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科普一下Lucy指的是什么:1973年11月底,一支國際考察隊在衣索比亞的阿爾法谷底發現了一些古猿化石,通過觀察這隻古猿的膝關節角度,這些人類學家驚訝地發現這隻雌性古猿在生前竟然是直立行走的,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可以稱得上是我們全人類的祖奶奶,被考古學者們親切地稱呼為Lucy,而Lucy也正是我們人屬故事的開始。
(转自袁硕博客)没有生命能参透生死,但有可能有一种存在能超越存在本身。
对于没看懂的人,个人只想解释两个概念:永生和智能1. 永生Immortality的几个步骤理论上应该是:1).生态世界永生这个步骤目前在地球上已经实现,既通过繁衍后代保证种族的小时间尺度里的永生2).个体水平永生有的物种已经可以达到个体水平的永生,而人类达到这一步需要获得不断修复更新而不毁灭意识的水平,这也是再生医学的终极目标3).物质世界永生个体水平的永生不代表真正的永生。
一颗寿命无限的大树也总会因为意外而折损。
物质世界永生需要克服任何外在灾祸的侵扰,这一步骤非常难以独立实现。
Lucy跳过了这一步。
4).时间尺度永生这也是我们已知世界推测出来的最后一步,将意识升级到更高层次的宇宙,不再依赖于肉体,不再束缚于物质世界的任何干扰。
这个时候的存在体会发现物质世界仅仅是一个低维的投影。
Lucy的最终形态也是完成了第4步。
2. 智能智能的水平也分为几个层次,露西的智能进步属于几何级增长。
1). 人类社会体系水平的认知与策略比如学会使用武器和借助其他同类完成任务,掌握语言与沟通技巧。
大部分人类都可以达到这个层次2). 科学技术原理的彻底了解和应用这一步骤大概在人类灭绝之前也未必能完成。
在体系内研究体系本身,是一件非常痛苦而漫长的过程。
3). 感知科学以外宇宙之外的更高级世界的运作原理Lucy的最终智能水平。
她凌驾于整个宇宙之上,看破一切,还会随意在某个时空点施加扰动发个短信调戏一下愚蠢人类。
总之就是Lucy,一个名字普通背景也普通的女孩,其实是个神明来的,她在我们世界里的投影被拍成电影就这么回事了。
大家都不知道她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因为大家都是愚蠢的人类。
“美国”的露西,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新近上映的LUCY(中文译《超能毒贩》)其实系一出关于成佛之路的电影。
略举4点说明:(1) Lucy从医院里出来,忽然发现自己变成全知全觉,不但能听清楚所有人打电话的对话,也清晰感受到树干脉络的生机流淌。
这类似达摩祖师在少林面壁时“闻蚁斗,如雷鸣”了。
(2) Lucy用一辆汽车的速度快慢来向教授说明“时间”和“存在”对于凡人的意义,而她后来100%开发大脑后,瞬间打破了一度时间和三维空间的束缚,往复过去未来以及任何星体,等同描绘了什么叫做“周遍法界”。
(3) Lucy从最初的20%不疼不痛无恐惧无喜悦,到最后100%变身成消失,又忽然sms男配角说I am everywhere. 这大概就是《心经》所谓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心无挂碍,无挂碍故,亦无恐怖”。
(4) Lucy能够从一个瘾妹子和胆小的毒贩,变身成全知全觉,并不是忽然间有了什么上天的旨意,而是因为药物100%打开了在她的脑细胞,而这些脑细胞Lucy有,我有,你也有。
这就是所谓的“众生皆可成佛”,咱们缺少的只是一个方法和激发媒介。
佛经上说成佛之路八万四千种,种种不同,可以修行学密学禅学净土,也可以做生意做慈善做妓女,今晚看完《Lucy》之后,发现原来吸毒也可以。
佛果然系“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 !!!
“超体”(LUCY)绝对是今年争奇斗艳的科幻电影界一朵奇葩。
这部号称拥有史上最强女人类的影片,身披好莱坞动作大片的外衣,高举高概念大理论的科幻旗号,在全球即将开始票房狂揽。
可脱去所有光环,电影本身更像一部在欧洲实验性电影节上映的非主流探索片,若以寻常心对待就是故意侮辱自己的智商。
至于该片是否为今年首烂贝松最烂,倒见仁见智。
话说导演吕克贝松当年吵吵着一生只拍10部电影,结果出尔反尔自毁传奇,也拍摄了不少烂片。
“超体”因为投资巨大野心爆棚,难免成为众矢之的。
个人认为该片虽烂,也算贝松无厘头代表之作。
其荒唐而搞笑至极,以至影片中二者水乳交融,互助火焰,让人真心怀疑是导演有心为之,还是纯属弱智……具体论该片的荒谬可笑,可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影片奠基理论——人类对大脑的开发只有10%——纯属谣传,早被掀翻。
但电影却执着地倾情呈现大脑被开发到20%、50%、甚至100%的超能状态,还找来历史依据,让摩根弗里曼用一堆封建迷信的影像素材信誓旦旦地故弄玄虚。
莫非同时担任剧作者的吕克贝松几辈子没读书看报了,还拿着老掉牙的伪科学糊弄人。
除了电影出发点无法立足外,其余很多“科学理论”也离谱至极。
比如将海豚以声纳定位解释为其大脑开发到20%,那干脆也说蝙蝠高智商吧……而女主角露西在变聪明后居然也能超声定位了,是嗑药生生让脑子里长了个声纳系统么?
此外,其对大脑开发产生超能力的幻想也十分让人崩溃。
再怎么升级也是人不是神好吧,怎么就无所不能地操控时空了?
另外,智商的提高不等于知识的扩充,怎么一下露西就无所不知了?
