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国界【Crossing Over】 You just can not cross over her heart. 年前的时候一直期待着09上映的片。
期待着变形金刚钢铁侠金刚狼,期待着无良杂种草叶福尔摩斯事件进展 不知不觉09就要过去一半 大约有很多新片已经上映 可我居然没有看过任何一部新片 我疑惑着这半年我究竟看了什么 或者说这半年我都在关注什么呢 反正也不会去电影院看,还是等迅雷上清晰版出来再看吧。
是的。
我是个只下电影看的无聊的人。
估计电影发行商最恨的就是我这些下载电影的人。
每次我都这么想。
所以总是拖到新片下榜了成旧片了。
我才有意识要去看。
恩。
这半年。
我觉得我看过的NBA的比赛绝对要比电影多。
所以【穿越国界】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我看过的09年的第一部新片 关于绿卡关于移民关于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向往 美国人自己在做着美国梦,然后除此之外全世界还有多少人做着美国梦?
很多很多。
我也做着美国梦。
我也说要去LA去斯台普斯体育馆看场球赛了,在科比没老的打不动球的时候去看他打球了。
如果你要说,给我个机会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合法居民,我保证头也不回的离开中国去往美国。
我不是不爱国。
我热爱我的祖国。
深沉的爱着这里的一切。
我的血液来源于这里。
可是我也会做着美国梦。
导演是来自南非的Wayne Kramer ,带着自己的剧本,现实主义题材,非法移民的血泪史。
Harrison Ford Cliff Curtis 多条叙述线,从一个移民官视角来反映非法移民的问题 题材很好 可片看了,就那样吧,我觉得。
大概是力度不够,批判力也不够 叙述手法显的累赘,开头就是繁冗拖沓,并且始终找不到一个高潮吸引眼球或注意力 导演用了很多俯瞰的镜头,宛如一个高姿态的局外人,冷眼旁观一切,不能直达人心,这样让影片显得不是那么真实可信 剩下的来说说,关于对美国的向往 从小开始,我所了解接触的大洋彼岸的这个国度就是富裕和自由的象征 年轻,机遇,自由,人权,美国精神的象征自由女神像 甚至是关于这个国度的一切都像是镀金般的闪耀 在这里,一切都显得无限的可能 后来我长大了一些,知道了,这个国度当然也存在着很多罪恶 毒品枪支泛滥,种族歧视和压制,极高的犯罪率 再长大了一些,我们也知道了更多,知道了强权政治以及干扰他国内政的含义,我知道了关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的种种,甚至是亲眼目睹了伊拉克战争。
开始理性的看待美国这个国家的一切,不再盲目的崇拜。
并且大概所有的中国人内心中都在暗暗较劲,中国总有一天会像美国那样富裕强大,或者说会更加富裕强大 但是无论怎样,这都无法阻挡我们的美国梦,或者说无法阻挡全世界的美国梦 而 这种美国梦的实质是什么 美国精神的向往?
自由民主的向往?
在这个自由的国度上是否就能获得所幻想的一切?
在学十多年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尤其是谈到文化时,所有的老师都会反复的提到单词identity,所谓的身份认证,除此之外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精神上的归属感。
据说老外都很在在乎这个identity问题 当然,移民,来到一个新的国度,肯定要在制度上寻找身份认证,成为合法的公民,享受这个国度的一切自由的权利。
随即要融入当地的文化之类的,被所谓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接受。
事实上呢,永远会存在文化冲击 影片的最后,那些在星条旗下宣誓的移民,成为合法公民的各个国家的人,是获得了身份上的认证,然后呢。
是不是就能真正被那些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所容纳接受呢。
韩国人大多数开着便利店洗衣店水果店花店 墨西哥人永远是罪犯总是住在贫民窟里 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的人在911以后遭受更多的仇恨和歧视 就连澳大利亚人英国人也要来 更不要说那些已经世世代代在此挣扎的黑人 没有歧视?
