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遥望南方的童年

遥望南方的童年,The Rising Star Kindergarten

主演:易志兵,何伟欣,谢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遥望南方的童年》剧照

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2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3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4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5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6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3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4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5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6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7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8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19遥望南方的童年 剧照 NO.20

《遥望南方的童年》剧情介绍

遥望南方的童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于父母大都去南方城市打工,村中剩下的全是老人和儿童,小学教师易明堂(易志兵 饰)不忍这些孩子重蹈父辈的路,决定开办一所家庭幼儿园,教孩子们学文化,下岗的妻子(何伟欣 饰)当园长,初中生李响(谢媛 饰)当了老师。由于条件简陋,易明堂腾出家中祖宅做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幼儿园开班后,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有的家庭连低廉的学费都交不起。陀陀因李响教育失当离园出走,李响很是内疚,她想报考师范学校系统地学习。秀秀的妈妈打工回来,女儿竟不认她,加之丈夫有了外遇,她伤心地离开了家乡。由于易明堂没有办学资质,乡里勒令他把幼儿园关闭。令易明堂心酸的是,这些留守儿童将来怎么办......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好汉两个半第十二季55步难道不浪漫威廉王子飞归故乡穿越亚马逊费马的料理我的青春期欢迎来到雷克瑟姆第一季马普尔小姐探案第一季爵士灵魂火爆天王杀手疗法人间正道是沧桑猛鬼故事聊斋倩女传我爱你,老爸海神密码一触即发之除爆星星少年谎言屋第三季沙家浜美丽至极幸福城市当下完美金牌红娘漂亮女人生命密码曼谷保镖赤松山魂

《遥望南方的童年》长篇影评

 1 ) 我也是那个遥望者

2007年,我六岁。

大概就是前一年,村里的小学永久关闭,我是最后一届学生,之后到镇上读了半学期的学前班,就去上了一年级。

2007年,我弟弟出生,我暂时结束留守儿童的生活。

可能也是在那一年,我堂弟的妈妈跑了,再也没有回来,因为忍受不了我们这个穷地方,我也很小,对她并没有什么印象,我想我堂弟也是一样。

电影越到后面,我看的就越揪心,每一幕好像都是发生在我的身边。

外出打工回来的母亲,自己的女儿都已经不认得她了。

我弟弟大点后,我妈也又出去打工了,后面回来,我弟弟也不再和她亲近了,睡觉也只愿意和我奶奶一起。

而像我这样的人,在那个年纪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可能也就产生了永久的隔阂。

电影里大人们总是这样对小孩说:“要听话呀”。

好熟悉的话,我好像就是听着这句话走过来的。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听话,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出去打工,我只能默认接受这一切。

我的最初的记忆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我完全有感觉有意识,那个时候农村是怎样的景象,和电影别无二致。

相比较大部分人来说,我的童年并不是很完整,但与我身边的人比较,我又显得无比幸运。

我有爱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叔叔伯伯舅舅姨姨,他们一起弥补了很多东西。

表哥表姐回来会给我买很多好吃的,还会给我mp4,或者他们不用的手机,我可以试着想象了解外面的样子。

可能最幸运的还是,我自己对新鲜事物有一些好奇吧,我会去翻家里的东西,那些书,那些照片,我去了解我想知道的,我去学校的图书馆去借百科全书(体育百科,兵器百科……),一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看新闻也好,看新奇的广告也好,看电视剧里的主人公的生活也好。

总之,我大概知道外面有一个有意思的世界。

我也在遥望,家对面的那座山后面是哪里,我从来没有尝试去真正地弄清楚,因为我有着更大的期待,我不希望他的后面还是山,山的后面还是山……我不介意我这样的出生,但是我很介意很多人和我一样甚至比我还要糟糕,我觉得这很不公平,很不公平。

遥望南方的童年 (2007)9.32007 / 中国大陆 / 剧情 / 易寒 / 易志兵 何伟欣感同身受

 2 ) 留守儿童的悲哀

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时代经济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城乡差距拉大的不仅是经济的差距,也是农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

如今我国的留守儿童数量庞大,这一群体属实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少年儿童处于成长成人的关键阶段,父母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

如果是留守儿童,父母在成长最重要的阶段缺席,我想孩子的未来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

往好的想,孩子懂事的早,也会更加有主见和思想,就像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往坏的想,孩子可能会产生三观的偏离,在心理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未来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极有可能会造成社会危害。

生而不养是不配做父母的,既然生了孩子就要有父母的担当和责任。

为人父母的责任实在是太重了,我之前也和一位朋友讨论过如果我没有那个能力去承担这个责任我是不会结婚生子的,因为这个责任不仅要有思想保障还要有物质基础。

就像《棒!

