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维京:王者之战# 纯粹是甲骨文丛书中有一本维京传奇,让我对维京两个字充满好奇。
但是维京传奇讲的是海盗,王者之站的故事并不让人意外。
这种王子夺嫡的故事,在我几千年封建王朝历史的中国比比皆是。
女主刚开始还让人有一瞬间惊艳,后来成为鱼腩。
电影的战斗场面非常恢宏和气魄,不愧是战斗民族。
那个将军和他儿子从阁楼上掉下来摔死那一幕还挺触动我的。
他大哥的妻子对他这么好我实在想不通,毕竟他大哥很爱他妻子,夫妻关系很好。
他又刚刚杀了他大哥。
有一些宗教色彩和民族的东西在里面,总的来说,这个电影不是我的菜。
[/cp]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对弗拉基米尔大公在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是太清楚的缘故,这部片有点被评得低了。
战争场面我认为拍得很好,视觉的效果很不错了。
可能是对于弗拉基米尔受洗皈依基督信仰觉得突兀,但历史上这位大公是第一个在全国推行基督信仰的(东正教),也被视为俄罗斯的圣人和英雄,有点类似我们汉人的汉武大帝。
两人还真是颇有些相似之处,都有很多个老婆,都在武力征讨上相当出色,而本人又都不是力量型选手,全靠手下,都树了一个正统信仰,并以此一统天下……这部影片从场景、服装、道具等都高度还原了历史,只是对弗拉基米尔大公皈依的细节有点浪漫过头了,尤其是他悔罪的一幕,可能会让大家觉得有点时间过长了……总之,即使对于不太喜欢战争片的我来说,这仍然是部好的历史片。
世界大片的地盘一直都是美国人霸占着。
俄罗斯战斗民族偶尔也会冒个泡。
这部《维京》更是得到了俄罗斯总统普京钦点的史诗级大片。
说它史诗级,一点不夸张,这部电影有着好莱坞级别的宏大场面和特效,有细致精美的服装道具和战争特效。
但是,可但是,老毛子的思维方式和美国人不一样,和中国人也不太一样,所以他们讲故事的手法有点乱,看着会有点累人,所以,观影之前建议大家临时补一下历史知识。
我入场检票的时候就很尴尬,同步首映的日本平面动画片《烟花》爆满,排队检票,看《维京》的全场只有五个人,检票员让我们靠边等一会,然后跟我聊天,问我:为什么要看《维京》啊?
是买错票了还是开始就专门准备看这个啊?
我说当然是专门就来看这个的。
这两部电影有可比性吗?
小日本的平面动画《烟花》,都什么年代了,你还用《一休》的技术糊弄我们?
我们祖国自己都能拍《喜羊羊》了,还用花钱看你的平面动画吗?
而且一个平面动画打造的爱情小文艺,站在检票口看看观众群体就明白了,大学生为主,非主流为主,都是从头到脚的文艺气息,我这个年龄段还能给他们去抢着看日本动漫吗?
如果说《维京》是晦涩复杂的满汉全席,《烟花》就是一碗张亮麻辣烫,号称“我们不一样。
”但是终究只是一碗麻辣烫。
扯远了,还是谈谈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号称史诗级,因为它讲述了当代俄罗斯国家和民族的起源。
也是一部战争史诗。
但是看到最后,你会明白,这就是一部宗教电影,最终其实讲述的,不只是俄罗斯的起源,而是俄罗斯为什么信仰基督教,为什么信奉东正。
主角弗拉基米尔,号称俄罗斯千古一帝,公元972年左右,带领基辅罗斯民族联合维京民族的雇佣兵,打败自己的亲哥哥,夺取王位。
那么在这段历史中间,有几个点需要我们理解。
首先弗拉基米尔是私生子,他不是真正的王子,是父王和女奴生的孩子。
他的出身决定了他不能继承王位,但是他有个优秀的军事,辅佐他,联合维京民族,东征西战。
他的一生为女人而战,第一个妻子,是从另一个部落抢来的,他杀了公主的父母全家,当着她父母的面强奸了女孩(电影没演),然后这个女孩竟然就死心塌地地跟着这个杀父仇人。
他第二个女人,是被他谋杀的亲哥哥的老婆,说白了,是大嫂。
他绑架了大嫂,结果大嫂爱上了这个杀夫的仇人。
要么怎么说战斗民族的心太大。
这在中国是不现实的。
也就潘金莲和马蓉能做到。
第三个女人,是影片最终,他为了联合古罗马帝国,而迎娶的罗马的公主,政治婚姻。