更扯淡的是,她最后牺牲了自己却变得无处不在,还能发短信呢!
话说连肉体都没了你大脑开发百分百有毛用啊!
估计贝松拍到最后把自己也拍崩溃了。
地基就不稳,逻辑和叙事上的脑残更让该片的荒谬昭然若揭。
影片开头貌似暗藏玄机——白人女主角莫名其妙被白人男友劝说代为交货,后被貌似只懂中文不懂英文的神秘韩国佬绑架,白人男友又被突如其来的乱枪打死,而一切混乱都发生在台湾……本以为后续故事会将一切阐明,谁曾想电影一开闸就如涛涛江水般收不住场,完全不谈前后照应,各种忽略细节上的不一致。
接下来的剧情更直接告诉你这是部不用大脑的影片:为何露西把所有韩国混混杀光,却非把黑头子留到最后;为何众生之中她偏找一个完全不帅的法国警察打下手,并对他百班信赖;为何她一下在街头飙车完全不顾路人死活,一下又充满人道主义精神,想要保护人类传承智慧?
随便一个逻辑漏洞,在别的电影中定成致命伤,在此片中却以流星雨阵容来袭。
虽然对细节各种忽略,人家在重点剧透上可毫不含糊。
进影院20分钟整个故事便真相大白,后面完全丧失跌宕起伏的一个多小时就是观赏露西一路成仙。
同时观众也被迫降低智商,期待影片所剩唯一悬念,也是教授在片头被问蒙的问题——人类大脑开发到100%会怎样?
好在此时观众已然麻木,狗血淋头也一笑了之。
不靠谱的剧情里还没有一个靠谱的角色。
女主角从出场就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这姑娘哪儿来的,在台湾混嘛呢。
越往下看越发现人物刻画毫无深度,而不得不将露西与和她共享部分超能力的外星女丽露作比较。
“第五元素”中的丽露作为一个人造生命甚至经历身心的探索、成长,让人心生爱怜之情。
而露西作为此片核心英雄,只是单纯经历脑力的自我超越。
即便后来因教授电话里的两句忽悠便决心牺牲自己、授益世人的良心发现也十分生硬,完全不涉及露西自身性格与情感的转变,而是被输入程序般机械。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角色够烂,斯嘉丽约翰逊的表演值得肯定,一路诚恳地将面瘫坚持到底。
相比之下,露西居然还算全片最经大脑的创作,其他皆为各种脸谱。
比如摩根弗里曼的教授角色是纯属缺钱才接的吧,整部电影就游荡在打酱油的边缘。
法国警察一角居然找来埃及演员饰演,超能美女一个香吻就让他屁颠屁颠跟着出生入死。
一水亚洲面孔的低智商酱油男组成的反派团更将脸谱化倾情展现。
而黑老大更居弱智之首,怎么经历一连串超自然事件后还没意识到露西是万能的,还愣要拿把小破手枪亲手杀掉她。
纵然愤怒冷血得精准,这样的智商情商,也可惜了有“韩国电影里程碑”之称的崔岷植。
整部影片正反力量相差悬殊,也是造成悬念全无的一大因素。
如果让另一个毒贩也变成超体,以邪恶力量与正面的露西抗争,剧情也许不至于如此狗血。
不过不可否认,多极品的电影都可以借着“生命意义”这样的高大上主题提升下格调。
从开篇提出有关生命的突兀问题,到女主角与人类祖先刻意的同名,到各种动物视频和人类表演的神切换,都暗示着影片对该主题的探索。
结尾的画外音更与开篇呼应:“10亿年前,我们被赐予了生命。
现在你知道该怎么活了。
”怎么活?
传承!
人类从第一个直立行走的古猿露西繁衍而来生生不息;而今天的超能露西将自己化为一枚智慧与知识的U盘,延续传承重任,为人类开启新时代的篇章。
另外,露西猛嗑药疯狂开发大脑的过程,也暗喻人类不断准求完美、探索更多未知的过程。
我们拥有了更多科技、知识、武器,却也不免迷失部分曾近束缚自己的美好情感,变得更加冷漠、物质化,并遗忘了部分原始生命的气息。
“超体”并未对此多做解释或树立立场。
也许,这个过程本无对错,一切的一切,最终都是人类为了延续香火、创造美好未来所做的努力,这也是人类的最终追求。
我想,这大概是贝松个人对生命的理解,也难怪他会亲笔写下剧本。
说到这里,该题材明显更适合被拍摄为实验性探索片。
更不用说本就前卫大胆的吕克贝松此次拍摄手法更是推陈出新,把动物交配、生产场景都放进了电影,话说快赶上了纪录片的节奏。
此外,各种剖腹、拆针等或暴力或恶心片段汹涌来袭,这也是为什么影片被评为限制级。
但颇具商业头脑的贝松此次壮志凌云地要将该电影商务化运作贯通到底。
首先,其用自己开的Europa Corp大胆砸下4900万欧元,打造顶级视觉特效,邀来各种大牌加盟;接着,贝松在一如既往的超现实风格基础上玩起概念游戏,披上科幻大师的战袍,将影片打造得十分具有商业价值;最后,人家毫不掩饰地直奔全球特别是亚洲票房。
不仅利用娘家优势把法国作为一大要塞,还找来一票韩国演员,独具匠心取景台湾。
更扯的是,拍成这样居然还拿到了内地放映权,真心好奇国内版会有多少镜头被删减。
但有了中国这块大饼,至少票房是有保证了。
总而言之,“超体”是一部无法用一般手法解读的电影。
影片所注重的不是剧情的精彩复杂、逻辑的缜密严谨或是角色的丰富有趣,而是利用许多夸张元素,对不符合大众口味的艺术手法与理论进行探索与阐释。
一方面,它是一个伪装成好莱坞科幻动作大片,拥有超大投资却颇具探索精神的非主流电影;另一方面,它也是一部吕克贝松完全自我陶醉的实验性作品,歌颂着他所相信的荒谬哲学。
这样一想,一切的荒唐便情有所原。
若带着严肃的审视眼镜走进影院,必将失望而归......
