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英雄

英雄,Hero

主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陈道明,甄子丹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2

《英雄》剧照

英雄 剧照 NO.1英雄 剧照 NO.2英雄 剧照 NO.3英雄 剧照 NO.4英雄 剧照 NO.5英雄 剧照 NO.6英雄 剧照 NO.13英雄 剧照 NO.14英雄 剧照 NO.15英雄 剧照 NO.16英雄 剧照 NO.17英雄 剧照 NO.18英雄 剧照 NO.19英雄 剧照 NO.20

《英雄》剧情介绍

英雄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战国末期,燕、赵、楚、韩、魏、齐、秦七雄并起,惟秦国最为强大,急欲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秦王(陈道明)因此成为六国大敌,各地不同的刺秦故事一直在上演,其中赵国刺客残剑(梁朝伟)、飞雪(张曼玉)、如月(章子怡)、长空(甄子丹)因名震天下的高超剑术,令秦王十年里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 某日闻得长空已被名叫无名(李连杰)的秦国剑客杀死,秦王大喜急召其上殿相见,却也谨慎小心以防有诈,秦王和无名斗智斗勇的较量遂即展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功夫男仆我的队长金大出与王一夜最后一杯酒莫斯科2017奔跑吧梦想誓约归隐罪城苏布拉第三季独自一人的异世界攻略一拳超人第二季OVA2地震之后一曲成名无名卫士异世界居酒屋阿信以规则之名世界奇妙物语2017年春季特别篇彩香最爱弘子前辈我有爱人了小镇车王之极速GK5犬友笑传第四季生理酱杀手挽歌X档案第八季名世恋人她和他的恋爱剧本圣母在上OVA3:凉风飒飒搭便车最后的家庭毛驴县令之你我他最棒的欧巴桑中岛春子3

《英雄》长篇影评

 1 ) 梁朝伟躲不开的一刀

本来是大家刺秦,结果梁朝伟挨刺最多,前后共挨了五刀,而且都是老相好张曼玉刺的,挨刺后还都要闷哼一声,然后缓缓抬头,用力秀他哀怨无辜的眼神。

不管故事怎么讲,梁朝伟都躲不开那一刀,真是造物弄人。

总觉得梁朝伟的残剑很有喜剧效果,不禁想起《东成西就》里那个不管怎么偷袭洪七公最后都引火烧身的香肠嘴欧阳锋。

 2 ) 英雄

《英雄》讲述了一群剑客纠结于如何刺杀秦始皇嬴政与到底要不要刺杀嬴政的这么一个故事。

整个故事最接场景只有一个地方:秦皇宫殿。

赵国刺客无名化身秦人狼孟县亭长,携带其他三名赵国刺客的兵刃——长空银枪,飞雪长剑,残剑残剑只身来到秦皇宫殿晋见嬴政。

这三名赵国刺客的兵刃使得无名能够接近嬴政十步之内,与之对饮。

随后更多的故事在谈话中被引了出来。

虽然如此,但是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在画面上确实下足了功夫,势必要以影片画面取胜,他确实也将画面做到了极致。

整个秦皇宫殿被黑色与灰色覆盖,呈现的是一副沉重郁厚画面,给人带来一冲无形的压力。

我们再看无名和嬴政之间的对话:第一段话无名便说道残剑与飞雪三年无话,飞雪与长空有一段情。

故事再往下发展到无名向残剑求字时,秦国向他们发动了一次本片中最大的也是历时最长的战争攻击。

所以本段故事矛盾最为突出,产生的冲击也是最大的,故被使用了大红色;第二段故事嬴政猜疑无名所讲的真实性,便根据自己推测来推翻第一段话中无名所讲。

这一段故事中无名,残剑,飞雪,如月等所有的人物在感情上几乎都没有冲突,甚至于在秦士兵中无名与飞雪一战也显得相当平静,但越是平静的故事越显得忧郁,故而被用了蓝色。

同时蓝色也将嬴政这个角色的冷静与理智体现出来,甚至可以说是将他自以为是的个人性格体现出来了。

第三段故事中使用的是白色,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是凄凉的,同时也揭示了整个故事的真相大白。

正如我一开始对《英雄》作的简介:残酷的真相就是一群剑客纠结于如何刺杀秦始皇嬴政与到底要不要刺杀嬴政。

而在这一段故事中又插播了一段残剑的回忆。

用绿色来讲述他与飞雪的相识,共处与刺秦,并且最终放弃刺秦。

显而易见残剑是希望天下和平的,只不过他将飞雪也绿化了。

片中唯一没有用色彩诠释的角色是长空,可见长空其实是一个独立的角色,无名和嬴政并没有将他的故事曲扭。

  这部片子绝对是一部史上仅有的美术片,你在片中的任何一处抓出一副画面,它都能独立的作为一个作品摆出来,美到极致了。

这当然也得功于影片的动作指导。

  影片中无名与长空一战最为出彩。

水滴青台,琴音渺渺,银枪如蛇,剑舞流光。

这绝不是《星球大战》中绝地武士能够匹敌的。

当然在这一战中我们又看到些许《黑客帝国》的影子。

甄子丹饰演的长空这一角色绝对是两千年后他饰演得最好的一个角色,长空的冷漠,硬朗,似乎那只银枪天生便是他的,他人绝对不能与之相匹配。

他们生来就带有一种孤独的气质,独来独往。

我很喜欢这个角色,远远的胜过了无名,残剑与飞雪;在三个片段故事中,飞雪以红色,蓝色,白色分别与无名相战三场,除了蓝色中相斗较长外,红白均是一笔带过,简单的描述一下无名成功在秦军眼前杀死飞雪的情节。

或许担忧张曼玉本身不是打星,故意给她甚少的打戏。

关于残剑,片中也只出现过两场打斗,分别是在九寨沟与无名意见相斗的一场,与嬴政在秦皇宫的第二场。

这些戏份也远远不如无名与长空一战,毕竟梁朝伟也不是打星出生,给他编的这两场戏更似是舞蹈;而如月和飞雪一战就更加接近舞蹈了,几乎可以说就是舞蹈。

我们能够看到在一片红色的树林中,如月与飞雪二人时而嘶喊,时而挪身飞腾,夹杂着漫天黄色的落叶,不正是一台舞蹈剧么。

另纵观华语影视,《英雄》可谓是至今为止场面最大的影片。

其中不乏有千人张弓射箭,万人持盾扛戈的画面,光那城墙上插入的箭羽便数也数不过来,更有文官蜂拥奔上大殿的震撼。

    谭盾的编曲确实史诗,在《卧虎藏龙》中获得多项最佳音乐奖。

在《英雄》中也获得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项。

其实两个片子的曲风基调都是一样的,以深沉幽远为主,决斗时加上快鼓的声音,而在《英雄》中又加上了“咿呀”的吆喝声,与影片历史背景相符,可以说是在史诗的基础上画龙点睛。

  但是这部影片在主旨上被观众所诟病,历史上的暴君秦始皇嬴政怎么能相影片中描述的那样为有人理解而落泪?

