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Finding Dory,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寻找多莉,海底奇兵2(港)

主演:艾伦·德杰尼勒斯,艾伯特·布鲁克斯,艾德·奥尼尔,凯特琳·奥尔森,海登·罗兰斯,泰·布利尔,黛安·基顿,尤金·列维,斯隆·穆雷,伊德瑞斯·艾尔巴,多米尼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热门推荐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剧照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3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4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5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6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7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8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19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 剧照 NO.20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剧情介绍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患有短期健忘症的多莉(艾伦·德杰尼勒斯 Ellen DeGeneres 配音)曾经也拥有美好的家庭,然而一连串的意外让她与和蔼可亲的父母失散。此去经年,多莉邂逅了小丑鱼父子马林(艾伯特·布鲁克斯 Albert Brooks 配音)和尼莫(海登·罗兰斯 Hayden Rolence 配音),与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冒险。平静的日子里,童年时期的片段记忆突然闯入多莉的脑海,于是她再度踏上寻找父母的旅程。这一次,她来到了海洋生物博物馆,遇到了不打算回到大海的章鱼汉克(艾德·奥尼尔 Ed O'Neill 配音)以及童年时的朋友鲸鲨运儿(凯特琳·奥尔森 Kaitlin Olson 配音)。循着记忆中的蛛丝马迹,她离父母越来越近。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她又和马林父子失散了。 对友情、亲情的执着,让这群小家伙无论千难万险也要坚持到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君子如玉另一种蓝御龙江湖红色圣女为情所困旅程川柳少女小家大事战利品第一季刑警栋居的伪完美犯罪著草走佬做大佬死神八十一格非人类三傻大闹宝莱坞小时代攻略陛下100次海盗岛:甲板上的家族依恋全部成为F眼镜蛇第六季潜伏者赌你也会做斯佐的爱请确认活动吧重聚夏令营家族情仇帝国双璧阿博恶魔无法触碰的她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长篇影评

 1 ) 皮克斯的灵气所在,仍然无人能及

这部承载着我少年时代记忆的经典,在13年之后又回来了。

依旧好看得热泪盈眶。

首先,请看原版,不要看中文配音。

我事后听了两句张国立和徐帆,把童趣演绎成了弱智。

在我看来,皮克斯仍然是美式动画中唯一真正懂得动画的灵魂所在的制作组。

也许你会不同意,且听我细细道来。

动画的最大特征,在于每一帧都是彻头彻尾的创作,比真人电影存在更大的发挥空间,也比真人电影更容易落入想象力匮乏的窠臼。

《海底总动员2》非常仔细地观察了大自然和周遭的世界,并赋予了其角色相应的特征。

这不仅仅是章鱼会变色会喷墨这样人人皆知的表面特征,而是细致到比如片头加演的短片《鹬》中,在浅滩上的贝壳在涨潮时在水下纷纷舒展开这样的细节,甚至连海狮抢占礁石赶别人下水这样需要仔细观察的习性也被生动描绘了。

下面是我在旧金山码头拍的一段小视频,对比片中海狮的叫声和行为,不由得不会心一笑:旧金山码头海狮抢占地盘 -- 腾讯视频

如果你生活在北加州,不难发现片中的水族馆是以Monterey的水族馆为蓝本的,尤其是水族馆的大明星海獭和巨大的中央水箱。

以下两张是我实地拍摄的。

再者,这部电影不仅细致描绘了自然,更是完全从自然的立场出发的。

无论是偶然套在多莉身上的垃圾,还是视力不好的鲸鲨在水族馆中频频撞墙(海里并没有墙),更不用说在水族馆“触摸区”的人类儿童们,那对海洋生物来说就是恐怖的灾难。

这些都是小细节,但也都是在轻轻地控诉人类为了一己之私,而对向往自由的海洋生物进行的侵害。

这些对自然的细节描绘和紧贴自然的立场,就让观众抽离出了人类身份,而充分带入到了这些鱼儿们的角色中。

所以,多莉一家重逢的那一刻,带给我们的情感冲击力如此之强。

因为我们都把它当做身边的一个善良、欢乐而又需要帮助的朋友。

生活中也是这样,一些看上去有些毛病的人,往往也有其他鲜亮的闪光点。

而动画片几乎必备的幽默成分,更是皮克斯的拿手好戏了。

片尾的高潮部分尤其令人叫绝,无论是章鱼多莉配合飙车,海獭集体卖萌,还是“大鱼吃小鱼”那一刻,不仅幽默感和想象力十足,更富有动画非常难做到的灵气。

当然,本片也不是没有遗憾。

就不提划时代的《机器人瓦力》和《头脑特工队》了,和13年前的原作相比,这部续集依旧灵光闪现且感人十足,新角色章鱼非常抢眼,但其他配角如鲸鲨和白鲸的性格特征并不独特。