少年》里的小双和马虎一样,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在农村多的是。

这些孩子的未来不像小双、马虎有保障,他们的出路可能只有打工或务农,能够继续上学的很少。

我想原因有二,一是农村思想的局限性,二是农村教育水平的落后。

当然不可否认,随着现在国家“教育扶贫”的深入发展,农村教育正在逐渐提升,但更重要的还是农民的思想要提升。

我很庆幸我的家人从小就为我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条件,小学四年级为了让我上学方便搬到了城里,小学、初中、高中都享受着县城最好的教育条件。

但老家和我同龄的朋友很多都是上的大专或技校,还有是家里供不起上学的费用只能外出打工。

有时候听我妈说起“谁谁家的孩子去打工了”总会让我感到悲哀又无力,与此同时我也很感激我的家人能够让我去大学里接受高等教育,能够自主选择我的未来和人生。

电影是在江西拍的,关于江西其实了解不多,但我知道江西的“重男轻女”很严重。

我在知乎上关注一个问题是“女生,为什么要特别努力”,很早之前看过的一个回答,印象深刻。

大致就是“江西农村的女生在很小的年纪就要学会做各种家务,绝大多数女生在初中毕业之后就要辍学打工,挣钱养家了”,我相信这绝不仅仅发生在江西,在落后地区这种现象只会更加常见。

这样的新闻其实挺让人愤怒的,但仔细想想这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我愤怒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在家里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直到现在我也不会做饭,家务也是想干就干,不用去考虑家里的经济状况,担心自己的未来。

我觉得女生一定要多见见世面,“穷养儿富养女”不是毫无道理,如果说女生的思想也只是停留在“嫁个好婆家就会幸福”,那我想这个女生的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吧。

所谓的新时代独立女性不应该只是经济独立,更多的应该是思想上的独立。

前些天听我妈说一个远房表姐准备结婚,因为她也就比我大两三岁刚刚大专毕业,我还很惊讶,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她的男朋友家里在十八线小城市有一套房子,还是破的。

我开始还很惋惜,后来想通也觉得大多数农村的女孩能有个这样的结果或许也不错吧。

留守儿童的未来会怎样发展我们不确定,但我相信会越来越好,因为这背后有千千万万个张玉滚、张桂梅......

 3 ) “沿海发达地区要反哺落后地区”

有这么好而不被我知道最终知道了的电影,本该开心地不得了。

可是,我们这片土地上还有无数的“砣砣”过着无父无母干涸的童年。

南方经济好发达哦,小时候见我们那边有年轻人背着条纹帆布包精气十足每年固定季度南下“搞副业”,深圳广州。

小小的我觉得好奇,不知何谓“搞副业”。

终于,你们的数据起来了,我们有超级都市了,一代一代的乡村孩子没有童年,不熟悉父母,如何教育,休谈爱。

电影真好,然而无法高兴。

方言,村民演员,鲜少剪辑与技巧,被人诟病“主旋律”的配乐我倒觉得好。

人们也骂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为何生而不养,也说农村地方小人心就是那么狭隘,这些我都不敢苟同。

生而不养的恶劣父母和无事生非的村民都存在,但他们毕竟不是主流和全部。

16岁的小姑娘叫“李响”,想打工参加超级女声做歌星,最终返回学堂准备考师范。

小“砣砣”一直饥饿简直吃不饱,神情凝重,奶奶失明,就算父母寄钱也无人收养照顾他。

漂泊的孩子难道不是大地上最痛的事实。

遥望南方,深圳就在不远处。

依照西方城市的模子将其建设起来,高楼林立,灯红酒绿。

返回家乡的打工一代面临孩子的陌生排斥,夫妻感情破裂婚姻承受风险,父母老无所养。

孩子们长大了挤也挤不进父母建起来的城市,进入城市的权利基本不属于他们。

哪里有故乡?

