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本身就是一件疯狂的事,为了拍片子卖房筹钱,为了演戏带资进组,制片人潜规则整个剧组,肯定还有很多没有流传出来的更疯狂的事,只是因为太多人都喜欢彼此心照不宣,让我们只能蹲守在贵圈外等着看戏,电影《疯狂的导演》很好心的直接给我们演了这样一场戏,一个怀着梦想的导演,和已经学会向现实低头的制片搭档,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遭遇各种疯狂,虽然难免夸张,难免调侃,但对影视圈各种怪现象的展现,还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可以让观众在别开生面之余,对电影这个行当产生一些更深入的认识和感触。
讲拍电影的电影非常多,仅这两个月,《北漂鱼》《大片》和这部《疯狂的导演》就接连上映,和前两部电影只从底层发出自嘲和讽刺不同,《疯狂的导演》讲述的一位导演的成名史,不仅是底层的摸爬滚打,也有中层和上层,导演和投资人的扯皮和互相厚黑,甚至是搬出王宝强、徐帆、刘桦等明星级人物参与这场“实拍演习”,从更高的角度对电影圈进行了全方位的扫瞄。
影片用一种玩的心态来塑造一个疯狂的导演,比较牛逼的手法是采用戏中戏的方把影片的篇幅一分为二,一边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跟着导演高天和制片人在幕后筹备电影,一边在东北外景地拍摄高天不断修改的剧本,这样的结构使影片从头到尾不停的变换节奏和风格。
这样就使影片有了一种鲜明的对照,高天和张殿伦这边演得焦头烂额,要表现的是电影已经被现实变得扭曲;王宝强饰演的飞天大盗,徐帆和刘桦的东北农村夫妻,焦恩俊和金铭的夸张形象,要表现的是电影的浪漫和单纯。
电影也确实是如此,往外看,它是复杂,功利的,商业的,离不开利益和欲望的驱使,但在银幕上,每一格画面都是纯粹的,不容玷污的。
显而易见,《疯狂的导演》的导演宋阳也是一名非常疯狂的电影顽童,影片中有很多挑战常规思维和生理反应的画面,最容易被发现的是女秘书一个夸张的胸部特写,驼鸟在客厅里一泄千里的镜头,高利贷公司近乎无脑的疯狂行径,还有拿腔作势的经纪人,热衷于主旋律的大龄投资人,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折射出现实社会各类人群的心理隐疾或病态。
这个世界无比疯狂,又何止是电影圈。
《疯狂的导演》由小见大,野心不小,但不得不说的是,涉及的人物越多,层面越来,对普通观众来说就越难理解,银幕的背后是什么,其实揭开了并不是多么有趣,像《疯狂的导演》讲述的这些事,有些可能很有趣,但有些也很让人感到荒谬和丑陋。
而那些身陷其中的人,就是赵猪喜欢用的一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捧辛酸泪,创作者想要抒发的显然不止是美好的梦想,既然无力摆摆,就得逆来顺受,接受电影带给他们的一切。
这个圈子的疯狂程度,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那些名利之争的攻讦与谗枉,那些规则之下的荒谬与残酷,逼的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但影片更多时候不是疯狂似的揭秘,而是……一本正经又歇斯底里的记录。
这种感觉是怪异的,就像影片本身,野心勃勃却在关键时刻草草了事,各种大咖入戏却又走过场糙不可言,取材质朴真实但又想玩出点花样,故事荒诞不经的不够极致缺乏想象,总之,圈子里的这点事儿,得变着法儿的讲出来,但这方法从一开始就遇到了瓶颈,和影片中的导演一样,最终是以补救的方式去完成创作,这就让很多情节失去了力量,也让原本该有的深刻浮于表面。
但努力的痕迹也随处可见,这种努力不光在于解决剧组的日常事务,还有与经纪人的较量,与投资人的角力,与高利贷公司的对峙,甚至道具和演员也需要兼顾到,最终,以“戏中戏”的手法让影片得以完成的同时,也因为这眼花缭乱的各种参与,让影片多少增加了观看过程中的一些乐趣。
如果只是这些,或许还不能体现出导演的“疯狂”,他首先做的就是对导演生活的经历进行“拆解”,以一种“放弃治疗”后的状态把这些属于影片的元素组织起来,让一部分人跟着导演四处筹措资金修改剧本应付四面八方涌来的阻力,同时也让另一部分人:王宝强、徐帆、刘桦、焦恩俊和金铭在深山雪林,在东北农村里四处狂奔,或飞天大盗,或流氓无赖,或神经夫妻,让影片内外混合出入。
然而,导演想给予电影的,电影想给予观众的,最终却乱成了粥。
导演也没想解开这个乱局,反而连自己也深陷其中,以致连莫名其妙的鸵鸟和女秘书的大胸也来给故事添乱,到后来干脆就放弃了挣扎,或者说,一开始就是奔着“疯狂”去的,但把持不住的疯狂乱了阵脚也乱了套路,不就是记录吗?
