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 非常暴力 钢琴曲却一直相伴 故事内涵深刻 老人 年轻人 2个极端 除了赤裸裸反应社会问题 更让人深省 正义不一定正义 黑暗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你以为的那样...英式暴力风格 全篇黑灰蓝为基调 却让我感到那么几分柔和凄美 老harry睿智 身形不那么矫健 却依旧宝刀未老 这些老将 真是一个顶十 Michael Caine,Clint Eastwood.... 喜欢和睿智老人在一起 听他们道人生波澜起伏 感受他们带给他人的启迪和感悟人命将至 若能在将死之际 完成某些使命 也可欣慰了.... 那也就活有所值了
熊孩子编程的混混都该杀....擦这是啥地方呀真TM乱.....这些象蛆虫一样缩在下水道里的混混真TM讨厌.......抱歉他们还不如蛆虫......-,凸没个熊孩子都是废柴熊家长养出来的-,凸.........干得漂亮哈里老爷子-,b擦!!
律师都是吃人饭不拉人屎的人渣......只要能挣钱就没良心.....-,凸是啊你该给那女孩叫救护车的......自作孽不可活.......-,凸干得漂亮哈里烧掉这罪恶的魔窟!!!
干得漂亮老爷子这帮渣滓都TM是软蛋随便吧啦吧啦就啥都吐出来了-,凸碧池!!
你丫咋对抓好人那么上心呢??
就算真是他杀了那渣滓你丫就费得让好人进监狱坏人继续逍遥是吧......-。
凸就是啊碧池!!
真有那能力抓真正的罪犯去吧在这盯着个复仇的老人你真有能耐-,凸碧池!!!
你丫有什么问题???
懂人事吗???
......-,凸碧池!!!
这样你丫满意了吗???
........-,凸说的是呀这里算得了什么??
小混混罢了切-,凸警察的作用......真用得上警察的时候警察管用过几回???
.......-,凸地下通道终于可以正常使用了甚感欣慰.......都挺好不够那碧池女警假了点不合理了点.........不管咋说片中还好些天朝现在这世道别说行侠仗义都已经让人没法当好人了......唉.........
看到最后的时候,我简直像在看一部恐怖片一样,紧张地捂起了耳朵就怕当黑幕落下,迸出一声绝望的枪响不是么,其实现实就像这个结尾一样,你以为坏人都被放倒了,和谐的社会里再也不会有丑恶了,在光天化日下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黑暗了,总是会有人来给你当头一棍但是幸好,这是部电影。
而且幸好,它留给我们一缕希望之前偶然在某部影片的开头看到这部片子的预告片时,我对它的期望值是很高的。
看到一脸疲态的老管家哆哆嗦嗦地拿枪追杀着小流氓们,我就感觉这会是部很不一样的片子。
但是看完之后,平心而论,就剧情上来说,本片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
揭露社会现实,不算太犀利。
制造戏剧冲突,不是太给力。
倒是悬疑气氛把握的挺好,几场枪战都让人看的心惊胆颤,跟老爷子的身手一样,缓慢,但是极具爆发力本来期待能在剧情里看到什么值得深思的东西,事实上也还只是简单的以暴易暴,杀人偿命。
同时破绽也还不少,老爷子直接把整套带血的西装扔掉也没被人举报,女警闻到了外套上的火药味还不直接拿走。
不过这些毛病基本上算是无伤大雅。
反正片子里的警察基本上是很SB的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导演的功力不错,虽然节奏缓慢,但是沉稳。
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或者剪辑,但是能有一种无声的力量吸引你看下去。
据说这是该导演的第一部电影。
如此朴实沉着实属难得。
整个片子没有塞进太多的内容,简单直白,也深沉有力其实如果这个片子把主角换成个年轻人或者是中年人,绝对就是部像白开水一样平淡的中庸之作。
而全片最大的亮点,也就在于这个主角的身份,还有老爷子麦克凯恩的精湛演绎。
