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最初,就是她平常的生活吧。
安抚婆婆,收拾家什,送家里的一个个人出门,参加救济会之类的活动,给弟妹送钱然后被弟弟羞辱赶出家门,告诉身为医生的老公自己的身体不适却只迎来敷衍。
女儿和有夫之妇打得火热,儿子和小女友似乎折腾出了一个孩子,弟弟和弟妹又为了钱打了一架,为了婆婆能更舒服生活的房子继续着建设。
如果,故事就这么进行下去,那都不过是这个大千世界无数女性人生的缩影而已。
但是,这个但是,就是故事的开端。
没有给它五颗星的原因是觉得这部剧太戳人心 泪点低的人根本禁不住这么狂轰乱炸。
细细想来又觉得里面人物情感非常丰富。
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我哭的最厉害的一段是妈妈半夜吐血那段,妈妈吐着血说自己疼,最用力地说自己疼,告诉自己的老公和孩子,自己还舍不得。
即使有难缠的老年痴呆的婆婆,冷漠的老公和孩子,也还想活着,有多爱就有多想留。
老公总是把所有的悲伤都扛在心里,妈妈说过一句话干嘛对我这么好怪让人想哭的,老公在知道癌症之后才觉得妻子是多么的珍贵,拼了命想要挽留,可人胜不了天。
很幸运在这样一个时间段看到这样一部用心的韩剧,让我觉得这部剧简直是为现在的我量身定做的,这也许就是这部剧最令人动容的地方,每个人都能够在剧中找到自己熟悉的人物,而似乎每个人也能在流泪看完这部剧之后重新获得一种生活的力量,那种称之为被治愈的、对生活充满爱的能力:去用心爱自己身边能够爱着的那些人,放弃那些自己不能爱的人。
最近的生活进入了一种稳定安逸的状态,但是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在这样一个冬日的下午用半天的时间想让自己借助这部剧痛痛快快地流泪。
但是在观看之后,虽然过泪, 但是更多的是一种被治愈的感受,这部剧中的每个人都让我有着熟悉感,那个自尊心很强不善表达的父亲、老年痴呆的婆婆、每天尽心尽力服侍婆婆得了癌症的儿媳妇好、与有夫之妇偷偷恋爱的女儿、默默守护在女儿身边的前辈,每个人物真实而又立体,像极了在观看电视剧的每一你我。
像是突然通过这部剧想通了很多事情,那个求而不得遗憾错过的人总有爱着他的人与他生活一辈子,留下回忆不后悔只是用来麻痹自己借口,而身边那个默默守护自己的人才是值得珍惜的。
虽然有一个需要照顾但有感情的老年痴呆的婆婆、还有一个嗜赌但本性不坏的弟弟,我想仁熙仍然是细想离开人世的,还没有等到在新房子里和老公种花喝茶、没看到儿子读医科大学、更没有看到心爱的大女儿出嫁,她怎么舍得离开,更害怕自己一个人离开。
从得知自己日子不长的时候开始,她还是一直为家人考虑,就连唯一的一次情绪失控也是想怕婆婆给活着的人带来麻烦,害怕自己孤单地一个人离开,这是她唯一的一次歇斯底里却也那样的让人心疼。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最终走向的终点,这部剧没有美化死亡,但是爱可以让我们不再惧怕它,“好好的和这个世界告别,和自己爱的人告别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
我想仁熙最后是幸福的,纵使有再多的不舍,她也能够好好面对自己的离去。
这是一篇有感而发的观后感,可能不专业、没有逻辑,但却是我真正想动手写的。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视觉时代,每天接受到各种公众号推送的众多的影视剧,其中暗藏着许多的商业原则,尤其是是观看过众多的影视剧后会对打开这些公众号有一种畏惧感,害怕自己的审美被这些浸透着着营销与盈利的公众号所影响,因而间接性的会进入剧慌的时段。
