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最好的解脱是找到解决方法”。
站在场上就是成功,全身心的投入比赛,战斗到终场哨声响起,然后就是为了赢球而奋斗。
热情有干劲儿的一群人,创造的奇迹!
面对亲人逝去,悲痛是必然,但如何接受,走出来,替逝去的人活下去,变得有意义。
当We are Marshal,响彻时,那是发自内心的归属感。
所以,让我重新认识运动的意义,不只是胜负,强身健体,是荣誉感归属感共同的记忆和信念,一代一代,血肉相连。
孩子参加过这样的集体运动,一起流汗摔打过,要比多做几套试卷,价值深远⛵️
后继有人 (2006)7.72006 / 美国 / 剧情 运动 / 约瑟夫·麦克金提·尼彻 / 马修·麦康纳 马修·福克斯
没有任何一支球队在经历了几乎全军覆没了情况下能够站在球场上和其他美国强大的大学进行他们的美式足球比赛,不管怎么样,我觉得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这个联盟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是橄榄球,还有很多励志的故事,可以利用橄榄球拍这种励志的电影,拍这种让人感到从一个颓废的人变成一个自信和阳光的人就是如此的快,这就是这种电影的意义。
近年来好像美国关于橄榄球的电影很多。
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对于一支球队,一个学校,一个城镇来说,后果都是极其严重的。
每个生活在这个故事里的人,精神上都受到了折磨,不愿意回首过去,逃避曾经发生的事情。
这时候体育运动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往往显示出强大的能量,其能量远远超乎体育本身,帮助人们从巨大的灾难面前站起来。
当上百个人同时高喊:We Are Marshall,他们就是胜利者。
We Are Marshall !
生活会偶有奇迹,但更多的是脚踏实地的收获。
如果让我拍一部运动题材电影,我会勾勒两种结果,让观众自己去选择。
就本片来说,故事背景本就容易调动情绪,但只是拍了部中规中矩的电影,倒是主演马修·麦康纳饰演了个较为出风头的角色。
还是那句话,这类影片最精彩和感人的地方是片尾原型人物影像的再现,如此影片在中国几乎没有,所以那些值得歌颂、致敬和学习的体育精神无法向后人传承
标题那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美国电视台(忘了是cbs还是fox)一个影评节目的嘉宾说的。
就凭这句话,我这两天到处找这片子。
正当我准备放弃寻找之际,在一个小店的浩瀚D版碟里,我找到了这片子。
第二天清早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这片子。
尽管剧情我早就大概知道,但还是被那些俗套的剧情所打动。
原来,只要是真挚的情感,平凡的故事也会放出光芒。
在Marshall球队经历如此重创之后,仍然有勇敢的人坚持下来,为重新组建一支队伍而奔劳。
这份勇气和热情就已经让人钦佩。
Many a valiant run may fail, but the valor of it builds the soul. 这是很久之前读过的一句话,配在这段评论里真的十分合适。
在经历空难的二十多年之后,他们重登冠军宝座,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这个以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的确是the strongest one in 2006, 最起码也算是one of the strongest movie.很庆幸自己仍然能被他们感动。
因为这让我知道,我还有梦想的勇气。
本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西弗吉尼亚亨廷顿小镇上的真实的故事。
小镇的橄榄球传统历史悠久,几十年来,运动员、教练员、球迷们和他们的家人们一起为马歇尔大学的球队加油助威。
在当地,橄榄球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为马歇尔大学橄榄球队加油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1970年发生的那场事故改变了这一切。
11月14日夜晚,马歇尔大学橄榄球队的教练和队员们从北卡罗来那比赛后乘机返回亨廷顿,结果飞机失事,75人全部罹难。
这一重大损失给所有人带来的心灵上的打击都是无法弥补的。
正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悲伤之中而一蹶不振的时候,马歇尔大学Thundering Herd橄榄球队的年轻教练Jack Lengyel(Matthew·McConaughey饰)却决定重新建立球队。
虽然起初不被人看好,甚至面临被解散的危机以及四处寻找球员的波折,但是在球队幸存者Red Dawson(Matthew Fox饰)的帮助下,一切似乎也并非不可能。
渐渐地,小镇居民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而球队也在教练员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首场胜利。
这部影片的中文名有好多个:《同球敌忾》《加油,马歇尔》《后继有人》《我们一条心》《希望不灭》,而《同球敌忾》则更多的被宣传所用。
但是看完片子后,我更愿意把它叫作《We are Marshall》,这即是马歇尔大学橄榄球队的口号,也代表了马歇尔人的一种信念。
一道闪电就将马歇尔人从天堂打入了地狱。
飞机的失事使他们失去了包括球迷和队员家属在内的75个人。
他们引以为荣的球队瞬间就化作灰烬,这样的打击,无论对谁都是无法承受的。
特别有的家庭还在这次空难中同时失去了2名亲人妻子和儿子!