也正因此,他把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引入了俄罗斯,成为了俄罗斯人的宗教信仰。
而在此之前,俄罗斯民族的信仰,是我们蒙古族的萨满教之类的。
说到这,就要提一下我们的蒙古族。
这部影片的历史发生在公园970年附近,中国当时是宋朝。
宋朝之后,就是元朝,而元朝,众所周知就是蒙古族,也就是成吉思汗创立的,那么在这部影片中,记载的,正是中国的宋朝,蒙古族逐渐发展壮大,但是尚未统一中国之前,片中的俄罗斯祖先,和我们的蒙古族是生活在同一片草原上,同样的服装,同样的生活习惯,骑马射箭,同样的宗教。
弗拉基米尔哥哥的手下,就是联合蒙古人来和弗拉基米尔作战,而且一再强调蒙古人是草原上最善战的民族,最恐怖的军队。
那么在这段历史之后的几百年,蒙古崛起,统一了中国,统治了俄罗斯,印度,欧洲,罗马,什么德国法国意大利,都是蒙古的,包括非洲北非,埃及,整个亚洲,伊拉克,阿拉伯,都是蒙古人的天下。
也就是说,如果,成吉思汗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那么,在俄罗斯刚刚形成之后不久,我们的蒙古族就已经差点统一全世界了。
那也是我们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一个时期。
现在我们周边的亚非拉国家还有俄罗斯,外蒙古,都是我们中国的。
都是蒙古人的天下。
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人骁勇善战,吃肉喝酒,他们被称为战斗民族,其实是因为他们流淌着蒙古人的血液。
当然,往事只能回味。
成吉思汗不会复活,失去的版图也回不来。
可能是因为这个电影小众,所以电影院放映的时候偷着掐片了,至少切了8分钟,大概在1小时25分左右,突然就断了。
整片应该128分钟,如果去看电影,记得看时间。
制作和表演,还有场面和特效,都是一部史诗级大片,但是讲故事的能力,比好莱坞还差一些。
看之前先熟悉了那段历史,也就是东斯拉夫到基辅罗斯建国,到东正教引入与斯拉夫文化结合,逐渐形成俄罗斯文化(再后面就是蒙古占领,然后莫斯科大公国、沙皇俄国等等)。
个人认为这个时期就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即俄罗斯主体民族和基本文化形成期。
要说这么个重要时期,应该是大开大合、争锋逐鹿、高潮迭起、壮怀激烈,具有史诗性的,不过电影却没有过多的去书写大时代,而是更多的围绕弗拉基米尔一世个人来描写,他的个性、爱恨纠结、救赎渴望等。
时代史诗变成了个人精神成长史,王者变成了朝圣者,政治史变成了宗教史。
对于没有文化认同和宗教情感的观众,这大致有些话不投机。
再加上“别具特色”的奇情、伦理和思维方式,少不了要让不少观众懵逼。
不过如果是要感受不同的文化,那这种原汁原味倒是正和需要,即便纯娱乐,质感和收尾也不错。
第一次看俄罗斯的古代电影,还是二刷。
最吸引我的还是维京人的战争,野蛮,冲撞,粗暴,血腥,直率。
所有的的杀戮来的都是那么的突然与粗暴,来不及准备刀剑就已吻过头颅,每场战争都有其原因,但不容你慢慢辩解和思虑,这就是维京人的痛快和野蛮。
其中穿插的感情线和宗教的信仰,就像是给原本赤裸裸刀片加上了把手,把人和冷兵器结合了一起来,也把感情和杀戮结合了起来。
就整体而言,感觉最终是大王妃的胜利,引导了费拉基米尔取得胜利,也成功传播了基督教。
《维京:王者之战》是我见过最特别的战争电影。
纵观《角斗士》、《天国王朝》、《三百勇士》等好莱坞的史诗片,大致分两个种类:要么是统治文明&政治理念之间的碰撞,要么是先进信仰与原始信仰之间的交锋。
《王者之战》不一样,它是三个兄弟在俄罗斯雪原上的争位之战(俄罗斯这个概念当时还没形成),战争的智商和主题基本上是部落争霸的水平,彼此之间说不上谁比谁更加贤明或者更加虔诚,谁能赢真真叫“这就是命”。
故事发生在10世纪,对应的差不多是苏轼他爹苏老泉的时候,弗拉基米尔王子马上要一统俄罗斯了(虽然俄罗斯还没形成国家概念),但他还是光着脚睡觉——直接睡在泥地里,手下连个暖被窝的都没有,不能埋怨他们,这群粗人直接睡在雪地里。
苏轼都快出生了,这么糙的打架方式,对得起谁啊!
