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本剧唤起了一些记忆,是这些记忆让我由衷地对包括黄文秀在内的所有伟大的人深深致敬。
三下乡时期,在一个环境很一般的小学,学生们光着脚在水泥地上欢快地踢球,很多小朋友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服,可爱,也很调皮。
校长是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性,事无巨细地安排我们的生活起居,总是忙前忙后亲力亲为地负责学校的各项活动,采购体育器材、采购图书角的课外书、带着孩子们去县里参加足球比赛和朗诵比赛。
有一次学校的水管被踢球的孩子不小心踢爆了,校长风尘仆仆地赶来修。
印象最深的是聊起学校图书角的书总是被学生带回家之后在再不放回来,几十本书一学期下来可能要丢十来本,我以为校长会指责学生,但是校长开朗地笑着说:这是好事,说明他们愿意看书。
那一瞬间我觉得,这些孩子有这样一个校长,真好啊。
曾经参与一个需要去政府和村委对接收集资料的项目,见过暴雨天气套上雨衣雨鞋往村里去做抗洪工作的年轻支书,见过对村里各家各户情况了如指掌的老支书,执法队带我下村的人也是很诚恳、不辞辛劳的人,从小在那个县长大,知道每一条小街小巷,基本上熟悉每家每户,我至少在心里对他说了五十次辛苦了,看着他也总是问自己,如果我真的考公上岸了,我会有这样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吗?
在某个村里一个看起来似乎有六十几岁的老支书,从档案柜里把几百张资料一张一张翻出来,站着给我们一家一家介绍情况,二三十年前的纸质资料泛黄得不像话,我也需要很集中才听得懂他的普通话,就这样过去了一个下午,讲着讲着我就低下头掉了眼泪,这个年龄隔了快半个世纪的爷爷,似乎把青春都献给了村里,甚至能说出哪一户家里人口在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动,如果不是会显得很奇怪的话我当时真的很想朝他深深鞠一躬。
那段时间去过残旧的村委会,凳子是很久以前在老家才见过的木板凳,地是水泥地,没有像样的办公区,也从他们的工作氛围感受到他们工作的冗杂,一些闹起矛盾来的村民吵架声足以震碎我的耳膜,村委总要诚心静气地调节,村里相关的工作村委也要亲力亲为。
真的很感谢像这样的每一个人。
我从来不觉得我是思想觉悟有多高的人,但我也会在某些时刻生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我觉得是黄文秀这样的人和上面那些所见所闻在思想上推着我前进,也许会在未来让我也做出一些会让自己更辛苦但也更正确的选择。
7.14《大山的女儿》——动力源泉和一些批判性思考我很少看电视剧,一般是因为电视剧太长,而且拍得很假,或者我看了前面就知道后面的剧情,看完之后对我没有任何的帮助。
但是这部脱贫攻坚的片子不同,是根据真实人物为脚本而改编的一部电视剧,有些地方的确比较理想化,但是体会到核心思想,还是蛮震撼的。
《大山的女儿》意在让国人了解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真实情况,尤其是一些城里生活的人。
之前虽在媒体上了解过脱贫攻坚,但是对脱贫攻坚的具体过程和真实情况的认知是模模糊糊的,看过这个片子之后,我深切的对我党的伟大事业表示钦佩,对奋斗在第一线的基层人员表以真切的敬意。
黄书记放弃优越的待遇、扎根一线、不辞辛苦的为脱贫攻坚乡村建设倾心奉献,这时候我们除了很佩服她,很尊敬她,我们随之也会阐发一个思考,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不光是我们的思考,也是之前喜欢她的男同学的一个疑问。
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思考过这个问题,每个人为之奋斗的根本动力是想达成一种统一,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情感和理性的统一、家庭和成员的统一、社会和国家的统一、生命和物质的统一等等。
如果没有达成这些的话,内心会有一个缺口,如果一直缺着那么一块的话,多少有些难受。
每个人心中的缺口就是没有统一的地方,即使某个缺口通过我们的努力将它补上,但是又会发现新的缺口,人也是在不停的实现统一的过程中得以见证自己的一生。
不乏有一些人,我们看他们好像并不努力,甚至躺平,不是因为他们心里面没有那个缺口,而是自我欺骗,一叶障目,就理所当然那个缺口不存在一样,依旧我行我素。
但是,缺口是客观存在的,终将有一天,当那片遮着眼睛的叶子已经枯萎粉碎,他们看到那个缺口的时候,绝对会痛苦不已,悔恨自责,也许他们痛哭后会醒来,或许不会,再到地上捡一片新的树叶再次遮上眼睛。
这部剧中,就是以黄书记为中心,发散开来,干部、村民都去通过积极的辛勤劳作弥补自己内心当中缺口的过程。
黄文秀内心的缺口在于她的家乡情和亲情。
她是从百色农村走出来的,家里很艰苦,上学都是国家资助,她内心的缺口就在于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将国家给她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为家乡做更多贡献,来表示她内心中对国家、家庭的感恩之情。
当每实现一点看得见的成绩,她内心都会十分欣慰,为了事业她会想尽办法,竭尽全力。
我们留意村里面的很多人,内心当中都有一个缺口,各不相同,最开始因为很多外在的条件和个人能力的牵制,他们都将缺口掩盖起来,选择漠视。