故事里的人物,遇到的事儿确实是圈子里的糟烂事儿,说来至少一半的人都听说过另一半的人甚至都见过,但怎么看怎么不艺术气息,不娱乐精神,不……够充满想象力——这是“记录”的缺陷显露,虽真实,但缺少张力。
好在还有歇斯底里,这是影片除了一本正经之外另一种气质存在,这种气质使得导演对投资或者说商业上的需求更加投入——来自现实题材的再加工;对故事的发展却不管不顾放任自流——戏中戏的展现,即使一本正经的还不够严肃,歇斯底里的还不够彻底,但两种气场混合,还是让人看到了导演的良苦用心。
最终,以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收尾的影片,字幕——“若干年后,高天成为世界著名导演”安慰了导演的失落,也成全了无数导演奢望却始终无法圆满的幻想。
这才是这个圈子里,最一本正经的歇斯底里。
“此疯狂非彼疯狂!
”不算久远的几年前,宁浩的“疯狂系列”可谓引领了华语喜剧片又一新思路。
但这部《疯狂的导演》却非同凡响地将“疯狂”二字冠在了电影这门或艺术或行当的主要从业人——导演的名前。
堪称真实,甚至是赤裸裸地讲述了“做一名导演需要如何的疯狂!
”以及一部电影的诞生,是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毅力,耐力和费体力……影片也更像是一本变异体的“导演说明书”:导演,是一种职业,是一种人类从事的职业,并需要从事它的人类,拥有远大的梦想,无边的想象力,和经得起折磨和折腾的身体……最好你先在洗浴中心谋得一职,以便“以权谋私”!
形式上,《疯狂的导演》略带些“法国新浪潮”时的随便。
天马行空的桥段,加上循环反复的“戏中戏”蒙太奇,像是一首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在反复唱响劳动中快乐与痛苦的感受的同时,更呐喊出一声声追求梦想而难成的无奈。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这部电影人自我解嘲和揭短的作品中,也得到了一众明星的共鸣。
王宝强、徐帆、刘桦、焦恩俊和金铭等均“本色”出演,以演员的身份,在戏中戏的戏份中,展现着表演这项职业的独特,以及电影这个行当的魅力。
而片中两位男主角——制片人与导演这对“打不死的小强”搭档,在一路走过寻找投资人,改编剧本,甚至向高利贷借钱等艰辛甚至离谱的历程时,也仿似将观众带离电影的范畴,一幅幅真实与现实的生活画面,让人历历在目。
包括“潜规则”在内的诸多业内黑幕以及生活与创业的艰难,也都清晰地被电影人们自己原汁原味儿地暴露出来。
而在看似法国新浪潮的效仿之外,影片更有些许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风范——离开摄影棚,到真实的场景去找灵感和思路,并通过接连不断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反复重来的桥段,逐渐加深影片所要表达的寓意。
与此同时,片中出现的各种日常生活中难见的“物体”——鸵鸟、草泥马(羊驼)等,似乎也在点亮影片制作者们对导演这个职业,对电影这项事业又爱又恨的复杂情绪。
但影片似乎又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从外在的海报设计等物料包装,到影片内容的结局设置等等,皆逐渐沦落至俗套的路数当中,并未将“新浪潮”和难得的“现实主义”进行到底。
尤其是影片结尾处的“阿Q式”处理——导演高天终有一日功成名就,在晚辈们面前,尽显大师风范的做法,着实将期待着新与奇的观众们,又狠狠地拉回到现实中来,并告诉我们,这就是一部形式别样、内容有些新意的国产喜剧片罢了!
