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了解法国人来说就是在炒冷饭,对于不太了解法国的人可以作为一个引子,能让你了解到法国人独有的思想,再看看国内市场上主流的产品或者文化, "Fabriqué en France" 在国内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等你过几年片荒时在二刷或者三刷时会深刻的认识到 "Fabriqué en France"不是最好的但会是值得回味的。
男主天生一副衰气的长相,低垂的眼帘,总是委屈的表情。
一开始看的时候真有点儿小心疼,看着在寒风凌烈下的幽幽的湖边漏出的一个小脚趾,满满的心酸,好像透过屏幕漏出来。
不过后来的剧情也是温情下带着小惊喜小戏剧。
原来每个无家可归的别人眼里的loser们却个个身怀绝技,不仅善良温情,还有乐意帮助别人的侠骨柔肠。
男主也在他们的帮助下报了两代人的愁,最终也找到了为自己倾心的那个她。
最开始看的时候可能有点儿无趣,其实后来想想,这是很舒心的感觉,不会有像鱼刺卡在喉咙里的惊险桥段,不会有调观众胃口的情节,一切都是顺着主角的计划在走,在这种看似完整周密的计划下,是对完美细节的追求。
比如中间强行让保安大叔看隔壁的live版小黄片儿的时候,柔软女主在房顶上线,吊着一块儿“糖”浸在了大叔的茶杯里,这样的情节让人捏一把汗,也会在他们得手之后,心中划上个十字,默默为他们叫好。
影片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这些所谓的聪明伶俐的“犯罪团伙”成员都是一些小人物,甚至是被社会嘲讽和抛弃过的人,他们却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智斗取胜的战役。
他们从烟筒里插入传声器,他们用调节高度的桥梁挡住对手前行的路,他们用挑拨离间的方法让两个大坏蛋互相残杀。
当我看到其中一个军火商直接把暖气杠子扔到另一个人的办公室的时候,开怀大笑的同时又有点儿不可思议。
最后的部分也是一个打开新纪元的桥段。
原来以为两个军火坏蛋要被神情严肃的穆斯林女子处决,当时看到那些女子们举起的自己亲人的照片,确实在震撼的同时,引起深思。
战争发生,千千万万人丧命,我们到底要怪罪谁。
正当我思考关乎人类存亡的大事的时候,面纱打开,原来那些女子是男主一行人假扮的。
影片的结尾还是没有给两个坏蛋一个痛快的爆炸。
取而代之的是录下他们的口供,让他们在公众的唾沫下淹死。
他们的口供也让一些权威人士在公众面前露出马脚。
至于男主一行人,镜头转回温馨的充满奇形怪状的工具的小屋,他们还是伴着轻快的音乐跳着舞,过着自己有滋有味的小人物生活。
说到这里,你以为我要结尾了?
并不。
提起轻快的音乐,片中的bgm也是用的“恰到时宜”,不管是危险镜头,令人捏一把汗的镜头,还是头脑风暴奇思妙想的桥段,男主女主相互吸引的桥段,这段音乐总是会巧妙的飘入我的耳朵。
阴沉沉的气氛总会突然消散,好像整个故事都是以着轻松愉悦的口吻叙述下来的。
真的是太可爱了。
①在众人的撺掇之下,巴塞尔懵懵懂懂地走上前去打开冰箱的冷藏柜,一个姑娘正把自己揉成一团摆在里面!
她冲他做了个鬼脸,施施然地走出冰箱,如天鹅般舒展开身体,怪异而优雅。
好啦,现在大家都知道他们会相爱,那不妨,来一份「让-皮埃尔·热内式」的爱情甜点吧。
然而没有。
他们爱得很速配,就仿佛因为童话故事里王子遇到了公主就必须相爱,他们相爱的唯一理由似乎就是因为剧本里这么写了,起初没有缘由,后来没有波折,就算童话里也得 有个大魔王横刀夺爱啊!
