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相比于第一部更加有了广度和宽度,更着重于探讨生命的意义和生命诞生以后的事情。
这一部对于医护伙伴们也有了更加深入的刻画,每一个人都有血有肉,有纠结有坚定,做出选择,也迷茫惶惑,彼此之间的细腻感情令人深深感动,都在为了母亲和宝宝更好的未来而努力着,彼此扶持彼此帮助,解开心结调动气氛。
鸿鸟和四宫交换面包的那一幕我真的好感动(其实每一幕大家相互帮助我都好感动)。
这个剧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会提出很多的选择和观点,却并不会武断地进行有偏好的引导和选择,而是把所有的利弊一一讲出来,提供思考的空间和视点,以一种宽容的方式面对所有需要做出选择的情境。
就,只是选择,没有对错。
譬如唐氏儿那里,就是两个妈妈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如果是我的话肯定会选择不要这个孩子,但是也有愿意选择要孩子的人,剧里有展现两组不同的选择,像鸿鸟医生说的:“选择是没有对错的,起码在我们医生看来,应该是没有对错的,如果我们不去回应他们的诉求,谁又来理解呢?
”是关于生命的、让人思考生命的剧啊。
然后,(我又来了)表白绫野刚😍我太爱温柔刚哥了。
他每次对于自己饰演的角色都会认真钻研,会有很新颖很深刻的见解,这也是为什么他演技这么好的原因吧。
第一话 室间隔缺损/NST胎心监护/NICU/前置胎盘/子痫/HELLP综合症
室间隔缺损指室间隔在胚胎时期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20%,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畸形并存。
缺损常在0.1~3cm,位于膜部者则较大,肌部者则较小,后者又称Roger病。
缺损若<0.5cm则分流量较小,多无临床症状。
缺损小者心脏大小可正常,缺损大者左心室较右心室增大明显。
在心室水平产生左至右的分流,分流量多少取决于缺损大小。
缺损大者,肺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多,回流入左心房室,使左心负荷增加,左心房室增大,长期肺循环血流量增多导致肺动脉压增加,右心室收缩期负荷也增加,右心室可增大,最终进入阻塞性肺动脉高压期,可出现双向或右至左分流。
缺损小者,可无症状。
缺损大者,症状出现早且明显,以致影响发育。
有气促、呼吸困难、多汗、喂养困难、乏力和反复肺部感染,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
有明显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发绀。
本病易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
直视下可行缺损修补术。
缺损小、X线与心电图正常者不需手术;若有或无肺动脉高压,以左向右分流为主,手术以4~10岁效果最佳;若症状出现早或有心力衰竭,也可在婴幼儿期手术;显著肺动脉高压,有双向或右向左分流为主者,不宜手术。
NST胎心监护在没有宫缩,也没有其它外界负荷刺激的情况下,对胎儿进行的胎心率宫缩图的观察、记录。
至今为止,公认NST是测定胎儿胎盘机能状态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反应型提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良好,99%以上的胎儿在一周内是较安全的,但高危妊娠也存在假反应型。
①胎心率基线120~160 bpm;②20分钟内至少有3次以上伴随胎心率加速的胎动;③胎动时胎心率加速幅度≥15 bpm,持续时间≥15秒;④胎心率基线长期变异振幅6-25bpm,周期3-6cpm;⑤除遇见伴有胎动的“V”型减速(type-o-dip)外,通常的自发宫缩不出现减速现象;⑥出现胎儿醒睡周期(20-40分钟),如监护时间内无胎动及加速,通过外界刺激或其他方法唤醒胎儿,重复20分钟而出现胎动及加速者,仍可诊断为反应型。
无反应型时提示胎儿有窒息。
①胎心率基线120~160 bpm ;②监护20-40分钟无胎动或胎动时无胎心率加速,经刺激后胎心率仍无明显加速;③伴胎心率基线长期变异减弱或消失,振幅<5bpm,周期<3cpm;④胎儿醒睡周期不明显;⑤须排除镇静、降压药物的影响。
在未用镇静、降压药物外一般情况下很少>60分钟不发生胎动。
可疑型。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应列为NST可疑型。
①在20分钟内仅有1次或1次以上伴胎心率加速的胎动;②胎心加速幅度<15bpm,持续<15秒;③基线变异减弱;④胎心率基线水平异常(>160bpm或<120bpm);⑤存在自发性变异减速。
NICU(Newborn Intensive Care Unit)是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
前置胎盘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妊娠晚期发生无诱因无痛性阴道出血是前置胎盘典型的临床表现。
初次流血量一般不多,偶尔亦有第一次出血量多的病例。
随着子宫下段不断伸展,出血往往反复发生,且出血量亦越来越多。
1.完全性前置胎盘往往初次出血的时间早,约在妊娠28周左右,反复出血的次数频繁,量较多,有时一次大量出血即可使患者陷入休克状态。
2.边缘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发生较晚,多在妊娠37~40周或临产后,量也较少。
3.部分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和出血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4.部分性或边缘性前置胎盘患者,破膜有利于胎先露对胎盘的压迫,破膜后胎先露若能迅速下降,直接压迫胎盘,流血可以停止。
子痫是妊娠期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加重的基础上出现的比较严重的疾病,包括产前子痫和产后子痫。
患者可会出现抽搐、四肢僵直、口吐白沫甚至昏迷等症状,抽搐可反复发作;子痫是孕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一,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导致胎死宫内,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HELLP综合症以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为特点,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
多数发生在产前。
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
其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右上腹疼痛及恶心呕吐,体重骤增,脉压增宽,但少数患者高血压、蛋白尿临床表现不典型。
可出现母儿严重并发症:孕妇可发生子痫、胎盘早期剥离、DIC、肾衰竭、急性肺水肿、严重的腹水、脑水肿、视网膜脱离、伤口血肿感染甚至败血症等;胎儿可发生缺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甚至围产儿死亡。
第二话 宫颈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RDS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宫颈癌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1.病毒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2.性行为及分娩次数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3.其他生物学因素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I型、滴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在高危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4.其他行为因素吸烟作为HPV感染的协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
