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陈剑莹
主演:姚安娜,张太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2
简介:陨石撞击地球引发海底火山喷发,江边小镇随时有被海水倒灌的风险,人们纷纷逃离。念念在临行前一天,决定跟儿时好友告别,却意外跟小镇上的人们相遇,这座城市在记忆里的样子渐渐清晰起来。详细 >
6/10。This is not 毕赣 or 老塔 or 安哲 or any other……Just a 15-min video game full of dialogues between npcs and the protagonist. The images have never been so useless!
没什么内容、躁动的摄像充斥着溢出的情绪,反而结合起来更有种可远观的感觉
3.2星。#戛纳短片金棕榈。大体认同评论区那条“景观诗意现实主义”的观点。主角确实和环境的关联太微弱了。除了融资和曝光我实在想不到这个演员别的优点,就全程忧伤的礼貌面瘫。确实是把她表演的存在感降到最低,只保留一些基本的动作。其实还是有些失望吧,没什么突破。但那种对海水即将淹没故乡的忧伤以及对故乡回忆的探讨还是有出来,独特气质(但毕竟都拿大奖了肯定得有点东西,只是觉得没想象的多吧)。
空洞,
美术摄影构图啥啥都没毛病,但就是一个最明显的观感:空。姚公主的呆滞演技和普通话在短片里格格不入,很多场景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很做作,我感觉资本主义是没办法拍好这种民间戏的。一切都是那么符号化,没有触动内心一点。
导筒线下观影活动part3,比前两部要成熟和完整不少,但是没啥punching part。有些关于水、植物、悬崖的镜头我还挺喜欢的。比起女主我感觉导演的问题更大,最后看导演的采访,有点空洞。
抛开面瘫公主不谈,特别像一篇言之无物的滥用修辞的中学作文,但制作是没毛病。我对宜宾有情结,很想念那个初中毕业的暑假,很想喜欢但又喜欢不起来的感受。
感受到史上最严重的票价诈骗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匠气十足的镜头组成一盘为获奖量身定制的预制菜,食材很贵的那种
影片还没看,但是看到导演采访时说的这段话,就好想抱抱她。“以前我觉得这个状态是OK的,因为我有梦想有冲劲儿,我觉得我可以坚持下来。包括因为疫情长片没拍成我也没有烦心。但这两年我真的觉得自己可能没有才华,做不了这件事情。经历巨大的自我怀疑之后,我意识到我用尽全力追求的东西是个空的,我的电影没能被大家看到,我也没有对某个人很重要。我以前没有把爱当成很重要的事情。后来突然意识到,当你人生在上升或者陷入低谷的时候,它的存在很重要。来戛纳电影节可能是一种肯定,可我知道回去以后我又要回到挣扎泥泞,对做片子的自我怀疑这个状态,新的片子能不能好又是一个全新的旅程。我觉得如果人生的低谷是常态的话,你需要爱在身边。”
3.5。抛开摄影和画面的赣味儿和塔味儿,其实设定和一些结构还是很棒,借陨石也勾连起三峡移民的现实背景,包括结尾母亲的那一嗓子“没时间了,该走咯”,把此地本土人面对命运所制的沉稳中带着沧桑无奈的通性表现了出来,然后女孩的木然和男孩的轻脆联系于长辈-土地的代际隔膜,一切随着长辈的命运安排就这样发生了,来不及做选择。但青年片通病仍然明显,形太大,大过了感,好像生怕表露太多情,这不全是身形体态木讷的借口,关键在于途中两场贴近民生的戏太生硬。不如干脆一站到底不参与进去,把自己变作不知作何反应的幽灵,带有心灵上的隔绝效果,可能会更有整体感。推测得奖主要胜在在地性的奇观,区别于城市景观。
投机取巧,空洞造作,
1、陈剑莹:“我的成长经历确实是一直在不停地离开一个城市,到下一个城市,然后不停地跟某一个地方、某一些人告别。”这是一个关于告别的故事,而真正的告别不说分离,而是遗忘。2、在破败的楼宇间的一次离别前的追寻,在潮湿晦暗的街道里的一次对爱与情感的再次体味与捕捉。3、梦境与现实,过去、现在与未来存在于同一时空,超现实的设定和具有诗意的画面让这部短片具有一种别样的影像气质。而拍摄地选择在了三江交汇处的宜宾,则为整部短片的概念和架构提供了一个载体。4、“水”在短片中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水是温柔的,又是无情的;念念的往事在其中流动,而它却又终止了往事的继续。5、期待长片。
真的受不了了,华语青年导演们怎么了?这些欧洲电影节怎么了?全都魔怔了是吗?这是电影吗?这不就是空洞的末日风光片吗?
电影有点娄烨、贾樟柯、王家卫的感觉。
虽然中国短片拿了金棕榈很开心,但这部的质量……
3-3.5星,因为看到很多莫名其妙的超低评价,多打一星平衡下。流畅的短片,调度 摄影 声音 并没任何硬伤可吐槽。并不是所有影像都需要一板一眼讲个故事,不执着于承前启后的精彩故事也可以叫短片。但凡自己拍过短片的应该都知道,在现实场景中起构超现实极其不易,并不是有钱就可以拍出获奖的短片,音乐、潮湿、灾难恐惧,各种方式都勾勒出了孤独又空落的情绪。重点表达情绪的影像,难道有人只第一次看么,可以说自己不喜欢这个类型,但别强行贬低
😅
因为预期够低所以反而有惊喜,影片一直强调一种对望中的情绪,几场主角直面水的戏都各有巧思。不过每次看内地创作者的短片,总是会无奈感慨这些作品总被演员的生硬与对白的矫情所累,这部也不例外,玻璃都碎了,城市像飞起来一样,其实也是在一个非常玄妙的角度强化对望,但是这句台词出现时整场戏完全垮掉。
莫名其妙的感觉。置景方面很好,审美也很高,在情绪烘托上面差点什么,演员表演也一般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6/10。This is not 毕赣 or 老塔 or 安哲 or any other……Just a 15-min video game full of dialogues between npcs and the protagonist. The images have never been so useless!
