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血与蜜之地

In the Land of Blood and Honey,波斯尼亚的罗密欧与茱丽叶(港),爱在血泪交织时(台)

主演:扎纳·马加维克,戈兰·卡斯蒂克,拉德·舍尔贝季亚,凡妮莎·格洛乔,尼古拉·久里奇科,布兰科·德约里奇,菲迪迦·斯图肯,阿尔玛·特尔齐奇,伊莲娜·乔瓦诺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英语年份:2011

《血与蜜之地》剧照

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2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3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4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5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6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3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4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5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6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7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8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19血与蜜之地 剧照 NO.20

《血与蜜之地》剧情介绍

血与蜜之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丹尼尔(戈兰·科斯提 Goran Kostic 饰)和艾拉(扎娜·马加维克 Zana Marjanovic 饰)是一对感情非常要好的情侣,然而,两人所属的种族之间所发生的激烈冲突令这对恋人渐行渐远。和艾拉分开之后,丹尼尔追随这自己的父亲那波撒(拉德·舍博德兹加Rade Serbedzija 饰),成为了隶属于塞尔维亚军队的一名军官。 某日,丹尼尔奉命将两个女人和一个刚刚降生没多久的婴儿从公寓里赶走,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其中一个女人竟然就是艾拉,而另一个,是艾拉的姐姐莱亚。这次意想不到的重逢彻底动摇了丹尼尔的信念,他内心里对于艾拉的感情死灰复燃,两人陷入了暧昧不明的纠葛之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时尚地狱小禾卿卿有点田龙珠超绝色小神医好人高峰阿雅与魔女尤伦卡女座头市打虎英雄穆卢干Plage:有隐情的人齐聚的合租屋偷心大圣P.S.男硬汉枪神中年失恋日记第一季私法行动弹子球游戏第二季夜宴无声蛙鸣天堂霓裳星合之空生辰八字篮球兄弟第二季卧底爷爷葬身荒漠美国情事黑暗斗士消失第三者放过老伴小不列颠第二季外星世界

《血与蜜之地》长篇影评

 1 ) 相关影讯

IMDB评分 3.9/10 (21,967 votes)幕后制作  好莱坞著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自编自导的首部剧情片,曾经多次前往萨拉热窝难民营访谈的朱莉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构思了这个故事,她表示“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而并非政治宣言。

”影片投入仅为1500万美元,对于安吉丽娜·朱莉的名头来说绝对是一部低成本制作。

朱莉本人并没有出演影片,“我希望越多当地民众参与拍摄越好,这样我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部影片并非是朱莉首次尝试电影幕后工作,她曾发起过一部名为《天涯共此时》的纪录片,捕捉了2005年1月11日地球上很多地方同一时刻下的场景。

  亲善大使的战争体验  好莱坞的热门人物,原先的打星索女,现在是一堆孩子的母亲和布拉德·皮特的伴侣,安吉丽娜·朱莉总是那种夺人眼球的超级巨星。

但是自从安吉丽娜·朱莉成为了联合国的亲善大使,走访了很多难民营、见到了很多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之后,她的生活和心态发生了变化。

在这些年的走访过程中,她听说了和见到了很多发生在战争中的故事,见到了被战争改变的人性和人生。

沉静下来之后,她决定要梳理出来一个战争中的爱情故事,并将其拍摄成一部电影。

  安吉丽娜·朱莉说:“我走访了很多地方,看到了很多战争留下来的创伤。

这些人和事给了我极大的震动。

我看到了人性和人生的转折和改变,看到了战争在这些普通人身上留下的深刻的印记。

然后我开始设想人物和情节,想从中找到一些可以谈论、涉及以及阐述的内容。

我每天都会沉浸在这样或者是那样的悲剧中,所以有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很沮丧。

皮特曾经一度认为我是不是快要疯掉了。

他告诉我,我的这种经历,是一个导演最可宝贵的财富。

为了拍这部电影,我询问了我的父亲、我的孩子们以及皮特,他们都很支持我,并且给了我很多的意见。

我觉得时机成熟了,便开拍了这部电影。

如果他们当中有一个人不同意,我还是不会开拍的。

在工作中我碰到了很多戴尔维亚和波斯尼亚的记者,没有他们的报道和讲述,这部电影不可能这么充实。

”  乌托邦的爱情  在这部电影里,朱莉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女子和一个塞尔维亚男子因为战争而不得不改变立场并分道扬镳的故事。