黄书记大学是学哲学的,好像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人性的洞察十分深刻,能看懂很多,也能洞察到对方心中的缺口。
并根据自己所学,一方面联系外在的资源,另一方面给每个人做思想工作,让对方主动的摘下蒙在眼上的叶子,听黄书记的,通过辛勤的劳动,把缺口补上。
当每个都在尽力去成就自我,弥补缺口的时候,他们都是幸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和睦起来,日子欣欣向荣,越来越有盼头。
下一个问题就是,我很受震撼的一个问题,村两委很多资历比他老的,各式各样的村民们,为什么听她的?
为什么听她的?
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是令我惊叹感慨的过程,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管不住本性的人干不成事情;能管住本性的人能干成事情;在管住自己本性的基础上,洞察人性,合理的利用人性和本性的人能干成一番大事。
在意大利出访的习主席,被问了一个问题:“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习主席回答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无我就是能理解本性,管住本性,而不是被本性支配。
黄书记其实就是做到了“无我”的状态,真心的为他人付出,把村民百姓当成自我。
如此之快的得到百姓们的认可,是因为她没有一点私心,真的敢干事,干实事,竭力干。
大部分任务其实不是很急迫,也不是她分内的事情,她却冲在最前面,从来没有想过干这些活是为了给自己、家庭挣钱啊,或者升官啊。
在剧中她是为了获得满足感、被他人认可的感觉、成就感而去工作和奋斗的。
我觉得他的想法很高洁,但仍不够纯粹。
在马克思看来,革命也好,建设社会主义也好,最应该需要的一份精神就是纯粹的理想信念。
我觉得黄书记也有很强烈的理想信念,这与获得满足感和认可感不矛盾,但在剧中,有的时候我认为她是被认可感和成就感所支配了。
这种心态在基层还可以,但是如果到了高层,纯粹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工作的热情源泉依旧来源于满足感和认可感的话是不持久的、易受挫的。
但我觉得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剧情的需要,如果我生在剧中是她的同学,我还是建议她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青年人将人生理想和国家发展共频,而不是把自己过多的精神世界寄托在事业或者国家上。
当然,黄书记也有自己的爱好和内心世界,比如她还会写毛笔字,会音乐等等,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如果想发挥出跟大的价值,还需要少一点青年人的锐气,多一些稳重和隐忍,有些根基比较稳固的,需要上级和下级慢慢形成合力将它松动、去除,革命绝对是有流血和牺牲的,但是如何将风险化为最小,这也是她需要考虑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她忙于事业,30岁还没有找到对象,一个女同志,如果年纪大了,生孩子什么都有风险,而且作为女同志,过于操劳对身体健康也会有影响,我觉得,奋斗是绝对需要不停的,但是也需要顾及全局和可持续发展,包括家庭的建立、下一代的培养,事业是人生的一部分(这里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知道基层工作者真的很不容易也很忙),等忙完之后,各种事情都是需要考虑的。
还有一点,是我想给她和编剧提的一点建议。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不要以工作的名义去压迫原本就已经比较稀缺的生活。
我们中国有个观念就是勤劳致富,但是缺少创新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下面的人被工作压得太死了,没有时间休息和调整。
就说我爸,工作这么多年,没有自己主动出去休假旅游过。
当代,跟以往不同,除了勤劳还需要的是创造性。
我们讲究效率而不是磨洋工。
德国在这方面是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只要下班,没有极其紧急的事情绝对不会加班的。
我们在这方面到不能保证,也很难达成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当然,我也能看到政府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发布了很多保护法案。
但在媒体上还没有做出调整,仍在宣扬辛勤工作很好。
我觉得在某些方面的确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事情的两面性,闷头苦干的结果就是缺失创造性。
我不是很赞成宣传加班,即使是加班也需要当事人是自己乐意的,但是我希望社会形成一种共识,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上班的时候就高效工作,不要把工作带入生活,也不要把生活带入工作。
这是中国的一个老问题了,某些紧急需要处理的事情可以加班,但是,不仅要给工资,还要补上休假的时间。
2020年之后我们是奔向科技强国,创新创造强国,在长时间而且高强度的压力基层比较难赋有创造性,因为他们所有的精力都在被规定好的条条框框里面,怎么还有时间去尝试他们擅长的和特别的想法呢?
