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喜欢看泰造大叔演的戏,他每次都能把中年人诠释得很到位。
虽然是谐星出道却能演绎生动的平凡人,貌似是日本谐星大叔们的擅长。
这位前夫直立也是个逃避被动的类型,不愿意面对,离婚后也不跟孩子们解释,辞去压力的工作到老家开大巴,这种规律作息给了他舒适空间,从东京到新泻,从男人到父亲角色的切换,而不用一直面对某种状况。
面对那位漂亮的女友,也会依然追求那种稳定不结婚的状态,因为他不要两个角色重合在一起。
缓缓得看着午夜巴士的剧情推进,从离婚到家庭旅行的这十几年,那个前夫、儿子和女儿都的情感世界某种意义上都停滞了,结果这么一通折腾后,大家都放下误会怨恨,真的释然带着感恩后,才能继续新的人生。
看到2小时的时候,我突然有个感觉,原来这个前妻看似被动但还是有策略的,就是希望有人来帮她分担压力的类型,记得她说过一句话,说是自己太寂寞,承受的压力不觉得自己能承受得了,所以她会选择找人结婚,或者找人来帮她分担。
因为她现有的老公已经出轨,但也没表示对她爸爸的事不上心,如果没找到前夫的话,她应该还是会去找个人来帮她分担的。
事情结束后,她回到了现在的家庭,搞定了爸爸住院和进养老院的事。
当直立他们参与之后,她的头晕问题就缓解了很多。
而女友的类型,她其实挺独立的,能处理很多事,不喜欢脱离带水的,不喜欢不受控,这类型的妹子更自主就更需要男方的回应,看似主动却缺少策略,经过她这么多次暗示直立都回避结婚,真是挺让人心凉的。
女友的前夫和直立都对女友说,她的爱让人很有压力,无法喘息,其实因为这两人的状态都在三心二意吧。
如果他俩中能有一个给她安全感,她也不会这么小心翼翼地证明和暗示了。
因为前妻的事,前夫就跑去分手,更让人心凉了,跟二婚男交往真的风险很大。
被决拒绝之后,她关了店去了一家法式餐厅做厨师, 真想说她值得更好的。
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日本的午夜巴士,去搜了一下还真是上了天,前后有遮光布帘不说,这座椅也太豪华了吧,真的是为好睡、隐私设计的说。
他们还给乘务员准备了休息室,居然在车肚子里!
去日本一定要去试一下。
他们还给乘务员准备了休息室,居然在车肚子里!
安全设备也是保护司机保护乘客
影片营造的氛围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午夜巴士,沉闷而又漫长。
片中的角色都因为曾经家庭的变故,而变得内心孤独、不苟言笑。
这种人物之间说不出的疏远感,让影片始终蒙上一层灰色调,加上缓慢的剧情节奏,一种忧伤的情绪始终贯穿着影片。
男主角的儿子从小生活在一个经常爆发矛盾的家庭中,他因此变得异常懂事——提醒父亲送巧克力给雪美作为赔礼、能察觉到妹妹与父亲聊天时的不愉快、努力促成那次家庭团圆的旅行、将东京老宅的枇杷树做成筷子当纪念品。
但这种小心翼翼的懂事并没有换来家人的关心,甚至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男主角的女儿因为从小缺少母爱而变得叛逆且咄咄逼人,无论是面对自己父母还是男友的父母,都表现出不尊重的态度。
她只有在参加动漫展时为了进入角色,才做出装腔作势的笑容。
男主角的女友古井森就像他前夫所说的一样,她的爱给人感觉到一种压力,她那种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爱,就像一团棉花一样,虽然温柔却让身陷其中的人透不过气。
男主角的前妻因为两次失败的婚姻和生病的父亲,家庭的重担几乎要将她压垮。
而男主角利一本身的性格极其复杂而矛盾,他十分不擅长经营爱情和婚姻,影片并没有交代他与前妻离婚的真正原因,但从他和女友的相处的片段中可以发现,他并不十分懂得情调,他们的交流总是流于表面。
但他深深爱着她的女友,从分手后他在电话中说出那句“太有压力了”时痛苦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发自内心的愧疚。
父亲是扇骨,作为一个点把家庭连接在一起。
剧情的转折从这句话开始。
为了让前妻得到女儿的原谅;为了让两个孩子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男主角放弃爱情,选择了家庭。
导演故意将他最后次去东京古井森家的那个镜头拖得很长很长,其中有一只猫从镜头中缓缓穿过——为了这个决定,男主确实做了很大的牺牲。