朱莉说:“这其实就是一个不可能的爱情,我想通过这段爱情来表达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改变。

无论你们是情人、是兄弟、是夫妻还是父子,当战争和命运来的时候,这些东西都只是身外之物,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这样的关系其实极为脆弱,不堪一击。

当然,我也不想去宣传什么政治性的内容,因为战争本来就是不应该存在的人类行为。

我只想呼唤起一种理性,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  在这部影片里,朱莉不仅仅做了导演,她更是影片的编剧,而且影片的故事更是来自于她对战争感同身受的理解。

站在作者论的角度上,这简直是一部作者电影。

谈及创作剧本,朱莉表示,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她说:“写剧本是最艰难的一件事,因为在剧本中你需要完全地暴露自己。

做演员的时候,我们活在角色的面?具之下。

如果电影效果不佳,我们还可以责备导演,而导演还可以去批评剪辑师。

可是做编剧,这却是一件单干性的活儿,你一个人坐在家里写东西,写的是好是坏,是有趣还是无聊,都要你一个人承担责任,没有谁能为你承担下来这个责任。

做了编剧和导演之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表演、越来越不喜欢做演员,或者说,我没以前那么喜欢做演员了。

可能,真正去拍摄一部电影,才能把我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吧。

”  语言和演员  这部由安吉丽娜·朱莉执导的战争片,算得上是一部热门电影了,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莉没有用自己和皮特在好莱坞里的人缘和关系找来一堆明星主演,而是远赴波黑战争的发生地周围,找来了很多南斯拉夫、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的演员来出演。

更为蹊跷的是,朱莉还为影片拍摄了两个语言的版本:英文版本和波斯尼亚语版本。

谈及这些,朱莉说:“选择正确的演员对一部电影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找来了很多当地的,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演员来出演这部电影,自然会展示出比好莱坞演员更为丰富和真实的内容。

他们明白战争是怎么一回事,更明白在战争中如何保全自己。

所以,他们的表演给影片带来了很多真实的质感。

至于语言问题,我感觉很很复杂。

因为波斯尼亚语是他们的母语,用母语演戏和用英语表演自然是不一样的。

母语能让演员和观众更好得入戏。

而英文的版本,则是为了影片在美国上映而特别制作的,毕竟很多人还是喜欢在银幕上听到英语。

”  谈及这群演员的表演,朱莉说:“他们都是很杰出的演员,明白该如何在银幕上展出一个处在战争中的人应该有的模样,他们的很多特殊时刻的表演很令我惊艳。

片子中有一些杀戮和性的镜头,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真实的生活就是如此。

”花絮·影片故事发生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它们属于巴尔干地区(Balkans),在土耳其语中,“Bal”意为“蜜”而“Kan”意为“血”,这也是影片片名的由来。

·本片是安吉丽娜·朱莉的长片处女作。

而在本片拍摄期间,朱莉就透漏她接下来会指导一部以阿富汗战争为背景的影片。

·影片2010年在匈牙利和波斯尼亚拍摄。

·影片在拍摄期间,关于影片的剧情的传闻满天飞。

有一个版本讲的是朱莉的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波斯尼亚女人爱上了一个塞尔维亚强?奸犯的故事。

这个传闻使剧组遭到了当地女权组织的反对,而且影片在波斯尼亚的拍摄执照也被吊销了。

后来,朱莉带着剧本找到了波斯尼亚的文化部部长,在看了剧本之后,波斯尼亚当局很快又为影片重新颁发了一份拍摄许可。

·马瑞佳·卡兰(Marija Karan)、布兰科·托莫维克(Branko Tomovic)和布兰卡·卡迪克(Branka Katic)都曾经是影片主演的候选人。

 2 ) 【电影】12017[3.25]《血与蜜之地》

安祖莲娜•茱莉,作为一个演员,我哋对佢再熟悉不过,但作为一个导演,我惊叹于佢竟然同样拥有如此掌控能力。

睇完本片我唯一嘅感觉喺非常痛心。

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可能喺近代我最唔了解嘅战争,睇过《一部塞尔维亚电影》,其实我仍然无法想象南方斯拉夫人内部嘅种种爱恨情仇,更无法理解塞族同穆族间到底有住怎样嘅仇恨,可以驱使一方誓死要将对方杀到一个不剩。