当然领导干部的加班,也有一种可能是为了工作的需要,在当今的社会共识当中,他可能是要做给别人看,但适用不适用于我们自己,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判断了。
之前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不明白一件事情,曹操拥有百万军马,为什么不直接在安全的军营当中指挥打仗,而是非要冲在前线,多次接近丧命。
我当时隐隐约约知道,他冲在前面,小兵们就斗志满满,奋勇杀敌,气势十足,但背后的运行机理是我不甚理解的。
看完这个片子,结合《金瓶梅》的情节,我彻底清楚了。
在中国,是从上到下的结构,上面的意识,不自觉的就会传导到下面,下面内心深处都是遵从上面的,支持上面的,上面的人是下面的“榜样”。
这也好,也不好。
如果上面清正廉洁,惠及百姓,那么,整个中国都会欣欣向荣。
如果上面出问题,被本性支配,上梁不正下梁歪,百姓会受尽疾苦,而且没有地方诉说(当今社会已经有很多途径了,社会制度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
这也就更能理解,作为一个领头人,应该严于律己,我将无我。
顺势而为,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剧中,黄书记面对的纷繁复杂尤其是人情关系,是很令我挠头的。
我自己看过不少书,对人性也有一些分析,但是遇到那么多刁钻的事情,我坐在黄书记的位置上,基本上也是束手无策,但是她基本上遇到一家事情,就能解决一件事情,这是最令我佩服的事情,同时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
第一,在其位,谋其职。
如果我们担任某些职位,一定要尽己所能的,相应上级的号召,调动各种资源,想尽办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可能我们会吃一点小亏哦,但是要知道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你能力的锻炼是给基层人员最大的馈赠。
第二,积极乐观,办实事,讲真情。
现在这个年代,已经跟之前不一样了,如果你说的都是虚头巴脑的话,做的事情都是应付差事,没有人会真正跟着你干。
如果你没有真心对别人好,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别人也都看得出来。
人心,难得却易丢。
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了解本性,控制本性,运用本性。
干实事,将真情,才能得人心,才能干成大事。
第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在什么位置,做好什么活,不要急着挑战领导和上级,可能他们做法有些是比较落后的,但是你就一定很成熟和完美吗?
这不一定的。
所以先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干好,如果领导影响到自己分内的事情,需要慢慢来解决,不要动感情和过早表态。
因为官场和人情社会有的时候很复杂和比较暴力和阴暗的,想要做出更大的贡献,首先需要保住自己的生命健康和做好基本的工作。
老弱病残、鳏寡孤独、自私自利、好吃懒做……这些村民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他们都中华大地上鲜活的人民,他们都希望过上好日子,所以,脱贫致富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放弃。
一个年轻弱小的身躯,用她对老百姓的爱、用她的智慧、用她的热情,克服重重困难,爆发出共产党人无比巨大的能量。
对比之下,老夫无比汗颜,唯有泪目!
就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共产主义信仰者,在党的引导下,团结人民,奉献自己。
“我先看到村民的自私,然后看到他们的自尊,最后我看到他们的善良”太感动了。
蛀虫不会出现在我党中,那些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早已是党的叛徒!
电视剧拍得很好,只是其中艰难没有突出,只宣传了办事的顺利。
而在脱贫其中,必然是难大于顺利。
也许是不敢真正拍还是怎么样?确实也是如此,毕竟还有很多人思想觉悟不高,只会看到损害人民利益的一方面。
祖国会越来越好的!