虽然寝食文明还没发展起来,打架的目的也比较简陋,没有春秋大义什么的,但是打仗的场面还是很有气势。
三王子重金聘请了维京雇佣兵,这群狂战士一旦发飙,战斗力惊人。
对手那边也是请来了突厥骑兵助阵,进攻三王子的据点:木板当城墙的基辅城。
笔墨确实难以形容这种简陋的战争,不过从画面上看,基辅之战还是起伏跌宕,有敢死队奇袭、有骑兵诈败、有火攻、有骤雨解围,堪称一场具体而微的襄阳大战。
《王者之战》可以看做一场原始水平的争位战争,它涉及的军队数量太少,双方加起来不够王翦活埋的。
然而这种自然主义的战争确实有其野性的美感,开场的雪原狩猎,中间的抢亲之战,都让人看到了战斗民族始祖们的禀赋和根性。
三个王子争位,涉及的阴谋和计策不如我们一个县级干部多,然而三王子最终在圣坛面前的忏悔,却充满了原始形态的道德力量。
《王者之战》以一场盛大的皈依终结,从此弗拉基米尔终于可以将战争形态由原始上升为宗教层面了,这种野性向文明的降服,也是战争涵义的转折。
他的头号大将不肯接受这个形式,一度想把主子溺死在大海里。
讽刺的是,从水里上来的三太子真正接受了“洗礼”,从此,俄罗斯历史不再是雪原部落传说,而是皈依者的历史了。
俄国贵为中国邻国,二者在历史上尽管有种种联系纠葛,但实际上,对一般的中国人、俄国人来说,对邻居了解也不多,历史就更为陌生了。
12月公映的《维京:王者之战》就是一例,尽管是俄国大热电影,普京也很喜欢,但是在中国就是一般般,毕竟讲述的历史故事实在陌生。
大概讲述俄国历史上的留里克王朝,三个王子内讧,幼弟、私生子弗拉基米尔(嗯,和某人一个名字)夺权并发展基辅罗斯,皈依东正教的故事。
对历史没什么兴趣的人一看,可能就是各种各样的野蛮人相互不知道为什么打来打去,弗拉基米尔莫名其妙征服国家,再皈依东正教以洗去手上的血。
的确,是难以指望在一个硬汉气十足的冷兵器时代打斗中,找出塔可夫斯基的踪迹,并且进一步加深了“战斗民族”这个有些偏颇的印象。
和其他引进的俄国片差不多的感觉。
不过,我却为冷兵器的铁马冰河与原始宗教仪式看的如痴如醉。
尽管故事讲得有问题,很多事情说得不清不楚,干脆用大斧子说话,但我觉得这是个硬气的古代战争故事。
我并不了解这段历史,但是觉得服装道具还是挺用心得复制一种简陋的“野蛮人”气息。
而且这种真刀真枪的打斗也热血沸腾(尽管打多了容易审美疲劳)。
开场戏就是一段惊险的猎牛戏,还有攻城,火烧草原,维京人在大雨和泥泞中“陆上行舟”突袭,这些野蛮而血性的打斗上费不少功夫。
我特喜欢穿熊皮的狂战士(berserk一词也进入了英语词典),喝了某种致幻药之后,会变得狂暴,如化身熊一般疯狂。
看着他最后身上插满了长矛和弓箭仍直立着上身倒下,想起了中国大将典韦和日本武将弁庆。
马战刀枪交锋时,真如铁骑突出刀枪鸣。
比起一本正经的东正教仪式,我更喜欢原始宗教的仪式,仿佛与自然和神灵直接交流,不禁想起盖曼在《美国众神》的一些段落,也许他们也向岑诺伯格致意吧。
故事大体来自历史,因此我也翻了几本俄国史找资料。
故事正式开始前,应该先说他们的父亲,斯维亚托夫,一个四处征战,招惹到拜占庭——还保有种所谓帝国荣耀的国家——被战争拖垮了之后求和,在回国的时候被突厥游牧民族佩切涅格人突袭身亡;因此三个王子展开纠纷,一开始老大占上风,老二战死,老三出逃。
老三,即私生子弗拉基米尔带了一帮“瓦良格人”,也就是斯拉夫语的“维京人”增援,在他们的帮助下(靠金子换来的),卷土重来,设计害了大哥,平定国内各处,阻挡佩切涅格人入侵,帮助拜占庭的皇帝巴西尔二世打败叛军,条件是要娶皇妹,安娜公主,并皈依了东正教。
他对俄国历史贡献很大,不过…毕竟是野蛮人,从婚姻来说,电影了就表现了抢来一任老婆,强夺嫂子,并大胆要拜占庭公主,实际他有好多任老婆,据传还有800妾——拜占庭人显然没料到他能打败叛军。