睇过《柏林的女人》,我亦熟知犹太人嘅历史、“水晶之夜”,但其中无论怎样嘅迫害,男人自然只有死路一条,但女人除佐失去贞操,佢哋嘅性命起码喺可以不被剥夺嘅,但我却未曾知晓,喺我上幼儿园嘅年代,喺世界嘅另一个角落,原嚟曾经存在一个如此嘅地狱——仅仅喺寻找食品同药物嘅女人唔喺被随意强奸,而喺被随意射杀喺闹市嘅大街上。

如果讲南京大屠杀喺半个世纪前黑白影像下野蛮人嘅行为,那么仅仅十几年前用彩色影像记录下发生喺发达嘅欧洲嘅呢一切又应该如何看待,我竟然睇倒同《南京!

南京!

》完全一模一样嘅镜头出现佐喺现代社会,喺我出生后嘅90年代。

喺种族嘅仇恨面前,爱情又喺乜?

佢嘅说服力甚至比唔上一颗子弹,“为什么妳不是塞族人?

”当缠绵过后仲压喺妳身上男人竟然向妳留低咁样一句话,妳会何其伤心,但呢句话亦非常现实,佢俾一瓶可乐、一个梨、一片饼干要现实得多。

看似牢不可破嘅伟大嘅乱世爱情,之需要一句话就可以被转眼背叛。

我自问唔喺一个高尚聪明嘅人,我亦无意宣扬爱情到底应该有几伟大,我只想捍卫守护最基本嘅人性同自由。

电影很安静,对白亦唔多,却恰恰传递出佐令人难忍嘅恐怖同痛,茱莉应该很幸运,获得佐一个如此沉重嘅剧本。

2006年,前南斯拉夫嘅另一个核心共和国塞尔维亚和黑山分裂,希望呢个会喺一个比较好嘅结局,南方斯拉夫人从此再唔需要作为环伺四周嘅列强嘅雇佣兵喺自己嘅土地上自伤残杀,祝福巴尔干人民。

我无法同意豆瓣5.8嘅评分,导演得虽然稚嫩,但唔了解呢段历史嘅人无法睇倒电影背后嘅沉重。

推荐,考虑收藏中。

 3 ) 漂亮的处女作

安朱丽娜朱莉当导演的消息真的让我意外了一下,不过想想这个性感女神一贯令人吃惊的个性,也就没什么了。

战争爱情一向是很讨巧的题材,但导演好一部成功的战争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身为联合国亲善大使的朱莉,能把快被人遗忘的波黑战争导演成这样,也不错了。

用一般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可以打5分(10分制)。

但因为是朱莉亲自编剧亲自导演,加上电影对波黑战争挖掘的深度,摄影、表演等多个方面,这部电影可以打7.5分,波黑战争一向无人问津,朱莉能靠自己让人们对波黑战争重新思考,这本身就很了不起。

演员的表演都很好,暴力镜头适可而止,没有《金陵十三钗》的炫技卖弄,《血与蜜之地》一直是很平静地在叙述这个故事,尽量客观地看待这场战争,还原战争真相。

再看看战争本身,它对人类的伤害已经不止是破坏财产、危害性命,还让人变得像野兽一样,让人类最黑暗的一面表现出来,让爱人朋友分离,朱莉的处女作能达到这个深度真的很不易

 4 ) 《血与蜜之地》:单薄而片面的呈现

(芷宁写于2012年4月1日)在得知安吉丽娜·朱莉将自己的长片处女作定为战争片时,就感到不妙,战争片是不好把握的影片类型,没有一定的智识积淀和掌控功力是很难将其呈现得让大部分观众“心悦诚服”的,有时候,连最起码的看上去顺眼都很难做到,这次朱莉真的给自己挑了个硬骨头。

虽然敢于挑战有难度的敏感战争题材影片的精神可嘉,但不可否认的是,朱莉的首部剧情长片《血与蜜之地(In the Land of Blood and Honey)》拍得较为稚嫩,剧情冗长,节奏拖沓,叙事手法单调,情节推进缺乏流畅感,人物塑造单薄扁平,感情表现突兀刻意,缺失了必要的循序渐进和起承转合,最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朱莉触及上世纪90年代初波黑战争所持的立场有失公允客观,这点从片中塞族高官军二代和穆族平民文艺女这样的人物设定上,就可见一斑。

