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第一部,以至于更失望。
说令我失望的点。
1 什么是颠沛流离的小乞儿?
小孩是逃荒路上颠沛流离活下来的。
被瞎子救了还质问人家为什么不拦住他们,为什么不帮报仇。
这是什么白眼狼剧情。
他们这些如野草一般的生命,在底层受尽白眼,苦苦挣扎,才更珍惜陌生人的帮助,而不是在道德绑架,自作主张的闯祸,能不能别拿现代版熊孩子套古代的小孩。
2 就算小孩不懂事可以理解。
还有吃蛇肉吐了。
编剧是不是不懂什么叫“逃荒”活下来的,或者说不懂什么叫小乞儿?
举个例子,我爸小时候捉个老鼠用烙完煎饼的余烬焖一下扒皮吃都幸福的不得了。
更何况是古代逃荒,这种“清高”的性格,她怎么可能活的下来?
吃什么根本不挑好吧。
3 小孩出声帮助瞎子打架????
我知道想体现小孩的参与感,体现对瞎子的帮助,可这也太离谱了吧。
这种写实的打架风格,高手过招,两人相见才几天,还没有默契,小孩当时也对打架没有经验,怎么可能真的能对瞎子提供帮助??
可能初一见面,提示第一次,对瞎子有帮助。
然后对方就发现了他们的组合的特点。
此时对方一个假动作,小孩急忙提示方位。
这个时候瞎子该不该信?
信了,可能是对方蒙蔽小孩的,毕竟骗一个武林高手难,骗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太简单了。
所以说菜鸟贸然插手高手之间的对决,反而更容易帮倒忙。
破坏了瞎子的节奏,毕竟人家风风雨雨这么多年都过来了。
其实能帮瞎子找路寻人已经很好了,搁那插手战斗也强行了。
如果说俩人在一起3.5年,那反而真的合理,我是你的眼也就不是空话。
小孩乞儿的人设与他本电影的行为看起来真的矛盾非常大,以至于看的时候让人不适。
还不如改成富家大户逃跑被追上,杀了全家,就她一个被瞎子救了活下来,然后人物从一开始不懂事闯祸改成成熟更好,然后这样可能有点俗套了,可也不至于有矛盾。
我小学就知道谢苗这个人了。
当时我们的学校放电影,是李连杰主演的新少林五组,里面有个精彩的片段,就是谢苗用筷子夹了个苍蝇给自己加餐的镜头。
当时感觉酷毙了,于是中二武侠迷的我,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表演了好几波空中夹飞蝇的绝活,虽然没成功,但为了展示自己身怀绝技,我便悄咪咪捉了一只苍蝇绑在了筷子上,随后趁着大家伙不注意露了一手,最后也学着谢苗把苍蝇给加餐了。
众同学深以为奇,觉得我天赋异禀,身怀绝技,于是便有一大波小屁孩尊我为大哥,对我唯命是从。
当时的小孩子可真好骗啊。
可以说,在我们小学时代,武侠风一直是男生们的主旋律。
我们扮演过乔峰,扮演过郭靖,扮演过步惊云,最搞笑的是,我还搞了个赏善罚恶令。
当时因为深受侠客行影响的缘故,我与另外一位好友用硬卡纸做了一套令牌,照着电视剧里的样子画出令牌,每天放学会去到各个班级,派发我们的令牌。
接了的算是入了我们的帮派,不接的就是我们要铲除的异端了,当时加上自己学习成绩好的缘故,号召力极强,在我们年级了都算是一个响当当的小团伙。
可以说,小学时光里,我用武侠统一了我们小学的江湖。
可小学毕业后,武侠风渐渐也开始没落了。
武侠电视剧开始走下坡,武侠小说也渐渐被网络文学所替代。
甚至武侠电影也看不到几个了。
印象里最深刻的一部武侠电影,还是好多年前李连杰的霍元甲了。
李连杰这个人我是十分喜爱的,他的功夫片干净利落,出手行云流水,看他的打斗,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
在我心目中的武打明星里,他是goat级别的存在。
