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过程中其实觉得剧情有挺多强行为之的地方,比如借钱、枪和最后那出戏。
印象最深的是那三幕公众的戏,知道缘由后一边倒地支持林日朗,看到萨丁演出的戏码以后又一边倒地支持萨丁,最后又一边倒的支持林日朗,虽然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有意为之,但是这几幕让我完全感受不到人性的觉醒,只看到被操纵的舆论的力量,外面的群众根据有限的人为放出的信息坚定不移地摆动立场,感觉很讽刺。
误杀2 (2021)5.7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犯罪 / 戴墨 / 肖央 任达华
看评论说是翻拍的,没看过原版,所以不做比较,仅就这部电影谈谈看法。
首先几位主演的演技是在线的。
任达华的妆造很棒,特别有故事感,这样的自然衰老真的很棒。
肖央纯演技派了,无论是喜剧正剧还是这种悬疑故事剧都能轻松拿捏。
不过他的台词口音不太好,喜欢用耳语来表达情绪,听起来很难受,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到位了,但台词念得不好,不够饱满。
所以爆发戏的时候总觉得缺了口气,吊在胸口咽不下去,便秘一样不够畅快。
有时候咬字还不够准确,重音也拿捏不准。
特别是看到市场儿子在手术室换心脏时,情绪爆发得相当感人,但语言表达没有跟上,很可惜。
文咏珊戏份不多,表演痕迹明显,演技还需要进一步打磨。
尹子维还是一贯的刻板人物形象,受制于人设也只能按照观众熟知的方式去表演。
不过后面服软时的那声“师傅”很有反差萌,个人很喜欢。
希望以后他能接一些不同的角色,挑战一下自己。
从故事的角度来看,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整体比较单薄,前半段太过拖拉。
整体悬念不够,煽情太多。
特别是感情戏,冗长拖拉。
父爱有很多种表现方法,实际生活中可能更加深沉而隐晦。
影片展现的几个场景很普通、很刻意,没有足够的深度。
所以无法给与观众最大的情感冲击,剧本打磨还不够。
导演把故事的背景放在泰国的唐人街,这样可以规避很多过审的风险。
后半段也充分展现了对权力、平等、民意等的思考,这会引起很多人的思考。
说白了,大多数观众都是普通人中的一员,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怎么办?
这是影片比较成功的地方,无论显示是否黑暗,有人展示黑暗并直视黑暗总是好的。
让我感到困惑的还有一点,关于女记者的人设。
前后转变太快,没有什么原因和契机。
林日朗最开始找她的时候,甚至没有听完就直接拒绝,非常冷漠。
在门诊部拍摄的时候,也并没有抱有同情,一味地抢新闻而已。
最后却为了公布真相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很割裂。
中间如果多点铺垫,演员的演技再精进一些,应该会合理很多。
关于最后的结局,大人的心脏是否可以置换给孩子,我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不予置评。
如果说真如评论所说这是医学常识,那编剧犯了这么低智的错误真的太遗憾了。
因为这一开始就是林日朗的Plan B,如果不可以置换,那他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费,这个故事的根基也就不存在了。
萤火之光只有在黑暗的地方才会被看见,但不等于就可以被黑暗吞噬。
万达购买了华纳兄弟电影《迫在眉梢》版权,中文版的《误杀2》是根据美影《迫在眉梢》改编的,所以片子里的故事框架、剧情设计和基本剧情跟原片自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电影也做了很多本土化的不同处理,特别是最后电影的结局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为了救自己有心脏病的儿子不得不铤而走险,鼓起毕生的勇气孤身持枪去劫持医院,逼迫警方去寻找被人抢走原本给儿子进行移植的心脏,这个剧情设定从开始到最后的结局每一个点的素材都很能触动观众敏感的心,案件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入拷问社会时弊的题材。
林日朗上演了一出在无力抗拒的残酷现实下,用自己深邃如海的父爱与不堪现实进行抗击搏斗的故事。
孩子是压垮父母的最后一道防线,孩子没了父母就垮了,所以永远不要低估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也不要蔑视任何一个弱者破釜沉舟的勇气,或许有一天,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蚍蜉亦可撼树。
电影最后的惨烈结局我不知道该算是悲剧还是喜剧,说he是因为儿子最后活了过来,说be是因为父亲最终还是没能看着儿子长大。
可能有笑有泪才更像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笑,也不会有人一直哭,生活总是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Plan A or Plan B?