虽说,“战争首先牺牲的是真相”(by海勒姆·约翰逊),再者,“随机真相和必要真相构成了生活”(by莱布尼兹),但相对客观理性的解读应该是受欢迎的。

当然,波斯尼亚女导演亚斯米拉·兹巴尼克执导的影片《格巴维察》可以从一方的视角入手,因为她所触及的是本民族的伤痛,但倘若作为所谓的“第三方”也单向再现,还有点缺乏平视的嫌疑,则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这个“第三方”不可避免地带着西方的视角和理念。

据说,朱莉的创作初衷是再现被战争改变了的人性和人生。

于是,她花了127分钟呈现了片中人被战争改变了的人生,可对战争中人性的异变却表现得不足,似乎从一开始,她剧本中的塞族就是强势而残酷的。

但除却这些问题之外,值得肯定的是,朱莉凭借这段在波黑战争中本不可能发生的“罗密欧朱丽叶式”的爱情故事,表达出了人类情感在战争面前的脆弱和虚无,再浓烈的感情在战争这个庞大的怪兽面前都是柔弱无助到不堪一击的,枪炮和玫瑰,本就是两种氛围下的产物,如果放在一处,要么光彩耀眼,要么灰飞烟灭。

许是叙事结构不够均衡之故,片中诸多需要表现内心世界的戏都被处理成缺省状态,其中很多场戏又缺乏必要的交代和连贯性,显得用错了方向又使错了力,这直接导致最后的“爱情不敌战争”的悲情戏份显得疲软而无力,达不到应有的观影效果。

不过可以看出,朱莉的此次出手准备地很认真,最起码态度是诚恳的,她甚至为影片拍摄了两个语言版本,英语版和波斯尼亚语版。

似乎对于这部立意片面缺乏章法又火候不够的影片,观众过于苛求的原因是基于一定的观影期望值,而且金球奖的提名又拔高了这个期待值。

客观地说,作为导演处女作,朱莉应该算是及格了,至少影片拍得很有耐心,不少场面很有力度,情感方面也有尚可的表达,如姐姐莱拉抱着死去婴儿的尸体仰头悲恸的戏份,竟给人一种“天问”之感。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4316690_d.html

 5 ) no sub

我应该还没有见过波斯尼亚或者阿尔巴尼亚女人,但我的军中好友R是塞尔维亚人,他长得也很像男主角。

看完后去wiki查了一下,果然男女主角就分别来自塞族和波族。

而在剧本之外,幸运的是,他们都并没有真的经历战争。

整个故事除了叹气,也只有叹气。

悲剧是把美好的事情砸碎给人看,可美好的事物本不应被破坏,就像萨拉热窝的罗密欧和朱丽叶本该仍在人世,而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反对战争。

那场内战的影响也是深远的,2017年时已经距内战1/4世纪,那年当一个阿尔巴尼亚人送给我他的国旗章时,三年多来关系始终紧密友好的R依然立刻就与我短暂地翻脸。

这使我回想起R在军中几乎从不和克罗地亚人S交谈,而我和日本人M却是好友。

可是,一场内战又哪里真的说得清是非对错呢?

西方人的印象里只有无辜的阿尔巴尼亚人和凶狠的塞尔维亚人,但作为中国人,我们也习惯于另一个版本的故事,而R也告诉过我另一个版本,或许稍微公正点说,每一方都对另一方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破坏,区别可能只是力量强的一方做的坏事更多而已。

随着穆斯林在这几年的坏名声,另一个版本也越发........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的战争,也没有坏的和平。

而带着对人性怜悯的个体的人,如果无法为和平作出贡献,至少应该力所能及地避免卷入战争,不为任何势力添加燃料。

PS,结尾的蓝盔士兵穿着法军F2防弹衣,也带着法国国旗章,但.....KFOR时期的法军应该是用另外型号的枪支和装甲车的。

 6 ) 对于战争的立场是个疑问

若要反战,要表达战争的残酷和对普通民众的伤害,对于战争的立场最好不要选边站。

看了影片很难不怀疑导演已将波什尼亚克族(就是穆斯林)设定为受害者(甚至是正义者),而塞尔维亚族是罪孽深重的嗜血魔鬼。

片塞族人的形象无一不是暴力、血腥、禽兽,不是在屠杀就是在强奸。

波黑内战已经超出了正规军对抗的范围,种族间的仇恨迅速发酵,一夜之间朋友间互相仇杀也不罕见,三族早就杀红了眼,谁对谁错又如何去分辨,有一个例子,1991年南斯拉夫杯决赛前斯普利特海杜克的克族球员斯蒂马茨对贝尔格莱德红星队球星米哈伊洛维奇(此人为塞克混血)说我希望我们(克族)杀了你们全家,当时的形势下有多少人被宣扬的民族仇恨冲昏头脑丧失理智由此可见一斑。