当年那个小谢苗能跟李连杰这样的功夫皇帝搭戏,我个人觉得谢苗的潜力比之另外几位童星释小龙,曹骏等还要好的。
但奇怪的是,谢苗后来哑火了,跟随着一道哑火的,还有中国武侠片电影市场。
武侠,确实落寞了。
再看到谢苗这个演员的时候,已经是2020年了。
当时是在短视频刷到了辛弃疾的故事,这才发现视频里的主角,长得有点像小时候认识的一位童星。
一搜结果,确认是谢苗无疑了,再看原来是有拍电影的,不过是部网大片。
但还是抱着好奇心看完了,毕竟辛弃疾可是个了不起的角色,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鞍马定乾坤。
作为历史人物控,也想看看他的故事改编上荧幕会是怎样的。
不过一看谢苗的造型人就麻了,我承认谢苗确实长得很硬朗,但造型下来,怎么看都没有文人风骨味,看起来更像是个火头兵。
这个把我心目中那位醉里挑灯的大英雄形象毁的有点惨。
本着吐槽的心还是看完了,好在剧情还是符合辛弃疾抗金的那段超神岁月,尤其是一人一马单挑金军大营的戏份,打得酣畅淋漓,这才稍稍对这个演员有了好感。
他不适合辛弃疾这个角色,但他的武打动作确实是无可挑剔的。
兴许是这部电影让网大导演们看到了谢苗身上的潜力,于是在22年又出了一部目中无人。
这部电影确实有惊艳到我。
一双错骨手,一把听风刀。
一招楼兰斩,十步杀一人。
瞎子捉刀人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一般。
沧桑,流浪,剑客,复仇。
若是放在西部片,他高低是个荒野大镖客。
若是放在黑泽明,他绝对是椿十三郎级的高手。
若是用游戏人物来形容的话,第一眼,这很亚索了。
打斗干净利落,台词简单凝练,一看就知道,属于古龙的快意恩仇江湖它来了。
我记得片中最燃的部分,是谢苗挥刀斩出一团火焰,一开始以为是特效,后来才知道这是真的。
这一刀,斩出来的是我童年那炽热的大侠梦。
昨晚看得目中无人2,故事依旧延续了之前的风格,简单干练的台词,酣畅淋漓的打斗,配上文戏暖心的剧情,可以说,将人物刻画的很饱满了。
最后的一人单挑几百人的雪中大作战有点重复了第一部的套路,但依旧很精彩。
与大BOSS的对决还是很干脆的,不像其它很多片子那样的坏人死于话多,或者好几次打残不下终结死手的。
这部戏里的打斗,但凡是给我一个必杀的机会,定叫你身死道消不可。
就是这种干脆利落的手法,看着也让人直呼,真他吗过瘾啊。
在武侠片早就没落的年代,谢苗确实让我那颗早就尘封了多年的武侠道心渐渐点燃起了一团火。
这样优秀的动作演员不多了,谢苗不红,天理难容。
1夸奖、有的人搞了一堆花里胡哨弯弯绕出来,但不是武侠;有的人简简单单讲故事,甚至不怎么有跌宕起伏,但就是武侠。
两部目中无人 ,都算武侠电影!
2意见、我只提一个意见,一个打300那段实在没必要,上百人的人在低武设定中杀一个高手,几根绊马索就够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本片用这个情节,说不过去。
第一部不久前看的,少有的爽快利落!
好久没看这种武侠片了,很惊艳!
第二部增加了小孩一起的情节,乐趣更多些,打斗依旧爽快,算是第一部的plus版了。
有了这两部垫底,谢苗动作片的水准肯定是没问题了。
后续争取找一个好剧本,拍一个长篇电影,真正奠定自己的新动作明星地位。
提个建议,后续要找到自己的动作风格,你看看你的前辈们。
李连杰精武英雄的动作设计,即使现在也是非常有创意和想法的。
成龙最后找到了自己借助环境物品的现代动作加搞笑风格。
甄子丹的动作风格是出拳特别快,很爽快!
吴京之前也是学甄子丹爽快,但后来找到了爱国和战争片结合的动作风格成功了!
那么,谢苗,你是什么风格,或者你要有一部能够让人一想到你就想到的影片!