林日朗是一个好父亲,还是一个扰乱社会秩序的绑匪?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林日朗和阿玲是一对平凡的夫妇,8岁的儿子小虫活泼好动,喜欢踢足球,然而健健康康的小虫在足球场上的轰然倒下,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遭受了灭顶之灾,小虫得了心脏病,急需心脏移植。
林日朗夫妇为了给小虫准备心脏移植手术的高昂费用,想尽了所有办法,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去多打几份零工,不惜变卖为数不多的家产凑钱,把所有的亲朋好友借了个遍,去申请重大疾病保险,甚至在最后关头不得不硬下头皮去借了吃人的高利贷。
然而即使他们这么努力,也敌不过现实的丑陋和不堪,在最关键的时刻,心脏被人抢走了。
既然正常的路径走不通,那就只能来点不同寻常的了。
社会上总有各种各样不得志的人,找不到工作可以再找,没有钱可以去挣,然而让原本有希望活下去的儿子等死,对父母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事情了。
最终肖央饰演的父亲林日朗选择了用暴力来对抗暴力,他精心策划了医院劫持人质案件,把自己写好的剧情亲自在现实中一一上演,他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拔枪指向了只认利益和金钱而不认人的医院,他想要用自己搏命的反戈一击来赢得社会的关注,来赢得儿子小虫获得新生的机会。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在被侵害和被侮辱时,勇敢地选择进行反抗,选择义无反顾地去战斗,这当然是对的,因为正义和良知不应该只是一种空幻。
然而,抢走心脏的人也不傻,林日朗精心策划布下的局,被出卖良心的斯文败类萨丁轻易就给破解了,老谋深算的他更是反手就给林日朗布下了死亡的天罗地网。
Plan A失败了?
林日朗该怎么办?
选择Plan B吗?Plan B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肖央这种“路人”似的普通人长相非常适合出演社会底层的平凡小人物,平凡的容貌无论是哭和笑,都显得很真实,也经得起大银幕的细细审视,丰富的小表情可以体现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无助的眼神,颤动的嘴角,从最初登场时的不甘心到最后的下定决心,其中杂糅了太多小人物在不同情景下各种不同的复杂细微情绪,每一个镜头每个细节都是戏。
肖央跟老戏骨任达华一起飙戏,气场上竟然也完全没有输。
女记者李安琪采访是新闻理念的野心李安琪作为电台记者孤身进入了被挟持的急诊室对劫犯进行了独家采访,这一段剧情还是很吸引人的,当然首先因为女演员很漂亮身材也很好,演得也可以,夺人眼球,但同时也是因为她的采访在推动剧情的发展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她的直播采访扭转了围观观众和网上看直播的观众对林日朗劫持医院事件的理解,对劫犯林日朗劫持急诊室人质的行为从要求警察严惩不怠转变为最后理解同情的过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李安琪的采访就不会有更多的人知道林日朗劫持医院人质案件背后的真正缘由。
作为新闻记者,李安琪自然有其揭露事实真相的新闻理念在支撑,但是支撑她能够如此胆大、如此不顾自身安危地深入险境去收集资料,除了新闻理念,她也有新闻野心,有野心没什么不好。
倘若不是信念之下的勃勃野心,一个娇滴滴的女记者又怎么敢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调查案件的真相?
甚至差点被掐死?