这个电影我看了两遍我会乱说吗。。
第一遍旁边坐了一个逗比每分钟几十个吐槽我眼前全是各种弹幕划过女神的脸被挡得根本看不清好吗。
于是第二天又一个人默默去看了一遍。。。
先说一下,就是这个电影所立足的假设,也就是摩根弗里曼在演讲里提到的,人类迄今为止只是用了10%的cerebral capacity,其实一点道理都没有。
所以心存幻想,觉得自己有朝一日额头被人拿板砖敲了一下或者误食什么化学制剂就能突破现有智商极限的都洗洗睡吧。
不过不得不说这个点用在这部电影里忽悠人还是挺有吸引力的,毕竟大家会觉得“我这么笨其实是因为我的大脑只用了10%嘛,要是剩余的90%有朝一日被激活了我还是挺牛逼的嘛。。
”,而惨痛的现实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大脑已经用了100%了,我为什么还这么笨还尼玛有没有天理了!
”既然接受了这个设定,其实还是挺带感的嘛。
随着大脑使用的百分比从20%一直到80%,lucy的能力也从能够操纵自身每一个细胞,到能够自由感知操纵他人,甚至对身边的无机物包括重力场产生影响。
不过看完电影,好多人都在抱怨为什么lucy那么牛逼,到最后也就收拾了几个黑帮小混混,在巴黎街头飙了一次车,既没有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也没有像绿巨人从洛杉矶打到里约热内卢。
其实原因很简单啊,lucy时间不够啊。
黑人教授演讲里提到生命有两种演化方式,当环境恶略时,生命会倾向于自我演化,一步步走向immortality;当水土丰美,物产充足时,生物则会大量繁殖。
lucy的情况是一开始不慎摄入的毒品导致体内细胞的变异,而变异的细胞需要大量的能量以便继续变异(向100% cerebral capacity发展),所以lucy收拾掉那几个搓麻将的小混混以后,第一件事是各种狼吞虎咽桌子上的台湾小吃。。。
越往后发展,人类的食品可能已经满足不了lucy体内细胞对能量的需要了,于是认为环境是恶劣的,开始寻求分裂已达到自我进化。
所以在飞机上有了lucy发现自己开始像沙子一样四处飞扬,blowing in the wind。。。
这时候lucy唯一能够自救的办法就是继续摄入大量毒品, 让细胞能够有一个可以继续reproduction而不是pursuing immortality的地方。
回到刚才的地方,那既然毒品只剩下三包,生命(作为人类的lucy)还剩下不到几天的lucy,首要目标肯定是达到100%的cerebral capacity啊,那里有空关心其他事情。
还是说一说这部电影里的Boss,从头到尾一副霸道总裁“我要让全世界陪葬!
”的架势结果面对lucy毫无存在感,也算是有史以来超级英雄电影里最失败的反派还有玛丽苏文里最失败的霸道总裁了吧。
问题是lucy这种连物理定律都可以玩弄之于鼓掌的近乎上帝的存在,就是钢铁侠来了也没有办法吧,而且最重要的是,lucy一心要在有限的mortal生命内,为人类留下一些东西(按照摩根老爷子的话来说,pass it on),任你如何怒气冲冲一副不荡平巴黎誓不罢休的气场,她根本不care。
两者能力相差悬殊,就好像一个急着上班的白领,面对路边一个撒泼耍赖的熊孩子,难道会脱掉西装一起蹲地上我在东北玩泥巴(雾)。。。
说到这,大家应该理解为什么寡姐醒来后就一副面瘫脸了吧。
既然有那么重要的事情要办,哪有心跟你谈笑风生?
而且她自己也说了“I don't feel pain, fear, desire. It's like all things that make us human are fading away." 当然,即使这样,她还能感觉到爱。
她仍然希望自己能够为人类做些什么,所以才去问教授”All this knowledge. I don't know what to do with it“, 还有给妈妈打电话感谢养育之恩(看来一个幸福的童年很重要啊,不然像雷神弟弟那种自幼心理扭曲的一旦放出去就是各种报复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爱不是eros(情欲),而是Philia,一种无私没有条件的对人类的爱。
法国警察在这部电影里的意义其实就是lucy和人类之间的一个纽带。
当警察主动提出”你这么牛逼还要我干嘛放我回家啊“之后,lucy献上一个香吻“To remind me", 希望他的存在能够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自己的目的,因为我们也看到她曾经有杀戮成性的苗头比如那个倒霉的不会说英文的出租车司机(有人说这里种族歧视,其实我觉得吧没必要那么玻璃心,没看见lucy之前被霸道总裁一群人用韩语骂得狗血碰头都快吓尿了还听不懂有多憋屈吗,能不一肚子气吗。。
),所以她后来也一直在克制自己,若无必要,绝不杀人。
比如除了那个大脑肿瘤扩散救不活的病人以外,基本上都是用精神力量或者重力场卸除武装,而不是手撕鬼子之类的。
回到主题上,感觉整个电影看下来还是挺带感的啊,尤其是最后那段lucy穿越时空的蒙太奇,的确有一种嗑药的感觉。
我觉得这种题材真的不好拍,尤其是主角心中对世界无欲无求,有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一心只想追求100% cerebral capacity然后造福人类,而且全篇涉及各种哲学讨论还得给拍的深入浅出,没点儿库布里克的功力还真不行。
另外这片要是交给好莱坞的美国导演拍,一定会加一条中央情报局的线,可能会更有意思。
超体,相对于吕克贝松之前的电影来说,这部感觉上不是在拍电影,而是他需要表达一些东西,而他碰巧又是个导演,可以用电影方式来具现化这些思想。
