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感兴趣的生物,永远是人!
在上个月,我看过一个同样是描写一战空战的电影《红色男爵》。
是从德国飞行员的角度来拍摄的。
那时的我心态和现在不一样,看的时候,心里期待的是空战时的精彩场面。
以及战争的宏大场面。
那部电影看后的感觉,似乎只对红男爵这个人物有一些模糊的印象。
他的潇洒,他的荣誉感,以及他一直坚持的战争道德。
影片描述的其他人物几乎都没有记住。
也许是那时的我心态问题,看一部电影只为打发时间吧。
这太浪费导演的苦心了。
现在,我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叙事其次,首重塑人。
小说也是一样的,一部成功小说,之所以能称之为成功,是因为它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
比如我们提到《射雕英雄传》,脑海中首先浮出的应该是郭靖、黄蓉、东邪西毒这些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至于这些人物经历了什么事情,小说描写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是不是没有这些人物形象来的鲜活呢?
你还记得《射雕英雄传》里写了些什么故事吗?
今天,我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观看《空战英豪》这部电影,我的着眼点完全发生了改变。
我更加注意那些影片极力塑造的人物。
而只有通过人物,影片的背景,导演编剧要表达的思想才能表现出来。
人物才是核心!
影片最让我感触的是,在影片的最后,放出了一张真实的照片。
并且介绍了几个真实人物在战争之后的情况。
当时我就在想,一战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是什么让人们记住了这些人物?
仔细想了想,是记录!
一群再普通的人物之中,只要出了一个杰出的记录者,那一群人就极有可能成为那一个时代的人物代表,供后世研究。
也许是一张老照片,也许是一份档案,也许是一个流传的故事,总之,有这样一个记录,让后世的导演找到了这张照片,找到了这个故事。
然后在后世人当中,通过电影的方式,进行了一场铭记。
1000多万人在这场战争中阵亡,更不要说因这场战争死亡的平民。
他们都是曾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而历史总是偏向于伟人、强人。
历史总是记录那些皇帝、将军、大臣、功勋显赫的英雄…….这些人有多少?
可能一本薄薄的书就可以把整个世界上的历史名人全部的名字写下来。
可是那些无数的普通人呢?
没有人愿意为他们记录。
因为他们的一生平凡,无波折,无精彩。
但他们的灵魂都是鲜活的,他们只是缺少一个记录者而已。
下面这段是从网络上搜索过来的影片资料。
真实世界的“拉菲特飞行小组”由法国上尉乔治•泰诺统领,该小队共有三十八人,最后共有265个美国青年投身法国空军,因此该小组便扩充为“拉菲特空军部队”。
《空战英豪》的角色都取材自当年拉菲特飞行小组的飞行员,其中有些人还是非常著名的传奇人物。
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便是法兰克•路克,当年媒体封他“热气球克星”,因为他一心攻击德国军备精良的观察军情的热气球。
路克是亚力桑那州的牧场少年,从军只是为了谋生,自愿投入空军之后即成为顶尖高手。