另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也可影响疾病的发生。
宫颈锥切术适用于宫颈刮片检查多次阳性而宫颈活检阴性者;或宫颈活检为宫颈上皮内瘤变需排除浸润癌者。
可采用冷刀切除、环形电切除或冷凝电刀切除。
手术主要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
常用术式有:全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或取样。
年轻患者卵巢正常可保留。
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属于特别早期的可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或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根据患者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术式。
字幕错,是I b1期,见此图上上图黑板目前早期宫颈癌和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分期为:0期(原位癌)癌瘤局限于子宫颈粘膜上皮内或腺体上皮内。
Ⅰ期癌局限于宫颈。
Ia期:子宫未见前癌,肉眼未见病变,显微镜下才能诊断。
Ib期:病变范围超过Ia,临床可见病变。
Ⅱ期癌已超过宫颈,但未达盆腔,癌累及阴道,但未达阴道下1/3。
Ⅱa期:无明显宫旁浸润。
Ⅱb期:有明显宫旁浸润。
Ⅲ期宫旁浸润未达盆壁,肿瘤累及阴道下1/3。
Ⅲa期:宫旁浸润未达盆腔,肿瘤累及阴道下1/3。
Ⅲb期:宫旁浸润未达盆腔Ⅳ期癌播散超出盆腔或直肠黏膜。
Ⅳa:肿瘤浸润膀胱黏膜或直肠黏膜。
Ⅳb:肿瘤扩散至远处器官。
只有0期和Ia期才算是早期,而Ib期及其以后都算是晚期。
临床很多采用人参稀有皂苷的人参皂苷Rh2(护命素)配合治疗,既可抑制癌细胞增殖,同时又可联合放化疗发挥增效减毒联合作用。
并且今幸牌人参皂苷Rh2(护命素)的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16.2%含量符合人体最佳吸收。
宫颈癌疫苗副作用据人民网2015年9月17日报道,三位瑞典青年女性针对HPV疫苗的副作用,将其告上瑞典国家医药管制局。
三人怀疑疫苗带来一种称为POTS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副作用。
2015年,HPV疫苗在丹麦引起至少50例比较严重的副作用。
2013年6月,因30多个日本女性接种预防宫颈癌HPV疫苗后出现浑身疼痛,日本厚生劳动省 (MHLW)呼吁日本民众停止注射宫颈癌疫苗。
葛兰素史克承认涉事的HPV疫苗是其生产的卉妍康。
中新网2009年3月10日报道,据香港 《大公报》报道,由葛兰素史克生产的卉妍康在英国引起1300多名女学生出现副作用,部分12及13岁女生发生瘫痪、痉挛及视力模糊,有人更患上厌食症。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包括10项内容,根据症状的严重度,每项内容分4级评分(0、1、2、3分),于产后6周进行,完成量表评定约需5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产后抑郁症筛查工具的目的不是诊断抑郁症而是识别那些需要进一步临床和精神评估的女性。
筛查工具可以帮助识别产后抑郁症但不代替临床评估。
1.我能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并笑的开心A、同以前一样B、没有以前那么多C、肯定比以前少D、完全不能2.我欣然期待未来的一切A、同以前一样B、没有以前那么多C、肯定比以前少D、完全不能3.当事情出错时,我会不必要地责备自己A、没有这样B、不经常这样C、有时会这样D、大部分时候会这样4.我无缘无故感到焦虑和担心A、一点也没有B、极少这样C、有时候这样D、经常这样5.我无缘无故感到害怕和惊慌A、一点也没有B、不经常这样C、有时候这样D、相当多时候这样6.很多事情冲着我来,使我透不过气A、我一直像平时那样应付得好B、大部分时候我都能像平时那样应付得好C、有时候我不能像平时那样应付得好D、大多数时候我都不能应付7.我很不开心,以至失眠A、一点也没有B、不经常这样C、有时候这样D、大部分时间这样8.我感到难过和悲伤A、一点也没有B、不经常这样C、相当时候这样D、大部分时候这样9.我不开心到哭A、一点也没有B、不经常这样C、有时候这样D、大部分时间这样10.我想过要伤害自己A、没有这样B、很少这样C、有时候这样D、相当多时候这样测试计分说明:每个A计0分,B计1分,C计2分,D计3分。
EPDS测查评分解释:得分范围0~30分,9~13分作为诊断标准,总分相加≥13分可诊断为产后抑郁症,若≥13分,建议及时进行综合干预。
RDS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于生后4小时-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征,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
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
第三话 肺动脉瓣狭窄/产后抑郁症/无痛分娩/孕期迷信
肺动脉瓣狭窄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8%~10%,肺动脉狭窄以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最为常见,约占90%。
患有此病的孕妇宜采用无痛分娩。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
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周内发生,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有的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
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
病因:1.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
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
2.怀孕期间有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有亲朋离逝,或者战争等等都会使孕妇更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
许多病例都显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怀孕时期已经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其中有许多在产后的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
3.内分泌变化的影响。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
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
4.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
5.躯体疾病成为促发因素。
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已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
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如多巴胺)的影响,可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1.情绪的改变。
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
