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几个月前在微博上看到剪辑,刚好是在濠河边上几个女人斗嘴的片段,大咖云集,于是就以为是早些年这些人还没火的时候拍的片子,,心生好奇。
但一直没看,此次刚好新型冠状病毒没事做,又刷微博刷到了那些女人的剪辑,于是找来看了。
说真的片子的立意是很好的,以小见大,从南通平民女子的视角来看抗日期间普通民众的抗争及感受。
比起那些主旋律很强烈的片子,我以为会更贴近民众一些,比如像《我的团长我的团》。
片头部分的场景还是挺好的,然后最初濠河边的那场群戏也一下子把整个环境或者说背景给交代清楚了。
江家嬢嬢是个在会馆做工的,看不起那些风尘女子,也看不起那些乡下女人;惠姑娘跟那些乡下女人互相看不起。
但这也不过是正常的家长里短罢了,没什么了不得的。
反而为这段故事增添了烟火气,我觉得是很好的。
然后到了第一个尬点,尬值5/5。
保先生死去,水芹爹他们被挂到城楼上。
这点真的尬,没法洗。
日本人说了会开枪,怎么可能所有人都站到桥头去迎接尸体还毫发无伤?
鬼子的三光政策不晓得 ?
南京大屠杀不晓得?
接下来是第二个尬点:就是川岛芳子的人设。
不过这个尬值大概也就2/5。
尴尬点是在于,好像很多抗日剧抗日电影都会塞这么一个类似川岛芳子的角色,就,让人真的极其别扭。
抗日期间哪儿有那么多川岛芳子啊?
而且这个角色有什么用啊?
好像对于剧情推动一点作用都没有啊,那硬塞这么个角色的意义在于???
第三个尬点:尬值3/5,就是莫名其妙的慢动作跟煽情音乐。
举例之处有很多,拿一个出来举例吧。
就是水芹娘被刘家老爹冤枉偷钱的时候,在地上哭天抢地。
很好体现了农村女人对名声的看重,家里顶梁柱死了还要被诬陷的痛苦无奈。
但是能不能不要搞那种慢动作,尤其是没有声音的慢动作,我真的摸不着头脑。
第四个尬点:尬值1/5,也是上述水芹娘被诬陷,她哭着哭着反应是把水桶给砸了???
可是水桶不是开水西施送你的么?
你不干了东西不要还给人家的咩?
不过这一点其实是我个人的问题觉得尬,如果从剧情设置上来讲,为了体现崩溃其实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第五个尬点:尬值2/5,刘二少想把水芹献给太君,太君一行人去水芹家。
惠姑娘刚好在桥边,拉住了水芹,告诉她不要叫,她还在那大喊娘!
这一点我勉强可以接受,毕竟看到至亲被折磨,可能是会受不了。
可是关键是,她娘喊她的声音那么近,没有人过来循着声音来找她?
现场那么多年轻媳妇小姑娘,太君就那么跟着惠姑娘走了放过了其他人?
第六个尬点,尬值5/5,突然就全民新四军。
为什么小龙跟铜匠大叔变成了新四军;怎么刘家媳妇就开始帮惠姑娘了?
这些统统都没有交代。
显得有点突兀。
以及竹篱笆怎么就困住了新四军?
还有就是最后那个全军覆没。
我是真的尬。
扔不出手榴弹被打死这种场景来一遍就够了,重复那么好多遍。
还有就是战士也不怎么找掩体的。
就,很标准的抗日主旋律剧的场景。
但是看很多人说的那些,水芹娘一钢叉叉死个日本兵,还有撕日本旗这个我觉得不尬。
甚至对于水芹娘叉死日本兵之后,先是说自己给丈夫孩子报了仇,又慢慢无力地坐地上的这个镜头,我觉得特别棒。
然后再去撕日本国旗,镜头扫过去,水芹娘嘴上好像有血。
我其实是觉得这个镜头非常棒的。
可能由于我在爱奇艺看的,爱奇艺弹幕素质是真的不高,造成体验真的有点不大好。
搞得我最后关了弹幕看的。
爱奇艺打分 8.9分,确实也是偏高的,很大程度是是因为这强大的明星阵容带来的虚高。
最后老人出场抱着那双新布鞋娓娓道来这段故事的镜头,是真的让人狂哭不止。
总体来说片子是不错的,看的时候基本可以入戏,好多个镜头都忍不住哭了。
立意也很好,但是剧情有些短促且零散,任务形象也些微有些单薄。
但真的阵容跟立意促使我打4分。
值得一看。
这部电影是第一部让我有想认认真真为它写点什么的国产电影。
不是单纯的夸她好,而是说,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国产电影的通病和共同点(不论优点缺点)。
我想写一点什么,为它们正名,也希望它们更好。
我给了这部电影四星,算是个好评吧,下面也会一一写到这四星分别因为什么。
我为什么会看这部电影?
