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迷惘到最后的坚定,王继才选择了坚守,在这32年里,他从未有过怨言,他认为“人这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不亏心,就不白活。
”他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着,在这几十年里,他一日又一日的挥动着五星红旗,一日又一日的高唱国歌,哪怕无人观看,他也从未懈怠。
我想,王继才的坚持不仅仅是因为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妻子的陪伴与理解也是他在开山岛上坚守的主要动力。
“你守岛,我守你”这句话是妻子对王继才最深情的告白,也让我看到了爱情最真挚的模样。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在观影过程中我也曾多次落泪。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电影中没有离奇的神话,也没有惊悚的场景,却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将我们带回那个年代,感受王继才在守岛过程中的艰辛以及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如今,山河无恙,岁月静好,但我们应当始终牢记,有那么一些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王继才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他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编者按:本文作者郭松民,原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独立评论员郭松民”,转发此文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此片。
01在《守岛人》中,侯勇饰演分量很重的“任务发出者”角色,即武装部长王长杰。
由于《冲出亚马逊》的巨大影响,许多人把侯勇定位为“硬汉”,但事实上,侯勇创造的形象,早就超出了“硬汉”范畴。
近年来,侯勇在银幕和荧屏上的形象以配角居多,但正应了那句“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格言,侯勇饰演的配角,往往成为影视作品天平上不可或缺的砝码,有时其光焰还力压主角。
最近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形象是反腐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小官巨贪”赵德汉。
全剧一开始,在一群检察官的注视下,赵德汉淡定但又略带不满地吃着一碗炸酱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场面必成经典。
赵德汉是这样一种人:他不能引领潮流,也不能抗拒潮流,只能顺应潮流。
在一个好的氛围中,他会成为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式的劳动模范;在一个不好的氛围中,他则会堕落成可怕的罪犯。
赵德汉贪污受贿整整两个亿——这足以为他换来一张死刑判决书——但他“真的一分钱都没花”,而是码得整整齐齐地放在一间密室里。
这一看似不可思议的行为,意味着在赵德汉的圈子中,贪腐已经成为一种纯粹的精神需求,成为一种“文化”。
侯勇饰演的赵德汉,从在家中初遇检察官时的故作镇定,到来到办公室后的心神不宁,再到密室门前的崩溃失态,可谓峰峦迭出,为全剧奠定了基调。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优秀作品,但赵德汉出局太早,无疑是一个缺憾。
如果赵德汉作为一条副线贯穿全剧始终,那这部戏无疑会更加丰富、精彩。
扯远了,继续谈王长杰。
02王长杰肺癌晚期,医生宣告不治,只剩一口气了,但就是咽不下去。
他艰难地张着嘴,每一次呼吸都是巨大痛苦,但他要等王继才。
王继才终于来到了床边,王长杰感觉到了,但身体居然有千钧之重,不仅不能起身打招呼,连眼睛也不能转过去了。
王继才知道王长杰在想什么,等什么,他从王长杰的枕头下抽出一面褪色的、留有弹痕、染有血迹、并且印着部队番号的红旗,抱在怀里,告诉王长杰,他不下岛了。
王长杰听到了,他就在等这句话,他的眼角流出了泪水,这是欣慰的泪水,也是歉疚的泪水,他知道自己解脱了,可以放心地去了。
03王继才和王长杰这一对组合,令我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保尔和朱赫来。
朱赫来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正是他把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保尔引上了革命道路,他不仅教会了保尔拳击,还给保尔讲了很多革命道理。
对于保尔来说,朱赫来则既是引路人,也是“父亲。
不过,面对王继才,王长杰并没有“父亲”那样的地位和权威,他只能扮演“兄长”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分量并不轻,“长兄如父”。
王长杰是这样一种人:五〇后,父亲是南下干部,曾经为建立新中国甘冒枪林弹雨,由于这个原因,他对儿子的期待和给予儿子的教育,都和一般人有所不同。
王长杰在五、六十年代浓厚的英雄主义氛围中成长起来,虽然父亲早早地去世了,但对于他,父亲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既是一个榜样,也给他带来了压迫感。
1976年,凄风苦雨的9月,当中国革命之父、新中国之父溘然长逝之后,五〇后中的一些人(不是全部),一夜之间就成长起来了,他们意识到,在没有父亲的时代,“守江山”的责任,很大一部分要由他们这些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人承担起来,王长杰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70年代末发生在南疆的那场战争中,王长杰也上了前线,他表现得很勇敢,这让他在面对父亲留给他的那面带血的军旗时,心里踏实了一点。
凯旋之后,他回到家乡,担任了县武装部长,可他看到的情况,并不能让他安心。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旋律,伴随着邓丽君“好花不常开”的歌声,已经唱得有点绮靡了。
开山岛上原来驻有部队的一个海防连,现在撤编了,只留下空荡荡的营房,王长杰的心里,也变得空落落的,这就像家里的一扇窗户上,没有装玻璃,更不要说防盗窗了,完全不设防的状态,这怎么行呢?