所以当别人劝她不要这么猛地往前冲时,她才敢大胆跋扈地说,你不可以但是我可以!
就算最后丢掉了工作,她也不过淡淡地说一句,一份工作而已。
她的这种敢做敢当、不怕得罪权贵地去揭露事实真相的记者,才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在责任良心和上级压力之间拉扯纠结的达马医生电影初期,在配乐以及有人想要用尖刀刺杀达马医生的暗示之下,一度差点以为达马是个该死的黑心医生,因为他前期看起来非常冷漠,有点让人捉摸不透。
在上级的重重压力之下,原本给小虫的心脏被拿走了,身为主治医生的达马也颇为不忿,他努力跟上级抗争,只是抗争不过,他的努力在权势面前不过是一场徒劳无益的挣扎。
抗争失败之后,他只能抱着腿蜷缩在休息室,既无助又无可奈何。
当林日朗拉开帘子时,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与无助,被林日朗连环炮式地不停逼问,他试图去解释,但苍白的理由让他有点力不从心,最后被林按着打,他想反抗,想辩解,最后也无力地放弃了,只是任由林打他。
直到后来在劫持相持阶段天花板掉下来,他用身体去帮孕妇抵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试图去保护病人,这个医生的形象才有了反转,身为医生的形象终于立起来,这个表面上看似冷漠无情的医生,实际上是一个内心柔软善良的人。
当林下了必死的决心要求达马医生同意时,达马先是不停地摇头最后才很难过地点头,要主治医生同意父亲这样的要求,真的是太难了,毕竟这有违伦理道德,父亲可以这么想这么做,因为他太爱儿子了,但身为救死扶伤的医生的立场就很微妙,也很艰难。
正义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不可否认,人心都有逐利和自私的一面。
在身为父亲的林日朗眼里天塌下来的重大事情,也许在电视台记者李安琪看来,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获得新闻大奖的好机会,在谋求升迁的警察局长看来,这不过是一次谋求连任的好契机,在被权欲侵蚀的市长秘书萨丁看来,也不过是一桩需要迅速解决掉的小麻烦罢了。
但同时人心也有温暖的一面,弱者彼此之间会相互扶持,原本素不相识的医师和病患以及围观和直播的群众成为了林日朗最有力的支持力量,原本看似冷漠的达马医生也会在案件的推进过程中流露出原本身为医生进行救死扶伤的善良一面。
电影里围观的民众以及被林日朗绑架的医务人员和病患,甚至是经验丰富的警官张正义,在了解越来越多的事实真相之后,都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林日朗一家这一边,在他们看来,林日朗是一个非常勇敢和伟大的父亲,因此他们必须支持和帮助这个被强权欺负的不幸之人。
和民众对立的是贪腐堕落的萨丁一派,在他们看来林日朗首先是一个罪大恶极的绑匪,然后才是一个父亲。
两派立场不同,所以诉求也不同。
被强权打压欺负之后,林日朗不按常理出牌,甚至不惜采取暴力手段,触犯了法律底线。
成熟的社会并不鼓励个人去触犯底线,来达到自己的私人目的,否则人人都会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去触犯底线,最后引起整个社会大动乱。
然而真正和谐的社会却允许个体质疑的存在,允许个体诉求的存在。
毕竟正义,也要以看得见的方式来实现。
有时候,死亡也是一种胜利林日朗死前留下给小虫的信里说,有时候,死亡也是一种胜利。
我在想,这胜利是属于谁的呢?
属于林日朗的吗?
毕竟他终于实现了宁愿死都要保护和挽救儿子的心愿。
可是对儿子小虫来说呢,背负着父亲的死亡要一天天地活下去,而且要好好地长大。
作为劫匪的儿子,每天都要面对整个社会的流言蜚语,要承受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沉重“杀父”压力,他真的可以好好成长,快快乐乐地长大吗?