自问自答,因为它在名字上,在简介上,在立意和题材上就给了我希望。
虽然在观影过程中它也狠狠的给了我一巴掌……这并不是说它的题材或者立意不好,相反的,有这么多人观看过,表示出失望就说明它在题材上相当吸引人。
与那些典型的抗战影视作品相比,它十分与众不同的选择了女性视角。
它十分有野心的表示想拍一部女性抗战史,它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十分用心的塑造了水芹娘、惠姑娘、开水西施等一系列的女性形象。
从典型的江南妇女到不是十分典型的独立女性和所谓“娼妓”。
在整体故事结构上追求由封建社会民众的道德对立向民族对立的一个融合转变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男性的抗战精神可以十分粗暴的表现在扛着枪上战场,但是女性也如此的表现是不是过于浅显呢?
电影用一大半的进度条分别讲述了几个女性角色的悲剧,最后确潦草至极的让她们纷纷倒在前线。
这个问题不再关乎题材,而是从题材向人设的转化。
显而易见这部电影把大框架高高的立了起来,确忽略了或者说不再有能力去给角色构设一个好的方向。
在整部电影中,除了惠姑娘,没有一个人设完整的女性角色。
何为人设完整?
我们来看惠姑娘的相关剧情,从舍身太君到最后的独白让读者觉得顺其自然,她的抗战精神和社会价值相符。
而不是尴尬的为一个深受封建社会影响的人硬生生套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壳。
她的结局是能根据剧情认真推敲的。
反观水芹娘,她对惠姑娘的态度从唾弃到敬佩,转折的令人措手不及。
再看开水西施,从前期剧情来看她是什么样的人,她热心善良但是绝对不是那种为了别人可以不顾自己的圣母角色。
是很符合当时代独自生计的女性的心理,但是最后退使她真正踏上前线的是什么呢?
封建女性的转变不是问题本身,缺失的推手才是电影尴尬的根本。
在来说一些小问题,配乐和镜头。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看电影而不是直接读剧本,除了剧本保密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电影作为一种直观感受的艺术形式,它比文字更具有渲染力。
这种渲染体现在哪呢?
配乐和镜头。
比起文字,同样的配乐更容易把观众代入导演心目中希望其能达到的情绪。
配乐好的电影不一定经典到令人难以忘怀,但一部好电影(默片除外,默片的拍摄模式下演员会有不同的表演方式,他们不能比较!
)一定会有很好的配乐。
但是在《那些女人》中,我看不到一个有作用的配乐。
它仅仅达到了电影的最初目的,还原了现场声音。
配乐在一定程度上讲究反衬效果,就如同古诗中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一样 ,用截然不同的配乐或消音来引到观众情绪。
我感受不带这部影片中配乐对我情绪的引导作用,倒是在某些镜头中在演员略显过猛的表演中感到了一丝尴尬和滑稽。
自问自答,这四颗星一颗给题材立意,一颗给我与导演的心灵感应,另外两颗大概是给惠姑娘了吧。
发生在长江边上的一座悲情城市里的凄婉美丽的女人故事,通过回忆的视角再现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水芹娘何赛飞饰演,质朴爽直、吃苦耐劳,还有一张“不饶人的利嘴”,但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开水西施,胡可饰演相貌美丽做事勤快,殷桃饰演的惠姑娘,是水乡小城里拔尖的人物,从小被拐卖,迫不得已做了青楼女子,人们都瞧不起她,但是她为了帮助别人,她无所畏惧的与日本人周旋,她那一句即便身体千疮百孔,我的心还是干净的瞬间泪目,多么坚强干净的女人还有白冰饰演的张家大小姐,铜匠嫂嫂茹萍饰演的等等,就是这样一群女人面对侵略者毫无畏惧,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诚之心,用柔弱的身躯挡住日本人侵略者前进的步伐,她们是英雄是伟大的,很不错的一部电影,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一定要勿忘国耻,牢记历史。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吃瓜群众(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566493/唯一的一星给演员, 阵容是相当豪华,基本都是熟脸老戏骨,个个能担主的,比不上建×系列,也没差太多,王千源,姚晨,夏雨,马伊琍,周冬雨,佟大为,老中青三代基本都全了,随随便便一个路人都是叫得出的演员,甚至还有巩汉林。