“我答应让你爸种烟,你答应我考上重点高中。
”“我们试试小班直播带货,给贫困户卖橘子不收钱。
”“三十万斤,一个人背50斤,2000人背三趟,1趟2个小时。
”人心都是肉长的,老乡们也是这样。
真的有人实实在在帮他们脱贫,他们的志气首先被扶了起来,其次文秀敢想敢做,说直播带货就搞直播带货,让乡亲们有了底气,勇于尝试。
最后,动员群众,发挥集体力量。
“党员带头”不是一句空话。
第一点:说话的方式。
编剧是对广西人有偏见还是不了解广西人呢?
一股广西味普通话,怕别人不知道是在广西一样。
所有人的口头禅都是“得”“不得”,尴尬的要命!
第二点:脱离了群众也脱离了生活,看过黄文秀纪录片的都知道,文秀书记带领群众脱贫时有多困难,而这部电视剧太顺了,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教育你,处处伟光正,这很令人反感。
第三点:三观扭曲!
有一个情节,有个脱贫干部特意去刁难群众,原因就是那个群众有自己的致富路线而不愿意加入他们,他就故意拿着摄像机去拍别人,说阴阳怪气的话,群众生气了,大家反而帮那个恶心人的干部数落群众,第四点:文秀书记常年在外面跑,晒的都比较黑,里面的演员都太干净了一部好的传记应该真实,而不是去虚构太多的东西,
开头我本来想说:故事是好故事,想了想还是删掉了,在我心里这个剧情不只是一个故事,更像是缅怀黄文秀事迹的一个渠道,是让我们大家都了解这么一个人的方式,我觉得不止要把它当故事看。
这部本来是我从一个公众号推荐来的,一直标着想看未看,后来豆瓣上一老朋友说他看了我才决定看了它,没想到是这么一个故事。
说真的我觉得没有人不会为黄文秀所感动吧,虽然电视剧确实随时随地充斥着一股红色基调(当然我不是说现实不是这样),但是无私奉献的精神确实感动人,有这样的书记带动村民致富,我觉得没有人会不感动吧,甚至我看的时候就在想,他们怎么这么多的工作呀,又要联系人学习技术,又要帮村民种地,帮村民打扫,帮村民建猪圈,还要修路,管产品销售……一心为村民,每个都是免费帮助,是党员的义务,我以前从来没觉得党员是这么光荣😂 其实剧情的安排我觉得拍的不是很满分,有很多煽情的地方我觉得确实有点出戏,我只喜欢看黄文秀和村民一起建设百泥村的地方,所以说五星大多数奉献给黄文秀这个人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这部剧,能被她的精神感受到。
这部戏各方面都不错,演员也很到位,什么方言之类的就不说了,这些都是小节。
唯一让我感到失望的,就是编剧。
很显然,主角被过份美化了。
不可否认黄文秀确实很优秀。
但是剧中的黄文秀以及各村的大学生第一书记,感觉个个比市委书记,省委书记都要厉害,这么拍真的好吗?
是不是有点假?
拍戏贵在真实,不然这种假的东西拍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秀美人生》就比较真实,让人仿佛真的来到了百坭村。
也真的见到了黄文秀。
这个剧我还没有看完,但真心觉得这个剧里的演员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发展,不是说流量明星不好,但个人认为这里的演员要给够他们机会,要被发觉和挖掘。
流量明星一开始可能演技并不怎样,但他们的机会比较多,慢慢的也就炼就了演技的本领。
如果给本剧里极少在其他剧里演出的演员更多的机会,中国的电视剧行业会有更加美丽的明天!
之前电视里放,老妈追得津津有味,偶尔路过听到蹩脚的口音台词没看画面心里就已经开始吐槽了,想当然的以为又是什么垃圾扶贫剧,直到有一天看了一眼,“嗯?
刘奕君?
刘奕君也开始接烂剧啦?
