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哥斯拉-1.0

ゴジラ-1.0,超大作怪獣映画,哥斯拉:负一,Godzilla Minus One,G-1.0/C

主演:神木隆之介,滨边美波,山田裕贵,青木崇高,吉冈秀隆,安藤樱,佐佐木藏之介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3

《哥斯拉-1.0》剧照

哥斯拉-1.0 剧照 NO.1哥斯拉-1.0 剧照 NO.2哥斯拉-1.0 剧照 NO.3哥斯拉-1.0 剧照 NO.4哥斯拉-1.0 剧照 NO.5哥斯拉-1.0 剧照 NO.6哥斯拉-1.0 剧照 NO.13哥斯拉-1.0 剧照 NO.14哥斯拉-1.0 剧照 NO.15哥斯拉-1.0 剧照 NO.16哥斯拉-1.0 剧照 NO.17哥斯拉-1.0 剧照 NO.18哥斯拉-1.0 剧照 NO.19哥斯拉-1.0 剧照 NO.20

《哥斯拉-1.0》剧情介绍

哥斯拉-1.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为庆祝哥斯拉诞生70周年的纪念作品,也是东宝第30部哥斯拉大作。故事设定在二战后的日本,哥斯拉的出现仿佛要给已经变得一无所有(归0)的日本再添一击,将这个国家打到负值(负1.0)。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独步天下皇家龙虎豹刘老根31400狩猎场·寄死窑女兵外传2朱家花园遇上中国女孩看上去很美妖马伍百家拳之雄鹰雷和莉兹东方尖刀战士宅门恩怨单身初恋日记早安公主杂种控制全裸导演第一季争产夺命一家亲西藏秘密果戈里·恶灵嫦娥海狼行动天外世界:外星人星球坦克大奥最终章妈,我没时间红旗漫卷西风

《哥斯拉-1.0》长篇影评

 1 ) 要带着别人对你的期望好好活下去。

很好看很好看。

特效非常非常好,场面很宏大,是一部合格的灾难片儿该有的样子。

我觉得完全不输给美国拍的哥斯拉。

小女孩儿演的很好,很可爱。

男主虽然不完美,长得也不帅,还是个逃兵,性格也有很多缺陷,但很真实,不像中国电影的男主,总是完美的人设,这才是一个真实生动的人,这样才能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也更能完成到电影结尾时角色。

性格的转变也能让观众切身实地的感受到角色的成长。

日本电影就是这样急转直下,让人猜不到下一幕剧情的发展,和日本文学中常用的那种摧毁美好事物的变态美学很像很像,越是可怜美好的事物越是要摧毁。

就说男主这么熟悉,原来像周深,终于想起来了。

这部电影没有过多的煽情,却依然很有力的打动了人心。

不像《长津湖2水门桥》这部电影,志愿军即使怎么打也打不死的神话,就算死也要用360度无死角的慢镜头加煽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吴京的死亡,这就是让人恶心的地方。

快到结尾了,依然是这么出乎意料,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过多的煽情,只是在大家的一片错愕中一头扎进了哥斯拉的嘴里,这正是电影极强张力的表现所在!

一直到了最后一刻,电影仍在反转,男主打开医院门的那一刻,二人相视,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放声大哭了起来。

双方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拯救对方,也一直在贯彻整部电影的主题,要为了那些希望你活下去的人努力的活下去。

这是一部很纯粹的怪兽片儿,没有那么多的儿女情长能让观众看的很爽,很开心,就是讲一群人类如何打败怪兽的故事。

观感上很像《盟军敢死队》,两个多小时的剧情丝毫不拖沓,就像鬼灭之刃的大结局,缺了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击败无惨,缺了任何一个环节,或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都不可能暂时的击败哥斯拉。

还好这部电影的结局是完美的,不像《照明商店》那么虐,以为男主车祸去世的女主在上吊死前看到了男主还活着的短信,却没办法把自己的脖子送出绳套,只能活生生的抠掉了所有的指甲,最后被吊死在屋顶的悲惨结局。

这部电影的男主如果没有贯彻这部电影交给大家的宗旨,一心求死,想和女主团聚,那么他就见不到女主了,正是因为他还有牵挂的明子,还有很多希望他活下去的人,所以他更要带着女主的那份希望好好的活下去。

