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评分:7分剧情概述讲述全国长跑冠军男主,因为年龄老去,体能退化,退役之后开球鞋店不顺欠款倒闭。
找到风华正茂的体育明星师弟,相互成就,从低迷走出来的故事。
评价感受感觉这都已经能算郑恺的代表作了吧,正直奥运期间看的此片,还是非常唏嘘的,全片故事和剧情只能得5分,但是退役运动员们的状态,生意失败老油子,狗腿子经纪人,货车司机,广场舞领舞也都非常现实的演绎给整片加了2分,搞体育的消耗完身体和青春之后,真的太难在这社会过好了。
没抱着多大的期待去看了这个电影,但看完还是有一些感动。
不狗血不鸡肋,演员演技也很真实,为了青春,为了梦想,为了体育,为了竞技精神,也确实反应了一些运动员的现状,运动员真的是这样的职业,只有参加奥运会,得了奖牌,才能出人投地,可是没有这些奖牌的人,他们也同样留下了汗水,付出了辛苦,还有从童年就陪伴他们的冠军梦,最后都破碎了。
曾经的短跑冠军,因为年龄的增大,体力已经跟不上了,他不甘心,选择了去国外改变方式训练,结果仍然没跨越年龄和体力这道鸿沟,不得不选择退役,退役后卖起了球鞋,产品质量不过关,失败的一塌涂地。
他曾经的小师弟却不明白为什么他要退役,他的小师弟是因为当年受了他的影响才踏上了体育这条道路,一直以他为榜样,没想到他最后不仅没坚持到奥运会还改行做了不成功的乡镇企业家,老婆老婆要离婚,房子房子要抵押。
当然人各有志,但小师弟坚信在郝超越的心里还是有奥运会的梦的,只不过被自己的身体,生活的压力等等其他因素掩埋了。
当然小师弟最后还是激起了郝超越的斗志,他终于敢面对。
郑恺演技还不错,虽然最后有点油腻,但后来看到彩蛋,为了拍戏增肥30斤,牺牲还是很大的。
看电影的时候以为只是在衣服里垫了一圈假的肚子。
刚开始不太明白,为什么一个冠军会这样。
他退役后到底为什么变成了这样,他到底有什么创伤,他有什么心结。
一直不明白,后来看了弹幕,一直说体育生好不容易,大部分运动员退役后很不好,都过得很苦。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我带入了这些感情,好像能理解了。
我也一直不明白吴天添翼的难过的点是什么,他为什么那么喜欢超越。
但是越过这些不太明白的逻辑,我真的感受了真情,演员们的表演打动了我,补偿了这些不甚明白。
最后超越跑起来的时刻,我真的苦了,我真的好感动、好激动,也感觉好幸福。
我也忍不住从凳子上站起来,然后在电脑前跟着原地踏步跑,有点滑稽,但是感觉好棒!
真的很喜欢,虽然结尾的温暖让人欣慰,但是让我记在心里的一直是他独立在路上开始跑起来的时刻,一直到看着远处的船离去的那一段,都太打动我了…… 我想,真正的改变,都是从破除心理的捆绑开始,不再在乎赢,不再追求被别人看到的成就,就只为了心底的热爱,只为了那单纯的梦!
梦并不很难,并不遥远,只在脚下,只要你此刻愿意跑起来!
只要你为自己的每一步跑步都感到幸福!
︱食人间烟火,写红尘故事︱
"《超越》是什么?
是不停的奔跑,不放弃心中的希望,超越没有终点,超越源自于热爱。
当然超越不是我赢了别人,是自己比起以前有进步;人生或许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永不认输,永不言弃,永远成长;不辜负时光!
不辜负自我!
——楔子"今年的端午小长假号称史上最拥挤的端午档期,这三天一共有大大小小15部新片集中上映。
根据猫眼专业版显示,端午三天假期,全国影院票房累计达到4.65亿元左右,但是却没有一部电影票房过亿。
电影《超越》最终在三天里拿到接近九千万的票房,夺得档期票房冠军。
也是继2013年的《富春山居图》之后,华语片第二次拿到该档期的票房冠军。
从故事的简介来看,是一部以田径运动为载体的,热血治愈励志的影片。
讲真话,挺好看。
PART 1.“你知道终点后面是什么吗?