《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
“疯狂”系列的走红,让这部《疯狂的导演》还未上映,就已经很乖巧地“先声夺人”。
成功的总是极少数人。
并不是所有的导演,都可以像是老谋子、陈凯歌、姜文、冯小刚那样不缺投资,一说要拍电影,投资人估计都是争先恐后希望可以排上号;更多的新入行或者还没什么名气的导演,为了拍一部电影,恐怕还都得像是孙子那样去求爷爷告奶奶。
电影的“扉页”上,有一句话,大意是“献给所有还有梦想、还在努力奋斗的小强们”。
这句话很提神,老实说,最开始就是因为这句话才让我老老实实地在舒服的靠背椅子上,把影片看完。
电影圈儿内也有小强,比如说《疯狂的导演》里的高天。
高天原本也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高材生毕业,有理想,有抱负,想做中国的斯皮尔伯格。
可是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当他为了拍电影拉投资的时候,“神马”艺术追求其实都是可以放弃的。
这个投资人说剧本要这样改一下,那个说要那样改一下,这个投资人要在影片里安排自己“干女儿”,那个投资人也想露脸儿弄个“英雄”当当。
各种奇葩投资人,各种奇葩想法,中间是个很苦逼的“小强”一样的导演。
戏中戏、影中影的拍摄结构,可以说是这部片子的一个亮点。
一个框是导演高天和制片人张殿伦与各色投资人的“激情搞基”戏,另一个框是他们根据奇葩投资人的奇葩想法拍摄出的奇葩电影情节提前再现。
这就像是放了两面大大的镜子,互相映衬之间,让你的思想在黑黑的电影院里飞一把或者是睡一把。
王宝强在里边有不小的戏份。
不同于他以前的憨厚形象,在《疯狂的导演》里,王宝强和金铭饰演的“雌雄大盗”,倒是改走精干路线,有几句类似于“这就是盗和贼的区别”、“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大盗”台词,让人捧腹不少。
就像是在各种奇葩投资人的要求下,高天最后把电影拍成了“混搭”风格一样,《疯狂的导演》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混搭轻喜搞笑剧”。
战争、笑点、爱情、动作、场面似乎一个都不少,而且还是那种在东北边境乡村里开酒吧的风格。
难得的是,这部电影竟然也玩起了对现实的讽刺,赣妹妹大概是影射郭美美无疑,还有那头很有名气的“草泥马”,至于性感秘书“元芳”一出来,我们就知道在后边肯定还等着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不过这些段子都是流行过的老段子,要是能把最近流行的段子加进去,估计效果会更好。
“四处找投资四处碰壁”的张殿伦和自己妈妈打电话那几场桥段,可以看做是电影的催泪点。
张殿伦好不容易借来的高利贷还没捂热,就被“黑社会”抢走,这个时候张殿伦无助地瘫软在白色轿车旁边,这个时候,过来一群笨母鸡,悠闲的母鸡和苦逼的张殿伦镜头高度相同,互相映衬之间,似乎在告诉观众“人比鸡瘦”是个什么样子。
好歹高天和张殿伦最后取得了成功。
当高天也开始能从容和投资人讲条件的时候,我只想说:“这小强还真有变藏獒的一天!
”
文 / 赤叶青枫当无名小导演怀揣大梦想,并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屡遭碰壁时,他其实有几条路可以走:或像《色情男女》里的张国荣一样,拍香艳电影但仍不失业界良心;或像彭浩翔的《青春梦工场》一样,剑走偏逢青春荷尔蒙张扬——当然,这样的话,此类作品只怕无缘内地大荧幕了——虽然也可以学李安,耐住寂寞沉寂多年写剧本,日后或终能成就国际殊荣,但又有几人有李安的运气呢?