除了个别年轻演员,其他演员基本都hold住了。
何赛飞饰演的女主,殷桃的惠姑娘,夏雨的狗腿跑堂,马伊琍的江家嫲嫲,尤其出色,这4个是唯一融入角色,和本身气质差别比较大的几个演员,台词口音身段都极为到位,王千源戏份太少就不算入了。
其他演员不是不好,只是相比这几个真的差了一截。
全剧最差周冬雨,演技真的好烂,还配音,吵架戏,情绪上来只会瞪眼,而且非常不贴角色,一个唱戏出身还会跳舞的角,她一不媚,脸小气,身段还不行,那脸日本人被迷住真是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这剧用如此豪华的阵容,却用敷衍的剧情,敷衍的后期,一般的选角,囫囵吞枣的来完成这部电影,大框架随便一架,细节一塌糊涂,产品堪比小作坊出品的成本不到50万的抗日剧。
先说演员口音问题,故事发生在南通村镇,扮演当地老乡的口音真是五花八门,普通话,儿化音,上海话,还有配音,五花八门。
不走心程度可见一斑,几个主演要不是演技撑住,真是违和的不得了。
部分选角失败,陈龙根本不适合汉奸,他的脸真的太憨直了,张一山的小兵一出现就想让人想笑,水芹的扮演者太一般了,一般到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日本人和老太爷看上他啥了?
剧情简直是烂到发指,如果说前面人物关系和角色性格展现,导演还算认真拍,后面抗战部分简直跟闹着玩一样,新四军前面被追着打,后面怎么逆袭根本就没拍出来,好像只是剧情需要你逆袭,打死日本人,就可以打死,剧情不允许,你就赢不了,不和逻辑,没有铺垫。
周冬雨扮演的小玉前面还粗蛮无礼,贪生怕死,没有任何铺垫,突然就醒悟帮助新四军了,莫名其妙就自杀了,自杀前还给了那么多单人镜头传达悲伤,只想问:这么需要人的时候你死什么啊?
帮忙啊大姐!
最后的全体牺牲,画面处理之粗糙,bug到令人发指,强行集体领盒饭没有带来一点悲壮感和感动,有的只是和一般不知名抗日剧一样俗套的结尾,让人无趣和翻白眼,这部分剧情烂的连演员都没有办法挽救,毕竟每个人的死法都是啊啊啊叫着拿着枪扫射一波再两三枪被带走,连倒下的面部表情都差不多。
其他剧情细节不衔接,强行煽情的还有很多,简直吐槽不完。
只能说,除了殷桃扮演的惠姑娘还和电影名沾点边,成功完成人脏心不脏的角色任务,其他都是什么鬼,不壮烈,不感人,不值得
“婶婶,我身子脏了,但是我的心不脏。
”所以什么是干净?
为什么一个女人和很多男人发生了关系就是脏呢?
是谁定义的?
谁说这是脏?
那一个男人和很多女人发生了关系,那个男人脏吗?
凭什么社会有这种歧视?
然后这几个演员塑造的人物形象,真的有一点点震撼到我了。
无论是姚晨饰演的店铺老板娘,还是何赛飞饰演的一个如此悲惨的女人,还是殷桃饰演的那个风情万种的女人,还是马伊琍饰演的那个尖酸刻薄的女人,还是周冬雨饰演的那个汉奸的老婆,还是老太太饰演的那个义薄云天的女人....她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曾经在二战期间精彩地绽放过,都曾经在二战期间顶起了半边天,都曾经在二战期间让人震惊,也都曾经让人看到之后为他们默默地哭泣,默默地流泪,默默地心神伤痛不已。
老太太没有裹小脚,日本人说:“你和我们一样,没有受封建社会的束缚,没有裹小脚。
”然后老太太一句话,说得很让人震惊了。
“脚是一样的脚,走的路不一样,心就更不一样了。
”是的呀,我们跟日本人,从来走的可就不是一条路,国仇家恨面前,我们中国人,在某一个时刻,真的心连心,互帮互助过。
殷桃说:“婶婶,我身子脏了,但是我的心不脏。
”在何赛飞饰演的那个女人的丈夫死掉的时候,殷桃拿了一枚戒指出来,说:“这是我娘留给我的,不脏。
”简简单单一句话,中间到底有多少的无奈心酸呢?