泪水已无法再承载悲痛,留给人们的将是无尽的黑暗。
幸存的4名球员也沉浸在伤痛中无法自拔,直到新教练杰克·兰格的到来。
他先是招来另外几名教练然后便开始到处招募球员。
他们一开始四处碰壁,直到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同意他们在新的赛季允许新生上场,凭着这一优越条件,他们的招生工作才得以顺利展开。
紧接着的训练,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终于使球队走上了正轨。
但是第一场比赛的失利,使得他们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甚至连马歇尔大学的校长也被牵连。
杰克·兰格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全力备战第一个主场。
赛前,他把队员带到死去队员的墓地前,告诉他们只用赢取胜利才能给死去的同伴们带来荣誉。
队员们在墓前高呼“We are Marshall!
”小镇居民也给予了球队最大的支持,都来观看他们的第一个主场。
年轻的队员们不负重望,获得了胜利。
这个胜利对于队员们,对于马歇尔人来说,都是沉甸甸的、意义非凡的,这代表了他们的新生和思想上的重生。
看到结尾处,我哭了,因为那份激动,那份感动。
我想我能明白这个胜利对马歇尔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所以我替他们高兴,替他们欣慰,于是我哭了。
泪水里包含了太多的感动和太多太多的意味深长,就让泪水代替我一切的情感尽情奔涌而下吧!
向在此次空难中遇难的75名球员、教练、球迷以及家属致敬!
一所大学的橄榄球队比赛完乘坐飞机回家,结果遭遇不幸,全部遇难。
有4个小伙子因故没能去比赛,所以幸存了下来。
因为遭此变故,校长决定取消橄榄球队。
本来橄榄球队是大家的荣耀,现在却成了所有人心中的痛。
多么好的小伙子啊,当初助理教练去游说他们加入的时候,他答应他们的父母,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
跟着他混,前途不可限量。
现在如何再去忽悠别人来加入呢?
实在过不了自己内心的那一道坎。
在学生们的坚持斗争下,校长终于妥协了。
但他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始。
那就先从找一个教练开始吧!
年轻的橄榄球教练杰克·雷耶尔给大伙儿带来了希望。
他来之后重新组队,带领球队从灰烬中,重新雄起!
这次空难,的确给学校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但是就像那脱轨的列车一样,虽然当时也造成了巨大的伤痛,但现在列车不又继续在轨道上行驶了吗。
人类探寻太空的奥妙,也牺牲了很多人,但是探险家不会止步!
新队伍参加的第一次比赛,输的比较惨。
第2次比赛将要对阵的对手实力也很强。
我们知道这一点,对方也同样知道这一点。
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对方不知道的。
那就是我们想要获得胜利的决心!
想起前几天看的《滑铁卢》。
战无不胜的法国拿破仑,他从未和英国惠灵顿交锋过,他相信惠灵顿不会在滑铁卢进行顽强抵抗。
他期望一次进攻就能将惠灵顿赶下山脊,逼他后退。
因此他根本没有料到会有一场大规模的战斗。
他就错在不晓得惠灵顿想要夺取战役胜利的决心。
没想到英军居然如此坚挺!