②而电影最大的问题也在这里,一切都太顺利太想当然,以至于除了开局10分钟我们的男主巴塞尔落魄到极点之外,一旦他下定决心开展复仇,形式便立即逆转——所谓的足以操纵国际局势的两大军火商,在这群怪咖垃圾佬面前,简直毫无还手之力,被尽情地戏弄到底。
没有被压抑的暴虐戾气,没有惊险的搏杀和以身涉险,也只有法国人才能把一出苦大仇深的复仇戏拍成一场轻灵滑稽的恶作剧。
似乎只需按下播放键,在流淌的香颂里,一切就都能如马卡龙般甜腻。
③热内的电影总有种朴素的空想社会主义情结,在这里,唯有劳动人民可爱而精彩,他们靠双手维持生计,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切面,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却又纷纷沦落至此,仿佛只为等命运安排好戏一场,好帮帮那个脑袋里藏着颗子弹的可怜流浪汉。
20180617
大伯 发布于: 2010-03-24 00:10SDMS评分: 80分3月23日算是《尽情游戏》在香港的首映日,电影开场前半小时,在香港会展中心等候入场的观众就已经排出了很长的队。
这并不是一个地道的电影院,其实它原本只是一个演讲厅,所以这个厅很奇怪,显得窄而长,银幕也不大,给人第一感觉还是蛮失望的。
出乎我意料的是,导演让·皮埃尔·热内居然带着女主角来到了现场,看了这么多年热内的电影,这还是第一次见到热内本人。
他本人只简单说了几句话,女主角倒是很俏皮地学着粤语,把气氛调动得很好。
不过最让我感到愉悦的是,这一场电影在座的观众都很有水准,可以看得出,大部分人对热内是有所了解的,对艺术家的喝彩也控制得张弛有度。
没有那种例行公事式的“欲罢而不能”的鼓掌,也没有那种春哥上台一样的呐喊声。
100分钟的电影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很快就度过了,出字幕后,银幕下响起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虽然一部分观众还是在鼓掌之后选择了退场,但还有大量的观众一直坐到字幕放映结束。
反正整个观影过程就是给人一种非常专业化的、非常舒适的感觉。
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professional and comfortable。
让·皮埃尔·热内以自己独特的美学观念,又为观众打造了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
影片的细节从一开始母亲接到噩耗的电话,做出一个强忍住惊叫的表情起,就深深地抓住了我。
而后,无论是那个诡异的废铁场、还是那些匠心独具的小玩意,都饱含着浓郁的热内气质。
这个故事与热内实在是太匹配了,我实在是想不出还能有谁更适合拍这样的电影。
一个脑子里有子弹的人,联合一群怪人,包括一个软骨女郎、一个爆破专家、一个天才计算少女、一个无比瘦小又无比大力的艺术家……最后整垮了两个军火商。
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大型的恶作剧,让观众开心地看着两位大佬如何被整的面红耳赤。
热内对幽默的品味一直保持在一个高度之上,包括外科医生对于子弹头如何处理的哲学般的对话以及赌博式的就诊手段,包括男主角用中式双簧的方式借力要饭,包括一位大佬喜欢收集名人器官的特殊癖好……还有很多与时俱进的桥段,像结尾处的youtobe视频分享,让场下每个观众笑开了花。
但是笑过之后,问题出来了,这部电影在你心中留下了些什么?