这不再是一个因为有了仇恨就刀枪不入的孤单英雄。
就算他曾经是个战绩斐然的老兵,年纪大了手也得哆嗦。
前半段里,那种老无所依的凄凉相当的震彻人心。
而这位隐忍的老人每一次面对失去至亲时的哭泣,都显得那样无助。
纵然是后来他开始了他的复仇之旅,也是始终令人提心吊胆的。
他毕竟老了,买枪的时候,第一下他能迅猛地像只老虎,第二枪他就已经慢了半拍让小年轻闪到身后了。
要不是那家伙磕了药,老人家可能已经性命不保了。
这个颤颤巍巍的老兵,至始至终都散发着一股烈士暮年的悲凉气息,让人感慨不已。
还好,最后的结局是美好的。
其实老人家是无所谓死不死了,那么大年纪,唯一能陪伴他的妻子和老友也已经逝去,人生已经走到了孤独的尽头。
但是他能活下来,让人能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可怜的老头终于了结了仇怨安享晚年。
这个光明的结局,还告诉了我们,即使正义是这样的孤独,它也仍然存活,并将继续行走在无尽的黑暗中
凯恩老贼的角色塑造功力不俗,上一个让我影响深刻的是在一部片子里饰演的一家钻石公司里的老清洁工,貌不惊人,体弱迟缓,却能够一夜之间盗光公司所有的钻石,重达数百斤,而且第二天照常上班,无人发现,如何在重重设防之下成功盗走如此大量的物品成了不解之谜,想知道谜底吗?
看一下那部由他主演的《天衣无缝》就知道了
不得不承认这个电影太对我的胃口了,如果有六星的选项,我会毫不犹豫地点上去。
因而心血来潮想写点儿什么。
记得有时候提到某个让我不堪的人,总会有人跳出来,说:虽然此人是个傻X,但其实他还是很善良的;虽然此人做了某某无耻的事情,但其实他也做过一些好事的;虽然这个人坑了你,但其实他也帮过别人。
好吧,人的确是很复杂的存在,真实的世界里面,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之分的。
贯彻这个理念的电影有很多,一时间只能想起《火龙对决》,正派反派在道德上没有明确的界限,人性上也没有高低之分。
类似的处理,对于电影而言,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可以让电影丰满许多,可以给电影平添一份成熟、真实的感觉。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经过多年对做坏事给别人带来苦难的人进行“理解”、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后,我真的觉得这样的自己太宽容了。
其实每个人面对每个人的时候,都是用自己不同的方面来进行面对的。
你面对别人的是你坏的一面,你的这一面让人觉得你恶心,那你就是很恶心,才不用管你在别的方面又是怎么样的。
你用你的某一个方面伤害了别人,你就得用全部的你来接受惩罚。
《Harry Brown》中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简单直白,导演几乎就没打算进行任何复杂化、丰富化的处理,坏人就坏得彻彻底底干干脆脆,基本不强调堕落的社会氛围中、凄惨的生存背景对邪恶人性的塑造和释放作用。
尽管稍微提到了Marky的成长经历,给了Marky一个无法主宰自己人生的可怜虫形象;尽管也有Sid这样私底下干坏事,但与人和谐相处深藏不漏的人物,但俨然Sid是个比一般的所谓“坏人”还要虚伪和危险的形象,而且Sid的存在也最终爽快地给反派们判了死刑。
所谓人的复杂,我更愿意相信是塑造性的复杂。
几千年文明的建造和发展的过程,无非是人在自己的动物性前提基础上,怀着并不纯洁的目的,进行“人性”的建造、完善和美化的过程。
文明越是发达,越是进步,就越让人怀疑:动物性是不是就越显得无孔不入,人性是不是就越显得虚弱和虚假——因为如果人性如此美好,又何苦要这么许多“文明”的东西来描绘抑或装点。
因而,别人用动物性的一面来对待你,甚至伤害了你或者你的同伴,最简单的办法,无非是自己挑起担子,用你的动物性的一面去干脆地还击。
PS我一点都不觉得电影在Harry Brown复仇之前的铺垫有多冗长。