 2 ) 面对什么,我们应该感到恐惧

“都是因为你没开枪,他们全死了。

”我认为这是一种反讽,完整的展示了日本人不会反思自我侵略性,总觉得是不进攻导致自己失败。

这正是他们反战败的思想。

但相比于某些三观不正的作品,我认为本片是倾向于讽刺。

最悲哀的一点是,男主被女主推进巷子口,幸免于难,然后他看到整个城市盲目疮痍,回头再看哥斯拉,眼里依旧是恐惧。

面对这样的敌人,一瞬间连愤怒的情绪都不可能产生,只能痛苦的嘶吼,因为太可怕了。

敷岛一直陷于神风特工队的桎梏出不来,所以他才会总是渴望自我牺牲,这恰恰是被洗脑后的结果,尽管他之后知道了哥斯拉有多可怕,哪怕是当时开枪了也无法阻止攻击,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

他的太容易被别人道德绑架,把一切祸患都当做是自己的错误。

日本人总是很擅长塑造哥斯拉的恐怖感,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日版哥斯拉永远好于美版的原因。

哥斯拉虽然暂时会被摧毁,但不会完全死亡,它总有办法重新复活,这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方便于出续集。

但或许还有一种解读。

那就是人类的劣根性难以消弭,那个恶臭的味道永远会吸引哥斯拉,它怎么舍得死呢?

 3 ) 哥斯拉的糟糕之作

在b站听闻哥斯拉负1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视效奖,便好奇该片主要说了些啥,随后便寻了资源观摩一遍。

特效的效果如果不加细究的情况下,尚还算过得去,但整部电影的故事着实无聊,且叙事极差。

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电影似乎所有的叙事都是强行绑定着主角进行的,尤其在电影的后半部这种为了叙事而叙事,为了救赎而救赎的剧情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讨伐哥斯拉的会议上,科学家对男主一再挽留,但男主轻易的就转变了自己的看法。

况且离开的人那么多又为何单独挽留男主,一切的安排过于刻意。

还有一个细节大家也可以注意,就是当配角离开了主角后仿佛时间线就停滞了。

修理队队长如此,女主也如此,仿佛游戏下线了的队友,但回来后仿佛还是紧接着上次遇见男主的状态,实在让人伤不起。

本片关于反战还是反战败的讨论也极多,从我的视角看来它的视角是反战败的。

哥斯拉可以视为是日本核战的遗物,从诞生便充斥着对核战的映射,而原子吐息的特效也宛如核爆炸的翻版,而电影在面对核爆的毁灭性灾难后所采用的积极应战的态度其实就体现了导演想表达的思想。

而最后一段男主所谓的自我救赎像是模仿独立日又像是致敬神风特工队的行为,不由的让人揣测这样的表达的意义是否是在缅怀当年如果更加英勇点,更加激进点就能够逆转当年的颓势。

以上仅为个人猜测,不代表官方言论,但本片叙事糟糕,故事幼稚,优点仅为哥斯拉原子吐息所展示的特效和设定,评分:4.6,不推荐。

 4 ) 当主旋律怪兽片又一次成为日本“奥斯卡”最佳

视效、节奏、剧情、演技,都比七年前的《新哥斯拉》完成得更好。

该片斩获2023年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

日本上映后,连续三周拿下本土票房冠军,总票房年度第六。

截至2024年4月12日,该片的全球票房约1.16亿美元(除日本外,不在亚洲国家上映)。

1500万美元的成本斩获2023年美国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目前,《哥斯拉-1.0》IMDb评分7.7,MTC评分81,烂番茄新鲜度98%,爆米花指数98%综上,《哥斯拉-1.0》无论在日本还是西方,无论在文艺界还是商业层面,这部“给东西方都递了刀子”的电影获得相当不错的反响。

“新哥斯拉”是古老的水生生物因吞食各国往大海里倾倒、丢弃的核污染物而诞生的,该设定传达出“反核”、“环境保护”的主张。

《新哥斯拉》是日本年轻官员与民间团体战胜了代表着“海洋核污染”的哥斯拉,并批判了美国政府对二战后日本军事主权的控制 与 二战后日本政府的官僚主义、老人政治、自大。

《哥斯拉-1.0》是日本法西斯退伍军人与民间团体战胜了代表着“美国核武”的哥斯拉,并批判了美国政府对1945年法西斯日本的核打击、1954年比基尼事件的核污染 与 法西斯日本对日本军民的伤害与信息控制。

在《哥斯拉-1.0》中,虽然哥斯拉早已存在,但导致其变异为更有压迫感、更有杀伤力、更抗击打的核污染巨兽,则是因为1954年3月1日的比基尼事件。

现实中,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氢弹试验,该氢弹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750倍,由于错误估计,试验后让马绍尔群岛多出个“国难日”,让日本渔船出现了核辐射受难者,让太平洋受到严重的核污染。