所以大多数小导演终究还可以像即将上映的《疯狂的导演》里的角色一样,拍部电影百般碰壁,艰难求存。
《疯狂的导演》的题材其实是较为沉重的,但表现手法却走的是喜剧路线,同时还请来王宝强、徐帆、刘桦、焦恩俊、金铭等各路名角助阵,以轻松诙谐的手法讲述了一部电影创作艰辛和荒唐,真真是笑中有泪。
“奇葩多”是影片的一大特色。
首先,戏中的奇葩导演(高天饰演)和奇葩制片人(张殿伦饰演)可谓是一对倒霉蛋,他们在拍摄电影道路上遇到各种奇奇怪怪与匪夷所思的状况。
在为电影拉赞助的“旅途”中,他们遭遇了各种各样奇葩的投资商和圈内人,于是乎,发生了一系列无厘头的搞笑囧事。
“三傻闯关东”,即影片第二特色——戏中戏的剧情设定部分。
王宝强抛弃了《泰囧》中捣乱不断的“宝宝”形象,不单要在激烈的枪战中穿梭,还能纯熟使用各种高科技装置,他一身臃肿笨拙的羽绒服行头,却要饰演笨拙版的国际大盗“雪地邦德”,加上王宝强特有的呆萌表情,显得不伦不类,令人忍俊不禁;徐帆与刘桦饰演一对东北的农村老夫妻,徐帆戴上皮帽捂着层层的大棉袄,刘桦也不再是小流氓似的胡搅蛮缠,他扮起了东北汉子拿起了猎枪当二人站到一起还真有几分“白云黑土”的味道,操着一口原汁原味的东北话更是令人捧腹。
另外,此三人还要在呵气成冰、白雪皑皑的东北山林里与身份成谜的外国士兵上演激烈的动作戏,同时,军用飞机、野战突袭、枪林弹雨、爆炸等大场面轮番上演,场面既搞笑又刺激,整个剧情跌宕起伏,笑点不断,让人高潮迭起,意犹未尽。
虽说是爆笑喜剧,影片在荒诞感的表现手法深处,实则揭露影视圈的残酷现实。
从影片的主题语“不会忽悠的制片人当不了好导演”这一讽刺意味的电影主题,到以“戏中戏”的形式展现出电影创作的精彩魅力和背后荒诞骇人的创作过程,映射了电影圈中形形色色的投资方、制片人,表达了对电影行业现今种种怪象的讽刺态度,而驼鸟在客厅里一泄千里、神兽草泥马在屋里乱串等场景更是影片台前幕后的主创对于这些现象内心的苦闷、痛恨却又万般无奈只能妥协的逼真写照,故此片堪称囧囧有神的电影圈生存实录。
影片最后,《疯狂的导演》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取得成功,梦想最终照进现实。
而在这过程中的不懈努力与坚持,值得影人共勉。
电影自诞生起就是世俗性的,由于其信息传播量大且速度迅捷,几乎一出世就深受大众喜爱。
时至今日,它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份,并且与其它现代信息传媒手段一起构成当下的娱乐世界。
然而,电影制作本身却并不是大众化的行为,就如汽车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但制造汽车却不是人人都能接近的活。
然而,当我们开始进入山寨时代后发现,所有神秘或高深性质的对象都在被修改,世界进入平面化状态,一切皆有可能是娱乐时代最好的宣传标语。
即使在电影领域,我们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对于产品无比熟悉却对制作过程一无所知,随着微电影的崛起,似乎电影制作也已经成为普通吊丝大众的娱乐之一。
但是,无论如何,对于一般公众来说,电影制作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拍摄几十分钟的微电影跟拍摄一部真正的电影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汽车玩具跟真正的汽车还是有差距的。
由宋阳执导,徐帆、焦恩俊、王宝强等人联合演出的电影《疯狂的导演》则将电影制作的流程展现给公众,影片通过诙谐、荒诞的手法,将电影制作中的各种艰辛与离奇的遭遇表现出来,让人在忍俊不住的同时也不免一声叹息。