不知到什么时候,人类才能不迷恋数字,慢下来回头看看自身。

而今听到“发展”之流词汇,我夸张地恐惧。

因为我分明记得,我小时候可以在河里玩耍,干干净净。

孩子天生有亲近自然的欲望。

现在回到家乡,河水是黑绿的,两年前见美丽白鹤落在上面,惊心动魄。

做了什么工业,我却一无所知。

算了,扯远了。

我是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马克思这么勒斐伏了。

当然,老易带着孩子们在田野玩游戏,小小的身影在青山,美极了。

启明星幼儿园的小朋友和易老师(本片由江西真人真事改编)

 4 ) 居住在深圳的宜春人

在此写一些感悟。

在微博看到的这部电影介绍,觉得里面的方言特别熟悉,到豆瓣一看,果然来自我的故乡——宜春。

深圳和宜春这两个词于我而言很特别,我是一个不会讲宜春话的宜春人。

93年,我爸孤身一人南下来到了深圳打工,而我妈带着我和姐姐在宜春生活,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赚够钱就回来,在宜春市里买一套房子。

那年我只有两岁,而我姐姐只有三岁,我妈带着我们两姐妹住在价格50元一个月的小单间里,除了照顾我们,她还要工作赚钱,冬天一双手冻烂了开春才能好。

而我爸在工厂里拼了命的赚钱,只要有加班他一定去,他说那段时间天天上夜班,基本上没见过什么太阳,深圳有多好他根本不知道,他只知道家里的妻儿老小还在等着他的工资养活。

那时他在深圳一家港资企业工作,工资确实很高,加上加班费,一个月工资比宜春当地公务员工资还高了一倍。

他也很勤劳,自学了电工,考了电工证,成了技术工,虽然还是累但是工资对得起付出的汗水。

我爸说他一个月只留下两百的生活费,其余的钱都寄给了我妈。

我有很多小时候的照片,照片里只有深圳的冬季,因为只有过年我们一家人才能相聚。

每每过完年要从深圳回宜春,我爸会给我们准备很多零食带上车,送上车他就在火车外站着,车开了就跟着车外边走边哭,他在火车外哭,妈妈、姐姐和我就在火车里哭。

每当说起这些,我爸还是特别感慨。

宜春和深圳有多远?

那个时候在我心里,这两个地方很远很远,恐怕是我认知里最遥远的距离了,他们之间隔了一整个春夏秋冬。

这中间经历了很多辛酸的往事,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我姐得了脑膜炎我妈哭着把她背到医院抢救,我妈是个很坚强的女人。

没几年他们买了宜春市一套地段不错的房子,两房两厅。

可是我爸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买了房子就回来,他想赚更多的钱给我和姐姐更好的生活。

香港回归那年,我和姐姐随着母亲来到了深圳,最终我们一家人在经历了4年的离别后总算是聚到了一起。

后来我们买了房子车子,再也不用经历痛苦的思念和分离。

自有记忆以来,“宜春”这个词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因为这是我的故乡可我却没有太深的记忆,春运的时候一票难求,所以这么多年我们几乎没有回去过,我和姐姐也不会说宜春话。

后来因为户籍原因,我无法在深圳参加高考,而江西省的教材和广东又不同,所以在08年我从深圳回到了宜春念高中。

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对宜春才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是个很小的城市,山清水秀,没有深圳的繁华,很宁静,大家也很纯朴。

班上部分同学是从宜春周边的农村来的,他们之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很高。

而他们的父母有许多跟我父母一样都在“遥远的”深圳,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许多孩子中途被学校劝退,打架谈恋爱,逃课盗窃,我想错的不仅仅是他们。

如今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因为职业原因,看完电影我更加忧虑的是这群孩子们的未来。

电影里的孩子们长大之后会怎么样?

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吗?

他们的悲剧会不会在他们的下一代身上上演呢?

一线城市的教育和偏僻农村的教育资源天壤之别,可教育又偏偏是他们大多数人唯一的出路,这些被遗忘的孩子们究竟会怎么样?

而最悲剧的是这些情况不仅仅是出现在宜春,它出现在中国农村的每个角落。

去年搬家,搬家工人迟到,最后是朋友厂里几个工人过来帮忙,东西不多一个上午就搬完了,他们很高兴因为老板下午给他们放假,中午的时候请他们吃饭,其中一个中年工人问我:这里离海远不远?

