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异空危情》,我接受了北京电视台刚刚跟郭德纲闹完别扭的那一档栏目的采访,采访中我侃侃而谈,堪称比美国的华莱士不知道强多少倍,我想对某些影评人竖中指,You are too sample!
我看到了前线传来胜利的消息 消息中说大陆钱多 人傻 速来我看到了前线战报上说 今年年底就100个亿了话务员在这个时候告诉我说大批的香港爱国华侨电影人齐刷刷来到了北京支援祖国的建设来了他们无私的援助祖国的建设只要一点点人民币就行了他们带来了大批的80年代的先进拍摄技法他们带来了大批的精良的装备他们还带来了香港当地最红的明星前线传来胜利的消息我们的电影要达到100亿了
看完片子的时候,听到一个人说到克里斯托弗•诺兰,大概最近大家都被《盗梦空间》迷惑了,只要看到似真似梦的故事就以为那些人又入梦了。
但有意思的是,《盗梦空间》只要你是从头看起的,你就知道片中人物身在何处,或现实,或梦中,或梦中梦,甚至是第三层、第四层梦境,除了最后那个不知是否停下来的陀螺让大家困惑。
而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现实,梦境,还是幻觉,有时很难分清楚,尤其还有一个结尾悬念等着大家去电影院揭晓。
故事从一开始就是精神病院,唐一菲扮演的心理医生给应采儿扮演的精神病人看病,但奇怪的是,病人却总是在用自己诡异的语言左右心理医生,直到心理医生不由自主地玩起病人教她的自杀不死的游戏。
看着心理医生的混乱状态,故事开始变得不明朗,包括她和老公之间的过去。
当然,随着故事接近尾声,很多真相还是在慢慢浮出水面的,不过,也需要你留心之前导演所做的一些精心铺垫。
比如心理医生的老公给她的病人打电话,这在前面就看过他打电话给别人,而且从状态看他们不止一次通话。
而精神病人的举止更像一个正常人,因为在精神病院她追捕流浪汉的时候,还有工作人员给她车,还帮她开门,她更像这里的工作人员,甚至就是一个很厉害的心理医生。
另外,精神病人拿出的一串带血的链子让心理医生回想起了很多跟她自己相关的记忆,这似乎也可以看成是真正的心理医生在用这种办法治疗真正的病人。
这就有点《禁闭岛》的意思了,就是所有人配合着病人来演戏,以一种病人主动觉醒的方式来让他面对甚至接受自己曾受过的心理创伤。
显然,这个目的快达到了,心理医生发现好多故事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包括她自己被强奸,包括她是如何结婚的,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她的老公在婚后一年里能对她百依百顺,因为他纯粹是把她当成病人来看待的。
不过,故事在她直面自己被强奸的惨状时被掐断了,给我们留下很多要去电影院的理由。
如果继续《禁闭岛》的逻辑的话,心理医生会因为这样真切的惨状而彻底清醒过来,而清醒之后的她会因为老公只是对自己的同情才结婚的事实难以接受,当然,如果正在快马加鞭赶来的老公能对她表达真情的话,估计这会是一个很圆满很温馨的结局。
不过,这当然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的想法,不知道导演最终会给我们什么答案!
