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小哥果然是我的茶!
看完《阴森林》再看《天兆》,再回忆《第6感》,这又是个永远只拍一部电影的导演。
喜欢他的会一直喜欢他,不喜欢的会很快厌倦。
《天兆》没有《森林》好看,因为太说教。
男主角是个神父,妻子的死亡让他对信仰产生怀疑。
然后,导演用一个近两小时的故事让他重拾信仰。
这个人,明摆着不是娱乐观众的,这点有点烦。
“灵异”一直是个幌子,《第六感》说的是阴阳交流,死者的遗憾通过通灵者来补偿;《天兆》几乎是教会电影了;到了《阴森林》,终于鬼怪妖魔外星人统统都没有了,直接说人内心的力量,爱产生的强大的力量。
可是他的电影能抓的住人,卡朋特是吓唬观众,西区科克是做秀,他就是完全沉下去,静下来,安静到我们听得到角色的心跳。
如果《达芬奇密码》他来拍,说不定可以把一部通俗小说拍成另一种味道,而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
《天兆》的投资恐怕少的可怜,没办法和《世界之战》相比,但收益估计要高的多。
这到底是他厉害还是观众被骗进电影院?
不得而知。
但接下来的《森林》也大卖。
观众会彻底抛弃他这个大骗子吗?
不知道。
但他似乎也应该尝试一点改变吧。
《天兆》倒是成全了老梅,演的很卖力。
但风头被小凤凰抢了。
原来觉得小凤凰和哥哥差别好大,身材太壮硕,五官太男性化少了阴柔。
《一往无前》倒不是最牛的,萨马兰电影里的他倒是让人吃了一惊。
不管是《森林》还是《天兆》,都可以看到,原来小凤凰完全不着边的外表底下,是有大凤凰的影子的。
我觉得个说这个电影差的人以后完全没有必要在看电影了,这部电影本来就是打着科幻片的旗号的文艺片,如果你在看的过程中一直抱着一种看世界大战般心情是绝对体会不到影片的内涵和精妙之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部电影可以定性为惊悚片或悬疑片,在我看来如果你深入影片当中,在外星人出现的那一刻一定会不自觉的打个冷禅吧..总之本片绝对是个好电影。
小时候看的电影,现在翻来看真的感觉剧情虽有点牵强但又有点巧妙。
翻了很多评论好像能真看懂的没多少。
这其实是一部表面只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片,但实则主要是一个让刚刚抛弃自己信仰的人又重新相信上帝的过程,但好像大家都找错了重点。
先告诉你这不是像《世界大战》那样的科幻大片,而是关于信仰问题的文艺片,所以想找刺激的人请绕道。
大家看没看过《i型起源》
I型起源 (2014)7.82014 / 美国 / 剧情 科幻 / 迈克·卡希尔 / 迈克尔·皮特 史蒂文·元这类电影可以归类为比较另类的科幻片,我个人觉的虽然《天兆》比不了《i型起源》,但主旨和拍摄手法还是有点像的,后面告诉你。
剧情分析:刚刚丧妻的神父,全家人还没有走出这片阴影时,外星人入侵,再也不相信上帝的男主却在影片最后一刻追随了上帝的指引保护了家人。
妻子最后说的话,女儿对水的挑剔,儿子的哮喘,到最后再来看这一切仅仅是巧合吗?
人可以分两类,当碰到好运时,一类人会把它看做一种征兆,虽感到巧合,但相信这是高高在上的God所安排的,另一类则纯粹把它看作是运气。
但到最后所有的巧合叠加在一起 你告诉我你还不会相信上帝?