也不能为了一个放过自己的刺客而迟迟不下杀令。

但是根据目前对秦始皇的研究来分析的话,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所记载的秦始皇与实际的嬴政存在这很大的偏差。

  司马迁为什么要骗我们?

  因为直书秦始皇必然冒犯汉武帝。

秦始皇统一中国,没有杀六国王室婴,而汉高祖刘邦亡秦之后,与项羽一起杀秦王子,夷灭秦王室。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臣,都高官厚禄,善始善终;而汉高祖几乎杀光了开国功臣,夷灭了他们的宗族。

秦始皇对待战败的李信,不但没有处罚,反而在平定齐国的战役中让其带兵立功,重树威名;而司马迁的当朝皇帝汉武帝对将军王恢,只因其随机应变,没有冒险出击而将其下狱处死。

秦始皇从未诛杀过将军和大臣;而汉武帝当朝宰相就杀过数位,还有将军、王子、公主。

秦始皇从未对直言的大臣加以处罚;而汉武帝因司马迁替战败的将军李陵谏言就将其处以宫刑。

  试想,如果司马迁将秦始皇的这些事情,不加修饰的书写进《史记》,汉武帝读到之后,或是由忠心的臣子读到之后禀报上去,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

毫无疑问,不仅司马迁会遭灭门之祸,其一生的心血《史记》也将会化为灰烬。

 3 ) 《英雄》: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当张艺谋的英雄在2002年首次在中国上映时,电影中酷炫的武打场面确实引起了轰动,甚至在国外上映后,数以百万计的观众被这部壮观的史诗片所吸引。

然而,评论家对《英雄》褒贬不一,于是电影也成为了导演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

乍一看,《英雄》似乎与张艺谋之前的作品有很大不同。

从《红高粱》开始,他之前的电影都以20世纪的中国为背景,故事几乎总是以卑微的社会地位和悲惨的境遇为中心。

然而《英雄》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时期(公元前3世纪末),包括成功统一了中国的秦王,以及参与刺杀他的刺客们,都是杰出的人物,而不是普通人。

电影的标题《英雄》直截了当地宣布,这是一个关于一个特殊人物的故事。

然而谁是英雄,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这部电影传达的主题其实很简单,即为了结束中国的混乱局面,放弃刺杀秦王的企图是正确的。

由于秦王统一中国的功绩,他应该被视为英雄。

此外,这四个刺客不仅表现出惊人的武术造诣,而且证明了他们的道德操守令人钦佩,因此应该被视为英雄。

然而,根据历史记载,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无疑是一个暴君。

于是《英雄》受到许多人的严厉批评并非没有道理。

尽管秦王成功“扫六合,天下一统”,难道他还不应该为他的暴行负责吗?

或者,他所代表的暴政就应该这样被证明是正当的吗?

首先,除了秦王,影片中没有其他主角是史书中的真实人物,故事与文献记载的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我们可以把皇帝看作君主专制的象征,而不是历史上真正的暴君。

其次,虽然秦王和刺客们各有各的英雄特质,但如果英雄是勇气、智慧和高贵的理想典范,那么就没有一个人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刺客们。

正如残剑所指出的,无名,长空和飞雪刺杀秦王的动机无非是他们对秦国的仇恨,因为赵国被秦国所灭。

但是就算刺杀秦王成功,那下一步该怎么办?

他们似乎什么都不知道。

对于飞雪来说,她对秦的仇恨只是一种痴迷,最终导致了自己和残剑双双身亡,她就像“飞雪”一样,毫无意义的消失了。

不过,无名似乎在生活中有着更有修养的追求。

他说:“武功琴韵,虽不相同,但原理相通。

”然而,他对最高境界的认知似乎并不涉及任何具体的政治理论。

如果刺杀秦王的任务是他的政治目标,那么没有政治理论的目标注定是失败的,就像他最终被“万箭穿心”一样。

因此,无名似乎不需要名字,因为他的野心已化为乌有。

在四位刺客中,长空是唯一从这场悲剧中幸存下来的人,但是最后我们知道:为了纪念他的三个朋友,长空永远放弃了他的剑法。

虽然他的生命还在继续,但他看不到未来,似乎在暗示这将是一个无法填补的长久真空(就如他的名字“长空”一样)。

与其他战士相比,残剑似乎有更睿智的世界观。

他不仅明白剑术和书法有着相同的至高境界(返朴归真),而且认识到为了天下所有人的利益,秦王不能死。

因此,残剑可以被视为唯一具有一定政治智慧的刺客。

然而,无论是残剑的睿智,还是天真,都无法解释为什么秦王在认识到”剑法的最高境界,则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是以大胸怀包容一切,那便是不杀,便是和平”之后,仍然决定无名必须死。

残剑的思想显然是残缺的,这也许可以解释他的名字。

至于秦王,尽管他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力量,却无法实现他所宣称的“天下一统,百姓安居”理想。

他犹豫的那一刻,透露出他内心的一种矛盾:处死无名并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但“不杀”并不能保证他的权力得以维持,也不能保证他建立稳固帝国的野心得以实现。

他没能找到更好的选择:残酷无情是唯一的选择。

他是孤独的,因为“没想到最了解寡人的竟是寡人通缉的刺客”。

对这个强大的秦王来说,这是多么尴尬的两难境地啊!

相较于其他角色的红白绿色调,在整部电影中,秦王是唯一一个以蓝色调呈现的角色。

作为一个强大的君主,他的政治智慧很可能在蓝色中得到体现,蓝色往往象征着深刻。

但他的蓝色服装和大殿的蓝色调都是相当黑暗的,这暗示了黑暗的一面。

此外,在他的宝座前,我们总是看到一串橙色的烛光,在许多镜头中,他的宝座后面悬挂着巨大的红色“剑”字,这表明他的智慧被冲突所困扰。

虽然秦王最终成功征服了其他六国,成为了秦国的最高统治者,但他坐在宝座上时,总是被框在一个小空间里,夹在身后的屏风和前面的一簇点燃的蜡烛之间。

讽刺的是:如果他代表皇帝的最高权力,而且没有任何东西高于这种权力,那么他似乎只受到他所代表的最高权力的限制。

而这就是任何专制统治者的困境。

此外,在秦王最后一次出现在电影中的长镜头中,他被安置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坐在同一个宝座上,和以前一样被框在同一个小空间里,这位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出奇地矮小。

他小小的身影远远落在后面,我们不禁感到惊讶:这位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怎么会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现在,《英雄》的真正含义变得很清楚了:没有真正的英雄。

基于此,《英雄》的寓言将我们引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观:无足轻重的人往往被困在悲惨的困境中,然而举足轻重的人也常常被困在困境中,尽管这种困境与前者不同。