几个主要角色也无多少突破,健忘的多莉作为配角无疑亮点多多,但作为主角来深刻挖掘的空间并不是很大。

当然,多莉的主角之路还是比纯耍贱的《马达加斯加》的企鹅和纯卖萌的《卑鄙的我》的小黄人要有故事得多。

<图片4>说了这么多,我知道很多人要拿这部电影和《疯狂动物城》比较。

几年前就有不少人觉得《马达加斯加2》胜过《勇敢传说》,因为前者更加热闹,而后者似乎剧情过于简单。

然而,我还是认为一部动画片的灵气所在,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对细节的生动描绘,以及幽默感的水准,而不是塑造一个成人的世界观,然后说教和灌输政治正确的道理。

所以《勇敢传说》虽然剧情简单,但其中那古老苏格兰森林的淙淙溪水声,和红发姑娘的成长蜕变,至今依旧在我心中,而《马达加斯加》留给我的印象,只有一片喧闹。

三个天真可爱红发小弟弟也强过四个成人化的活宝企鹅。

说到《疯狂动物城》,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疯狂动物城》那么庞大的剧情和阴谋,到头来最引人瞩目和流连的,还不是和主线剧情无关的树懒们?

因为这些树懒,反映出了这部动画的灵气所在。

其实拿迪斯尼和皮克斯一对比就能发现,悲壮或宏大的故事,一直是迪斯尼的所爱。

从《白雪公主》开始,一直到《狮子王》、《美女与野兽》、《灰姑娘》等等,直到最近的《疯狂动物城》,都是主角连遭不幸,在逆境中艰难成长,最终绽放光芒的故事,或是告诉我们人人要和睦相处,社会才会和谐。

而皮克斯则更加关注普通人的平凡成长这一过程本身。

比如《玩具总动员》的告别童年,《海底总动员》的父子和解,乃至最近的《头脑特工队》的成长的烦恼,讲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但都是那么的真诚和细腻,并充满天马行空级别的想象力的惊喜。

这样贴近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往往能带给我们更多感动。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皮克斯的这种以小见大。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2 ) 这盘冷饭的调料是皮克斯的灵魂

《海底总动员2》是一部好电影:技术上登峰造极,内涵上则维持了皮克斯的一贯灵魂。

于是你也许要问了:皮克斯的灵魂是啥?

我觉得,皮克斯的灵魂在于:比起主角与反派势力的对抗,皮克斯更多关注的是平凡的主角自己的成长。

所以在皮克斯的电影里,“反派”的存在感都不强,主角遇到的困难一般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比如,《玩具总动员》中,虽然有个喜欢破坏玩具的熊孩子,但主角胡迪之所以遇到一系列的麻烦,起因还是自己非要跟新玩具巴斯光年争宠,企图把他赶走。

《海底总动员》中,也是尼莫自己跟爸爸赌气,才被人类给抓走的。

就连《超人总动员》这样充满超级英雄气质的作品,全片最大的“敌人”都是主角超人自己的家庭危机。

而从去年的《头脑特工队》到这部《寻找多莉》,更是连反派都没有了。

故事中没有恶人,电影的主线也不是大反派要破坏和谐社会,打倒了大反派世界就和平了。

多莉和主角们要克服的只有横在眼前的困难,要战胜的只有自己。

这样才更接近我们每个人真实的生活:阻止你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大反派,阻止你的只有你自己。