我告诉你,就是我现在这样。
”——《超越》起初看《超越》预告片和剧情介绍,还以为是“老飞人”应对“新飞人”挑战,再创辉煌的故事。
但却不是,故事并未聚焦夺冠的成功之路,而是以专业运动员的退役生活展开。
电影刚开幕,我挺讨厌郑凯的油腻大叔形象。
儿子要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他简单粗暴地说“不许”。
儿子说要去做啦啦队,他不屑的说“那是女孩子干的事”。
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这郝老板是多么意气风发的生意人,不一会,就有中介上门商量卖房子。
郝超越只有一个小门脸,鞋子都是莆田系,整天想着拉风投,做品牌,挣大钱,干的却是碰瓷李宁和耐克的事(确切地说李宁和耐克都不干的事,因为他卖的是假货)。
就这样,一个好高骛远,志大才疏的市井小民形象被郑凯诠释的淋漓尽致。
听说郑凯为了拍这部戏增肥了四十斤,这操作和彭于晏拍《热带往事》有异曲同工之笔,艺人对体重要求很严格,为了达到电影效果,暴瘦暴胖,敬业值得肯定。
还有人说这部电影模仿印度片《摔跤吧!
爸爸》,我个人认为还好,只要电影拍的有灵魂,拍的好,模仿也未尝不可。
随着剧情的推进,我看到了一个被捧上神坛,又在神坛上跌落的可悲的人。
郝超越,曾经的奥运冠军,被称为飞人。
后来退役做起了小本生意,为了让事业有起色,为了让师弟签代言合约,他放弃了尊严直接给师弟下跪……“你知道终点后面是什么吗?
我告诉你,就是我现在这样。
”郝超越对吴添翼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镜头给了他一个特写,一件廉价衫,满脸油光。
郝超越什么样?
一身伤病,负债累累,即将妻离子散,差点露宿街头。
后来郝超越把视为生命与荣耀的金牌送给投资人,强颜欢笑的举杯合影,这一段,我酸了。
不是因为他的金牌没给我,是因为我想到了一个真实案例。
张尚武。
最近的新闻报道是这样起的标题:体操冠军未来只能靠变卖金牌、街头卖艺甚至是行窃求生。
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在中国,如果想要通过体育来改变命运,那只有拿到奥运会冠军。
“可是奥运冠军又能有几个呢?
多少人、多少年才能出一个奥运冠军?
一个男孩要从5、6岁,一直练到18岁才能有所成绩。
这么多年来,国家体操队出的冠军屈指可数,也就是李宁、李小双他们,总共还不到20个。
可是陪练的又有多少?
”张尚武这一番话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控诉,更多地向我们揭发了一个我们此前曾忽略的现实——国内的体育运动员,他们过得真的好吗?
我承认有郭晶晶这种嫁入豪门的,但是更多的是郝超越这种下海经商却无法复刻自己的成功。
是呀,怪不得超越不让儿子去跑步,去参加运动会。
你爹我当年世界第一,奥运会金牌都拿回来了,又怎么样?
老婆孩子都快养不起了,我怎么能让你重蹈覆辙?
PART 2.“我希望所有体育生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会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的本质运动,成熟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郑凯这部影片,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好,但是也没有网友们批评的那么差。
我在动笔之前,看了很多网上的评价,知道很多人拿《小时代》之类的给它添恶心,冷嘲热讽许多细节和情节方面欠火候,在笑点上有些老套,比如超越老婆态度的改变很突兀;电影前期铺垫不够,结尾很仓促等。
我也承认在我看到吴添翼给郝超越表白“我爱你”这种男同暧昧的时候,我也有那么一点点出戏,就像画风一转,出戏到了跑男。
但是就影片论影片,这种双线设定在电影届还是蛮常见的。
郝超越的青春线,向我们展现了体育生的日常。
告诉我们训练是怎么一回事,跑步原来有这么多的技巧,原来付出的汗水真的值得所有的荣耀。
不得不说,青年时期的郝超越在塑造上非常成功,有那种青麦苗一样的韧性,青年特有的那种挺拔,不屑,不自信和过分自信都塑造的格外立体。
郑恺曾经说:“我希望所有体育生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会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的本质运动,成熟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大家一起训练,一起热血、一起呕吐、一起受伤,这些情感对于体育生来说也是特别充实的,毕竟汗水也是我们青春的一枚特殊的勋章。
据悉该部电影邀请了苏炳添对郑恺进行专业的短跑技术指导,剧中出现郑恺冲过终点夺冠、跪地握拳怒吼的场景,致敬了苏炳添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夺金的经典画面。
如今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一跑封神,令整个亚洲兴奋!