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回想起来,自己哪怕没有被打动过一次。
这是难以想象的,在热内的前几部电影中:《黑店》里的爱情是打动人的,《艾米丽》中对于一个人的回忆的重拾,本来就是一个很有哭点的突破口,《漫长的婚约》虽然大而不当,但是失忆的爱情还是可以让人感到心碎的。
而到了《尽情游戏》这里,就真的和片名一样,只剩游戏了,就连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也被处理得像是童话速配一样,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美感。
热内的又一特点是很擅于在电影中挖掘小的情节,并适当地玩一些无伤大雅的穿越。
这一次在《尽情游戏》中,热内的穿越次数明显增多。
因为男主角本身就是一个脑里有子弹,一紧张就会大脑失控的人。
所以热内在男主角大脑失控的几次机会中,大量发挥,天马行空。
这一切努力,在带动影片节奏、制造笑点方面增益匪浅;当然在另一面,它也相对更加削弱了影片的情节和感染力。
话又说回来,也许这一次热内就是想尽情地玩一次,让大家使劲笑一笑,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做一部更加自我超越的电影。
很多人应该都会这么去想,并这么来看待这部电影,那么这样一来,我想《尽情游戏》的娱乐性还是很强的,平均每两分钟至少让你张嘴笑一次是可以保证的。
但是看完之后,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小失望,这可是让·皮埃尔·热内的电影啊,多希望能再看到完美如《艾米丽》的有趣电影,一个导演如果不是立足于超越自我,那么拍电影这件事对其本身的意义也就没那么大了。
除此之外,细心的观众也许也已经注意到了,在《尽情游戏》中,充满了很多热内对自己前作的“致敬”镜头。
包括像《黑店》里的男女主角一样坐着弹奏音乐的一家人,包括和《艾米丽》一样的进行色情表演的鱼缸……希望这只是一次自恋式的小玩笑,因为一个导演过早追忆自己的荣耀是正在枯萎的标志。
有时间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去看一看这部电影,如果没有《艾米丽》,我已经会为热内而倾倒了。
医生:“机场的安检门要为他而响了”——很诙谐丹尼•伯恩在码头打地铺的时候,手和脚抢纸板的幽默桥段。
苦中作乐。
在他们的垃圾房,丹尼•伯恩和蹩脚菜相遇时,蹩脚菜用手肘表示欢迎。
艺术家的苦衷坐了,印象深刻丹尼•伯恩在房顶嘘嘘,尿顺排水下而且,排除在小狗的PP处,让人忍俊不禁。
丹尼•伯恩往信箱里灌酒,把冰毒浮起来取出。
虽然逻辑上有漏洞,但还是很有意思。
丹尼•伯恩指挥大家在机场陷害黑人的桥段。
火车站大皮箱套住小帖箱的手法,太有想象力了。
在军火商家里偷的心脏,没法用改装的吸尘器吸入时,吹个气球,搞定~呵呵,有意思在结局时,利用各种声音营造出到了坐飞机到了非洲的错觉,逼军火商交代出实情。
而他们对付的手法,出人意料。
不是交给警察,而是拍下视频,穿上youtube。
太秒了!!
喜剧犯罪片,讲述一位企图捣毁一起军火交易的绅士,中了一枪,大难不死后联合了一帮奇奇怪怪的朋友,准备迎头痛击敌人的故事。
色彩构图音乐都超棒,尤其让人赞叹的是洋溢在影片中的想象力,一干难友的类蒸汽朋克风格的小窝好温馨。
法国人的脑洞如此大,想象力加黑色幽默加快节奏。
每一个场景都美如画,色调就是加油彩的铜版画?
华尔兹三拍子的配乐,加上铁器晃荡的声音,犹如武器在交锋,戏谑的感觉淋漓尽致,节奏张力十足。
简直享受。
响亮招人的犀利名字+长盛不衰的复仇主题+马不停蹄的激紧剧情+诙谐幽默的创意细节一起构筑了这部好看的电影。
电影里的人都是生活在垃圾场内的“无家可归的无用人”,他们用的东西都是别人不用丢弃的废品,但就是这样的人用了这样东西却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而且精彩的收场。
因为这世界本来就不存在垃圾,他们都是放错地方的财宝而已。
电影名字翻译的很经典,人生就是一场有智勇打拼的社会游戏,尽情才能精彩!
我难得的五分我很看脸,所以电影开始的男主角的长相并不吸引我,但是越看越觉得这部电影有味道,有意思,是个很适合多看几遍的电影。
电影情节设置特别有趣,这部电影可以让你完全放松的,心无杂念的看一场好戏。
很典型的法国喜剧,处处都有法式浪漫和幽默,不论是人物设置,还是背景音乐,都让人想提起裙摆跳支舞。
很少再看到这样轻松,舒畅又不乏味的电影了,五分不亏。
一部打着喜剧名义的法国片,片场105分钟,但从头到尾就没几处可以令人一笑的片段。
看到开头男主的破鞋子和破袜子你会发笑?
看到老头发明的奇怪小玩意你会发笑?
看到一个身体很柔软的女人在冰箱里,你会发笑?
看到军火商那么简单的就被愚弄,你会发笑?
这片子,我就看到一群莫名其妙的人,用莫名其妙的方式搞垮了2个武器大亨。
没有逻辑,没有剧情,就这么突然的发生,又突然的结束。
除了再次定义军火商都是坏人,贫民都是好人,非洲人都是野蛮人之外,还剩下什么呢?