去他妈的,相信的人有多少,或者说在以上这些热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中,有多少没被美国本土人排斥不接纳过就像片里那个韩国男孩说的那样,你以为这样你就赢得尊重了,不,不,只有枪才会让他们信服 一个奥巴马站出来了,并不代表就能立即解决问题 问题依旧存在,世界依旧慌乱 这些在美国兴旺发达历史上苦难深重的非法移民或是合法移民们,前仆后继的,穿越海洋穿越沙漠,等待着在这片新大陆上获得自由幸福民主富裕的生活。
可多数人都经历过肉体的痛苦灵魂的折磨,家庭被迫分裂,被迫出卖肉体,被审查被追捕被驱逐,艰苦挣扎,度日如年。
而,在故乡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又是多么安逸 这些遭受如此深重苦难的移民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兴旺做出了多少贡献?
功不可没,可一样遭罪,大多还是没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车轮上 没有哪个国度当时今日能够闭关锁国,可是也没有哪一个国度在制度上时绝对的宽容人性。
完全得能容纳外来者,本地居民和外来者完美和谐的生活,总是有地方性的保护或者说总是有文化差异的吧。
制度比钢铁坚硬亿万倍。
制度可以被改进。
但是不可能被消灭 这个世界要想一团和气,估计是永生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世界是用来挣扎的,不是用来一劳永逸的 主流是和平发展,大家共同往前走。
小支流是全世界人民一起挣扎 所以一个导演拍了这样的片,很多个渺小的人看了 一段新闻报告了这样的事实,很多个渺小的人看了 于是很多个渺小的人对这个世界上那些他们还没有接触了解的部分有了相关的了解 好的 或许之后会有些改变 但 这个世界还是依旧会挣扎 为挣扎的人欢呼 为这个挣扎的世界欢呼 我想我肯定是走神了。
我肯定是在漫游了。
所以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不知所以然的话。
其实。
我看了此片以后也那么多想法的。
我只是话太多。
话一多就显得辞不达意。
所以,我们的老祖宗说,慎言,是很犀利的,很有前瞻性的 我只知道。
哦。
我看了【穿越国界】我知道了。
这些移民的血泪史。
可是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的人来说。
没有什么改变。
我只是知道了。
但是对我也没有丝毫的变化。
看完片以后大家都是该干嘛就干嘛了。
可这绝对不是麻木。
又其实。
我看完片以后,想说的只有一句。
你是穿越了国界。
可你是否能抵达她的内心呢?
Crossing over, or can you cross over her heart?
情绪一直起伏着看完整个片子,这是一个准备黑到美国的朋友推荐的片子,他告诉我:忽略可怕的地方,那不是重点。
我明白了他这句话的意思。
对于想要非法留在美国的中国人来讲,移民官不可怕。
连抓取典型案例的影片都直接忽略中国人。
中国人在国外很老实很老实,会静静悄悄默默的融入到那个社会里面去。
就连澳大利亚,这个中国人也很想去的地方,当地人想要留在美国,一样要申请,合法履行手续,美国梦面前人人平等。
15岁的小姑娘,在课堂公然赞许人体炸弹,这是因为她曲解了美国言论上的自由。
客观的讲,全世界哪里都一样,如果你态度不够客观,过于偏激,总是会成为公众敌人。
小姑娘不明白,如果反过来,美国人三天两头去你的国家炸你的亲人,朋友,你还能站着说话不要疼吗?