还有弹幕说,郝超越在夺冠之后当着全世界的记者的面向自己老婆求婚,这个片段致敬刘翔。
郝超越的中年线,则罕有的触及到了退役运动员的现实生活的电影,真实地揭露了这一群体在荣誉光环褪去后残酷的人生。
如果说去年的《夺冠》蜻蜓点水地提了一句:做运动员应该为了自己,那么《超越》就有更深一层的探索。
在影片里:曾经光芒万丈的跆拳道女神小芳,如今只是一名货车司机;曾经作为大师哥的体校传说张奔驰,如今是低声下气的职业经理;曾经意气风发的短跑冠军郝超越,如今可以向生活下跪的卖鞋小贩;曾经的举重天才牛铁驹,如今拿杠铃片垫桌脚的健身房教练。
关于运动员的起名问题,我看到很多网友也在吐槽“生怕不知道人家搞田径的,编剧非要起个名奔驰、超越、添翼,一看故事就是编的。
”话说这个问题我倒是感觉无伤大雅,因为曹雪芹也不可能给宝玉安排一个叫“林虎妞”的官配,金庸老爷子给笔下的人物取名字,不也是“王语嫣”“令狐冲”吗。
在现实中: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退役后担任搓澡工;跳水女子奥运会冠军桑雪卖艺救母;浙江万马二队篮球运动员谢志明转行保安;国际马拉松赛冠军艾冬梅迫于生计变卖曾经获得的17块奖牌(对的,卖金牌的不止这几个,只要大家感兴趣上网搜搜看,至少七八个运动员都有因为迫于生计售卖金牌的新闻)。
血淋淋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相信,全国上下与“郝超越”退役后境遇相似的运动员可以称得上是不计其数。
在生活的折磨下的退役运动员老气横秋,再也没有梦想,只有残酷的现实和无力感。
岁月留住瞬间,英雄回归平凡,脱掉赛服的他们,在影影绰绰的人群中,比任何人都彷徨。
往前的20年,他们都被鲜花和掌声所覆盖,但在之后的余生中,他们的生命中充斥着无数的孤独与迷惘。
曾经每一个闪闪发光的梦想少年(少女),在终点的背后都被时光绊住了脚步。
仿佛在跨过青春的终点之后,就是一片死海。
电影《超越》聚焦于普通人为梦想拼搏、为生活拼命的故事,体育的外壳、人生的内核及现实的思考,让不同的人在看完后给出了各自的评价。
影评人谭飞盛赞“这是一部向‘躺平’说不的电影”;导演张一白认为影片呈现出“走进社会的这一代人经历挫折和困难,依然初心不改,抱着梦想和热情一直奔跑”的人间真实。
PART 3.所有的伤,都是你重生的勋章每一个“今天”,都是生命中最美丽的一天——《超越》电影中的人物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把人生划分成了两半,二分之一是终点前青春无畏的奔跑,二分之一是终点后人生不易的坚持。
人生总是有高潮,也总会有低谷,但你要相信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一部好的电影可以让人充满力量,也可以让你看到生活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绚烂的烟花背景下,郝超越带着最后一块金牌奔跑,对吴添翼呐喊着“跑起来,别停下”。
这个片段是全片泪点。
郝超越的儿子在后来在运动会跑了第一,郝超越夫妇都去为他呐喊助威;吴添翼继续为中国拿到金牌;这三个和“奔跑”、“超越”相关联的大欢喜结局,把整个影片推向高潮。
就好像所有的压抑,都是为了最后的释放。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只有付出时间,赌上尊严,拿出全部,用尽全力,过完这看似平凡的人生。
这个努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超越自己的过程,只要你在这条路上你就是在超越。
所以说,一部优秀的励志影片可以振奋人心,鼓励你的斗志,告诉你该如何去克服具体的困难,特别是克服困难时期的心理煎熬。
电影《超越》虽然不是很优秀但充满了力量,生活永远不言弃,希望这部电影能给屏幕前的你带来动力与希望。
走过生命中最美丽的一天也一定经历过生命中最低谷的时刻而你又是如何超越人生困境的?