最后全家人的心结终于全部解开,一起在甲板上合影时,每个人都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在整部电影里,那是每个角色第一次真正的笑出来。
这部电影的真正主题应该是亲情。
有了家庭的港湾,天鹅巴士终于不再感到孤独,开始展翅高飞。
虽然影片的结尾,每个人还是相互离开。
“但这里还是我的家” 就像男主角儿子说的那样。
有了亲情的温暖,大家都勇敢地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儿子去印度开始了新的工作、女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前妻终于放下过去,与男主角在巴士上道别、而男主角想法设法,终于再次找到了古井森。
这部电影不像别的亲情主题的电影那样,走煽情路线,导演将温柔而细腻的亲情,像流水一样缓缓的注入观众的心中,让影片在故事的结尾展露出生机。
另外,导演在电影中安插了一个画龙点睛的线索,男主角女儿的组合中经常提到的台词“不允许提问”,为了突出这个线索,甚至在影片结尾时,只有这句歌词带有字幕。
不允许提问,虽然使用可爱的语气说出来,但真正的目的是不让对方进入自己的内心。
因为害怕受伤,反而将自己的心保护起来,拒绝对方的爱,这才是造成疏远、造成孤独的原因。
影片营造的氛围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午夜巴士,沉闷而又漫长。
片中的角色都因为曾经家庭的变故,而变得内心孤独、不苟言笑。
这种人物之间说不出的疏远感,让影片始终蒙上一层灰色调,加上缓慢的剧情节奏,一种忧伤的情绪始终贯穿着影片。
男主角的儿子从小生活在一个经常爆发矛盾的家庭中,他因此变得异常懂事——提醒父亲送巧克力给雪美作为赔礼、能察觉到妹妹与父亲聊天时的不愉快、努力促成那次家庭团圆的旅行、将东京老宅的枇杷树做成筷子当纪念品。
但这种小心翼翼的懂事并没有换来家人的关心,甚至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男主角的女儿因为从小缺少母爱而变得叛逆且咄咄逼人,无论是面对自己父母还是男友的父母,都表现出不尊重的态度。
她只有在参加动漫展时为了进入角色,才做出装腔作势的笑容。
男主角的女友古井森就像他前夫所说的一样,她的爱给人感觉到一种压力,她那种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爱,就像一团棉花一样,虽然温柔却让身陷其中的人透不过气。
男主角的前妻因为两次失败的婚姻和生病的父亲,家庭的重担几乎要将她压垮。
而男主角利一本身的性格极其复杂而矛盾,他十分不擅长经营爱情和婚姻,影片并没有交代他与前妻离婚的真正原因,但从他和女友的相处的片段中可以发现,他并不十分懂得情调,他们的交流总是流于表面。
但他深深爱着她的女友,从分手后他在电话中说出那句“太有压力了”时痛苦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发自内心的愧疚。
父亲是扇骨,作为一个点把家庭连接在一起。
剧情的转折从这句话开始。
为了让前妻得到女儿的原谅;为了让两个孩子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男主角放弃爱情,选择了家庭。
导演故意将他最后次去东京古井森家的那个镜头拖得很长很长,其中有一只猫从镜头中缓缓穿过——为了这个决定,男主确实做了很大的牺牲。
最后全家人的心结终于全部解开,一起在甲板上合影时,每个人都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在整部电影里,那是每个角色第一次真正的笑出来。
这部电影的真正主题应该是亲情。
有了家庭的港湾,天鹅巴士终于不再感到孤独,开始展翅高飞。
虽然影片的结尾,每个人还是相互离开。
“但这里还是我的家” 就像男主角儿子说的那样。
有了亲情的温暖,大家都勇敢地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儿子去印度开始了新的工作、女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前妻终于放下过去,与男主角在巴士上道别、而男主角想法设法,终于再次找到了古井森。
这部电影不像别的亲情主题的电影那样,走煽情路线,导演将温柔而细腻的亲情,像流水一样缓缓的注入观众的心中,让影片在故事的结尾展露出生机。
另外,导演在电影中安插了一个画龙点睛的线索,男主角女儿的组合中经常提到的台词“不允许提问”,为了突出这个线索,甚至在影片结尾时,只有这句歌词带有字幕。