真心一点不可怜她,毁了一家人的团聚,断送了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值得可怜的。
韩国男孩,被放一条生路,让他真切的体会到了加入美国的神圣。
两个孩子,两种人生,虽然都做错了事,仔细分析一下,上升到国家公敌,没有挽回余地。
墨西哥人是备受美国人歧视的,现在已经严重盖过当初的黑人。
国家不争气,全国人民一起跟着受世界的气。
咱国家,长点心吧。
如果只看影片的前半部,应该给五星。
别的不说,为911陈情的犀利演说、老辣事故的移民局官员活生生拆散人家家庭甚至让母亲暴尸国境、腐败的肉体交易、麻木无知甚至堕落的青年一代……这么狠的下手搞老美自己,搞到让全世界人民拍手称快的程度,至少说明美国的言论自由不是浪得虚名,这要在中国早被和谐了。
结果后半部似乎笔锋一转,所有冤案都一朝得雪,所有坏人都锒铛入狱,所有中间人都良心发现,所有好人都善有善报,正义得以伸张,良知得以唤醒,罪恶得以救赎,一夜之间,美国又太平了。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在美国赢得更好的发行量,不至于让美国观众过于难堪和悲观绝望呢?
反正,电影妥协了,美国好人们的那些善举慢动作,被黑人唱成布鲁斯的美国国歌,回声朗朗的宣誓誓词,唯美得几近MTV,就差头上顶光环,身后插翅膀了,直让人想起我天朝的主旋律,可这下言论自由要打上个问号,矫情的谄媚,五星是断然不能给了。
不过影片里透露出的黑帮猖獗、暴力盛行、官员腐败、社会风气恶劣、种族歧视严重等等问题,已经足以让那些全球收看此片的潜在移民者对美国大失所望,更何况现在正值美国经济危机加猪流感,避之唯恐不及。
且不说那些副产品,单就移民问题这一主题,已经点到了美国的死穴——所谓的“自由、平等、博爱”,所谓的“人权”,那仅仅是对内的,对外则是开放市场、掠夺资源、政治高压、输出意识形态。
而开放市场唯一例外的,就是不得开放廉价劳动力市场,这便是美国式自由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当然核心技术市场它占主导也是不会随意开放的)说穿了,不过是为了保障美国公民的高收入,允许优质资本和优质劳动力流入,禁止廉价劳动力流入,维持美国国内的劳动力相对稀缺,以提高国内居民的工资,打造一个“富人国”。
但要保持这个状态其实很难,一个是廉价劳动力会通过各种途径流入“打黑工”,另一个就是国内的低级投资外逃到国外生产,国内内生的廉价劳动力失业。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就必须制订较高门槛的移民法,减少外国流入的低级劳动力,尤其要防止外国无就业能力的人直接混到美国绿卡来吃社会保障。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其实美国政府本来并不积极,反正低级投资的是别人外国,只要保证国内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体系高效,让国内的高附加值投资吸纳这些劳动力就好了。
无奈美国的青年人中,低素质者太多,懒汉和流氓无产阶级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组织起来闹事,给政府施加压力,于是你们就看到了《西雅图之战》这样的电影,克林顿无奈只有将劳工标准加入WTO议程,以提高外国进口制成品的价格,减缓国内低级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劳工标准的问题如果妥协,至少还可以惠及美国的消费者。
但是,移民问题如果妥协,受惠的只能是全世界待遇低于美国的劳动者,美国实际上就成了全世界贫困和战乱后果的最后埋单者,直到世界劳动力市场完全出清,工资完全均等。
这是美国断然不能接受的,美国的“自由”理念还没有达到“天下为公”的觉悟,美国的追求幸福之梦想还没有达到“世界大同”的境界。
所以,在它敏感的私处,还得将这块遮羞布顶下去,一直顶下去。
没有人意识到斯林少女明确的指出911之后美国当局变得神经质了吗?
就因为那女孩理解了劫机者想让世界聆听他们声音的想法还并不是理解和支持了他们这种方式,就因为她的房间布置的过于简单朴素不同于正常年龄的孩子的房间繁杂,甚至表达了她思想的作文竟然是她的校领导直接交给了移民局官员,就因为这样,就要把一个三岁开始在美国生长了15年的女孩扔到第三世界里去!
扔到垃圾里去?
那女孩的校领导也是受过相当的高等教育的吧,竟然武断的认为自己的学生是个潜在的恐怖份子或者说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安全!
为自保紧张到这种状态简直是失态是倒退,美国谈什么人权!