但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某一天我看到这部剧的简介的时候,我突然被那种不经修饰的质朴介绍给打动了,正如这部剧给我的整体感受:质朴地、认真地、细微地在给我们展现我们身边可能遇到的一个中年家庭主妇的故事。
整个看的过程,眼泪和难受根本止不住,抛去和电影版的对比演员演技什么的,这部剧传达给我五个认识:1'这个家里面的女主人的爱是最容易得到的,随处可见,是最不担心会失去的,所以不论是媳妇、妻子、妈妈还是姐姐,是最容易被家庭成员忽视的存在,但生活中一旦失去,就会发现那是最沉重也是最离不开的最重要的存在。
2'丈夫对于女人来说是依靠,妻子在他生活起居无微不至的温暖的存在,但是真的分别了,没有妻子的陪伴他也依然会好好的活下去。
3'对于不懂事的儿子来说,妈妈就是妈妈,无法改变的存在,虽然现在没能懂事成熟,但总有一天,他会长大。
4'女儿,就是妈妈这一生最舍不得最放不下的存在,在女儿身上有操不完的心,女儿就像是妈妈自己一样的心疼存在(T_T)。
5'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存在,要爱家人,陪伴家人,一家人的心永远拧在一起。
我没文化说不出来心里的感受,你们看了就知道了,真的很好哭
泣不成声看完了全部,只记得第一集中妈妈在满天雪花里打开车窗,笑着伸手接的场景,太唯美温情了,以至于我到了第二集都不相信这位妈妈就是即将要告别人世的女主。
妈妈担心婆婆在养老院照顾不周,得不到尊重,担心弟弟一事无成,好赌懒做,渴望女儿能有个完满的婚姻,甚至希望老公能放下芥蒂,却唯独忘了她自己。
有妈妈在身后我,我们总会肆无忌惮,因为心有所依。
妈妈~叫一声都会触动心房的话语,却是剧中一对儿女再也唤不出的了。
幸好,剧中的妈妈举重若轻的告别最爱的一切。
而最后,妈妈会永远留在家人最深最深的记忆里,她便不是真正的消逝……
剧里有一个场景,一家人去加平的路上,医生让女儿在保健院停一下,然后回过头跟妻子说:这是我以后工作的地方啊,签了三年,妻子转过头去仔仔细细的看了一眼,看到这里 潸然泪下 还记得奶奶去世的时候,下葬那天,回去的路上,爸爸让我和弟弟默念:奶奶回家,我带你回家。
他们说这是让奶奶跟着我们走,好记住回家的路 。
最动人的往往是生活中的小细节
这剧情简直就是天下妈妈辛苦生活的写照,碰见个不管不顾的丈夫,毫无关心,甚至知道妻子的病无可救的时候,依旧让妻子做手术,于心何忍?
就是为了让自己安心?
还有那个婆婆,我的天,简直就是资本家剥削呀!
累死累活地照顾还不好,为那个妈妈感到悲哀!
还有自己不争气的弟弟,拿着姐姐的钱,又骂她,只有弟媳还会体谅她,如果真是这样辛苦的妈妈,还不如重生了!!!
但生气归生气,依旧会为某些剧情泪目,比如,当妈妈面对着丈夫、儿子、女儿争吵的时候,依旧会担心自己死后婆婆的生活担忧,甚至于要带婆婆一起走,但是儿子的发现,结束了这样的事情,可是虽然她没有杀死婆婆,然后剧情也没显示,婆婆未来的生活还是会不知去向的吧!
只能说妈妈真的很无私!
爱你
的确很感人,短短四集,就赚了不少眼泪。
然而家里有过癌症病人的人都会明白,癌症到了晚期有多痛苦...毕竟是电视剧吧,把癌症和死亡拍得这么唯美温暖干净,连离别的时间都把握得刚刚好,导演相当会煽情。
然而现实本身带给我的感觉是冰冷,残忍甚至恐怖的,可以把一个原本生龙活虎的人折磨得不成人样...当然故事的主旨还是点题的,珍惜生命,珍爱身边的人。
还有就是,我真的不理解,亚洲传统社会里,女人为什么要这样无我地过完匆匆一生...