这种平铺直叙的手法,从完整性和情节构造来看很多硬伤,因为电影本身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思想而服务的,如果单纯当作电影来看不能算是佳作。
但是不管是好是坏,他做到了,传达了。
所以这部电影真正的的受众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不是它深奥难懂,而是因为没有类似的经历和心灵之旅,不会透过电影本身去寻找高认同度。
电影里有很多不同程度的隐喻,首先电影的结尾,露西化身成了一个超出人类理解的超级电脑,最后却变成了一只小U盘。
有点可笑,但这其实也是导演自己思想的化身。
在他庞大的思想体系里他能捕捉到记录下来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十,最后能够传达到电影里让人看懂的,其实百分之一还不到。
还有一个重要的隐喻就是露西在这趟精神之旅里不同的阶段,其实她只是在不到24小时内飞速的过完了人生。
我们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的智慧,其实最高程度的体现是敏感性。
她最先发现自己的变化就是敏感,视觉和听觉。
世界回归到了最起始的三原色红绿蓝,普普通通的一颗树,一张凳子,看得到里面的粒子互相碰撞交流,汇聚成一道一道细细的三色光线,随着时间一起,好像血液一样细细的流淌着。
电影里有一句话,大意是所有的度量单位,一个,两个,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规则,被这些规则禁锢住了,于是忘记了这个世界真实的规则。
其实只有一个度量单位,就是时间,没有时间,我们就不复存在。
意思有点晦涩,但是其实你也可以仔细感受一下,如果没有时针的滴滴答答。
如果没有音乐或者图像的持续,只有你一个人,你在冥想,那么你能感觉到时间在流逝吗?
多半是没法感觉到,因为这些外在的干扰,我们的敏感度在慢慢的退化。
而露西的第一个阶段,就好像初生婴儿一般重新获得了认知世界的能力,所以她的第一个阶段,可以解读为兴奋。
第二个阶段,可以解读为痛苦。
她无所不知无所不感,甚至可以记起妈妈乳汁的味道,和骨头生长的疼痛。
所以她给妈妈打电话,会止不住的掉眼泪。
因为这些敏感,会将所有的情绪无限放大,这个时候负面情绪会主导意识。
所以她在这个阶段说,疼痛会阻止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因为这个时候你只能感觉到疼,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的疼痛,都会像一堵墙把你和这个世界的诸多细节间隔开来。
于是她进化到了第三个阶段,顿悟。
这个时候她的意识形态,更像是一个宗教的起源。
她在电影里对于电磁波的操控能力,甚至对于物质的解构和重组,貌似很科幻。
但其实在有一点超弦理论基础或者多维空间概念的人看来可以理解的。
我记得大约十年前有一部量子物理纪录片叫兔子洞里有什么,有讲过类似的话题。
在这最后一个阶段,她超越了时间,在时空中来去自如,因为时间是连续的,也是离散的,是一个点,是一条线,是一整个宇宙,也始于一个奇点。
最后的十分钟大概是导演目前的内心世界,是一片纯白,也包含了万物。
就好像我们抬头看天,永远是那么纯净的颜色,但是在更广阔的宇宙包含的信息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与其说这是科幻片,我更愿意把它当成一种宗教的领会。
并且这个并不是由吕克贝松自己创造臆想出来的,他只是幸运的发现了,看到了,并且具有相当的表现能力把它描述出来而已。
它一直都在那里,存在于以太里,空气里各种介质里,无处不在,就像电影里的最后一句,I am everywhere.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超体。
一部处处都是槽点的影片!!!
韩国黑帮酒店门口、医院随意开枪杀人掳人甚至在大学门口背后一大帮警察经过的时候一大帮人马车后备箱拿枪打算杀人警察都看不见!!!
女主也一样,进医院手里拿着枪周围的人都好淡定也没人拦住 还有第一次看到这么讨厌的追车戏,尼玛居然不是坏人追你 ,是女主为了赶时间 !!!
搞得路人警车那么倒霉 ,撞车的撞车翻车的翻车。
还有影片最后,露西不亲自处理了反派 是为了那一炮轰带你飞带你环游世界看到那头猩猩吗???
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非常的好。
我们有的时候走得太快,就忘了看看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是如何的奇迹,难道不是么,你看看你的手,你存在,你活着,你感觉着,全部诞生于这个奇妙宇宙,但我们连它是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不是时常,而是总是忘记自己有多么的渺小,有多么的狭隘。
这是作为人类一份子,做的一点坦白。
在感叹人类渺小的同时,另外一方面,人类又是充满可能性的。
科学和艺术早已经证明,连人类自己都不确信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楼建多高,可以在硅片上面塞满更小尺寸的晶体管?
我们的科学能发展到一种地步,结果说这已经是尽头了吗?
恐怕暂时是不行的。
不光是人类作为种群,人类作为个体的极限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安全的把百米成绩极限订到9秒,仅仅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讨论的只是一个有限的人类历史,但如果可以一直进化下去,9秒真的会安全地成为人类不可逾越的终极吗?