殷桃那么可怜,还那么坚韧不拔;殷桃那么可怜,还尚且内心深处残存着温柔与善良,停留着很多很多的良知,我觉得善良的人,无论平时做派如何,还是很善良很善良,还是很勇敢很勇敢。
她的勇敢,值得所有的人铭记,她的勇敢,值得所有人在内心深处为她赞叹很久很久。
何赛飞饰演的那个角色实在是太惨了。
丈夫死了,儿子死了,女儿也险些被占有,在那个颠沛流离的时代里面,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朝不保夕,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悲惨命运,所有人都是如此,所有人都在苦中作乐,我是无法想象这样苦中作乐的生活到底应该如何继续向前走下去,但是呢,我现在正是出于这样的生活苦痛之中,毫无作为,一无所有。
现在我需要冲破这个牢笼,继续往前走。
但是在往前走的过程中,我退却了,我害怕了...这就是现状。
我既没有家庭妇女一般的果敢温柔,也没有城市白领的破釜沉舟,我就是我,一个极其懦弱的我。
何赛飞愿意吃苦,愿意经受那些不平等的难过,他给刘家挑水,不小心窃听了秘密,那个老头子就污蔑何赛飞偷东西;因为这样,他们母子三人丢掉了生活来源,最终只能怪做一些更苦的活,给死去的人换衣服,整理行装,收拾后事。
一个女人,哪里见过这样的事情呢?
一个女人,得有多大的力气才能够背得动别人的尸体呢?
一个女人,得忍受着多大的难过,才能够干这样的活?
做这样的事情?
但是到头来就是一场空,儿子死了,丈夫死了,最后自己也死了,只剩下女儿一个人尚且还活着,其余的所有人,都在抗战的过程中死掉了。
所以,和他们的惨烈比起来?
我其实也没有多么的惨。
马伊琍饰演的江家嬢嬢,她那个讨人厌的气质,真的是让人发指。
但是当何赛飞没有工作的时候,无法养家糊口的时候,她还是顺水推舟给他介绍了一个工作。
何赛飞的事情让我觉得,所有的悲伤、愤恨、不如意、痛苦,其实都可以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找到出路。
周冬雨饰演的小太太,周冬雨长得真是有特点。
她不知道怎么样嫁给了一个汉奸,而且这个汉奸,居然让他的老婆去陪日本人。
周冬雨直言不讳。
其实人心隔肚皮,到底怎么样人才能够得到幸福,才能够不继续痛苦,到底怎么样我们最终才能够找得到属于自己的一切。
周冬雨这个生不如死的困局,选择了运用死亡来解决,但是我的生不如死的困局呢?
应该怎么解决?
我要选择死亡吗?
倒是也不必,我好像还是拥有活下去的机会的,我好像还是能够逆风翻盘的。
姚晨饰演的店铺里面的老板娘,真的是风情万种,我真的好爱她啊。
我觉得姚晨衣品一直在线,即使怀孕了也不输以往;演技更加不用说了,炉火纯青,我就是特别喜欢这样的女人,怎么样,可能以后姚晨就是我的奋斗目标了。
可是首先个头上我便是输掉了一大截,我也没有人家那么瘦,所以我现在需要先减肥。
我现在得问题就是把自己变得更加地好,逆风翻盘,向阳而上。
然后回归殷桃的那句话:“婶婶,我的身子脏了,但是我的心不脏。
”你说,什么是干净呢?
水干净吗?
倒也未必!
但是不是照样喝下去。
这样一想,原来生命早就已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脏”和“干净”只是一件事物的两个面,没有什么特定的标准,一切都是如此。
争执的人当中,也没有说谁对谁错,也没有说结果是谁对谁错,我的以后,打的就是这样的一生了吧。
但是王维说:“行动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送给自己。
2022/3/25 今天晚上看了这部剧,演员阵容确实强大,并且个人认为这部剧的利益点还蛮好的,在世人的印象里女人公认的较为柔弱,但这部剧是从女人的大义与勇敢出发,女人之间并不是只有摩擦,互瞧不起。
更多的是在困难时相互帮衬,互相理解。
也更突出了中国人民在危难时不分男女老幼齐上阵的团结一致,民族精神。
也看了有些人说这个剧本有问题我个人觉得我们可能没有出在当时的环境里,评价太过于客观。
我个人觉得这部剧的人物是立起来的,虽然有一些小问题但整体站得住,也更有意义值得去观看。
看着部影片就想引用一句话“我这个人不够大度,就喜欢风水轮流转,往TM死里转。
”国辱不管经历多少年都应印记在心。
看有些评论把这部影片说的不值得看但总比近几年的一些影片有意义,总比某海、十年某品等今年的一些贺岁电影有内容多了,那些才叫真的剧情尴尬的看不下去好吧!!!
