子男跳崖后 女主突然回其夫的房子,交待了前面女主为什么偷偷捡走了垃圾桶里的东西,然后是坐大巴逃走的剧情。
铺垫过渡快一时没反应过来)。
表演挺到位,尤其女主。
女主在车场地下室发现发卡时,看见女儿在床边的画时,有几秒钟想到了章子怡。
打斗追车悬疑都尝试了一下,有点意思,寻女的主题还算鲜明。
主题剧情最后人物的处理很有现代感,帽子男幼时被拐交待了之前为什么一个人跳舞及犯罪动机,女主出狱后一直找孩子时见到了一个被虐待的女童,为女主以后的行动留下悬念。
女主或其女会不会对社会失望而成为帽子男二世真不好说。
上周五看杰伦演唱会 里面有一个点歌场景 让我突破泪点 点歌麦克风传到6岁娃娃手里 娃娃说我最爱听《枫》 杰伦惊讶 这是一首多么悲伤的歌 你怎么会唱 娃娃说 妈妈天天在车上放 天天哼给我听啊她还说 我想唱给妈妈听 她的妈妈听到立刻激动地在后面环住女儿抹泪 然后杰伦领着全场大合唱这首歌 身边好多小仙女拿起纸巾擦泪娃娃也许只会简单地表达她感受到的 也许她并不了解这种被深深环绕日夜呵护的感情 称为母爱请母亲们继续无所不能的给予 继续我们有力量的言传身教
导演: 樊昊仑编剧: 樊昊仑主演: 景珂 / 樊昊仑 / 上白 / 杨晋 / 周韵茹 / 高爽 / 焦恩熙类型: 剧情 / 悬疑 / 犯罪
不好看……开始以为自己走神了没明白大意,以为一条线是走失儿童,一条线是罪犯,后来发现是片子太散…孩子丢了,表演上都感觉不到一个母亲的焦灼和煎熬…女主造型那么显年纪,老公看起来却像混血鲜肉。霸王硬上弓那段戏太刻意了,莫名其妙发生,表演生硬尴尬癌多次爆发……实在看不下去默默走掉了……
就感觉演技好生硬,情节和细节也是很多槽点,题材比较吸引我吧
我看不懂这个电影的剪辑想表达什么 也不理解为什么亲女儿丢了当妈的这么淡定 跳崖的小伙子到底什么来路?
拍的不好 演的不行 剧情无味 为什么能获奖 奇怪
可惜了
不错的电影,呼吁大家关注儿童安全,杜绝伤害,要对人贩子零容忍
写实,感人,故事情节发人深省
看得很紧张,剧情很紧凑,反映现在社会的问题,很值得人深究。
影像粗糙,槽点颇多,剧情本身缺乏合理性,想打造韩影风格却不得要领。主创确实用功但水平实在有限。
挺好的题材写虾米了
女主会演戏吗?
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刻画细腻深刻,反映社会现象耐人深思。良心作品,文艺气息较浓。
片子从开始到结束都觉得压抑,大部分片段都是在晚上取景,不知道是刻意这样安排来突出压抑感么,女主把一个寻找孩子的母亲演得入木三分,十分钟哭戏是全片高潮。
年少轻狂老踏马搞什么悬疑?希区柯克嘛?
你在哪
感觉演技太差了,不好看
excuse me?谁把它选进北影节的?导演说请原谅一些瑕疵,这能叫瑕疵吗?从剧本到视听大面积崩坏,人物关系怪异、剪辑节奏诡异、戏也非常干。带帽反派、老公完全没展开,有审查压力就改设定啊。女主拍本片时怀着孕,孩子是霍队/导演的。夫妻档拍处女作不容易,但难看就别怪观众挑剔。
不错的电影,其不仅勇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更给人们以希望,紧扣当下社会的主旋律,值得看看!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