(1946年到1958年间,马绍尔群岛遭受了多达67次的美国核试验)比基尼事件促使日本影视界诞生了初代哥斯拉的作品。

《哥斯拉-1.0》算是回归初心,再次唤醒日本人对美国核弹的恐惧,再次提醒西方人要看到美国曾经对日本的伤害。

哥斯拉发出热能射线引发的轰炸,其视效形似核爆,似乎寓意着美国对日本广岛、长崎的核打击。

打败哥斯拉,不止是克服日本人心中的核恐惧,更是控诉美国对日本人的核打击。

《哥斯拉-1.0》中变异版哥斯拉的出现,时刻提醒着日本人和西方人:别忘了日本是唯一遭受核爆的国家。

后来,主角驾驶改装后的神风特攻队战机让变异版哥斯拉遭受口爆。

说到男主,因为怕死所以不去执行自殺式袭击任务的设定,既能为后续的人物成长铺路,又能最大程度降低主角作为未上过战场的神风特攻队成员的“罪恶感”。

为了保护家人同胞、替战友报仇,男主最后克服了自己的恐惧,朝向代表着“美国核武”的哥斯拉发起致命一击。

最后活了下来,是因为改装后的神风特攻队战机有弹射装置。

新增的弹射装置,是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战胜了“一亿玉碎”的反人类宏大叙事,主创以此批判法西斯日本政府无视日本军人性命。

战胜哥斯拉之后的集体敬礼,让男主的法西斯军人身份盖过了更广泛、更本真的国民身份。

影片片面强调了日本是美国核武的受害国,却避开不谈1945年之前的日本法西斯军队在亚洲诸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侵略屠杀罪行,避开不谈1945年两次核爆之后变相促使了日本法西斯逃脱全面清算。

只剩一句“日本是唯一遭受核爆的国家”在回响。

 5 ) 一场迟来的「本土决战」

山崎贵执导、编剧并负责视觉特效的哥斯拉系列新作《哥斯拉-1.0》,预算仅约1500万美元,2023年11月3日于日本上映后大获好评,累积票房已达60.1亿日圆,并于2023年12月1日登陆美国院线,斩获1.15亿美元。

除了票房丰收,电影更获多个奖项肯定,在有「日本奥斯卡」之称的第47届「日本电影学院赏」上,《哥斯拉-1.0》摘下最佳电影、剧本、女配角(安藤樱)、摄影等8奖成为大赢家,更在随后的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夺得「最佳视觉效果奖」。

影片讲述二次大战末期,胆怯避战的神风特攻队飞行员敷岛浩一(神木隆之介)降落在大户岛上,遇见巨大生物哥斯拉袭击基地,却因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导致岛上守军全灭。

带着阴影回到破败东京的敷岛,偶然收留并照顾同样在空袭中失去父母的大石典子(滨边美波)、以及孤儿明子,三人在城市废墟上组建新家庭,试图开始新生活。

但哥斯拉再度出现并摧毁银座,典子在爆炸中失踪并被推定死亡,再次失去亲人的敷岛因悲痛而发誓要报仇。

为庆祝哥斯拉诞生70周年,山崎贵和东宝「复活」它的方式,是将时间线从初代(1954年,第五福龙丸事件)往前推移至「1945-48年」的战后大萧条,同时也是美国首次在太平洋海域进行核试验(1946年,十字路口行动)。

在思想内核上,则针对争论不断的「近代的超克」问题进行承继并改良,将二战时「(大日本帝国领导的)亚洲vs欧洲」,置换成战后「公民vs政府」的二元对立,藉此对自上世纪60年代以降,日本和美国签订安保条约,经历昭和、平成时代程度不一的社会运动,迄今(令和)乃至着眼于未来的日美关系,所作出的一次契合主流民意、措辞激烈的宣言:由美国一手酿成的「次生灾难」——受核辐射污染的哥斯拉,以及作为美帝国主义的附庸、对这一切袖手旁观(甚至隐瞒灾情)的日本政府,都是民众的敌人。

而为了守护家园和所有人/民族的未来,一场民间自发的「反侵略」之战在所难免。

何谓「近代的超克」?