对于电影产品而言,或许最闪光的是演员,毕竟其他人都隐藏在幕后,但对于电影制作来说演员只不过是整个产品的一部分,并没有突出的地位。
而就中国的电影创作现实来看,导演、制片人与投资方之间的合纵连横才是核心内容。
《疯狂的导演》通过导演(高天)与制片人(张殿伦)与各类投资商的谈判,将电影制作中的种种离奇故事从幕后推向前台,让我们一睹隐藏在银幕光环后面的各种不堪。
本着有钱的是大爷,没钱的是孙子的原则,在这场角逐中,投资人具有天然的优势。
因而,无论是导演还是制片人,在投资人面前都不免自矮一头。
当然,在见到投资方之前,还需要与各类中介打交道,当文化消费成为一个流程时,各个环节的衔接就成为关键。
然而,在当前的影视界,投资人与制作人之间的严重不搭调则是一个制约性的问题。
通过中介,制作与投资人才能联系到一起,双方的信息也通过中介沟通。
然而,恰恰是由各路圈内中介大腕搭起的这个平台本身缺乏基本的影视常识,于是就形成鸡同鸭讲的搞笑场面。
于是一面是投资方的骄横跋扈,另一面则是导演与制片人的小心谨慎,唯唯诺诺。
电影既不是体现其自身的逻辑,也不是体现导演的艺术观念,而是投资方意志的体现,作为年轻导演高天于是按照不同的投资方的要求不断修改自己的剧本,直到最后改的面目全非。
或许这就是当下电影界的现实,专业性的人才要么改行做酒吧的老板,要么成为大腕们的小秘。
而当电影成为一种工艺流程时,幸存的从业者要么打包回家,要么屈从投资人的意志。
《疯狂的导演》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影视圈的种种混乱不堪,尽管高天最后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但在各种强力的挤压之下却完全脱离了自己的初衷。
透过《疯狂的导演》,我们看到在喜剧外衣下的混乱现实。
(文:孟庆雷)
原本以为豆瓣们只给3.6分是诋毁人家导演的功力,当我在百度视频上看完枪版的以后,我真心说一句:你们都太厚道了-如果你还是花了钱看这部电影的话,我简直要说你们简直是菩萨心肠啊!
这部片子,不论从剧情、表演都是狗血的一塌糊涂。
我有种感觉,这是一部会列入史上最烂电影的奇葩片子!
首先,思想弱!
别以为无厘头电影很好拍。
星爷的经典无厘头片子里,是有破有立,表面的滑稽可笑,骨子里的严肃高贵。
貌似否定一切,挑战一切的道貌岸然,本质却是对真性情的近乎偏执的追求---少林足球、功夫、逃学威龙、大话西游,哪一个不是有血有泪有情有义??!!
而疯狂的导演,你看的是什么?
是导演在嘲弄别人的浅薄无知庸俗,标榜自己的严肃高雅小资,而这写所谓的品味实在太单薄了。
尤其不能接受的是影片结尾所谓的小导演成为了名导演,想成为斯皮尔伯格也不必如此的急功近利吧?!
对生活的理解流于肤浅,翻来覆去就是一个情节-投资方掏钱但有条件,导演为了拿钱不得不改剧本。
这个由必要演吗?
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你情我愿的事情,如果导演的剧本确实是好剧本,而不是玩什么CS真人版这么一个过时过气的狗血底本,投资方有资格改吗?
弱国无外交,同样,弱导演无尊严!
这部电影的导演,心态严重不成熟,急功近利,盲目批判,我敢说,如果他还是这样下去,估计今后他的片子是没有人会再上当的了!
比较可惜的是,王宝强、刘烨这样的演员居然也参演这样的片子,是不是最近手头紧啊?
拿自己的艺术生命开玩笑,真是饮鸩止渴之举!
如果勉强要找出这部片子的亮点,就是几句时髦的网络用语而已!
1、元芳,你怎么看?
2、潜规则!
3、拍板砖,胸口碎大石4、CS真人版我真是仁慈啊!