很催泪,越往后越催泪,忍不住地哭。
原来韩国这么重男轻女,妈妈这么累,整部剧的主角妈妈人太好了,年轻的时候肯定没少受过婆婆的责难,但因为都是女人所以才惺惺相惜吧,在男人孩子都不在的时候是婆婆给了她陪伴,是婆婆在一些自己需要妈妈的时候给了自己温暖。
患老年痴呆的婆婆把东西打在自己身上很疼吧,可是明明自己没错在婆婆发脾气后还是会跟婆婆道歉,生了病牵挂的还是婆婆。
一生都在照顾家人,没有买过几件衣服,连身子不好也一直拖着没时间去看,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啊,所以还是要好好告别吧,给家人给自己都留下时间来好好告别,爸爸对妈妈做了一辈子都没做过的甜蜜的事吧,为妈妈做饭,为妈妈读书,为妈妈洗澡……崔智友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看,就是脸好像看起来有一点僵,看到她会想起来韩剧的启蒙《天国的阶梯》,十几年了啊,看到她最后放弃了那个有婚之夫心里松了一口气,所以去选择学长吧,那也是妈妈的心愿。
大概在播到一个小时的时候,哭完全程。
都说韩国电影必有情节“失忆、绝症、车祸”这部电影里占了两个,但却拍得不落窠臼。
从韩国最普通的一个中年女性的视角开始,生活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老年痴呆的婆婆、工作不顺意的平庸老公、爱上有妇之夫的女儿、为升学而烦恼的幼稚儿子和不争气的赌徒弟弟。
这不如意的人生,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的一小部分缩影。
丈夫不爱她吗?
不,整篇电影看下来 ,她老公绝对是爱她的。
只不过已经过了那个为爱疯狂为爱付出整天说爱你的年纪,再爱也说不出口了。
再爱也要排在生活之后。
不如意的人生,不顺意的事,三十年的相濡以沐,她早已如同空气一般,涔入他的肌肤纹理,无处不在,但却时常叫人忽视。
可是一个人怎么能离开空气呀,一刻也不行呀。
所以在她问他“你会想我吗”的时候,这个木讷平庸不善言辞的男人才会猩红了眸子,漆黑的夜埋藏了他眼里的波光粼粼,却又使他的喑哑格外地清晰。
“嗯。
”“什么时候?
都怎么想?
”“每天都会想,早晨上班前,打领带时,喝难喝的大酱汤时、喝好喝的大酱汤时、喝酒时、醒酒后、看见床铺时、睡觉时、醒来时、想听唠叨时、妈妈闹脾气时、妍秀出嫁时、正秀开学时、毕业时、春节煎圆饼时、中秋做豆包时、生病时、孤单时…”(这段实在是太戳泪点了)他没有说一句爱她,但他没有一刻不在想她。
人总是在快要失去的时候,才会明白,他所拥有的有多么的珍贵。
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唯一的一次狠下心来也是为了他们。
担心老年痴呆的妈妈会拖累儿女,也担心他们照顾不好她。
她是唯一一个曾于与她心心相惜的人,同样的为了丈夫为了儿子操劳半生,不求回报。
没有人比她更懂她。
应该是世界上最悲伤的离别吧,夫妻之间,儿女之间,一辈子大概最怕这样的时刻,剧里的妈妈辛苦了一辈子,操心老公,孩子,还有老年痴呆的婆婆以及好赌不成器的弟弟,直到快死了,所有人才意识到她的好,才开始珍惜她,真的看的太心塞了,尤其是发病时,大口吐血对着家人说自己好疼的时候,眼泪狂流,真的太悲伤了。
生命中有那么多的离别,而最难的离别是生死之别,当最亲爱的人在的时候,就别折腾了吧,好好爱他(她)们,帮她洗洗衣服,做做饭,亲亲她,慢慢地陪着她,不得不反思我们有没有把他们一切的好当做理所当然,有时候他们或许想要的并不是你的回报,只是希望你过得好,不再如他们这般费力。
现在知道,原来一个人有沉重的负担,是不想讲话的。
反正我不希望明明就医了却在半夜恐惧又痛苦的吐血时才知道自己的病情,太可怕,所以不知道美丽在哪里。全程竟然没有一个泪点但还是坚持看完了就想知道哪里美丽,循环枯燥,看疯狂动物城兔子坐火车都能泪目的人。
母亲一生就是女性的困境,母亲走了这担子就交给了女儿。看到父亲知道妻子生病后还在那发脾气、喝酒埋怨自己就无语,就像妻子说的在这种时候还要我来安慰你。之前连一句话都不和妻子说,这样冷漠的男人+当小三的女儿+复读三年每天醉酒的儿子+痴呆婆婆+赌博家暴的弟弟,我是不知道女主这一辈子有什么意义,好像是为了宣扬母亲的伟大吧,但我只感受到了窒息。
除了憋屈没有任何感动可言 感觉一家人都是loser 就老妈子一个跟老牛似的给家里人干活 还下力不讨好 积劳成癌最终也没活出自我 一家子人都晃晃悠悠 到最后也没给予什么家庭温情和陪伴 这种悲惨一点都不好哭 这种离别一点也不美丽 建议广大女性活出真我 不要付出一生被家庭捆绑
上有老年痴呆的婆婆,下有不省心的儿女,身边是一个不善沟通表达的老公,自己还患了卵巢癌,真惨。最后说一句,珉豪真的好帅啊
感动是有的,但主要还是因为这个题材。看着很生气,早干嘛去了,一家人没一个对妈妈好的?韩国妈妈的地位都这么低?