没有人可以回答。
但我想,真正的现实肯定远比电影的结局要残酷的多,也许父亲就那样被警察狙杀了,也许案件背后的真正事由永远无法真相大白,心脏移植手术最终也没有成功,相比之下,电影已经给了观众一个更好的结局。
毕竟,活着就永远都有希望。
“人越往高处走,能掌控的事就越少,以后你就明白了。
”《误杀2》里,在那个关起门来的办公室里,张世所饰演的医院院长,对他手下的得力心脏科医生达马(宋洋演),交出了这么一句底。
这大约也说出了这部电影的一个框架,每个人都在自己所处的链条上,动弹不得。
往上,是触不到也上不去,往下,是处处碰壁的绝境,就像电影里出现了好几次的萤火虫,只有在黑暗的地方,你才能见到它的光亮。
萤火虫剧照没找到……剧里这个儿子很可爱,还有个小姑娘也很可爱。
我为什么会去看《误杀2》呢,实际上,《误杀1》我也是上映期间自己跑去电影院里看的。
这里不得不表明的,就是我对肖央的无限兴趣。
很早以前有次去外地采访,那时候肖央大约刚开始演电影,采访时总爱说那种大实话,特实诚,结束后还欣然和记者们加微信。
我没加……我近情情怯不好意思……
这么看,肖央其实还有点帅……我觉得我觉得 后来我感觉,肖央其实有张很适合大银幕的脸。
不好看也不难看,但是一脸苦大愁深的模样。
他的那种苦,是软绵绵的,无可奈何的,甚至有一种喜感。
看见他倒点小霉,大家会跟着笑,我另外一些心爱的爱豆,比如于谦,比如雷佳音,比如沈腾,比如黄渤,还有韩国那谁……都有这种面相。
但若是他倒了大霉,会无端端让人生出一种心疼的感觉,觉得不应该啊,造化弄人。
这一次,肖央就演了一位倒霉的父亲。
电影一开篇,并非温情脉脉的。
是以紧张的医院劫持戏开场。
这一点上,整个“误杀”系列,还是相当机灵的做法,以犯罪为线,亲情为内核,故事嘛,倒都是发生在东南亚架空的城市。
《误杀2》的原故事,取自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迫在眉睫》,我没看过那个版本,知道基本也是个父亲豁出去救子的故事。
底层的工人,没钱没能力,在庞大的机器面前,能豁出去的有什么?
有回我采访一个农村来的孩子,他和我说,我们农村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这个健康的身体了。
种地打工,全靠身体好,所以一旦生病,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换到城市里,也许我们看起来生活的好一些。
但是当压垮一切的命运突变到来时,那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是有多一无所有。
肖央饰演的父亲,即是这样的一个一事无成最终一无所有的人。
这样的人,文学史上也真不少,我看片的时候,老想起《推销员之死》里的那个父亲,穷途末路,只能靠自欺欺人来维持幻梦。
《误杀2》第二个机灵的做法,就是赋予了这个一无所有的父亲一点点天赋,他,是一位不成功的编剧……再不成功的编剧,到了穷途末路时,也是能用编剧的能力,为自己,为周围的人,博得一点登上舞台的机会的。
爸爸的编剧身份,推动了剧情,甚至,他还有那么一点点幽默感。
整个故事,也成为了这位不成功的编剧最成功的作品,我只能说,当然代价也是很大的,这也是一个父亲能够拿出的全部了。
当你看他掏出了全部的底,当然还是有些动容的。
所以片尾有言,这是一部献给父亲的电影。
我觉得走出影院,起码我会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家人有事时,你能做些什么?
卖房子,借高利贷,还是拿出你的命去搏一搏?