日本思想史学者子安宣邦指出,这一表达通过将日本人所感到的「历史心理意义上的郁结」对象化为「近代」,使得「近代」成为处于自身之外必须被克服的东西,成为「敌对的英美等既有世界秩序的支配性组成国的『近代』」。

由此形成的反「近代」话语或「反近代主义」,构成了「昭和日本」的意识形态。

(1)山崎贵所构想——不仅回溯和虚构过去,而且关乎当下、面向未来——的新式「超克」,不再如从前一般,奉天皇为尊,自上而下的(宗教精神革命)对近代欧洲中心论的抵抗与超越,而是被表述为把「背弃国家/国民」的权力机构排拒在外的日本国民(公民组织),以自卫之名,与因日美同流合污而衍生的,巨大且未知的威胁展开反击,进一步建构成自下而上的民族主体性形式。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技术上日本电影与美国好莱坞的关系却日益「亲密」,反过来成为「被『近代』超克」的对象。

哥斯拉的演出摒弃了皮套造型的特摄感,除保留最基本的日式形体动作外,钟情VFX技术的山崎贵已将其全面CG化,几乎与传奇版本无异,更因低预算、低人工下取得的不俗效果,成就业界一时佳话。

与初代以神风特攻队式的自我牺牲——拥有核武器的芹泽博士选择与哥斯拉同归于尽——极端地贯彻左翼意识倾向的和平主义(坚决反核反战)不同,《-1.0》里由幸存老兵和民众组成的对抗哥斯拉团队,不以自杀式攻击为手段,多番强调要「活着回来」,延续了山崎贵战争电影(《永远的0》《阿基米德大战》)里一贯的对军国主义赴死精神的质疑,以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珍视。

影片最后,在尽可能避免人员伤亡的前提下,一场空想的大获全胜似乎表达了这样一种奇怪逻辑:没有国家(政府)权力的百般阻挠,军民终可团结一心,完成保卫日本本土的重任,真正构成「民众—国家」共同体;而给国家留下千疮百孔、苟且活着的「战犯们」,亦在安然无恙的归来后实现「赎罪」——逃兵敷岛的战后创伤,在驾驶战斗机撞击哥斯拉并全身而退(弹射座椅)后,集体行军礼下获得疗愈;甚至连家人典子被原子吐息击中也能活下来。

故此,山崎贵的「历史修正主义」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替日本想象出一次无需牺牲也能取胜的「抗哥」之战,人心涣散、责任归属、二战创伤等个人或社会困境都能在这一架空的例外状态里得到某程度的安抚及和解;另一方面,重新振作(劫后余生)的幸存者将成长为新生的「大和民族」的坚实一员,并在经改造过后的「超克」进程中,与深陷内忧外患的国家命运共同进退。

于是,影片反覆强调的「不可牺牲」 ——人命与国运紧密结合——在某些方面又是对神风特攻队「至死方休」代表的战争浪漫化的反向延续。

因为除了尊重生命所体现的西方人道主义(难以超克的部分)之外,那些于战火中幸存下来的军人和平民,正是在这片破败的废墟之上建设国家、重塑大和魂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命)亦是战后日本走向复兴的关键。

而且,更重要的是,山崎贵有意虚构一场不存在于真实历史维度的「本土决战」——哥斯拉可视为美国的灾害化身,日本士兵利用二战遗留下的诸如机关枪、排雷船、驱逐舰、战斗机等武器载具与之周旋;而由于这场战役不将个人的牺牲视为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所以同时也具备了能在当下和未来被重复「召唤」的合法性——可无限复活(来袭)的哥斯拉,永不止息的卫国战争,银座落下的黑雨(与广岛、长崎原爆相提并论),以及「抗哥/美」胜利后的军礼,透过此一循环,日本人的「民族意识」与「战争受害者」的双重身份均得到强化。

这里容我稍微引用文艺评论家竹内好于二战后为处理日本与亚洲、日本与欧美、日本与「现代性」等思想问题而提出的「大东亚战争的二重性」一说,他认为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在逻辑上必须加以区分:前者是对于亚洲国家的侵略战争,而后者则是对帝国主义的战争。

(2)若以此理论框架思考《哥斯拉-1.0》,山崎贵首当其冲将日本民众定位为太平洋战争(原爆恐惧),以及战后美国核试验的第一受害者,全民对抗哥斯拉,背后暗藏的反政府、反美情绪和民族自立意识,亦可视为日本对帝国主义战争于多年以后的当下之延续。

但与此同时,哥斯拉成为全片唯一遭到讨伐的「暴君」,而真正的「施暴者」却被导演有意地淡化隐瞒,甚或语焉不详。

山崎贵或者没意识到,或者不想承认,日本曾作为向亚洲其他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者的历史事实。