他想去看看,来深圳两年多了从来没有见过大海。

这句话我印象深刻,因为深圳是个海滨城市,平时晚上我们一般会在海边散步,可是真的有人来了深圳这么久从未看过大海。

在他身上我看见了九几年我父亲在工厂里暗无天日加班的样子,那时候他皮肤很白,因为吃住都在厂里,一两个月都晒不到一次太阳,深圳对他而言就是一个厂房那么大。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赚钱!

我爸当年的离开不是不爱我和姐姐,是因为太爱了,也正是如此,在看电影时我才难过,因为伤心的不仅仅只是孩子,孩子的童年缺失了父母的关爱,而父母也错过了孩子本该最快乐的那几年。

为人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孤身一人在外漂流。

有个很无奈的词,它叫生活。

深圳,这个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它的辉煌是由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共同建设出来的,光芒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离别和无奈。

这是遥远的南方,从宜春开车到这里大概需要6到8小时,可对于孩子来说,它是思念无法抵达的地方,是孩子们一个童年的距离。

 5 ) 自存

林筠 13:54:25养小孩就是为了“挣大钱”林筠 13:58:01感觉好真实 没有那种恶意的扭曲或者夸张 但就是觉得好真实林筠 13:58:15这开头才5分钟林筠 14:00:33翻了一下豆瓣短评 太多人和我一样 感受都是 “真实”林筠 14:18:53易老师真的林筠 14:19:32 是那种会给大家希望的林筠 14:19:35光亮林筠 14:19:45虽然很多村民可能不这么觉得(因为他们根本不重视教育)林筠 14:50:02易老师真的 三观很正 想问题切中核心林筠 18:31:59呜呜这个大哥 勤勤恳恳老实人林筠 18:36:19其实还是有一些淳朴的村民 也晓得叫孩子读书林筠 18:41:28这个小姑娘也是才16岁啊……刚读完初中……林筠 18:41:42但其实很能干了()林筠 18:44:22好的电影的感觉就是,每一个人的苦涩和困境都[被看见]了林筠 18:46:25这种感觉太真实了林筠 18:47:55易老师其实也是 大男子主义 着急起来就是那种封建家长的感觉林筠 18:48:12但是没办法,时代造就,你说要在那个时代那个村里出来一个非常尊重女性的男的也不可能林筠 18:50:44啊啊小姑凉!

决心去读师范了!

林筠 18:51:58但是那种朴实的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真的还是很打动我林筠 18:53:39和小朋友出去玩这里 仅仅是一个慢镜头 我就流泪了林筠 18:54:08就感觉这可能已经是 这个环境下,易老师能给孩子们的最好教育了林筠 19:04:48给人感觉就是 平凡世界里的万千无奈林筠 19:05:33而且女性是最受压迫的()林筠 19:08:14又是“安静的讲好一个故事”型的林筠 19:13:19呜呜呜呜我永远会被善良打动林筠 19:13:39这样的老师 怎么不算神和英雄呢?

林筠 19:15:28原来遥望南方的童年 是指的留守儿童呜呜呜林筠 19:18:07笑死了,家里本来一个孩子,现在变成4个了林筠 19:18:57《剧中人物全部由当地非职业演员出演》我勒个豆?

可是他们演技真的很自然!

难怪这么真实

 6 ) 论人际关系

角色,视觉效果本来看了解说觉得是一部以平实噱头毫无剧情可言的电影,但抱着再看一看的心态点开原片。

结果开头就被带入感觉了。

就像电影有能量一般,十分舒适。

当然还是看人,画面确实不错,但最主要的还是片中绝大多数纯朴善良的人,当然还是有“一般人”的,能量的有无也是取决于此,所以有时我还是会快进的🙂(无任何其它意思,已经做的很好了。

按常规的话应该都是“一般人”)如果这样才会看了解析后再看两三分钟原片弃感觉这部电影是少有的人物比剧情重要的电影,甚至有没有剧情都无所谓(当然以前标记的电影也有过这种情况,不过剧情也比较出彩所以没总结出这一方面)又或许画面美也是一个原因?

即使是普通的场景也有看头,只能说导演的审美真不错。

毕竟也有画面比剧情重要的电影🤣不知到底是画美还是画中人美所以画美。

庄周梦蝶,蝶梦庄周拍到后面感觉没什么能量了,剧情多了反而不好,多事,还有装生气等等。

由于各种人的影响,原本看着有能量的人也没什么能量了。

这就是人际关系的内耗吧,所以我内向🤭虽然我觉得这部电影还不错,但还是不拍好一点,有些综艺也是如此

 7 ) 引领你的人

知识改变命运!