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
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
2.认知改变。
患者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各种娱乐或令人愉快的事情体验不到愉快,常常自卑、自责、内疚。
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
遇事老向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自认为前途暗淡,毫无希望,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甚至企图自杀。
3.意志与行为改变。
患者意志活动减低,很难专心致志地工作,尽管他们可能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但很少脚踏实地去做。
他们想参与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气和信心。
患者处处表现被动和过分依赖,心理上的症结在于不愿负责任。
一般说,抑郁性神经症很少自杀,但也有部分患者感觉活着空虚,人生乏味,声称想死。
4.躯体症状。
约80%的病例,以失眠、头痛、身痛、头昏、眼花、耳鸣等躯体症状为主向医生求助。
这些症状往往给人以主诉多而易变的感觉,有些症状可以长期存在,但无明显加重或缓解。
这些症状多随着抑郁情绪的解除而消失。
“无痛分娩”,是使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
分娩镇痛可以让准妈妈们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让她们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得到休息,当宫口开全时,因积攒了体力而有足够力量完成分娩。
美国分娩镇痛率>85%,英国>90%。
国内很多医院均已开展无痛分娩,有的已经占了顺产的30%~40%的比例。
目前的分娩镇痛方法包括非药物性镇痛和药物性镇痛两大类。
非药物性镇痛包括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等,其优点是对产程和胎儿无影响,但镇痛效果较差;药物性镇痛包括笑气吸入法、肌注镇痛药物法、椎管内分娩镇痛法等。
椎管内分娩镇痛是迄今为止所有分娩镇痛方法中镇痛效果最确切的方法,这种操作由有经验的麻醉医师进行。
麻醉医师在腰椎间隙进行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少量局麻药或阿片类药物,并在硬膜外腔置入一根细导管,导管的一端连接电子镇痛泵,由产妇根据疼痛的程度自我控制给药(麻醉医师已经设定好了每小时的限量,不必担心用药过量),镇痛泵可以持续使用直至分娩结束。
在整个过程中,麻醉药的浓度较低,相当于剖宫产麻醉时的1/5~1/10,可控性强,安全性高,几乎不影响产妇的运动,产妇意识清醒,能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整个分娩过程。
这种无痛分娩法是目前各大医院运用最广泛、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
“无痛分娩”并不是整个产程的无痛。
处于安全的考虑,目前国内多数医院的分娩镇痛是在宫口开到2~3cm时进行椎管内阻滞。
不用必须喝热水,常温水就可以。
肚子向前凸不一定是生男生。
不需要过度避免受凉而穿太多。
顺产、剖宫产和无痛分娩,无论哪一种形式生产是主观和客观的选择,无高下优劣之分。
第四话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TOLAC)
产科界开始做剖腹产时,考虑到剖腹产后的子宫疤痕能否承受再次临产时子宫收缩的压力,为了安全起见,对于剖腹产后再生育的产妇提出了“一次剖宫产,永远剖宫产”的理念。
但随着产科界医疗上的进步,各种监测手段和应急处理经验的积累,临床上,再次妊娠和分娩时发生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不到1%。
当产妇权衡后决定尝试阴道分娩,在分娩前这段尝试VBAC(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的过程称为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TOLAC),这仅仅是阴道分娩的尝试过程,阴道分娩成功则称为VBAC。
VBAC真正成功的先决条件有三个:一,病人的选择。
产妇的生产史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前次剖宫产子宫刀口属于低位横切口(在子宫下方由左向右的切割)的产妇进行阴道试产时发生子宫破裂的几率最低;如果前次子宫刀口是高位竖切刀口(子宫上部由上而下的切割),原则上不推荐尝试VBAC,因为这种刀口在进行阴道试产时发生子宫破裂的可能性最高;预产期距离最近一次剖宫产的时间少于18个月的妈妈,不推荐尝试VBAC,因为这种情况下子宫破裂的可能性也许会增加;除了前次子宫刀口,影响VBAC的因素还有产妇的年龄、BMI值以及胎儿体重。
对于妊娠超过40周的产妇,VBAC的成功率也会降低。
曾经在子宫肌肉层做过切割手术的,例如肌层内肌瘤切除的孕妇,也不建议VBAC。
同时,要排除胎儿胎位不正、胎盘前置、胎儿缺氧、宫内窘迫、胎儿巨大等原因,病人的挑选是成功的第一步。
二,VBAC的风险要了解。
事实上,一般自然分娩的合并症风险也会出现在TOLAC的过程中。
最大的风险就是前一次的剖宫产伤口撕裂,即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会导致失血、子宫受损(可能导致子宫摘除)、膀胱受损、感染、异常凝血反应等,严重时甚至会即刻威胁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子宫破裂常发生在产程的活性期,宫缩力度加大导致伤口撕裂,但此时九成以上产妇已在医院待产,医护人员会进行严密监护。
如因为这些种种原因不能继续引导生产,必须立即进行剖宫产,此时剖宫产的合并症率是未经阴道试产而剖宫产时(5%)的两倍(10%)。
三,生产医院是否有满足紧急剖腹产的条件和设备。
任何产科,不管哪家医院,如果提供病人VBAC服务,必须具备客观的紧急救治条件。
硬件的准备方面,产房内的手术间、麻醉机、多功能监测、新生儿紧急药品等都是必须的。
设备、药品、物品都需要保持全天候极快速的一级战备状态。
医护人员的准备方面,产房24小时都需要多位产科大夫、麻醉科、新生儿科、助产士、麻醉护士等的配合。
如果生产医院不具备这些条件,提供VBAC服务是非常危险的。
第五话 宫内死胎
胎死宫内(Intrauterine Fetal Death, IUFD)的发生,IUFD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不同国家使用的死胎起始孕周不同,胎死宫内的发生率报道有很大的差异,一般在0.1%~1%之间。
第六话 人工剥离胎盘术/毒性弥散性甲状腺肿/围死亡期剖宫产/心脏停搏/胎儿横位
人工剥离胎盘术是用手剥离,取出滞留于宫腔内胎盘的手术。
外阴重新消毒,换消毒巾,导尿。
一手放在腹部向下推压宫体,另一手手指并拢呈圆锥形,循脐带伸入宫腔,找到胎盘边缘,如胎盘为已剥离但被宫颈嵌顿者,可将胎盘握住,顺一个方向,旋转取出。
若胎盘尚未剥离,术者手背紧贴宫壁,掌面向胎盘的母体面,以手掌的尺侧缘慢慢将胎盘自宫壁分离,等全部胎盘剥离后始可握住全部胎盘,在宫缩时用手牵引脐带协助胎盘娩出。
切忌抓住部分胎盘,人为造成胎盘破碎,出血多。
术后肌注宫缩剂,立即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如有缺损,应重新伸手入宫腔,取出残留物,如手取不净时,可用大钝头刮匙刮宫。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并不限于甲状腺,而是一种多系统的综合征,包括高代谢症候群、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
由于多数患者同时有高代谢症和甲状腺肿大,故称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亦有弥漫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症、突眼性甲状腺肿、原发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症、Basedow病等之称。