真心的告诫各位:千万别去影院看,真真的,百度影音上已经有枪版的了,看看就可以了!
你们整个钱也不易!
如果谁还去花钱请女朋友看,回头你女朋友跟你急可别说哥们没警告过你啊!!!
去年时,由彭浩翔导演、杜汶泽、郑中基、陈静主演的港味喜剧片《低俗喜剧》不仅是在香港取得了约3000万港元的票房,成为年度的最大黑马之一,也备受本土观众的热议,影片主要是通过杜汶泽扮演的制片人的经历,带出了当下香港影坛的制片人的酸甜苦辣。
而今天上映的最新国产片《疯狂的导演》,也是一部以制片人、导演的经历为主线的故事片,也都充满着酸甜苦辣,不过《疯狂的导演》尽管“疯狂”但并不“低俗”,是一部疯狂式喜剧。
影片《疯狂的导演》讲述一对好友导演、制片人,在拍摄一部带有游戏玩家色彩的动作片时遭遇了资金困境,于是制片人带着导演东奔西跑,寻找各种可能的资金加入,而不同的投资者对于电影有着不同的看法或想法,比如有的制片人因为看过不少刘烨、徐帆的作品而希望邀请他们加入,于是他们俩在影片里扮演一对生活在大东北的夫妻,有的投资者则想要让影片里出现他当年念念不忘的异域初恋情人,于是一位俄罗斯姑娘“迷路”来到了刘烨徐帆的家,又有人觉得当下王宝强很火所以加入了不少王宝强的戏,甚至有人想要通过明星来植入广告,于是不仅是邀请了焦恩俊等明星,也从头到脚“定做”广告产品……一部原本是导演想要表现自己的艺术手法、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的作品,随着不同的投资人的加入而变成了一场大杂烩……影片有些类似于彭浩翔的《低俗喜剧》的是,将制片人/导演创作电影与寻找投资的过程以“片中片”的方式呈现于银幕上,剧情的推进也即是不同元素被融入作品后的结果,所以,开始时虽然是游戏玩家的“森林战场”的迷失游戏,先是因为刘烨、徐帆的加入而拉出了一段大东北的家庭戏,后来又是王宝强、焦恩俊等。
在这过程中制片人也一再的经历着种种的困扰,甚至是制片人与情同兄弟的导演之间,也因为投资人的想法、导演的创作理念而冒出了不少的冲突。
在《低俗喜剧》里是通过制片人有意在学生们的面前透露这种制片人的困境,形成网络热点话题,而迫使投资人最后也同意了其想法、理念,而《疯狂的导演》里则淡化了这种矛盾,强化的则是制片人与导演之间的矛盾。
但毕竟内地电影市场存在着审查制度(所以《低俗喜剧》也只能是作为本土化港片在香港地区上映,未能进入内地市场),《疯狂的导演》并不走《低俗喜剧》式的“低俗”路线,而是通过制片人、导演与不同的人物打交道来制造娱乐效果,如那场制片人去借高利贷的戏便很幽默,或者是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想法形成了一种错位式的幽默,比如王宝强、焦恩俊这两个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粉丝群体的偶像被穿插在一起,这些大杂糅的拼贴,带来了不少的笑点,还有对于当下电影人所面临的困境的娱乐性。
毕竟,尽管当下内地电影市场已经很火热,但是绝大部分影片都未能进入市场,也未能取得回报,自然的一些制片人、导演寻找创作资金也就会面临着种种的困境。
另外,《疯狂的导演》里也存在着一些的温情,不仅是“片中片”的刘烨与徐帆之间的那种相知相守的爱情,也有制片人与导演的兄弟情、制片人与母亲的亲情等,为影片带来了丝丝的暖意。
文/满囤儿每个国家或地区,电影产业都有各自独特的创作环境。