目中无人1-2作为起步可以,能看,但距离大片还是差很多,希望你也有一部长篇电影,代表你自己的动作风格的!
加油!
建议哈,作为年轻人,可以和动漫二次元联合,比如镖人,不良人这样,已经有现成动漫故事和口碑!
然后打磨好剧本,设计好动作,拍一个电影!
除了普通电影版,然后再结合现在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做些创新的动作东西出来
话说我看到这个看不见的设定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拿石头砸,可能他还听不到风声,拿弓箭射,怕是要被干死了。
第一场打戏还是挺残暴的,摸摸小手就开始干人了。
画面的质感还是挺不错的(´∀`*)人体光感挺明亮,看起来还是很舒服的。
看到一开始给那个偷饼的小女孩吃饼,就像是电影里面设计的帮助猫,让我们对这个女性角色产生好感。
但是确实是有很多衣食住行都成问题的,才是应该得到帮助的,所谓的公平正义,就是当你不知道你是谁的时候,你觉得这个规则你能接受,无论你是二代,三代还是山野,小明,如果你在无知之幕之外,觉得这个社会的规则对每个人的相对过得去的话,那就OK所以话说回来,我们应该尽量照顾弱势的人。
这个李九郎这个毒舌脸啊,这个女的就是妩媚的脸,这个男的就是毒舌脸啊。
而且还很学这个,以前的黄飞鸿里面的九门提督,斜着眼睛看人啊,增加这个增加这个可恨度啊。
然后杀起人来也是很直接的。
打人真是很讨厌,再加上被他杀的小姐姐也很漂亮啊,真是杂碎啊。
杀个人还捅这么早,内心一定很阴暗,还穿白衣服,这也是要对比吗。
啧啧。
然后纵马杀死小孩子,这个二代这么令人讨厌啊<(ToT)>。
之后去杀卖鱼的夫妇的这个情节,山道上面彪马车这个路还挺好的,古时候的这个路应该是有很多石头泥巴吧。
后续剧情的展开,现在猜一猜瞎子天然需要助手。
第一集里面,他的老伙伴,老合作人都死翘翘了。
现在这个小孩互助,之前为了默不认识的小孩而去杀牛逼的不行的二代,这个难度比较高啊,就比如说什么银枪小霸王之类的去杀他,估计会被人家干死。
但是慢慢有了感情之后,是谁都知道要diss哪一方嘛?
看了一下风光辽阔,原来是良辰,那也是接近边塞了吧。
这个渔民夫妇看起来是贫苦劳动大众嘛。
不知道干了什么事情。
😖那个男的渔夫从水里跳那么高,是什么厉害的功夫呀?
男主从都尉混到捉刀人,还杀了自己手下的兵,现在的渔夫。
感觉这个渔夫就是帮别人去灭口之类的。
但是既然是瞎子来抓他们渔船嘛,跑走了就行。
干嘛这么刚嘛?
又不是说一定要拼命,逮不到就行了呀。
这个火刀在晚上单挑,还挺好看的,光影效果一流了。
这个小女孩的母亲逃荒路上饿死,这个封建社会惨的事情,想来更是不胜枚举,不胜数。
反派为了赢一个小孩,把摔跤的人干死一个,这尼玛就是妥妥的反社会人格。
不过突然想起来,包贝尔演这种恶少也挺适合的,难道是真实的演技?
不禁想起来,对大部分人来说,现在的生活是过得去的,对于少部分人来说,生活是残酷的,然后对于这些过于爽的反社会人格来说,真是他码的了。
虽然希望瞎子赢,但是一打100这个也夸张了一点。
作为作为一个经常反社会人格的杂碎的手下,不应该是什么渔网抛一抛,搞一些很无耻的这种手段吗?