波黑内战中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正是如此,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审判的战犯不仅有塞族,也又克族,穆斯林。

只是塞族战斗力最强,占据的地盘最大,对其他族中施暴的机会更多。

并不意味着穆斯林与克罗地亚族在战争中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优良民族,克罗地亚境内东斯拉沃尼亚和克拉伊纳的塞族居民的惨状不亚于波黑穆斯林。

对于内战对于死亡,需要反省的是三个民族,不是是要塞族下跪认罪(就像影片结尾)。

从反思战争为标准来看,这部比同题材的无人地带差了点。

 7 ) 女人都要比男人更勇敢些啊

当初看安吉丽娜街拍时便看到了此片片场,战争画面,爆炸,只有她依旧帅气的指挥着全场,于是对这部她自己并不出演的导演处女作也无多大好感,以为只是沉重的历史和战争题材,为的是唤醒世界和平,履行她的国际责任罢了。

没想到后来看电影,发现安吉肯定是和合作的大导演学了不少吧,因为这部片还真好看。

故事有两条主线,明显,黑白,烦恼的交织在一起,一条是常年的波黑战争,另一条则是美丽的爱情故事。

片子开始时主人公在舞池尽情欢歌笑语,结果爆炸将他们引到了对峙的两面。

女主被揪到军队中,目睹女性同胞被强奸,自己也经历着被毒打。

结果却被男主角也是将军的儿子发现,这就是跳舞的那个女子。

于是他尊重她,将她请到房间中谈话,而不是想动手,之后大气的悄悄放她走。

看到这里本以为故事会出现女英雄游击队长等等,还挺佩服那个男主的舍得。

结果没过多久女主角被男的抓了回去,也是为了她的安全,也是为了解除自己的思念,更是为了爱情,以画家的名义收留了她。

第一天这个男子笑着端着穆斯林的餐盘亲自来到这个装修简单但齐全的小屋,一举一动令画家吃惊又喜悦。

战争中爱情也温暖了他们。

一次被其父知道了这个画家的存在,便找了手下强奸了她,结果被男主角发现,误会为画家欺骗他,遭毒打后突然发现是自己错了,于是杀了手下,找到父亲。

被刷了两巴掌,提到自己母亲之后,郁郁回来,打算终结这个关系。

拿着手枪的他在流泪,结果被吻了一下之后发现这已经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于是画家活了下来。

之后他们还在战争中逛博物馆,给她一套衣服,开车载她去,回来查看她是否安全,画家已成了他的收藏,虽然表现出的是绅士风度,但自私是放在第一位的。

直到他向她暴露了他们的藏身地,于是在他执行任务中踏出教堂的一刻,里面被夷为平地。

回来质问画家,画家说了句对不起,于是他朝其脑门开了一枪。

如此之快,残忍而现实。

这个男子在之前并不认为自己杀人有什么不对,战争的意义是被自己怀疑过,但是也没有反对,直到真正杀了自己的玩具,让他意识到自己是战犯。

爱情中没有高低贵贱,没有种族之分,更没有谁对谁错。

那个恋母有英雄情结的幼稚男子虽然爱她,但也亲手杀了她,那个对他又爱又怕,最后选择和同胞站在一起的女英雄则更为勇敢,女人都要比男人勇敢些啊。

 8 ) 相对血腥暴力些

浏览之前的评论,很多人从历史观与以及所谓爱国出发,我倒是觉着能体现出人文关怀才是最好的。

简单粗暴的手法有时候更让人从多个方面检讨战争的所带来的影响。

有不解的地方就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变化看的有些许的糊涂。

 9 ) 好一出盛大的谄媚

20世纪90年代的波黑战争引发了继二战后最大的种族屠杀,波黑塞族人在这场战争中因为武装力量强大,又得到了塞尔维亚政府的支持,相对于波黑穆斯林和克族有较大优势,很快抢占了大部分地区。

