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著名运动员刘长春之选材,再到《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片名,顾名思义典型为08奥运年投拍的主旋律。
可除了男主角结尾冲出起跑线,稍瞅出点意思,其余时间,剧情尽显平淡。
所以通片看罢,仅记得刘长春一些简单生平事迹,而为民族争光的拼搏精神,反搞得相当模式化。
1932年,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决绝代表日本扶持满洲国参加奥运会,逃避追杀,来到北京,历经千辛万苦独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本是个传奇色彩浓厚的题材,倘若悬念与人物冲突稍加打磨,定是人物传记史诗佳作。
可惜编剧王兴东,找不到当日《离开雷锋的日子》之感觉,剧情反写得愈加敷衍,犹如鸡肋。
有些像李秉研的李兆林,本身就是运动员出身,演起刘长春,太过适合。
他健壮身材,十分抢眼,而时常流露在镜头前的那种耿劲,确实添色不少!
可剧本纯为显示其为英雄,人物反太过概念化,缺少血肉。
他拒绝日方无理要求,逃离家乡,遭遇战乱,干脆轻描淡写般随意,难寻惊艳。
那段在船上冒雨跑步,生硬的励志效果,反脱离实际,透出傻气,难引观众振奋。
其实孙海英扮演的严父,马境扮的贤妻,赵琳演的报国青年姚可秀,胡军扮演的张学良,还有船上遇见的索菲,表现皆可圈可点。
编导想从侧面多方面烘托,既令刘长春人物饱满,又叫他的奥运路充满崎岖。
但无奈剧本两不讨巧,指使片子瞧开头便晓结局,缺乏悬念,鼓舞人心效果更是差火候,有走过场之嫌疑。
摄影师出身的侯咏,面对资金紧缺,剧本平庸,如此窘境下,到尽心竭力,随处可见亡羊补牢。
本片摄影,充满怀旧色彩,尚算养眼。
客轮在海面突遭风暴,浪花效果逼真,颇具好莱坞小型灾难片架势。
传统民乐的鼓点与琵琶,也为几场短跑比赛,造了些声势。
还有众华侨为刘长春接风时,小段舞狮场面,亦增加了民族气息!
相对众多“假、大、空”国产主旋律,《一个人》虽保守陈旧,但至少做工还见精细,已然不易!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拍出并不在于片子质量如何,这种纯为奥运拍摄的命题作文,主创受了拘束,放不开手脚。
但历史只会记得一个叫刘长春的青年人,克服层层险阻,他曾不甘屈辱,他曾不甘落后,他曾单刀赴会,他曾代表四亿中国人站在奥运跑道上,而事实证明他确实是中华民族的奥运第一人。
正如片中未展现的结尾那般,奥运比赛成绩无关,重要在于努力去参与,勇敢迈出体育精神的第一步。
从此角度而言,这部为奥组委和电影频道拍摄的作品,还是能规矩完成任务。
可说实话这种纯为主旋律的刻意作品,纯为08奥运抹了黑!