这个主角一个人砍翻30个圆形包围他的人,而且个别人被他一刀就砍飞出去,这个力量也太强了吧,不过还是比较爽的,总比师傅里面那种拿一把小刀刀,反而把拿刀刀的人干废掉,那种更符合一点感觉。
毕竟是拿刀干人嘛,还是看起来比较顺畅,没有太大的违和感,就像王宝强那个八角笼中,最后一个身材嗯,那么的小伙干翻了一个肌肉猛男,反而比较违和,因为都露着肉嘛。
主角因为小姑娘被打开了暴击,这个戳脚掌还是看着挺爽的。
给了二代一个深喉,干死掉了。
看剧情应该是主角也死球掉了,唉。
不过也没什么再好杀的了,都已经杀到官二代一家了,再杀下去只能杀权贵了。
音乐还是很不错的,不错不错(´∀`*)
谢苗的电影最近看的比较多,目中无人、东北警察故事1、2,辛弃疾,整体就是觉得有点类似于其他人都飞黄腾达了,就他还在做苦力。
他之前的作品都是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确实武打动作很漂亮、很犀利,但在拍摄技术提升的今天,还需要多少有真功夫的演员去表演动作戏,值得商榷。
成龙老矣、李连杰废矣,甄子丹叶问后无佳作,吴京转行科技致胜,新生代武打明星曹骏、释小龙淡出,目前只剩谢苗了,也成了独苗。
01全世界的动作片都在融合南都娱乐:上一部《目中无人》获得口碑成功后,给这一部的拍摄多了哪些便利?
杨秉佳:我觉得最大体现在主创方面。
我们在寻找主创和在与主创沟通的过程中,首先大家知道有过《目中无人》这部作品了,所以知道你大概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由于第一部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大家对这一部的热情和信心都很足,大家也都想出更好的作品。
所以是有这两方面的便利。
南都娱乐:第一部的制作可能资金比较紧张,而第二部增加的投资,你主要是用在哪些地方?
杨秉佳:更多的是都是放到制作上了。
首先我们拉长了周期,电影制作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周期,你的人员、制作费用,其实都是根据周期来衡量。
我们这次周期是将近50天,周期一旦拉长,制作费就相对来讲增加了。
我们在美术道具、摄影灯光、动作方面也花了更多的投入。
南都娱乐:两部《目中无人》的动作戏都为人称道,分享一下你在拍摄动作戏最在意的部分?
杨秉佳:一般动作片里动作戏的处理就分两点,一点是情节,一点是情绪。
首先情节上,我们要知道故事发展到这里需要动作戏,那就得根据情节处理动作部分。
另一方面是情绪,需要把情绪与动作结合。
一场动作戏需要这两点的关照。
然后我还比较关注视觉部分和动作风格的呈现,《目中无人2》的动作还是跟《目中无人1》是一样的,都是比较实的、比较有击打感、比较贴地的动作风格。
第二部比第一部升级的部分,其实就是跟场景的配合。
第一部,我们大部分戏是在街道和院子里打,然后第二部就增加了很多环境上的东西,包括渔船,狭窄的柜坊,结尾大战中两个主角在整个院子里的动线,都是有跟场景进行结合的。
南都娱乐:你的这些动作戏有没有受到别的电影的影响?
杨秉佳:我确实是受到了一些电影的影响,像香港的武侠片、日本的剑戟片、西部片的动作方式,我都会去学习,最后融合到一起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一个风格。
因为动作片是世界上比较大的单一类型的片种,全世界都是在一个融合的过程。
南都娱乐:这部电影在打光其实很用心,室内室外都有着不同的质感,分享一下背后讲究的地方?
杨秉佳:我们都知道古代灯是很少的,不会像我们现在有很多的灯光光源,所以古装戏的灯光尤其是夜戏是非常难打的,打亮的话就不够真实,比较别扭。
其实拍古装戏的导演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像陈可辛导演当年拍《投名状》的时候,他就提到了古装戏夜晚打光的问题,他追求了真实,而我们做了一些区分。
比方说我们在室外光源的选用,大部分是偏真实的光源,野外我们就用火、用日光这种比较真实的方式去做。
在城市夜景的部分,我们用了一些比较写意的方式,我的摄影指导给我找了一些参考绘画作品,举两个例子:李九郎的第一次出场,我们参考的是梵高的《吃土豆的人》;成瞎子在出完片名之后的出场画面,我们参考的是爱德华·霍普的《夜莺》。
用一些不同的绘画作品去给我们找光影上的感受,可能不那么真实,但是我们希望它是美的,符合情节展开的那种氛围感。
南都娱乐:那第二部在打光的难度上会比第一部要难吗?