布朗尼•罗林斯(詹姆斯•弗兰克饰)一角就以此人为蓝图。
瑞乌•卢贝瑞也是当年的名人,一心为好友复仇的卢贝瑞可能是拉菲特最著名的飞行员。
据说小队的吉祥物狮子“威士忌”像只小狗般跟着他。
他经常单独飞行,以其大无畏的勇气著称。
美国和法国的报纸都经常登载他的英勇事迹,许多新生儿以其为名。
里德•卡萨迪(马丁•亨德森饰)一角则以此人为灵感。
埃迪•比格(大卫•埃里森饰)则取材于柯尼•坎贝尔,坎贝尔以其飞行技术著称,最著名的冒险事迹便是飞机下翼折断之后,他还神奇的安全降落。
此外毕格一角也是以柏特•霍尔为灵感,当时有人怀疑他是德国间谍,结果后来证明他只是有一段阴暗过去。
尚•雷诺饰演的乔治•泰诺上尉,也是“拉菲特飞行小组”的指挥官。
他相当受美国飞行员的爱戴与敬重,尽管他本身也是飞行员,却鲜少有机会驾机出征。
此人不拘礼节、器宇不凡,非常爱护手下士兵。
诺曼•普林斯是波士顿银行家之子,也是哈佛毕业生,这名飞行员出过122次任务,也是拉菲特的第一批成员之一。
此人是百万富翁,慷慨的与同胞分享昂贵的兴趣。
普林斯战死之后埋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国家大教堂。
布里吉斯•劳瑞(泰勒•拉宝饰)一角的灵感便取材自普林斯,以及当时出身富裕的飞行员。
尤金•斯基纳一角几乎就是尤金•布勒的翻版,布勒出生于乔治亚洲的哥伦布,父亲曾经是奴隶。
他为了逃离种族歧视,搭船偷渡到苏格兰,在欧洲当上拳击手。
布勒加入法国外籍军团,两度受伤,荣获英勇十字勋章之后加入拉菲特空军部队,成为史上第一位非裔美籍战斗飞行员,然而美国空军后来却因为他的肤色,拒绝他加入。
威廉姆•詹森一角就是当时典型飞行员的缩影,因为无私博爱,自愿捍卫其他国家的自由。
这些富有正义感的青年投入战场之后,才发现空战之可怕根本超乎想象。
有些飞行员还提到出任务回来之后,无法离开驾驶舱……无法走路,甚至连香烟都点不着。
夏卡扮演的狮子“威士忌”是真有其“狮”。
拉菲特的飞行员到巴黎之后,带回一只小狮子,从此成为小队吉祥物,并取名为“威士忌”,之后才又多了一只“汽水”。
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呢?
互联网共享知识时代,我们可以搜索得来。
可它总有一个最原始的出处。
也许源于一次记者的采访,或者那个时代无数报纸的报道。
总之,是记录,让这些人在现今的社会中活了下来。
我总是感叹生命时光的短暂,老是想,我总有一天也是会死去的。
我死去之后,这个世界会很快把我遗忘吧。
有这样一个说法,人会死去三次,第一次,是在医院,医生宣布你死亡,你从生物意义上死去了。
第二次,是下葬之后,户口本上注销了你,你从法律意义上死去了。
第三次,是在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去之后,你和这个世界再没有任何联系。
你就彻底消失在这宇宙时空了。
我就在想,幸运的话,我如果能有儿子,他能活80岁,再幸运的话,我会有一个孙子,他也能活80岁,但在他30岁的时候,把我忘记了。
那我可能就在这个世界存活大概110岁,算上自己的岁数,算个150岁吧。
而人类的历史却可能有万年,十万年……真残忍啊!
有谁能记得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普通的农夫,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育了几个子女,而自己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就病死了呢?