对于新人导演而言,想顺利地拍出处女作,便也就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
这些难题和当地的人际环境、文化环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于是,拍电影的过程往往会比拍出来的电影更具有戏剧性。
鉴于此,喜欢把自己筹备&拍摄电影的过程拍成电影的导演,全球皆有。
《疯狂的导演》也是一个导演把筹资金的过程拍成了电影。
所不同的是,影片采用了戏中戏的手法,将成片光彩和筹拍的黑暗鲜明地对比了起来,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头耀星光的台前木偶们原来如此悲凉,因为他们身后的提线之手竟然是如此丑陋不堪。
影片分成戏内和戏外的双线并行。
戏外是一个年轻导演,和他同样年轻的制片哥们儿,为了落实投资而四处求爷。
戏内是一场盛大的明星聚会。
徐帆、刘桦、王宝强、金铭、焦恩俊等大家所喜爱的大明星悉数登场,演出了一场“洋鬼子进村”的闹剧。
影片最大的可看性,正来自于这双线并行的对照,产生了极强的荒诞效果。
以往我们看电影,要不就是看到电影的成片。
各大明星帅气地出场、劲酷地打架、浪漫地谈情、疯癫地搞笑。
当观众得到这些体验之后,便会对明星们产生崇拜之情,认为他们原本就是这么光鲜,永远都是这样头耀星光。
我们看到那些讲拍电影的电影,也往往只是看到年轻导演四处碰壁,受尽奚落,苦不堪言。
仿佛他们就是要用生命来实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影片的最后也大多采用浪漫化的结尾,让一切阻碍烟消云散,让天才的作品横空出世。
让观众不得不认为,这不过是编导借用了自己的经历,技巧化地编撰戏剧性,来逗大家一乐罢了。
只有将两条线结合起来。
我们才看到了电影业,尤其是内地电影业最可怕的地方钱与权的等号关系。
任你导演是多么专业的学院背景,任你请来的演员是多么有名气的大腕,只要我出钱,我就可以随意动你们。
想让你们怎么改剧本,就得怎么改剧本,随便改出的剧本,大腕儿们还就得照着演。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疯狂的导演》中最黑色幽默的一面。
这边是苦逼导演为了拉到投资,忍受着投资人各种各样的指手画脚。
剧本在一次又一次的会面后,早已经面目全非。
各种闲杂人等参与了进来,各种烂片元素逐一浮现。
这些都是笑点。
可是这荒诞的笑点,在戏中戏中被那些我们喜爱的明星认认真真地履行着,便黑色得有点儿令人心痛了。
徐帆、王宝强、刘桦,德艺双馨的戏骨;金铭、焦恩俊,一代人曾经的梦中情人,都像提线木偶一般,在东北的雪地里敬业地演着这出烂片。
一字一句,每个抬手每次迈步,这些明星们都不敢违背投资人的意愿。
于是我们看到,这个戏中戏的片子,是如何从一个还蛮不错的创意,一步步地滑向了一部烂片。
即便是年轻有为专业功力扎实的导演,热情高涨冲劲儿十足的制片,以及那些有演技有名气的大腕儿演员,都不足以扭转这个下滑的趋势。
看过《疯狂的导演》,观众是不是也有点儿要疯狂的意思啦。
作为总被烂片折磨90分钟的观众,是不是开始为这些总被老板折磨90天的新导演捉急呢?
近期上映的所谓“疯狂”系列电影《疯狂的导演》,是外皮包装着喜剧的苦情戏,影片最苦情的地方,是道尽了作为创作者的导演,在影片筹拍过程中被投资方、制片人等一干权利人物肆意“轮奸”的过程,满把辛酸泪,最后化成了一部荒唐片,都骂电影烂,谁解导演怨?