《误杀1》有近乎素颜的谭卓,《误杀2》就用了近乎素颜仍旧很好看的文咏珊。
文咏珊有场医院变脸的戏很不错。
前面说过的张世真的是我的宝藏演员之一,请电影导演们多多考虑他。
感觉好多年没看见他出来了。
任达华是真的老也是真的辣,以前演大哥狠,演快退休的老警察也是有模有样,有股美式侦探片的味。
其他如宋洋(武侠系列的好手)、尹子维(555,和彦祖的组合时我就关注他了),以及李治廷等等,居然都被这部电影炸了出来,也是不容易啊。
………………………………………………………………………………………………………………………………………………………………………………………………………………………………………………………………………………………………………………………………………………………………………………………………………………………………………………诈骗,这部电影和误杀有任何关系吗,不会男主最后被杀了就是误杀了吧,那可以叫误杀的多了去了。
丝毫没有误杀的惊艳感,就是讲了父亲对他孩子的爱,那叫父爱不就得了,在悬疑里面搞什么煽情。
从唐探三就看得出来陈思诚飘了,以后进电影院得观摩观摩了,不会江郎才尽了吧。
节奏比较紧凑,算是一环扣一环。
以为是坏人的林日朗,实际是被生活压得喘不了气的无名编剧+无奈爸爸。
而这个爸爸,还是有着人性最初的善良,以及愿意为儿子付出一切,包括生命的决心。
观影中场有感动,可能是为人父母者见不得这种为儿女奔波的场面,容易共鸣,但更多的是,要学会努力奋斗,避免把自己逼入绝境。
肖央的演技,较之前几年好了很多。
起初觉得他并不适合演这种为人父者的普通角色,但实际是面部表情拿捏得真到位,悲愤、妥协、不放弃、痛苦与释怀,在2小时里展现地很自然,不做作,让人能感受到,这就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而并不是电影。
任达华真是越老越精神,白胡须、老花镜、半破衫、对讲机,每一个物件都不值钱,偏偏每一个物件都不可缺少。
最不可缺少的是,他是JC中难得从一开始就站在真相这半边的。
还是希望这样的故事只是个电影,而不是现实。
萤火虫的弱光,于黑暗中是照明,于光明里也应是照明。
致每一位真爱子女的父亲~~
因为《误杀》第一部反转再反转的剧情,题材也让我瑟瑟发抖,所以第二部上映立马入场观影。
不得不说肖央的演技确实可以,JM则是我喜欢很久的香港艺人,跟Angelababy组合出道,希望她能拿到更好的资源。
这次惊艳我的是演坏人的李治廷,戴上眼镜后的斯文败类应该加一员,出场即是偷心贼没错了。
这次的剧情看得我尴尬癌晚期了一个想杀医生的、捅伤别人的人可以两个月后参加葬礼?!
法律法规在哪里???
大人的心脏不能换到小孩身上,剧本能不能不要秀智商???
换心手术两个月后能出席爸爸葬礼???
媒体记者除了是个演技差的花瓶,还是个调查能力超越警方的存在,啊喂,你是无间道想被炒了回警队吗???
最后一个父亲,一家之主死去,是要让老婆一个人还200w的债???
求不要再搞这种翻拍大乱炖,求放过肖央~
观感流畅但漏洞百出为什么要安排林写的最后一个剧本是相似内容?
为什么要安排通风管道里一个吓人的鬼脸?
为什么安排一个女家暴男的无聊笑点?
为什么设置一个要暗杀医生的人却不作为第二矛盾铺陈开写?
为什么非要安排成假枪,假枪能发出剧情一开始医院大厅里那么大的枪声吗?
为什么编剧不去查查足球有没有金牌,成年人心脏能否移给儿童?
为什么特警的手开枪前被绑起来就证明特警没有被杀?
为什么前一秒还在给林叫好的民众看到一个条子死了光速改变立场?
为什么一楼和外面都是翻天覆地二楼却能安心做手术?
为什么林要制定这样的计划?