有的人的灵魂长久的活着,因为有人记录他。
有的人的灵魂短暂就消失了,因为没人来记录他。
而每一个人的每一个瞬间,都曾经鲜活过。
在他自己的世界里……
最近看了几部战争片,都还很不错,看这边的时候,先简单看了一下简介,简单到什么地步呢,就看到了一个穿越大西洋,结果连个西洋都没看到,更别提大了。
剧情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大场面,但是整体看起来非常舒服,一次违反纪律的重大事件,长官可以把它化为一个救人的时间,感情戏份很不错,战友们之间的感情,和长官的,都相对的比较简单,没有重煽情或者那种铁血无情的,生死看的很淡,没有让人感觉到太多的压抑里面也穿插着爱情的戏份,虽然是言语交流有点问题,但是毫不影响相互的喜欢,爱情的场景拍的真的很唯美,每一个画面都是可以截取的,美到极致,虽然男女角不是超级帅哥美女,但是电影里面拍的真的太好了,那一刻让人感觉,每一个都是美到极致
电影本身一般般。
只是可以视觉感受一下飞行的乐趣,我以为真正的飞行乐趣只有在那种老式的飞机中才可以体会的到。
自从美国的莱特兄弟兄弟发明了飞机开始,逐渐的人类不再满足于像鸟儿一样翱翔于蓝天之上,跟所有的发明一样,发明者的出发点总是想推动人类的进步,然而总有疯子将这些伟大的发明运用的杀戮当中去。
伴随着飞机技术的日新月异,枪啊炮的都被安装在了这种能让人摆脱地心引力的机器上,人们也再不满足在地面上一决雌雄,在空中见个高低也成为诸多好胜之人的追求。
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一群战争狂人,给一帮热血青年提供了这么一个舞台,一个个空中翱翔的高手们犹如平原上奔驰的骑士一般在空中上演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制空权的争夺战,那种以现在眼光看来慢的犹如蜗牛,造型可笑的双翼飞机,恰恰就是那场大战中的主角,各参战国纷纷开足了马力制造飞机,然而大战连场下来,飞机伴随着它的骑士们接连陨落,飞机的产量是有保障了,但机师呢?
飞行员可不像汽车司机那样容易培养,作为主战场的法国就面临一种空有大批飞机而没有飞行员驾驶的尴尬局面。
本片就叙述了这么一个尴尬的状况下,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这个每每在大战伊始总是站在坐山观虎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一群热血青年,不远万里漂洋过海,以个人名义加入法国空军投身一战,抵抗德国侵略的故事。
影片由詹姆斯·弗兰科担当主角,这位当时凭借《蜘蛛侠》中的配角演出,以及一张具有阳光般灿烂笑容的英俊面庞。
获得了不菲的人气,也获得了该片男一号的角色,在本片中他展现了,热血男儿那种悍不畏死的勇气,面对着德国空军的王牌杀手,也敢于亮剑的勇气。
影片的特效也还算不错,已经发福的可怕的让·雷诺的客串也令影片增色不少。
还算不错的电影!
在CCTV6上看的。
让.雷诺与詹姆斯.弗兰克,没有看到原版语音,翻译的版本无论法语英语都变成了中文,感觉有点怪怪的。
没有结局的爱情使整个故事显得更加真实,空战的场面还是比较过瘾的。
每个人的战机上都可以画代表自己的标志,想到集结号中那些士兵的名字,这些标志代表自己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理想或寄托,渺小但独特,容易遗忘却让人印象深刻。
使战机作为个人生命的一部分。
在看之前,很多人已经推荐过了。
看得时候眼里一直含着一滴泪,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总算掉了下来。
在我看来,最感动的地方,不是Reed Cassidy含笑和德国飞艇同归于尽;不是Lafayette冒着危险去救那四个法国小人;不是英豪们在机身上画自己的标志,也不是最后两个人依依不舍的告别..而是影片最后旁白转述大家将来的生活:那些活下来的人过上或是平凡或是不平凡的生活。
最后的那张真是的老照片更加让人肃然起敬,那都是真是发生过的事情啊!!战争真是害人。
谢天谢地Bill导演的初衷表达的很清楚了,如果上面没有突发其想的想要发动战争,那么大家都会好好的活着,但是也就没有这么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就没有那个年代人们的梦想,也就不能成就那么多英雄..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战争,而是不可逆转的事情,比如说:时间。
顺便提一句,里面空战的镜头实在是太像星战里的了!
切不论剧情的某些不合理和一些实战的Bug,这确实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尤其对男人来说,是的.男人的骨子里,总都会有那么一些好斗的基因.所以,不管血肉模糊,不管泯灭人性.只要是战争,热血,总是会吸引我们的.睡觉了,现在的我们,也只能从梦中去寻找那些男性生殖器的外延了.一位年近百岁的参加过二战的前海军飞行员参观美军的基地,他看了看“科曼奇”的座舱,摇摇头,“唉,孩子们,我当年那架野马式,座舱里的仪表还不如现在的微波炉上多,我最好的仪表是它!