前面支离破碎的剧情正是对后文的征兆,种种巧合让男主又重拾了自己的信仰,让他从第二类人变成了第一类。
剧情的缓慢和支离破碎正体现出男主阴沉压抑的心灵,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要像看《世界大战》那样肾上腺紧绷,前面的缓慢、压抑正是为了烘托影片最后一部分所给人震撼的那种效果(这和《i型起源》很类似,看到最后所给我的震撼差点让我想去信上帝了,唯物主义万岁´v`)。
影片最后的那种滑翔视角 超帅的挥棒动作 还有观赏态度的巨大反差,立即让影片上了一个档次。
谁都没有想到前面的很多细节都将是最后紧迫时刻的关键。
影片里夹杂着一些我们看不惯的美式幽默,真的起鸡皮疙瘩,但为了不让前面的剧情过于枯燥也只能这样。
当我看到很多评论都在说这是什么科幻片呀浪费时间 要加倍看 外星人low暴了 给亲情加分 给萝莉加分 导演的烂笔 终于看到外星人 等等等等的时候,我真想tm的说一句:想看《世界大战》你再去看呀,想看外星人你去看《世界大战》呀,不了解一下剧情简介就这么仓促定义这个电影就应该是科幻大片了吗?
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导演所要表达的东西,有些恰巧的事情其实都是冥冥中的安排,我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想法,给我影响很大
当然有。
不同于其他科幻题材/末世题材,《天兆》中带来恐惧感的不是外星人,不是地球侵略,而是主角回忆里无法疏解的症结。
片中说到,面对一个事件时通常可以区分两类人,一类人将事件看作象征,相信巧合无法避免,带有宿命论的意味。
另一类是直接现实的将事件看作客体,面对事物的主体应该承担起责任/行动。
“天兆”作为一个事件的到来毫无疑问会威胁到主角一家的生命,片中多次解释妻子的死是巧合的结果,主角很清楚:巧合/未知事物会带来不好后果,而“天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巧合,是主角所恐惧记忆(丧妻)的象征,人就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旦接受了这个象征或符号的可怕性,再度面对时会产生同样的恐惧,会不假思索的逃避,“not do it again”。
丧妻之后主角放弃神父了的身份(对存在意义的绝望),在天兆降临后主角将自己看作第二类人(上帝已死,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其实是虚假,自欺欺人的划分,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会囿于悲痛),以上两个对身份的重新确定实则掩盖着对巨大未知的逃避/对悲痛记忆的逃避,这种逃避在电影中具象表现为主角带领大家钉住门窗,退到地下室,将自己封闭起来。
在电影中“天兆”不仅是麦田怪圈,外星人,而且是一个象征。
可以将其粗暴理解为巧合/命运/未知,但同时也是导演设定的一个复杂概念,天兆在形式上表现为外星人降临,在文本结构上表现为电影中巧合的相互作用(如《水中女妖》的文本结构),核心的概念落脚点与主角的丧妻记忆相呼应。
这是一个外星人来了又走的故事,不具有末世大片的恢弘,之所以说此题材具有价值,是因为它展现出一种作用于人心的力量,而天兆/巧合的力量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主角对天兆/巧合的主动利用。
主角的能动性与天兆相互对抗,交融是电影的主要叙事。
支撑对抗的力量/第一动因来自两个孩子,或者说,是孩子召唤了天兆,是否记得麦田怪圈第一次出现的镜头:镜头对着四人,小男孩在前扭转爸爸的脸,镜头后拉然后上升,天兆出现。
接着,婴儿传唤机接收/召唤了第一个信号。
所以孩子-天兆的关系,含蓄的意指是对父亲视线的吸引,是孩子们同父亲联结的一个机会。
情感是力量的源泉,角色不是孤立存在,人们以情感作为纽带对抗恐惧,这是沙马兰每一部电影的内核。
电影的最后,外星人撤离,大家走出地下室,但电影没有结束,因为天兆没有真正显现,故事的主要矛盾还没有被处理,“如何疏解丧妻的悲痛,重新唤醒对生活期望”,主角需要直面恐惧,真正的转变就在这里:具有象征性的片段通过记忆闪回被展现出来,主角从他口中的第二类中走出,在第一类与第二类之间,在象征与行动之间取得了平衡。
随着小男孩一口气上来,天兆宣告结束,症结随之解开。
虽然结尾的处理不够惊艳,但电影在文本上是自洽的,可以说如果小男孩没喘过气,电影就不可能结束。
