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是冲着苏菲来的,记忆中的那个芳芳确实老啦!本片的剧情比较一般,也许卖点主要是几位女士把。
片尾提及改编自真实的人物——路易斯女士享年98岁,终身无子女。
在战争中抗争过的人们,总显得既伟大又渺小:伟大之处在于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是客观的;渺小则体现在无力挽救自己的亲友甚至是腹中胎儿,是主观的。
战争是永远刻骨铭心的主题,为了缅怀逝去的四位战友,曾发誓不进教堂的路易斯却为她们献上一只白蜡烛。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对德国人没有丑化,海因里希上校身为军官的表现堪称称职。
这一点值得所有中国编导反思一下,拍二战片并不一定非要把敌人丑化为弱智。
我认为不太合理的地方(含剧透):一开始5人已经完成了营救任务,却被额外指派刺杀一名上校。
虽然此上校被设定为一个洞察了诺曼底登陆计划的危险角色,但实在没有理由非要这5人去刺杀。
正是这个后续计划,害死了4名女士,也害的主角的哥哥坚守荣耀的晚节不保(为了救妹妹而招供)。
换来的是什么呢,无非是多杀了一个军官,对战争大局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或许这也是原创们对战争的一种嘲讽吧。
冲着苏菲玛索看的,苏菲虽然年纪大了还是很美,但总带着疲惫的感觉,还是老了。
狙击手的她由哥哥皮埃尔带队,拉拢了杀了皮条客被判死刑的妓女珍妮、爆破小天才少女嘉丽尔、德国军官的前女友苏西组成特别行动小组去暗杀德国军官。
几个女孩在行动开始前各有各的想法,随着行动推进,真实的从心理到行为逐渐有了改变。
第一个被抓住的是哥哥,他很坚决没有吐露半分,第二个被捕的是少女嘉丽尔,她招供了接头地点,但作为观者没有对她有气愤,唯有同情,对于一个少女如何经得住那样的严刑逼供。
然后苏菲被抓,一直很坚定的哥哥在妹妹被严刑后终于也架不住而供出凤凰计划——如何从诺曼底登陆。
同时,本有机会杀死德国军官的苏西,在爱情里面瞬间软弱了无法射杀军官反被杀。
苏菲被珍妮救出,在珍妮的掩护下最终将德国军官杀死。
无论地域时间,战争是那么残酷,叛变的嘉丽尔服毒自杀、苏西死在了爱情,她说她爱上的是一个德国军官,而不是纳粹、珍妮最后死在了集中营(剪辑过的电影版把她露点的死亡照片剪掉了,看完有点𩓙惑苏菲是如何知道她死了,剪的情节连不上)。
哥哥惨烈的自杀身亡。
苏菲一人活了下来,等到了战争胜利,并活到了98岁,但也终生未有子女。
这些在战争后面的女人们,在特工行业显得也没有那么专业,从一开始的小资、爱财、自私、畏死等等到后面的大义、坚定、无畏,还牺牲了生命,充满了人性,她们是战争的无名英雄。
但电影总体有点平淡,还是苏菲撑起了整本剧。
看的是和谐版. 纳粹怎么折磨卡莱, 和卡莱怎么自杀等等都被剪刀手喀嚓了. 片子的制作质量中规中矩, 情节编辑也不脱离老的女间谍电影 如 女英烈传 和 大F计划 的框框. 反而为了表现人性多元化的关系,削弱了情节的力度. 例如审讯戏, 我看的 大F计划 也是和谐版, 但心理压力就明显强过本片.再例如, 女英烈传的结尾, 女英雄的遗孤自白金汉宫授勋归来那场戏. 无论是说理和煽情两方面都强过本片最后的点蜡烛. 具体原因为何, 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另外说句题外话, 片中负责侦察海岸地质的部队确实存在,成员的国籍包括了英国人和部分被占领国的抵抗志士. 但没有一个是地质学家, 也从没有人被纳粹捕获过. 在法国某海岸,还有一座纪念碑,纪念六名自由法国抵抗战士在从事此种任务时,为了避免被俘,而游向外海,直到力竭身亡.