杨秉佳:难非常多,因为我们第二部的人员也变多了,场景也变大了。
你去看第一部的场景其实很多都很小,一个院子、一个小屋子、一个围场,没有一个连续的场景。
但是第二部就不一样了,第二部乌篷船的那场戏其实是夜拍日的,是我们在晚上拍的,拍了四五个晚上,然后都是光打出来的。
那场戏打光比较麻烦,再加上那个场景有水,旁边是山,没有办法特别好地架灯光。
我们当时还想是不是要用塔吊去架灯光,光是挺难打的,当时要把整片区域照亮。
南都娱乐:很多观众好奇,电影中主演谢苗全程是闭眼状态,如此高难度的动作戏,他是怎么在不睁眼情况拍摄的?
杨秉佳:我想其实就是两点:第一点,他是一路拍打戏出来的,他对于动作的记忆跟我们的想象是不一样的,他有自己的一套记忆方式,甚至还有肌肉记忆的训练部分。
第二个,他也不是全程会闭着眼睛的,他会了解摄影机的运动方式,然后会选择在适时的情况下去睁眼判断位置。
还有一点是他跟我讲的,他会偷偷地瞄地面,比方说知道这个人的脚在哪,大概就知道他的手在哪。
这是根据他的经验来的。
02不太喜欢一个事讲不完南都娱乐:很多电影都会采用“大叔和萝莉”的搭配,《目中无人2》也添加了张小渔(杨恩又 饰)这个小孩角色,你采用这种搭配的考虑是什么?
杨秉佳:我们在创作第二部剧本的时候,其实第一部还没有上映,那个时候我们就已经决定要做第二部了。
当时我们的想法其实是要给成瞎子增加一个亲密关系,不一定是真的亲密关系,但是在角色当中他要有一段伙伴关系。
这个人物的设定,我们考虑了很长时间,我们还是希望能反射出成瞎子的一些人物的性格和过往。
我们最后决定还是用小孩,一个小女孩可能跟他的反差会拉得更大,两个人会有更多的化学反应,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的方式。
南都娱乐:其实两部电影的独立性还挺强的,有的观众是跳过第一部去看第二部,你以后是把这个系列每一部打造得独立一些,还是说未来会埋一条主线贯穿起来?
杨秉佳:我个人是不太喜欢去连续创作的,一个事一直讲不完,我觉得有点刻意。
你看续集电影的创作很多是因为第一部的成功,所以导致了有第二部,第二部得续上上一部的情节。
但我觉得一个电影故事做完了,可能真的就完了,不会再有新的情节发展了,它也不属于之前的那个故事。
我个人还是偏向于以人物为基本,比方说比较出名的续集电影,像《碟中谍》《谍影重重》《黄飞鸿》,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立成章的故事,其中人物的部分、世界观的部分和一些草蛇灰线的部分可能会有联系,但是这个也是要根据单部片想要表达的完整性决定的。
南都娱乐:两部《目中无人》都涉及替人复仇,如果说成瞎子上一部是为了公道,这一部是为了什么?
杨秉佳:成瞎子其实在电影里面也讲了,他说“为了我自己”。
这部戏可能更聚焦在成瞎子寻找自我的一个过程:他为什么离开家乡?
为什么不回去?
他的心结在哪里?
他为什么又想回去了?
他最后说出那句话“为了我自己”,那是真的。
他之前从不想回家,他惧怕去改变,到最后,他真的想回去了,这是为了他自己。
(这一切)都是那个小女孩影响了他,小女孩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不想要把这一部分割舍掉,所以他才去做了一些改变,去帮他复仇,乃至于最后的决战。
这其实是一个非侠义的故事。
南都娱乐:成瞎子其实是个热心肠的人,但他总是摆出一副不近人情的样子,这种内外反差算是他的一种保护色吗?