他清楚地知道,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就曾以开山岛为跳板侵犯大陆。
继续挥舞父亲的留下的旗帜,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他把这面红旗仔细地收好,放进箱底,但心底,却压上了一块大石头。
也许,“让世界充满爱”吧,但家总得有人保护,国门总得有人看守。
他找到了王继才,渡江战役时,他们的父辈在弹如飞蝗的江面上,有一段过命的交情,他和王继才,也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他信任他。
看着王长杰无比期待又惴惴不安的眼睛,王继才知道自己不能拒绝,只是他当时也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一生。
04开山岛海防连的撤编,使得这里的海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在从八十年代到新世纪二十年代的漫长岁月里,是靠两个“家国一体”堵上这个缺口。
第一个,是在开山岛上。
当王仕花登岛,“你守岛,我守你”之后,对王继才来说,家就是国,国就是家,保家就是卫国,卫国就是保家,家国已浑然一体,难分彼此; 第二个,就是在岸上,王长杰以“长兄”的身份处理着保障王继才安心守岛的国事,他要代替王继才在其父母面前尽孝,在这样的格局下,家事就是国事,国事就是家事,都不能掉以轻心。
他撑起了“家”,也撑起了“国”。
暴风雨之夜,王仕花在岛上临盆,王继才完全没有接生的经验。
王长杰闻讯大惊失色,像打仗时调兵堵前线的突破口那样十万火急地找来县医院妇产科的医生,遥控王继才,当电话里终于传来孩子的哭声后,王长杰也忍不住嚎啕大哭,瘫软在地。
因为他深知,这一刻,王仕花的安全,就是国防的安全,无论哪一个出了问题,对于他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侯勇完美地演绎了这一“尖峰时刻”的王长杰——惊惶、紧张、如释重负、百感交集……可谓淋漓尽致。
05家事,国事的双重重担,就这样先耗尽了王长杰,又耗尽了王继才,按照今天中国的人均寿命,他们都属于英年早逝。
对王长杰来说,也许这就是“长子”的命运吧?
“长子”是干什么的呢?
就是用来牺牲的。
堪称“共和国长子”楷模的毛岸英,不是在美军迫近鸭绿江的第一时间就牺牲了吗?
王长杰,王继才这样一对“兄弟”,再次诠释了“脊梁”的含义。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感谢《守岛人》,也让我们向脊梁致敬!
电影《守岛人》是一部在线新时期人民楷模的主旋律电影,是一部讴歌普通的不平凡的电影。
电影《守岛人》艺术化地描写了在孤岛上坚守三十多年,忠诚为国戍边的 “时代楷模”王继才和爱人王仕花的事迹。
这部电影是感人的,但是并没有去刻意制造煽情,而是在朴素的人、朴素的故事中让观众从中体会到守岛人的不平凡和伟大。
看完这部电影,我个人的感受有两点:“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以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王继才和爱人王仕花夫妇,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却是铁骨铮铮的人,是刚强坚毅的人,是埋头苦干的人,是重于泰山的人!
这部电影在结构上,在叙事上,在技法上都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却可以直刺人心,至少我是被感动了。
这部电影体现了“人民万岁”的精神!
对这部电影,个人评分8-8.5分。
就这样一片子还能被刘烨粉丝当做遗珠一样“推荐”。
真的无语,我不知道《悬崖之上》的剧本和演绎够不够好,但是一定不会比这拉胯玩意更差了。
这本电影和邓超的银河补习班能在五分以上将会是我人生中的两大未解之谜。
感谢守岛人让我人生中有了第二部没看完就走人的经历。
我不知道真实事件如何,以下看法只针对电影:一个男人为了像自己的父亲证明自己的价值明明可以下岛却罔顾家人意愿,就是不下(怎么可能没有一个人干的比他好?