总觉得看到国产抗战片的影子,日本鬼子和此片的军火商一样,都是愚蠢的,可以随便糊弄的。
但为什么国产抗战片,大家都不能接受,而这片子却可以到8分?
我不是为国产抗战片洗白,他们应该都不能被接受,2分,不能再多了。
这片子,拖沓、做作,有太多没有必要的情节。
多次描写男主喜欢吃奶油,为了表现什么?
花近2分钟,描写男主对一部电影想到热爱,为了表现什么?
花近10几分钟,描写男主落魄,5分钟不够么?
用10几分钟,来描写那老头稀奇古怪的烂发明,对剧情有什么帮助?
这样一部影片,为什么要有性的描写?
就两个镜头,换成别的内容就不能让情节发展么?
没有性,就不能算一部电影么?
本来,这部喜剧不像喜剧、犯罪不像犯罪、惊悚不像惊悚、科幻不像科幻的四不像片子,凭借其天马行空的剧情发展,随大流的是非观点,还勉强可以算一部儿童票。
但,就这么两个色情镜头,让它连儿童片也算不上了。
这部片子,到底好在哪儿?
导演让-皮埃尔·热内的作品,我看过的几部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跟精灵般的奥黛丽·塔图合作的两部作品《天使爱美丽》和《漫长的婚约》绝对堪称经典。
本片一开场,无论从画面还是配乐的风格就充斥着典型的让-皮埃尔·热内的气息,那种法国电影所独有的腔调。
导演运用了他惯用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随时可能因为脑中残留的子弹而一命呜呼的屌丝,率领着一帮流落街头的流浪汉,对上流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展开的报复的故事。
影片中穿插了各种法国式的幽默和玩世不恭,一帮流浪人群硬是用各种回收物品和各自的特长,完成了一项项只有“007”才能干的活。
在一连串的轻幽默的同时,也讽刺了西方国家任由自己的军火商贩卖军火,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带来种种灾难的现状。
法国人的幽默实在是不靠谱
仍然很jean-pierre jeunet, 但是情节很弱...
因为是热内所以要求高,只能算中等。
还不错 但是和热内之前的作品比起来逊色很多。幽默还在,灵气少了
实在是不喜欢,多一星给用心的取景和色调。。。
就看到一群莫名其妙的人,用莫名其妙的方式,搞垮了2个武器大亨。科幻不像科幻,喜剧不是喜剧。除了道具、摄影、表演还说得过去,两星,不能再多了。
a4g3s8ys。法国片子可以浪漫,可是我不能接受不讲逻辑。主人公脑子进了子弹还那么聪明,卖军火的大佬却是吃屎的?!
好无聊的法国片。
配乐画面方面没得说,但是剧本太过理想化充满了童话的氛围着实不讨我喜欢……姑且不论皮埃尔的电影风格,里面有些情节的设置虽然很合理但是又略显突兀了些没有之前处理的那么圆滑哩……
反战命题作文一次 真的不尽如人意 除了音乐的创造力之外 还不如Delicatessen
刚开始看到画面色调就感觉似曾相识 果然和「黑店狂想曲」是同一个导演拍的 演员也有DP 而且中间也巧妙的穿插了他拉锯琴的画面 好惊喜 整个片子情节明晰连贯顺畅无比 惊奇的小手工玩意儿和构思很多多笑点也多多 特别喜欢这类电影 好想嫁给让-皮埃尔·热内哦 一定是个怪异并有趣的人
让导演教你如何不慌不忙地用文艺的方法复仇。让对方在YouTube上丢人现眼比直接弄死要high得多啦~
毫无逻辑啊,军火大佬会被监听么?一点也不好笑
很好看的一部电影,推荐
热内的个人风格明显,还是天使爱美丽的音乐味道、黑店狂想曲的不羁想象、复古的影调和喜剧风格,只是觉得故事还是偏弱了点。
概念玩过头。
故事一般,但是细节处仍旧让人会心一笑。很时尚...很潮流...
这是史上最强的广告了……不过感觉还是太天真、太童话了。
虽然最结尾是浪漫美好的,但是总体叙事我还是要给较差,3-4分。
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