只是提出一个假设。
因为我们探讨的基础是可能性。
我最喜欢电影里面 Lucy 会见摩根弗里曼及科学家的那一段,讨论存在和不存在,得到的结论是时间是存在的基础。
想法有意思,又从斯嘉丽约翰逊性感的嘴里出来。
电影有一个观点认为,如果人体达到这样的程度时,情感基本就消失了,没有恐惧,没有喜悦,焦虑也没有。
我持保留意见。
那会是多大的遗憾。
我和我先生脑神经科学的两名粉丝。
我是生态学出生,学业中途还转悠到分子生物学晃荡了一年,很着迷于我们身体里碱基,DNA, RNA的各种运转各种神奇。
但是因为觉得自己有更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候,所以就搞别的学科去了。
我先生是生物化学出生,目前在学医。
******好神奇,好久没有来豆瓣了。
我写完这个之后的一段时间就转去做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了。
还是惊奇于脑神经科学,并希望通过计算机模拟脑力活动,提高计算机的图像识别和分类能力。
很好奇,那些文章都没有读懂就在下面评论开骂的同学们。
你们的人生都过程什么样了!!!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出来,我们两个都没有太失望,因为背后是脑神经科学让我们着迷。
他说,但是这个10%科学基础根本就不成立。
学医的人都知道人的大脑大部分都是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不可能只有部分,有时候一个任务某一个部分可能更活跃但是不可能只有十分之一。
就比如把90%的脑子切掉肯定是不可能的。
上世纪70,80年代,脑神经科学家们有一个迷思叫做“10%迷思 (10% myth)”,这个迷思一直持续到,因为Dale Carnegie的那本《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我自译的: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中提到:“Professor William James of Harvard used to say that the average man develops only ten percent of his latent mental ability”之后,让这个迷思声明鹊起。
William Jams是19世纪时候的哈佛著名的心理学家(这个人很有意思,但跟本评论无关,等LZ有时间慢慢八卦)。
后来有一个加拿大的神经科学家Barry Beyerstein教授,在学习人类的各种上瘾症的时候,提出7个观点驳斥10%迷思。
他的主要观点就是如果10%迷思是正确的话那么各种脑损伤(至少部分脑部的损伤)不会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
总之,10%迷思是电影Lucy的基础。
这个电影至少是按照科研的套路展开的。
即电影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如果我们的大脑可以开发20%甚至100%,人类会获得怎么让的能力?
对周围的事物会有怎么样的理解?
会和时间进行怎么样的互动?
太玄幻了,是不是?
就目前科研发展水平来看,有太多我们不太了解的东西。
你说人类脑部十多亿的脑神经元。
我们接受的各种身体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形成意志、认识和反应走的信号传导通路是无限的。
大家想想这些脑神经元的任何排列组合之后组成的是一个巨型的网络。
所以脑神经科学绝对有太多我们不了解也永远不可能了解的东西。
我个人认为人类的智慧和脑部的使用不可能用脑部活动区域等等图谱来描述,而需要用脑神经元的巨型网络来描述---但是后者刚好是我们无法理解。
这个巨型网络应该是像我们现在的internet网络一样的,信号类型和信号传导方式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知识。
所以Lucy这部电影中可能出现的人类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以及人类和周围的互动为什么不可以有呢?
然后我和我先生就在回家的路上讨论可能性。
他认为如果像我描述的,脑电波的传递是有无数种可能的通路(神经元的巨型网络)那么人类最可能受益的地方就是了解别人和了解周围的感受,从而更遵守自然和社会的法则而达到更和平。
我认为,脑神经科学可能出现lucy那样的案列,但是真个全球不可能全人类不可能达到那样的脑力发展程度。
因为我们受到能量守恒的制约。
即人类为什么没有长成3米高,为什么树木生长的胸围和高度都有一个限度?
就是因为能量之间有一个平衡和相互制约。
我个人认为霍金对于上帝造物(在Stephen Hawking’s Grand Design中)和控制很有说服力。
人类在有限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权利,地位)上---能量的制衡,已经注定人类不可能开发或者具备更高的智力、意志和感知能力。
我现在主要开发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上的应用,在应用上我们就是仿照了人脑神经元和脑神经网络的做法。
现在人工智能加上GPU等等在图像识别,分类上的表现越来越出色!
如果说人脑受能量守恒的影响,但是计算机不会~~~未来有一天计算机的“脑力”将超越人脑!
而且指日可待~~~
有句话是这样说: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究竟是哪位大神说的也不得而知,却是对《超体》这部电影的最佳诠释。
人体科学科幻片《超体》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因为电影有一个超级酷的主题,人类大脑开发100%后的状态,嗖的一下就没了。
科幻电影中关注人体科学的电影,尤其是硬科幻类作品说多也不算多,不少科幻片都与这方面内容打一个擦边球,比如《源代码》就是描述当人死后一瞬间,其大脑中产生的意识并未完全消亡,而会保留其生前8分钟的记忆,但主旨还是阐述“余辉效应”。
像是本片这样专注人体科学的电影却不多(也许不少,俺孤陋寡闻罢了)。
关于大脑开发的电影,比较熟悉的就是《永无止境》,后者改编自2002年Alan Glynn的同名小说,往远了说还有95年基努·里维斯主演的小烂片《捍卫机密》,也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
由此可见,科幻小说中关于人脑方面的探讨类作品其实不少,而是多数偏于意识流。
中国香港也有一部讲述大脑开发100%的作品,刘伟强导演,叫做《拳神》,超人格斗电影,拍出来傻乎乎的,不提了。
其实《超体》就像是《永无止境》和《捍卫机密》的结合体,与前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对人类大脑开发之后的表现功能,尽管差得很远,但路子是完全一样的,开发100%之后各种无敌,而且起因都是小小的药丸,《永无止境》中叫做NZT-48,它让一般意义上普通人的大脑只开发利用了10%的流言达到了100%的全开状态。
《超体》中的叫做CPH4,孕妇产生的微量元素可以帮助胎儿形成骨骼,大量服用同样也让人类大脑功能暴走,但效果就不同了(后面再说)。
所以两部电影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要想牛逼,必先嗑药。
《超体》与《捍卫机密》相似的地方在哪里呢?