1970年十一月14日,一架搭载了70名乘客、5名机组人员的飞机坠毁在里目的地不远的一座小山上,75人全部遇难。
这70名乘客里,有36名马歇尔大学美式橄榄球校队成员,9名教练,以及20多位专门跟随球队去看比赛的小镇居民。
电影从这场美国历史上与体育有关的最悲惨的人祸开始,讲述马歇尔大学的教练和学生,重建校橄榄球队的故事。
影片始终贯彻着美国文化里所推崇的自强不息的竞技精神。
一座不足3万人的小镇,每个人的生活都和这所学校的橄榄球队联系到了一起。
因此,一场坠机不仅对这所学校,对整座小镇,都是巨大的打击。
校长决定重组校橄榄球队。
经历了种种困难之后,校长的求情终于NCAA的同意,让马歇尔大学回到高校橄榄球联盟并让大一新生参加比赛。
随着影片的进行,这支大学橄榄球队的重要越来越凸显。
尤其在并不富饶的地区,运动让很多穷人的孩子得到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而这支球队的重建还有一个无法否定的意义:它让这座小镇在空难的打击中重生。
沉寂了很长时间以后,在这支球队的第一个主场比赛日,小镇仿佛活了过来。
人们结伴走在街上,朝着球场的方向,谈论着各种话题;比赛胜利,人们依然都留在球场不愿离开。
尽管只是一场小小的常规赛,尽管只是一所大学的橄榄球队,这场比赛,这场胜利,人们已经期待了很久。
在看完勒布朗詹姆斯夺冠的第二天,偶然在hbo遇见了这部片子,无可逃避地将两者联系到了一起。
一年前,勒布朗詹姆斯带领的克里夫兰骑士队毫无悬念地将对手金州勇士队送上冠军宝座,捧红了库里连带库里的赞助商under armour。
今年总决赛,两只球队又碰面了。
勇士借着西决大逆转雷霆带来的气势,在第一场比赛里,将骑士打得落花流水。
比赛过后,勇士球迷欢呼今年的冠军已经产生,骑士球迷黯然为毫无颜面的詹姆斯惋惜。
毕竟这个“极具天赋”的球员曾经承诺,要带给骑士一个冠军,今年恐怕又要食言了。
而没想到骑士在3-1的落后的情况下带来了这个赛季的又一个大逆转。
终场还剩1秒,比赛结局已定,骑士全队从球员区冲进了赛场。
本以为在下一个镜头里,詹皇会在热火拿冠军时笑得一样灿烂。
而待镜头转到詹姆斯,看到的却是他常跪不起,痛哭不止。
詹姆斯哭了,教练哭了,骑士全队都哭了。
看得懂比赛的人都看得出詹姆斯的压力。
因为NBA选秀制度的改变,现行制度下,几乎不会有新人打破勒布朗詹姆斯的那好几项“全联盟最年轻记录”。
刚从高中毕业进入NBA的詹姆斯也被冠以“小皇帝”的称呼。
6年前,ESPN用一部75分钟的纪录片向世人宣布了詹姆斯转会迈阿密热火的决定。
一个球员的决定改变了整个联盟的格局,扳着指头数,联盟历史上不会超过5个。
克里夫兰的人们点燃了他的球衣,咒骂他的冷酷无情,讥讽他和他大言不惭的“my talents”。
在热火,詹姆斯和队友连续四年打进决赛拿走了两座总冠军。
2014年,成长为超级巨星的詹姆斯宣布要回到克里夫兰骑士队。
回到骑士的第一年,骑士在他的带领下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总决赛。
有趣的是,这次人们说的是“在詹姆斯的带领下”,而不是热火时代的“在詹姆斯与队友的带领下”。
少了 “队友”,骑士的确就是詹姆斯一人的球队。
再加上詹姆斯本人对冠军的承诺,球迷们在詹姆斯的身上放于了巨大的期待,反对者们也在期待着看到诺言失守的一天。
好在这些压力没有压倒詹姆斯,反而让当年的“小皇帝”成长为当今真正的“詹皇”。
这个冠军,詹姆斯等了两年,克里夫兰等了52年,而骑士等了一辈子。
可以想象这两年里詹姆斯的生活。
詹皇如果只依赖天赋,哪他一定不会成为现在的詹皇。
某品牌广告也借着詹姆斯凌晨四点在克里夫兰路跑的情节,向球迷们暗示詹皇的努力。
好在最后,天道酬勤。
影片里不断重复的“ohio”也如同一片梦想之地。