当然如果把电影纯粹当成个动作片或者仅仅是冲着糟老头最后爆发的噱头来看电影,那前面这段的确是冗长了,冗长得多么不知好歹。
事实上我反而很喜欢前面的这一段,且不说与剧情、影片情感、影片主旨有多大的关系,就凭那静默又镇定的气质,就已经是很不俗的了。
比如《处刑人》,也是我很喜欢的电影,相较之下就显得轻浮了许多——怎么说呢,但凡扒光就上之类的做法,都是会因为前奏不足而显得缺乏营养的吧;或者说,所谓的艺术感,都是要扭捏一番才能实现的。
上午没事儿,和往常一样,找部电影看看,结果遇到了《哈里·布朗》。
一口气看完后,心里有些感触。
就片子本身来说,没什么出彩之处。
老套的情节,和有些电影一样,都是拿着退伍老兵说事儿。
和他们不同的是,这个名叫哈里·布朗的老兵已经70多岁了。
哈里·布朗住在一个贫民区,每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去社区医院看望垂危的老伴儿,然后去楼下的酒馆和老朋友len下棋。
然而,每次出行,他都小心翼翼的避开可能是捷径的地下通道。
因为,那里是贫民区小混混们的乐园。
这些小混混们无法无天,吸毒、贩卖毒品、打骂甚至杀害当地的居民。
len就是受害者之一,小混混们往他邮箱里边放狗屎、往他脸上吐吐沫。
哈里·布朗劝他要忍让,要去警察局报案,避免正面冲突,len感到不理解,因为哈里曾经是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成员,可是现在却看不到一点儿特种军人的勇气。
哈里告诉len,自从认识了老伴儿,就已经决定安安静静的过日子。
可是,事态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
先是老伴儿抢救无效而去世,接着,len也出事儿了。
一天晚上,小混混们在len的门口放火,len忍无可忍,怀揣一把刺刀来到地下通道,想把他们赶走,结果被混混们杀死。
哈里心痛之下,把希望寄托的警察身上,可是最终却大大的失望。
因为刺刀是len自己的,所以法院不认定混混们是故意杀人。
受到双重打击的哈里在酒吧喝多了,回去的路上竟然遇到一个混混持刀抢劫他,专业的特种格斗技能使他轻松结果了这个混混,鲜血似乎更加刺激了复仇的欲望。
他取出了尘封多年的军刀(看外观应该是索林根的FS2000),杀掉两个贩卖枪支的混混,抢了几只手枪。
开始踏上复仇之路…… 最终的结局还算圆满,他亲手打死了杀害len的凶手,因为救了警察,也免于起诉。
最后的镜头是哈里在家里出来后,终于直接走向了地下通道,这似乎代表黑恶势力已经烟消云散。
这部片子给我的印象就是立场不明确。
要说突出显示警方的不作为吧,最后还是警方的狙击手救了哈里。
要说突出主人公的英勇吧,最后的结局似乎暗示不全是个人的力量。
想来想去,真正有所感触的是:人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有所积累,同样是拿着一把军刀,len的结局是被杀,哈里却能用它复仇。
如果没有海军陆战队的经历,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倒是《飓风营救》里男主角的一段话可以为此做个注解:“我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你想要什么。
我不会和你谈判,因为我没有钱。
我有的只是特殊的技能,经过千锤百炼的技能,这种技能对于你们这种人来说,将会是一场噩梦。
”
Have you ever killed a person?影片的一开头就是以一段由手机或者类似的廉价摄像设备的拍摄的短片,尽管凌乱并且低像素,但关键在于真实,并且达到了震撼的效果也直指了影片的主题 - 毒品 暴力 枪支 因玩乐而意外发生的谋杀,同时也预示了结局 生命因为过度放纵 而失控终结Have you ever killed a person?影片就这么正式开始了,Harry过着他简单规律的退休生活,平时就是去酒吧喝喝啤酒,和好友Lin下下棋,所有的一切都是简单平静的除了每天去医院时候那个黑暗幽深充满噪音的地下道,而就是这么平静的生活可曾想到突然间他不仅失去了自己的老伴还有挚友,而且就在挚友被谋杀之前他还亲眼见证了他的痛苦,就在这双重的压力下,他去酒吧买醉继续逃避。