这是其他动画很少做到的。

因为一旦没有突出的反派,就很难在简单的故事中形成足够强烈的戏剧冲突,电影的精彩程度就大打折扣。

所以梦工厂的《功夫熊猫》拍了3部,对手一部比一部牛逼;迪士尼年初的《疯狂动物城》,也少不了绵羊副市长的一个惊天大阴谋。

我不知道大家的喜好如何。

但是对我来说,皮克斯这种以小见大的灵魂更难能可贵,而这种更贴近我们每个真实平凡人生活的细腻,也总能给我更多感触。

但是,《海底总动员2》并不是皮克斯最好的水准。

原因之一,是故事本身太胡闹了。

说到故事,我还是想拿《疯狂动物城》做一下比较。

《疯狂动物城》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动画佳作。

但从整体设定上讲,它比《海底总动员2》讨巧很多。

它在保留部分动物特性的基础上,凭空塑造了一个世界观,说到底是披着动物的外皮讲了一个传统的英雄故事:在逆境中努力成长的主角战胜了邪恶的反派成功构建了和谐社会。

这样的故事是非常容易让观众接受的。

而《海底总动员2》选择了一条困难得多的道路。

不管是整体设定还是细节描绘,这部电影都是非常现实的。

而电影的立场又完全在人类的对立面:片中的人类即使算不上反派,也绝对是鱼类完成任务的障碍。

这样的处理,不仅要求观众在观影的时候抽离自己的人类身份,还得让他们代入主角们、也就是海洋生物的角色中。

这个难度就相当大了。

虽然选择非常大胆,但可惜的是,《海底总动员2》在这一点上做的并不够好。

由于设定的真实性很强,所以故事本身也要有足够的可信度,才能让观众更好的代入。

而本片的故事本身,如上文所说:过于胡闹了。

像是章鱼开车上高速逆行什么的,看的是很过瘾,但总会有一种“你在逗我吗”的感觉。

这就很让人出戏。

皮克斯在过去不乏做的非常好的例子。

比如《玩具总动员》,我一直觉得这是一部神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设定相当真实。

小时候找不到东西,爸妈总会调侃我:难道它们自己会跑?

《玩具总动员》成了我的坚强后盾。

我至今还坚信:有时候我找不着东西,就是它们自己跑了。

(没错我就是这么一枚充满童真的boy)而到了《玩具总动员2》,虽然故事依然非常精彩,但片中的一段玩具集体过马路,还导致了一场大车祸的戏,就有点过于胡闹了。

这场戏也降低了我对《玩具总动员2》的代入感。

当然,不管是玩具过马路,还是章鱼开卡车,这种夸张的动作场面看着是很过瘾的。

所以我虽然觉得很让人出戏,但相信还是有不少人反而很喜欢这种安排。

相比于故事的胡闹程度,我认为《海底总动员2》更大的问题,是角色的塑造不够立体。

主角组的3条鱼,马林和尼莫的性格塑造在前作中就已经完成了,本片难以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多莉虽然好些,但“健忘”这个特性太过突出,也很难让人记住她其他性格特点。

其他的主要角色,鲸鲨和白鲸只强调了生理缺陷,几乎没有进行性格塑造,让人感觉他们的出现完全就是为剧情服务的。

连抢眼的章鱼哥汉克,我们也只看到了他出神入化无所不能,但他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想回大海、只想在一处盒子里安安静静的过一生,我们也不得而知。

要知道在前作中,连出场2次、一直在喊“我的!

我的!

”(Mine!

Mine!

)的、打酱油的海鸥群都极其有存在感。

因此,对本片而言,看过前作的观众更容易对主角产生共情,对电影的感触也就深刻得多。

而对于没看过前作的观众,不够立体的角色难免让电影的动人程度打了不少折扣。

除了故事和角色的问题,“多莉去哪儿”这个译名也给电影扣分不少。

我认为这个译名完全丧失了英文原名的意味。

Finding Dory,就应该叫“寻找多莉”才对。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了:电影明明是主角多莉找父母啊,为什么会叫“寻找多莉”呢?

我的解释是这样的:这部电影的核心,其实是片中的一句台词:多莉会怎么做?

用一个词来形容极其健忘的多莉,应该是没心没肺。

小时候她的父母教导她,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担心,只要继续游下去就好了。

于是“继续游下去”(Just keep swimming)就成为了多莉最喜欢哼唱的小调,当然也是她自己的鱼生准则。

不瞻前顾后,想到什么就去做吧。

于是,她想起自己是有爹妈的,就决定去找;她想起爹妈在加州,就决定从大堡礁游去美国;在整个寻找父母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继续游下去就好了。

而陪着多莉找爹妈的小伙伴马林和尼莫,在被困在鱼缸里陷入绝境的时候,也靠着“多莉会怎么做”的指导思想成功脱困。

电影的最后一幕,马林和多莉在空旷的悬崖看着辽阔的深海。

找到父母的多莉填补了自己心中一直空缺的“家”,终于找到了完整的自己;一向过于谨小慎微的马林也真正找到了“多莉的精神”。

这样的结果才让Finding Dory最终成立。

所以……“多莉去哪儿”是个什么鬼?

我是总结的分割线--说了这么多,还是得总结一下。

《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不是皮克斯最好的作品。

故事过于夸张,角色不够深刻,让观众的代入感不够强,影片的动人程度也就比不上很多皮克斯以前的作品。

但这部电影,技术上无可挑剔,故事内涵也维持了皮克斯一贯的灵魂:平凡小人物的自我成长。

即使不是最顶尖的水准,也绝对是一部一流佳作。

我还是非常推荐小伙伴们去电影院观赏的。

最后说几句皮克斯吧。

2010年《玩具总动员3》大获成功之后,《赛车总动员2》口碑扑街,《勇敢传说》、《怪物大学》反响平平。

皮克斯陷入了“新作无趣、续集乏力”的质疑声中,仿佛一下就跌下了神坛。

去年虽然有《头脑特工队》,狠狠的打了批评者的脸,但随即推出了形似半成品的《恐龙当家》,又激起一阵批评的声音。

到今年的《寻找多莉》,明明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电影,还是有不少人拿来说事儿,“皮克斯不行了”之类的言论又此起彼伏。

呃,我只想说,何必呢。

我当然希望皮克斯能拿出更多《瓦力》《飞屋》《料理鼠王》《头脑特工队》……但也希望更多的人,不要因为新作达不到期待的高水准,就刻意给出差评,刷低了一部佳作该有的高度。

毕竟评分网站的网友们,还是身负引导国人观影水平的时代重任的啊!