讲的是刘长春跑步的故事,从小就是运动天赋。
一个历史纪录片吧,在100米失利的情况下,坚持跑200米。
得到了张学良的资助,这个也是历史上有记录的。
讲的是刘长春跑步的故事,从小就是运动天赋。
一个历史纪录片吧,在100米失利的情况下,坚持跑200米。
得到了张学良的资助,这个也是历史上有记录的。
历史上真实的刘长春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和怀念。
他有短跑的天赋,而且可以说当时的水平也的确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他也有爱国的情怀,断然拒绝代表日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
这本来可以拍成非常励志非常不错的电影,但是到了中国垃圾导演手里,就完全变味了,东北沦陷,日伪逼迫,躲避而逃,遭遇战斗,徒步去北平,汉奸污名儿女情长等等,导演硬是把这搞成一锅大杂烩,演员一出场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碰到日本兵就是一副好汉模样,娶了媳妇还念念不忘理想,而且更神奇的是用打赌的方式让船先开到洛杉矶,再让堵车的时候让我们的刘长春就那样争气的跑到了赛场看到了开幕式,中国的导演给刘长春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和民族内涵,把一个体育先贤打造成了面对日本兵正义凌然的战士,面对搜捕乔装打扮瞒天过海的谍战高手,面对新婚娇妻心事重重理想比天高的中华有志男儿,面对政府的命令燃烧自己不灭小宇宙必须参赛的斗士,最后就成了样板戏里的武工队员了,成了众多被脸谱化的所谓英雄。
中国的电影太烂太烂,有时候烂的让人无法忍受。
当然这个片子不出所料的毫无名气可言,我也是心血来潮点开看的,因为对于真实的刘长春我抱有非常的尊重。
中国的垃圾导演们在任何电影了没有一点儿女情长没有个女主角女一号就没办法拍电影,不把男主塑造成神就没办法拍,不听声音不看字幕光看脸你就知道谁是正派谁是反派,不分个正反派他会憋死的。
真实的人物改编电影是需要谨慎的,需要用功的,从这个电影里我觉的我讨厌这个“刘长春”,从头讨厌到尾,结尾最后一次比赛前我已猜中导演怎么拍了,发令枪响,刘奋力一跑,镜头定格,出现字幕,被猜的一点不差。
不是我有多牛,是导演太特么垃圾,中国人指望这样的垃圾导演,我看再过一百年,中国的电影还是东亚病夫。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说实话,这部电影的在拍摄技法上确实有缺陷,比如影片就缺少背景音乐的情绪推动,但是片子的情节和意义却让我很有感触并且想打四颗星。
深深感受到刘长春第一次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困难重重以及他永不放弃、为中华民族争光,不甘落后的坚定意志。
影评中间用了很多的插叙,叙述了刘长春在校长张学良帮助下登船赴美国前的一系列事件:战火纷飞,学校解散,老师离去,老父亲为易容后的儿子钉好鞋底,说跑遍天下这双鞋子也不会烂;妻子抱着棉被跟着火车奔跑,却没法让他听清“我们有孩子了”;同学中弹后说“你一定要参加奥林匹克”;提了礼物去找体育局局长,局长回应说上报南京,却转身就烧掉了信件等等,都体现了这个为国争光的梦想在当时去实现是多么的困难。
最感动的就是刘长春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举着中国旗帜的那一幕吧,观众席中传来“是中国”的声音。
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是虽败犹荣!!!
体育强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国家的水平和实力,影片看完心中还是有很多感触的。
从我国著名运动员刘长春之选材,再到《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片名,顾名思义典型为08奥运年投拍的主旋律。
可除了男主角结尾冲出起跑线,稍瞅出点意思,其余时间,剧情尽显平淡。
所以通片看罢,仅记得刘长春一些简单生平事迹,而为民族争光的拼搏精神,反搞得相当模式化。
1932年,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决绝代表日本扶持满洲国参加奥运会,逃避追杀,来到北京,历经千辛万苦独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本是个传奇色彩浓厚的题材,倘若悬念与人物冲突稍加打磨,定是人物传记史诗佳作。
可惜编剧王兴东,找不到当日《离开雷锋的日子》之感觉,剧情反写得愈加敷衍,犹如鸡肋。
有些像李秉研的李兆林,本身就是运动员出身,演起刘长春,太过适合。
他健壮身材,十分抢眼,而时常流露在镜头前的那种耿劲,确实添色不少!