那知回家的时候还是被小混混盯上了他怀里的钱包。
而结果就是在无人的桥下,当Harry用刀子刺中小混混的身体的时候,也就是预示着他的反抗开始。
现在英国社会青少年犯罪率逐年的增长,而这些真实的社会现象不断地通过Harry的双眼呈现给我们, 毒贩子屋里因吸毒过量而昏倒的女孩,挚友被刺杀时的手机视频,楼下邻居不仅车子被砸而且还被小混混殴打,空旷寂静的夜里只有他妻子的哀号,一对恋人通过地下道时女朋友差点被强奸而男朋友则被殴打,酒吧里街道上的毒品交易。
Harry一次次地看到这样的现实,一次次地拉上窗帘隐忍。
这也最终导致他决定执行自己的正义而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冲突就是发生在毒品贩子的房间里面,灰暗的灯光阴冷的色调衬托了当时的环境,更别说两个极为不同的对立面 - 一边是久未洗头打了结的头发,衣着邋遢刀疤遍身,并且有着油腔滑调的嗓音的年轻的小混混。
而另一边则是一身正装,满脸皱纹的白发老人。
大家都会期待这样的组合会发生怎样的碰撞,而接下来的镜头也足以超出我们的期待。
种满大麻的房间,昏迷的女孩,插着针管的手臂以及激烈的色情录影带,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本身静悄悄的场景毒贩子的一声叫喊,喊她女朋友的名字。
接下来导演就像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吸毒方式,用鼻子,手臂注射,小腿注射以及手枪点烟法。
貌似是毒品贩子不断地诱惑Harry,其实是向我们展现毒品丑恶的一面,可想而知最终的结果必然他们受到争议的审判,一个毒贩子不仅手被刀贯穿而且还被爆了头,而另一个毒贩子因为用手枪吸大麻而忘记了上子弹,这不得不说是导演精心安排的一个场景。
Harry的蜕变分了很多阶段,从规律的老年生活到失去爱人的伤痛,再到挚友的谋杀,再到杀死毒品贩子的决断以及最后想以自杀洗去罪过的觉悟,还有最后的坦诚。
这些蜕变同时伴随了不同的场景,例如:黑色小盒子里面的小刀,亲吻女儿和妻子的墓碑,把钱放进教堂的捐款箱子里面,从包里面拿出手枪还有最后走进粉刷一新的地下道。
而说到电影的设置尽管不是很完美,因为我觉得最后警察撞车这一部分的故事主线有一点牵强,目的就是让Harry碰见最后的反派完成复仇。
但有一些场景的设置我还是颇为喜欢的,比如Harry杀死那个抢钱的流氓后家里洗碗池里就留有没清理的盘子,还有影片里面的光的布置十分到位,尤其是突出了人物侧脸的阴影。
还有一个巧妙的设置就是在Harry挚友被杀害之后警察的问讯,那一连串的Jump cut伴随警员的询问以及各种F**K将坏人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趁着自己刚刚看完还在情绪点上来随便絮叨絮叨。
看完电影脑子里想到的就是,“把社会渣子简单化到只是渣子只做渣事全家都渣生出的孩子也会是一群渣的情况下,正义也就简单了”。
这电影里没有灰色地带,对渣们——杀之!
现在这么干脆的,有自个儿主意的片子少了,也可能因为这是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主题会保守些,不会搞什么多条主线啊,不同人物立场啊,主角的道德困境啊等等等等,最后给你抛个主角的背影,镜头一拉个全景把问题都扔给辛苦了个把小时看电影的我们。
这么看的话,导演挺厚道的,或者说还是挺诚恳的。
可是,人就是贱啊!
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简单明了,痛快淋漓的除恶霸扫纯渣的电影,自己却都难以相信。
为啥这么不平静?
想了半天,就是因为这个电影里的纯渣纯的太浓郁了。
电影中的处理很符合故事发展的,一切都是以老Harry、警察们的视角来呈现,这群渣就没干一件人事!