我是农村出身,电影里的一切都很真实,开篇打牌的男子代表大部分农村人的真实精神状态,凭自己没有多少的认知,就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真的可笑又可怜!

现在回想自己当初为什么能够好好学习呢?

从小父母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我在老师和父母的威严下,凭着还不太笨的脑子在小学时的成绩还算可以。

但是从来没想过将来自己干什么,也从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小学阶段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

也没有任何课外书可读,精神世界,物质生活都挺匮乏的。

读初中的时候,没有了小学老师的管教,成绩直线下降,甚至不及格!

父母很失望,但是自己还是没有什么想法,觉得大家都这样啊,也没什么不好呀。

直到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老师,他当了我们的班主任,他说了我当时从来没有听过的所谓的大道理,他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只是这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想走出去的想法。

我考上了大学,做着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了一个普通幸福的三口之家。

我想我是幸运的!

看着电影里的孩子,就想到了我自己,希望你们都能遇到引领你们的人!

 8 ) 这部小众宝藏片,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

片单中,它一直占有一个位置,却迟迟没看。

最近看了,不禁怪自己看晚了。

平凡而伟大,真实而感动。

这部国产良心片今天推荐给你们——《遥望南方的童年》

它或许是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农村教育最好的电影之一。

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

主人公是一名乡村教师,和一群江西农村的留守儿童。

那是2004年的江西宜春。

影片一开始,一名男子坐着一辆小货车驶入村庄。

而村子里,只见几名男人围在一个小店里打牌。

桌子上坐着一个10来岁的孩子。

他的爸爸过来了,大骂他滚开。

他不服气,反驳,被爸爸接着呵斥.....然后车上的男子到了,下了车,贴上了一张红条。

原来,是为了幼儿园招生。

这个男子是一名老师,因为看村里有很多幼小的留守儿童,而决定办幼儿园。

现在在村里做宣传,有人欢迎,也有人发出嘲笑的声音:易老师这是为了挣钱吧。

但是对于一些无力看管孩子的家庭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易老师这里收费是一个孩子60元/月,包午餐和接送。

就这样,大概招来了15个孩子,可是却收集了500多块钱。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男孩坨坨和女孩秀秀。

坨坨经常坐在村前的樟树下,等候他的爸妈。

因为他爸妈打工的时候,是在那里分别的,他们骗他说过几天就回来,从那天后,他经常在那等。

坨坨被安置在亲戚家,被当作累赘而被带到了易老师这里全托。

他性格有些内向,和别的孩子玩不到一起。

一次被老师李响冤枉和训斥,他负气独自跑了出去......

这可急坏了幼儿园老师李响和易师母。

有人说他经过了河边,找了半天找不到,众人在河边打捞,依然没发现。

易老师骑着自行车不停奔跑,发疯似的找孩子。

终于,在樟树下找到了坨坨。

所幸是,虚惊一场。

这件事却也让年轻的李响触动很大,她意识到做老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她改变了自己一直想去广州打工的想法,决定重新回学校读书,考教师。

易老师为他高兴:“真的啊,读书好,读到了书有文化有知识做什么都好。

”这一幕突然很让人感动,事实上,易老师这里需要李响帮忙,而他首先看到的是这个行为对于李响的重要性。

此外,在当下金钱成为衡量人的重要标准,很多人也知道读书的重要,但多的是带着功利的想法在里面的。

而易老师是作为一名教师,发自内心对读书的尊重和认可,和那种对文化的笃定,就更加让人感怀了。

女孩秀秀,妈妈常年在外打工。

当妈妈回来时,她不接妈妈的礼物,也不肯叫妈妈。

秀秀妈这两年牺牲了很多,但替家里还了债,盖了房。

这次回来本打算不走了,在家好好过日子。

可回来后才发现,老公有了人.....