由于很多一段时间缺乏对亚洲各国主体性认可的他者认识视角,以导演代表的日本国内至今对二战反思的主流价值观,就是如前所述,在将幸存军士和民众与发布命令的国家政府分庭抗礼后进行的所谓回望与反省——「日本政府挑起的战争不代表『我』」和「对抗哥斯拉才是属于『我』的战争」(为未来而战)分别构成电影的两个潜台词,其症结在于,幸存日本士兵个人的(二战)责任,完全可以因为一场想象出来的本土胜利而被豁免。

由此可见,山崎贵虽然对死伤惨重的太平洋战争固然有所反思——体现在对战时日本军国主义漠视士兵生命的批判,特意为此假想了一场不再需要牺牲的战争,提倡无需献出宝贵生命也能取胜之道。

但另一方面,导演抨击国家政策罔顾人命,同时却又在悄悄建构一套不受神道(天皇)思想束缚、反建制的公民(组织)与国家共进退的民族主体论述。

这样的论述「一如既往」的把日本的侵略罪行,那些同样遭受战争创伤的他者(日本士兵作为施暴者)等历史事实拒之门外。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只有先认识自身存在的匮乏(厌恶战争,珍惜和平),才能进一步理解和共情他者的匮乏,但山崎贵给出的答案却令人毛骨悚然:利用可无限重置且被浪漫化的战争,在缺乏他者意识的情况下,一味凸显和强调日本作为原爆受害者和民族主体重构的双重身份。

假如以此观点再思电影,抗击未知的哥斯拉(外部威胁)、防卫国家的战事将无休无止,若仅仅是使用现有的武器装备并不足够,由此透露出的另一层讯息,显然是替当前日本扩充军备资源和预算的合理、合法性辩护,这也跟甚嚣尘上的日本国内新右翼的政治立场不谋而合。

至此,我可以理解为什么东宝最后只将《哥斯拉-1.0》放在日本国内和美国上映,也能理解为什么两国观众会如此买账,在「反核」和「反战」这两个不可动摇的主题之下,美国观众看到的是「不要牺牲」背后的人文主义精神(影片高潮处大批民船支持「抗哥」作战,显然是向诺兰《敦刻尔克》致敬);日本观众则心安理得的代入战争受害者身份,看到反建制、反美情绪高涨下的民族「超克」之路,可谓各取所需。

只不过,对于曾经遭受侵略的国家和人民来说,个中滋味必不好受。

(1)丁萌《何谓「现代的超克」》 日本思想史上的难题,只是自欺的理论?

(2)同上本文首发于「虹膜」

 6 ) 深得我心

摘抄: 把左翼命题作文交给一个只会写八股文的右翼工匠,下场就是把七十周年的献礼彻底搞砸,也更加证明当代只有痞子真正看懂了原版 。

该下大功夫的文本居然也学好莱坞模式化糊弄,让一个神风逃兵完成“人定胜哥”的使命还要集体敬礼,如果不是顾忌海外市场估计就要摇旗招魂了。

另外,哪怕是直男癌的痞子当年都会专门写个相对进步的女性角色让十元演,但这部无论滨边美波还是安藤樱全片就只干了奶娃这一件事,东亚三国做起主旋律这殊途同归的爹味也是挺有意思。

大概只有🇯🇵人和炸了🇯🇵人的🇺🇸人会喜欢看 价值观炸裂 屁股歪到天上去 所谓的“批判”与“反思”不仅无比浅显 而且完完全全就是淡化矛盾蔑视历史 从来没有见过那么令人讨厌的男主 还要被逼着看他纠结大半部电影为什么自己当年没有去送死 男主故事的节奏又磨叽的要死 。

文戏扭扭捏捏。

明着是反思,反战,和对核的创伤和恐惧。

但至于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东京为什么被轰炸,是一点都不反思,而且还把自己摆成受害者,纯属洗脑耍流氓。

大部分战后的日本人可能也都这么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吧。

开篇就一股大佐味,安藤樱对逃兵神木隆之介说“你要尽职,我的孩子就不会死”就问:尽什么职?

侵略吗?

丝毫没有对受害国的负罪感叫什么反战?