一开始的随机性暴力犯罪就很让人shock,无缘无故,那些青少年渣们就是为了试试手枪,不好意思,枪法本来不准的,没想到扫着您了。。。。。。
这个被扫着的妇女成了一则早间新闻。
青少年渣们以暴力为消遣,组织语言只会以F字开头。
某晚,这群小渣子们还打死了一个不堪其扰的退休单身老头,并残忍的捅了数刀,且毫无不适感。
成年渣们呢?
倒毒品,卖枪支,并且更加暴虐,更变态。
电影中的成年渣们渣的更经典。
卖抢的那俩,经典的瘾君子形象。
惨白,枯槁,深眼窝,神经质的眼神,痉挛似的动作神态,毫无逻辑征兆的情绪起伏。
插针管,吸白色粉状物,用毒品控制他人进行性虐待。
镜头里的一切都渣的让人想埋了他们。
来收保护费的那个成年渣呢?
也是个耽于性事,好小男孩这口的毒枭。
渣叔叔呢?
隐藏在吧台后面的职业杀手啊。
做活稳准狠,并亲自示范给小渣如何漂亮干净的干掉活人,且招呼小渣实地演练。
而且心中有计划有步骤的杀人灭口、掩盖死因。
好了,电影中的渣就是这么的纯,让你连恻隐之心都很难唤起。
然而,当你看到至渣们的存在就是上帝的错误的时候,心中还是难免唏嘘。
为啥?
因为我又想起了自己当年上完刑法课时的自己无奈的想法——很多情况下报不了仇就只能是暗杀了。
犹太人对待当年屠杀他们同胞的,逃脱了法庭审判的纳粹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暗杀行动,是为复仇。
这种后续复仇,让纽伦堡审判成了象征性演出,而且演出的主角还是纳粹。。。。。。
前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在全国哀悼日那天,有四个中学生,无聊到街上游荡,看到个精神病,暴打其两个小时致死。
有人说是家人疏于管教,有人说学校不负责任,有人总结说是后天成长环境不良,当然也有人指出了天生犯罪人理论,认为这种小畜生就是纯渣。
看到电影里面那群青少年渣们打人我就想到了这四个中学生的新闻。
心中一阵恶寒,谁都有可能是随机犯罪的那个被害人,而被害后你的生活会怎样?
还活着的话,去看看朱迪福斯特的勇敢的人吧。
又是一个血亲复仇的故事。。。。。。
好了,还得说说老Harry。
影片前半部分老人丧偶的悲痛,孤独的晚年生活,让人甚感压抑,因为谁都会有老的那天,命够长的话,难免会移情。
看老人家颤颤悠悠的杀人,确实不是滋味,一般电影中的老人不是智者就是圣人,有岁月允许他们拥有的庄重感,有阅尽人事的豁达和淡然。
可是本片里,本应是以上形象的老Harry却被逼上了梁山,这种巨大的反差甚有效果,让渣们看上去更渣,让观者压抑上更添压抑。
乱世当用重典?
--看《哈里·布朗》引起我的思考这部戏上映有好长一段日子了,一直有人推荐看,终于找了个空子,静下心看了,却又不平静了。
这个故事很简单,简单到看过1/4,就猜到之后几乎所有情节了,但颤颤巍巍的老人家拿着枪去暴那些年轻人渣的头的预期,还是强烈的吸引我看完了它。
以下不像影评,倒更似电影引发对现实的思考。
没兴趣就不要看。
看了欢迎讨论,但不要辱骂,尊重别人,才是尊重自己。
乱世当用重典?
看完后内心相当不平静。
英国法律是相对健全的,没有证据不可以抓人,甚至搜证也要有搜查令。
但是法律在一些狡猾的资深的犯罪人那里,又显得那么的软弱。
诺尔被警察带走时,大声叮嘱他妈妈,找叔叔给他脱罪。
我当时就想,他叔叔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最后他叔叔果然是奸诈而又冷酷,没有表情,干净利落的结果了一个警察后,还不忘教育他侄子,杀人应该是这样,让人落不到把柄。
或者一开始,他叔叔就知道自己侄子是杀害好友好友的人吧。
看他对布朗的拳打脚踢,就知道好友的友谊根本只是个屁,只是个掩护自己的伪装。
幸好,布朗还有一把枪。
再看这样软弱的法律下,那个女警对布朗的做法。
感这些警察怎么对明摆的坏人仅一句“无可奉告”就没有任何办法,而对执行复仇的布朗就死咬着不放?