杨秉佳:我觉得他不会考虑到要不要保护自己这个层面,他就是一个非常冷漠的人,这一定是有他自己的原因。
他也不会考虑到这样的冷漠是保护我自己,还是说要传达出一些信息,可能这些都不是他想要做的东西。
你觉得他是一个热心的人,可能是因为你离他近了,你看到了他生活的另外一面,看到了他跟小女孩相处时候的可能性。
如果他是个逃犯的话,你面对他,你肯定不会觉得他是内热的,你还是感受到他冷的那一面。
人是由不同侧面组成的,我们感受到的其实是这个人的不同侧面。
南都娱乐:成瞎子是一个经历过战乱的人,他说自己“已经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除了指视力,还指什么?
杨秉佳:你这个问题还挺对的,我们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是给成瞎子做了一个完整的背景。
在篝火那场戏,小渔问成瞎子要左眼还是要右眼,这一段戏里原本是有一些台词讲述成瞎子的过去,后来让我给拿掉了,我觉得可以不用那么实。
成瞎子是打过睢阳保卫战的军人,那时候他们在那个城里困了很长时间,最后他们活下来了,他的眼伤也是那个时候得的。
他被困在战场的那段时间,家里面的地方官员认为这个人叛变了,所以把他的全家给害死了。
成瞎子回到家的时候发现家里面已经没有亲人了,他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他就把这些官员给杀了,复了仇。
于是他被下了大狱要被处死,但是因为换了皇帝,大赦天下,把他放出来了,流放到了幽州。
他其实是有过重罪的经历,他是不能进行一些其他的工作,他只能做捉刀人。
这里面其实埋了伏笔,那个大胡子说“回去了就做不了捉刀人了”就是这个原因。
回到长安,你的身份是流放犯,你是没有办法再做这个工作,你只能是在这儿做。
那场戏原本是成瞎子告诉小渔家人都死了的原因,他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也是解释了他为什么不敢回长安,因为那里面家人都没有了,所有的记忆全是残破的,他想成为一个普通人都不可以。
南都娱乐:这部分故事挺精彩的,未来会专门拍成瞎子的过去吗?
下一部故事走向会怎么样?
杨秉佳:我看了很多观众的反馈,他们想的很多东西都挺特别的、挺有意思,我觉得都是在可考虑的范围之内。
至于拍成瞎子的前史或者是过去,首先以他死亡为基点的话,所有的事情都是他经历的过去,我们拍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他过去的一个故事产生的。
我在想,成瞎子被大家所喜欢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身上带有的一些神秘色彩,你不知道他为什么难过,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厉害。
其实这个东西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东西,我如果是拍他的过去,可能也不会全景展现,也不会拍那么细,不会给你讲述一个人的史实,可能还是从一个侧面去讲这一段故事。
南都娱乐:两部《目中无人》都被视为久违的武侠电影,你如何理解“武侠”两个字?
03不是“网络大电影”,而是“网络电影”杨秉佳:“武侠”这两个字,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世界观。
我们提到武侠电影、武侠电视剧、武侠小说,我的脑中就会泛出一些词语,比方说江湖儿女、沧桑岁月、爱恨情仇,它主要就讲这样的故事。
而这些东西都是非常有意思、荡气回肠的,能激发出人的感受,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世界观。
比如,我们提到科幻就是未来感,是冰冷的,或者是有一些强烈的设定感受的东西。
武侠则是另外一种,它是我刚才讲的这套东西。
我童年时期看的金庸、古龙或者是徐克导演的那些作品,我后来又去学习了胡金铨导演的作品体系,尽管大家是有各自的体系,但是总结到一起就组成了武侠世界,这跟国外的漫威宇宙,日漫的世界类似,大家都有各自的世界观,这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南都娱乐:你目前编剧和导演的作品,都偏向于动作片,你个人是对动作类型片情有独钟吗?
杨秉佳:首先,我作为一个比较典型的男性观众,对动作电影肯定从小到大都是喜爱的。
我拍动作电影,其实是有一些现实情况,比方说“轻刀快马”是一个以动作片为基础的一个厂牌,所以我拿到的资源偏向于动作类。
其次,我认为动作电影的创作可以帮助我学习类型电影的创作,同时这也算是一个比较通行的类型,在这个类型里面去尝试,能帮助到我去拍别的类型的。
南都娱乐:如果不考虑预算,你最想拍的是哪种电影?