哥斯拉映射原子弹,我看给你们扔的还是太少了。

在“哥斯拉=核武器”已经被明确摆上台面的情况下,我们却看不清楚影片的最终指向是“你没有参与战争是幸运的”还是“我也想要保家卫国”,摆烂的剧作进一步稀释了意识形态之争的严肃性(山崎贵的前作本身就有军国主义相关的争议),更不用说两个不会演戏的主角完全没有能力拯救干瘪的角色塑造,文戏的观感就如同一脚踏空;相对最好的自然是对原子吐息的细部展示,VFX实现度相当可观,捕捉到了值得被记住的时刻。

对比《新·哥斯拉》与《-1.0》的话,山崎贵的电影意识、对哥斯拉影像的理解以及梳理政治议题的熟练度都差了痞子一大截,更反衬了前者的珍贵吧 。

很难想象东宝70周年庆选择了具有极右翼背景及收其资助的山崎贵来执导最具有反战反核意义的系列,在其试图同时讨好左右两翼的表象下是浓厚的新右翼宣传:借由对二战中神风特工队及其他“自杀式”的反思去得出肤浅的“并不需为国家或政府而战”的结论,但将对抗哥斯拉的过程扭曲为“为自己与未来而战”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将哥斯拉比作广岛核爆本身 (银座后的黑雨) 以强化受害者而不是施暴者的身份,忽略原作或前作中其原本更深层的广义的悲壮的核或战争概念,理想化地借用了二战中未被摧毁的军备来实行抵抗,在结尾浪漫化集体主义与军礼,企图为当下的“重武装”所正名。

而就电影本身的执行也是糟糕的,拖沓的暗转分割的生硬结构,过度说教性且诡异的情感渲染和人物塑造,毫无新意的配乐,强扭的大团圆结局...

 7 ) 这部电影的内涵,我认为看上去要比它表面讲的要多得多

《哥斯拉负一》终于上线流媒体以小博大,用几千万的成本做出了《哥斯拉大战金刚2》的哥斯拉的效果,但是和芭比哥总不一样,这个哥斯拉还是有压迫感的。

得奥斯卡最佳特效名副其实。

哥斯拉电影经典的反战思想,如同核弹般爆炸的原子吐息,虽然只学到庵野秀明的《新哥斯拉》的皮毛,但是也足够有内涵了。

尤其是最后是民众而非政府的反击,复仇,还有不再提倡让士兵去送死的这些内核,都拉高了这部电影的层次。

而除去内核方面,剧本水平大概和2014哥斯拉齐平,(个人巨喜欢14G)哥总还是适合当反派,要不然就把它塑造成神明一般的存在。

结局负一哥总造成的影响依旧影响着人们,黑暗的乌云依旧遮蔽着主角一家,这种悲剧也让我引申到了现实。

爱欺骗民众且无能的日本政府依然往海洋里排放着核污水,如同在海洋里的哥斯拉,而受害者却总是无辜的人民......这部电影,远比它表面看上去所讲的要多的多。

 8 ) 并非招魂,但洗白实锤

经历了惨烈战争,东京两次被毁,被解除武装的日本,仅靠民间力量,用没来及跟美帝一决高下的大杀器,以神风特攻队的方式,就战胜了美国爸爸用核弹喂养的超级哥斯拉(这是不是暗示,被迫接受天皇“终战”的日本不服气,神风队加一亿玉碎,干翻美帝不是不可能),保家卫国,终结二战(备战哥斯拉时说“战争还没有结束”,到结尾问“这战争终于结束了吗)……嗯,日本不仅是战争受害者,还摇身一变,成了和平的捍卫者,特别是神风特攻队。

比起赤裸裸宣扬日本核弹受害的《永恒族》,还是本片本片更具诱导性,可惜文戏又臭又长,对人物刻画聊胜于无,让这锅味增汤风味大损!

话说,这个哥斯拉长得就不咋精神,原子吐息威力虽猛,但前摇也太长了,去传奇影业的怪兽宇宙争霸,确定不吃瘪?

有意思的是,这电影海军夹杂着空军,就是没有陆军,两军还真是相互不待见啊!

总之,跟美帝拍的哥总伯仲之间…

 9 ) 日本人眼中的哥斯拉

日本电影《哥斯拉-1.0》这个片名起的,这回终于又看到了日本人自己拍摄的哥斯拉电影,不得不说,看惯了美国拍的那些怪兽电影,再来看日本这部,真的有全新的感觉,不得不说这回在特效上确实还挺不错的,尤其毁坏城市那段戏份,尤为出彩,其实全片哥斯拉大战的戏份只有三场,个人觉得第二场最好,最后那场消灭哥斯拉的戏份就…也就那样嘛,我还是更喜欢打怪兽毁坏城市的戏份,剧情上没什么可说的,这种电影,剧情一定要为怪兽服务才好,不过日本这回多少加入了些反战的意味在里面,这点还是很不错的!