当然还有一个让观众也在疑惑的所谓平行世界的理论,片中还引用教授、科学家的一些言论,让看的人也产生究竟有没有这一事实的疑惑。
如果一个世界的遗憾在另一个世界可以得到弥补,而人又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呆在哪一个世界,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但事实很有可能,这一切就是一个精神病人的幻觉和想象。
还要说点花痴的话,很喜欢扮演老公的冯德伦,只是他这个角色似乎很不重要,演起来也没多少难度,自然也不会出彩,俨然成了片中两个女人的陪衬,但想想这也恰是导演的用意了,有漂亮男主角吸引人进电影院,有两个女人的对阵支撑故事,有悬疑的构架展现故事,还是等待结局吧。
尽管与穿越有关的故事对于观众而言早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无论哪种类型的影片只要与这个词关联起来立马显得高深莫测起来,当我们对于穿越为何物尚不能一言以蔽之时,伟大的翻译工作者给了我们一个从容的英文对照词KICK即穿越,这下全都变得简单了。
虽然以穿越为题材的影片中不乏经典之作,但我们也见了太多的狗血剧情与荒谬理论的杂糅组合,我们幼小的心灵再也禁不起任何微小的伤害。
《异空危情》也是这样一部以穿越为题材的电影,既然题材已经没有什么新意可言,那么玩理论也就成了在所难免。
影片开场煞有介事的将微观世界的粒子碰撞来了个全方位解说,颇有科教频道寓教于乐的大家风范,而据资料记载,导演张海靖为了影片拍摄还曾多次前往瑞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搜集了大量物理学资料,而这也让影片具了更大的说服力和观赏性。
除去影片这个开场,《异空危情》并没有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驱散物理学晴朗天空中的乌云上,在简单介绍了有关于虫洞理论的知识后,主人公便开始了平行世界间的自由穿梭,如果能够成为穿越者可以在自己期望的美好世界中永远生活下去是不是将会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呢,而如果知道在另一个平行世界还有一个同样的自己过着不幸的生活那么是不是又会很不幸呢,说到这心理学便成为了绕不开的话题,《异空危情》就在这样的空间变换和心理错位的交互穿插下上演了一幕幕欢乐的异类惊悚。
《异空危情》让人意外的不只是它的异类惊悚气质,还有其中幻化的特技、诡异的配乐、天马行空的奇妙想象、创意非凡的精彩广告,作为观众你会为这样的奇葩而惊叹扼腕,会为华语影坛层出不穷的新类型片拍手跺脚,会为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手舞足蹈。
还记的当初从《安娜与安娜》中听来分身理论后自己查找资料时的兴奋感觉,寻找世界上另一个自己成为了我至今未能了却的一桩心事,就像看完奠基急于寻找答疑解惑之人想要做个三层梦进入潜意识边缘一样,《异空危情》也有这样的潜质,虽然时间旅行的概念由来已久但真的希望有朝一日自己有生之年不仅仅从电影中而是能够实实在在体验一把。
没有看过小说原著,也没能看到影片结尾,影片在我刚刚想振奋精神一看究竟时戛然而止,对于这个故事究竟会以怎样的结局收场,前面埋下的种种伏笔会产生怎么神奇的结果,为何已经停职的萧听琴还会出现在医院、女精神病人沈流霜的病历表是怎么就成为了高度机密、犀利哥造型的神秘人物又是从何而来、萧听琴和甄杉凛间的情感最终又将何去何从,这场物理与心理的终极PK究竟输赢几何,这一切10月12日之前没有真相!
在中国拍电影并不难,但是拍一部像样的恐怖片却是困难重重,而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创造出一部惊悚悬疑的心理恐怖片更是凤毛麟角。
在国产电影众多的十月,一部《异空危情》则用影片本身尝试摸索着国内心理恐怖电影的四条潜规则。
一•强调临床研究出于人道主义,心理学的很多研究依靠个案的临床研究。
强调临床研究的好处在于,患者病情的体现可以天马行空,在视觉上和剧情处理上空间很大,而且也不会被人诟病;同时,影片中的精神病患者只是亿万中国人中的特例,并不具有普遍性,这一点对影片的价值观体现有很大帮助。
影片《异空危情》的临床病例患者被人施暴后,并同时产生了选择性遗忘和偏执型的精神分裂。
