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孙傲谦
主演:于坤杰,李蔓瑄,孙心福,兰海隆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东北方言年份:2019
简介:11岁的男孩小杰(于坤杰 饰)自幼便和经营公路旅店的大舅(孙心福 饰)一家共同生活。小杰为了完成学校作业——制作一副“大海”主题剪贴画,渴望得到一本《海洋百科》图书。表姐(李蔓瑄 饰)原本答应为弟弟买书,然而大舅突遭车祸,真凶拒不赔偿,全家陷入麻烦之中。 小杰不忍为家人再添烦忧,决心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图书。他穿行在..详细 >
感觉这部片没有找到对应的观众,导致评分这么低。看完超出了我的预期。几个人进来拉琴的段落、跨时空的旋转长镜头都太有安哲的感觉了。最后的字幕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过审加的,可以说是全片最魔幻现实的地方了。东北的故事都好残酷,看完《旺扎的雨靴》再看这个,就像是从天堂堕入地狱。
东北特有的地域文化在影片中呈现出各种杂糅的风格,基于现实的魔幻和基于魔幻的恐怖,一种库斯图里卡、罗伊·安德森式的幽默和诡异。废弃大船上的长镜头太棒了,每一秒都是惊喜!小演员好得无话可说,感觉他就是为电影而生的。/ 4th IFFAM 12.07 @旧法院大楼
完成度相当高的处女作,没有大陆文艺片常见的暗擦擦的光线,整部片子的摄影和色彩构图都非常出彩,几个镜头甚至拍出了油画感。超现实主义内容嵌入得一点不出戏,无意故弄玄虚显得很深奥。表面是少年成长的故事,看到结尾发现其实是说底层互害。姐姐的红裙子实在太美好了,是胸口的朱砂痣啊。
映后有人问导演为什么孩子的世界里会有那么恐怖的想象,导演说可能我们生下来就是带着恐惧的吧,不然为什么孩子一出生就要哭呢~好电影会让每个人看到自己的回忆吧,有浪漫的,也有不堪的,有彩色的也有黑暗的,那个苹果树底下发呆的小男孩,是稍纵即逝的童年记忆,不可言说的孤独在不知觉中潜入了少年的身体。真美,喜欢😘
镜头惊艳到我了,男孩静坐在海边的镜头惊艳到我了。喜欢这种感觉,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的讲述一段故事,有男孩的迷茫和幻想。片中的海是男孩美好的幻想和憧憬,有远方的父母亲,有冒险有趣的生活,可生活哪有那么容易,回归到现实生活,大海只不过是一片茫茫看不到边的压抑和迷茫罢了。
他们想去看大象,你不是非找到海怪不可。他十八岁出门远行,那你呢?
镜头语言很不错。
11岁的男孩小杰自幼便和经营公路旅店的大舅一家共同生活。小杰为了完成学校作业——制作一副“大海”主题剪贴画,渴望得到一本《海洋百科》图书。表姐原本答应... 展开
为什么才让我看到这部电影?这么好的片子上映时啥动静没有?剧本、视听、表演,无一不是上乘。少年演得很好,但语言有点过于成人化。本来是四星,为了能以后继续看到导演和主创的作品,怒打五星。可能我没见过世面。
小男孩太可爱了,成功一大半在这孩子身上。女主好漂亮,但怎么一直穿红裙子?某些镜头挺出彩的,喜欢开头吃苹果,感觉电影能闻到味道了,但好得断断续续的,符号太多,总觉得可以更好。
这个小演员的真实演出,实在是难得,之前看到类似真实的小演员是《棒!少年》里的马虎,但那部片子是纪录片,这个是本色出演的剧情片。一个平凡小地方的小故事拍出内心的惊涛骇浪,最终才知道海怪是自己的内心。片中太多向大牌导演致敬的地方,或者说导演不自然的流露出自己的阅片和品味。一群鹅跑过窗口、一只鸡撞碎玻璃,库斯图里卡的味道扑面而来……每到关键时刻,拉手风琴吹萨克斯的小乐队就进来了,创造一种不真实感,《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乱入了……在苹果园吃苹果吃一口扔一个,又是电视上放的老版《西游记》弼马温大闹蟠桃园的影响。要说有什么不好,一个是故事密度太大,实际上时间只过了一周,但感觉像过了几个月,一开始去过的学校再也没去过,并且一开始课堂上大家对他的态度并不向对一个刚转学来的人的态度。另外,片尾那句话可以剪了。