秀秀爸受不了,离了婚,秀秀被判给了秀秀爸。

更让人生气的是,秀秀爸不允许她看秀秀。

无奈之下,她找到了易老师,易老师帮她向前夫劝说未果。

最终,她只有忍着苦痛,独自一人再次前往广州打工。

一路走来,易老师夫妇可谓是困难重重。

面对每月只有100元的工资,几番周折终于找到了愿意来接送孩子的人。

教学期间,不断解决孩子甚至是村人的问题,坨坨还差点丢了。

更无可奈何的是,一直以来易老师自己垫钱继续经营,终因为幼儿园手续不完备而停止了办学。

最后,易老师,只有一个个地将孩子们送回去。

当他来到了坨坨家,他看见了独自一人的瞎眼老奶奶,实在不忍心告诉她这件事,而默默地带走了坨坨。

秀秀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她爸爸也去了广州,而她又被伯母视为累赘,并当着面说着一些难听的话。

最终,易老师又返回去带走了秀秀......

影片《遥望南方的童年》,豆瓣9.4分,评价的人75%的人都打了五星好评,好于99%的剧情片。

有网友评价说:哪里是写实,简直就是真实!

有生涩粗粝感,但真实同样感人。

上,这样不浮躁,静下心来表达的/聚焦部分群体真实生活的影片,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

值得称道的是,影片全部启用宜春本地的非职业演员。

而影片中的孩子们就是真实幼儿园中的孩子们,易老师生活中也是名老师。

影片中有不少让人感动的地方,以坨坨和秀秀为代表的诸多家庭的不幸,女孩李响的个人成长,易老师夫妇的一路艰难.....易老师不善言辞,师母喜欢骂人,他们就是普通人,更是善良有爱的人。

一开始,办幼儿园一来为了解决工作,二来也让无人看管的孩子有个着落。

在实际办学中,他们一次次面对可怜的孩子和问题,而他们还是有不忍有爱,选择了担起责任。

影片中有个年轻人,他曾是易老师的学生,第一次出现时,他从外地回来,带回来了一个怀孕的女人。

第二次出场时,孩子已生了,而这个女人想要离开这里,因为她过不了这里的苦日子。

第三次,年轻人抱着一个婴儿,找到了易老师夫妇,请求已经停业的他们帮他暂时照顾孩子。

因为他实在没办法了,还要去找离开的妻子。

看着这个大男人眼含热泪,易师母没有说话,率先伸手接过了孩子......

还有,易老师在坨坨不见后,着急万分拼命寻找他,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找到了,很多人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先对孩子呵斥,而他没有。

此外,易老师,在与村人的相处中,话虽不多,但却做大了最大程度的帮忙,这点也让人印象深刻。

对于易老师这样做实事的人,太值得倾佩,他们给孩子们打造了或许是短暂的但温馨的家园,让他们可以有得学习,有所陪伴,有得关心,有所依傍。

相比他而言,更习惯活在网络世界的我们,很多时候想到的多是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己,不免让人心生愧疚。

影片中,孩子和易老师有这么一组对话:【伯伯,我爸爸在哪?

在深圳。

深圳在哪?

在南方。

南方在哪?

南方在……你看山那边就是了。

】极目远眺,望不到边。

遥望的又何止是童年?

看完全片,才能明白“遥望南方的童年”这几个字的分量有多重。

最后,在停办六个月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幼儿园又重新开园了,并且入园人数增加到了27人。

让人又开心又难过,也就是说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

在时代发展洪流中,个体是那么地渺小…...90年代开启的打工潮,持续到现在,最早一批的留守儿童快到了而立的年龄,而一批批新的留守儿童还将出现。

那些曾经的留守儿童还好吗?

他们过得如何?

让我们回到影片开头,要知道,那些秉承读书无用论的村民,也是那群留守儿童的父母们中的一拨人。

我们知道,最不幸的还是那些被留守的孩子,他们中很多人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辍学,打工,结婚,生娃,丢下娃再外出打工……其实,现在的父母不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吗?

不是。

很多人自己吃了社会的苦后更加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赚钱不得不外出,而放在家的孩子多的是散养状态,没人管的他们和那些城里的孩子,其实一开始就拉开了差距.......

还有的人,还会陷入在回不去故乡和扎根不了的大都市的痛苦中,心无所停靠。

当然,也有人凭借自己努力获得了不错的生活,但我们要知道被留守,对孩子们的心理也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我们身边就有一些小时候是留守儿童的朋友,他们长大以后偏内向,不太喜欢和陌生人接触。

所以,最可怕的还是“留守儿童在悲惨中习以为常,在苦难中逆来顺受。

”这些将在无形中影响他们的一生。

所以,对于那些想要孩子的人,要考虑好一切,因为要把孩子带入这个世界,就要尽量给予他关怀、爱和尽量好的教育。

我们期待农村教育会更好,也为那些投身农村教育的工作者献以崇高的敬意,因为只有教育好了,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够拥有更幸福的人生。

最后,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部影片,尤其是那些有留守经历的人。

事实上,无论我们的处境如何,我们都不必为生活唉声叹气,而要去像易老师一样带着理想主义的热情,去积极面对艰难的生活,努力过好这一生。

情绪稳定的东dong

 9 ) 遥望南方的童年,未来难期!