因此,我们在历史上经常遇到的困境,可以看作是这两种困境的结合。

只要社会仍然基本上处于蒙昧状态,当权者和当权者之下的人都无法将社会从这些可怕的困境中拯救出来。

因此,历史上的许多暴政似乎都是这种困境的结果,而不是作为道德上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产生的。

在《英雄》结尾处,屏幕上半部分是日出的天空,下半部分是连绵起伏的万里长城。

最后秦王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旭日东升,昭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大秦帝国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也随之诞生,这是结束战国纷乱的胜利。

但镜头很快就远离太阳,表示充满希望的时刻不会持续太久。

对于大多数朝代来说,开始的繁荣时期是不可持续的,就像太阳的升起只是暂时的,勾起了我们不切实际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长城和山脉是背光的,投下长长的阴影。

在仔细审视中国自秦始皇统一以来的历史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不协调实际上几乎标志着中国的整个历史。

现在我们也很清楚为什么《英雄》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00多年前中华帝国第一次建立的时候。

张之前的作品关注的是过去一个世纪左右的中国历史,而《英雄》回顾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极大地开阔了我们对历史的视野。

事实证明,中国经历的挫折并不局限于过去一个世纪,也不局限于现代中国的困惑,而是几乎从中国诞生之初就一直是存在。

对于古代和近代中国来说,可悲的是未能找到一位贤明的君主,或者说一位真正的英雄。

这就是英雄的启示。

武术电影通常以其娱乐价值而闻名:激动人心的武打镜头、浪漫的铁骨柔情、理想化的勇气和正直,以及幸福的结局。

尽管这些电影可能很吸引人,但他们通常并不关心知识分子的复杂性。

在《英雄》之前,这类电影中只有少数几部表现出了理论深度。

如《卧虎藏龙》无论是在故事情节还是电影技巧上,都很难找到像《英雄》那样深刻的意义。

《英雄》以其强大的智慧和高度复杂的艺术手法,光荣地为华语电影开拓一个全新的流派。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影评最TOP

 4 ) 形式重于实质,千禧年后的第一次视觉盛宴

对于这个电影来讲,张艺谋导演在色彩方面的运用远比电影本身更加出名。

那可是在2002年,如此大面积的色彩的使用以及人海战术堆积起来的古装巨制无疑开启了中国大成本商业电影的风潮,似乎也是千禧年后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

电影中的色彩秦国主体不论是军队还是宫殿均为肃杀的黑色;

赵国则从衣着到室内的装潢都是红色;

飞雪杀死如月一段则是落叶一般萧瑟的黄色和电脑处理后刺眼的血红色;

以及那没有剑与剑客的山水,是无边无际的绿色。

影片中有几处令人印象深刻的颜色运用。

飞雪杀死如月时,在如月笑声之后,周围环境中的黄色的落叶渐渐变成了血红色。

红色的环境暗示飞雪对自己行为的后悔心痛以及如月对于飞雪的憎恨。

在残剑与秦王在秦国大殿中决斗时,肃杀的秦宫一反常态地挂起了绿色的帷幕,与先前残剑与飞雪向往的山水隐士的和平生活类似,周围的环境暗示着残剑对于秦宫以及秦王心境的转变。

残剑意识到自己向往的和平竟存在于这肃穆庄严的秦宫,正如他后来写下的“天下”二字,秦王用少数人的苦难,换来的是天下苍生共同的和平,与此相比,自己所受的苦难,在天下苍生面前,就不算是苦难了。

形式重于实质张艺谋导演将文艺片与商业片结合的也还算恰到好处,既有文艺电影的深度,像是剑的19种写法和第三层境界,对于个人苦难和天下苦难之间的权衡与抉择。

当然还有对于片名《英雄》的探讨,什么是英雄?

何为英雄?

信任他人为志向甘于献身如长空飞雪者是英雄?

忠于主人不惜以生命换取信任如如月者是英雄?

放下仇恨为天下苍生着想如残剑无名者是英雄?

甘受骂名与误解但求结束战乱万世和平如嬴政者是英雄?

最终无名放弃刺杀,残剑飞雪双双殉情,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

一开始也许都有自己的仇恨和苦衷,但最终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心甘情愿舍弃自己而为天下苍生。

而连接商业与文艺的桥梁,依旧是色彩的运用,既是一场视觉盛宴,究其深度,亦可解读体会。

从商业角度来看,不单是不断推翻前者的故事叙述,影片的决斗场面亦可让观众酣畅淋漓亭下琴声伴雨,亭外长枪对剑;湖心斯人已逝,湖面踏浪无痕。

 5 ) 颠倒黑白的《英雄》

《英雄》上映的年代,笔者还是一个不经事的中二少年,对世界的理解极其有限,世界观也尚不稳固,极其脆弱。

恰逢其时,中国电影因为《英雄》而声名鹊起,使我们这些从小看港片长大的少年第一次知道,原来内地也有武侠大片。

街头巷尾,无人不谈论《英雄》,皆交口称赞,真正的大片。

那时我们又不看报纸,不知道精英界对这部电影的实际评价。

再加上,那时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公然议论,说《英雄》没能拿到奥斯卡是最大的遗憾,言下之意是完全有资格拿到奥斯卡的。

在这样的风评环境下,《英雄》在一个少年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有一天,这个少年终于拿到了这部电影的影碟,小心翼翼地放进影碟机,看到那些飘逸飞舞的画面,内心的震撼无法言表。

他心里想,原来这就是大片啊。

当电影的最后,“天下”两个字浮现在沙面上,一种世界观的冲击。

原来秦始皇是好人啊,不是课本上所说的焚书坑儒的暴君啊。

少年的心,容易被一种说法说服,也很容易被另一种看似完全相反的说法说服。

那时候,少年就跟随了周围人的看法,也赞同《英雄》是一部史无前例的好电影。

在之后的岁月里,少年多次重看这部给他带来视觉和看法双重冲击的电影,想要一再重温那最初的震撼。

然而可惜的是,在时间变化之中,少年也在变化,他对世界的看法也在变化,最后他对《英雄》这部电影的观感也在变化,从最开始的叹服,到渐渐的怀疑,以至到现在站在了完全的对立面。

他刚开始以为很理解《英雄》这个片名的意思,后来就很困惑了,他照着叙述逻辑去思考,讲述英雄的故事,一般都有一个反派,不管这个反派是人还是非人为的灾难,总要有一个反抗的对象,不然英雄怎么成为英雄呢?