体现在现实中就是,患者经常挂在嘴边的台词“我只记住好的,坏的我都不记得。
”我们起初看到的是一位事业有成婚姻美满的正常人,而随着记忆拼图的不断完善,隐藏在美丽背后的痛苦则呈现在我们面前;另外她专注于“平行宇宙”理论,这种偏执的精神分裂让她相信,她能够像“岔路风格”电影中那样自由选择人生迷宫的道路。
二•制造生活化恐惧牛鬼蛇神和外星怪物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是不会出现在国产电影中的,所以,一部好的心理恐怖电影应该把更多心思放在如何在人们日常生活镜头中营造惊悚。
在这一点上《异空危情》只能说中规中矩,影片很多能引起紧张的镜头都来源于撞车、强暴以及一些患者出现的诸如虫群等恐怖幻觉,这些常规的视觉冲击配上刺耳音乐和尖叫肯定能吓坏一些观众,但如果能有一些更细节上的安排,比如流浪汉刺杀那场戏如果不是忽然跳到观众面前而是事先暗示他就隐藏在屋中也许效果会更好。
三•在尺度的边缘游走没有尺度就是最苛刻的尺度。
目前国内恐怖片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尺度如何把握。
相比于好莱坞的B级恐惧片,廉价的血浆和脱衣女郎是他们的不二法宝,而男性作为主要受众,肾上腺素和性雄激素都得到了满足。
反观国内,恐怖电影如何能顺利过审,同时上映时还能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是一道永远的博弈难题。
《异空危情》在血浆的尺度上显得颇为小心翼翼,车祸现场和凶杀场面都没有刻意去表现血腥恶心,不过这对于大众来说未必损失很打;反而是在情色尺度上影片处理的极其到位,将性感美女和恐怖片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拥有88D罩杯的唐一菲在影片中多次宽衣解带,尤其与男主角冯德伦的浴室和床上激情戏将会开创公映尺度先河,色而不淫,裸而不露,让人浮想联翩。
四•做足最终悬念正如同《灵异第六感》在上映之后所有看过的人都自觉的严守最终悬念一样,一部好的心理恐怖电影一定要在影片最后引爆一个炸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震撼会引发观众自觉地口碑传播。
《异空危情》用一条明线悬念和一条暗线悬念将观众吸引到最后,明线是主人公的心理疾病是如何发生,影片会带着观众共同时空穿梭去找寻答案;而另一条暗线则是神秘人的身份,这个对剧情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角色将在最后露出庐山真面目。
文/满囤儿在向朋友们提起《异空危情》这部新片的时候,我还从来没见过有人有任何“听说过”的反应。
周遭人对本片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状态。
后来上网搜资料才发现,本片的片名在搜狗拼音里竟然还不是默认的词组。
可见在华语影市一片繁荣的大好形势下,很多小片的生存空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地拓展。
随着热钱不断涌入电影市场,华语影坛进入了“不差钱”时代。
资金、拍摄设备、演员资源都是非常丰富和足够的,那么我们现在还缺什么?
我们缺统帅!
华语影坛太缺乏能够统领电影制作所有环节,既能控制拍摄成本,又能保证拍摄质量的统帅级导演了。
虽然我只看了3/4的《异空危情》,但是可以看出,本片在搜集资料和筹备素材上是下了相当大的功夫的。
无论是科学上的理论基础,还是角色情感上的创伤,导演兼编剧张海靖想的、找的、编的都比目前大部分影片要远、要深。
影片之所以不太好看,是源于张海靖虽然够勤恳够努力够有诚意,但是在统领能力上终究存在着稚嫩的一面。
虽然张海靖入行很早,我们小时候都看过他编导的元彪版《新碧血剑》,可是这16年间他并没有持续奉上影视作品。
具体什么原因咱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位说年轻不年轻,说老又不老的编导在这几年里并没有令自己的控制力更上一层楼。
他在影片中有一些过于个人意想的表述方式,是会让观众感觉莫名其妙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香港人对普通话的语法掌握不准确的原因,本片中很多台词都在表情达意上有些突兀。
甚至唐一菲在表现这些台词的时候,都给人以不自信的感觉。