人生,不只是输赢人生,你就是你最大的对手当青春与现实碰撞一直在路上勇敢前行的你,就是胜利者!
这部剧主要讲了一个短跑运动员郝超越的故事。
多年前,随着一声枪响,18岁的小将郝超越成为了世界冠军,顿时,他名声四起,也得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枚金牌,接二连三,他的人生阅历也愈发丰富了起来。
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为运动员的他即使步入了三十的队伍,他也逐渐察觉到身体的各方面不适,能力越来越不如以前,这让他陷入迷茫。
再一次站起,他决定出国深造,但一次意外的车祸,让他被迫宣告了退役,开始创业之路,但却遭遇坎坷,十分艰苦,那时的他几乎成为了运动的绝缘体,成为了一个实打实的中年男子。
原先壮实的肌肉变成了现在的啤酒肚,先行的动力与激情也怠慢了下来,迎来的,却是一张张体检单上的三高,为什么一个曾经如此辉煌的运动员现在却活成这般模样?
电影中的男二也是一名短跑运动员,吴添翼,他比郝超越年龄小好多,是郝超越的学弟,在郝超越拿下第一枚金牌时,他欣喜若狂,立志也要成为一名短跑运动员,但现在,他已是获得了一枚金牌的运动员,他回想到当年郝超越的样子,决定要和他一决高下,但现在的郝超越已不是从前,刚跑了两圈就摔了个狗啃泥,吴添翼望着眼前狼狈不堪的郝超越,再回想他拿着金牌在赛场上挥舞时,心想,他怎么活成像现在这般模样?
电影找那个反复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终点之后是什么?
却在电影的最后才给出答复:是下一个超点。
郝超越在退役后,其实是结束了人生的一小段,但运动生涯和生活并没有结束,生命是自己的,活的出色才是本钱!
超越,不仅是自己、他人,还有过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分钟”之后还有很长一段人生,电影《超越》讲的就是后面的故事。
鲜花掌声之后是无限的黯淡,人生达到高点之后的每一分钟都是下坡路,电影用竞技体育的外衣,传递了“不服输,不认输”的人生精神,更为处在迷茫阶段的人打了一针鸡血。
梦想远去时,还能用骄傲去掩盖空虚,而当骄傲也离你远去时,你将会变得一无所有,坠入谷底。
电影跳出体育的框架,展现一种人生困境,如何面对平凡与失意,如何选择人生赛道,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让人陷入沉思。
诚然体育类的影片不是很好拍,有些比赛场景很难复刻现场直播的紧张感和大场面,但无奈剧本设计还是太单薄了,郑恺等同龄演员的演技在这样单薄的剧本中也不值得一提了。
细节刻画和内心戏挖掘也不够深入,没有张力,即使演得再卖力,观众也会在毫无悬念感的剧情中,难被吸引,难有共情。
年轻演员除了生猛,没有看到更多的角色融入和内在展现,作为“励志”的传承人,感觉自我定位偏低,只是在跑,而不知到底为什么而跑,那就只能定义成傻跑疯跑了,估计多数观众到最后看都懒得看了。
比我预想的好看太多了。
因为郑恺和李昀锐曾经上过跑男宣传而对这片子感兴趣。
本来以为是无聊的励志商业片,结果发现是还挺有深度的现实片。
就像今年冬奥会王濛说过的,真的应该关注很多退役运动员的生活。
曾经燃烧青春奉献自己为国争光,那终点之后呢?
没有赢就是输吗?
那些并肩训练的友情岁月,那些拼了命赢下的荣誉,最终只能成为谋生的筹码吗?
郑恺真的太拼了。
减肥训练增肥,但电影也不过短短的一个半小时。
确实是好演员。
感觉片尾的纪录片比电影好看哈哈哈。
居然还有苏神和李宁!