(好吧,其实我只是不爽多莉豆瓣评分没有魔兽高而已……就酱……)<图片1>

 3 ) 劝人尝试请自己先试 [猫]

本文已发表于《上海电视》6月某期,如有转载,请一定注明并联系本人。

皮克斯电影,永远都想教育我们努力尝试,努力追求梦想,努力保持信心,可惜他们这些年来一直在出产审美及内容如此雷同、毫不触及深层思索的小学生动画,一开始大家觉得新鲜,到了《海底总动员2》,连喜欢皮克斯的人都意识到了他们的局限。

可他们的动画风格还影响了整整一代世界动画,比如连一向注重并保护本国动画特色的法国人,也拍了一部皮克斯影像风格的《小王子》,好在如何面对挚爱死亡之类残酷主题拯救了这部电影。

看《海底总动员2》并不需要提前看《海底总动员1》,但看完2,你会怀疑是否还需要看1。

看多莉这条有短期记忆遗忘症的鱼找家人看到半小时,我就开始看表等结束,心想,皮克斯也玩诺兰的《记忆碎片》呢,你敢让这条鱼发现爸妈都死掉、其实她已经回去找过一两次、所有人都知道只是瞒着她陪她演戏,你就算是皮克斯大突破了……然而皮克斯果然还是不会颠覆他们一如既往的正能量,闭上眼睛,你完全可以想象,主角一定会在伙伴们的帮助下、鸡血满满、不知疼痛地与爸妈团聚,没有哪个环节会令你的预测落空。

感谢神,这条鱼的配音是温和的女中音,我没受聒耳之磨。

“只要不断尝试,你能做世间任何事”,“永不放弃”,“我想让世界变得更好”,“要相信自己和他人”这些话我们在迪斯尼的《疯狂动物城》里也看到,但它没有停步于此,而是快速交代完这些道理、把它们当成整个故事的起点。

所以成年人会感觉《海底总动员2》根本没讲什么,小朋友又会感觉水底暗处的景象让他们害怕,两边都没讨好。

不对,讨好了腐女,有一对霸占岩石的雄海豹哦。

观影趣味,完全落在海豹、章鱼、呆鸟、鲨鱼、白鲸这些乐天搞笑的配角上,连片尾彩蛋都如此。

整个海洋中心的场面调度体现了皮克斯高超的技术和严谨的思维,但电影是人类梦境和思想仪式的延伸,皮克斯必须在内涵上大幅度提高,才能满足阅片量越来越大的观众。

阅片量越大,看新片趣味越少,比如鱼类大营救时整车掉下海,结合“What a wonderful world”放慢动作,第一次看,会感觉美妙,但它其实是无数电影用烂的套路,连歌都没换,随手举出日本片《摇摆少女》。

 4 ) 这不是我心中的“多莉”的故事

基于对《海底总动员1》的喜爱,怀着对《海底总动员2》的期待,我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

影片3D效果不错,身边的小朋友都很喜欢,但是整个画面似乎没有第1部纯净,而是比较复杂,仿佛是想表现很多东西,感觉比较乱,容易让人跳戏,不如第1部简单清晰,容易入戏。

剧情和第1部类似,是寻亲。

场面更大,不局限于水里,也拓展到了天空中和地面上,激烈的动作场面多了一些,和人物的互动也多了一些,但是总觉得故事过于平淡,缺少了一些温情、乐观、幽默和惊喜的旋律。

多莉是第2部的主角,第1部中她不是主角,但是因为她的健忘、乐观让人心生喜爱,感受到积极乐观的力量,让人眼前一亮。

第2部她好像形存神亡,仍然健忘,但是乐观却仿佛变成了莽撞。

她面对事情时的不自信、彷徨和恐慌让人不由得觉得她不是她了,她只是冠了“多莉”的名而已。

她的破碎回忆和寻亲经历让人觉得人生很匆忙,很浮躁,很不舒服。

回家见到爸爸妈妈本来是故事的主题,结果只是轻描淡写,很难打动人心。

好在影片里有个会变形变色的章鱼,总算是个亮点。

多莉想要爸爸妈妈,也想要朋友,于是她四处奔忙。

这仿佛让我看到影片制作者想要故事,想要场面效果,想要画面,四处奔忙的样子。

虽然人生苦短,但是也许该从容一些,才能过得精致,不是吗?