靠,想想吧,有一天你因为在豆瓣上讨论如何制作原子弹,你的发言全都表现出你是个"文艺青年"你还非得讨论为何六一过后的三天作为年轻人你就得少说话,就因为这些突然有一天你家门口就跟排美国大片时一样来一票墨镜男对你比划一下手里的一破铜牌,对你说,你要离开你的家人去罗布泊了!!!
其他所有的挣扎都是白搭,而且他们会护送你到去往罗布泊的飞机的登机口!
先别读了,想想看!
美国当局911后太敏感了!
人权方面有些倒退有些大清洗这才是该片要表达的,而且肯定是当年执政党的对立面支持拍的!
也正符合现在奥巴马的风格,谁让他现在绕世界的跟人道歉呢,让哈里森代替自己在世界人民面前抽自己个一巴掌,看,我们错了,人权方面我们倒退了,我们主动意识了且自省了,这多么高尚阿!
应该是很不错的电影,可惜现版本的翻译严重影响了观影的理解程度。
移民到美国是一个现在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当中,每一位候选人都对加强移民执法机构的功能和效率以及为非法移民追加豁免的可行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政见。
对于电影制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容易发挥的题材,一般情况下它都会是群戏,以《撞车》的模式开展,然后又包含了性,暴力,欺骗等等,要制作出一部既有一定质量,又有一定票房的电影,不算太难。。。
哈里森·福特年纪虽然大了一点,但警服一穿上,还是显得正气十足。。。
克利夫•柯蒂斯刚在《异能》里演了一个会变钱的特异人士,又在这里成为了哈里森·福特在移民局的同事,这位新西兰的老兄最近可算是够忙的。。。
爱丽丝·伊芙饰演的澳洲女演员为了绿卡,用自己的身体作交易,也让人印象深刻,只是,她的胸怎么下垂得那么厉害。。。
喜欢莎莫·比施尔饰演的孟加拉小姑娘,尤其喜欢她在课堂上那一段,含着眼泪却仍然在坚持。。。
来自南非的导演,本人也花了14年的时间才拿到美国绿卡,对电影应该真是有感而发了。。。
天堂与地狱到底相隔多远?
天堂与地狱到底有何区别?
人性和人权是什么,如何界定?
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们为什么而活?
...也许,活着,总要去追逐一些梦,无所谓实现现实与否了。
哈里森不老,很棒!
很沉重的题材,看得出影片创作者要将困扰美国社会的一个大问题和盘摆在观众面前。
可大概主创忘了,这只是一部电影,想说得太多,很可能导致什么都没说明白;这应该是一部电影,不应失去其观赏性,如果让人觉得boring,就什么也讲不成了。
可惜这就是一部过于严肃,想说得太多,以至于让人觉得boring的电影。
其实本人对呈现社会问题的文艺工作者,从来是满怀敬意的,以至于对允许这种文艺作品产生的国家,都让我有些羡慕。
毕竟,类似性质和程度,哪怕是再小一点的社会问题,都是不可能在我们这里的影视剧里看到的。
但如果能做得更好一些呢?
同样是多线叙事,《毒品网络》在呈现毒品问题时就将故事讲得不动声色而又感人至深,当影片最后,看到唐钱德尔演的那个警察安装窃听器后边走变笑,我都要哭了。
同样是讲移民问题,《不速之客》用一个近乎不可能的故事,让观者为剧中人惋惜,为他的离去而不舍。
哈伯的参演,的确为这部戏增添不少人气,我就是因他才看的。
老人家娱乐了大众半辈子,忽然严肃起来了,俺还真不太适应。
片子里他的外国话(墨西哥语?
)说得还真利索,估计是专门练过一段时间吧。
美国是个好地方,所以才有这么多人想进去,但正因为有太多人想去,才又出现了那么多问题。
一个国家,能正视而不掩饰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All the most pain and the most happiness are coming from our family.
水向低处流,人向高处走。
如果付出同样的劳动,而有着不同的生活水准,谁不想往更好的国家去?