随后93年克林顿走马上任,大手一挥干预波黑内战,北约势力随之介入。

这场战争中,西方势力扮演了影响力极大的角色,重创了波黑塞族,扭转了战争局势。

《血与蜜之地》的故事就发生在波黑战争期间,讲述的是塞族军人Danijel爱上了波黑穆斯林女子Ajla的故事。

跨越种族冲突的爱恋,夹杂着民族认同感,信任危机和纷飞战火,在波黑土地上开出一朵血之花。

这是安吉丽娜•朱莉自编自导的第一部作品,作为处女作,观众或许的确不应该太苛刻,可是电影依旧在多个方面让人失望。

   《血与蜜之地》作为一部电影,试图以小见大,回溯波黑战争,通过爱情彰显战争的无奈,控诉战争时期人性的泯灭。

可是电影的故事实在苍白无力,毫无新意,无非是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设定在了波黑战争里,巧的是男主角Nebojsa的父亲也正好是一位将军,一样声名显赫,电影只不过故事结尾改成了仇恨赢过了爱情而已。

叙事手法也没有任何突破,平铺直叙让127分钟的电影显得格外冗长。

而除此之外,电影中的人物性格也过于单薄,女主角的大量戏份仅浮于表面,内心独白却少之又少,作为观众,我们很难窥视到她内心中爱恨的发展进程。

电影中女主角回到姐妹身边决心做卧底的剧情设置,由于缺少起承转合,显得格格不入,而男主角的爱情也来的过于直白和简洁,可信度令人咋舌,两人之间的感情发展相对突兀。

且不说串起剧情的主线爱情没有拍好,战争场面也是用力过猛,种族屠杀被赤裸裸地搬到银幕上,尤其是塞族士兵屠杀婴儿的一幕,实在是过于简单粗暴。

大量的视觉冲击让人心灵疲惫,片尾设置的高潮反而让人没什么触动了。

这一点上,《血与蜜之地》真是不如同样是战争题材的《金陵十三钗》,起码《金陵十三钗》中整部电影的感情渲染是循序渐进的,而《血与蜜之地》,则显得太刻意了。

   如果《血与蜜之地》仅仅作为一部电影,笔者认为它还是中规中矩的,可是考虑到电影所折射的史实,我不得不再扣去一星,原因即是电影的断章取义,立场不公,形如一出盛大的谄媚。

   战争片不是随便一个导演就敢拍的,因为战争带来的伤痛太大,倘若导演不依据史实,不熟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战争中人物的命运,拍出来的作品不但会有失公允,更会让铭记历史的人们情怀无处释放,伤疤再度揭开,残忍程度无异于一场心灵的屠杀。

   在安吉丽娜•朱莉写的这个故事中,塞族人的形象一概为男性武装分子,残忍凶狠,杀人为乐,不但随意屠杀男性穆斯林,奸淫穆斯林妇女虐杀婴儿,还利用无辜的穆斯林女性当人体盾牌,围剿反击的穆斯林。

而另一面,波黑穆斯林人则全部是清一色的妇孺老幼,手无寸铁,是明显的弱势一方,就连女主角,都是个拿着画笔的弱女子。

一方拿枪一方拿画笔,一方强权一方弱势,故事的开始朱莉便主观地让天平大幅倾斜,孰褒孰贬一目了然。

的确,人们都为塞族人屠杀7000穆斯林男性的历史而深感震惊。

① 然而完整的事实仅仅如此吗?

 据波黑塞族方面战后统计,死于波斯尼亚战争的塞族人之中,只有19%是军人,其余全部为平民;1996年,一名波黑穆斯林指挥员当着联合国维和部队官员的面承认,他亲手杀死了大约200名塞族居民,而一个穆斯林突击队则抓获了7000名塞尔维亚平民,并将他们全部杀死。

② 即便是被作为塞族人最大暴行发生地的斯雷布雷尼察,不仅是穆斯林的坟墓,同时也是塞族人的坟场:自1992年波黑内战爆发至1995年7月斯雷布雷尼察被塞族攻陷期间,整个斯雷布雷尼察地区至少死亡3227名塞族居民,仅在该市市中心就有446名塞族人被虐杀,参与犯罪的穆族暴徒多达469人。