看电影中我一度诅咒她,被诺尔那帮人干掉,就知她道布朗的正确了。
毫无疑问,我也同意以暴治暴了,因为,当法律无法保护你的时候,只能自己拿起武器保护自己。
伦恩被杀前是报过警的。
报警有用吗?
看到这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乱世要用重典”,最好像新加坡那样保留暴力的“笞刑”执法,社会治安或者就好很多了。
古代刑法里到菜市口砍头,也是为对社会不安分子的震慑。
同时,罪大恶极的人这样被处决,也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但是,回顾电影,开头的混乱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想想我们社会是不是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这让我有些恐惧了。
南平郑民生案引发记者对他所在小区的连续深入的报道,那个小区似乎就是这样一个治安混乱的地方,缺乏必要的法治管理,因为那里是“贫民窟”。
还有“盗贼被看家狗咬死获得赔偿”的那则新闻的小区,也是一个治安混乱的城乡结合部。
这样的区域在我们的社会可并不少见啊。
而且,“盗贼被看家狗咬死获得赔偿”的案例也不见得会有好的社会效应,治安工作没有跟上,当地人照样还是养狗来保家护院,相反,倒是那些盗贼们开心了,“我偷我盗,发现了就给你一刀,如果被你砍了,你还要赔偿我,省得我去别处偷盗了”。
这样荒唐的逻辑是不是会引发更多的模仿效应?
我们所处的社会,正是转型时期,“富二代”“仇富”“杀警察”“报复社会”等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随时像隐藏的炸弹一样引发恶性暴力事件,而且也从“冤有头债有主”的方式向着“干掉无辜弱势群体以期获得轰动效应”的方式转化。
当然,我们的社会不会有警察想对付混混对付不了的时候,因为很多时候不够证据就关到够证据,一拘留十天半个月都没有问题。
对此,我们说民主法治还需要健全。
但另一方面,有钱尤其是有权有人的人,警察法律却显出另一种软弱,这不前两天才爆出“女司机驾车撞倒交警”的新闻吗?
可是有意撞的啊,她一直大声喊着“我上面有人!
”警察对待把这些群体尚且如此无力,何况小老百姓呢?
我不是要为那些像郑民生式的混蛋鸣不平,而是在想,或者深层次的社会根源更应该是在未来被关注。
或者我们在重刑处理这些弱势群体的暴力案的同时,也应该同样重刑处理那些有钱有权有人的人造成的暴力案,不应该因为他作了经济处罚,几十万,上百万,就放过了。
古语有说“杀人偿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只有这样,小老百姓才不会认为社会的偏私,法律的偏私。
记得近期广州日报上有则“驳斥记者关注郑民生现象社会根源”的文章,说首先是要注意郑民生现象对社会的影响,所以不可以为他鸣不平。
我想,这人大概脑子有问题了,一是没有人要为郑鸣不平,他弱者杀更弱者,他该死,该千刀万剐,甚至该押到菜市口去千刀万剐,大家都不会反对,二是记者是希望通过这个深入报道,让大家关注社会混乱根源,期望从根源上改善。
所谓治标还需治本,否则,郑民生这样的人,杀,是杀不完的。
要改变这样的混乱,首先是要民有所生,有所可以生,有其生的条件,不要说还有人比他更差,人家可以活,他咋就不能,应该反问一句,你××长××官的,如果你活在这样的现实里,能心情宁静快乐的活吗?
幸福并不需要大富大贵,但幸福至少需要宁静的生活,有宁静生活的条件。
所以我说,那个反驳的文章的炮制者,搞不好就是××忽视民生的有钱有权有人者。
乱世当用重典?