可剧本纯为显示其为英雄,人物反太过概念化,缺少血肉。
他拒绝日方无理要求,逃离家乡,遭遇战乱,干脆轻描淡写般随意,难寻惊艳。
那段在船上冒雨跑步,生硬的励志效果,反脱离实际,透出傻气,难引观众振奋。
其实孙海英扮演的严父,马境扮的贤妻,赵琳演的报国青年姚可秀,胡军扮演的张学良,还有船上遇见的索菲,表现皆可圈可点。
编导想从侧面多方面烘托,既令刘长春人物饱满,又叫他的奥运路充满崎岖。
但无奈剧本两不讨巧,指使片子瞧开头便晓结局,缺乏悬念,鼓舞人心效果更是差火候,有走过场之嫌疑。
摄影师出身的侯咏,面对资金紧缺,剧本平庸,如此窘境下,到尽心竭力,随处可见亡羊补牢。
本片摄影,充满怀旧色彩,尚算养眼。
客轮在海面突遭风暴,浪花效果逼真,颇具好莱坞小型灾难片架势。
传统民乐的鼓点与琵琶,也为几场短跑比赛,造了些声势。
还有众华侨为刘长春接风时,小段舞狮场面,亦增加了民族气息!
相对众多“假、大、空”国产主旋律,《一个人》虽保守陈旧,但至少做工还见精细,已然不易!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拍出并不在于片子质量如何,这种纯为奥运拍摄的命题作文,主创受了拘束,放不开手脚。
但历史只会记得一个叫刘长春的青年人,克服层层险阻,他曾不甘屈辱,他曾不甘落后,他曾单刀赴会,他曾代表四亿中国人站在奥运跑道上,而事实证明他确实是中华民族的奥运第一人。
正如片中未展现的结尾那般,奥运比赛成绩无关,重要在于努力去参与,勇敢迈出体育精神的第一步。
从此角度而言,这部为奥组委和电影频道拍摄的作品,还是能规矩完成任务,仅此而已。
正值奥运,推荐一部奥林匹克电影,这是发生在193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真实故事。
“九一八”之前刘长春是东北大学的学生,在德籍教练指导下练习短跑,目睹山河破碎的祖国现状,但他从未放弃训练,决心有一天能为国争光。
日寇控制下的伪man要他代表“man洲国”参加奥运会,誓死不当汉jian的刘长春躲过追捕逃至北平,他要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原东北大学校长张xue良资助他八千大洋以资鼓励。
怀惴强国梦想的刘长春远赴“漂亮国”参加第十届夏季奥运会,刘长春一个人代表四万万同胞出征。
1932年的夏天《大公报》辛酸写下: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92年后的2024年,716人组成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亮相巴黎,北京也成了双奥之城。
我们终于可以续写1932年那段文字,我中华健儿,此次群英赴会,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昨日我等先辈得见这般繁华!
2028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对于中国人将是特别意义的一个奥运会。
因为92年前,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是在洛杉矶。
1984年中国取得第一枚奥运金牌也是在洛杉矶。
2028年的洛杉矶,我想每一个运动员都有在这里为祖国献礼的梦!
当时的报纸这样写到: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望君奋勇向前,让我后辈远离这般灾难。
后辈敬告:此赴东京,国运昌盛,吾辈健儿雄姿英发,奋勇拼搏频频折桂,已具傲视群雄之姿。
刘长春逝世于1983年,1984年我国运动员许海峰获得第一个金牌。
刘翔出生于1983年,2021年苏炳添破了自己的亚洲纪录9秒83并且站着了奥运会决赛上看到有人点赞,我再补充点资料,刘的最好成绩是10.8,但是因为长达一个月的海上漂泊,到达地方,也没时间恢复状态,所以成绩是最后一名。
当时奥运纪录也是10.8,如果他恢复恢复身体,说不定真的可以拿到名次的。
据说,刘在海上经常吃不饱,因为路费花去大多,一餐一顿面包,此事没查到证据。
但比赛后停留当地许久,因为没钱回来,是当地华侨凑钱的才回国的。
2条线同时走倒是无可厚非,但是剪的太乱了。
小时候天语手机里的看的预告片,终于圆梦了。
情怀4分。。。。。。。。。。。。。。。。