而所有这些暴行,“都具备文字与影像等各种证据材料” 。

③ 即使是在塞族攻陷斯雷布雷尼察前夕,斯雷布雷尼察的穆斯林守军仍旧在发动对附近塞族居民的偷袭,用“割头”方式处死多名塞族平民。

   追根溯源,1992年3月1日对波黑塞尔维亚平民婚礼大开杀戒,开了波黑种族清洗第一枪的,正是波黑的穆斯林极端分子;不顾占人口三分之一的塞尔维亚人的激烈反对,强行于1992年3月3日宣布波黑独立的,正是狂热的穆斯林好战分子伊泽特贝戈维奇。

这场战争始于民族分裂,而哪里有民族分裂,哪里就会有美国人的身影。

当波黑议会不顾塞族的反对于1992年3月3日正式宣布独立后,美国和欧洲便迫不及待地于4月便给予承认,由此引发了这场长3年半的战争。

战争中受害的不仅仅是穆斯林,塞族人受到的打击是一样沉痛的,曾经以塞族人口为优势的波黑,如今塞族人数已远远低于穆斯林。

塞族人奸淫妇女,屠杀婴儿,那穆斯林人对塞族人就手下留情吗?

北约派出的碾压式的军队,举的是维和的旗帜,为何只给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建安全区,塞族平民难道就不需要保护吗?

毫不休止的轰炸,让整个萨拉热窝陷于战火之中,毁灭式的袭击,莫不是都只落在了塞族人的头上?

如果说塞族人对穆斯林的屠杀是非正义的,那北约所谓的“维和”也丝毫不高明到哪里去。

而事实上,即便是骇人听闻的塞族屠杀7000穆斯林男性的历史,也在02年被一位维和的英国老兵爆出内情,在这位英国部队中的“精英分子”眼中,西方国家对波斯尼亚地区的政策最终“彻底地失败了”,“军事力量原本完全可以避免大屠杀的发生,但是却一直没派上用场。

” ④也就是说,正是维和部队的入驻以及对塞族人民的不公平态度,激怒了塞族武装力量,导致大量穆斯林平民的死亡,酿成了历史上的惨剧。

   以上种种事实,在安吉丽娜•朱莉的电影中显然我们是不会看到了。

关于种族冲突,孰是孰非很难一锤定音,就连现今居住在原波黑地区的各族居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回溯那一段历史,因为他们对彼此的仇恨来得太快,太无缘无故,以至于很难说错仅仅存在于某一方。

一段历史的回顾,需要的是理性的分析,客观的评价以及公正的判断。

而显然朱莉是不打算和平地讲这个故事,她只是看到了她眼中的历史,便挥毫泼墨出这样的一片血与蜜。

可惜的是,电影不但没能融化20年来波黑种族之间的如冰山般的隔阂,反而再一次激起了民族情绪,在Youtube和IMDB上被责难无数。

显然安吉丽娜•朱莉作为联合国亲善大使,非但没有客观地了解战争的史实,而是态度完全一边倒,将立场完完全全地倾向了她的美国政府,这种将真实雪藏,片面还原历史的手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一部电影如果被掺入了过多的政治目的,人们便不免怀疑电影的客观程度,无怪乎IMDB观众评分仅仅4.2,就连美国本土的电影评论网站烂番茄该片好评率也仅仅百分之57,Metascore算出的美国评论对该片的平均评分也不过56分,而不少经历过波黑战争的网友也留言说:朱莉永远也不会明白战争带给他们的感受。

相反地,获得200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的电影《无主之地》,对比之下则好评如潮,导演用他忧伤的喜剧之眼注视着这场战争,拍出了一部经典之作,这口碑的高下立判究其原因仍是导演的执导功力的差异,以及对史实诠释立场的不同。

电影的最后一幕,男主角,塞族士兵Danijel走向了北约维和部队,跪倒在他们面前,痛苦地说出自己是杀人凶手,战争罪犯。

而这一幕,到底是Danijel真正认识到了民族仇恨的凶残,者是朱莉自己的意淫,抑或是美国人想看到的塞族人的自我否定,我们也说不清,只是记得朱莉在金球奖上,收获了这么一个极富争议的外语片提名,以纪念她排演的那么一出,对她心爱祖国、伟大民族的盛大谄媚。