明明是他自己觉得守岛让他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死抓着不放);一个人民教师,明明可以花十几年的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无数的孩子走出小镇,却要因为公公和自己母亲的话语死守一个男人,别的啥也不干;奶奶以“不拖累”为理由拍屁股自己走人了,丢下两个父母全部不在身边的小孩儿不管;都九几年了,义务教育了,还要逼迫一个女孩辍学来养弟弟、甚至帮父母维持日常生活,而这个女孩儿本来可以受教育成为工程师、教师、程序员、医生,可以为国家工程做贡献,可以帮助孩子走出大山,可以救死扶伤。
最后这个家里,只有弟弟成为了人民警察,成为了能为社会长久做贡献的人,可是他们全家本来都能更有价值!
如果理由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只是男主角为了证明自己才守岛,那么我一点都不感动,我只感觉到湿冷。
这是一个祖辈将自己意愿强压在下一辈身上,下一辈又把意愿强压在孙辈身上的故事,这个故事混杂着父父子子,男尊女卑。
我在这个故事里感受不到爱国,感受不到感动,这个故事里没有什么不朽的光辉,只有腐朽,只有主角们的无能、自卑、自大与对生活的逃避。
电影里的每一个任务都很扁平很刻板,每一个人念台词都像没有灵魂,每一个人活着都是为了他人,而这个为他人,也不是为了人民为了大爱,只不过是儿子为了父亲,妻子为了丈夫,女儿为了弟弟,天呐,多么阴间的电影。
还有整部电影昏暗的蓝色滤镜,非常阴间,非常隐秘的角落,非常的BBC,CNN。
当然,这电影的剧情也很隐秘的角落,只不过隐秘的角落主动的和我探讨人性,这电影让我不得不被动思考人性。
男主角的形象非常像加缪笔下的角色,都是些烂人。
这本电影真的是!
太!
烂!
了!
烂到我觉得编剧该被!
抓起来!
(开玩笑)gd局,听见我的呐喊了吗!
主旋律电影!
不能!
拍!
那么!
烂!!!
求求了!!!
发完这个我就要给《觉醒年代》重新打分,MD,对比之下,《觉醒年代》值得满分。
这部影片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在开山岛的日子,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
32年间,他们经历过大自然的残酷,也见证过海岛独有的景观,并亲手把环境异常艰苦的小岛变成了温情的家园。
此次首映式,王仕花也亲临现场。
回忆起最初陪王继才守岛的情景,她哽咽着说:“他要守岛,那我就守着他吧!
”他们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现在开山岛继续由王仕花和其他人守着。
他们是英雄,是我们值得记住的人。
今天和各位实习同学以及领导共同观看了电影《守岛人》,电影有许多戳中人心的泪点,亲情、友情、爱情,都是围绕人类社会关系而衍生出的情感,而让我更加动容的,是那一份爱国情,那一份对信仰、对使命的责任与担当。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刚去过不久的灌云。
前几日去连云港,爷经过灌云去吃了海鲜。
那天刚下过雨,太阳很大,但是海边的风呼呼刮时,我只是觉得比空调吹的还凉爽。
我不知道在台风来临,大风呼啸而过时,那个小镇又会是什么样子。
家家户户的房子都又小又紧,我还纳闷为什么一栋高楼都没有。
今天在电影中,我感受到的只有对海风海啸的震撼。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竟然还会有人坚守使命,还奔跑在小岛上,警告其他游船不要靠岸。
在组织上,王继才同志一心坚守使命,坚持守岛。
先是自主向王部长报告,本打算呆几天向他人证明自己不是孬种。
但是在后来的后来,虽然对王部长又说怨言,但从未为难过主任。
军民一家亲,王部长也一直在奔波找人,关照王继才同志一家人。
军为民想,民与军亲。
相互信任,互相解困,这是个人对祖国的贡献,也是政府为人民考虑。
在家庭中,王继才同志自登岛后就几乎一步未离开开山岛。
儿子出生,父亲离世,一家子在岸上被走私犯欺负,他无奈,但是在大我和小我中纠结痛苦。
