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没有见到一部德国片能将色彩运用的如此出色。
片场里的莺歌燕舞,一切都镀上了一层粉色的光芒,梦幻到似乎不真实;而片场外却是一片秩序井然,单调的黑灰色构筑起了一个牢笼般的单调世界。
在这一片单调的黑灰色中,只有当男女主角相遇的时候,色彩才渐渐变得斑斓起来。
那一起渐变的红色的舞蹈服,暗自呼应着女主角在想要跨越东边境的那一袭红裙,不管世界变得怎么样,只有心中坚守的梦想,和那份执着造梦的勇气不会被摧毁。
毕竟这世界没有什么能真正阻挡你自己的选择!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认知,或者终将有这样的认知:爱情并非生活的全部,爱情在很多时候充满了欺骗、占有、背叛等戏码,也会在许多时刻为梦想、名望、利益等让步 。
一句话,许多时刻下,爱情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纯粹爱情的描画、相信及向往,伟大的爱情片总是这样告诉我们,爱能够战胜一切,可以超越生死,可以胜过时间,甚至跨越物种。
尽管现实总是一次次让人们梦碎,那些美好爱情的反面案例总会在每个人的周遭反复上演,我们却仍然不由得一遍遍去建筑圆满纯粹的爱情故事。
罗曼罗兰说“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以这句话来诠释艺术作品里的和人们理想中的爱情,同样贴切。
电影《梦工厂》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处处透露着极致浪漫气息,关乎理想爱情关乎等待与厮守。
如同许多经典电影的讲述方式一样,片子故事起源于年老男主角,他一脸慈祥的向孙子讲述着那段跨越年代、炙热狂烈、冲破一切阻拦的爱情故事。
就像《拯救大兵瑞恩》,就像《放牛班的春天》,故事来源于年老主人公的遥远记忆,那般深刻,那般醉人。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电影片场就是一座梦工厂,《梦工厂》片名就是这么一层意思,1961年夏天,年轻的艾米尔·黑尔贝格从军队退役,来到德国巴伯斯贝格的一家电影公司,做着场工工作,在电影拍摄片场,他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当时大明星碧翠斯·莫莱的舞蹈替身米露,就像许多的爱情片一样,他们相识、相知,就在他们将要确定恋爱关系的那天,德国建造起一座柏林墙,将位于东西柏林的他们分割,米露后来回了故乡法国,重新恋爱、订婚,而艾米尔被阻隔在东德,得不到米露的任何消息。
直到一年后,艾米尔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导演,开始张罗着一部伟大电影,并准备邀请明星碧翠斯·莫莱参演。
后面的故事并不需要再赘述,米露跟随演员重回巴伯斯贝格,再一次遇见艾米尔。
在伟大爱情面前,身份悬殊的差异,黑暗社会的动荡,以及似乎已成定局三角关系,都无法阻挡情不知所起的一往无深。
电影《梦工厂》里里外外,就像其片名,是一场极致浪漫的美梦,电影里故事如是,电影外也同时如是。
片子故事改编自德国传奇制片人汤姆·齐克勒,他与妻子的恋爱往事是这部片子故事的蓝本,他们在梦开始的地方相识,一起经历动荡岁月,最终厮守到老。
汤姆·齐克勒在去年9月逝世,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电影作品,是1997年的《敲开天堂的门》,两个身患绝症的病人,决定在死前用力活一把,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十年后,好莱坞将其翻拍,成为《遗愿清单》,去年,又有了日本翻拍版。
如果说《敲开天堂的门》代表了汤姆对梦想和生命的态度,那么这部《梦工厂》则是他对青春和爱情最恰当的注脚,也是他写给过往岁月的浪漫情书。
热烈、疯狂、纯粹、可爱、美好、浪漫、长久、深刻,我们所能够想到的一切描绘爱情的词语,都适合这部《梦工厂》里的故事,最让人动容的是,在那样动荡而一切未可知的年代,爱情可以冲破一切的力量,想来总是让人难以置信。
电影里,男女主角有一段这样的对话:电影背景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坐在电影院的那刻,看到影片时的感受。
是这样的,当电影为我们造一个梦,它极度浪漫,浪漫到失真,但那又如何,我们从疲乏生活里抽得半日空,不就是为了做一场大梦吗?