① 1995年塞尔维亚部队对波斯尼亚穆斯林发起大规模进攻,然而联合国和北约却把5万名穆斯林留在了联合国指定的“安全地带”————波斯尼亚东部城镇斯雷布雷尼察 (Srebrenica)。

孰料,1995年7月,“安全地带”被塞尔维亚部队攻陷,最后大约7000名穆斯林穆斯林战俘和兵役年龄男子惨遭屠杀(包括战斗死亡),酿成了自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罪行。

②美联社波黑特雷贝维京山1996年3月28日电。

③《“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事件”的前前后后》,光明日报网站,2005年6月24日,http://www.gmw.cn/01gmrb/2005-06/24/content_256955.htm④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2年7月28日。

 10 ) 悲剧的爱情

《血与蜜之地》这个片名显然出自《圣经》中上帝许给以色列的“奶与蜜之地”(In a Land of Milk and Honey),圣经中是指这片土地极其丰饶。

但一字之改,影片立即显得沉重起来——在1992年开始的波黑战争中,总计有超过10万人丧生。

《血与蜜之地》短评

推荐【仿佛我不在那儿】!波黑战争很难说究竟谁对谁错,朱莉提前站在女人的阵营表白了自己立场这点太不明智了。对于爱情主题的深入也是一个个美式俗套,我怀疑把这个故事背景放在南京大屠杀,男人认识女人是不是要放在歌舞厅?套路化的情节时刻控制着苍白无力的人物,如今的战争题材就是敛财工具。★★

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战争下每个人都是蝼蚁 活着总会被欺凌

5分钟前
  • 徐友惟
  • 推荐

叙事手法再现波黑战争。两颗星给朱莉,身为演员的她能拍出如此的故事实属不易了。

10分钟前
  • 龍舌蘭
  • 推荐

好演员未必是好导演,比如付兰兰,比如朱莉。

15分钟前
  • 你的芝士
  • 还行

波斯尼亚的罗密欧与茱丽叶

20分钟前
  • William H D Lee
  • 推荐

在慢节奏和三言两语式表达上,朱莉算是Eastwood高徒;擅自高尚而且简化立场是朱莉自己的风格~但是把虐恋情结拍进战局,这是晋江特色有木有?(虽然这摸说对不起科索沃…)肯定地看来,朱莉倒是没有回避政治,但是肤浅地代入民族背景是这片子碎掉的一环。只能说,作为起点,力道不弱,更需要方向。

23分钟前
  • 蛇弹吉他
  • 还行

为了和平

25分钟前
  • Wenqian Li
  • 推荐

打五星的都是安吉丽娜朱莉的脑残粉吧?

28分钟前
  • 奶奶的熊
  • 很差

真心不错 请不要带有色眼镜看新进女明星导演

29分钟前
  • munianhe
  • 推荐

安神企图醒脑

34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IMDB得分好低,朱莉导演的作品还能接受,再去查查波黑战争,小时候只在新闻上看到过,和平年代还是需要珍惜.........“我们就这么差劲,需要被灭绝吗”

35分钟前
  • 全塑料外壳
  • 还行

没想到朱莉还有着手

37分钟前
  • 小黑脸
  • 推荐

政治、宗教什么的好可怕~!

38分钟前
  • 香菇
  • 推荐

作为安吉丽娜·朱莉 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值得鼓励

39分钟前
  • _在云端_
  • 还行

因为是朱莉的关系,加一颗星,因为很温柔的关系,再加一颗星。这片应该叫“滴在蜜里的血”比较合适吧。本以为是战争片,看到一半就明白,战争是幌子,爱情才是真的。我很明白身为6个孩子的母亲的朱莉无法狠心拍那些残酷的镜头和表达太残酷的情感,但是她现在之于这部电影是导演而不是母亲。

42分钟前
  • chalie-kiwi
  • 推荐

代入感太差,情节牵强,这可不是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吧。。

43分钟前
  • 大發
  • 较差

有待提高啊

44分钟前
  • sunny_s
  • 较差

虽然争议很多,我始终认为作为第一次自编自导已经不错了。

46分钟前
  • 素手浣豆
  • 还行

这种以爱情为主旨的战争片,有珠玉在前,拍不了更好了,何况水平真是不咋地

50分钟前
  • 我爱水煮肉
  • 较差

虽然评分不高,但我仍觉得这是一部佳片。

52分钟前
  • 润一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