摘两段我觉得不错的对话我告诉过你们有些人可能会想这就是世界末日没错你觉得是吗?有可能你怎么能这么说?你想听的不是这个?你能不能就象以前那样给我点安慰?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当他们交上好运的时候第一类人以为这不单是运气不单是机遇他们把这个看作一个征兆--是有一个高高在上的人照看着大小诸事的证据第二类人把它就看成单纯的运气一个幸运的转机我相信第二类人会以相当怀疑的态度看待那14个发光体对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个两分的形势或许好些,或许坏些但内心深处他们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他们都孤立无援这让他们充满恐惧是的,有这一类的人可还有许多人应归于第一类当他们看到那14个发光体他们把它看做奇迹并且在内心深处,他们觉得无论发生什么都将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这让他们充满了希望明白了吗,你要问自己的是:你属于哪一类人?你是那种看到征兆,看到奇迹的人吗?还是只相信纯粹运气的那种人?或者换个角度看问题--是否有可能世上,根本没什么巧合呢?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晚会我和Rada McKinney,坐在一张沙发上她就坐在那儿看上去那么美,看着我我上前俯身去吻她突然意识到,嘴里还有口香糖因此我转身把口香糖吐出来吐到沙发旁的一个纸杯里再转回头来却发现Randa McKinney吐得满身都是我知道这事是个奇迹有可能我正在吻她的时候她正好吐出来那会让我一辈子都吓坏的永远也摆脱不了我是个相信奇迹的人那些发光体是个奇迹这就是了那么你是那类人呢?你感觉舒服多了吗?是呀那么我是哪类人,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从没告诉过你,Colleen的临终遗言她说,“看”这时她的眼睛亮了一下然后她又说,“挥棒”你知道她为什么说这些吗?因为在她濒临死亡的时候,神经也未终止活动一些在你棒球比赛中有关我们的零散记忆突然出现在她脑海中没什么至高无上者在照看我们我们是孤立无援的Merrill, 等等.嗨, 亲爱的.嗨, 宝贝.我...只是想在晚饭前出来散一下步.你很喜欢散步.这都是注定的.很疼吗?我并感觉不到什么.那就好.告诉 Morgan...要多玩游戏.即使傻了点也无所谓.我会的.告诉Bo要听哥哥的话.他会好好照顾她的我会的.还有告诉Graham --我在这里.告诉他...要领会.告诉他要领会.还要告诉Merrill要努力的打出去.看, 你得问自己的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那个能看到征兆,看到奇迹的的一类吗?或者你认为人们只是走运?没有巧合,这一切可能吗?挥臂吧, MerrillMerrill...挥臂吧.
1.这个电影的悬疑性太强了,从开头起,你就很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怪圈,最终人类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子。
2.小男孩和女孩戴的帽子,我以为这是个已经被外星人控制的隐喻,后来男主的的弟弟也戴上了一样的帽子,我还以为他们三个都被外星人控制了。
3.他们把房子的窗户封起来,外星人在屋顶跑,我觉得真的很恐怖。
设想一下,如果是你处在那种环境下,你不知道外面有什么,但是一直听得见奇怪的声音,真的感觉超恐怖。
这个感觉太真实了!
4.有一幕是男主突然看见门下伸出的手!
我的天,吓死我了!
我特别怕这种类似床下或者门缝里突然出现什么东西的场景,感觉特别吓人!
男主还突然把外星人的手指砍掉了……5.我记得有一幕是外星人倒地的情景,拍了第一视觉,让人身临其境。
还有水杯落下来,我觉得这个拍得特别好!
我很喜欢。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Leno的结局,也是这种第一人称视觉拍摄的,我觉得很好,观众很容易被带入剧情。
也更容易体会那个场景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种拍法很独特。
3.看到最后十分钟,男主回忆起妻子死亡的经过,我差点以为这个外星人是男主的妻子变出来的,回来只是因为太想念家人。
(哈哈哈,脑洞有点大)4. 其实我有个不一样的想法,如果那个外星人给小男孩喷的不是毒药,而是救他命的解药呢?
如果在外星人真的是她母亲变得呢!?
(不过好像没有太多的线索和暗示可以表明)5. 我一开始就看出来男二是演小丑的杰昆,那时候他好年轻!
杰昆也是个好演员,眼神戏也特别赞!
我觉得我会多找几部杰昆的作品看。
6.不过我觉得有点小缺点就是铺垫稍微有点长,感觉最后四十分钟最精彩,不过这点缺点可以忽略,这仍然是一部好电影!
ps:外国小孩子真是太可爱了!!