可能是希望太大,失望有点大吧,所以随便抒发一下个人拙见,同时期待下一部动画影片。

 5 ) 几个彩蛋

fun facts about finding Dory: 1.踏上旅途之前马林说就没人能好好的在这看看风景而不是想着离开吗,旅途结束之后多莉说要去看看风景,马林还不信😂 2.多莉第一次见章鱼说I'm ok with crazy,后来要从卡车上逃出的时候章鱼也这么对多莉说 3.卡车上一缸鱼说它们都痊愈了太棒了,然后一条鱼打了喷嚏,剩下所有马上隔离了它并说了声dude 4.章鱼开车时一转弯鱼从一缸跳到了另一缸,再一转弯又跳回去了暂时只记得这些了🤔

 6 ) 你真的看得懂这部动画片么

让我们用严肃的态度干了这碗鸡汤xx,不对,是鱼汤!

关于影片名字的补充finding dory本身就是一个双关意,即指家人们(包括marlin 和nemo)寻找dory,指dory本身自己也是一个不断在寻找家人的状态,这种双向的相互感比第一部的寻找nemo就升华了很多。

可惜翻译成寻找多莉抹去了这样的意思。

所以要从保留本身双关意的角度上来讲,翻译为多莉寻找中,或许更合适,虽然不太好听。

更让人苦笑不得的是我看得那场电影被翻译成了多莉去哪正文:有人说这部终于是拍给孩子看的动画了,那是因为你真的没get到这部动画片的点,虽然很多细节 部分很有童趣,但是内涵真的是成熟得。

这部动画告诉了我们一个很可悲的事实,自以为开着半上帝视角的人类的教育观念还不如鱼,所以也难怪你们人类那么多自称咸鱼的了。

以下认真分析,绝对不存在过度解读。

整个故事主线背后是两种不一样的对待“天生缺陷”的方式。

一种是鲸鲨、白鲸和海底第一部前期的NEMO被对待的方式。

另一种则是DORY的父母的对待方式。

鲸鲨深度近视、白鲸被认为不会回音定位而NEMO则是一边的鱼鳍较小,于是研究所把鲸鲨和白鲸关在了水族箱里,NEMO从小不被允许和小朋友玩“危险”的游戏。

可是这些缺陷真的是缺陷么?

鲸鲨因为近视而总是撞墙?

可是海里没有墙!

人们一厢情愿的 以人家近视为由把她圈了起来要治疗她可是所谓的视力缺陷是因为生活在人为环境中才 成 为的缺陷。

白鲸呢,因为从来没有试过而深信自己不能回声定位,仅仅是因为安逸的 水族馆生活没有机会让她去试才会变成这样的。

所以这背后的真实逻辑不是因为缺陷才需要 治疗,而是这种治疗的体系框架创造出了不真实的“缺陷”。

而MARLIN对NEMO的过度保护问 题就不用多说了这部的一些细节也依旧表现了这一点,只不过形式由不让NEMO做什么什 变成了大事小事都紧张兮兮的絮叨没事吧没事吧,但是这种程度已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而且和MARLIN本身认真操心的性格有关,其实也算的上是萌点。

而DORY是不同的,在影片刚开始DORY父母制止了她和其他伙伴一起随着暗流玩得时候我以为又是类似的情况,可是随着影片的进展我发现她父母代表的其实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对于她“天生缺陷”的态度,果不其然在电影结尾的时候,回忆部分,当DORY成功的学会通过贝壳找到回家的路的时候,“我可以去玩么”“当然了!

” 对于DORY的短期失忆症她的父母从来不认为是什么严重的、需要去矫正的缺陷 如果重要的事情记不住那么就变成能埋进心里的歌吧,即使以后忘记了是谁在什 么时候为什么而编的个,至少会在迷茫的时候突然想起一段“继续向前游”的旋律 回家的路我们来铺好,等着你用DORY得方式来找回来就好。

DORY的父母从来没 想着要改变要“治疗”DORY的“缺陷”即使在他人看来这真的是严重的问题,而是想办 法让事情按着DORY式的路径来发生。

也就是说鲸鲨她们在努力的让自己适应环境所以才会有所谓的“缺陷”,而DORY的父母所教给她的是让环境去适应自己。

所以DORY可以帮助MARLIN找回NEMO,带着七爪鱼冒险,让一车的鱼们回到海底,这不是因为DORY的女主光环也不是因为所看上去的活泼话多,而是更根本的东西,DORY接受的生活逻辑就是和大家不一样的。

所以说这是一部家庭片的话也没错,父母都改去学学珍妮和查理的这个教育方式。

再说DORY的另一点牛逼之处在于她真的太擅长“打破别人的计划”了。

最后在卡车里八爪鱼说自己要去水族馆因为那是自己一生的计划时,DORY问遇见我也不是计划啊,这一部分,因为笑点比较密集所以可能被一带而过了,但其实这个也很值得分析的。

让我们回想一下八爪鱼为什么要去水族馆?