今天看了一个电影,《那些女人》可能乍一听听名字,以为是讲女人心机或者家常理短那种故事吧,电影的开头也是以女人吵架开始。
但这个电影讲的不仅仅如此,他讲的是日本侵华期间女人们的生存现状,以及她们为生活下去所做的抗争,哪怕到最后也是女人假装争吵来分散日本兵的注意力。
是一个很不错的片子,我也特别喜欢看这种平凡小人物衬托的历史大背景,而且里边众腕云集,好多美女,有何赛飞,殷桃,胡可,马伊琍姚晨,白冰,周冬雨。
喜欢美女的爱国之士可以去看~,推荐
剧情演技各方面都超级棒,勿忘国耻牢记历史!
是为了时刻警醒我们,和平需要有强⼤的实⼒作保障;铭记历史,是让⼤家回顾历史,以史为鉴,不让历史重演.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该忘记英雄,⼀个伟⼤的民族必需铭记历史。
创造历史的⼈,历史当然把铭记,即使没有⼀个特定的名字,也会化⼊⼀个崇⾼的集体。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业,为了我们的中国梦,同样为了每个⼈⼼中的梦,我们必须且不得不铭记历史。
以史为鉴,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加快实现“两个⼀百”进程,同⼼共筑“中国梦”。
让我惊讶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豆瓣评分,竟然才那么点,然后点进去几个一星的看了以后发现他们吐槽的点根本都非常的主观。
这部电影因为知道是一个沉重的题材,所以一直拖着没看,昨晚看了以后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演员阵容很浩大,很多都是熟悉的面孔,但是妙就妙在没有一个主角光环。
马伊琍出来几下就没露过面,姚晨没出过几次自家的酒馆。
他们都是电影中平凡的一员,不是说大角儿就得大戏份。
其次呢,很多带着乡音的普通话也显得特别接地气,还有那些编剧揣摩过的台词,很久没看到文艺性那么强的台词了。
演员们的演技也都特别棒,每一个神情都是一段对话。
何赛飞把一个粗俗的乡下女人也演到了极致。
在面儿上的善妒,那纯粹的恨,初始厌恶惠姑娘时气的跺脚,还有与女儿离别时的视死如归,孩子与丈夫死亡时的心如死灰。
太极致了!
殷桃演的妓女,那风情万种的步伐与神情,在那些女人中也恰到好处的存在着,对乡下女人的鄙视,源自于自卑,之后多次帮助良家妇女与黄花闺女,自己献身给日本鬼子,好把脏病过给他们,对于日本鬼子的仇恨她并不比别人少。
那句我身体脏,但是心不脏。
随后哭的鼻涕直流,这种爆发力,太棒了!
很多人觉得,这种演的方式是不是过于夸张了,但是参照历史背景和人物特征,并不。
在抗战的历史背景下,人们总是拥有最深的仇恨,最大的压抑。
能够讲点黄段子,拿着家乡话跟乡亲们唠嗑,都是一种幸福。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日本鬼子,所以当困难来临时便异常的团结。
而这帮粗俗的乡下人,让我看到人性最有趣的一面,很多时候人一旦步入名流便不足为观。
因为他们没那么有趣了,他们都带着龟壳前进,因为一旦往下跌已然是万丈深渊。
而粗俗的乡下人,他们活的热烈,爱的深刻,恨的纯粹。
就连插鱼,洗韭菜如此平凡的动作都显得那么生动有趣,这不就是人存在于大自然中的行为吗?