看到女儿没有书读在海鲜市场打工,他的心痛深深感染了我。
小宝作为姐姐,打工挣钱供弟弟上学,弟弟也争气,考上了本硕博连读。
王继才在家庭和国家中,在无数次的纠结无奈中,还是选择投入守岛职责,守住中国的领土。
在自我中,王继才和妻子不离不弃,夫妻两相互体谅,抗过了夏日的暴风暴雨,挨过了冬日的冰天雪地,抵住了走私犯的上岛报复,救起了无数的陌生渔人。
生活上缺衣少食,精神上却越来越丰满。
运土种菜种果蔬,织网捕鱼捞海鲜,夫妻两和那些陪伴过他们走过三十二年的狗狗们,守住岛,守住家。
王仕花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你守岛,我守你。
”至死不渝的爱情,没有共享福,只有同吃苦。
尽管在生活上,王仕花也曾想过离婚,但她作为人民教师,作为小宝的妈妈,她没有放弃。
我非常非常敬佩这份执着,他让我再次相信爱情是永不过时的。
还有一直帮衬他们的小豆子、老朱夫妻等等,这些感人至深的友谊,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三百多面红旗,一百多本日志,夫妻二人守着0.016平方公里的开山岛,度过了三十二个春与秋。
《守岛人》不仅仅是一部写实类电影,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是我们新时代青年所需要的食粮。
我很久没有打这么高的分了,虽然我一直宽容给予大部分电影中上的评价,但近乎五星的电影,这两年的院线里几乎没有。
《守岛人》可以说是我认为七月主题电影里最好的。
“人这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不亏心就不白活。
”“你守岛,我守你。
”我很久没有看到一部真正把爱国、责任、奉献和爱情融合一起,含蓄却又面面深刻的电影了。
无论是岛上艰难的生存条件、环境鄙陋,还是日积月累的身体摧残、意志摧垮,都让人动容这竟是纪实的。
试想,在北京奥运那样全国齐乐祥和,社会先进发展的年代,两个人在孤岛洞穴里点着低瓦灯泡,听着收音机里的播报,骄傲又欢快地与国同乐,那是一种强大的自我精神补给与支撑。
影片是感人的,甚至是催泪的,但不是让人哇哇大哭的。
结尾王仕花一个人挥舞着国旗的时候,想象中丈夫对她说着那句“你挥旗的样子,比我好看。
”那一刻的笑容和泪水饱含这一生的坚守,对使命,对爱人,对这一路的风雨兼程和余生的坚定信守。
影片细节很认真,环境拍摄用心了,两位演员特别棒,女演员更是让我出乎意料。
总觉得强行煽情,强行宣扬无私奉献。
32年,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地方就安排两个人守?是觉得他们的武力值十分强大吗?
就那么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吗?
人家是无私奉献了,可是结果呢?
两夫妻为了这个岛奉献了一生,变相牺牲了父母牺牲了子女。
于父母,从上岛就没有在父母面前尽一天孝,父亲过世了都不能见上最后一面。
于子女,没有陪伴他们成长,甚至不能够供养他们读书,如果没有姐姐的牺牲,可能弟弟也考不上大学。
甚至因为守岛,全家人的人身安全都遭到了巨大的胁迫。
结果呢?
这种无私奉献了的英雄,得到一些基本的照顾了吗?
小宝甚至那么小就要去菜市场当帮工赚钱!精神上是得到圆满的升华了,非常伟大,非常爱国,我们都看的极其感动。
但是人不是活在半空中,不是靠着一腔热血就能活的。
他们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这是不公平的。
单位组织观影。
此前看过很多次王继才的事迹宣传,故事很熟悉。
伟大,是真的坚定伟大。
我非常敬佩他,但是和许多评论中写的一样,一个县,三十年找不到轮换的人,王继才一家老实、坚定、有信仰,就逮着他们一家薅!
如果王继才不是这样一个坚定的好人呢?
那么多走私船、地下赌场,万一遇上一个不那么坚定的人,岂不是防线崩溃?
岛如果真的这么重要,更应该及时轮换,杜绝一切徇私的可能。
并且现实也和我说的一样,王继才被追认烈士后,当地成立了一个十人组成的哨所,按照值班表轮换。
如果这一切早二十年……小宝这么乖巧的孩子,是不是也可以上学了?