自愧对于苏菲玛索了解的太少。
饭本应一口一口吃,汤本应一勺一勺喝。
本应该看完《初吻》《心火》《谎言》《云上的日子》甚至是《情欲写真》才去看《幕后女英雄》的,因为这样,才能透彻的了解一个女孩儿怎样成长为一个女人,一个妇人;一个本色演员又是怎样成长为一个实力派演技派。
不管了,这样的颠倒错乱也许也自有它的道理。
反正,我就直接从《芳芳》跳到了《幕后女英雄》。
拍摄《幕后女英雄》时,苏菲已经42岁了。
这个14岁出道的影坛娇娃已经与电影打了近30年的交道。
依然是那张熟悉的脸庞,弯弯的眼睛,饱满的唇线。
只是与《芳芳》中那个丰满青春的女孩儿相比,显得清瘦了不少,或许那是成熟女人特有的味道和形体。
穿着束腰的军装,扮演着二战时盟军的谍战领头人,显得干练、果敢、英勇而睿智。
她就那样站在一群姑娘里——“亭亭玉立”已不能用来修饰,“英姿飒爽”倒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双有着淡棕色瞳孔的眼睛已少有了微笑,替代的是时常眯觑的弯度——那样的看着你,在思考,在怀疑,在鄙夷。
皮肤不再白皙,红唇不再丰满,取而代之的是熟练的扣动扳机的动作。
她也会愤怒,只是不再任性,夹杂了对世事的无奈;她也会悲伤,只是不再歇斯底里,渗透着对回天无力的隐忍和克制。
看到这样的苏菲,想着曾经那个灵动的少女,我能深深体会到岁月在一个人身上雕琢的痕迹。
那束刘海属于芳芳也属于路易斯,在晚礼服的映衬下它曾快乐的翩翩起舞;在护士帽纯白色的陪衬下,那抹深棕又暗含着愤怒和痛苦,显得明亮的眼睛愈加深沉。
排在风情万种的珍娜,柔弱美丽的苏西,青春纯情的嘉艾尔的身后,岁月并没有从她身上带走原本属于她的特质,那股逼人的英气和刚毅依旧咄咄逼人。
15年前她穿着超短裤蹬着长靴迈着矫健的步伐敢作敢为,十五年后她被盖世太保扒去外衣,衬裙下瑟瑟发抖的看着自己的弟弟毅然封喉,抑制住巨大的悲伤后毫不眨眼的向德国军官连放两枪,然后镇定的穿过层层浓雾。
曾经是台前的娇儿,近日是幕后的女英雄。
时间此刻也不得不向傲然挺立的身影低头。
全片描绘了各个阶级为共产主义者的革命事业做出牺牲的革命史诗,歌颂了了共产主义者懂得因势利导,形成统一战线,推动革命事业的智慧。
被抓的俘虏连死的权力和自由也没有,只能忍受折磨,直到崩溃和招供。
战争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态与命运,生活又何尝不是。
我们只是不断在背叛着从前的自己。
当我们不断的背叛着从前,最终也无法承受压在我们身上的重担。
警告!
会剧透!
前几年看的,印象完全模糊了,只依稀记得一些些,今天重温一遍。
就印象深刻多了。
苏菲玛索穿军服真的太帅啦,英气逼人!
最先死的犹太女护士,就曾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因为她当时很生气的,把枪上膛,然后对皮条客说家人都被惨害,自己与纳粹有血海深仇。
要不是纳粹上校的副官眼疾手快,抢先打死她,在地铁里,她就得手了。
第二个死的,就是开始最忠诚不屈,结果还没动刑,就吓的小便失禁,俗称吓尿了,然后纳粹给她拔了个指甲,就首先叛变的娃娃脸军官了,其实她最根红苗正,和苏菲玛索一样,是女军官,更是炸弹专家。
第三个死的,就是纳粹上校的旧爱了。
也直接导致上校发疯,苏菲玛索的哥哥舍生取义,当场自杀,绝对是条可敬可佩的铁汉子!