詹姆斯的夺冠,结束了ohio人50多年来对冠军的渴望。
ohio人詹姆斯似乎也用这样一座总冠军,给所有摇摆中的人们来带了更多的期待,关于勇气,关于抉择,关于承诺,关于家和亲人,关于梦想与捍卫。
慕尼黑空难的大学橄榄球版本。
当整支球队都全部逝去的时候,如何重新组建起队伍,树立起信心,这对谁来说都是艰巨的任务。
所以电影的主视角其实是放在校长,教练等等的身上的,这也难怪,毕竟那年仓促成军的队伍一共也就赢了两场球。
只可惜真实的历史比电影可要残酷多了哦~~
一场空难 带来个一腔热情的教练
其实我应该是早看过这一部的。当年下了很多橄榄球的电影,却没在豆瓣记录罢了。今日重温,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是对我的振奋实属有限,不只是因为看过还是因为片子本身。希望我自己也能从灰烬中重生吧!
对亨廷顿的居民们来说,除了输赢,更重要的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只要这精神在,胜利迟早属于我们
作为马修麦康纳的NC粉表示很好看
其实挺喜欢这种真实故事题材的片。不过感觉这部片中很多可以再深入的东西没有体现出来。主题感觉跟光荣岁月差不多,所以相比会觉得光荣岁月更胜一筹。
体育励志,总不会难看的
How u play today,from this moment on is how u will be remembered.
The skies parted and Marshall took command.-------------------全片都在想:哦,他是马修麦康纳;哦,不是;哦哦是;不是不是;是吧。。。
相比于运动更是温情,运动场面很少,Marshall的重建过早了,小镇上真正身处其中的人很难走出来,让他们再平复平复一段时间后重建,得到的结果很可能是一样的
真实的情况就是:成功要用失败来累积,而敢于当垫脚石的人都是真正的英雄。
3-…好平淡,这么沉重又励志的真实题材,竟然拍得好比流水帐,麦康纳贡献了他本人在大银幕上的最差演技,而且一念台词就歪嘴太出戏了…
扣除真实事件的加成 这部电影可谓是相当糟糕
话说遇到这样的时间真是不拍成励志也不行吧...想想当事人的处境真是一次次的动容,直面可能是最好的办法,踏上场地的一刻就是纪念,踏上场地的一刻就是新的历史.本来想给三星,心情+1吧
美国的体育文化深入人心,每个学校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引以为豪的球队和历史,这也让美国人拍起体育电影得心应手。美国体育,尤其大学体育变成了人与人交流的重要纽带,变为人和母校的纽带,各个大学也在通过体育传承着自己的精神和文化,真正做到了一个学校的特性可以在一代又一代中传递。
我还真就吃这口 不得不说David Strathairn到哪里都低调抢镜
不到二十分钟就看的我潸然泪下•••••
一直在找这电影…终于找到了…!!励志。。。不管是情感铺垫还是励志。。。都不错。。。只不过两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有点牵强。。。= =。。。忍了。。。主要还是运动元素加分了。。。
#补全马叔系列第我也不知道几弹#评论里居然有人黑我马叔嘴歪!看到最后才知道原来是真是事件,还是有感动有温情的,虽然是美式主旋律的励志,但故事看的我很舒服,喜欢绿色!校长萌萌哒好可爱^-^ 虽然我一直脑补的好友会再次上场情节没发生。“From the ashes we rose!”
不管今生还有多少荣耀,不管前路还有多少生死搏杀,兄弟,我们一路同行。
治愈系,跟华盛顿演的《光辉岁月》还是有点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