而且他的一堆儿子也为王位纷争不断,家族的血液啊。
皈依东正教无疑是俄国史大事,不过我看说法很多。
如果从电影角度,应该是取弗大帝为罪恶忏悔,想用宗教洗去手上的血。
他也被教会封为圣徒,似乎算救赎了。
史学家似乎没有定论:1.拜占庭皇帝提出的条件 2.以宗教的力量笼络人心 3. 可能真的听到上天的声音了。
总之,彼时俄罗斯地理位置正好处在三教分布地区间,他们拒绝了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没有选择天主教,而是东正教,也是权衡的结果吧。
我觉得这个选择宗教的故事被《哈扎尔辞典》化用了(没错,就是俄罗斯和阿拉伯之间的小国哈扎尔)。
电影的冷兵器的粗狂美学效果很出色,不过历史背景太陌生,解释也不清楚,何况有浓浓的传教意味,并没有讲好一个故事,而是耽于自身的幻想中,只能说缺乏真正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吧。
我倒是想出一个修改点子:围绕被挖出的玩具小船,慢慢回忆起童年时代几个孩子的故事,可能是友爱的,也可能是歧视、欺压的,再与成年后的纷争对照,也许能利用下小道具。
可惜弗大帝没这耐心。
一场激战刚刚结束,作为哥哥的遗孀,伊琳娜马上就要登上罗马人的船,前往遥远的异国他乡。
他们走到码头的木桥上,回想起不久之前共同经历的战争。
伊琳娜一字一句地告诉弗拉基米尔如何拼写希腊语的“安娜”。
她说:“安娜,意思是神的恩赐,也是我的教名。
”“你还没告诉我,是哪一个神?”弗拉基米尔问道“唯一的神。
”弗拉基米尔的脸是忧郁的,他抓住伊琳娜的手,用没有神情的目光看着她。
而她拿起弗拉基米尔覆盖了半张脸的头盔,将它慢慢戴在他的头上。
伊琳娜微微扬起嘴角,用温柔的目光看着他。
那一刻,弗拉基米尔舍不得放开她的手,虽然贵为王公,但他无力掌握时间。
她不像另一位妻子,年轻美丽的罗格涅达公主那样嫌弃他的血统而“不愿为私生子脱靴子”。
她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那种美包含着健康,善解人意和端庄神圣。
伊琳娜慢慢的走向河边,回头望去,弗拉基米尔戴着头盔,呆呆的站在那里。
在他的身后,是用木栅栏围起来的基辅,透露出破败和落后的气息。
这或许就是离别之时的悸动,此时此刻,他们超越了仇恨,超越了信仰,超越了阶层。
这个男人将会在战斗日后的中夹杂一份对她的思念,这,就是爱情。
这部片子的摄影镜头十分生猛,不是那种造作的所谓壮丽山河、大气澎渤,就是漂亮,虎虎有生气。
开头很是震撼了我,觉着照这架势,毛子还能再横五百年。
结尾怎么就被东罗马的神棍给招安了,或者说主动仰慕归正了,总之你毛子的生命力在于铁和血,叱咤风云大半辈子,临了却一脸迷幻地告诉我说一切都是浮云,一起去河里洗洗算啦
堪比小四《爵迹》的顶级烂片,基本上每个人物智商都不在线,尤其是主角,做出的每个选择都莫名其妙,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因为真实历史中的主角弗拉基米尔大公是个人渣中的人渣,残暴荒淫胡作非为。
导演为了把他美化成正面人物,只好含糊其辞,模糊掉血腥残忍丧心病狂的部分,结果导致主角的形象呆板浅薄不丰满,行为就显得很弱智了。
7分。这片子跟维京人也没有太大关系,应该叫做:《弗拉基米尔:我是如何成为大公并阴差阳错成让罗斯受洗的》,完全不了解相关历史的话会有理解障碍,所以可能不适合所有观众。不过我还是应该再补一补留里克王朝史。另外,中文的豆瓣介绍用词太华丽恢弘了,这就是一群野蛮人打架,毕竟是那么早期的事。
18129 有点过于矫情了
普京也會騙人啊,後面爛尾啊…尬編,編劇不行!