那个在火车上要拿钱跑路,一点都不关心家国的妓女,倒是一样刚烈勇猛,在地铁捅死盖世太保然后逃脱,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为了吸引纳粹众人注意力,当场开枪打死一名士兵,为苏菲玛索的行动争取了宝贵的几秒钟时间。
当然,她的结局也是惨死,但真是值得一座纪念碑。
片尾苏菲玛索点燃五根蜡烛,还有回想合影照片时,真是感慨这些舍身取义的英烈们。
娃娃脸都无法苛责她太多。
编剧特别好,非常有功力,纳粹表现的也好,对女校长都是砰然猛击,演的很凶残。
在我之前看过的间谍片里,美女总是养眼的调剂,与男主角一起与敌方斗智斗勇,经过一连串诡计,然后大团圆结局。
它们只是设置在战争布景下的悬疑动作片,里面的正面角色总是英雄爱国而又足智多谋。
人们看这种片享受的推理快感远远大于对当时历史背景下人的关注。
但《暗处的女人》这部以女间谍为主角的片子则完全不是这样。
这些女性半被迫地加入到拯救英国地质学家的行动中,而在成功之后又被骗入下一个行动——刺杀上校中,从她们被挡在直升飞机门口的那一刻开始,这些女性实际上就被命运之手无情地抛弃了。
果然,随着行动的开展,最后只有苏菲玛索活下来了,而她的同伴全都香消玉殒,而且有两个是主动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
因此这部片子更显出宿命的悲哀。
不是所有的行动都会胜利,历史留给我们的永远是那些所谓的英雄事迹,然而更多的生命努力过、挣扎过,最后在暗处默默凋谢。
之前看电影的时候就有些怀疑了,看到大家的评论就更是云里雾里了。
那个Gaëlle到底是不是骗路易斯毒药啊因为纳粹军官出现的时间太巧合了,开始我以为她是骗毒药,后来看到她用毒药自杀,又觉得她没有故意骗路易斯但是,后来仔细想想 又觉得不对1 电影前面有段,她没有把毒药带上飞机,被皮埃尔发现了,皮埃尔把毒药还给了她,后来她被捕,没有服毒 也就是说她身上是可能有毒药的2 当时皮埃尔也问她,你为什么没有服毒3 她招供是因为害怕,但是在宗教里,自杀也是不可原谅的,也就有可能她开始害怕是怕自杀4 关键是 后来路易斯把毒药给她后,军官的动作和出现的时间真的太巧合了,而且她的那句对不起请求原谅也有点两面都说得通我倾向于她是骗毒药,最后的自杀 ,是不能接受最后她还骗了路易斯的内疚,用的是她自己的毒药大家觉得呢
昨天在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觉得有的地方不是很明白,晚上回来后把原声的找来又看了一遍才明白,原来又是个被GDZJ和谐化的版本,所有露胸部的地方都被剪了,实在很无语,他们的剪子啊实在是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纳闷剪得标准判断是什么。
这个电影又不是面向小孩子看的,而且在电影中出现个胸部又不会怎么样,反而是让大家看片子的时候好多地方觉得很奇怪。
大大方方一点又能怎么样,又不是大家都纯洁的不行没见过胸部,再说在这部电影中出现的这些片段说实话一点也没让我联想起sex一类的东西,我觉得都是在当时情景下的正常的发生,都是与情节发展相关的。
尤其是最后jeanne的被吊死的照片,我在电影院还纳闷苏菲玛索在那个照片上到底看出什么了就知道她已经去世了,后来又看得时候才发现那张她露着胸部被吊死的照片,真是汗死我了。
电影算是反映了二战残酷性的一角,电影中大部分情节的发生都是在几天里密集的展开的,很多东西别人的影评都说过了,我就不再说了,不过里面确实很喜欢jeanne这个角色,觉得演的很鲜活,很生动,最后让人敬佩。
影片的一开始,美艳的苏菲戴着贝雷帽。
手指托着二战时期沉重的枪支。
有记者这样问她,她总是饰演温柔甜美的女性角色,像芳芳,像安娜,那么她有没有信心演一个二战时期的间谍和杀手?
可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苏菲的努力和成长。
她已经44岁了,尽管眉目依旧漂亮得令人心折,但皱纹却已经爬上了她的脸颊。
她让我们看着本色的她,被岁月侵蚀也不反抗。
我心痛地看着她倾国的容颜染上风霜,看一个美人变老真的不是快乐的事情。
但是我们都知道,她不会像大S或徐若瑄那样倾尽所有去保留根本留不住的肌肤。
于是我们知道,作为一个演员,美丽的苏菲还有她自己要走的路。
影片的开头是一些历史照片,应该是那些女特工们真实的样子吧。
妖娆的小画眉,有棱角的制服,哪怕在军中都还留有三十年代繁复又妩媚的风情。
在这个年代我们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女子了,我们看到更多的珠光宝气,更多设计精美的服饰,但是女人们的眼底已经带有了机械的味道,再不是从前那种柔软。
最近看左拉的《妇女乐园》,也感觉到了工业的年代对于我们的文化真实又残忍的剥离。
一层层,如同餐刀剥掉骨头上的鸡肉。
看她们在老式飞机的身边青春洋溢的笑容,只觉得深深的哀伤。
她们真快乐。
请允许我向二战中所有死难的女性致敬。
尤其是看完影片以后,重新看那些黑白的笑脸,伤痛尤深。
苏菲饰演的露易丝·戴斯芳婷,强悍有力的一位狙击手。
无法描述看到她最后总算杀死海因里希时刻的震动。
冷峻的面容英气的眉目,纤敏的身材干脆利落的动作。
她被白色的护士服装裹住的时候也就是个真正的天使。
太美了,只怪你太美了!