甲状腺以外的表现为浸润性内分泌突眼,可以单独存在而不伴有高代谢症。
围死亡期剖宫产
心脏停搏
胎儿横位胎位是指胎儿先露的指定部位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的关系。
正常胎位多为枕前位。
横产式胎肩位于骨盆入口,胎头与臀各居一侧髂凹。
所以胎肩先露也称肩先露。
按胎肩胛位居母体的前、后力和胎头居于母体左、右侧,称为左肩前、左肩后或右肩前、右肩后4种。
足月横产不能阴道分娩,对母儿生命威胁很大,应早诊断,早处理,可做选择性剖宫产手术。
妊娠30周后经产前检查,发现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谓之胎位不正(malposition of fetus),其中以臀位最为常见。
胎位不正如果不纠正,自然分娩时易造成难产。
第七话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呼吸暂停/产后止血球囊/FAST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
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较为确切。
简称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
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但由于子宫腔通过输卵管与盆腔相通,因此使得内膜细胞可经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异位生长。
目前对此病发病的机制有多种说法,其中被普遍认可的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本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女性,青春期前不发病,绝经后异位病灶可逐渐萎缩退化。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异位结节,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和不孕是其主要症状。
病变可以波及所有的盆腔组织和器官,以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宫骶韧带等部位最常见,也可发生于腹腔、胸腔、四肢等处。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类型。
其中,卵巢巧克力囊肿又占80%左右。
卵巢巧克力囊肿病变可只累及一侧卵巢,但约有50%以上的患者会累及双侧卵巢。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痛经、持续性下腹疼痛、月经失调、不孕和性交痛等病症。
卵巢巧克力囊肿,又称卵巢内膜异位囊肿,是因子宫内膜“飘洋过海”,“移民”到卵巢内引发的一种疾病,它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常见的一类,与肿瘤性质的卵巢囊肿有本质的区别。
子宫内膜“移民”到卵巢内后,仍受卵巢性激素的周期性影响。
当月经来潮时,“侨居”卵巢内的异位内膜也会发生“月经”样出血,“经血”无法排出体外,只得潴留在卵巢内。
脱落于“经血”中的异位内膜像种子一样,继续种植于卵巢内,就是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潴留于卵巢内的“经血”越积越多,就形成了由小到大的囊包,医学上称为“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由于囊肿内的血是长期潴留的陈旧血,外观呈巧克力糊状,故又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指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从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严重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等症状。
本病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其发病凶险,死亡率较高。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足月小儿呼吸停止超过15秒,或呼吸停止不超过15~20秒,但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张力减低。
如果呼吸停止5~10秒以后又出现呼吸,不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等表现称为周期性呼吸。
周期性呼吸是良性的,因呼吸停止时间短,故不影响气体交换。
而呼吸暂停是一种严重现象,可引起脑损害。
呼吸暂停多见于早产儿,其发病率可高达50%~60%,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产后止血球囊的护理 http://t.cn/RYfciJ1
FAST第八话 羊水浑浊/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全肺静脉回流异常
胎宝宝从孕10周开始就会喝羊水,喝下羊水后通过在肠道内滤掉漂浮物,经过肾脏形成尿液,积存在膀胱中,再经过尿道排出。
而肠道中的那些杂质会在宝宝出生后排出,这就是胎粪。
羊水在正常情况下是透明、无色的,并且可以见到胎脂。
当胎儿把胎粪排入羊水中,并造成浑浊,则称为羊水胎粪污染。
羊水污染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羊水浑浊。
羊水浑浊一般在分娩时由于胎儿宫内缺氧,引起过早排出胎粪,污染羊水。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常发生于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发育良好的足月儿和过期产儿,早产儿较少见。
出生后重度窒息或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
多于生后12小时内因严重缺氧出现全身难以纠正的青紫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吸高浓度氧后青紫症状仍不能改善。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指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从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严重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等症状。
其发病凶险,死亡率较高。
全肺静脉回流异常是种好发于出生的婴幼儿的先天疾病,由于心房中膈缺损或者肺静脉未与左心房相接而造成心脏病。
第九话 不育症/妊娠期高血压
(此处不育症与国内不育症概念不一致,国内多指男性不育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
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7%~12%。
本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
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头晕,血压轻度升高,伴水肿或轻度蛋白尿;重者头痛、眼花、恶心、呕吐、持续性右上腹痛等,血压升高明显,蛋白尿增多,水肿明显,甚至昏迷、抽搐。
首先松冈茉优太完美了。
背景配备音乐baby钢琴,绝对一流。
故事情节每一集都感动,直戳泪点,真实不做作煽情。
科普的医学知识也是非常专业,看不出纰漏。
感叹岛国的医疗保障能力、医疗技术水平、医生敬业,满满的都是正能量,个人感觉应该给十分。
如今二季完结了,撒花期待下一季给我们带来新的温暖与感动。
我之前想:《夜光的阶梯》里的剧情比我们早了近50年,一些结果注定会发生而已。
那我等一个《产科医鸿鸟》里那样的生育环境,会不会也要等4、50年?