可是反观《英雄》这部电影,神奇的没有反派,人人都是英雄,不管是为刺青而献身的长空,还是刺秦的无名,以及以天下苍生为念的残剑,甚至连发动战争的秦王,都是英雄。

影片价值逻辑的吊诡简直让人直冒冷汗,而且能轻易地让思想单纯的人就接受了。

为了天下和平,果然还是不要反抗了,就让秦王了一统天下吧。

还在图谋复仇的飞雪就是不懂事,秦王为了天下苍生,不辞辛劳地打仗,你还要去找人家复仇,太不顾大局了。

还有那些反抗的刁民们,居然还要反抗,完全不体谅秦王的苦心,人家是为了你们好才来打你的,是为了你们将来过上好日子才杀你们的家人的。

由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已经成为历史,人们不自觉地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再加上艺术的手法,修辞的美化,不少人真的就认同《英雄》是再宣传和平,表达了良好的价值观,甚至想要把这价值观进行国际输出,而完全不自觉这价值观是多么奇葩,多么危险,多么不堪入目。

前面的话已经讲得很明白了,但我相信仍然许多人不会赞同,只会认为笔者只是在耍嘴皮子,唱反调,那我们就用《英雄》这部电影的价值逻辑,讲述同样的历史故事,看看是否同样可以接受。

某一年,蒙古人来了。

蒙古人说,我们是为了天下和平,你们不要做无谓的反抗了,乖乖给我征服吧。

然而某些刁民不服,非要反抗,造成了天下生灵涂炭。

结果无奈蒙古人掌握了真理,因为他们是为了天下苍生嘛,是心怀天下的大英雄,屠杀了反抗者。

这些反抗者不以大局为重,不是英雄。

又某一年,满人来了。

满人说,我们为了天下和平,要来征服你们了,你们要乖乖听话,不要反抗。

无奈还是有人不以大局为重,搞得生灵涂炭。

所幸满人掌握了真理,他们心怀天下,大人不计小人过,还是顺利地维护了天下和平,成就一代英雄,然后才有那些阿拉伯数字阿哥的故事,至今抚慰着无数人的心灵。

这些事情当然已经是历史,不可更改的事实,甚至也有了部分理所当然的印象,讲起来许多人仍然会无动于衷,不能动摇《英雄》在他们心目中崇高的地位。

那么,只好这样了…… 又某一年,日本人来了。

日本人比之前的征服者更有诚意,拿着东亚共荣圈的蓝图而来,为了天下苍生,为了世界和平,为了共同繁荣,让他们来帮助你们,你们啥也不用管,只须乖乖听话就好了。

安照《英雄》的逻辑,你们不是应该为了不生灵涂炭,为了天下和平,早早投降不就好了,那样不就成为残剑那样的大英雄了吗?

而日本天皇不就成为又一个秦始皇了吗?

不也是英雄吗?

可你们为什么要反抗呢!

不仅反抗,而且直到今天还恨日本军国主义呢。

谁现在能理直气壮地说,日本军国主义者是英雄呢?

日本军国主义和秦王的铁蹄王师有什么不同?

秦王认为天下应该统一,于是他就灭了六国;日本军国主义认为东亚应该统一,于是他们就发动战争。

不同的只是一个成功了,一个没有成功。

难道就能够因为如此,而把那些残酷的战争行为归为正义吗?

假如日本人真的完全奴役了这个国家,就像之前的蒙古人、满人一样,你就能称赞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为正义的吗?

秦始皇统一天下,固然成就了今日中国的基础,但并不能改变他残暴邪恶的本质,所以百姓迅速地推翻了他。

难道你还要说,反抗的百姓是邪恶,以和平的名义实行暴政的秦王或者秦二世是英雄,这是完全的颠倒是非。

你把这样的丑恶历史,美化包装,还想要输出到西方,无异于让他们看到一个被美化的法西斯的故事,发动战争的希特勒倒成了英雄。

假如法西斯胜利了,他们倒很可能拍一个相似的故事。

就一部包裹着如此险恶价值观的,还想要获得奥斯卡的认可,假如真的成功了,那才是真正的噩梦。

许多人沉醉于电影的艺术效果,画面固然美,动作固然飘逸,但如同法西斯也用瓦格纳包装,就认同法西斯也是正义的。

现如今,国师导演又拍了国际巨片《长城》,又一次歪曲历史,颠倒是非。

长城是干什么的,难道还是个未解之谜吗?

丝毫不顾事实,强行设定,意淫高潮,就这尿性还想输出国际,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

国师导演永远不会拿奥斯卡,因为奥斯卡是狭隘的资本主义世界的评判,而国师导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导演,这样的导演是完全不需要西方反动势力的肯定的。

所以媒体界们为了政治正确,以后不要再说国师导演又又又要冲击奥斯卡了,国师导演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是不屑于拿那些落后国家的奖的。

2021年6月这么多年过去了,因为过去自己的表达力不足,一些观点没有很直观的表达出来。

现在我统一回答一下,我发现所有反对我看法的人,都是基于现在的立场,去认可秦始皇的功绩。

这没有问题,从长远的利益来看,你怎么去颂扬秦始皇都可以。

但是,你不可以穿越时空,去替代当时死于秦始皇铁蹄下的受害者回答,代替他们去原谅施暴者,还指责他们没有大局观。

为了实现更大的利益,总是会有牺牲者,但是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去否定牺牲者的苦难,这非常令人恶心。

有许多人心思单纯,喜欢接受简单明快的观点,信奉这世上有绝对正确的真理,手握真理就可以横扫一切。

可是只要你稍微了解一点历史,就知道历史从来都是复杂且沉重的,历史中应该重视的教训,远远多于颂扬。

 6 ) 最受争议电影,名不虚传

这部电影被誉为最受争议电影,今天算是领教了,果然是名不虚传。

受争议这个词的最高境界是让同一个人对同一个事有不同看法,吓得我差点以为自己精神分裂。

第一次看《英雄》是11,上高中。

那个时候看电影看得是明星,看得是热闹,而且当时自认为看过好多武侠片,已经不再追求漫天飞舞加上各种爆炸的“神功武打”片了,以为自己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那个时候看《英雄》觉得莫名其妙,甄子丹装蛋、李连杰面瘫、梁朝伟摆POSS、张曼玉也不再好看,而且结构乱套,画面全是假的、剧情还非常扯淡。

总而言之不知道张艺谋领着这些明星在干吗,拍写真还是练舞蹈?

有事就说事,干什么大风刮得漫天沙子,绸子飞的漫天都是。

最关键是宣传花了那么多钱,最后一看电影让人有点瞠目结舌,我当时看睡着了2次,醒来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也许当时真的没看懂,一直有疑惑,所以决定又看一遍,时隔11年,自己见得多了,懂得多了,真正可以用“欣赏”二字去看一部“作品”的时候再去看《英雄》我突然以为自己精神分裂或者失忆了,看完以后发现这部电影惊着我了。

《英雄》算是中国电影转型过程中一个标志性的影片,也是一部商业片,但是他的层次我觉得要远远高于商业片,我不太懂艺术,但是我会感觉出这部电影艺术感很浓郁,别拿这里的武打效果跟《叶问》去比,一个是苹果一个橘子,不是一种东西!

作为一部电影,你要问为什么把剑往水里点都能飞那么高,你用物理公式去算,那完全没意思了。

作者想让我们看的不是科学,是美感!