在这里露易丝是一个团队的灵魂,无坚不摧。
另外几位角色其实就复杂得多。
比如曾经杀死自己皮条客的妓女珍妮。
珍妮出场时作为一个快要被绞死的罪犯,阴黑的天,阴冷的雨,黑色的伞下是她敝旧的衣衫和黑白分明的脸孔。
她由于不安而微微颤抖着,可是说话却让人感到了她的一种淡定和无谓。
珍妮长得很美,脸上有种特殊的味道,使她所有的表情都带有不同的色彩。
喝酒,跳舞,及至对军官媚笑,还有最后的视死如归的坦然。
珍妮这个角色在电影中是有一些转折的,由一个只想着带钱离开的势利之人,变成一个最好的间谍。
她前期的小小粗鲁和小小放荡,后期的干练和狠辣,在她棱角分明的脸上如此分明。
还有同苏西一起跳脱衣舞的时候,苏西比她倒更像个良家妇女,身上更多带着精巧和细腻,珍妮才带有一种傻乎乎的风尘气,随着小心翼翼的高跟鞋一起舞动摇荡。
珍妮是为了自由而和露易丝一起去法国执行任务的,但是她却为此永远留在了纳粹集中营,失去了她所要的自由。
珍妮为了最后关头掩护露易丝,毅然开枪打死了一个正在拥吻的德国军人。
随着枪声的震动,她的表情竟比金属的枪身更坚硬。
而珍妮也是坚持到最后的一个间谍。
我喜欢这个珍妮,我喜欢这个天真又坚毅的姑娘。
嘉伊莱的原型据说是一位18岁就崭露头角的天才炸弹专家,在派去法国执行这个致命的任务时,只有21岁。
影片中的嘉伊莱也是年纪轻轻,金发,姣好白皙的脸,一身戎装丝毫挡不住年轻的魅力。
她在酒吧里很乐天地说:“可惜我没有机会去炸人,这真的是太遗憾了。
”于是她有了去法国炸人的机会。
嘉伊莱是虔诚的基督徒,即使家人逝去也没有改变过她的信仰。
然而她就那么不幸地落入了纳粹的手中。
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女孩子的嘉伊莱吓懵了,仓促地告知了海因里希,露易丝等人会在哪里等待会合。
这对她一定是残忍的折磨,因为两个特务押解她到火车站的时候,她不管不顾地尖叫:“露易丝!
那是陷阱,快逃!
”这么简单的台词我听了心里却很难过。
对于她,对于基督教,我不知道这是怎样的罪行。
嘉伊莱最后请求露易丝给她毒药,在阳光倾洒的牢房里自尽了。
一朵水润的花早早地凋残了。
人都逃不出自己,人到最后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
多少世事洞明的沧桑老眼也为此困惑迷惘,更何况年轻的、从未经历过严刑拷打的嘉伊莱呢?
如果我是嘉伊莱的同伴,我也一样不会怪她,只会深为痛心,而且痛心的并不是任务的破坏。
苏西是几个女间谍中最胆小的姑娘,用露易丝的话就是“她连个苍蝇也不敢杀”。
喜欢吃法国的糕点,曾化名为“莉莉安”与纳粹军官海因里希订婚,听到枪声便颤抖不已,发觉有血便不顾危险惊声尖叫……她那么美丽那么多情那么柔弱,但是这样的表面下却是一颗自我而高贵的心。
她以为英国要派她去勾引海因里希,便发狂地把餐桌布狠狠掀起来:“让我和他上床?
哼,把我的尸体放在他面前吧!
这就是我的裹尸布!