首先明确计划前他已经决定将心脏捐给儿子,并且他不知道谁截走了心脏,那他还要演一出戏无非是想揪出真凶并在媒体前曝光。
看似合理,但换做是我我是没把握揪出真凶的,大概率只会白白把命搭上。
事实证明没有那个记者以及“市长手术刚好就在二楼做”的巧合,他也根本完不成自己的计划。
网上说的最后一个小时去借高利贷我倒觉得没什么,毕竟林日朗的人设是很规矩本分的人,原本一直在向亲朋好友借钱,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借的高利贷。
闹出这么大的事,处于舆论压力警方也一定会保护母子的安全不被放贷者为难的。
建议加强倒计时的紧迫感。
建议详写医院内部斗争,不然真以为劫持医院那么简单啊。
刚刚看完立刻来写写我的感受1. 煮白开水一样的剧情。
一个悬疑片它不悬疑,就出大问题。
除了后二十分钟导演开始给观众展现伏笔,前面的时间就是毫无悬疑的剧情走动。
我爸爸在电影院呼呼大睡了很久,醒来也没什么不懂的情节。
就是说睡个一个小时,再follow剧情是毫无难度的。
2. 进不去主角的情绪。
我在电影院一滴眼泪都没掉。
这个电影是说爸爸救儿子,光说这个应该就是亲情要煽情了。
但是真的我毫无感情波动。
(我看雄狮少年都哭了三次,而且它还是一个动漫励志篇)。
每一个情绪来的我都提前预料,并且就是我不相信这个剧情。
从一开始我就不觉得林日朗会杀死任何人。
不信任感在看电影的时候简直是大忌,演员演技都很好,但是剧情本身太差,演技的加成变得毫无意义。
3. 人设和细节都错漏百出。
首先就是那个女记者,前期给我感觉就是只想搞事业,专注于一些有料的报道。
包括进去医院,和男主的对话,完全没体现出她任何同理心。
但是但是!
居然出医院开始变成一个正义感十足的好人,甚至于开始维护男主,和警察对骂。
都让我觉得很违和。
细节吐槽的太多了。
我观察到的几个点: 1. 心脏移植这么重要的文件,为什么不加密,让别人一秒就能找到?
2. 最后男主牺牲为了给儿子心脏,他怎么知道警察一定是射中他头顶而不是心脏?
如果射中了 不就前功尽弃了 3. 男主死的时候飞过来的萤火虫让我觉得莫名其妙,大城市哪里来的萤火虫?
4.最后死了老婆的男人居然和医生能十分友善的对话,转折点是什么,没有讲4.群像只是工具人,氛围感劣质。
首先设定就是在泰国,人均都是中文十级,已经让这个片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在医院外面的人上一个景还是在说支持男主,下一个就已经开始为了男主被打死而欢呼。
这就是把工具人刻在了脑门上啊。
转换态度没写,剧情到哪里需要他们了,他们就变的激动。
人质也是一出来就说男主是好人,让我觉得非常尴尬。
再一次显得男主压根不会杀人这件事情。
总而言之有这个时间和钱,去看看好电影吧(比如雄狮少年!
真的好看!
)。
今年好电影真的太少了,希望明年会是好电影产出良好的一年。
看完电影很是震撼,单是从预告片,是无法真正体会,这部电影为何会和“误杀”扯上关系的,其实影片的内核,和《误杀》系列一脉相承。
这部电影,是底层人物和上层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较量,是一位平凡的父亲,为了自己孩子而战的一场大戏。
全片的每一帧画面都浓缩着紧密相连的血泪情感,亲情所蕴含的能量有多深、带给人的冲击力有多强,由此可见一斑。
一边是小人物,无处申冤。
一边是大人物,权势滔天。
这要如何去斗?