总之,如果你喜欢怪兽电影,那么此片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尤其特效方面做的确实不错,虽然没看过瘾,哈哈!

个人主观评分6.5分

 10 ) 看到雪风号就稳了

雪风号是非常有名的驱逐舰,几乎参加了太平洋战争里所有重要的海战,却几乎毫发无伤,但队友死伤无数。

战后这艘军舰给了民国,以丹阳舰的名字服役到1971年才拆解。

所以,看到电影里出现雪风号,就知道肯定能存活下来了,看来电影编剧也知道雪风号强大的幸运光环呀!

这电影其他部份都还不错,就是女主最后死而复生有点恶俗,毕竟不是战争时期,那么久都没查明身份太不合理,况且这也说明男主根本没有在爆炸现场认真搜寻女主,女主不可能飞出很远,真的飞很远也就不可能得救了。

《哥斯拉-1.0》短评

影评区和短评区真的…🙄 好好稳当儿地看个电影对于有些人真的是要求过高了。

5分钟前
  • Gwenhwyfar🍒
  • 推荐

个人觉得哥斯拉系列里比较好看的一部,本来是为美波来的,确实很美!不过哥斯拉出现的时候还是很刺激的!年代背景塑造比较真实,那个年代的武力对比哥斯拉看着真的觉得好可怕吓死哈哈哈哈哈,就是男主有点尬有些角度好像周深有点出戏哈哈哈哈哈

6分钟前
  • 拉面仔~
  • 推荐

比老美版好看,焦点还得是聚拢在人身上才行,讲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讲人在灾难面前活下去的念头。然而它又并不诚挚和纯朴,背地里在忙活着修正历史。一边声讨军国主义,鼓励人本精神,批判政府,颂扬百姓,诉说着“应以未参战而感到自豪”和“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展示着战争带给普通老百姓的沉痛伤害;另一边却以战争尚未结束,全民自发参战,男主必须重新得到曾目验过自己当逃兵的机械师的认可下,大和魂方能归体,神风特攻精神才得以存续来塑造对抗哥斯拉的姿态,并且明示催生出怪兽的老美就是灾难本身,归咎其为日本人由始至终不幸的元凶,上一场战争失去的雄心和虎魄,势必要在这次夺回。这般反复横跳的表达可谓是即当又立,山崎贵到底是在反战还是反战败由君品鉴。男主撞脸周深不打紧,关键在反应是僵的,表情是扭捏的,估摸演技还没周深好。

9分钟前
  • 在下三水
  • 还行

关于,爱,勇气和未来的故事

12分钟前
  • 稚龙初醒
  • 力荐

再次将日本人的扭曲历史观体现得淋漓尽致。明明是个十恶不赦的加害者,却把自己包装成楚楚可怜的受害者,大东亚无法共荣了,旧海军、神风特攻队和传说中的战斗机也不能闲着,总要为国家完成最后的“战争”。电影里对GHQ不屑一顾,现实中美国爸爸赏了块骨头,恨不得整天挂在脖子上炫耀。日本人反思的从来就不是战争而是战败。

13分钟前
  • m89
  • 很差

1500万美元把特效做出这种质感太牛了,建议所有商业片导演都来学习一下。艺术性做得最好的一版哥斯拉。

16分钟前
  • LZQIMAX
  • 推荐

还是看不太进去这种特效片 结尾不错 42街amc 12.24

20分钟前
  • 千寻
  • 还行

大银幕Dolby版。两星半。这意图再明显不过了,日本输掉了真实(二战),就必须要在另一端赢下虚构/幻想,所以通过哥斯拉再次开启战争,相当于一次reset,用视觉特效赋形,这当然是一种技术致幻的白日梦了。对于哥斯拉作为死者亡魂的化身这一期待并未达成,只看到了成倍的苦难与虚幻的胜利。全CG制霸太美式方法了,除了哥斯拉的日式造型保有之外,可以说特摄味所剩无几了。倒是片中的几次原子吐息(核破坏)有着较好的呈现,因此加上半星。