没什么内容、躁动的摄像充斥着溢出的情绪,反而结合起来更有种可远观的感觉
3.2星。#戛纳短片金棕榈。大体认同评论区那条“景观诗意现实主义”的观点。主角确实和环境的关联太微弱了。除了融资和曝光我实在想不到这个演员别的优点,就全程忧伤的礼貌面瘫。确实是把她表演的存在感降到最低,只保留一些基本的动作。其实还是有些失望吧,没什么突破。但那种对海水即将淹没故乡的忧伤以及对故乡回忆的探讨还是有出来,独特气质(但毕竟都拿大奖了肯定得有点东西,只是觉得没想象的多吧)。
空洞,
美术摄影构图啥啥都没毛病,但就是一个最明显的观感:空。姚公主的呆滞演技和普通话在短片里格格不入,很多场景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很做作,我感觉资本主义是没办法拍好这种民间戏的。一切都是那么符号化,没有触动内心一点。
导筒线下观影活动part3,比前两部要成熟和完整不少,但是没啥punching part。有些关于水、植物、悬崖的镜头我还挺喜欢的。比起女主我感觉导演的问题更大,最后看导演的采访,有点空洞。
抛开面瘫公主不谈,特别像一篇言之无物的滥用修辞的中学作文,但制作是没毛病。我对宜宾有情结,很想念那个初中毕业的暑假,很想喜欢但又喜欢不起来的感受。
感受到史上最严重的票价诈骗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匠气十足的镜头组成一盘为获奖量身定制的预制菜,食材很贵的那种
影片还没看,但是看到导演采访时说的这段话,就好想抱抱她。“以前我觉得这个状态是OK的,因为我有梦想有冲劲儿,我觉得我可以坚持下来。包括因为疫情长片没拍成我也没有烦心。但这两年我真的觉得自己可能没有才华,做不了这件事情。经历巨大的自我怀疑之后,我意识到我用尽全力追求的东西是个空的,我的电影没能被大家看到,我也没有对某个人很重要。我以前没有把爱当成很重要的事情。后来突然意识到,当你人生在上升或者陷入低谷的时候,它的存在很重要。来戛纳电影节可能是一种肯定,可我知道回去以后我又要回到挣扎泥泞,对做片子的自我怀疑这个状态,新的片子能不能好又是一个全新的旅程。我觉得如果人生的低谷是常态的话,你需要爱在身边。”
3.5。抛开摄影和画面的赣味儿和塔味儿,其实设定和一些结构还是很棒,借陨石也勾连起三峡移民的现实背景,包括结尾母亲的那一嗓子“没时间了,该走咯”,把此地本土人面对命运所制的沉稳中带着沧桑无奈的通性表现了出来,然后女孩的木然和男孩的轻脆联系于长辈-土地的代际隔膜,一切随着长辈的命运安排就这样发生了,来不及做选择。但青年片通病仍然明显,形太大,大过了感,好像生怕表露太多情,这不全是身形体态木讷的借口,关键在于途中两场贴近民生的戏太生硬。不如干脆一站到底不参与进去,把自己变作不知作何反应的幽灵,带有心灵上的隔绝效果,可能会更有整体感。推测得奖主要胜在在地性的奇观,区别于城市景观。
投机取巧,空洞造作,
1、陈剑莹:“我的成长经历确实是一直在不停地离开一个城市,到下一个城市,然后不停地跟某一个地方、某一些人告别。”这是一个关于告别的故事,而真正的告别不说分离,而是遗忘。2、在破败的楼宇间的一次离别前的追寻,在潮湿晦暗的街道里的一次对爱与情感的再次体味与捕捉。3、梦境与现实,过去、现在与未来存在于同一时空,超现实的设定和具有诗意的画面让这部短片具有一种别样的影像气质。而拍摄地选择在了三江交汇处的宜宾,则为整部短片的概念和架构提供了一个载体。4、“水”在短片中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水是温柔的,又是无情的;念念的往事在其中流动,而它却又终止了往事的继续。5、期待长片。
真的受不了了,华语青年导演们怎么了?这些欧洲电影节怎么了?全都魔怔了是吗?这是电影吗?这不就是空洞的末日风光片吗?
电影有点娄烨、贾樟柯、王家卫的感觉。
虽然中国短片拿了金棕榈很开心,但这部的质量……
3-3.5星,因为看到很多莫名其妙的超低评价,多打一星平衡下。流畅的短片,调度 摄影 声音 并没任何硬伤可吐槽。并不是所有影像都需要一板一眼讲个故事,不执着于承前启后的精彩故事也可以叫短片。但凡自己拍过短片的应该都知道,在现实场景中起构超现实极其不易,并不是有钱就可以拍出获奖的短片,音乐、潮湿、灾难恐惧,各种方式都勾勒出了孤独又空落的情绪。重点表达情绪的影像,难道有人只第一次看么,可以说自己不喜欢这个类型,但别强行贬低
😅
因为预期够低所以反而有惊喜,影片一直强调一种对望中的情绪,几场主角直面水的戏都各有巧思。不过每次看内地创作者的短片,总是会无奈感慨这些作品总被演员的生硬与对白的矫情所累,这部也不例外,玻璃都碎了,城市像飞起来一样,其实也是在一个非常玄妙的角度强化对望,但是这句台词出现时整场戏完全垮掉。
莫名其妙的感觉。置景方面很好,审美也很高,在情绪烘托上面差点什么,演员表演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