说剧情,小时候没看懂是因为逻辑性思维不强,这样的反复对话,反复回忆反复猜想,才更能让人觉得结果很震撼。

这四个高手都想杀秦王,如果直接就从他们小时候学武开始,彼此各种爱恨情仇,最后一起去刺秦然后都死了,这样有意思吗?

如果四个剑客同仇敌忾,最后秦王被杀了,你吐不吐?

如果最后大家都让秦王的三千铁甲乱刃分尸,你会震撼吗?

相信也不会,这里面有爱情,有友情,还有英雄气,英雄为报仇不怕死,这都有,但是这里所说的主题却不是这些,说的是明明知道秦王是暴君,明明十步一杀轻松刺秦,但是为了将来的天下统一、和平,而改变初衷抛弃国仇家恨甘愿赴死,这样说你会震撼吗?

反正我是震撼了。

再说演员,你会看出长空的仗义、残剑的胸怀、飞雪的嫉恶如仇、无名的勇武和果敢,每个人都是鲜明的都是活的。

残剑和飞雪的爱情也是至死不渝的,这都表现出来了。

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刚开始无名说的故事中,演员都表情木讷,台词无理惜字如金,特别是残剑和飞雪,服装、造型和化妆上都比较夸张,背景华丽飘渺;而秦王猜测的故事中演员台词多了起来,人物有了点性格特点,服装造型化妆都没那么夸张了,背景柔美了很多;而最后无名说出真相的时候,表现的是人物表情丰富真实,台词接近现实,语气平白,服装素雅,基本都是素颜,背景也自然很多。

这是因为第一个阶段完全是假的,是无名编出来的故事,所以很夸张。

第二阶段,秦王用自己见到的而联想出来的的,半真半假,贴近了现实。

而最后一阶段就是真实的,仿佛从传说中走到了现实,所以人也更生动,各方面也都现实。

我觉得要有层次的去看,而不是一把抓从头看到尾一头雾水。

这是我的理解,用我现在的理解再去看《英雄》觉得非常好。

背景故事好,结局很震撼;演员演得好,该夸张的夸张,该真实的真实,该造型的时候造型,改丰富的时候丰富;艺术效果好,无论是故事还是现实,无论是华丽还淡雅还是真实,都能让人看出美来。

特技效果好,故事衔接也好,英雄主义、爱情、胸怀都有表达而且表达的都很好。

不能说十全十美,但我觉得十全九美没的说。

用中国的历史,中国文化,中国的美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拍出来的电影,你要是非跟哪个国外著名影片往一起靠、一起比那我觉就没意思了。

都说《夜宴》是冯小刚最次的一部电影,但是冯小刚坚持说自己这部《夜宴》是电影美学中的一个巅峰。

一部电影,如同一幅画,作者有作者的意思,但看画人有看画人的感觉。

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说好你别骂我,你说不好我也不管你。

我说的是我的理解,理解我的人希望能给你们点灵感,也同样想分享你们的感悟。

 7 ) 格式化美学模板的生成

《虹膜》稿件存档《英雄》这样的电影,好像只能当主旋律商业宣传片来看。

不论它在电影手段上多么用力和铺张,它的信息量都极其单薄,单薄到填不满一部影片的基本时长。

于是这些信息只能不断重复,不仅重复,而且错乱。

在错乱中重复,在重复中错乱。

它的创意很明显是从一个比纸片还薄的概念出发的。

类似于“我们一定要做一个不一样的武侠片” 或者“我们要讲一个不一样的荆轲刺秦的故事”这样的抱负。

“侠以武犯禁”,不冒犯秩序不叫武侠片,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反其道而行,来讲一个追求和平的故事呢?

千百年来都在讲荆轲怎么刺秦的故事,那么我们能不能讲一个荆轲如何放弃刺秦的故事呢?

我猜他们对自己的这种所谓的立意上的突破和升华是相当得意的。

这个创意的实现方式是让刺客深入秦宫去跟秦王谈心,一边推心置腹一边警告威胁:你看凭我的本事弹指之间就能杀了你,但是我不杀你,我来只是想提醒一下你,将来一定要给我们大家做个好皇上啊啊啊!

而秦王的反应居然不是“什么人竟敢跑来教训寡人,拖出去砍了”,而是立刻感激涕零:寡人本意一直都是将来要做个好皇上的,现在总算有人理解相信寡人了呜呜呜!

请问这样的脑洞是什么水平?

在政治上,是特别不知道自己是谁、而又总觉得自己比谁都高明的政治小清新水平。

在叙事上,是起点中文网烂尾大纲文的水平,连故事的基本冲突都无法建立,只剩下说教。

在电影思维上,是大饼脸对大饼脸的正反打,是影像上极其单调的面试场景。

在表演风格上,这个自我感动和语重心长的秦始皇,宛如朱军附体。

而它的语言水平呢,像“六国算什么,寡人要率大秦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这样,我想一个靠谱一点的中学语文老师,心里都是非常不以为然的。

《英雄》要表达的核心,就是这么个水平。

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体量其实连半个小时也撑不下来,剩下的时间是靠山寨版罗生门,把一个故事讲三遍凑成的。

罗生门里无真相,每一个不可靠叙事里都藏着叙事人的一点私心。

而这个山寨版的罗生门好像并不知道讲故事是要干什么。

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出于商业目的,用爱情故事来保证商业片的流行度,虽然爱情故事显然跟这个政治说教背景是不搭的。

这些爱情故事又非常像是山寨版的《东邪西毒》,让梁朝伟和张曼玉复制了自己在《东邪西毒》里为情所苦的微表情。

但是,王家卫的人物感情方式是內爆式的,内心戏再多,嘴上一个字也不说。

《英雄》却要让他们嘶喊出来:“我知道你看见了,我故意让你看见的,我心里根本没有你!

”“你心里只有天下!

”“还有你!

”不知道这两位演员在准备这些让人凌乱的台词时,心里都是什么感觉。

至于章子怡的角色,好像时刻都在歇斯底里,时刻都在莫名其妙地添乱。

这些拼凑的故事和凌乱的人物生硬得大概编剧们自己也不大相信,所以它的旁白一直在强行解释,通过强行解释建立表面的因果关系。

该片里几乎所有的台词,都在忙于给画面做各种解释,这是为什么《英雄》看起来特别像宣传片或广告的原因。

艺术是既不能也不需要更不应该自我解释的,解释约等于信息单一的强买强卖,电影在艺术歧视链上高于广告,就是因为它理应比广告丰富和自由。

而你有点解释能力也罢,你的解释都是“这个字的写法里含有剑法的最高境界,便是不杀,便是和平”之类的地摊糊弄装逼文学,让人情何以堪。

该片里被盛赞的功夫奇观,美而空洞,也就只能当广告来看。

而且它对动作的核心展现方式,用慢动作展现快速度的方式,又明显是山寨《黑客帝国》里躲子弹的镜头,但是《黑客帝国》里的快是无需解说的,因为人人都知道子弹的速度有多快。

《英雄》里缺乏这样的参考点,就需要不断有人来赞叹“好快的剑!