电影《梦工厂》,就是这么一场关于爱情的大梦。
题图:《梦工厂》剧照《花木兰》为什么这么难看?
所有女生们,注意咯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赞赏转发到朋友圈,你的鼓励是我的动力,你的沉默会让我也沉默。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后台回复“梦工厂”,获取电影下载资源
女主好像舒淇。
我看到后半段,越来越觉得像某人,后来终于在嘴边脱口而出,是舒淇的德国版和年轻版啊!
男主的表演其实更靠谱些。
典型的德国帅哥,好身材,好眼睛,金发,有点小迷茫。
来自汉堡的帅哥,必须赞一下,要知道汉堡在德国也是个独特的存在啊。
剧情里面的戏说和凑巧不少,就不能把这个当作正常的电影情节看。
但是,我看到了在两人有好感的前提下,女主的挣扎。
是的,她多年努力,一直在阴影下,总是想无奈屈从于命运,因此在男主出现后她的表现有种种矛盾。
现实生活中,难道人们的行为总会合乎逻辑吗?
显然不一定。
女主是利己的,也是有才华的,是喜欢男孩的浪漫、机智和痴情的,可是现实太残酷,只好狠下心。
这其实很生活,很合情理。
至于那些不合情理配角们做出的古怪配合,我看到三分之一处已经很理解啦:这部电影有荒诞属性!
可是名字就叫梦工厂,你看到谁的梦是那么合乎逻辑的呢?
浪漫与现实,我们无法说谁是赢家。
无论生活中,还是电影里,我们都看到了矛盾。
你能说,电影里的老爷爷在给孙子讲完故事后,向着屋子门口挥手的那一刻,她和他,心中仍然充满爱意吗?
如果你这样理解,我只能说,你理解得浅了。
电影是想暗指那个门口老太太就是女主的老年的。
可是为什么不给她一个特写呢?
除了可以省点成本不必找个老年版的女主演员之外,我想其实也是想表达一种年华已经老去,爱情也已经未必在的情绪。
七年之痒,何况那么老迈的一对老夫妻?
你能说,他们仍然在爱情中吗?
显然,那已经不是爱,而是一种情,让两人还在一起。
从墙上斑驳光影中的照片来看,我们知道老太太一定是她,而且后来两人一个是导演,一个是芭蕾舞者,应该都有事业上的成功。
可是不给老太特写,是耐人寻味的。
我总有点悲叹爱情的流逝,时光的流逝的感慨。
有过多年婚姻生活的观众,相信能理解我所说的感觉。
谁又能否认,本片的制片人,德国的传奇影人,虽然拍这部片子是纪念和致敬自己与老伴的爱情,可是实际上是表现了婚姻的真实状态呢?
爱与情,不见得总是统一。
浪漫与现实,像片子中一直拧巴着,矛盾着,后来这样完美地结合,真的让人感觉像是童话呢。
片名梦工厂,其中种种荒诞情节,你能说,创作者不是想借这些不合情理的情节反喻爱情的不真实吗?
虽然我也觉得可能是我的过分解读,本片不见得有这个意思,但是,对不起,我还是结合我的体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也许我太现实了,太生活了。
可是,电影,本来就该是表现生活中臆想的那个“真实”,不是吗?
没有想到在一部爱情电影里,竟然被女主角的一句“一个永远不会实现的梦想,和从来没有梦想,到底那个更可悲”戳中内心。
很难想象女主角为了更接近自己的梦想,当了15年的舞替。
而似乎没有梦想的男主角却在一见倾心之后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帮助自己心爱的女人完成她的梦想,即使最终可能得不到她。
听起来就莫名心酸,但是将你的梦想变成我的,这样美好的爱情,谁又能说自己一点也不心动向往呢?
最美的爱情就是将你的梦想变成我的使命!
什么是艳遇?