杨秉佳:第一种,我确实还是想拍动作片(泛动作类型),在动作片这个类型里,我希望能拍到最顶级的部分,能用A级的制作去拍动作片,让整个动作片展现得更细、更系统、更精致,它的可能场面更大,格局更大。
比方说《疾速追杀》,它拍到第四集的时候,感受已经完全不一样了,《007》《碟中谍》《谍影重重》其实都是这样的,越往后拍,它的格局更大,展现的东西更多。
这也是我挺想做的,另外一种就是我还喜欢剧情电影,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类型片种,像《教父》《美国往事》还有马丁·斯科塞斯那些黑帮史诗电影,我都非常喜欢。
南都娱乐:可不可以再给我们透露一些你的观影爱好?
杨秉佳:对我来讲,比较重要的一部电影是《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从那部戏我才知道原来电影跟电视剧是有区别的。
电影是一段故事,它不是一个连续的东西,会更精致、更紧凑、更有意思,那是非常小的时候的感受了。
然后在我上大学期间,有两部电影比较重要:一部是贾樟柯导演的《小武》,其实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是自己拍片子,但那个时候因为没有什么钱,也不太懂,所以看了《小武》之后又看了贾樟柯导演的一些书籍,我才发现原来我们拿起摄影机就可以拍电影,所以那个时候我对他的情感是非常强烈的,我也要像他这样记录时代,拍身边发生的事情。
所以像《小武》《任逍遥》《站台》,作为一个文艺青年还是受了很多影响的,那时候我也是因为贾樟柯才去选择拿着机器去拍东西。
到大学后期,还有一部戏叫《老无所依》,是科恩兄弟导演的电影,那个时候我好喜欢,它给你一种非常冷酷的、像外科手术刀一样的镜头语言和世界观。
那时候我就开始爱上了美国独立电影,在我大学后期也看了很多。
那个时候,我就确定我要从事电影这个行业,我对电影是有感受的,我想要拍电影。
还有,我个人最喜欢的导演是昆汀·塔伦蒂诺,他是一个大众化的迷影导演,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比较喜欢他。
昆汀的电影非常有趣,有一些他个人趣味的部分,有他对电影的痴迷。
他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对流行文化的运用,他会用其他电影里的东西,或者是用流行文化的东西,包括电视荧幕的东西组成他自己特有的风格,特别酷。
当然还有杜琪峰导演、黑泽明导演,这都是在我创作过程当中屡屡会想到的大导演。
南都娱乐:目前市面上很多观众都对网络大电影有刻板印象,觉得“网大”就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你觉得《目中无人》系列的不错口碑,能多少改变大家对“网大”的看法?
你个人是怎么看待“网大”?
杨秉佳:你提到网络大电影,在2021年的时候,网络大电影这个名词是被行业整体更改了一遍,大家统一称之为网络电影,要去“网大”化。
但是,现在还是很多人在提,所以不是说你定位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它是由观看者决定的。
如果你的东西不够精致、不够好、不够有力量和有内容,你就是“网大”,不管它怎么叫,电影的定位就在那摆着。
网剧这么多年,它经过发展后已经可以和电视剧分庭抗礼,甚至有的网剧成了非常经典的作品。
网络电影发展到现在,《目中无人》的成绩还是不够,网络电影想要有更好的发展,一年起码要有十几部二十几部这样的作品才行。
如果能形成,所谓的“网大”就不重要了,像美国已经先走一步,奈飞、Disney+、派拉蒙+这些大流媒体平台已经开始制作可以跟院线匹敌的电影。
它们的方式是大投入、大卡司、大导演,他们超规格地去制造电影,这样的电影无论是在电脑上看,iPad上看还是电视上看或在院线上看,它都足够支撑。
我们如果想要追随这样的脚步的话,一方面是要拉齐制作的水位,注重观众的观感,让电影看起来不要有粗制滥造感。
其次就是要在剧情、人物、内容方面深化。
如果观众对于制作上的要求是50%的话,那观众对于情节的需求就是百分之百,电影要超出观众在这个方面的需求,他才会认为不管是在网络上放,还是在院线上放,都是一部合格的电影作品,所谓的“网大”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到现在为止,我的感受是行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在精品化,在提质减量,这些都是好的发展的方向。
南都娱乐:你会有在电影院大银幕上放自己片子的情结吗?