最近日本也有聚焦产后抑郁的剧,那距离我们把产后抑郁作为一个社会话题来讨论,又要多少年?
剧中有些话题挺刷我三观的,至少给我出了很多从没考虑过的新命题。
我可能需要重新去看一下关于唐氏综合征小孩的那一集,﹝大概剧情就是某孕妇产检发现孩子是唐氏综合征,纠结要不要,医生这边同时提供堕胎与保胎两种方案,还带孕妇参观当地专门培育唐氏综合征小孩的机构,最后本着zzzq的原则生了孩子﹞我当时看剧的时候一直觉得优生优育不好吗?
哪怕是看到剧中医生给孕妇努力科普如何培养唐氏综合征小孩时,我依然坚持我们80年代的口号不动摇,甚至想从遗传学角度宣传一下自然选择的必要性。
可是,换个说法,假如《流浪地球》里抽签得船票时,咱能不给唐氏综合征抽签资格吗?
如果不给,就相当于用基因筛选的方式选幸存者,距某专家说,这种方法比“个人能力筛选法”自由点,比“金钱筛选法”平等点,反正就不如咱伟大的代表大会制来的民主。
是我觉悟不够罪过罪过 这可能还涉及一个人权问题之前看国外讨论堕胎权时,有医学人士认为“人能称为独立生命体应该从有心跳开始算”,我还最认同这个观点——白大褂总比白帽子靠谱。
其实在妈妈肚子里以上全是扯淡,很多女性看到确认怀孕的结果那一刻瞬间保护欲爆棚,为母则刚。
我再怎么想保持冷静客观估计也迟早成为她们当中的一员。
这个栗子里,关于我觉得堕胎好,还有一个理由是我觉得一个不健全的孩子在世上受苦的话,应该会恨父母为何把自己带到这个世上来。
“我们糊里糊涂的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福,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
”↑这话胡适说的,是不是个很强的例证?
不,其实胡适只说了父母要“养育”,没说父母要“基因筛选”······像我这种数学不好的人活在世上就挺难的,我总不能怪我爹的基因在减数分裂的时候突变错了吧。
什么是教科书级别的催生,看《产科医鸿鸟》就够了。
×晚节目组能哪怕学到一成也不至于让全国巡回白眼那么久。
剧里的画面都是请真实新生儿和患儿拍的,特别有实感和用心。
孕产妇的风险也涵盖得很全面,疼痛,损伤,各种并发症/感染风险,婴儿健康风险,产后抑郁,职场困境,家人的不理解,疾病与生育的两难等都有仔细探讨。
想催吧也要讲武德。
让你充分了解风险和残酷之后再用深层意义和关怀温暖你并尊重个人选择,比那些空中楼阁用亲情和刻板印象无限pua你不知道高哪里去了。
虽然对我没啥效果,光沉迷刚子的美貌了(另外第二季比第一季总体要沉重,第一季的音乐元素更多,角色形象美化程度也更高。
但第二季相对写实,相比之下第一季钢琴家医生的形象还是过于漫画唯美化了,虽然安排了个不幸的背景但仍然温柔得像是带了某程度上的神性。
第二季刚子(估计是年纪上来了)的演绎层次感更好,那些忧郁失落纠结反而更像个有血有肉的人。
一些比较有趣的视角:爸爸跟妈妈说“我会帮你”,被四宫小可爱驳斥“什么叫做帮?
育儿是两个人的责任。
”这个在《逃耻》里也有过。
还有NICU里面医生的口头禅是“孩子很努力呀。
”在孩子可以出院时,虽然翻译的也是“出院”,但日语原意是“卒業”也就是毕业。
这些表达还挺有意思的。
能看出来剧里的价值观就是把新生儿当一个完整的人看,而不是一味渲染父母的伟大。
父母在努力的同时,孩子出生之后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顽强生长。
孩子也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看得出来剧想传达的生育观跟我国还是有挺大区别的。
我国的优生优育思想已经深入骨髓,产检唐筛各种都是理所当然。
而有残缺的宝宝基本就被剥夺了出生权。
但剧中还是提供了两方观点,到底是优生重要,还是尊重生命重要。
残缺的孩子是否愿意来到世界上,以及残疾的人生是否也有完整的意义。
最后观某站弹幕有感,休产假的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导致产后抑郁准备自杀的情节仍被弹幕出警“不负责任” “平衡不了家庭跟工作” “丈夫养家不辛苦吗”。
只能说在拥有后代这件事上,某些男的确实不配。
1.女性生孩子真的太不容易了(原来剖腹产是因为顺产不行的选择)2.怀孕38周胎停真的让人太难受了😣(停止妊娠生死胎真的超级难过的)3.人是可以借力的(不要妄想什么都自己担着,人不是万能的)4.婴儿有握抓反应(破坏感动)5.单身父亲也不容易(人止不停那一刹那)6.产后抑郁与激素有关(有情绪要说不要怪自己,虽然这样但是还是气死我了😤)7.日本福利制度真的好齐全(可能与少子化、老龄化有关)8.真想给那些说我来帮你养的丈夫一巴掌(剧里妻子生第二胎那个丈夫还问生产时间是多久完了好去游船,我真的想对你施展流星拳😡)9.父母的阅历和第一个孩子的年龄其实是同岁的(就是说0岁孩子+0岁父母)10.职业女性真的好不容易(刚生产完的职业女性急着回归职场为了不落下进度逞能太容易过度疲劳了)11.医生要和病患保持距离(不然经历反复生死太容易投入感情了,我再也不说医生凶了)12. 生产的形式不重要,结果很重要(计划的并不一定与实际相重合)13.首先是人再是母亲等其他的身份(本末倒置❌)14.无痛分娩其实也是会痛的(只是当下不痛而已,其中一个太太非要顺产感受疼痛时医生说如果要痛才能当妈妈,那男人是不是就没有资格当爸了)15.孕妇产前产后的情绪都要关注(并不是生了孩子关注点就应该只放在孩子身上了,孕妇产后抑郁情况很普遍)16.产妇孕期增长体重25斤左右较合适(弹幕科普的)17.剧里18染色体三体的孩子一出现就会有弹幕发0o0(好可爱的表情,孩子也是真的)18.唇腭裂原来是这样的(可治,只是治疗时间不一定)19.孕妇怀孕最好还是听医生的吧,邪门歪道就过耳不闻吧20.剧里好多早产儿(日剧真实感也太强了吧,那黑黑又瘦又小的孩子真的)21.怀孕吸烟可能会导致生产的时候大出血🩸(由于血液不通畅)22.聋哑人夫妇真的好不容易啊(阵痛叫不出声,孩子哭也听不到😭)23.初中生妈妈(父母都还是孩子啊)
生孩子意味着什么?