”她流泪重申:“我爱上的是个德国人,不是个纳粹。
”她甚至和海因里希有了孩子,她为了孩子可以清清白白地成长,把他送给了别人。
海因里希没有忘记她,仍然在女人中寻找她的影子。
有一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副官找到一位风月场中的美女,并把她带到海因里希面前。
海因里希走到吧台前,看着肤如白雪、玲珑曲折的酷似莉莉安的背影,面露微笑。
可是当她完全转身的时候,他的微笑呆滞了,取而代之的是礼貌地点点头,然后离开。
留下的是不知所措的陌生女郎。
这个细节不难说明,他对苏西是念念不忘的。
瞬间的眼神就可以看到曾经清晰的深情。
他们相见的时候他小心翼翼地亲吻她美丽的肩头。
只是,海因里希一个亲吻就让苏西拿枪的手软了下来,可是苏西却无法令海因里希心软,他仍旧果断地杀了她。
看到苏西被抬出来,我只能说,女人就是女人,男人就是男人。
我也喜欢苏西,这个敏感又胆怯、任性又率性美丽姑娘。
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尤其当你看到露易丝和护士们坐在无线电的旁边,欣喜若狂地收听德军投降的消息时,你一定会为那场已经死去的战争和战士们泪眼模糊。
浪费时间!!
120118看。她们真美丽诱人 关键是她们还不怕死 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某地N钗”吧。。
纯粹是为了女神看的~
超级女特工,难道不是漏洞百出女特工吗?
又是一部关于二战的片子。刚开始只是冲着苏菲玛索才看的。后来越看越被故事本身所感动,虽然里面没有震撼的场面,没有造成视觉上的任何冲击,可是给却给心灵上带来了震撼。二战中那些为胜利牺牲的人们,不管曾经身份是何种,最后都能团结一致坚强不屈的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牺牲。这是我所敬佩和敬仰的。
不了解历史背景所以看着很辛苦
很好,有很多算是不落俗套的悬念设置,比较耐看。演员棒。
女子版加里森敢死队,苏菲马索姐姐的新片~反法西斯的动作片,还不错,很惨烈
第一次见到言情片花瓶形象意外的苏菲玛索,被她坚毅的目光和肢体语言深深打动。这样的苏菲玛索是我见过的她最美最迷人的银幕形象
Sophie又演了个勇敢、果断、坚强、冷酷的女人。军服穿在她身上真是帅呆了!里面的每个女英雄都能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佩服一下最后牺牲的Jeanne。
故事是个好故事,拍的太平淡没有重点,显得一群人有勇无谋的样子,不是赞扬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这个算是大制作?法国人拍写实电影的功力真是退步太多。远不如《老枪》甚至《虎口脱险》动人,也不如《黑皮书》。故事设计上破绽处处,太不符合隐蔽战线的规律,也太多民族主义的夸张。其实描写二战时代谍战的小说蓝本,无论从计谋还是人性,比这个简单故事深刻的多的是啊。
以前只听过抗日神剧,现在看到了抗德神剧,看来神剧在全球都有市场啊。同情苏菲神,这样的片子也接。。。
垃圾片
珍妮最高!比起那些本来就穿着制服的女人,妓女反而成为了更合格的特工。讲义气,有爱心,关键时刻沉着果断,勇敢而富有牺牲精神。正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而那个信教的,她的信仰实在脆弱多余的可笑了。
苏菲老了也是美人!但是看见这么多红颜就这么死掉了。
x
就娱乐性而言还是不错的 至少美人看得极爽 有的片段不错 比如爆破专家自杀最后教堂的祭奠 露易丝最后消失在烟雾中的场景让我想起苏菲在安娜卡列尼娜里的惊艳出场 朱莉德帕迪约很赞
2009.04.30 [万达/引进普通话配音版]在万达看的,看到后边竟然睡着了。可能是太累了。法国电影就是这样子多半是无聊的,需要闲下来慢慢欣赏独特的风格,不过实在是从各方面都找不到这个电影值得去万达看的理由,除了苏菲玛索。然后再看评论,发现原来所有X镜头都被悄悄的hx掉了。难怪只剩下无聊了。
上午还是和组织失去联系的死刑犯,下午换上衣服就跑到车站枪杀德军上尉,在一片蒸汽里全身而退。正所谓,您找她苍茫大地无踪影,她杀您神兵天降难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