林日朗面对的,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可就我们能看到的,已经非常让人揪心了。
所以为了孩子能活命,林日朗即便只是个小人物,也要排除万难,与大人物斗志斗勇,即使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
只因为,他是一位父亲。
散场了很久,我依然记得电影中的那句台词,“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
听起来就让人心碎,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现实。
小虫和另一个孩子,只能一个活,一个死。
仔细看,认真品,这部电影虽然翻拍自《迫在眉睫》,但本土化的改编很完美,没有让我失望。
既然是翻拍的,为什么在央视上宣传的时候还说是全新故事???有这么恶心的么? 后续:看过了之后觉得被陈思诚骗进去的,除了肖央演技以及反转还行以外,就给俩字,可耻。
还可以,老套,拖。
来自蝼蚁层的意淫
完全无感,阶级叙事不接地气,不谈悬疑大搞煽情,非常失败的续集电影。
父爱如山
为这个项目做了很多策划,很难下手给它打差评,它有缺点,但也有被观众放大的误区,从始至终,它就不是一部悬疑推理类影片,它主打的是影片中复杂的情感内核,因此如果把它当作一部推理电影来看,那么出发点就错了。
从一开始就可以窥见主角是好人,一定有冤屈,一定没有真的杀人,最后也不会杀人,后面一定有反转,这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作品的观赏性,前半段会显得温吞。当然影片后半段如约而至的「反转」还是挺好看,节奏也不错,虽然没有惊喜,但也不至于烂尾。小人物老老实实生活,有冤屈了也没地方说理,只能依靠网络、媒体帮忙,这点真是熟悉的味道。
故事是个好故事,可惜讲述的手法太普通了,一个俗套接一个俗套
陈思成,住手吧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
继续翻拍也要强行做系列一开始还挺担心(诗选集新路子),但扣题精准我是心服口服了。上一步的误杀是因,这一部的误杀是果。编剧职业(影迷)剧情写成现实的梗估计会成为未来这个长系列里剧作结构的一部分。相对于第一部有一名强反派一同玩智力游戏,这一部完全是靠情绪顶上去的,角色功能化严重。(谁要上一步的陈冲太耀眼)彩蛋很喜欢。你可以把它解读成发生在任何时空。在此不在此皆可。
之前看网上说大烂片,我不信,还觉得他们看都没看就在瞎说。现在我就是后悔,浪费我两小时。
虽然前几剧情有点拖沓,整体煽情过多,但是主流价值观和浓厚的父爱还是非常打动我的。肖央饰演的父亲确实如同萤火虫,在世界的黑暗里,用尽全力闪烁着自己的光芒。反思我自己,好像遇到的一切不公,我都没有为自己奋力追求过。每个人生命的灵魂高度不同,但是最可怕的是没有为自己的生命奋斗过。
可惜豆瓣不能打负分,全程慢镜头,搞煽情,剧情一直在说观众早八百年知道的事,把观众当弱智,这些就算了,那毫无意义的运镜和中泰混杂又难听的音乐,魔音入耳。最后换心脏滋滋滋的什么声音啊!!本来就烂到发晕了,影院超大音响足足滋了半分钟,花这钱,我宁愿听楼上打电钻打半小时。
套路和反转都在意料之中,但也不应该只有6分啊。
逻辑不够煽情来凑……也只有换一片土壤市民才敢高呼市长下台
这个故事发生在泰国吗 为什么像个殖民地
肖央连扑两部,误杀2和谁是凶手,误杀1和人潮汹涌积攒的好感荡然无存,这部从台词到剧情都烂的可以,台词又直白又尬,演技总体不咋地,女记者最差,这么老套的故事真的没有拍的必要,强行煽情,一把假枪骗了整个泰国,这种故事好像2000年以后就没看到过了,梗太老了,肖央真的可以尝试下其他类型角色,你的绝望悲伤崩溃麻木每部都一模一样,真的好失望啊,没想到这么差,第一部有多惊艳这部就有多失望
可以起个其他的名字
这剧本是林日朗这样的编剧写的吧?是赶工期还是赶档期?剧本本来就已经千疮百孔,两个女演员还一直让人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