《产科医生鸿鸟》里是这么说的:
生产对于这个对世界而言,是创造未来,是创造奇迹,但是对于每一位母亲来说,却是一场残酷的战斗。
怀胎十月,简单的感冒、心理状态的变化、外界环境的影响,任何一个小小的要素,都有可能影响生产,可想有多么艰难。
但这一场艰难的战斗,母亲们却只能自己独自去面对。
就像第一集中,一位在职场上精明强干的妈妈,产检的时候发现宝宝的心脏上有一个小洞,妈妈内心感到十分不安,而丈夫却是这么说的:
明明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到了丈夫这里,却变成了帮忙。
而且就算说着会帮忙,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天这位爸爸还是出差去了外地,妈妈只能独自面对一个生病的孩子。
与这位妈妈同样不安的,还有另外一位听不见的妈妈(志田未来都开始演妈妈了啊!
),她和她的丈夫都是聋哑人,跟医生只能靠写字和读唇语来交流。
这位妈妈告诉了医生,长辈不愿意他们生孩子,但她无论如何都想要:
但是面对孩子的未来,内心其实又充满了不安。
如果孩子也听不见,是不幸的人生,孩子听得见,父母就不知道该如何与他相处。
这些困难和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一切,父母都需要自己去面对。
这也是这次《产科医生鸿鸟2》的主题:
不过分渲染医疗体制的黑暗,老病死的沉重,在描述“生的希望”这样的主题的同时,仍旧着眼于现实生活,而在这些扎心的现实面前,这些医生们的存在就显得分外地温暖。
对于置身事外觉得生孩子自己只是帮忙的爸爸,四宫医生会出来提醒他:
对于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内心充满了不安但是也不想愿意麻烦别人的聋哑妈妈,鸿鸟医生会安慰她,一起加油吧,添麻烦也没关系。
他们在医术上的支持能让妈妈们感觉安心,而让我们感觉温暖的,是他们对于妈妈们的理解。
对于职场上的工作的妈妈,他们会全面尊重妈妈想早点回到职场不想带孩子的心态:
对于罕见的聋哑妈妈的例子,也会设身处地地去体谅他们可能会遇到的处境:
是这样的一群有爱的人,让妈妈们在面对生育这个挑战时,没那么孤单。
看这部剧的时候,会感觉到生命的不可思议,内心也会变得柔软:我们经历了巨大的冒险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母亲经历了千辛万苦,冒着死亡的危险,给了我们这个美好的机会,去体验快乐的悲伤的开心的难过的、烦恼的一切。
而父母原本也是会软弱,会彷徨的人类,但因为有了需要自己的保护的宝宝,才开始学会变成超人。
有机会的话,每个人都应该看一次这部日剧。
因为这部日剧里,有新生的喜悦,有对于生命的思考,也有对于生命的珍重。
不管在世界上经历多少风雨,明白生命这件事情本身,大概疲惫都会稍微有所缓解吧。
最后送上你们的男神,坂口健太郎对我们mayu开启嘲讽时的颜艺
-END-更多日剧相关资讯汁源欢迎下载必看影视(日剧版)微博@必看日剧娘微信:必看影视QQ群:107405290
-最后两集的弹幕让我有些大开眼界。
第10集一开始,就有弹幕“建议各位正常人跳过这集!!!
”,这样激烈的言辞让我十分震惊,我本以为这集涉及了什么违反人伦的矛盾,比如涉及反社会人格的xyy染色体。
但当我看完全集,我也没明白这一集哪里需要“正常人跳过”。
这分明是很有意义和值得深思的一集。
与其说这一集是在讨论唐氏儿是否有资格出生,我倒觉得,这更多是在讨论父母对于生孩子这件事该给予的认真考虑,以及对自己做出的决定所要承担起的相应责任。
作为一个女生,如果是我,不会考虑留下一个唐氏儿;但是我绝对不会去对选择留下孩子的母亲说三道四,反而,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值得人敬佩的、充满勇气的决定。
因为打掉这个孩子远远比留下孩子给母亲的生活负担来得小得多,而一个母亲了解了所有将来会面临的困难后,还能如此犹豫不决甚至最终选择留下ta,唯一的原因只是因为:爱。
因为爱,所以舍不得。
舍不得决定葬送肚中胎儿的性命。
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甚至没有机会来这个世界上看一眼。
但让我震惊的是,满屏的弹幕却都是清一色的批判与谴责,没有一个人对高山夫人做出的决定表示敬佩和肯定她的勇气。
甚至在高山夫人因为不舍得流掉孩子,瘫倒在手术室门口时,居然看不到共情,而是那么多指责和愤怒。
让我看得心寒而悲哀。
我实在不明白,一个母亲的爱,为什么要受到如此的非难。
-有人说,是因为这个孩子生下来注定不会幸福。
我真的对此十分困惑。
这些对孩子降生后的生活信誓旦旦的人,真的明白什么是幸福吗。
这个还未出生的孩子,虽然是唐氏儿,但他有一个无论他健康还是病痛,宁可众叛亲离也要留下他的、那么爱他的母亲;当高山夫人的母亲搂住痛苦的高山夫人,说无论未来她能否坚持下去,自己都会陪着她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爱他的姥姥;当高山夫人当着双方父母的面念着那首诗时,所有人脸上不约而同露出温柔而慈爱的笑容时,我看到他将来会身处的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甚至突然有一种很荒谬的猜想:那么多充满戾气的人,是不是甚至在嫉妒这个唐氏儿呢。
比起他拥有的爱来,我们普通人其实少得多得多吧。
我们很多人的母亲或许怀上我们甚至都只是意外或者只是人云亦云的一种从众行为。
我们很多人的父母直到我们出生甚至长大,还不知道究竟如何做父母,该承担怎样的责任,连孩子一些小小的错误和不足都做不到包容和接纳,更何况唐氏儿那么大的缺陷。
可是这个孩子,还未出生,就拥有了坚定维护自己的母亲,就拥有了承担身为人父人母责任思想准备的父母,拥有了准备用全部的爱和包容来接纳他所有不足与缺陷的家人了。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在父母那里得到比这个孩子更多的爱和接纳呢,又如何能这么武断地认为这个孩子一定不幸福呢。
或者说,他们对幸福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
若说唐氏儿和普通人的区别是智力和身体,那智力正常、身体健全的我们,有几个真正活得幸福呢?