终于想通了姜文、库斯图里塔、费里尼式的电影里,女人该干哪三件事:洗头、洗床单、喂奶
PYIFF#比电影更魔幻的是小主角现实的遭遇
小男孩将是影片最大的亮点,一种东北式的社会与成熟。女演员也很美。色彩与运镜颇有想法,一个鲜艳的、略奇幻的少年故事。
摄影不错,也就摄影了;概念堆砌,东北农村,升格镜头加这配乐太拧了,学库爷但也没到那味儿。
【釜山电影节展映】世界首映。非常惊艳而风格多变的处女作。开场文艺沉静,中途喜剧魔幻,收尾严肃现实。小演员的选角是整部影片的亮点,其潇洒不羁收放自如的状态太棒了。再加上东北话自带强烈的搞笑+忽悠套嗑属性,金句频出。魔幻现实主义元素运用营造出梦魇般氛围,匠心独运地串联起闪回叙事。三人乐队的几次乱入一度有那么点库斯图里卡式的荒诞悲情感。两处长镜头完成度蛮高,冷暖色调的变化与调色也用心。能感觉到某不可控因素对电影结构有不小的影响,片尾和谐字幕更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不过映后导演不卑不亢的坦然和美好希望,令人肃然起敬。//2021-01-04 全国艺联冬暖影展北京站二刷
小孩子演得挺自然的,整体还是值得一看。
我们在影视作品里所能见到的海,通常都是南方,殊不知北方也有很长的海岸线,从秦皇岛到大连再到本片的拍摄地营口。纬度越是靠北,北方的夏天就越是短暂,海洋的冰冷期也就越是漫长。电影中的少年与海,海成了一个意象,代表着故事里一个家庭温热期的短暂,由此引申的,普通家庭遭遇变故后的脆弱与瓦解,而化解困难的办法,除却委屈自己,便是转嫁另一个普通家庭。住在少年心里的那头海怪,孤独的、易动的、等待参照型塑的海怪,当家庭崩塌、巨轮停滞,原始的纯粹也终于迅速变成了又一个怪物。
支离破碎 故弄玄虚。倒是生动的展示了熊孩子有多讨厌
可待进步,小演员引导式可能更有助于发挥,故事是个好故事。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感觉这部片没有找到对应的观众,导致评分这么低。看完超出了我的预期。几个人进来拉琴的段落、跨时空的旋转长镜头都太有安哲的感觉了。最后的字幕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过审加的,可以说是全片最魔幻现实的地方了。东北的故事都好残酷,看完《旺扎的雨靴》再看这个,就像是从天堂堕入地狱。
东北特有的地域文化在影片中呈现出各种杂糅的风格,基于现实的魔幻和基于魔幻的恐怖,一种库斯图里卡、罗伊·安德森式的幽默和诡异。废弃大船上的长镜头太棒了,每一秒都是惊喜!小演员好得无话可说,感觉他就是为电影而生的。/ 4th IFFAM 12.07 @旧法院大楼
完成度相当高的处女作,没有大陆文艺片常见的暗擦擦的光线,整部片子的摄影和色彩构图都非常出彩,几个镜头甚至拍出了油画感。超现实主义内容嵌入得一点不出戏,无意故弄玄虚显得很深奥。表面是少年成长的故事,看到结尾发现其实是说底层互害。姐姐的红裙子实在太美好了,是胸口的朱砂痣啊。
映后有人问导演为什么孩子的世界里会有那么恐怖的想象,导演说可能我们生下来就是带着恐惧的吧,不然为什么孩子一出生就要哭呢~好电影会让每个人看到自己的回忆吧,有浪漫的,也有不堪的,有彩色的也有黑暗的,那个苹果树底下发呆的小男孩,是稍纵即逝的童年记忆,不可言说的孤独在不知觉中潜入了少年的身体。真美,喜欢😘
镜头惊艳到我了,男孩静坐在海边的镜头惊艳到我了。喜欢这种感觉,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的讲述一段故事,有男孩的迷茫和幻想。片中的海是男孩美好的幻想和憧憬,有远方的父母亲,有冒险有趣的生活,可生活哪有那么容易,回归到现实生活,大海只不过是一片茫茫看不到边的压抑和迷茫罢了。
他们想去看大象,你不是非找到海怪不可。他十八岁出门远行,那你呢?