”现在我狠狠打我的脸。
这是什么催泪剧,已经流完我几年的眼泪了,而且再看一遍居然还能有新的泪点。
走广西大山崎岖山路的勇气,撸起袖子说干就干的执行力,面对冲突与怒气的隐忍,努力寻求出路的智慧……虽然拍成电视剧一定会有美化的程度,可一旦想到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是实实在在有存在过、拼搏过、伤心过、挣扎过……就会既佩服又为之惋惜。
从来不是厌恶电视剧的假而是厌恶它的毫无逻辑无法使人共情,当真实的事迹作为底色,会在屏幕前泪流不止的我不会想到演员个人,事件无论真假,能为自己所用的总归是真实的,也将受用无穷。
谢谢这些背负理想和抱负的人,因为他们的家国情怀,心系祖国,才让我们有机会去追寻个体的幸福。
致敬每一位“铺路”人。
杨蓉演的不真,尴尴尬尬
有的人选择拼命努力逃离落后贫穷的家乡,也有人在拼命努力改变落后贫穷的家乡。无论在哪里,只要通过劳动创造财富都值得肯定,但仍然有这些少数的人选择逆行,放弃优渥体面的生活去最艰苦贫瘠的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正是因为有黄文秀这样的人存在,才有更强的信念建设好新时代新农村。
非要塑造圣人,产生绝望,再信仰崩塌。
论迹不论心,这个时代总有人逆流而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黄文秀这样的人太少了。电视剧拍的一般过于教条了,没有生活味。
豆瓣变红了?
不好看
真诚的人总是令人尊重!我党痛失了一个好书记!致敬黄文秀!
国产剧还是那个毛病,没有那个节奏感,分集说切就切。是不是先拍后审得问题?黄文秀的一年活了别人的一辈子啊!节奏再紧凑些就更好了
这个剧很奇怪,为什么能把事讲得又难又简单,就是问题很多,但好像一眨眼就能解决好想拥有女主一样的朋友,只要看着我就能满身能量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时候确实让人看了想入党,但过于无私(不是说女主)的时候又不是很像人类
口音听起来太别扭了,但看着评分高,就觉得可以忍受下,多关注剧情发展。可是越看还是觉得有些脱离现实,有很多地方无法信服。还有设置女主与村委会成员暧昧的矛盾不知现实是真有,还是为了剧情写的,多少对真人有些冒犯吧!
杨蓉的表演简直脱胎换骨,完全看不到她在以往狗血爱情宫斗剧的表演痕迹,看得出她对原型人物形象塑造和挖掘是下了苦功夫的,恭喜她在转型期找到了新的方向,期待演技奖项的认可!黄文秀做工作讲究方式方法,能积极跟群众打成一片,不预设立场。更可贵的是她没有丝毫学生气,解决方法能抓住关键,脱贫致富,冲破小圈子狭隘视角,让大家能看到多数人的利益跟个体利益不是零和博弈,前者福利的提高反而能够实现后者的长远获益!另一方面,这部剧并没有只局限于突出了黄文秀个人的工作,而是着重描写了一整个基层干部的群像,一群第一书记互助互帮,共同许下脱贫帮扶誓言的一幕让人动容,其中不乏女镇长,女支书这样大量的让人记忆深刻的女性基层干部形象!最后不描写情感婚恋的女性事业剧真的是极其宝贵,希望更多人关注和支持!
对不起,我可能一辈子理解不了老婆亲爹死了都没有公务重要,需要旁边的人说心疼才会哭。以及这种剧情要宣传什么态度,我更理解不了。PS:表演永远拖最后一个字,大段大段的宣讲,总是自我陶醉的样子,把这写个短评还要举报说我含有违法或不良信息,你继续!这个口音模仿的。。。。
建议大家去看原型就可以了,杨蓉不管再努力再考究,这演技还是不太行,这个剧让大家了解到黄书记是件好事,只是就拍摄成品的效果来说,麻麻赖赖。
只针对电视剧演绎评论:尬
真人真事很好,但是这个电视拍的。。。。。这是在干什么这是在干什么这是在干什么🆘🆘🆘🆘🆘
煽情,一直难以入戏。反倒是戏外的采访更让我感动。
演得假大空 强行感动 一嘴蹩脚的话 对事不对人 请尊重史实 请尊重观众 不要总搞这些半吊子来糟蹋…
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有人要回去的,我就是那个要回去的人。致敬所有扶贫干部
她真的,我哭死
什么都好,就是主角演技有点尴尬,完全把一个满怀热情的年轻女大学生,演成在官场打了多年太极的人!黄文秀是年轻的扶贫基层干部,不应该像剧里表现的像一个中年干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