”了,这就是山寨带来的负累。

如果说《英雄》在世界电影中还有一点无出其右的地方,要属它对格式化的展示和迷恋程度。

它的时空是架空的,整个世界像被彻底格式化了一样干净和整齐,没有一点芜杂的现实感和烟火气,没有一个平民,除了几个符号般的角色外,所有人都变成了像素点。

黑压压的秦兵如同可以复制的AI,应有尽有。

这种美学选择,不知道张艺谋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我更倾向于他是无意的,因为他其余的作品(不只是电影)都或多或少地显示了格式化倾向,说明他有一颗被格式化的脑袋。

《英雄》里无名给秦始皇辩护的一个基本逻辑是,“一个人的痛苦和天下比便不再是痛苦”,为了天下这个理想和目的,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但请问,这是谁的理想和天下?

一个普通人和这样的天下是什么关系?

始皇帝之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事无巨细都要被格式化,纳入帝国秩序。

求仁得仁,于是这个无名,就首先被格式化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求着被格式化。

秦始皇作为格式化的始作俑者,多少都要为千百年后的张艺谋的这颗脑袋负点责。

J. HOBERMAN说,《英雄》里有太多的《意志的胜利》的影子,但是《英雄》的丰富度是远远不如后者的。

作为一部格式化美学模板电影,它比多数的世界电影都贫瘠得多。

(原文少了一句,此处添上):而贫瘠,这是无产阶级主旋律艺术的本质特征。

 8 ) 換一個角度看歷史

當張藝謀導演公佈要開拍《英雄》時,大家也很期待會是一部怎麼樣的電影,因為這是張導演的首齣武俠電影,而且拍攝期間幾乎沒公開,神秘夸夸的更令人期待。

刺秦的故事已不知被多少拍過多少遍,當中有依據史實而寫,亦有虛構故事。

殺手的故事一直也是電影、小說等的主要題材,因為沒多少人知道殺手的真正生活,只是這點已足夠作家和編劇們自由發揮了。

而且人總是好奇的,越觸摸不到的事物便越引人入性,是以殺手故事總有一定的叫座力。

張導演以刺秦這個題材作為他第一部武俠電影,可說是「有辣有唔辣」。

「辣」的是這個故事被前人拍得太多,觀眾對這個題材的要求不會低,一般的劇情是不能滿足他們,所以故事一定要好。

「唔辣」的是這個題材在中國人社會中家傳戶曉,不用花時間來描述背景等事。

本片名為《英雄》,明顯的是導演想以刺秦來表達他對英雄的看法。

戲內以《羅生門》的手法來交待各位英雄的抱負和思想:四位英雄多年來千方百計想盡法來刺殺秦王,但在馬到功成的一刻,當中竟有人同意秦王的做法,放棄刺殺機會。

難怪給人說本片帶有政治色彩,不像張導演以往的風格。

我反而認為,角式無名是否反映出張導演自己的心態?

或是他自己的寫照?

戲內以不同顏色帶出每一個故事,整部片好像一幅畫;服裝、場景和武打動作等也很優美,而且整部片的節奏也很慢,每一幕也細細地道出因由,不像一般武俠電影。

雖可算是一種創新,但是否有點過火呢?

把武俠電影滲入哲學思想和美術,還以此作主線;但宣傳時卻以武俠來掛帥,是否有點欺騙觀眾的成份?

難怪有些抱著看武俠片心態的觀眾有「很悶」、「不明白」或「中途睡著了」等評語。

戲內數位英雄各有他們自己對秦王的看法,我最佩服的,是長空的氣量。

他寧願給世人以為自己敗給無名來換取十步距離,是多麼廣闊的胸襟。

對於一個武者來說,勝負比生命更重要。

若然無名在秦皇前變節,以他們的付出來換取名譽,他便永遠背負著敗給敵人的恥辱。

而討厭的正是無名,身懷絕技,卻在最要緊的一刻改變主意;還愚蠢到付出寶貴的生命,他的生命真是輕於鴻毛。

至於殘劍和飛雪,有點像現今的香港男女;男的優柔寡斷,功虧一簣;女的卻貫徹始終。

順道說說看《英雄》時的趣事,大家如有看預告片的話,一定記得當殘劍和飛雪要決定去不去幫無名時的一段對白。

就是「去還是不去」、「去就是死」和「死就一齊死」。

不知是否坐我附近的女觀眾們已被偉仔「電」暈了,我竟然聽到有數位女仕同時輕聲地跟著飛雪唸「死就一齊死」,真不知是預告片剪得出色還是「電眼王」演得出神入化。

http://www.yiklung.net/blog/archives/2003/01/02/63/

 9 ) 从东西方意识形态论《英雄》

电影《英雄》是著名导演张艺谋面对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实现自身艺术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创造了中国大陆电影新一轮的票房神话和电影产业化模式,并在西方电影市场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

《英雄》借此刻无名和秦王之口,交替讲述了三个与刺秦有关的故事——无名虚构了反刺秦的故事一:先杀长空,再诱使飞雪杀残剑,最后在飞雪方寸大乱时杀之。

而秦王则更相信自己的揣测出的故事二:为完成刺秦,无名与长空串通,由己杀之,而后再邀残剑飞雪之一献身,其间飞雪为爱而先伤残剑,再为刺秦捐躯。

最后,无名坦诚公开了真实的故事三:为完成刺秦,经过串通,无名假杀长空,后与飞雪联手伤残剑,再于秦军阵前假杀飞雪。

影片在叙事结构上呈现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影坛上颇为流行的由不同视角来建构的“分段讲故事”的叙事模式,这种突破可谓是同时迎合了中西方的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

对于国内市场(主要的东方市场)而言,电影《英雄》取材自大众耳熟能详的“荆轲刺秦”的故事,无需翻阅多余的历史资料,华语观众就能立刻进入电影的文化语境,加上影片中所运用的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独白,也使观众没有任何隔阂感,就能顺利进入情境。

但区别于以往历史、神话、武侠电影对故事精神内核——不畏生死抵抗强权的赞颂,把该类电影的社会功能定义为用“侠”的形象以武犯禁,冲破社会禁忌,对抗强权政治,为读者或观众提供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快感,在《英雄》中,张艺谋改变了叙事策略,其主题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游走,消解了其中启蒙的反抗意味,反映了中产阶级在目前国内的文化语境之下对宏大叙事的矛盾心态。

可以说,《英雄》体现出了当前社会对于权力的基本认识:崇拜权利与梦想对抗强权并存,而影片试图调和这种矛盾。

把巩固权利与向权利挑战这两种对立,并列地呈现在故事中,正是这部影片的独特所在。

电影提供了两个位置供观众同时选择:有权的在位者与无权的挑战者,并试图通过各种表现手段,极力在各自的道德取向上平衡两者的关系。

我觉得这其实正反映了导演、编剧代表的当今社会意识形态中,自相矛盾的英雄观——人们在主观意识上会试图把两者都打扮成英雄。

正是这种看似模棱两可的态度,导致了两者实质上的互相消解,使两类人物都不符合传统观念中的英雄。

但是,电影以形象感人,观众习惯性地首先与无名、残剑、飞雪等为代表的侠认同。

他们是对荆轲之类转为豪门贵族卖命的亡命之徒的改写,以一种新的身份示人,是士与侠的综合,这种认同感也正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英雄情结”、“侠客豪情”的体现。