一开始他说过了是因为想要一个人待在箱子里什么的可以判断出估计是因为这货没什么社交能力没朋友的,所以在后来已经结交了朋友后为什么还要去水族馆?

去水族馆的原因没有了可是却因为这个是最开始的计划所以才执着与它的。

所以说嘛你们这些总记得自己之前计划的“好记性”的人啊,就是容易忘里现在忘了变化,而DORY正是因为记性烂所以看到的从来都是最当下的东西。

其实这个逻辑从哪个“八爪鱼”的玩笑中就能看出来的,明明7只爪子,为什么要叫八爪鱼?

那是框架,是人类给你的定义,是之前的有八个爪子的你,反正你现在又七爪为什么不叫七爪鱼?

还有好多细节,回来再补充,不知道豆瓣能不能修改答案 更新 人类研究所对于鱼所做的哪些事除了我上面所说的教育改造的比喻,更直接反映的是环境的问题。

在DORY她们遭遇荧光章鱼的地方(是荧光章鱼么?这里我没查,欢迎指正)人类的沉船和集装箱,寄居蟹们躲在水桶里,而且通过DORY的回忆可以看出来人类的废弃物和她小时候比是增加了的。

再看另一个场景,DORY小时候在一片阴暗的水域遇到过一对挺可爱的夫妇,后来DOEY从后门的下水被冲到的那片水域也就是DORY找到她父母的水域,应该是同一片水域(从时间点和颜色上看),可是明显可见这片水域的鱼类和DORY小时候看见的比少了很多,准确说,除了她的父母已经没有别的鱼在了,在让我们想想这片水的颜色是怎么回事? 没错人类排污。

为了保护鱼类而建了研究所可是研究所后门的水域因为其排放的污水反而没有鱼生存了。

多讽刺。

而研究所所做的捕捞治疗放生的工作呢?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最重要的一步片尾卡车中的鱼们已经喊出来了“放生!

” 然而,这鱼是谁捕来的呢。

而且据说这部电影有LGBT的彩蛋,虽然我没看到彩蛋。

但是让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缺陷者”,生态,同性恋群体,话语体系中的人类所做的行为一直都是那么的自以为是。

说点开心的,最后他们要拦车的时候,为了制造混乱,没有选择毁坏什么,而是让水獭们卖萌 所以嘛,能改变人们行为的不是只有不得不屈从的强力和灾害,可爱的事物就够了。

真该学着点评论区内补充:设定集内表示画面的色调是根据dory的情绪走的。

感谢暖暖内含光的补充你可以厚着脸皮说你的观点只是恰好和我的相同,可是至少点个有用。

退一万步讲,即使你一边抱走了我的观点一边给我点了没用,也请至少在良心深处记得,这个观点是失口君的。

外加感谢评论区的小天使们的鼓励,是你们让失口君没有后悔来公开网络写影评。

其实豆瓣上7.5到8.3分间有不少可以激发人深刻的私人体悟的被低估了的电影,等有时间回来为更多好电影正名的

 7 ) 还不错

看第一部时是许多年前了,如今才出了第二部。

果断去看。

情节有点老套,又是跟 爱丽丝2一样,突然有人想起来自己原来的家庭一定还在,并且拼命想要找回。

但是画面效果很好,里面的动物又超级萌,几乎有所有我想去海洋馆看到的动物呢。

3D效果很好,仿佛真的身在海底。

觉得可以省去海洋馆的门票钱啦额。

笑点还是蛮多的,但是肯定不及马达加斯加啦。

章鱼哥实在太抢镜了,简直无所不能啊……小鱼尼莫和爸爸这一次是彻彻底底的配角。

多利小时候太可爱了,大大的眼睛萌萌的声音,

 8 ) 2023.12.24 海底总动员II 多莉去哪儿

  推荐指数:⭐⭐⭐⭐  类型:动画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 安格斯·麦克莱恩  上映日期:2016.06.17  时长:97分钟  语种:英语  ---  第二部的主题也是寻找和家庭,只不过主角换成了话痨的多莉。

整部电影最最感动的就是看到多莉捡贝壳,一抬头发现是找到了回家的路。

父母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孩子,虽然孩子患有短期失忆症,虽然希望渺茫,但是双方都没有放弃过希望。

这是整部电影的主题。

  说到此,真的是要感叹一句,人贩子该死。

多莉这还是自己走丢的,父母好歹还有个大致的范围能守候等待。

可是那些被拐走,被卖掉的小孩子,他们的家庭又该是多么的悲惨啊。

  顺着暖流,从悉尼飘到了加利福尼亚,真的万万没想到多莉竟然是出生在水族馆里。

而且还有很多好朋友。

整部电影里面最强外挂变色章鱼,还是非常有趣的。

我真的觉得这个系列最最成功的地方不是亲情和找寻,而是没有爱情也能拍出好电影!