就是关于对人脑内资料运输方面的内涵。
后者由William Gibson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公元2021年,资料除了透过电脑输送外,还可利用人脑运输,片子思潮很前卫,反乌托邦理念,但无奈拍得太差。
反观《超体》,人体100%潜能造成的各种超能现象的同时,大脑的存储功能在开发过程中也被进一步的扩大,片中很多地方有描述她在不停的使用电脑收集信息,结尾之处,Lucy超脱之后又吸收了服务器,留下一个U盘交给摩根弗里曼,很多人这处当玩笑看,但并不是她变成了U盘,而是U盘是她超体过程中,所接纳到的知识汇总,并将其留给了人类,自己呢,就像片中说的,Anywhere,无处不在。
这是该片中让人容易忽略的一个观点,只是提一下吕克·贝松的商业观与概念性电影只有80分钟,一般而言这种描述深邃命题的电影,编导们恨不得搞到3、4个小时的片长,才能讲清电影中的观点。
而本片效果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打算深入一个硬科幻理念却同时还不忘娱乐和商业的混合体。
电影究竟打算探索科幻概念,还是拍成一部娱乐大片,起码在我看来是比较稀里糊涂的。
但这里却是吕克贝松的特点,当年他搞《第五元素》的时候,土、气、水、火四大元素,混合一起可以产生出第五元素,那就是人类。
主题更加深邃,对生命的深度和感知的人性在电影里都有深入讨论,但表面上还是一部视觉五光十色的商业大片。
因此而言,吕克贝松这种习惯也许让很多观众很难适应,《第五元素》当时也是很多争议,被认为是不伦不类,当你打算静下心来探讨一个高概念的科幻,却发现在大量动作场面、视觉效果中很难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第五元素》深化主题的地方在于开场和结尾,《超体》也是一样,开场的人猿与结尾呼应,还有Lucy与摩根结尾的对话,其余部分就是大量商业元素的包装。
不可否认,影史上的经典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等片,在商业上是失败的,因此很多导演都不打算将科幻主题的深入探讨与商业结合起来,要么不要商业纯粹玩科幻意识流,要么单一的注重商业效果,影史上能做到商业与科幻意识流并重的,除去《黑客帝国》就要属于吕克贝松了。
沃卓斯基姐弟《黑客》之后几部科幻片商业效果也不佳,吕克贝松则是鱼与熊掌都想要,也有争议性,《超体》与《第五元素》一样,就看观众看到的是哪部分,抱着看特效大片的观众,在本片视觉效果下会发现一个脑洞很大的故事,而打算钻研片中高概念科幻理念的则会觉得电影很酷。
因此争议性是一定的,傻小子看画儿,一样儿一张。
有人说吕克贝松像王晶,跟我觉得他更像是徐克,《第五元素》不就好比《蜀山传》嘛,在描述奇观视觉的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深邃的世界观和庞大的主题。
LUCY女主角的名字为什么叫做Lucy?
当然是有寓意的,还记得首尾出现的那只人猿吗,应该是被发现的最早的一个女性类人猿,名字就叫Lucy。
1974年11月,美国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森等人组成的考察队在非洲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盆地发现了方古猿阿法种中最著名的化石。
根据骨骼的形态分析,化石的主人是一位年仅20岁的女性 。
为了庆祝这一发现,考察队当晚热播甲壳虫乐队的《钻石天空中的露西》,化石因此被取名为“露西”。
露西生活于约320万年以前并被归类人族,这副骨架具有类似猿的脑容量和类似于人类的二足直立行走方式,支持了人类进化争论中直立行走在脑容量之前的看法。
生活在330万年以前的她被称为“人类的祖母”。
电影结尾处,Lucy穿越时间,遇到了露西,历史性的的会面。
并且用了米开朗基罗的代表壁画《创造亚当》中的著名动作,后者画卷中的意义,将创造人类的上帝将人类奇妙地并列起来:“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
”电影中,当超体之后的Lucy几乎成为了上帝的代表,她将灵魂传给了“人类的祖母”,而所谓的“灵魂”则是指代片中人类大脑10%的开发。
这个画面是电影中的妙笔,有东方轮回的味道在里面,也有西方上帝创造人类的寓意。
露西是不是最早被发现的人类有待考证,1992年发现了更完整的早期人科动物的骨架,但直到2009年10月完整结果才被公布。
这具骨架被命名为阿尔迪,化石年龄约440万年。
有专家认为,阿尔迪并不是人与黑猩猩的共同祖先,但却是迄今最接近这一共同祖先的原始人。
而露西属于南方古猿,已经被归类人族。
有点跑题。。。。
还有,根据吕克·贝松电影里一贯女权主义,他向来善于刻画极其具有韧性和有深度的女性角色,《尼基塔》、《第五元素》、《圣女贞德》、《阿黛拉的冒险》、《致命黑兰》,这回到好,直接让上帝变成了女性,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亚当,而是露西。
大脑开发10%?