不允许提问,虽然使用可爱的语气说出来,但真正的目的是不让对方进入自己的内心。
因为害怕受伤,反而将自己的心保护起来,拒绝对方的爱,这才是造成疏远、造成孤独的原因。
一定要安利下这部刚出的日本电影,看的人少评分又不怎么高,实在不忍心让它就此埋没。
看简介男主中年后辞掉东京高薪工作回老家做长途大巴司机巴拉巴拉……以为是《岁月的童话》或《哪啊哪啊神去村》那样的温暖电影,谁知电影的气氛却与《入殓师》和《海边的曼彻斯特》一般,如凌冽冬日中明亮却无力的日光,题材近乎是枝裕和《步履不停》、《比海更深》这类,但该温情时温情的点又完全不同。
后来才知道导演是杨德昌《一一》的副导演,如同是枝裕和是侯孝贤的小迷弟,本片导演也是杨德昌的小迷弟。
于是才觉得这片子相比于像是枝裕和的片还是更像《一一》。
虽说无法跟《一一》的结构庄严、举重若轻相比,但是7.5的评分还是实在太低了,至少应该打到8.0以上才正常。
(个人觉得此片略高于是枝裕和平均水平)另外,很多人觉得电影太长太沉闷,我倒是完全不觉得,算是我最近在好几部看不进去的电影中唯一一口气看了一半的,属于很适合冬天看,又不会觉很累的那种。
(再说,156分钟对一个基本合格的影迷算得了什么)柴犬、海鸥、远处的雪山、家有枇杷树,枇杷叶做茶,无法阻止新的主人砍掉枇杷树于是做成了筷子留念……这些都是令人觉得温暖的地方。
电影里印象最深的台词(虽然那句“父亲是风扇的扇骨”更点题)女:“你为什么不再婚?”男:“你为什么再婚。
”女:“你就(不)会回答我的问题吗”……“我太寂寞了,我觉得我一个人应付不来”……“那么你为什么不再婚呢”男:“因为我不寂寞。
”女:“原来是这样啊。
”所以就多给半颗星提高下评分吧。
#午夜巴士[电影]#日本感情电影最让人动人之处,是用1/2的速度,去表达100%的情感,再配以动人音乐,总是可以让人感动。
一个中年男人的两种责任,一种来自于孩子家庭,一种来自于对现在十年恋人。
图一中那话父亲是家庭中的电扇开关,男人责任需是第一位。
一个中年女人的两次逃避,一次来自当年放弃家庭,一次来自这男人再次给予机会时,仍然纠结。
图四图五中虽还是爱的那人,却再也回不去了,女人不可犯错。
另外一个女人只是希望陪伴,无他求,饭馆其实只为这男人而坚持,这是一种爱的默不作声,直到被拒绝,开始新生活,却只是改为隐忍。
如图二中女人第一眼就认出了真爱,这类人最多,却总被伤害,实在残忍真实。
故事结尾,在责任履行之后,他终于去见那女子,转头瞬间如我预料,字幕结束,并无结果,也在意料中,感情的结果种类太多,但有幸福感的却很少,悲剧本身可以震撼泪目,喜剧本身不敢往后看,所以没有结果终究是最好的结果吧。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九命橘猫(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57733404/刚看这个题目, 加上片头男主一张棱角分明的脸,还真的以为是类似于午夜凶铃那种恐怖片。
没想到外表沉默寡言的巴士司机竟然是个超级暖男,游走于前妻,女友,儿子,女儿,前老丈人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以不变应万变,凭一颗大度体谅的初心为大家冰释前嫌,自己也收获了亲情与爱情。
几个片花:刚开始看到他什么都憋在心里,该说的不说,不停被各种误会,很替他着急,后来想想,只要初心是好的,误会总会被解除的,特别是亲人和爱人,不必总是解释,日久见人心......与前妻的感情里面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对前妻设身处地的理解,不但不责怪前妻离开自己和孩子, 反而能体谅到前妻与彪悍婆婆相处的不易,最终帮前妻化解了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但是感情方面却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与前妻之间发乎情止乎礼,没有滥情。
在孩子面前对自己的感情世界讳莫如深,从不交流, 开始觉得很不理解, 后来想想自己的父辈,基本都是这样的吧,因为爱得深沉,亲情和爱情都不想失去,只能什么都压在心里。
看到里面男主学IT的儿子突然通知他要去印度时吃惊紧张的样子,蓦然想起自己当年临近去美国留学前第一次通知父亲时他的反应,竟是一样的桥段。