我个人认为,无名在被秦王识破后,用剑柄象征性地刺秦王这个举动是全片的点睛之笔。

这种安排极具象征性:无权的个体或许无法跟有权的统治者抗衡,但影响统治者的观念比消灭他们的肉体更重要、更有效。

若无法用暴力夺取统治者的权利,只能转而求其次,通过发挥更大的话语权,以传达自己的呼吁和平的观念。

这是东方意识形态中“中庸”但不妥协的思想的传达和写照。

三个以不同影调建构起来的叙事段落,形成了部分的相互否定关系,于是在表面上似乎形成了叙事的“罗生门”——所有人物的叙述都被质疑而不可信,从而形成了结构上的开放性。

在这一作用下,叙事与意识形态之间便出现了微妙的裂缝:杀或不杀,合或不合,群体或个人的英雄主义,都是对原先故事设定的一种颠覆。

但这种颠覆却为观众所认同,因为观众进入了情境,见证了整个颠覆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故事中的人物“无名”是不易的,几番挣扎与斗争都是艰难的,他最后的“英勇就义”并非与传统中国价值取向中的群体抗争意识相对立,是鲁莽或冲动无智的,而是迫不得已成就了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在观众眼中,他虽然是一个人,但他代表着千万人的努力与斗争。

这样的结局,不过是通过“个人英雄主义”的形式,表现出“群体抗争意识”的内涵罢了。

另一方面,西方市场而言,《英雄》中大牌明星“国际脸”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武打设计挥洒写意,将充分突出“民族性”的中国传统意境与最有观众市场的“动作片”的暴力美学造型相结合,从前期的策划筹备、类型片明星制,到拍摄制作,最后宣传发行,无一不遵循着经典好莱坞电影的运作模式,《英雄》可谓在起点上就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而影片中主角无名带枪匹马前去刺秦,与秦王斗智斗勇后英勇就义,恰恰迎合了西方社会价值体系中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与推崇。

西方人对于个人与集体的思维是侧重于从个人角度来看待集体,他们认为集体是由个人组成,强调个人的作用、能力、奋斗、拼搏等。

因此,个人英雄主义是西方社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

这一点在美国的西部电影和罪案剧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如经典西部电影《正午》、风靡全球的《蜘蛛侠》、《超人》系列,主角无一不具有鲜明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电影中英勇的主人公形象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和象征,他们并不是再现历史的真实写照,而是创造着一种理想的高德规范,去反映西方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

不同于中国观众对影片结局的理解,西方观众普遍推崇无名的“个人英雄主义”,在他们看来,无名不畏权威,为报国仇家恨,隐姓埋名,身负刺杀重任,凭借个人能力与秦王斗智斗勇,不断地化解危机,是个人英雄主义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立与碰撞。

这种人性的力量使其具有了无可替代的魅力,他是无数无权者勇于进行斗争的形象的化身,符合西方观众传统观念中“英雄”的形象,所以《英雄》才在西方市场站稳了脚跟,并且收获颇丰。

应该承认,导演在抹平缝隙掩盖矛盾方面使用了很多心思,这是商业片的必然选择。

一部影片的流行很可能满足了不同观众的许多利益和愿望,从理性上分析,它们很可能出自互相冲突难以协调的意识形态。

赢得观众的要诀在于,不要突出某种意识形态压服其他,企图根本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而是找到调和之道,使各种利益集团从文本中都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因素。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英雄》的故事其实就是《英雄》在当下的情境的隐喻,也恰恰成了当下世界的一个隐喻。

”从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来看,导演张艺谋借助环环相扣的叙事模式,讨巧地将东西方对“英雄主义”的价值观上的差异“缝合”起来,在存异中求同,引导观众看到了各自想要的结局,攻克了不同文化语境带来的挑战。

而另一方面,《英雄》采用的成功的电影产业化运作模式,也为未来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长久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它是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的一块里程碑,它在艺术和商业结合的中国武侠类型片的发展上,有着丰富的启示意义。

-影视文献导读期末论文之“用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相关理论分析一部电影或电影现象”,我谢谢您老了W女士!

 10 ) 残剑和电影里那个从未出现过的“天下”

突然发现自己很多年没写东西了,所以决定以后看了电影要写影评。

今天看这部电影的理由很简单,去逛大都会,中国馆正在举办一个“镜花水月”主题的特展,除了一些四不像的夸张服装,墙上放了几部电影的片段,有《侠女》《十面埋伏》《英雄》《末代皇帝》等。

(没错,就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搞这些幺蛾子展览。

所以每个国家的文化真的要自己保护好传承好,国际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幺蛾子化的过程。

)恰巧我昨天看了《卧虎藏龙》,今天索性看看《英雄》是否真如传说中那么烂。

这部电影也还是有优点的。

谭盾的音乐,和田惠美的服装,杜可风的摄影都很好。

当然,如果换个导演,这三个人也许发挥得更好。

现在来说一下这部电影我最不能忍的一点,那就是武打场面。

用两个字概括:做作。

尤其是昨天看了袁和平当武术指导的《卧虎藏龙》中扎实的对打场面,今天再看《英雄》,简直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打斗场景要节奏没节奏,要力度没力度,要人物性格没人物性格。

武打场面单纯为了画面美观和装逼而存在,还不如看《圣斗士》跟着主角们喊一声“天马流星拳”“庐山升龙霸”来得痛快。

这种武侠审美取向真的是无法认同。

跑题结束,下面我要开始这篇影评真正想讨论的主题了。

整个电影,故事极为简单,但看完之后残剑这个人物却颇让我深思。

残剑是个标准的知识分子,精英阶层,练书法参剑术懂文化。

他虽然是个四海为家的浪人,却是一个比大将军之女飞雪段位更高的精神贵族。

残剑会在精通“剑”字十九种写法之后还要创造境界更高的第二十种写法。

而秦王却说“十九种写法太麻烦,等我灭了六国要统一所有文字,只留一种写法。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秦王统一的不只有国家,还有各个国家背后的文化。

这种统一必然带来各国文化不同程度的损失,并且越高贵纯粹的文化越脆弱易碎。

秦王的统一对残剑这样一个能体味“剑”字二十种写法精妙所在的精神贵族是何其残酷和痛苦。

但残剑却要不惜自己的一切来保护那个注定会终结他所珍视的精神世界的秦王。

我并不喜欢电影里秦王的设定,我宁愿电影中的秦王就是一个穷兵黩武的暴君,一个专横的独裁者,一个充满野心的政治家。

即使这样一个秦王,残剑依然会竭尽所能阻止刺秦。

而这样两个人,比现在电影中的更有张力。

陈道明版的秦王热泪盈眶的说出“残剑是我唯一的知己”,未免太过矫情和圣母心。

即使抛开那些沉重的国仇家恨,残剑依然属于秦王统一六国后利益被最大化牺牲的群体。

知识分子的精神自由和独裁者的铁腕专制永远是最为水火不容的。

但残剑却选择保护秦王,支持他的统一之路,因为“天下”。

究竟谁是“天下”?