”他拍了拍沃克的屁股,“我们两代飞行员的区别,就是空中骑士和电脑操作员的区别
看了许多影迷的评论,发现有很多误区,很多影迷不是很了解那段时间的历史,我想简单说一下,飞机用于军事上是一战的初期仅仅限于对地面部队的侦察。
在一次飞行中一位聪明的飞行员拔出身上带的手枪将地方的飞行员击毙,这才是有了空战的雏形,严格意义上这不算是空战。
一战的时候还没有独立的空军,只是配属于陆军的一个兵种。
杜黑的《制空权》很有预见性的认为,空军将将具备未来战争的主导权,同时也因为这本书,杜黑踉跄入狱。
之后,时间证明了他说的是正确的。
二战的时候空军已经发展到那个时代的巅峰,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空军航空兵部队。
那时候飞行员是最具有空中骑士精神了,画面中德军的王牌飞行员为什么以咬尾后没有攻击?
就是因为具备了骑士精神。
战争是政治的最高表现手段,但是人性不要被战争所吞噬,也许我们会在战场上相遇,但是我们都尊重对方,这是导演要表明的意义。
小时候有两部电影印象很深,都是抗美援朝的,一部是空战的,《长空雄鹰》。
一部是雷达兵,《碧海红波》,就记得最后在桥头拆炸弹那场戏很紧张,搞得我两小手儿都是汗。
喜欢空军是在看了《长空雄鹰》之后,学会了一招,回家后也拿着自己的两个小锡飞机,一前一后,闪展腾挪,右手追左手,嘴里还嘟嘟嘟嘟扫射。
对空军的知识空前热衷,听我爸爸说那时候梅兰芳常香玉等都捐了米格飞机给志愿军,觉得他们真爱国啊,长大以后再想起这事,感叹变成了:他们真有钱啊!!!
这部《空战英豪》就又唤起了我小时候对于空战的种种向往。
这是个一战的故事,里面的空军就是世界上第一批的空军。
飞机的主结构还是木制的,飞行员得一边驾驶一边射击,机载的机关枪卡壳是常事,每人带着一个小榔头,卡壳了就自己敲啊敲的。
迫降还是有可能的,不像现在,只有跳伞一条路了。
战斗的时候,主要看飞行技术,谁能叼住别人谁就赢了。
常在天上打的那些人,互相都认识,跟个俱乐部似的。
不过法国的飞机还是没德国的cool,德国是黑色的,双翼上有铁十字,安装了双枪。
至于那身衣服,是我最喜欢的行头,带小毛翻领的皮夹克,皮制带两小耳朵的飞行帽,一副宽边儿大墨镜,再加一条小白围巾,谁穿谁精神!
不像现在的飞行员头盔,糊在脑袋上,戴着它你跟个骑摩托的大妈有什么区别啊???
都说日本二战的军服难看吧,看过SMAP一帮人演的《梦与爱的飞行》吗?
那身衣服穿在木村拓哉身上那叫一个好看啊…… 看的时候我不断想起希乐说过的话:兵器是越冷的时代越浪漫!
真是至理名言啊。
想想现在的战争,互相谁也没看见谁呢,盯着屏幕上的小红点就开炮了,真没劲啊。
情节很幼稚的,看就是为了重温小时候对那种战争的梦想。
导演是Tony Bill,演员出身,导过的电视剧比较多,其中有Felicity呢。
演员法国方面有尚雷诺,美国方面是詹姆斯·弗兰克,《蜘蛛侠》里的小少爷,他颇有Josh哈奈特刚出道时的气质,假以时日,应有机会成为一个优质偶像吧。
适逢一战一百周年,我们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堂上一同观摩了这部影片。
网上对此影片的简短介绍是这样的:影片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群胸怀无私人道主义之心的热血美国青年因为不满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志愿加入了这场欧洲大陆的战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早日结束战争,使人们的生活回归平静。
然而,我对于以上文字介绍却不敢苟同。
战争无情,战场上人如蝼蚁,往往战事发起时,人们已经忘却了争端的缘起,是上位者的政治图谋?