若说是他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嘲笑、困难,那没遇到那些事情的普通人就幸福了吗?
——而普通人又有几个整个成长过程中没遇到过一点挫折、嘲笑和欺辱的呢?
若说是他成长中父母所要加倍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那我以为,不是意味着父母更多的关注和爱吗?
——从这方面看,他难道不是比许多从小被父母忽视、家暴、长大后没有家庭支持反被吸血的孩子们幸福得多吗?
-我本以为,应该会有很多人去惋惜那个选择流产的孩子,说一句:好可惜,他没有机会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了。
可是我一条这样的弹幕都没有看到。
与其说同情那个剧中活下来的唐氏儿。
我反而会觉得,更加值得同情的,是这个现实世界中的我们。
如果,人们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充满爱与幸福的,那弹幕应该是我原本以为的那样充满了惋惜与怜悯。
而清一色这样充满戾气与指责的弹幕,似乎说明了:在这绝大多数眼中,这个世界都糟糕得不像话,根本没有什么永恒的爱与幸福可言,普通人尚且如此,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唐氏儿,当然活得更加痛苦;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尚且享受不到,这样一个终生愚钝、充满缺陷的孩子更是只会让她的父母后悔做出这个决定,终生痛苦也加倍折磨那个被生下来的唐氏儿。
-悲哀之外,其实我甚至感到了恐惧。
我不认为选择有对错。
但弹幕里那样断言孩子的出生只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尽痛苦、谴责母亲不该留下孩子、甚至指责反复确认父母意愿的鸿鸟医生的这群人,他们字里行间的居高临下,对于高山夫人的痛苦毫无共情的那种冷漠甚至指责,让我感到后背发凉,甚至恐惧他们将来会成为怎样的父母。
我可以理解出于自己能力选择放弃的父母,但我不理解对放弃无动于衷的人。
或许表面上看来,他们会是一些理智冷静的父母。
但我却觉得,他们是我最怕的那类父母。
——对孩子有条件地爱的父母。
因为孩子有缺陷,就毫不犹豫地、冷漠地将其抛弃。
重则唐氏儿的基因缺陷。
轻则——每个孩子的成长进度、发育程度、优缺点各有不同——他们会对一个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点落后、不足都缺乏耐心,甚至充满了高高在上的嫌弃和指责。
我总觉得,会说出这种话的人,其实不理解爱,也永远不会真正爱人。
他们会因为孩子的烦、笨拙、某方面不如人而不满、发火,他们无法接纳孩子身上本身的不足,指责和否定孩子身上的每一点点小小的问题。
——我没生育的经验。
但我有一只猫。
每当我妈妈对我说:这猫怎么这么不乖,怎么不像别人家的猫一样聪明的时候,我都会生出由衷的恐惧。
因为我看到了她对猫的态度上对我幼时的投射。
我一直处在这种成长环境中,在我妈自己没意识到的时候,我被无数次否定过,从说话音量、走路姿势、到体形、举止每一件事。
诚然,在他们看来或许他们已经给了我最好的,他们就是爱我的。
但我好像从来没感觉被爱过。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我活着好像就是一个错误。
直到我养了猫,当我发现,我对我的猫,和我父母对我、对我的猫之间的差别,我才突然明白了症结在哪里。
他们甚至从没像我关心、爱我的猫那样关心和爱过我;也从未像我接纳我的猫那样接纳过我。
我挺庆幸我带了我的猫回家,那些我在成长中缺失的关注、接纳与爱,我可以通过给她而跨时空地弥补给我内心那个一直被忽视、被否定的小人。
我每一次听到我妈妈说那样的话,我都会很认真地反驳回去:因为她就是她,不是别的猫。
我不需要她聪明不需要她乖,我对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她能自由且快乐。
我总觉得,说出那样话的,就是会成为我妈的这种父母的人。
他们对于有缺陷的、“不够好”的孩子的那种冷漠和不耐烦,他们自己都察觉不到。
但是作为孩子却或许会终生活在那种被否定的痛苦中,却那么深而难以摆脱。
我其实真的很羡慕奈奈(高山夫人生的唐氏儿),因为她在出生之前,他的父母、家人,已经全盘做好了完全接纳她所有不足和缺陷的准备。
而她出生后,她的妈妈带着她去复查时,笑着对医生说:她真的太可爱了,可爱到让我有些困扰。
那一刻,我真的好羡慕好羡慕,也好感动好感动。
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活得不幸福呢。
-还有一点对我来说很不适的,是那么多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对着高山夫人的选择指指点点。
且不说这世界上有谁有资格对别人的选择指摘呢(虽然只是电视剧,尤其这还是电视剧)。
何况高山夫人的决定也不是一拍脑门就做出来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全家都做好了准备去迎接和承担奈奈的到来了。
这是他们的决定,也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跟奈奈共同生活的也只有他们。
