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菲雷诺之战
La Bataille de Solférino,错在腾鸡普选时(港),恐慌年代(台),Age of Panic
导演:茹斯汀·特里耶
主演:利蒂希亚·多施,樊尚·马凯涅,亚瑟·哈拉里,维吉勒·韦尼耶,艾米莉·布里沙文,奥雷利昂·贝朗热,Marc-Antoine Vaugeois,珍妮·阿拉-贝朗格,丽芙·哈拉里,Vatsana S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3
简介:去年法国大选很热烘,社会党奥朗德惊险击败萨尔科齐;对于忙于走街采访的新闻报导员Laetitia来说,普选星期天更是惊心动魄。为了阻止偏执前夫Vincent接近女儿,出动楼下大只男也只是阻得一时,她做了一个「死得人」的决定,要胆小如鼠的男褓母带两个还在押尿片的婴孩到千人造势现场,张力来自燥底和腾鸡的角色,街头事态随..详细 >
夫妻吵架在大选人潮嘈杂的街头显得无关紧要,等回到家夫妻吵架比成千上百人大喊都来的更波涛汹涌,吵到最后还是会一笑而过。有种以小家庭看大社会的感觉 - - 没准理解错了,请无视 - -
剧作,视听和立意都起点颇高。纪实背景上的叙事,在喜剧和情节剧来回切换,特里叶从处女作就确立了她的语调(现实底色下,心理能量驱动的高频视听,仿佛看见好时光的影子)和人物原型(在不知所措的男性簇拥下仍旧应接不暇的现代女性),在后作中也不断延续。外部空间作为内心的结构性映照和人物的现代性背景使电影空间格局延伸,使人想起悲惨世界的开头,虽然用得还要鱼水相融。后现代的女性主义探讨,观察被赋予了社会话语权的女性,在两性和家庭生活间,一种原始又现代的焦虑和迷乱,其中是无可奈何的自我省察,也是照镜怜惜的暂时疗愈。
很难评
#法文中心
你要么获得钥匙 要么找遍口袋都没有
节奏精准
特里耶第四部,回过头来看一般般。
73/100 导演一直利用各种条件制造焦虑的气氛,婴儿的哭声、吵架的声音、广场恐惧症…但是在充斥着焦虑的环境内,却又不经意的冒出缓解焦虑的神来之笔,让我很享受。
很精彩的切入点,在家庭闹剧和政治狂热之间巧妙地建立起关联性,街头的骚动、孩子的哭闹和客厅里的争吵一起让整个片子的讽刺意味拉满。
《坠楼》后回看,很多熟悉的元素:狗舔呕吐物、采访片段、中餐馆…Triet的剧作中男女关系高低都不是传统搭配
把家庭矛盾和政治选举做类比,同样一地鸡毛,每个人都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遇到不满意都会歇斯底里,孩子如此,父母,选民皆如此。音乐挺好,还有几次全景高机位镜头挺有想法
无尽的chaos
法国艺术中心和hy
还没有人翻译过,已翻译校对完毕~中英双语熟肉指路微博@Kucing_ 2022年03月月初任务Done✅
两线之间的连接伴着聒噪声映入眼帘,角色之间的重点,十年前就在说夫妻关系这个点了~
FIFF#36 颇具独立电影质感的特里叶,坠楼中大放异彩的吵架戏份已经凸现。话说这部电影为什么会算入火焰宣言谱系?
3+。更像是导演的某种练手之作。每场戏单拿出来基本没啥问题,细节设计、每个角色的表演、反应、台词都挺到位。也确实做到了让观众看着挺闹心的。可整体剧情推进就很糟糕了,每个人物都很迷惑,唯一目的就是等待或制造下一次矛盾。略无聊~
利用大选这种大场面做半纪录片式的处理确实是很巧妙的,只可惜最后收得不够漂亮以至于有点大团圆包饺子的感觉了
个人和集体之间的迷乱困惑复杂混杂都掺合在一块,就像是一锅大杂烩一样,没有谁对谁错,只有无可奈何般的让时间流去。如斯汀这部片子真的很难得的一点是,当男性都下降都缺失时,女性该怎么办,生活工作都处在一种混乱的境地,两者也不会理想环境那样分的干干净净,仅有一点点的时间和空间就是那段遛狗情节,但更像是对自己一整日混乱的小小的可怜的补偿和买单行为,一种迷乱狂欢之后才会剥离精致的面孔,来面对真正背后的一地残羹剩饭。这才是一个先锋导演关注的问题,家庭社会都处在复杂难解的状态,才是人生中难以解决的难题,就算是听一段音乐也难以收获真正的平静,再也不会有简单纯粹的感觉了。
各种声音掺杂在一起,还是婴孩的声音最令人坐立不安。片尾部分两人边吵边动手太真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