这个真的太重要了,中国的很多电影就像是没有爱情不能拍出来一样,电视剧也是一样的。

不管什么样子,什么场景,都必须要有爱情。

合着男女之间就只能是这种事儿呗。

感觉非常肤浅且狭窄。

人的感情是很丰富的,亲情和爱情也是不一样的,非常建议学起来。

今年看到的唯一没有爱情的国产动画电影是《长安三万里》,《茶啊二中》算是半个,这个主题是师生情,前一个的主题是寓教于乐。

我更期待国产电影也能立意比较深刻一点,至少......至少可以没有爱情。

  海底倒是真的总动员起来了,不仅是海底,水族馆里还出来了不少生物呢。

至少没有第一部的大鲨鱼和牙套女孩儿这么可怕,不过偶尔还是会感觉自己有深海恐惧症。

 9 ) 那摆成星形的贝壳,是十四年才懂的情怀

看《海底总动员》的时候,我还不能理解一个幸运鳍对于尼莫意味着什么。

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尼莫的爸爸会那么胆小,那么的担心出危险。

总觉得这个爸爸就如同自己身边的家长一样,畏首畏尾,不相信孩子。

但是,当14年过去,为了准备看第二部,所以重新回去温习时,我竟然掉眼泪了。

什么?

原来是这样?

原来这个父亲,最早并不是胆小的,那个时候他也大大咧咧的,乐观且快乐。

直到……一场灾难后,他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几乎所有的孩子,他所有的一切,只有唯一的尼莫。

他才变得如此小心翼翼。

原来这不是小时候看的那个简单的历险然后回家的故事。

而是一个关于缺陷,成长,亲情的故事。

说说片子,这个片子的故事讲述和场景切换有一种奇怪的跳跃感,让人似乎觉得电影没有拍完。

感觉是缺了一些必要的交代,所以片子几段的串联让人感觉有些突兀。

有许多需要视觉化的东西没有视觉化。

故事发生在水中,但是片子的几个水下场景,并没有做出明显的视觉区别,尤其是大量篇幅发生在水下的暗光区域,场景都很类似,视觉上相当单调。

结果就是让人有些眼盲,造成了空间位置混乱的错觉。

许多角色甚至是主角角色,并没有串入故事或者铺垫,而仅仅依靠几句台词就登场了。

比如说 过去我是你的朋友,然后就真的和主角成为亲密好友。

甚至最主要配角章鱼,也是依靠台词说我想要被展览,就确定了人物动机,其实稍微用画面或者故事描述一下想法产生的原因,花不了多少工夫。

造成这种感觉的可能性有两个:一是海底总动员2并不是一个企图要投入很多的项目,利用过去的那些场景角色,加上水族馆和公路戏份,打算简单做个续集。

另一个就是其实上映前,这个片子根本就没有做完,但是必须要赶档期了,所以许多没来得及做的场景都不做了,叙事不连贯的地方用台词来补。

简单的来说就是这两个猜想。

所以,如果横向比较来说,这个片子肯定不及前作,更别说和《Wall-e》或者《头脑特工队》比了。

所以观影体验上,比较平庸。

片子前段直到尼莫和马林进入水族馆那边之前,真的没有特别提神的点,到了片子后半段,故事基本上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有笑点有泪点了。

剧本上其实算是比较好的,比如使用了带点悬疑的电影结构,在动画片中算是一种叙事方式的创新,很有意思的尝试。

那么,整体来说,这个片子值不值得去看呢?

下面就是我的感受了:片子有许多地方有缺点,但是……我倾向于认为这种缺点是制作周期或者成本的问题,并不是创意或者剧本本身的问题。

有一幕是非常值得看的……就是贝壳的那段……(不过不能剧透)虽然是幸福的黄手绢的套路,但仍然还是被感动到了……主题方面,皮克斯其实很深,甚至从14年前就是。

因为尼莫是一只鱼,所以我们看他的幸运鳍并不奇怪,但是如果有一个人的右手只有另一只手的三分之一长,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呢?

那么,这次的主角,换成记忆力不能超过1分钟的多莉,其实也是同样的故事,同样的缺陷,同样的互相依靠,同样的亲情。

我在父亲节看完以后,想到这样一件事:小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他做了一整袋小饼干,说是给爸爸的父亲节礼物,包装得极好,他拆开,吧嗒吧嗒大口把饼干全吃了,还剩两个,一个丑丑的,小小的,有点像一个球,另一块则是漂亮的饼干形状。

我马上知道哪个是他做的,于是我拿起那个小球,问他,这是你做的吗?