还是当权者的雄雄野心?
纵观历史,的确这些争端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行,成就了世界如今的面貌,但可曾想过多少烈士巾帼平民百姓在其中转瞬丧命,颠肺流离。
生而为人,一个世间渺小的个体,很难做到只是感慨感动历史发展的神奇,而认为这过程中每个个体的命运都是理所应当。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早日结束战争,使人们的生活回归平静”,参与战争是为了结束战争,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悲,然而这都是我们自己作的,这个死循环亦是我们自己系上的。
小学三年级弟弟曾问过我这么一个问题:“姐,世界上所有人都是亲戚吗?
”(他初步接触了达尔文进化论)“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
”“那为什么亲戚之间还要打仗呢?
很奇怪对吧……”是啊,的确很奇怪。
正义/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为自由而战、为正义而战……战争的发生本就让人无法断定是非对错,历史往往记录着胜利一方的美好高大形象,真相只对身处其间的人事影响重大牵连甚广,对于还未到来的以后,真相如何不必追究,结果如何才是真谛。
“成王败寇”,“乱世枭雄”——才是战争不变的准则。
小绿魔开始玩飞机了...
无比老套,但是有其存在的价值。老詹真不适合演正派人物。空战片一定要参杂爱情的原因我找到了,飞在空中是一件浪漫的事,更不要说边飞边战斗,和爱情正搭配。当然也有一个原因是空战能发生的事情太少了,战斗无比单一,必须有剧情调剂,如果从飞行员视角进行,安排一个让飞行员返回的理由绝对就是女人。
空战场面,因为是一站,飞机没那么先进,不过也很精彩了被spider man压抑了很久的帅哥终于当了回主角
太傻,没看完就睡了.
总觉得有点珍珠港的意思……还是这样的电影过瘾。
场面还不错,剧情一般。男孩子可能比较喜欢
越看越冗长...
剧情还是有点ORZ的,不过为了付兰兰不能拖平均分
♥米高梅。真人真事改编。一战第一代美国志愿空军,老式战机的空战感不错。最后的空中对决竟是以手枪搞定对方,男主最终没能寻得女主多少有些遗憾。★★★★☆D85(D9/DNA-641B/DTS特别收藏版/1+3区+OST+制作特辑+预告片)
“当人类第一次步入全面战争,我们为自由而战。”不完全准确,但恰当。
只觉得小詹很帅!~
索然无味,建议别看。
兰兰帅气的小巅峰吧~~个人觉得~~但剧情太一般了~
你知道为什么战争片要看欧美的吗,因为他们把亲情、爱情、友情全都表现出来了,要把真正的感情拍出来,而不是要拍出遵循上级的味道。
只是冲着james franco去的
飞行版主旋律冷饭
养狮子,开战斗机去泡妞,铲子砍断手……我以为这些都只是乱盖,但片尾告诉我,这些都是真的……WTF……
和《红男爵》相比,更团队精神和浪漫英雄色彩一些。大家也都没了主角光环,生死一瞬。 两部空战影片,感叹下德国的科技实力,从一战,二战,德国的武器装备一直大幅领先,并通过两次战争,催生了很多技术。科技对于一个国家非常重要,这不是一个口号,还是一个民族的培养问题……反智流行趋势是需要重视起来的!
冲着付大嘴看的!这类型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好莱坞商业片我并不是太感冒,但也不乏精彩之处,空战场面扣人心弦,音效很爽;男女猪脚分离情节煽情动人,特别是女主用生硬的英语对大嘴说的那些话,特别感人我最吃这一套了。女主是我喜欢的类型,美丽可爱。
欧式战争片,文艺气息浓,剧情与战斗部分都相当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