我超喜欢!
妈的,被天真快乐的理工科蠢白人拉着看这煞笔电影,看到沙马兰的名字我已经崩溃了,出于i人的礼节还是没有回绝导致看完彻底崩溃。
叙事矫揉造作且衔接极其混乱,小男孩的设定也谜之让人不爽。
能看得出沙马兰有意想营造某种意识流vibe,也刻意让人物透出某种木木的创伤后的忧郁,但手法却相当弱智,有着东施效颦的拙劣。
整部电影节奏在太拖沓和太仓促之间反复横跳,且一度让人幻视为同志家庭。
至于外星人的设定到底有多傻逼多矛盾我都不想描述了...与房屋相关的白昼场景还算好看(仅视觉角度而言),典型的美式农场地区房屋,满当当的房间,印花壁纸,某种棕黄色调的滤镜,我通常喜欢观看这种画面和环境设定。
但也可能是潜意识里因为"浪费将近两小时被拉着看一个大傻逼电影真令人郁闷"而努力找补一些东西来让自己觉得好一些。
当一部电影太过傻逼,但是电影本身却有点子年头了,其傻逼程度就常被宽恕,辅以一些vintage的视觉体验。
但无论如何总而言之,沙马兰显然就是个纯煞笔,这个结论在十几年前不小心在电视上看了他的《水中女妖》后就定下了。
The sixth sense是否名副其实还有待商榷,但沙马兰是个煞笔的事实无法改变。
如果你爱沙马兰,祝你俩天下第一好。
当初下载这部电影是冲着票房的,天兆这个名字让我误以为这是一部特技大片,于是我赤裸裸地上当了。
大致理了一下思路,男主角家门口的的麦田怪圈是外星人入侵的信号,当男主角一家人以为这次必死无疑,外星人却由于四肢柔弱头脑简单被打败了,于是男主角重拾了生活的信仰。
暂且不说剧情是多么狗血无聊亢长,导致我两度快进。
导演的恐怖气氛制造的还是不错的,愈是模糊的事物,愈是引发人的恐惧。
统计了一下,106分钟的电影,在前80分钟,外星人只出现了四次,一次是跳上屋顶(话说能这么矫健跳上屋顶,怎么就那么容易挂了),一次是一只脚跨离制造的麦圈,一次是在电视里路过幼儿园,一次是被砍掉一只手,其实就是这80分钟,我才感到真正的惊悚氛围,是一种隐约,逐渐靠近,慢慢吞噬的感觉。
但是一到最后,外星人现身男主角家宅放毒气,就彻底破灭了,虽然外星人仍是只能看到一个畸形的轮廓和放光的双眼,已经够毁灭之前所铺陈的一切了。
怪异的麦圈图案曾经让国人开了眼界,各样的想像很多很多,其中大多数又是以外星人为主要的想像对象,这部电影也是以此为主,真的弄了群外星人出来。
作为科幻片来说,这部电影的想像并不大胆,而侧重于情感生活方面的描述,只其中隐伏着一笔,从始至终隐隐可见。
可疑的是那位小女孩,她对水的敏感一直不能令人解释,但也是她增添了该片的可看度,太可爱了。
怕水的外星人其实还没有另外一部怕音乐的外星人有趣和真实,当然了,俺这是说的火星人闹地球那部。
外星人没有那么可怕,恐惧才会带来世界末日。沙马兰这次是用科幻片/灾难片的元素来拍家庭片/宗教片。孩童可以在梦中看到未来,亡妻的遗言恰是救世启示,拯救一个家庭就是拯救世界。故事结尾,每个人都重拾信仰。导演技法非常出色,儿童电话成了接受信号的媒介,只用手电筒便营造出了惊人的恐怖氛围。
气氛完美。。。气氛满分。。。要知道这是部低成本电影
【B-】剪影、遮掩、局部特写、主观镜头、音效环绕,以及透过电视媒介的镜面反射,通过一切视听手段来隐藏外星人的真身,是绝佳的氛围营造,同时也是受限于制作成本的拙劣表达。文本上的装神弄鬼与影像内部的作者表达同时存在,但大部分时间内都被前者所拖累,于是糟粕>精华。直到最后十分钟才得以看见沙马兰的真正目的,前面大段大段的冗长都是为了这十分钟的“奇迹”降临,但文本上并未做到《第六感》那般让人信服,场面调度又没有《不死劫》那样惊艳,导致影片就卡在这么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处境,宣告了沙马兰的失败。