他说是,不过另外这个更好看。

我说我不要那个更好看的,你把这个给爸爸好不好?

他说好。

孩子亲手做的东西,比任何好东西都要珍贵。

所以想到尼莫,想到马林,想到多莉和他的父母,想起多莉说:妈妈最爱紫色贝壳。

小小的多莉,正面看起来,眼睛比身体还要大。

她做不到许多事,但是她仍然是那么美好的小生命。

真的泪流满面,从尼莫变成了马林,从多莉变成了她父母。

要知道,那摆成星型的贝壳,是等待了十四年才懂的情怀。

木鱼的完全主观评分导演 7编剧 8项目管理和完成度 5.5亲情和缺陷的主题 7.5总评 7可以去看美好的作品,果然是在各个年龄段都能有所收获的

 10 ) 多莉还是很可爱

在《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中,可爱却记性很差的蓝藻小鱼多莉和她的亲朋好友们重新聚在一起,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学习如何去爱,去维护家庭价值的故事。

在小丑鱼尼莫和他的父亲马林的帮助下,她从澳大利亚大堡礁来到了美国加州海岸,在这里她遇到了很多新朋友,开启了一趟奇妙的旅程。

故事发生在影片第一部结束后一年,总失忆的蓝唐王鱼多莉(Dory)跟小丑鱼父子成了邻居,生活上互相关照,相处融洽。

有一天她随尼莫(Nemo)去上学,路上遇到了举家迁徙的蝠魟,勾起了她对家的向往。

患上思乡病却不知道自己身世的多莉决定去寻找自己的父母。

在小丑鱼尼莫和他的父亲马林(Marlin)的帮助下,她从澳大利亚大堡礁来到了美国加州海岸,却意外被海洋生物研究所捉走了。

在那里,她遇到了很多新朋友,有章鱼、海狮、白鲸[拍得感人,甜蜜和温柔,但它却同时非常非常的好笑,笑点密集,令人目不转睛。

《海底总动员2》可以被归类为优秀的续集作品。

《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短评

超好看的!!! 不知道你们在抱怨什么

3分钟前
  • 常在我心
  • 力荐

这就是事隔多年的良心制作?流水线型的套路,打着同情旗帜却分分钟出戏,这配音也是醉了,最近好莱坞如此泛滥,国人对好莱坞情怀何时有个头?

5分钟前
  • 豆瓣酱
  • 较差

什么鬼,拜托皮克斯不要再拍续集了好么

9分钟前
  • 隐形的人
  • 较差

亲情真美好,虽然我真的挺不喜欢不加思考就行动的所谓率真派。

14分钟前
  • 望仔放弃减肥了
  • 还行

纯打发时间

19分钟前
  • ISTJ
  • 较差

也算含有共鸣 故事性偏弱

20分钟前
  • 游坦
  • 还行

太低龄了,成年人无法获得一丝看点。最后找到父母也是强颜欢笑,桥段设计感十足

24分钟前
  • 较差

8.5/10 慣例是看了英粵兩版, 毛毛姐回歸最好.

25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和疯狂动物城不在一个档次,疯狂动物城大人小孩都觉得有趣。

28分钟前
  • 瓦砾
  • 很差

这部电影教育我们,要想让女孩子不迷路,不要跟她说什么东南西北前后左右,告诉她,你穿过一条小吃街,在卖关东煮的路口,朝着有冰激凌店的方向走,看到麦当劳不要停,走到前面卖披萨的地方,你就找到了。

33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还行

挺无聊的、、、不吸引人啊

35分钟前
  • 好好活着信仰q
  • 较差

比第一部差到不知道哪儿去了,纯属浪费钱。

39分钟前
  • 魔鬼の翅膀
  • 较差

很不错,亲情友情都刻画得挺好

43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三星都给配音的艾伦吧。

45分钟前
  • 南赫
  • 还行

主创玩得挺嗨的,但我看得都要睡着了。

49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较差

特别不意外,特别催泪,恩

52分钟前
  • 一直在玩兒
  • 推荐

说难看的人。。。你们到底还记得以前那部的内容么嗯哼~

57分钟前
  • UglY_MoNey
  • 推荐

想想在皮克斯放映室看完前半个小时的时候我有多意犹未尽,就知道现在国内的许多电影工作者为何看自己的作品总有亲妈滤镜了。

59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老翻译成“总动员”,出糗了吧

1小时前
  • Iker
  • 还行

迪斯尼买下皮克斯之后是不是把原皮克斯内所有精英都调到了他们的迪斯尼动画本部,然后再把本部的渣滓放逐到皮克斯呢?不然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皮克斯近几年出品的动画一部比一部无聊。

1小时前
  • 罗荒野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