本来是战争片,后来变成言情片,然后莫名其妙的成了我也不知道归成哪一类的片子
最后竟然是个宗教片
战斗民族的逻辑,实在理解不了……
私生子弟弟泡上2个嫂子的故事,蒙古,罗马帝国也搀和进来。
全程懵逼脸🙁
还可以
本来好奇俄罗斯人怎么拍这个题材,查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有这个牛人的存在:他集合了维京人为自己的俄罗斯服务。如果按照美剧的布景等等来做标准,这个剧好像在布景跟道具上做了很多努力。
看了删减版好不爽;对历史不熟悉的会看得一头雾水,就像我,没有相应的基本历史知识其实是很难明白其中人物的纠纷和感情,可能连角色都不会记得住;特效画面和音效都非常过得去,但导演的叙事能力实在很差,全片下来没有传记历史该有的层次感,反而显得很冗长沉闷,对不知道历史的人来说更是无聊透顶。
一晚上看了两部电影。不同的国家战斗民族和岛国不同的次元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时代。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的电影还是第一次看,还是个古代战争片《维京:王者之战》,两个小时的王子复仇记呀,以及王子爱上自己的嫂子。场面之暴力,俩小时,看的我都困死了,王子有点儿帅。不愧是战斗民族,打仗还得依据法律,以及向钱看,现实的很呐。这种电影找不到第二个女生大晚上自己去看的,也就是我这条汉子了。挺好看的。
2017/12/02 无才无德无武力无魄力还是杂种的三王子,凭着一口逼逼和贪婪骁勇雇佣军维京人加上复仇军师,历经杀人全家娶娇妻,虽不是亲手杀兄后兄嫂乱伦,无为而害死手下大将一家,后又为抢老婆攻人城池,最后喝下忘情水后竟然就皈依上帝。篇幅冗长混乱,不合逻辑,全片娇妻、兄嫂都是斯德哥摩尔症后群
一部还算不错的第三罗马性自我催眠 维京人代表的丰饶之力 愚昧但朴素的斯拉夫异教 脸谱化严重的内亚游牧民 以及代表秩序文明的拜占庭 在扭曲历史现实之余 赋予更多史诗色彩。奇怪的片名带来噱头 如果叫《弗拉基米尔》或者《罗斯受洗前传》 都要妥当很多 不过当真那般 可能也就不会引进叻
战斗民族的战争片就是带感。。
服化道很有质感,维京突厥拜占庭一本满足。不过这段俄国家喻户晓历史对中国观众门槛高,观前没补充背景知识和人物关系很容易被又长又难记的人名,一堆胡子拉碴的糙脸搞懵,再者故事高浓缩叙事狂跳,一言不合就开打,人物单薄无趣,对弗拉基米尔的罪孽及忏悔皈依动机都语焉不详,结尾像极宗教宣传片。
冰天雪地打到春暖花开,审男疲劳,战斗民族不是女的更多么,男的大概就是这样少了的吧,普京大帝见不得一点基情见光,看了当然说ok
俄罗斯的片也越来越精彩了。值得推荐!!!!
莫名其妙,没有史诗,全是莫名其妙的战斗,莫名其妙的转折,主角战力渣渣,也不知道这王者之战的“之战”从哪里体现出来
徒有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