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索里尼
Pasolini
导演:阿贝尔·费拉拉
主演:威廉·达福,里卡尔多·斯卡马奇奥,瓦莱里奥·马斯坦德雷亚,尼内托·达沃利,玛丽亚·德·梅黛洛,阿德里娅娜·阿斯蒂,安德里亚·博斯卡,吉阿达·科拉格兰德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意大利,法国语言:英语,意大利语,法语年份:2014
简介:1975年11月2日,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的尸体在罗马近郊奥斯蒂海滩被发现,死前明显受到过暴力攻击。在此之前他刚刚完成那部常被评为世界十大禁片之首的《索多玛的120天》。由于凶手被传闻是一名17岁的男妓,这个悲剧被染上香艳色彩,也有人猜测这位意见领袖的死亡完全是政治阴谋,而事情真相至今仍是个谜。 影片择取的正是..详细 >
百无禁忌的费拉拉碰到偶像之后反倒变得毕恭毕敬束手束脚,偶像的癫狂面阴暗面情色面一概不敢往深里触碰,于是偶像的先知者受难者形象也就无从成立,最后成就了这么一个不咸不淡的致敬片。拿点档案素材混剪进去,效果都不知道要比现在高到哪里去了
去传奇化地重述传奇的路数倒是对的
【补標重新再看】记得看过,于是下载高清再看,当看到最后吃面的时候,记得看过了,只是电影太阴暗了,现在高清大屏非常舒服。活着不被重视,如果想当初那些人知道打死的是这个导演,有人悔不当初吗?
呓语般的视听 交缠盘旋的互文 神性与俗性在篡位 威廉达福真的超有味道。。。
“我”是一种形式,知识是一种幻觉。
很意外。对我来说全片只是单纯选择了一些无太大意义的生活片断,装出了外形穿着但看不见他内心。如果戏剧性的地方是他最后低劣的死相和曝光的秘密的话那也许有更好的方式表达。
很精彩啊,虽然只聚焦于帕索里尼人生中的最后几天,但是人物依旧立起来了,也满足了我的私心展现了帕索里尼的未拍摄的作品,与全篇主旨产生了互文,最后结尾也以此而升华,对于意大利的呈现也满足我的期待,好就好,在其简短,干净利落,实在挑不出毛病也不想要挑出毛病,感性上真的很爱这部电影
在两相权衡之下还是到电影院把它看了,其实就是冲着威廉达福与帕索里尼去的,看过没有失望。当然比较惊喜的是威廉将三国语言交换地说的事实,但是面前的帕索里尼张嘴英语感觉还是满怪的,不过在他的神似之下就暂且忽略掉吧。他的死法遭到了很多诟病,但太赞的配乐还是满溢着导演对帕索里尼由衷的敬仰。
没想到威廉大福什么都能演,本来看他长相以为他是特型演员来的
以死亡本身化作神迹降临。这则寓言的寓意,就是揭开艺术家与他所创造之物的关系。戏中戏映照出未谱成的不朽之诗,倒是非常诚恳的Abel Ferrara。可惜,此后1976年的荣光惟有归于Il Casanova di Federico Fellini。:(
比起天堂,他更愿下地狱。
加入宗教似的追逐与信念往生貌合神离,对观众已成定局的悲剧一半是期待,一半是是帕索里尼或许平凡无奇带一定总结色彩的叙事接收。杂乱碎片是需要除个人因素外的理解基础吧。
我仅仅找到自己内心的杀手
【帕索里尼最后的两日/8.0】其实是无下文的无解读叙事。摄像头视角讲述帕索里尼拍摄完索多玛120天之后到被谋杀期间的事情。有时候我会更偏爱这样的叙事,只是当个摄影机。哎…世间确是容不下太具有反抗精神,又有影响力的人。(像亚历山大大帝的被杀)重看一遍加一星推荐,只因这是PPP近年耗资最大的传记电影。
索多玛120天
你致敬的是帕索里尼?还是一种疯狂?
诗意的回顾帕索里尼的最后时光。最具争议的意大利电影导演。电影本身过于零散。导演生命中的最后一周。车轮辗过一颗自由感性诗意的头脑。
一般
戏中戏与本戏有些混淆,帕索里尼之死恐怕没有什么政治因素吧?!
激进左翼者的肉体和日常,与创作和思考的重叠,的确不同于费拉拉在其他作品里赋予“常人”的存在之“空无”和沉迷瘾症的虚弱,明确地感到帕索里尼过于强大的存在感,以及思想在一些时刻迸发而出。但即便如此,因为精英主义的憧憬视角被大大减弱,致使那份强烈的(以及先入为主的)存在感也在发生着扭变和削减,在最后一日所呈现的帕索里尼也并未多出超越常世的特殊力量,与其说避开了伟大,不如说“天堂本就不存在”,这才是费拉拉眼里真正的“存在主义”和真正的帕索里尼(文本和肉体的),它不需要过度神化,也就不需要刻意地克服任何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