电影是艺术,但电影也是商业产品,当艺术与商业挂钩之后,就一定会出现创作本真与迎合市场的斗争。
电影是创作,创作电影却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当电影的创作遭遇“钱荒”的时候,没有几个不向金钱妥协的,因为这是可以完成电影创作的卑微却灿烂的金光大道。
说了这么多,就需要提一下《疯狂的导演》这部影片的剧情了。
现实中,导演这个职位是很容易疯狂的,当艺术创作与金钱诱惑的双重刺激,加于一身,想不疯都难,当然,创作是本原,金钱是催化剂。
如果金钱充足了,导演就会玩到疯,各种肆意挥霍,屡见不鲜,大牌演员,大场景,大制作,甚至庞大的群演,都需要金钱的支持,多少过亿大片,都是这样被宠爱着炮制出来的,战台烽在此就不举例说明。
如果资金不够,就又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本来只负责创作的导演,要像三孙子一样求爷爷告奶奶到处去融资,前面是玩疯,后面是逼疯,若想体验疯狂的刺激,若想承受疯狂的代价,导演一职,已经是不二人选。
《疯狂的导演》比较寸,一对怀揣梦想的导演和制片人,要完成一部农村题材的影片拍摄,无奈,这这个以商业利益为投资第一考虑的电影圈,二人的电影很轻易就遭遇到资金短缺的情况。
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的第二种情况,没钱,急疯,被逼疯,电影创作者走上了一条漫长而前途莫测的拉赞助之路。
当然,本片既然是作为“疯狂”的系列存在,无数的疯狂笑料,自是不可缺少,但二人的融资之路,却是真切的让人心酸,各路投资人,提出各自外行、荒诞、无厘头乃至非常无理的要求,导演的被强奸之旅成行,所以我们看到,一部初衷为农村题材的影片,竟然出现了野战队,出现了江洋大盗,拉来了各个投资人所喜欢的大明星,塞进了投资人所钟爱的女演员,乱炖都不带这么奇葩的,导演和制片人抡起大勺,忍住自己内心的痛楚,强颜欢笑的烩制这一锅乱炖,讲述了一个关乎“不伦不类”电影的打造攻略。
《疯狂的导演》阵容堪称强大,徐帆、刘桦两大戏骨都来打酱油,演绎了电影版的“白云黑土”,王宝强也现身影片继续卖“囧”萌,不过这次成了国际大盗,是来雪《天下无贼》被大盗惦记的耻辱的么?
但影片的看点,绝不在于众多的明星脸,而是给了观众一个渠道,让他们了解,电影的策划、拍摄、制作,以及掌管电影创作的那只无形的手,一片功成众导哭,嬉笑怒骂的背后,是小导演生存的艰难,是解释众烂片的诞生根源,影视圈乱象的曝光,尽管不一定能让这个行业更加理性,逐渐规范,但勇于自爆内幕,坦陈利害,不惧被骂,依然是值得称赞的坦诚,疯狂搞笑的观影过后,对导演的辛苦多了一些体恤,对制片的内幕多了一些了解,也就足够娱乐这一场了。
中国的好导演总是那么少 真不明白有这么多导演是不是钱多的蛋疼啊 烂片拍的功夫、、、、、够烂
梦想这个词儿,还真不矫情
已有资源,已经收盘
人生苦短,珍爱生命:远离垃圾电影中的电影垃圾。费力不讨好的事,还是少去做为好。
看了2分钟开头,往后倒了1分钟快进,这个电影我3分钟看完了,我觉得和那些看了130的人看到的一样嘿嘿。。。
什么鸟蛋?导演是怎么搞到投资的?还他妈喜剧?草
I love it!!
电影院就我俩,跟包场似的,so小众。但其实比满座的小时代好太多了。学电影的人的真实现状啊。
虽然还没看,但它敢起"疯狂的。。。。"名字,就必须一星
无聊的夜 无聊的人
1、可以看出导演是有心的,但不够有力。2、某些前后呼应或循环式的小桥段的设置,让人觉得像是一个初学小说的人,对于小结构的甜头的品尝,但电影重要的总是大结构。
挺好的创意,但是被疯了的导演拍砸了,不仅乱七八糟的,而且爆菊抨击影视圈却没有深度和力度。
7分钟那个是啥手机?
有点看不下去了,渣就一个字
只有混过,才真实知道其中的不容易。
展现了导演拍戏前的窘况 几位腕也只是戏中戏
导演确实疯了,贵圈的烂事还需多少关注度?请了一堆大牌欲提高关注度,结果得不偿失。
太好了
片子没有像评价那么无聊,得分偏低了吧,虽然片名有一定炒作成分。也许是笑点低,我笑了很多处。
年度耐着性子看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