当你提着大包小包,来到一座陌生城市,找一份陌生的工作,期待由此安顿下来,升职加薪,走向人生的巅峰。
然而,其实你的内心是彷徨的,你并不确定自己要什么,自己的余生该怎么度过,和谁度过。
就是这一刻,夕阳正在最美的瞬间浸染半个天空,给大地朦胧了最柔和的光,你看到停在身边的车,车里姑娘的一回眸,与你不经意的四目相接。
然后你就对她傻笑了。
然后,她就回了你一个中指。
之后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
但可以肯定的是,你们应该要相爱的,理所当然,水到渠成。
直到拔地而起的柏林墙,横梗在你们中间。
她过不来,你过不去。
在没有手机和电邮的年代,你没有她的住址和电话,一切似乎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
如果这段经历就此结束了,它就仅仅是一段艳遇,虽然结局可惜,却也已经足够在生命里留下印记。
但《梦工厂》的男主角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用全部的力量,去完成这个故事。
上半场的艳遇中,各种小桥段,让人捧腹,下半段,剧情的发展走向极致浪漫,感人的片段一幕接着一幕,催人泪下,笑中有泪。
2019年,我推荐这部德国电影,值得一看。
虽然是老梗,但依然给人很大的启发。
命运其实就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对想要的东西就必须要全力以赴,不然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我们身边有用多少事,就是因为自己的不在意,错过了无数美好的东西。
也让我看到了爱就是成全对方,让爱的人生命中不留遗憾,只有爱的人绽放光彩,我们的付出才有价值,而不是因爱去绑架对方的自由扼杀对方的梦想。
我很喜欢这部影片,也推荐给大家。
戈达尔在1998年的《电影史》里这么写德国电影:“德国没有电影,不再有电影。
”电影大师戈达尔本身是弗里茨·朗的粉丝,后者1927年的作品《大都会》至今是电影史上的丰碑,也拉开了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传统的序幕。
和大师一样,很多人对德国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其传统风格里。
其实,德国电影也不断探索着不同的方向,也常常带给我们惊喜。
比如,德国电影也有着浪漫到不行不行的时刻。
正所谓,轻易不出手,一出手便是老房子着火——没得救。
上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德国浪漫电影,就是那部糅合着恐怖气息、耸人听闻的《香水》。
作品可谓浪漫到极致,也恐怖到发指。
同时,它还承载着对整个杀人吃人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暗喻。
时隔多年德国人又再次出手,拍了一部将浪漫进行到底的作品。
这就是《梦工厂》——无关暗喻,也不在乎是不是深刻,它只是单纯的将一个浪漫的故事,娓娓道来,说的有笑有泪。
为了赢回女主,男主角面对的是冰冷的柏林墙和整个似乎在与他作对的时局。
将这份浪漫坚持到底的背后,是坚持到底的信念和人生态度。
“爱与梦想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是这部有笑有泪的浪漫德国电影,背后的价值观。
这次,终于有个导演,将浪漫这件事推进到不管不顾,无以复加。
故事的大背景是60年代的柏林。
喜爱历史的童鞋肯定都知道,这段日子德国不太平——它被分拆成了4块。
后来,就索性彻底分裂成了东德和西德。
这个故事浪漫到了极致:一方面,我们的男主角为了再见爱人一面全力以赴!
哪怕要击溃柏林墙的阻碍,也在所不惜。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再见女主角一面。
这一切惊世骇俗爱情故事全是因为两个小人物的一次目光交汇。
从剧情来说,这部电影可以算开了个巨大的脑洞,然后用浪漫和甜蜜,填充的很满,满到溢出来。
电影里的片场,正是汤姆·齐克勒年轻时工作的地方。
当年的汤姆·齐克勒也是一个小小的场工,在电影梦最开始的地方,认识了自己的太太。
两个人一起经历了各种时代动荡,功成名就后,终于把年轻时工作的片场买下来,并且为了纪念这梦一般的片场和自己的爱情,拍了这部影片。
电影里最令人震撼的就是东西德分裂的大时代背景下,两个年轻人为爱、为梦想、为自由而努力向前奔跑的精神,更像是汤姆·齐克勒给自己、给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电影梦想、给曾经度过的那些轰轰烈烈的时代的一封浪漫情书。
少年的爱与梦想,永远值得被传颂。
《梦工厂》里,男主角为爱不顾一切的疯狂劲,简直和《敲开天堂的门》里主人公为梦想豁出去的劲头如出一辙。
一样的纯粹热烈,一样的动人心扉。
最令人遗憾的则是,这部讲述他的爱情与青春追梦的故事,竟然成了自己的遗作,世事无常,梦想可贵,纯粹热烈的爱更可贵。
希望所有的人,都应该来看看这部电影,那样浪漫温暖。
是不是觉得有些不现实,不可思议?