2018第一部剧,看得我哭的稀里哗啦,或许真真切切体验过了离别,才能更珍惜身边人。是啊,以后再也没有那些时刻了,对于第四集最后的告白,感同身受,您再也不会让我过去帮您看手机了,再也不会喊我曾用名了。
眼泪没断过……男主人公的同事说,她父母去世的时候,葬礼没什么,结束后的一年后无时无刻都在哭,随时随地都能流泪。中韩的父母都一样,为子女家人操心了一辈子,当TA快走的时候只会想到,TA走了我怎么办……
太催泪,故事就是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母亲,正是因为平凡,才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强烈的代入。韩国的妈妈,更符合中华民族女性的那些传统美德,兢兢业业的操持一个家,伺候公婆,伺候老公,伺候孩子,对于患痴呆症的婆婆的欺负,虽口上有抱怨,但该伺候还是伺候,甚至在家人对婆婆态度不好时,还能劝阻,试问中国的媳妇们做得到这一点么?在得知自己得癌时,积极治疗;在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时,则抓紧机会表达对家人的爱,多叫几声女儿,多听儿子叫几声妈妈,多和老公撒撒娇,这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啊!而不是躺在病床上接受徒劳的治疗,如果生命真的倒计时了,就真的想干点啥干点啥吧,减少痛苦就好了。在剧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妈妈的恐惧,面对呕吐物是血时,大声呼唤老公;也会在病痛发作时喊疼。是啊,妈妈也是血肉之躯的人啊,也是要被人心疼的呢!
东亚家庭的妈妈让我觉得太…难。
有《我亲爱的朋友们》珠玉在前,这部看了没什么吸引力。重温《朋友们》后,果断给《离别》降星,格局太小。
得去看三遍金福南洗洗眼睛的程度
神智不清乱发脾气的婆婆 沉默不语自以为是的丈夫 啥也不会让人操心的子女 婚姻到底给女人带来了什么?
我觉得电影版好看
非常非常的感动,相对于原有的电影版进行了扩充,拉长了情感的表达,更充分更动人~亲情和死亡,真是永恒催泪的话题~
这就是一个以家为本的女人的一生 她很少做为自己 她是老婆 是儿媳 是妈妈 是姐姐 她为这个家无尽的付出 就像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因为她爱这个家 但我并不喜欢她这个底色 她认为女人就应该忍让付出 我希望她是个更爱自己的人 剧名是要好好的告别 其实只是寥寥几句 一个爱字道尽了一切也让曾经一切都释然 生病太苦 太残忍了 人生真的残忍
狗屁世上最美丽的离别!这是无时无刻发生着的丑陋的现实罢了!这美好的亲情就像回光返照一样虚幻,只有痛与苦才是持久而真实的!可恶,为什么我还是哭了。
先看的剧再回看电影,觉得电影在情感表述上更克制,我更偏爱。而tvN的剧版,丈夫的不善言辞、女儿的恋情,家人在心态上的转变等,做了很多铺垫,使得人物更饱满。但刻意的慢镜头和煽情又直白的对话,让人头疼。因为泪点低的人,就是会哭的撕心裂肺。但好剧和好酒一样,需要让人品,而不是让人头疼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