人类大脑是否只被开发10%,这个只是一个说法而已,主要出处大概如下:其一,19世纪中叶,法国生物学家皮埃尔·弗罗伦斯(Pierre Flourens)用鸡和鸽子等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采用局部损毁法,然后观察动物的行为。
其二,1908年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人的能量》。
他写道:“我们现在仅仅只运用了智力和身体的一小部分”。
其三,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大脑只使用了3%,也有人认为使用了5%,还有人认为使用了9%,但有一点已达成共识,人类大脑90%以上都是处于休眠状态。
其四、上世纪20年代,神经学家运用电刺激来研究大脑活动。
通过电刺激可以唤起主管感知和运动的大脑皮层的反应,对于人来说,这些部分占得比例很小,更大的部分是非感知非运动区域,不能通过电刺激来唤起,因此当时称之为“沉寂的皮层”。
其五,1980年的《科学》刊登了人类学家和科学作家勒温(Roger-Lewis)的一篇题为“我们真的需要大脑吗”的文章,介绍英国内科医生劳勃(John Lorber)发现一个年轻病人,脑容量因小时候脑水肿的原因而大大减小(原文说是几乎没有“脑子”),但智商可以达到120以上。
其六,大概是最直接的来源,上世纪20年代,神经学家卡尔·拉什里(Karl Lashley)训练小老鼠钻迷宫找食物,之后切掉小鼠的一部分脑皮层,再对比小鼠钻迷宫的效果,最后他发现只有一小部分脑区,对小鼠走迷宫的效率影响最大,其余部分就算切掉一半也没太大影响。
这说明小鼠对于脑区的利用率非常低。
实际上他切除的区域叫做“初级视觉皮层”,切除一部分就会产生视觉盲区,变瞎了当然找不到食物了。
综上,这些说法给人类大脑只开发了10%的说法披上了科学的外衣。
但实际情况是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人的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相当的复杂。
电刺激无法唤起的“沉寂的皮层”,并不是指这一部分的大脑没用。
其实,这些部分主导了作为热泪才具有的更高级的功能——语言和抽象思考。
关于大脑神经元的研究表示,我们大脑利用率是100%,因为只要破坏一个人的任何的脑神经,就够这位喝一壶的了。
而且基于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即便是睡觉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还是活跃的。
某个时刻的某个简单动作可能仅仅使用了一小部分的大脑,而足够复杂的一系列活动或思维模式是需要动用大脑的大多数区域。
就像人不会在一个时间使用他所有的肌肉,他同样不会在一个时间使用全部的大脑。
但从进化论的角度上来说,人类的大脑是有潜能的,这里的潜能不是“大脑只用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闲着”,而是“在全部利用的基础上,还可以变得更加聪明。
”所谓得10%只是一个噱头而已,因为潜能这方面是目前科学研究无法达到的地方,人类的大脑究竟有多少潜力,谁也不知道,因此才被无数科幻电影和小说引用。
就像在一片特定的区域挖掘,能不能挖出金子不知道,但永远挖下去可以挖出岩浆。
因此当下回再有人说“大脑只用了10%”,你可以反驳这位:“我的大脑用了100%,而你用了10%。
”科学与神学 《超体》最后,Lucy大脑完全开发之后,超脱了空间与时间,像更多维的领域迈进,变成了类似上帝的物种。
这部分看似有些玄乎,但联系到电影的背景,从科学到神学方面,中国观众可能无法体会到,但西方观众最认同的就是这一点。
西方世界是基督教的天下,科学与宗教别开二者有着相悖的观点,但其实是不分家的。
因为科学与宗教发生直接冲突,就不会有现在西方科技世界和95%的信仰上帝。
出于科学理性和对神的信仰之间的内在矛盾,95%的人信神和科学发达之间,一定存在一些我们以往不了解的东西。
历史上神学与科学也没有太大的冲突,甚至很多科学家都是神职人员,科学革命时期几乎所有开拓者和新学科的奠基者都是宗教人士,并且总是使他们的研究和他们的信仰相一致。
日心说天文学三巨人,哥白尼、开普勒,牛顿,都把他们的宇宙观看作他们神学和信仰的一部分,把他们的研究看作是在寻找和追随上帝。
伽利略和被烧死的那位布鲁诺,跟教会的冲突不是因为科学而是因为其他因素,比如伽利略就是天主教徒,布鲁诺是因为他信仰在当时被认为是邪教的东西。
科学和宗教之间真正严重的冲突,发生于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
生物进化论诞生,很多人看到了基督教信仰的危机。
随后便是宇宙大爆炸论和广义相对论,对神的存在提出了严重的质疑。
但为何如今西方还是有如此多的人信仰基督教呢?
用物理学家Paul Davies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物理定律之完美说明,必定有什么东西在这些定律的背后,必定有什么至高至上的东西在驱动着宇宙里完美的数学规律。
斯蒂芬·霍金本人也把上帝和物理定律联系在一起,说现代物理学寻求的能够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的统一理论,是"上帝的旨意"。
由此可见,无论是科学还是神学,在西方世界,除去无神论者,绝大多数认为,在本质上,科学是和基督教世界观相洽的。
当代科学不能动摇神的存在,科学的发展不构成基督教信仰的危机,相反,更加坚定了他们对神的信仰。
在理性与信仰的共存的世界,人们都相信科学与信仰之间的空白,因此在电影结尾,Lucy承担了造物主的角色,赋予了人类大脑10%的开发潜能。
这也正是代表了理性与信仰之间的融合,这在我们这个没有信仰的国度里是无法体会到这一点的,前不久《超验骇客》基本上也是这个观点。
意志论摩根弗里曼会议上那番话,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进化,以及Lucy与前者结尾处的对话,明显是哲学家尼采和亚瑟·叔本华的观点:人的躯体是自我意志的表现,整个大自然的事物的各种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电影的哲学思想大概也是如此,电影最后打破了二元论的观点,精神与肉体变得不再重要了,主角超脱了多维空间,穿越宇宙的画面很漂亮,也给出了答案:如今的科学理论在宇宙面前小到不值一提,1+1不等于2,我们所有都是虚构,又回到了最无解的哲学观点:我是谁?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因此个人觉得电影是比较悲观的,而且把人类个体贬得一文不值,唯有意识至上,往大里面说,其实就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和知识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挖掘出来。
结合电影关于人类潜能的阐述和神学论的观点,能看出《超体》带有些许的哲学观点,但这方面电影表达的很模糊,因为这样商业的电影,这些晦涩的东西还是少一点为妙,电影的哲学观点也只是在主题内核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表露出来,想必吕克贝松也明白这一点。
别看电影时长很短,格局也不大,但里面却囊括了很多复杂的因素,其实很多都没有涉及深入,只是在表里,包括神学、女权主义(吕克贝松电影里的一大特征)、哲学思想。
而这些元素和观点,大概也被电影的商业元素所掩盖了。
《超体》吕大导演说In the cinema .everybody knows that we are lying.but we are looking for the truth...他的意思是他在电影中把对和错都混合在一起让它看上去好像真实一样,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大家looking for the truth.采访时候老吕说,it is totally not true. Do they think it dont know this? I work on this for nine years. and they think that I dont know Itis not true?? of course it know it is not true. but you know there are lots of facts in the film that are totally right...(简单翻译过来就是,我他妈做了9年电影难道还不知道这部电影就是拍出来扯淡的~只是我在扯淡中还加入了真理~!