“天下”与残剑这样的精神贵族相对立,即平民。

“天下”是那些本该种田却被拉去战场的农民,希望生意能多赚些钱的小商贩,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希望日子能平安富足的千千万万平民百姓。

而秦王的统一虽然残酷,却能为他们带来安宁。

残剑从书法中悟出了“返璞归真”,从而明白这个“天下”平凡却不卑微。

平民在坚强的活着,他们很多甚至不识字。

“剑”字的二十种写法中只有一种会留下,十九种将永远消失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这些百姓能继续活下去。

也许因为曾经四海为家当过浪子,残剑才能参透书法剑术中的“返璞归真”,才能为“天下”而违背爱人的心意。

而一直身为大将军之女的飞雪,很难有这种胸怀放下杀父之仇。

且不论残剑的选择是否算是助纣为虐,我还是很佩服残剑这种人,自问我是残剑做不到这样。

人总是趋于维护自己利益的,这是人性。

极少有人能做到真心去保护别人的利益,甚至还要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

写至此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觉得这部电影空洞了。

因为那个残剑为其牺牲掉自己幸福、生命甚至精神世界的“天下”从未在电影里出现过。

残剑口口声声说着“返璞归真”,但电影处处不朴实不真诚。

装冷酷的刺客,装深沉的君王,装圣人的侠士,装机器人的军队,即使一个盲眼的琴师都在装淡定帝。

棋馆、秦宫、书院、大漠,这些高大上的背景中就是没有一条普普通通的市井街道来承载那些忙于生计的平民百姓。

看这电影的感觉就像看着穿毛皮大衣的人在宣传不要猎杀野生动物,还声泪俱下的说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虽然残剑为“天下”而死,但《英雄》的世界里,没容下太过平实的“天下”。

《英雄》短评

张导演自以为学人家拍大片就可以拿oscar真是自不量力想登天。。英雄在各方面至少比之后那些好点还好那么一点点。。

10分钟前
  • vivien
  • 较差

我欣赏不来本片。唯一的可看之处是演员和景很华丽。我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剧情太生硬和做作,有很多我认为莫名其妙的情节。演员阵容强大,但演技没有打动我的地方。可能是因为我习惯了他们在港片中的现代戏表演(尤其王家卫的电影),这种古装没有打动我之处。陈道明适合做演讲。李连杰的动作戏表现平平。红装章子怡真漂亮。

13分钟前
  • 极黑的眼
  • 较差

張曼玉淡淡的氣質,好吧,我就是喜歡這樣的氣質,初中看的這部片子,那時候覺得看的挺懂,看了評論才發現當時看的好淺顯

15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我悟到:最高境界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我笑了大半年,给三星

19分钟前
  • 金属
  • 还行

国师转型之作,也是中国大导演全面沦陷开始,从摄影、艺术设计、甚至主题思想上其实都没有太大问题,只是开了谄媚与跟风之始。

21分钟前
  • 451½°F™
  • 很差

有深意、有巧思,还有品味,不知道这样一部电影还能要求什么。实话讲,国师十几年前交出这样的作品,简直是超越了时代。比起现在徐皓峰那些装腔作势的东西,不知高到哪里去。多扯两句,可能现在看电影的人对于「公心」这东西都没感觉的,也不知道说心怀天下是什么鬼东西,但不代表这些就不存在、没价值

25分钟前
  • mumuzhan
  • 力荐

至少是中国影史的里程碑,把《东邪西毒》和《卧虎藏龙》学了个遍,可惜色彩再浓烈,情感却不足以打动人,即使是同一拨演员,表现亦是天差地别;不断反转地转述故事,除了推进剧情功能外,编剧是有点野心的,不过台词仍是蠢;特效和大场面,与其后来的作品,几乎就是各种翻版。

2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中式人海战术包装下对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命题探讨,然而导演自己都没清楚,既是英雄,当行英雄之爱恨,临阵换做帝王知己,英气何在,雄伟几分?哐铛来个“天下”二字把人砸晕,起立流泪鼓掌,大暴君您真是太不容易了!飞雪残剑的争执一死了之,加上糟糕的片头片尾字幕,这位英雄赶紧去报考公务员吧。

31分钟前
  • visconti
  • 还行

我花了白花花的五十两银子看的很傻很天真

34分钟前
  • melon"
  • 很差

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片,无论如何该被影史铭记。

3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110min导剪版。好快的賎!拍出这样的东西来真的不知道“快”是个什么意思,挺想打一星的。

42分钟前
  • 空白岸
  • 较差

老谋子学王家卫不成功之作,但这部片子在欧美的影响相当深远。分叙的主题感和武打设计部分不错,值得一提的是画面、音效、色彩等,在国外常常被拿来当作家庭影院的试机片。

43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本片开创了国内电影xjblp的ppt时代

47分钟前
  • 很差

真没传说的那么烂,要怪就怪《黄金甲》《无极》《夜宴》。

48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推荐

从这片开启了大牌功夫片的先河,说实在这个还真心不错,张艺谋用心做的东西还真不错,随后的一部比一部烂

52分钟前
  • 雨果
  • 还行

如果看作表现主义之片,再去掉对白(可以考虑做默片插对白页处理),想必也是不错的cult片呢

57分钟前
  • 乌鸫
  • 还行

剑术之于琴韵,有大音希声之蕴意,剑术之于书法,有返璞归真之境界。剑术能窥见为人,是心境的外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有包容万象的胸怀,是为最高境界。慷然赴死,随历史潮流而去,是为真正英雄。红蓝白青,不同的心境,高山流水,难觅的知音,剑不离剑,人不离人,永远的残剑飞雪。为人诟病的也许是这价值观,放弃仇恨,舍自我为天下,舍小家保大家。但历史顺势而变,能够将此书写的总是一个大人物。

1小时前
  • 温柔
  • 推荐

这不是浪费地球资源么

1小时前
  • thelonggoodbye
  • 较差

画面效果好,打斗精彩的《大秦赋》本质也是《大秦赋》,其对古代侠客反叛精神的改写可谓谄媚,而且包装的越好,越是故弄玄虚,遗毒越深。

1小时前
  • 北风其凉
  • 较差

忙乎了一大圈不刺。。。那前面不是都白忙乎了。。。故事上为了反转而反转。请参考满江红。思想立意上看似拔高,实则是为了表现秦始皇这个英雄。。。哈哈哈!!!

1小时前
  • 孑孓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