以下为凑字数徐静雨在某音受到限流、删视频等行为后,愤然出走,决定不与某音续约。
据悉,徐静雨同意和B站达成4年2.15亿箱水果的签约合同,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职业生涯签下两份超过2亿箱水果合同的评论员。
新合约将在2021-22赛季开始生效:2021-22赛季4800万箱吐鲁番葡萄;2022-23赛季5190万箱赣南脐橙;2023-24赛季5570万箱烟台苹果;2024-25赛季5960万箱猫山王榴莲,并拥有评论员选项。
上赛季,徐静雨代表某音出战260场,场均2.0小时,每场可以稳定贡献2.7条视频,并拿下年度卓越影响力体育人奖。
转自虎扑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2008)7.42008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运动 / 侯咏 / 李兆林 石凉①剧作:两个时空交织呈现,由于体育题材,创作者将心理困境缩小,更多呈现出外部因素给人物带来的困境,如满洲国事件、船只延期、一票不赞成等,作为面向大众的电影,这一点处理使影片更具可看性。
同时两个时空的切换节奏随着叙事进程逐渐减慢,各自独立叙事的时间逐渐拉长,最后凝聚在当下时空,这也让整体叙事摆脱了一般人物传记片的线性叙事。
②人物:创作者以“拼图”式表现出刘长春的个人性格、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信息,每场揭示出信息的方式都有新鲜感,而非通过直观的画外音解说,做到“用画面叙事”。
②用光:片中多次出现暖色和冷色“对撞”的画面,如刘长春深夜出舱房,日本人围困时九一八事变等场景,以视觉表现传达出人物心理。
侯老师本是摄影出身,所以摄影这块还是很值得拉片的。
③运镜:片中运动镜头使用率明显高于固定镜头,且和人物动作、音响音乐相互配合进行两个时空的转场,让观众有视觉连贯性并且能较好区分两个时空。
每次的无技巧转场真的很丝滑,比如鸣笛声、逆光跑步的动作、过去的对话等。
④表演:主人公在两个时空的性格变化不太明显,虽然在服饰和妆造上有了一定的改变,但人物弧线没有勾勒出来,人物性格没有发展,难以引起认同。
且个人认为如果人物的方言处理完善会更加分,口音有些出戏。
(背着同学跑步哪里,真的很阿甘)⑤意象:刘长春—船—关公这三者组成了一个系统的意象群,三者都是“单”的象征,刘长春只身代表中国参赛,航船独自在深海上激荡,关公一人单刀赴会。
其所指不言而喻。
⑥从中国电影元情感的角度来说,该片可看作是“人—族”叙事模式的变异,主流民族精神容易引起共鸣,但也容易陷入窠臼,作为一部命题作业,该片在艺术和商业中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平衡,“家国情怀”没有过强的说教意味,可为当下新主流电影所借鉴。
最后排开电影谈及历史与民族自身,其实刘的生不逢时充满了悲剧意味,近代中国的国情让这位西西弗斯的坡度更加倾斜,而国民的愚昧无知同样雪上加霜。
现代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之下,我民是否真的为关公的出世作了努力,我民是否愿意让自身成为关公。
奥运会今天已经正式落下帷幕,中国38枚金牌,是金牌榜第二,美国39,38这个成绩已成为目前奥运军团出征海外的最好成绩。
今年的东京奥运,因为在日本,因为疫情,因为延迟召开,格外关注,见识了最阴间的开幕式,见识了各种日本人的奇葩操作,更见识了日本做的公益——为眼盲人士提供当裁判的就业机会,如果不是这样,今年也许会再多拿一两枚金牌也未可知。
今年更可贵的是,运动健儿所展现出来的风采,他们活泼,机灵,朴实,更多的呈现出生活化的一面来让更多人了解他们,认识他们,中国人民刚经历了疫情的洗礼,疫情尚未完全过去,上上下下表现出来的团结一致,让全国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无处释放,这次对奥运的关注,自然是一个很好的出口。
东京奥运苏炳添创造了奇迹——9秒83。
我想过了很久,都会有无数人记得,那一天所有人都为之振奋,朋友圈微博,每个人都为之疯狂。
这份激动,让我想起刘翔,他说“谁说黄种人不能进奥运会前八,我今天就要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奥运会冠军!