首先还是应关注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生活所需。
《哈里·布朗》所表现的街区,各个城镇的“贫民窟”,如果改善成是平民窟,治安和其他地区一样被ZF所重视,这就可以了。
记得,对平民、贫民、乃至有钱有权有人者,应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如果伦恩报警有用的话,他就不会被杀,如果警察有用的话,布朗就不用做孤胆英雄了。
76岁的老人家,他容易吗?
只是因为他的方式还是“冤有头债有主”,所以大家才认同,如果他杀不了那个冤头债主,又或者他认同了那些胡作非为的混混的做法,也用杀人来娱乐人生呢?
这部电影的好处是,总体上很平淡,因此一有高潮,就显得特别有劲。
不像有的电影,开场火爆得紧,接下来就难以为继了,力用的太集中了,看起来反而很不爽。
力度与高潮的掌控,是一部电影好看与否的精髓,特别是商业片。
其实这是一部往文艺片方向拍的商业片,乍听起来,肯定觉得这样的电影差不了,至少要比往商业片方向拍的文艺片要好得多,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两种其实都难得很,一不小心就会被说成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这部片子其实并不是很精彩,只因为他前面压的好,所以并不会让人有失望的感觉。
这部电影的开头,我还以为是又一部《老爷车》,可它慢的多,支持剧情延续下去的线索也要少,老爷车是烈士暮年的生活片,最后也没有打起来,而这一部哈里•布朗则是一部文艺版的英雄片,他本应该是蝙蝠侠的,可是年事已高,为这片添上一份悲凉,反而是愈堪回味。
英雄摊上这年老的现实,事情的解决也并非凭他一己之力,故事的节奏也并没有忽然的高潮,就靠着这一点凄凉,它的水准是明显的往上拉伸了一个层次……这一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应该梦幻但却现实的英雄片。
你在老爷车里得不到的发泄,就在这部电影里得到吧!还是以暴易暴我最心水。Michael Caine老当益壮,凌厉逼人。
跟老无所依完全没得比!
开始的时候非常不错,但是接下来却不知所云。是复仇、是为民除害、是老爷车的模式、还是反应英格兰社区与警察之间的残酷现实?暴乱的戏只成为了背景,撞车的戏也没有必然的意义,最让我惋惜的莫迪默的表演,一开始的出场就像往常一样忧郁可人,但作为一个检察官来说总以为她若非有故事否则不会如此。
惩奸除恶还是大快人心的,英国的电影不会像美国的那么伪善——少年犯也将一视同仁!不过女主角真的很恶心,因为这个角色而讨厌这个演员。影片中对警察在社会中的定位欠佳,自相矛盾,并影响了影片主要矛盾的表现力度。说白了还是导演水平不济……
即使是老头,你也伤不起的!
不可饶恕版老爷车,不过差了一点。
youth是英国最可怕的物种。他们的恶劣无知和凶残从他们的父母那里继承。社会如果永远对他们纵容和包庇,他们会变得更加嚣张。这些人不是kids,是疯子。未成年不是免死金牌。好庆幸导演没有把Harry Brown塑造成一个干练神勇的杀手。即使有肺气肿的老年人也有权利保卫自己的生活。
音效很好啊
女演员差得跟PB里面的veronica似的。剧情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不过可以一看,冲突非常强烈。
哈里布朗这个角色让我想起了熟悉的伊斯特伍德,杀无赦,话说英国的倒霉孩子可真多
黑暗的电影啊。。。。余味久久,看完半天缓不过劲来 PS,演LEN的是哈利波特中的费尔齐
老当益壮惩奸锄恶。
老头更有力量太给力了
Michael Caine !
简单的事讲复杂
与伊斯特伍德的《老爷车》很想象 讲的都是暴力夕阳美学~~
全片故事俗套,人物简单,剧情发展缓慢,打斗沉闷无聊,女主超级拉胯纯花瓶,男主毫无气场又老又弱,不够硬气,全程都在磨磨唧唧拖时间。
淡的出鸟来一般都是真理!Michael Caine才是此片最最精致的根本!
任何地方都应该有地下通道的心理阴影,具体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次要的
警察表示压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