镜头语言很不错。
11岁的男孩小杰自幼便和经营公路旅店的大舅一家共同生活。小杰为了完成学校作业——制作一副“大海”主题剪贴画,渴望得到一本《海洋百科》图书。表姐原本答应... 展开
为什么才让我看到这部电影?这么好的片子上映时啥动静没有?剧本、视听、表演,无一不是上乘。少年演得很好,但语言有点过于成人化。本来是四星,为了能以后继续看到导演和主创的作品,怒打五星。可能我没见过世面。
小男孩太可爱了,成功一大半在这孩子身上。女主好漂亮,但怎么一直穿红裙子?某些镜头挺出彩的,喜欢开头吃苹果,感觉电影能闻到味道了,但好得断断续续的,符号太多,总觉得可以更好。
这个小演员的真实演出,实在是难得,之前看到类似真实的小演员是《棒!少年》里的马虎,但那部片子是纪录片,这个是本色出演的剧情片。一个平凡小地方的小故事拍出内心的惊涛骇浪,最终才知道海怪是自己的内心。片中太多向大牌导演致敬的地方,或者说导演不自然的流露出自己的阅片和品味。一群鹅跑过窗口、一只鸡撞碎玻璃,库斯图里卡的味道扑面而来……每到关键时刻,拉手风琴吹萨克斯的小乐队就进来了,创造一种不真实感,《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乱入了……在苹果园吃苹果吃一口扔一个,又是电视上放的老版《西游记》弼马温大闹蟠桃园的影响。要说有什么不好,一个是故事密度太大,实际上时间只过了一周,但感觉像过了几个月,一开始去过的学校再也没去过,并且一开始课堂上大家对他的态度并不向对一个刚转学来的人的态度。另外,片尾那句话可以剪了。
终于想通了姜文、库斯图里塔、费里尼式的电影里,女人该干哪三件事:洗头、洗床单、喂奶
PYIFF#比电影更魔幻的是小主角现实的遭遇
小男孩将是影片最大的亮点,一种东北式的社会与成熟。女演员也很美。色彩与运镜颇有想法,一个鲜艳的、略奇幻的少年故事。
摄影不错,也就摄影了;概念堆砌,东北农村,升格镜头加这配乐太拧了,学库爷但也没到那味儿。
【釜山电影节展映】世界首映。非常惊艳而风格多变的处女作。开场文艺沉静,中途喜剧魔幻,收尾严肃现实。小演员的选角是整部影片的亮点,其潇洒不羁收放自如的状态太棒了。再加上东北话自带强烈的搞笑+忽悠套嗑属性,金句频出。魔幻现实主义元素运用营造出梦魇般氛围,匠心独运地串联起闪回叙事。三人乐队的几次乱入一度有那么点库斯图里卡式的荒诞悲情感。两处长镜头完成度蛮高,冷暖色调的变化与调色也用心。能感觉到某不可控因素对电影结构有不小的影响,片尾和谐字幕更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不过映后导演不卑不亢的坦然和美好希望,令人肃然起敬。//2021-01-04 全国艺联冬暖影展北京站二刷
小孩子演得挺自然的,整体还是值得一看。
我们在影视作品里所能见到的海,通常都是南方,殊不知北方也有很长的海岸线,从秦皇岛到大连再到本片的拍摄地营口。纬度越是靠北,北方的夏天就越是短暂,海洋的冰冷期也就越是漫长。电影中的少年与海,海成了一个意象,代表着故事里一个家庭温热期的短暂,由此引申的,普通家庭遭遇变故后的脆弱与瓦解,而化解困难的办法,除却委屈自己,便是转嫁另一个普通家庭。住在少年心里的那头海怪,孤独的、易动的、等待参照型塑的海怪,当家庭崩塌、巨轮停滞,原始的纯粹也终于迅速变成了又一个怪物。
支离破碎 故弄玄虚。倒是生动的展示了熊孩子有多讨厌
可待进步,小演员引导式可能更有助于发挥,故事是个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