平凡人生烟火气,希望世界和平。
我觉得这部电影虽然没有拍很多那种一个大部队啊这种很大场面的片段,而是描写了很多在抗战后方,男人们后方的那些女人们与鬼子们的场面,但三位导演想表达出来的情感我完完全全地感受到了,那种虽然过着市井小民的生活,受着侵略者的压迫,无论受到了多大的侮辱却依然会为了家伙挺身而出的你们口中的那些市井小女人们,她们平时可能针锋相对,但为了家国还是会舍弃一切去奔赴。
我想三位导演是想通过女人们的角度、平凡的生活的角度去突出国家在那一时期的平平凡凡、真真实实的历史。
希望大家可以不把这部片子当作是抗战片去看,可以当作是《二十二》的角度去看,这只是部描写抗战后方那片被侵略者压迫、侮辱的那片净土。
写了这么多的字,只是不忍看到这么好的片子被埋没,不忍看到这么好的电影被许多观众看过之后说“失望,这不是我想要看的抗战片!
”
拍主旋律的女性角度还是摆脱不了仪式痕迹 但是殷桃好美呀 几个主演一出场的江南对话最有意思
全明星流水账
我把所有的好都给这些老演员,虽然台词烂,剧情差,但是这些演员还是很好的完成任务了。这部电影真的非常差,导演叙事混乱,用光单一,剧情粗糙,配乐丝毫不能烘托气氛,个别地方甚至连配音都差的,比如陈龙从桥上落水的时候,配的没有感觉。总体给人的感觉像是要拍一个类似芙蓉镇一样有艺术感的片子,但是却拍成了网剧的样子。把这些好演员生拉硬拽串起来,拍一个主旋律,但是主旋律也要有升华吧,一味地抗日屠杀,难道不能有一些更高标准的寓意?还有,能看出来导演在拍远景上比近景要更有技术一点,是的,只有技术,近景拍摄连技术都没有,抓不到有冲击力的表情,我不相信这些演员做不出来,唯一的答案就是导演太差了。不想吐槽了,糟点太多,就是个网剧的水平,浪费了这么多的好演员。
约~
冲着演员们看的
分这么低编剧剪辑的锅…真的是没办法了
多给一星纯粹是因为引发了思考。本来挺好的一个题材,看了十分钟赶紧打开确认到底是不是近两年的电影,要不是看演员还以为是80年代的电影重新上映了呢。一看导演是城南旧事的导演。18年竟然有和80年一模一样的镜头和演员表现。如果同一个导演40年都用固定的手法拍摄导演,是艺术还是过时。
制作拙劣 缺乏技术基础 毫无工业精神 叙事线索支离破碎 调色一塌糊涂 摄影漏洞频出 剪辑粗糙不堪 电影学院的首映礼后于丹老师高举“这是种电影历史上一座新的丰碑”真是令人… 大家心照不宣 举了半小时手被导演获准提问 也被某几位知名演员打断 大概是要浇灭青年学生所有对电影未来的信心吧
人物刻画得很好,演员演技也在线,剧情有些刻意,看完没啥可讨论的点。
命运。
cctv6 何赛飞🐮
找一堆明星来拍个抗日神剧,为哪般…
全员赶场 支离破碎 海报尤其不堪
烂,可以用来完明星找茬游戏,剧情的度变化很奇特,时而夸张时而想写实但是还是不和逻辑。感觉导演很乱,但是故事好歹讲完了,也有感动的点,但是演技都让剧本浪费了。
感受了一波教科书级别的商业互吹。当底下有学生就技术问题提出质疑时,老“教授”们搬出了“你知道这位摄影拍了多少年么”“你知道他是什么什么职位什么什么地位么”的说辞。就像我跟你说这个冰箱它不制冷,而你跟我扯这冰箱工作了多少年,它在冰箱界拥有多么崇高的声誉,它是一个多么有情怀的冰箱啊!并且试图搬出资历、权力、资源…甚至以自己的学术权威、站着所谓“民族情怀”的高度上来压制年轻人不同的看法……先不论这片子本身如何,这样的行为本身已经像是一具千年的棺材发烂发臭了……
前半部分的表现是极有张力的,后半部分却乱了阵脚,好像是胡乱作了个结尾。
唉 场景什么的都很不错 演员也很不错,但是其中逻辑不通的地方也真的是硬伤 。好遗憾啊
几个女演员的演技还是蛮出挑的
题材是稳了,演员阵容强大,导演编剧不行,也是白搭,真的很尴尬了
不推荐看!流水线下的产品,影片过半了都还没明确主线是什么。想表现女人又想体现抗日,结果两边都不得好!三星是给这些好演员的,没有用美颜的化妆,没有在意补丁的衣服,敬业是我对她们最大的尊重!比你杨天宝,这些演员真的是业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