现在日本电影里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 男主和女儿未婚夫一家去餐馆吃饭的时候电梯里整整一大段都是同电梯的中国人大声讨论在本地买酒的各种攻略。
不知道导演怎么想,反正我听到这种旁若无人的大谈特谈觉得满不自在的,哈哈,可能太敏感了。
吃饭的时候有些中文的讨论还在继续。
男主的女儿在动漫行业,想进军中国, 里面表现的中国元素还是比较客观和正面的。
整个片子的情节跟男主的性格一样, 写实,含蓄。
最后找到女友的那一段很感人,尤其是最后定格在女友的一个侧脸,竟让我看到了张曼玉的风采......里面的日语句子比较简单,很少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适合练习日语听力和口语。
喜欢这类日本片。
能平静的讲很多故事,我能静静的听,静静的收获。
亲情片,这么破碎的家庭,儿子毕业辞职赖家,女儿玩Cosplay。
妻子再婚多病……虽然是天大的事,但是对于别人来说,就是这么平淡无奇,自己却能挺过来,一个个处理好,每个人都是那么棒,那么优秀,儿子是那么细心懂事。
挺过来,努力,为了一个字家,努力。
当男主说出跟女主前夫一样的话时,心里也是渣男渣男冒出来的。
虽然没看到他们结局,还是希望他们有个好结果。
像棉花那样有错么……不错他也是对家有个好负责。
作为扇骨,是要有自己的主意和当担…有很多收获…19年,小小的我也要成家啦,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为了一个家,尽快让自己成为可以让他们依靠的大树,港湾。
过平平淡淡的生活,再努力给生活添色。
等孩子长到有意识了也养只可爱的狗狗陪伴,相互陪伴……插曲The Rose一听到就想知道名字哈…
婆媳不和,女人抛下丈夫、儿女离开,丈夫辞去优渥的职位,回到家乡照顾年幼的儿女,东京也有一个年轻的女朋友。
东京于他是个男人,家乡于他是个父亲。
…多年以后,前妻因为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回到家乡,与这一家人有了关联。
儿子因病辞去高收入的工作,女儿因为从小被母亲抛弃的阴影不肯原谅母亲。
就这样一个有些复杂的故事,被云淡风轻地讲述出来,其实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激烈冲突,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态。
父亲劝女儿理解母亲、哥哥,儿子劝父亲理解妹妹。
女人再婚后不幸福,想要和前夫重新开始,却还分析着前夫离开女朋友是因为太爱她的缘故。
每个人都是善良的,女儿最后也因为自身经历理解了母亲,穿着母亲为自己准备的嫁妆参加全家的最后一次旅行;儿子治好了皮肤病,重新开始了新的工作;前妻带着父亲回到东京;父亲去寻找女朋友…生活又将重新开始。
“你为什么不再婚?
”“因为不寂寞。
”当然寂寞,所以认识了古井。
古井新离,父母不再,独自经营可惜没有才能。
礼一离婚已有几年,又年长不少,懂得古井小姐的寂寞。
按说两个寂寞的人相互慰藉是自然的事,可其中不能说没有一点年长者的卑鄙。
爱是排他的。
相识十多年,当年的古井小姐正是二十多的年纪。
礼一说:“我能给你的,比我索取的多得多”。
只是爱的卑微?
或者有一些现实的苍白,灵魂的不安?
古井小姐喜欢扎花,这不符合她的年纪,可她心里住着小女孩。
十一年前古井继承了母亲的饭店。
更早些呢?
她的父亲呢?
想必她的父亲缺席了古井的成长。
这也是年长的礼一会让她安心的原因。
单亲的家庭,经济上比较拮据,精神上往往也捉襟见肘。
唯一的成人为了维持家用,生活的余量也少了,整个人都绷紧起来。
这不单是礼一的状态,想必也是古井母亲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下,懂事的孩子会把自己藏起来,装成一个大人。
但这并不是说那个孩子不见了。
彩菜喜爱鲜艳的粉色,喜爱cosplay,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补偿。
彩菜能与自己的小孩好好相处,并不是说古井也可以。
生活对古井更苛刻一些,所以她生长在后来。
父亲之后,母亲离开了,再之后是男朋友。
“我很乖的,不要丢下我好不好...”到不是说都别有用心,人善于欺骗自己,又很笨,不经意就会伤害到别人,不知道保护自己又受到无心的伤害。
将这种懵懂而切实的伤害记录下来,像对伤疤温柔的抚摸,“真疼啊”“没事的,你不是故意的,我下次不会这么轻易受伤的。
”“对不起,我不想这样的,下次一定会更仔细的。
”...