这是一部极具人文关怀的电影,电影讲述了江西农村一个有着教育情怀的老师办了一个家庭式幼儿园的故事,折射出现实农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城乡二元经济问题。

这些问题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往往被忽视,但却是国家未来发展中的隐藏炸弹,非常令人担忧!

首先,我们来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根据我在网上找到的资料,2018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97万,2016年这个数据是902万,而2013年这个数据是6103万,接近英国总人口,每五个儿童里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

而我在民政局上查最新的留守儿童数据时发现,得到的官方回复是“现行民政统治制度国统制【2021】22号中无留守儿童统计指标,此指标未进行统计”。

所以我们就目前有且仅知的数据推测,目前留守儿童数量依旧非常大,而且基础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发生显著的提升,除了网上有看到明星捐了“希望小学”外,关于留守儿童就鲜有报道了。

留守儿童获得关注的高峰期应该还停留在张艺谋1999年导演《一个都不能少》的时候吧,20多年过去了,新时代的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有变得更好吗?

2018年,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留守儿童的生活,那是我参与的一个官方合作项目——给武汉很偏远的一个郊区的孩子们上科学课。

那一次的经历我真的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我深刻地感受到这些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而且因为我那段时间是连轴转,一直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上课。

和城市里的孩子比起来,这些孩子非常纯朴,纪律性特别好而且会很主动地帮我收拾实验材料,说实话我真的特别感动,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他们有着超乎同龄孩子的成熟,而且有着不逊色的学习能力,但仅仅是因为他们身处的环境,导致他们无法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无奈地只能早早出去打工赚钱。

他们本该是一群可以有更好生活的孩子啊!

他们这么懂事只是因为从小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太缺乏关注缺乏爱了,他们只是希望能通过好的表现,让老师多注意他们一点,想到这真的太心疼了!

但你说那些离开孩子出去打工的父母有错吗?

其实他们大多也是被逼无奈,为什么呢?

这就要提到第二个问题——城乡二元经济发展问题。

我国还处在发展中阶段,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收入差距十分显著,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而这也是被国家所鼓励的,可以理解成大家都要为国家GDP做贡献!

但这种经济发展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外出务工的父母是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照顾自己孩子的,所以只能把他们留在老家给爷爷奶奶辈的亲戚带,然后自己承担起一大家子的经济负担,这样的分工从经济上来讲固然是最优的,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以牺牲下一代为代价的!

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的影响有多大,这个应该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对吧!

父母位置常年缺失,爷爷奶奶辈的溺爱或者缺乏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都会对孩子成长起非常大的负面作用,再加上教育资源匮乏,这些留守儿童的未来可想而知!

那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可能要等到经济结构调整的那一天吧!

遥望南方的童年,未来难期!

 10 ) 留守儿童观后感

我曾经也是留守儿童,但我挺幸运,我爸妈生我、养我、育我、教我,虽然偶尔也会觉得委屈,但是我能理解父母是用一种无奈的方式爱着自己。

我如今三十了,是一名大学老师,马上我要当爸爸了,夫妻收入养活一家人没问题,可是父母都五十了,他们还在广东打工,他们觉得还能为这个家做点什么,不想休息,不听我让他们回家的意见,我到如今每年也只能在过年才见到他们。