”,那时的我在凌晨的电视前,看着这个身披五星红旗的大哥哥,泪流满面。
后来想来,那时候的我还太小,其实不懂这意味什么,这代表什么,只知道是金牌,应该高兴,到08年,他的退赛,我还是没有懂。
匆匆又十几年过去,我才后知后觉懂了一些。
看到这次东京奥运,伊拉克运动员一个人来,一个人走,没有教练,家乡深陷战乱,就让我想起这部片子,我们也曾经,在战争年代,这样参加奥运。
电影本身是08年的片子,男主本身是运动员出身,无论是肌肉形态还是运动姿态,都给人一种很真实的感觉,看的时候,就觉得,这就是刘长春。
整个电影,装了很多元素,每个元素,都值得再展开,但受篇幅和主体所限,这一部分没有时间去过多的写,但也还是让观众们看到了一些。
每一个配角也都让人印象深刻,他的妻子,能说出,就算要一辈子饭又如何,在知道自己怀孕后到火车站抱着被子追火车,一步步跑的缓慢而安静,直到火车走了,才喊出我们有孩子了,这个女演员,把那种隐忍和伟大,即想告诉他,又怕影响他的情绪,表现的很到位,让人动容。
他的女同学,要去参加义勇军,刘长春问到,我们还会见面吗?
女同学回答,我们很可能不会再见面,但我们都在在战斗,在我们不同的战场。
那种奉献,斗争的精神,隔着屏幕溢出来,真的是激动鼓舞,又让人难过。
刘长春最终没有拿到奖牌,长途劳顿等原因,没能让更多奇迹发生,但去参加这件事本身,就已经是值得牢记的事情。
他也最终没有看到我们第一次夺得金牌。
不过没关系,我相信他一定抱有坚定的信念,知道像他一样的人会前仆后继,我们终有一天会站到最高的领奖台上,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电影中描述的很多细节,不知道是不是加了艺术成分,有机会,还是想了解更多他的故事。
演技是硬伤,剧情很造作。凡是无力驾驭主旋律电影的中国导演都算不得好导演,限制越大越考功力嘛。
08年初中时看的
一个国家满目疮痍 却还是有人为了国家 为了梦想 奔跑在黎明的废墟
趁着奥运热情高涨找来看了,说实话有点失望,故事一般,主演演得也有点用力过猛,不过这段历史还是应该要知道的。“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望君奋勇向前,让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作为内地少有的历史体育传记题材,本片是在水准线上的,用非线性的叙事,螺旋上升,穿插了历史背景。中国版李秉宪的主演李兆林身体素质是很出色的,一看就是练体育的,算演员里的体育生,运动员里表演很强的,影片完成度挺高。可惜是民国时期的,推广力度不大,不算出名。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这个演员总演烈士啊
额。。。我是冲奥运来着。。。
很感动啊被李长春的行为以及当年的中国的国情当时的学生的爱国之情感染。如果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 是怎样的。可是生活在现在的时代 却是这样。
原型人物是动人的,但创作者的视听和叙事都太土了
咋就没什么感觉呢
大护法
真的不容易,意义大于拍摄
又难过又自豪
初中看的教育片铺垫之深沉,高潮之短暂以至于大家不知道男主的真实实力我给后桌讲了我的阴谋论以后刘长春是如何被资本主义陷害的后桌气的去操场跑了几圈
一个人漂流在海中去参加奥运,一个人在洛杉矶运动场上高举中国的国的国旗。1983年,刘长春去世了,把任务寄托给了在同年出生的刘翔,让他在田径短跑上战胜黑人
被无法跨越的主旋律半推半就的加了一星给毫无技巧可言满是拼凑感的剧情,可能做成体委主旋律ppt还比拍成片子强
忘了许多 只记得奔跑 不停的奔跑
那个时候山河破碎就连国民政府也不予支持,刘长春在当年只能说代表了一个民族,事迹感人,但导演出的片子一般,艺术色彩与叙事太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