6/10。重温。沙马兰大大降低了灾难图景,玉米田奇怪符号的上帝视点镜头、格兰拿起刀折返回储藏室门口趴下来看个究竟、地下室御敌时打碎的灯和楼上零零碎碎的外星人脚步声,所有外星人的攻击都存在一种假想性,全程通过电视信号的中断和恢复来转述外星人进攻和撤退,到最后外星人的整体形象出现,手中抱着摩根对他释放毒气,也只有切断的手指和电视机上逆光的黑影,更多镜头是人物害怕、犹豫的反应,如此反类型手法表达了沙马兰的宗教母题:从决战前晚餐、拆木板保卫房子到摩根的大难不死,正是格兰从放弃信仰、战胜恐惧到重拾上帝眷顾的心路历程,结尾处一个窗外冬天降临的内部蒙太奇,格兰穿上了神父的衣服,令911噩梦后社会秩序受威胁的美国观众,通过一部电影中威胁的象征性解决重拾精神支柱,这种远离中国大众生活的宗教情感是本片口碑失利的原因。
麦田怪圈的一种解释,怪怪的感觉。
幽灵般的审视视角在最后一个摇镜之下都化为一种如一的真挚 水和门设置都不错 一种坚固的同时绵延流淌的足以抵挡一切的情感力量 重要的是不再禁锢它 与它一同带着目光直面恐惧 我们便能看到一切 吸引我的还是那些简单的极具美感的推拉摇移
你试过用木桩和绳子在麦田里踩圈么?
不明所以,傻马兰吃老本吃到这份上也算本事了
我对麦田圈很感兴趣,不过呢……要是能拍得更神秘一些就好了。外星人怕水,怕水啊……
前後線索的關聯,鋪墊與對照,妻子與孩子,水的味道,奇跡與巧合,最後還是決定重拾信仰,利用手電的光源進行場面調度,氛圍的鋪墊還是厲害。用外星人展開議題還蠻別緻,可惜最後外星人現身了就真破功了
原以为是部科幻片,又以为是部悬疑片,还以为会是恐怖片,结果……好吧,是部劣质啰嗦的科教片!
要骂街了!!!还能不能更蠢一点了!!!!!
连天线宝宝这么可爱的点都不太记得了真是没留下什么印象啊
私以为让外星人现出原形弱化了恐惧感,惊悚和煽情并置,前半段融合了一些B级惊悚片的模式:一个惊悚过后立刻补一个玩笑,或者一个玩笑过后立刻补一个惊悚,那些很冷很萌的小幽默让我觉得沙马兰是个很可爱的导演
人们在感受运气的时候会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人看到后不认为那只是运气,不认为那只是巧合,他们认为那是一种符号,是证明某处还有别人在别处注视着他们的证据。
较早期看的此类电影,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
最后出来了几个影子,然后就没外星人的P事了。
外星人认为地球人要用原子弹炸毁他们的星球,于是来地球惩戒地球人,最后被地球人拿棒球棒一顿揍,这就是剧情!弱爆了!
有人说这是希亚马兰的堕落之作,我倒觉得作为恐怖片,它做得很到位了,尤其前半部的悬疑气氛很阴冷。只是片子对外星生物的描写超越了对主题“麦田怪圈”的探讨,而且片子后半部主角们跟外星人的对阵让人失望
【8.3/10】爱与信仰的重塑,剧作虽然依旧略离谱,但已经算是沙马兰作品中较为完整和自洽的一部了,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奇迹”。调度和氛围好的没话说,用视听调度隐匿了外星人的存在,局部特写、主观视点、电视媒介、镜像倒影,侧面证明科幻只是外衣,实际是对媒介入侵的自反,然而最后又让外星人现出真身的操作简直愚蠢又矛盾。封闭门窗和用声效处理表现入侵的段落致敬了希区柯克的《群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