但如果不是在原来的祖国生存不下去,又有谁会想要去移民?
社会是分层的。
既需要有知识的医生、律师,也需要有愿意从事劳务工作的洗衣工、环卫工。
所以既需要引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也需要在农忙时节引进大量的劳务工人。
移民政策就是为了调节这些不同的需求。
影片最后入籍归化宣誓的一场戏,让我想到很多。
如果世界上的国家不是按民族来划分,而是按不同的宗教信仰或不同的政治倾向来划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理念和原则,你加入这个国家,愿意在这个国家工作和生活,你就要认同它的理念,并宣誓效忠于这个国家,否则就离开它,移居到自己喜欢的国家去。
无论基督教、伊斯兰教、儒教,无论纳粹的国家社会主义、凯恩斯的国家资本主义、哈耶克的自由市场经济、苏维埃的共产主义,都划分在一定的地域内做自己的社会实验,让民众自己来用脚投票。
然后按预先制定的规则,当人口占土地的比例低于某个数值时,这个国家就可以被宣布为自然消亡。
哈哈哈!
这样多好!
美国梦 确实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馅饼。
尽管移民局得全力非常的大,但是事实上移民手续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有漏洞可以钻空子的。
而美国是个讲求own和良心的国家。
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在想,如果这种事情放在中国,可能就不会是这样得有社会现实了,因为在中国没有关系,很多时候确实寸步难行。
尽管我不喜欢这样的题材,但是我觉得从意义上来讲,我是被教育的那一个
有些故事过了些,挺像我国报告文学的手法。
天堂与地狱到底相隔多远?天堂与地狱到底有何区别?人性和人权是什么,如何界定?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而活?...哈里森不老,很棒!
NO BETTER THAN CRASH
平淡的情节很难刺激我的神经,是不是我的口味太重了
和crash相比,如果先看了后者,前者会失色吧,在故事性方面
充满民族刻板印象的三流狗血剧情片。我请问呢,全篇充斥着:a.靠doi获取绿卡最后背刺打工人的blonde小美女一枚呀;b.超级死板谋杀亲妹妹的穆斯林家族一枚呀;c.身处美国然后呼吁911恐怖分子无罪的小姐姐一枚呀;d.韩国小伙持枪抢劫最后被放了呀;e.假装自己会唱祝祷词然后大开金手指拿到绿卡的小哥哥一枚呀;f.为了儿子孤身徒步穿越沙漠的妈妈一枚呀。编剧对于女性、人类、异乡人的了解多么浅薄可见一斑。然而,唯一的两位正面角色:警察、女性移民工作人员都是纯血美国人哈。
特定人群的生活,讨厌美化米国价值观
告诉你一个真美国
多元化、理解、融合,重建巴别塔,人类用了几千年,却成效甚微;那些漂泊异乡辛苦辗转漂泊着的游子,内心是怎样的无助、辛酸与希望?
有点力不从心
没什么印象了
撞车式的叙事手法已经很老套了,不过好在对这几个美式移民的生活和困窘描写得很颇为全面和贴切。
流水账
從來沒有那種經歷,自無法體會那種心境,涅磐?涅磐之后當如許?
米国国家宣传片及米国移民众生相
恩,我喜欢的题材
全片看到的都是美国人的优越感啊,虽然现实可能就是世界人民都想拿到美国公民身份。
第一代移民的血泪剪影,对于某些人来说美国是天堂,对于某些人来说它也是地狱,相比同类型韩国的#北逃#就差一点了,如果说穿越国境是灰色的,那么北逃无疑就是纯粹的黑,黑到无处遁逃。
为了一张绿卡。。什么都愿意做了。。alice eve那对豪乳令人深刻。。。
剧情很丰满,各类人物的刻画也不错.只是由于人物众多, Ford大叔的戏份感觉就弱了,作为主线沒那么明显吧.作为眼见过为了留在国外奋斗的各种方法的同学...很有感触的片子. 5分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