凭什么有人会觉得自己有资格,替别人做出更好的选择。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上帝。
在不考虑剧情的现实性的基础上,此剧无疑是相当不错的,充分表现出了日本影视作品中注重细节,擅长表现人与人之间温情和关怀的情绪和氛围。
只是我有些感觉十分异样。
主要是评论中依旧有着大量说日本人素质高,医护人员会无微不致的关心每个病人之类的内容。
说实话结合现实的话,我委实“想吐”。
以我的浅见,如果剧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话,那只可能一是在艺术作品中,二则是物以稀贵。
估计两者都有吧。
试想想《白色巨塔》的内容,再思考一下《 Doctor-X外科医 大门未知子》就知道此剧的内容之虚幻,当然由于作品是漫画改编那第一点也就顺理成章了。
另外以助产士小松的自述,她一年平均一天接生一个,这还是刨去了休息日。
而剧中的医院还是处于首都的至少是中级以上的医院。
这日本一年的出生率可想而知。
合着一个助产士八小时只需应对一个产妇,那当然是有着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每个产妇了。
所以总体来说作品感觉就是缺什么补什么,这部漫画作品就是充分的日本政治正确的作品,为了一次对少子化日本政府和人民真是拼了,只是有用吗?
这片子已经看了有一段时间,今天想起来写个影评,是因为在知乎上刷到了这个问题: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3172360如果产检时发现孩子有严重的病,你会留下他还是打掉?
《产科医鸿鸟》第一部,就出现了唐氏儿。
当时那孩子是长住NICU,被父母故意视而不见。
后来在医护人员的劝导下,父母终于接受了这孩子。
第二部中,则是直面唐氏儿的问题:在产检时母亲发现孩子患有唐氏综合症,这孩子要还是不要。
最后母亲决定留下孩子,还朗读了《欢迎你到荷兰来》的诗篇。
本片中对唐氏儿的宽容与接纳态度,确实是刷新了我的三观。
在我看来,孩子生为唐氏儿的落差,并不是从意大利到荷兰,而是从意大利到非洲贫困小国。
唐氏儿所需要的精力与财力,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担的。
上面那个知乎的讨论串,有着各种各样鲜活的案例。
其实从一开始,本片就从各种侧面透露:如果不是父母刻意要求,医院并不会强求产妇去做产检。
光是这一点就足够让人吃惊了。
从另一层面上来说,日本少子化程度之严重,哪怕是唐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或是四肢不健全的孩子,日本社会仍然愿意付出社会资源来供养。
与其说是体现了社会的人性化,不如说是对孩子已经没有什么下限要求了。
也就是日本这种少子化、同时又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才养得起吧。
如果这事放在我身上,我想我还是会选择放弃。
看过
第一集:生产是不能按计划进行的。第二集:人的价值不是用生孩子决定的。第三集:产后抑郁。第四集:TOLAC。第五集:太可怜了。第6集:虐。第八集:辞职去进修。第十集:四宫医生父亲去世,他做手术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第十一集:台湾腔中国游客生产。
充满人文关怀的一季,医者变得有血有肉,有自己的人生和困惑……疗愈人心
真挚而温柔的守护,令人向往的团队。
圣母化的主角。
刚哥😭治愈世界😭
为了星野源!!!
说教变多了,重心也从孕妇/患者转移到了医生身上,仿佛更多是在讲医生们的自我催眠和自我满足,于是少了第一季纯粹的震撼和感动。另外,无法认同明明查出孩子患有唐氏综合征还硬要生下来的不负责任行为,医生话里话外的有意引导也让人不舒服。
1集。
相比于第一季,本季更侧重社会话题,题材上也更成熟,但每一话都没有感动到我。尤其有一话讲怀有唐氏综合症案例,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医院完全鼓励妈妈生下婴儿并给予帮助,请问这样的劝慰医院打算如何为母亲负责?
不忍心打一星,唐氏症那两集简直气炸我。为了催生丧失底线。
真是。我觉得没生过孩子的人看完这个估计都没勇气生了。这剧应该改名为生孩子有风险。一个生命的诞生多不容易看了这个就知道了。虽然是浓浓的温情正能量,还是鼓励未生的就别看了,看了徒增担忧。你必须想到我国的产科是没有鸿鸟和四宫这样的医生的,产前和产后也不会有好好帮你的机构和环境。唉。
比第一季难看一点。就是对角色都有感情了。这季更加社会性,每集都在输出很多平等观点。虽然我只想看各位医生们一起休息吃饭。鸿四真的是官配,小四四就是隐藏女主啊。甚至觉得羊姐戏份都比Mayu重。羊姐那集还是挺催泪的。
唐氏儿的情节太圣母了
下屋去急救了,紧急救命sp会有她出现吗
虽然着眼的立意出发点很好,但我觉得以这个剧的体量来说,一集两个孕妇就够了。想说的东西太多,剧情反而没办法突出重点,看得有点头晕。在剧情的节奏处理上来讲我还是认为第一季好一些。
不得不说,当一旦经历过后,很多事都会引起共鸣。
逊于第一季 两季下来 题材审美疲劳了
06弃了。续集真没有那么好看了…而且这一季的男主感觉太过圣母人设有点崩?松冈那个角色从第一季就讨厌到这一季…
第四集的動機認真的嗎?最後勸生唐認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