我的本意就是引导你们去发掘真理~!
)那些自以为深深的理解了电影中科普的科学知识的,那些说什么贵国看不懂科幻片的。。。
我就呵呵了在我看来,一个半小时就是对人类能力的超级意淫我其实也是个超人~如果我大脑另外百分90得到充分开发的。
偶尔能这样想想,对生活来说还是挺安慰的~还有很多细节看的我很难受的1.台湾手术带手机2.女主代谢能量来源我看懂了,那个物质来源,我比较笨,没想出来,特别是结尾的超级增生3.最后那个巴黎街头信号线,特么,手机信号不传到基站再转到卫星么!?!
(学通讯的有没有帮忙科普一下,我一下子蒙掉了,如果手机信号直接传送到卫星,这种信号要多强大,用的人很容易脑癌吧)特么的那个苹果产品通用放大手势是怎么回事,您还能把信号线用手拨开~还能多点控制放大~!
放大出来的声音编码还是文字字符!!!
4.最后女神摆脱四维空间时间成神!
~!
那个时间空间切换的手势~?
~!
是图片浏览手势么~!
OMG!!!
会让我们的YY时候也保留这种习惯的产品才是真正成功的产品!!
5.思密达老大洗手时候依云的广告6.真的是女神身边所有计算机运行速度都如此迅速么?
开这么多个窗口不卡?
台湾,还是机场网络都暴好!!!
如果她用我家那台电脑。
她一定会把它砸了~7.遇到一群警察,瞬间集体催眠,遇到一群黑帮,慢慢玩,台湾司机不认识医院直接杀!
黑涩会老大不配合工作,就插了双手还不补刀。
虽然思密达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8.通篇我还是很难受的。
还有别把这个和三体对比了好嘛~!
再拉低我大刘我承受不住了
既无科学精神,也无人文关怀,画面陈词滥调到麻木,视觉听觉各种程式化。What a celebration of cliché, stereotype and mediocracy. 匠气。
我的个天爷,当我们还在苦苦做实验,推公式,写论文之际,文科生已经发明了用嗑药来探索宇宙终极真理的方法啦。
后面很可笑,没有任何逻辑可言,只能看个热闹,89分钟对于这类题材有点短
吕克贝松的太空奥德赛,攻壳加Akira真人版。从没有一部动作片里,情节显得如此多余。
吕克.贝松这两年明显诚意不足,7.0的豆瓣得分是怎么来的?!
我擦,斯嘉丽·约翰逊真进化成“Her”里的操作系统了~~~~
很好看啊!!有穿越到太空漫游的即视感!为什么评分这么低!一切为了传承知识,这立意比保护地球要高大上多了啊,我看得非常非常感动,真的很震撼,坐第三排看得真是骨头都酥了,但小白先生觉得很神棍很无聊= =|||
吕克贝松你有在认真拍吗,这种骗投资PPT是什么玩意,拍完发现素材只够剪60分钟是吧,还不如前些年布拉德利库珀的永无止境,你还是回去再读两遍特德姜的领悟得了
本来就没希望太大,于是一点也不落空。Lucy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女人如何发现并探索成为超级电脑的心路历程。而Her则是超级电脑如何重拾人性与爱情之路。Under the sKIN是外星人如何成为人的亡命旅程。集齐便是斯嘉丽科幻三部曲。
感觉导演的思路是这样的:我们需要一些终极思考——我们先加一些商业元素——我们开始终极思考了——终极思考太累了——让观众自己思考吧——只剩下了商业元素
脑洞开得不错,可惜拍成了不三不四的科教幻灯片
7/10。一流概念,二流导演。这部商业片和《疾速追杀》同样找一个让主角无限耍帅和端掉黑帮的理由,结果找了一个包罗《生命之树》幻灯片式星云、人类社会以及远古恐龙+《超验骇客》的血球细胞侵入人工智能。说好听点叫突破个人英雄动作片的套路,说全片本质就是将暴力复仇故事打包一堆高深术语卖给你。 @2015-02-02 19:08:47
大脑科学是一门严肃有趣的学科,《超体》概念好却拍得七零八落,给沃卓斯基姐弟,也许是黑客帝国一样的起点,给诺兰起码是理科生式的严谨论证。大脑人人有,开发程度大不同,要相信天赋异禀的存在,也要相信也许毒品等药物能激活大脑里一些东西,解放后天形成的枷锁,带来一些玄之又玄神一般的体验。
看了影评后,觉得还可以。- 发自豆瓣App
女神都是活在硬盘里的
女神依然性感,崔叔戏份太少,贝松胡乱拼凑。我们应该对贝松有更高的要求。
white trash大殺特殺小黃人是吧
黑寡妇脑洞大开成了USB侠,拥有化身wifi的超能力,覆盖全球。7分
无论是剧情还是动作我都不满意
表面煞有介事,实际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