李昀锐好可爱啊。
比顶流小鲜肉演技要好一点。
配角也都挺出彩。
张蓝心好美。
李晨友情出演真的贡献最多的笑点了。
不管是一开始年龄梗,还是健美操教练,再到翻墙的奉献,最后散伙的点睛言论。
这个家不能没有你啊牛牛。
故事精神内核没问题,演员也到位,不得不说剧本是真的撑不住。
情节上的起伏不够,逻辑不连贯,为了制造矛盾点而强行冲突。
剪辑也很差劲,理解用倒叙插叙手法,但是次数太多时间线就稀烂了,又没有好的情节作支撑,注定扑街。
弹幕说的镜头晃我倒没感觉,毕竟看过镜头更晃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不过为了突显ADD而强行模糊噪音这么多次倒也没必要。
向所有奔跑过努力过拼搏过的运动员致敬!
不管在人生的哪条赛道上,跑起来,别停下!
《超越》是一部成色很不错的体育影片,与几年前同为国产体育影片的《破风》不同,它几乎没有预设体育技术壁垒,剧作着力之处也并不在赛场上的成绩突破,而在赛场下人生中,如何面对平庸琐屑的生活与自我。
编剧、导演利用经典的艺术手段,较高质量的完成了一个Loser的精神画像,炖出一锅对症小确丧的多巴胺鸡汤。
隐喻Mataphor聪明的电影工作者,都会为自己的故事主题找到一个非常视觉化的隐喻。
《超越》的第一个镜头就精准点题,郝超越和吴添翼,躺在相邻的两条跑道上,简明清晰的图解了他们的关系,既是亲密战友,又是竞争对手。
两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郝超越:你知道百米最美妙的是什么?
是枪响后,这世界只剩你和终点。
吴添翼:那终点之后,是什么呢?
郝超越:我他妈怎么知道?
寥寥几句,将影片主题转化为一个可见、可感的视觉隐喻贯穿于整部影片的始终,同时也将两个男主角的性格具体化,正值竞技状态巅峰的郝超越,眼中只有终点,而对终点之后,意指体育生涯结束之后的平淡人生,他毫不知晓也毫无准备。
而吴添翼作为郝超越的迷弟,他的体育生涯才刚刚开始,他眼里甚至都没看到终点,只看见前面跑着的郝超越的背影,他的人生梦想如此懵懂而稚嫩——永远跟着心爱的超越哥哥跑。
从影片一开始,他此后的隐忧已经被编剧和导演埋设好了——当超越哥哥不跑了,我又为了什么继续跑下去?
片尾是一部影片的落点,也是一切意义、阐释的归处,《超越》片尾落笔在另一个视觉隐喻——烟花,璀璨不过几秒,便归于无边的暗夜与寂寞,然而终究在夜空中惊心动魄的闪耀过,正如这群年华已逝的昔日赛场英豪,人生难得一回搏,奋力拼搏过,便不负青春,不负自己。
对比Contrast对比,是很好用的艺术创作手段,又简单又有力量,《超越》就非常擅用对比——短与长,成与败,荣与辱……郑恺用130斤和160斤的体重差,形象化了郝超越退役前后的十年巨变,圆肚肥臀的中年油腻感,叠加没脸没皮的生意场老油条感,与当年那个倨傲冷峻的追风少年形成的鲜明对比,锋利如刀。
最妙的对比当属长短对比,影片选择了所有运动中最短的一种,百米赛跑,优秀的选手挑战的就是跑进10秒。
为了赛场上这不到10秒,多少人在我们看不到的赛场下付出了几百万、几千万个10秒。
10秒辉煌灿烂之后,30岁退役大限之后,漫漫的人生数十年,从零开始的他们,如何在并不擅长的生活中再赢佳绩,又或者如何面对此后无尽的下坡路?
《超越》揭开了职业竞技体育残忍的一角,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唯成绩论,全国观众的密集关注甚至谩骂、多年高强度训练带来的职业伤痛与服药治疗的禁忌、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残酷现实……我们曾经熟悉的那么多奥运冠军,除了极少数人,退役之后都淡出我们的视线,偶尔还会有一些前奥运冠军贱卖昔日金牌的报道见诸报端。
而他们作为奥运冠军已然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职业体育人,更多更多的体校生、职业体育人,根本连名字就没机会留下,就泯然于众,或者如《超越》中所描述的那样,过着比普通人更艰难的日子。
他们可曾质疑过自己曾经挥洒的汗水、咬牙的拼搏?