杨秉佳:我还好,你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到影院放你的电影,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我觉得网络电影也有这个载体独特的好处,我觉得我还可以在网络这一端,我还有想要去创作的东西。
当然院线也是一个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版权归《南都娱乐》所有】
对于这部初始说要上院线,影院贴片预告都放了,最终又改PVOD网播的《目中无人2》,我只能说这个选择比较明智。
这部续作从剧作到制作,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升级,反而是把第一部存在的缺点更放大了。
在我的期待中,第二部会有个更充实点的故事,在故事中继续丰富饱满成瞎子的形象。
但《目中无人2》的故事性甚至都比不了第一部。
影片把成瞎子和小女孩的关系发展作主线。
可能导演是特别喜欢《这个杀手不太冷》?
但只有人物,没有故事,导演不是在故事中让角色活起来,而是设计了很多很元素化的东西,比如说成瞎子莫名就回草原,那里有自己的战马,篝火下故人击鼓唱歌,就很浪漫化地烘托一些说不清的、只能作深沉的戏。
小女孩演员选了当红的小童星杨恩又,演得很不错,几乎是双主角的一个位置,但相应地也把主角成瞎子戏挤压更少了。
而对于成瞎子和小女孩的羁绊,铺垫得不够,说出“你不去,长安还有什么区别”时,非常突兀,很难说从心底冲击到观众。
也不知导演学的谁,杀生丸和铃?
还是杀阡陌和花千骨。
😂影片的武打戏也没有真正升级的地方。
就捕猎渔家夫妇那段精彩一点。
如法炮制了两把火刀,却是一闪而过,包括刘峰超的演出,没发挥。
最后的百人斩做的是最糟的,因为这个系列算是现实派武侠,以一敌百固然不真实,也不是不可以,但你过程稍微认真一点,就是很敷衍地人就都躺倒了,很失真削弱感染力。
就也是过分浪漫化的处理吧。
其实我能想到这可能不都是导演的锅,可能制片监制魏君子也有原因,在之前《奇门遁甲2》就能看到这他种创作趋向:就是没有扎实故事根基,浪漫化的元素太多。
很用力渲染,却感动不到。
动作凌厉,不拖泥带水,文戏也刚刚好,只是觉得最后的大反派死得潦草。
女孩张小渔的弟弟及朋友被权贵李九郎害死,她偶遇盲眼捉刀人成瞎子,请他为自己报仇,被拒。
张小渔死缠成瞎子,还帮他收拾家务,打架时帮他报出敌情。
渐渐地,成瞎子接纳张小渔,教她一招本领——利刃刺颈。
剧透提示===============最后成瞎子答应帮她报仇,和张小渔一起寻到李九郎住处,消灭他的手下,及他本人。
可惜成瞎子为张小渔挡一刀,也牺牲。
大侠死了,生前事迹才能成为神话,这样挺好的。
就怕一直拍下去,把这个系列搞烂了。
《目中无人2》。
7分。
杨秉佳编剧、导演,谢苗、杨恩又主演作品。
肯定是不如第一部的,但我依然要点赞谢苗!
抓紧接班吧,动作片演员真的青黄不接了,谢苗、释小龙,甚至年长一点的安志杰,都要这么坚持打下去,一定会火的!
捉刀人成瞎子继续替官府拿人换银子,生活一成不变,以醉酒度日。
一晚正好遭遇死里逃生的杨恩又饰演的小孩张小渔,小渔目睹了一家被害,又失去了好朋友小草。
于是他死缠打烂纠着成瞎子,要成瞎子帮他报仇,而仇家是势力庞大的李公子。
这是一个非常套路的故事,一个大侠带上了一个小孩,《新少林五祖》如此,《父子威龙》如此,《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如此,《人生大事》亦如此。
但我认为《目中无人2》不必如此。
也正因此,它的文戏部分是偏弱的,许多的桥段都十分多余。
武戏部分也不如第一部写实,主要对战桥段都安排在了晚上,光线上很难把动作的凌厉拍出来。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