21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较差

-1.0意味着同时从系列所属的时间线和左翼政治倾向之中回撤,作为国家主义者的山崎贵篡改了《哥斯拉》的时间原点。通过将哥斯拉的首次出现从战后稍微向前移动,它的语义即偏转为对美军太平洋对日作战的戏剧化产物。山崎给出的隐喻既不是反战,又不是反战败,而是一种更为毛骨悚然的结果:在时间线上重新召唤已经结束的战争,并由此设想另一种现代-未来主义的存在,无论是哥斯拉,还是装备机枪的排雷船都是召唤战争的gesture。但是正如同“近代的超克”总是伴随着“被近代超克”,《-1.0》篡改的想象力仍然被战后乃至平成的时间线所影响,体现在它的无痛伦理的结局,在语境之下,为重构日本的国家形象,它必须首先进行comfort,证明《天气之子》的决断主义是一种伪命题,个体和国家机器的命运并不矛盾,座舱的弹射按钮总是存在。

26分钟前
  • 千砂
  • 还行

日本还在拍这种片就证明日本军国主义根本就没有死,一边做着🇺🇸的走狗,一边还要把自己打造成受害者。纯粹浪费时间。

28分钟前
  • Marvin
  • 很差

哥斯拉越看越帅

29分钟前
  • 阿蕭
  • 推荐

哥斯拉系列颜值最丑的一部 ok 觉得如果拍成这样可以拿最佳视效并帮助影后蝉联拿奖 那个励志女人减肥为卖点的翻拍电影为什么不能拿遍世界各大电影节😅 所以成本要花在刀刃啊

33分钟前
  • 林有夏
  • 很差

大概只有🇯🇵人和炸了🇯🇵人的🇺🇸人会喜欢看 价值观炸裂 屁股歪到天上去 所谓的“批判”与“反思”不仅无比浅显 而且完完全全就是淡化矛盾蔑视历史 从来没有见过那么令人讨厌的男主 还要被逼着看他纠结大半部电影为什么自己当年没有去送死 男主故事的节奏又磨叽的要死 只能说对不起我完全无法共情这么一个角色 但至少关于哥斯拉的部分做的还不错 海战算是为这个系列加入了一点新的创意 除此之外... 还是不要折磨自己了

37分钟前
  • Aequitas
  • 较差

看出来了,很伤感啊!很反思啊!恶心!滚!我们不会把让我们经受战争创伤的人描绘成一个巨大的怪物,因为他们只是矮小的倭寇罢了奥斯卡最佳视效?笑死我的建议是下次这种片请诺兰来拍,也别什么视效了,他都是实拍。

39分钟前
  • 拓雨
  • 很差

神木隆之介某个角度有点像钱小豪+周深

41分钟前
  • 人形大叔正太心
  • 推荐

哥斯拉的脸上就差贴上美帝的标签,看上去是反战,全片却充斥着核弹受害者输掉战争后仍然不服输的姿态,二战战败国的阴霾仍然笼罩在日本人的头顶没有散去。

42分钟前
  • 安大帅
  • 还行

从神风敢死队的逃兵,到击杀哥斯拉、成功跳伞的飞行员,看似是主角战后的成长之路,却是导演试图给战后日本第二次机会的心思;看似反思,但依旧浮于表面,只是渲染战后日本民众的苦难而非战败的真是来源;哥斯拉部分,特效确实花了功夫,场面也不可谓不大,剧情本身依旧是日式中二的体现,女主的刻画也相当工具人,并不丰满;看结局还有第二部,三星勉强可看

45分钟前
  • Rex
  • 还行

哥 你成功地幽了我一默

50分钟前
  • 齐衣
  • 很差

视觉系统比较统一,全片视点始终从人类出发,多呈现哥斯拉的腿部、仰拍局部,以及远景全身,一方面制造半遮面的恐怖感,一方面也能节省成本(或藏拙)。文本层面,哥斯拉不再作为核威胁隐喻,而是某种战争的余波,导演想借此重塑共同体意识,且不是基于国家意志的动员,而是自下而上地保家卫人,所以最后的船队大战哥斯拉,几乎被拍成了“敦刻尔克”。影片看似就是个怪兽片,但其实野心不小。山崎贵想一次性对战争及战后历史来一番再诠释,包括明确责任归属、对抗国家体制、反美、重申人道主义、建立新的民族认同,最后落点于重新定义什么才是“我的战争”。从这个角度看,哥斯拉实际就是大象,而全体公民们的计划,是把它重新关进笼子。

52分钟前
  • 子戈
  • 还行

少女美波,妇人美波,哥斯拉永远有忏悔的意向,无论怎样都好过物理上巨兽奇观。

55分钟前
  • Pam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