误导Misdirect悬念与反转,是编导者留给观众的惊喜,而想营造出这种惊喜,便离不开成功的误导。
《超越》从一开始竭力引导观众去认定郑恺扮演的是一个逃兵,而事实在接近尾声才揭晓,原来他从不是怯懦的逃兵,而是一个搏到尽的勇士,十年前,作为一名年近三十的职业短跑运动员,为了突破自我,提高成绩,他不惜出国,换教练,换起跑脚,为了赢,他押上了自己的所有。
而十年后,转战商场,他依然是秉持着搏到尽的态度,然时运不济,非不战之罪。
误导导致的对人物的误解被澄清后的反转效果是强大的,一个努力搏到尽的斗士的失败,显然比一个逃兵的失败,更具有高道德的悲剧性。
笔者莫名想起了在甘肃白银越野赛中倒下的跑者黄关军,想起有网友为他写下这样的留言:他那么竭尽全力的奔跑,为什么依然逃不过人生的噩运。
同样的误导也发生在与郝超越形成镜像关系的另一男主角吴添翼身上,影片的前半段他被有意塑造成一个无忧的阳光男孩,而进入影片的后半段,我们才从误导的迷途中走出来,了解了这个人物的真相,原来他是一个从小罹患注意力障碍被孩子们欺负的特殊孩子,是郝超越、是跑道,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要说逃兵,他才是逃兵,他从不如意的生活逃到了跑道上,这样的人生经历,也让他更害怕面对“终点之后”真实的人生。
你以为的逃兵是勇士,你以为的勇士是逃兵,双向误导拧成了一种奇妙的绳扣结构——对称、镜像、环形、看似两结、实则一体。
类比Analogy 电影讲的是一个人的故事,如何让这个人的故事感染观众,当然是引发观众的共鸣,而所谓共鸣,从深层次来说,就是建立起一种类比关系。
《超越》讲的不是郝超越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体校一群人的故事。
他们的命运交互映照、叠印、影响,组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
百米赛场上,后浪一浪浪把前浪扑在沙滩上,郝超越十八岁的时候,超过了同队的大师哥成为百米赛场的王者,而十年后,他眼见着后期之秀吴添翼成绩跟自己越来越接近,在不久后的一天就要超过自己。
而又一个十年后,吴添翼也进入自己职业生涯的低谷,伤病、成绩停滞、精神压力纷至沓来,“再过五、六年,你也会跟我一样”,郝超越一语成谶,这正是吴添翼最害怕的,他追着超越师兄的身影跑上跑道,全速冲向终点,可是终点之后是什么呢,看到了“终点之后就这样”的结局,他再也找不到奔跑的力量。
当郝超越说出“我不是输给你,我是输给了时间”,《超越》所讲述的故事甚至都已不局限于职业体育人这一群体,而触及到更广大的普通观众。
从这一终极意义来说,我们所有人都是Loser,与时间的赛跑,此生总有一输。
那我们此生的意义何在,拼搏的意义的何在,努力奔跑的意义何在?
《超越》用100分钟的迷惘,20分钟的振奋,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拼搏没有终点,生活就是一个百米,又一个百米。
Keep Runing,直到最后。
人生的意义,终究是要自己赋予的,至少此生我跑出过最好的自己。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要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那郝超越无疑是英雄主义,影片最后,四十岁的他,拖着160斤的肥硕身躯拼尽全力的奔跑时,借由最经典的电影手法——闪回、蒙太奇,他穿越回十八岁的赛场,时间固然衰老了我的身躯,却粉碎不了我拼搏的意志,也抹却不掉我奋斗的记忆——“愿你此生尽兴,不舍爱与自由”。
郑恺从130到170,身材的锻炼能看出来他确实努力了,但编剧和导演有股有劲使不出的感觉,首先郑恺在社会上受挫后就要拿老婆撒气,拿儿子撒气,还要骂他的侄女,这是导演想传递的信息?
后半部的情绪转折也太生硬了,几个人坐在酒桌上喝多了说了些激励的话就能支撑得金牌的信念了?
剧情未免太单薄了吧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