我觉得确实不现实,不可思议,这也许正是这部电影名叫《梦工厂》的原因,电影名字还真不是白起的。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让你看完感觉很好的电影,看完之后对爱情,对梦想都更向往。
几段电影音乐如魔音洗脑般一直回响在耳边,电影主人公智慧的对话,男演员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女演员非常美非常专业的舞蹈,电影的光影色调,转景极其流畅,尽管大部分的电影场景都极其华丽夸张不现实,但给观影人的情感却很真实强烈。
导演在男主回看“埃及艳后加冕地震那场戏”清楚的告诉了所有电影人他自己做电影的原则。
“今天,我才有所感悟,荧幕上的真真假假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们坐在电影院的感受,当观众看见荧幕时的感受,只要这些感受是真实的,这就是一切的意义所在。
”是啊,哪怕只是一个群众演员爱上一个舞蹈替身的故事,也可以用钻进你毛孔的浪漫和甜蜜呈现在大荧幕上,让你彻彻底底的在他们编织的梦中沉醉2小时。
只要你骨子里还有一点理想主义,你一定觉得这样一部feel good电影比起平淡无奇的现实美好太多。
去电影院看吧,一定值回票价。
一个还不错的故事,有背景有颜值有技巧,但总觉得拍得很肤浅,人物也很脸谱化。
电影造梦~
節奏很是問題,邏輯也超乎尋常...但這是夢,夢是不需要節奏和邏輯的。雖然純情的令人髮指,但依然會從心中勾起曾年少輕狂的往事。
带了点完美主义的浪漫爱情片吧,通过爷爷给孙子指点爱情迷津讲其情史的方式呈现。男主年轻时退役通过哥哥进入影片厂做临演,对来自法国的舞替女主一见钟情,可惜自己笨手笨脚搞砸片场被老板驱逐。本想与女主约会给其惊喜只因东西德形势紧张未能见面,一年后混迹成导演并更名筹拍《埃及艳后》搭线女主公司,尽管身边人力挺但对方已有伴侣。两人漫步因其双重身份被捕,老板赎人后他为女主量身定制了一段场景。女主随夫回法在边境义时无反顾回去找了男主。
虽然现实残酷,但是抵不过爱情给人的美好啊
不感动 也没被浪漫到 为了一个女人 为了一时的冲动去拍电影 是我见过最蠢的事
好甜的故事。
故事不错,美好的爱情!
cheesy enough, romantic enough
甜甜甜,甜到牙疼,好像一个五彩缤纷的梦。虽然老套,但分寸把握的极好。另外,想颁一个Best Wingman Award给肯杜肯的角色,有这样的助攻能不HE吗?
还行吧,配乐最好。
2020.3.1-3.2,A dream that can't be realized, a dream that has no dream at all, which one will be better?
马马虎虎的剧情,3分吧,男主竟然有点像年轻时的汤姆汉克斯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此片太工整了,确实是影棚里拍出的舞台剧,哪一幕从哪里开始到结束,都掐得恰如其分,一看就是演出来的一段情,就是不怎么自然、生动。女主其实年龄不大,但怎么看起来有些沧桑?男主身为导演,居然从来不看监视器,导的什么鬼?有意思的是女主名叫Miluo,是家乡名的拼音。
kendu你是怎么愿意接这个本子的啊,柏林危机2不好好拍!
真·梦工厂
五一假期看片看到麻木,居然被这么一部小众爱情片给感动了
半部好片,前半段的爱情梦幻浪漫,东西德分开之后开始变得悬浮和割裂
emmm… 全世界都围着男女主转。毫无逻辑可言,童话故事都不敢这么写。男主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大概会被打死吧。女主就一绿茶婊,后面煽情过分。最多6分。
剧情还是太俗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