纪录片里儿子说之前恨他爸(最初的宣传片里是这么说的,后来的各种宣传里这段被删了),是不是也不会发生了?
关于拍摄,整个剧情都非常压抑,当然真实故事估计比这个更残酷更伟大。
最尴尬的就是开山岛联欢会那段,突然就各种表演唱戏。
然后还有一点很出戏的,王继才和他妻子二十年后比二十年前络腮胡子的造型还年轻很多……小宝看起来都是他们同龄人了。
就这样吧,并不是批判,只是希望今后政策能更加照顾踏踏实实工作的老实人。
不然就和大多数同事的感受一样:英雄我敬仰,换我我不上。
不是觉悟低,实在是,明明可以轮岗的事情啊(而且王继才自己当年也很想轮岗只是后来没有指望了)!
边看边编辑:结尾主角离世前看到海燕和大军舰太感人了!
女主是真的爱男主,甚至愿意离开子女,在老一辈里属于少见的夫妻关系高于子女关系的那种。
虽然“你守岛我守你”,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社交,不符合现在女性独立的氛围。
无聊
三十二年都没有正式编制的军人去值守,而是牺牲了一个民兵的一生,甚至是牺牲了他的家庭他的家人他的孩子,到了近几年生活依然清苦,这到底是什么问题呢?其实刘烨和宫哲的演技挺好,但是用力过猛的手法和刻意营造的煽情已经不能抓住观众的心了。
佩服王继才一家的牺牲精神,可我不懂为什么要这样牺牲。
故事很感人,但是仔细想想背后的故事就怎么都不是滋味,敬礼的那一段,船上穿制服的那么一大群,就没一个能来守岛的吗?死活要生二胎也不去深究了,但是快生了都还要留在岛上是图个啥?别光说岛主奉献牺牲大,他媳妇奉献牺牲也不小。
可以说相当于是纪录片的程度,太真实了,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一部电影
或许是我没那么崇高的情怀吧,整体感觉就俩字:矫情
人这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不白活很了不起的故事,国歌,眼泪和笑容很震撼人,运镜和配色都特别棒
我在电影院哭得昏天黑地的…致敬英雄❤️❤️
于情于理应该加颗星,然而也只能这样了
这不是就是逮着老实人往死里欺负吗???我敬佩你们,但我当不了你们。导演这句私货也算出了口气。
开山岛,终于有了可以流传的故事。演员给力不娇贵。
侯勇陈创张一山 配角演技真好 故事还是有槽点…王仕花放弃教师工作去守老公 小宝放弃求学供弟弟上学最后奖励她嫁个有文化的老公生龙凤胎 我们为什么只能歌颂不接受补贴拉着一家子吃苦奉献的正面人物呢
凭啥欺负老实人,还拍这种片子来宣传;滚nmd
没有人是孤岛
你金鸡的标准就是颁给为歌颂为宏大叙事牺牲的人是伐?好恶心哦
一般来说这类电影的目的是突现人物为祖国的伟大奉献的爱国精神,可我看完之后一方面没有为夫妻俩的精神感动也没有看出来很多的信念支撑他们在岛上。我满脑子的问题,但问题就一个,就是三十多年甚至到了外面的世界发展到近几年,祖国有钱了,人民富裕了,夫妻两人还在岛上听收音机,俩人都有病也无人关心,儿女有出息了也不能尽孝。如果说九十年代无人问津我可以理解可能是交通和通讯的问题。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为什么还苦苦支撑在岛上,为什么没有人来轮换?半年一年轮换一批人岂不是更好?这样耗尽了自己的一生虽说是伟大,但是国家这个大家要,自己的小家也得兼顾吧,并不是说小家就那么重要,是因为后来军队体系那么健全,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夫妻俩回到大陆安度晚年?
该致敬还是致敬。然后给刘烨一颗星。熟悉的最有辨识度的嗓音之一。
鼓吹牺牲。
人这一辈子不亏心就不白活。刘烨开始自己守岛,后来妻子看丈夫守岛,她守丈夫,面对恶劣天气和偷渡者的报复,两人接受了啸天犬和张一山的帮助,守岛了一生,女儿长大嫁夫,儿子受姐姐扶持考取大学从海军
跟那个白杨礼赞一个意思,但是不能只做螺丝钉不做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