留守儿童很可怜,出门在外的父母也很辛苦,他们一直负重前行,只希望以后能多时间多精力陪自己的宝宝。

有点语无伦次,最后还要啰嗦一下,人生中第一次下班吃岳母做的饭的时候时候,直接情绪崩溃了,原来有妈妈在家等着自己是那种感觉。

《遥望南方的童年》短评

全片皆是非职业演员出演,制作粗糙,却真诚质朴的让人直掉眼泪……这是农村多少留守儿童的现状啊。。。

7分钟前
  • 山中的Annie
  • 推荐

没有什么特别的,普通的剧情,镜头,但是就是真实,真实就够打动人的剧情。 易老师是老师,教小学生,但是在家里开办幼儿园,让同学托关系办证,招生,一个人60第一天就来了15个,但是只收了五百多,本来学费就是用来开支,没赚钱,这下更不够了,还让大哥弄了个拖板车去接送小孩,但是大哥家很多农活,都忙不过来,嫂子气的一直骂,大哥也因为农活和别人打架,易老师只好让他好好做农务,自己到处求人来拖板车。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孩不读书要去打工,接着参加超级女声,爸爸把他的身份证没收,拜托给老师在老师家打工,经过各种劝说,女孩才帮忙照顾小孩,教导唱歌。老师的老婆也各种埋怨不够钱。留守儿童也被托付到老师家,甚至是全托。女孩误会留守儿童骂了他一顿,两三岁的小孩演的挺不错的,难过的偷溜了,所有人都以为小孩溺亡,还好找到了。

12分钟前
  • 呵💩🐥
  • 还行

三星半,有某些经历的我还是被煽到了,有纪实感的剧情片。

14分钟前
  • 易思棠
  • 还行

这电影分数虚高,不明白为什么。就因为中国贫困把人打动了吗?

15分钟前
  • 没有脚的鸟
  • 较差

剧情很单调无聊,主人公有点太圣母了,给别人当保姆照顾孩子?除了亲戚我没见过这种人,照顾自己孩子是义务给外人照顾是当保姆还没钱的那种,剪辑不行,流水账,虽然我也是江西农村的留守儿童长大的,但是拍的确实无聊

16分钟前
  • 西风归
  • 较差

3.75

19分钟前
  • 曳尾于涂
  • 还行

“说实话,我对这片土地没有丝毫留恋。”农民,中国自古最庞大的群体却是一种被逼无奈的存在。——摘自豆瓣《乡村里的中国》热门短评

24分钟前
  • P猪大侠
  • 力荐

易老师也是这些孩子们的一道光啊

29分钟前
  • 网⃢上⃢邻⃢居😢
  • 还行

想必如今依旧还有很多这样的地方。

3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一部受人尊重的良心作品,改开40年如此翻天覆地的社会剧变,没有产生伟大的文艺作品真是文艺界的耻辱!

35分钟前
  • HHL
  • 力荐

get赣南采茶调一首

36分钟前
  • K
  • 还行

客观4.3,感情分4.6星。兼具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根据真实生活故事改编的、主旋律但发自心内真诚不说教的故事,一位小学老师在村里开办一所家庭幼儿园的大大小小风波和各家各户困难故事。办学不易,带孩子不易,要教好一个孩子、一个大人,更不容易。

38分钟前
  • 龙舌头🌈
  • 力荐

非常典型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朴素地反映着现实。可惜BGM太多主旋律味

39分钟前
  • 只抓住6个
  • 还行

go

41分钟前
  • gg
  • 很差

这个片子,我想打一万分。推荐所有人去看。如果以后等我退休后 中国还是有这样的地方 我会考虑去;如果是成为坐拥财富者,我一定要去建学校。实际上大学时代支教过两次,当时环境不比片中好 甚至当时一个地方连电和水都不同。这也就是十多年前的事情 历历在目,有一个当时只有四岁的小朋友一直和我保持联络到现在。这片子让我回忆起很多那时候的时光,特别感动,片中这老师太值得倾佩。虽然我拿我们这些博士的学术成果对社会的贡献来比较他的教书育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妥帖甚至是无法比较的,但是我的确深感我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还远不及他的九牛一毛,尽管他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但这却更显示出来了这位老师的高尚之处。感谢大象放映室让我了解到这部片子。

46分钟前
  • 窗边的小豆豆
  • 力荐

一群自己想当明星的城里人想象出来的“农村生活”。。。。。。

47分钟前
  • 510
  • 很差

易老师不善言辞,师母喜欢骂人。他们不是一开始就想做好事,但逐渐放不开这个责任。易老师在几次和乡里人接洽中,不多解释一句,也不多安慰一句,但却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帮忙!相比他而言,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渺小而无所作为。

52分钟前
  • nicebei
  • 推荐

求求独立鱼别瞎吹了我的天……就这水平也9.2…

57分钟前
  • 园园扁扁方方
  • 较差

这真不能算电影啊...

59分钟前
  • 没注销
  • 很差

演员们明显不会演戏~

1小时前
  • 设计菜菜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