导演不愧是杨德昌的助手 ,拍出来全世界对中国人旅行者的共同印象。
第54分20秒起拍出了中国人的公共场合电梯餐厅大声喧哗嘈杂的印象。
而且这个片子最高明的是故意没有日本人给中国人极其仪式化的客气。
这点也不错!
导演不愧是杨德昌的助手 ,拍出来全世界对中国人旅行者的共同印象。
第54分20秒起拍出了中国人的公共场合电梯餐厅大声喧哗嘈杂的印象。
而且这个片子最高明的是故意没有日本人给中国人极其仪式化的客气。
这点也不错!
主题旋律很好听,但无论怎么说,157分钟的片长也太拖沓了,尤其是最后20分钟,五六次暗转都不结束。
故事還是講得很好的,舉重若輕;當然攝影音樂什麼的都很好
散而后聚又散的一家人,在零散的日常对话里大概可以拼凑出各自的前史和历程,这种做法确实还蛮杨德昌的。过于避重就轻的,过于温柔体贴的,过于独立顽强的,过于早熟懂事的,过于叛逆愤怒的,所有的过于背后都有结。理想的家人,并非同一屋檐下的一团和气,而是毫无芥蒂的过各自的生活,因为有家人不会弃你而去的底气。
越来越喜欢日本电影,韩国电影是血腥暴力或是温情浪漫到了极致,而日本就是平淡,像你我的生活一样不起眼,一样琐碎,偏偏又是我想要的理想状态。
单单从电影本身看,确实淡若水。但是从它的出发点,新潟当地报刊为了周年纪念而定制的影片来看待,似乎能看出更深的味道。枇杷树做筷子,劝妈妈离家出走,儿子礼二实在是太好了。
一颗星给配乐,一颗星给柴犬。
如果没有明确的空间-影像意识,就不要拍生活流电影了。
扣分在男主
有人说这是日本版的一一,我觉得比一一还是差了不少,竟然有三个小时看完才发现,另外结尾一定要好好吐槽,每次觉得要结束了结果又来一段,结尾处大概有至少3、4次这种感觉。
ミッドナイト・ロード
比《比海更深》更舒缓一些平凡一些...我太老了,可以理解的事情更多了...过去是沉重的行囊,未来在寂静里消亡...
剧本,表演都很一般。男主的行为逻辑缺乏情感铺垫,最后的结尾,在家人分分离开后再去找前女友,彻底的人设败笔。
有些事,有些人需要经过时间的酝酿才能看清、看淡,家人间的感情亦如此,时间长了,日子过了,一些怨恨、一些悔痛消弭在了时光中,如愈合后的疤痕一般虽不复往昔之神采,又别有一番岁月沉淀出的美丽!
可能是岁数还没到,看这个片子感悟没有那么深。以男主的视角拍的这个片子,很难确切地说出他对前妻究竟是什么样一个态度,也很难去推测他对他前妻的感情在他与情人分开的决定里占了多少。最后去找回情人的片段,我也更觉得是想为这十年画上一个句号。总的来说这个片子把中年人的迷茫和抉择展现得不错。 2022-5-15看
只能讲普普通通吧,小西真奈美真是不老童颜。柴犬狗子最可爱啦!
还好前妻第一次要求男主拥抱她的时候男主克制住了,好评,还好最后志穗回头了。利二完全符合我的审美啊,虽然妹妹第一次进房间他惊呆了站起来全身裸着也是很中二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洗公交车的方式不一样,每一次看霓虹国洗公交都觉得谜之有趣。
【上海电影节展映】日本家庭剧情片,很是温馨动人。一个往返于东京-新泻的日本中年长途客车司机与他的前妻、女友、儿女、岳父的故事。每个角色都无比生动鲜活,个性十足。一家人的隔阂心结慢慢舒解释怀,自然清新,温暖治愈。节奏不急不缓,情绪暗流涌动,剧作滴水不漏,喜剧元素安排得当。非常喜欢
有点小丧的真实。总有一些点可以让人共情。
3.5星,虽然没有是枝裕和那么抓人,但也足够细腻了,探讨为人父母的问题。加上风光、职业、萌宠也足够有细节了。
粗浅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