每每在用两三句台词营造了某种情感氛围后,又冷不丁用一句反常规的台词击破这种氛围,造成了观众时不时的笑场。
也许粤语版对白能够稍微顺畅一些。
如果撇开这些比较突兀的台词的话,那些常规台词的编写还是不错的。
这也是为什么唐一菲往往能用前两三句台词将观众代入了情境中。
由于牵扯到心理创伤的治愈过程,影片会有很多自言自语的台词。
这些台词对表现角色心理变化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唐一菲对自己的怀疑和否定,我们也体会到了新时代爱情悲剧的刻骨伤痛。
影片从科学的角度切入了“平行宇宙”的概念,多少让人感到意外。
之前很少有华语片会在涉及科幻元素的时候引用这么多科学理论。
可见从态度上,本片还是比那些所谓的科幻大片要诚恳得多的。
平行宇宙和虫洞等超自然因素的引入,便牵扯到了电脑CG的运用。
在上亿成本的大片还做不好CG的中国电影工业里,这样的小片里的CG的视效表现力估计大家也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
不过我认为,本片稍微不妥的一点,是导演张海靖在试图利用CG效果来复现小说的文字表达。
本片的原著小说重点就在于唐一菲饰演的这个心理医生自己的情感创痛的自癒过程。
也就是说,小说对角色的心理变化、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心理感知应该投注了大量的笔墨。
可这也恰恰是小说比之电影的一大长处。
小说可以用不计数量的文字来细致地描绘角色的心理活动,但是电影却不能。
电影只能依靠镜头的色调、光亮来营造一种视觉氛围,从而通过视觉暗示出角色的心理状态,稍次一点也应该通过角色的台词和小动作来映衬心理变化。
本片却试图通过环境的骤变(包括利用CG)来营造超现实的感觉,以便更加“直观”地传达意图。
这样一来,画面的目的性过于强烈,反而会影响了影片整体的格调,以及观众的投入程度。
读书是主动过程,看电影时被动过程,被动接受目的性过于强烈的画面,很容易疲劳和不适的。
虽然在细节的实际操作经验上有很大欠缺,但是我仍然认为本片的编导张海靖是一个有做统帅潜力的人。
我们从片子里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很有想法、也很努力的人。
本片一开始的线索又多又杂,铺天盖地而来,让观众措手不及。
可是随着影片继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繁复的线索是在向着一个核心聚拢的。
做到这一点真是难能可贵,因为同期很多华语片总是犯同一个毛病,那就是一味地铺张,一味地发散,各种纷乱到结尾的时候便收不回来,导致烂尾。
本片一开始铺得过散,不是好事,却也为影片提出了好几种发展的方向和结局的可能性。
这也是为什么影迷可以从片子中看到N多Cult经典的影子。
随着影片推进,随着线索的聚拢,原本可能性很高的几种结局会相继被排除。
虽然我没看到结局,但是应该可以想象到结局应该会为影片之前埋下的一切给出一个完美的解释。
因为路子是这么走的,没走歪。
为什么张海靖有潜力却没能掌控好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统帅培养方式的问题。
把有潜力的人培养成一个真正合格的统帅,个人认为粗略地可以分成两条路:一个是让他跟着一个已经成熟的统帅打下手带兵。
在把实战能力培养好后才去独立攻略。
另一个是给他一支兵马,让他自生自灭,自己在危机中爆发出潜在能量来。
很显然,大量热钱的涌入,使得我们现在培养影视新人的方法更加趋于后一种。
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注定会让很多后来还没来得及推就拍死在了沙滩上。
真的是希望几位“功成名就”的、有经验却没了创新力的大导们别再冲在一线了,躲在风口浪尖背后做做监制、提拔提拔辅佐辅佐新人,让那些有潜力的人赶紧脱离实际操作力弱的尴尬吧。
有点类似一部比较喜欢的港片《惊心动魄》,本片与之相比,画面太像电视,对白没有莎士比亚式的宿命感,应采儿还是走可爱路线比较合适,神秘路线,或者说神棍路线比较适合她的老公。
本片锉在哪里呢,主要就是导演觉得一本正经地讲一个心理创伤的故事没有噱头,所以加了很多流行的元素,比如内衣秀,比如武打(。。
),这样就把一个比较有意思,比较严肃的题材搞成了山寨杂烩,显得有点随意。
最后结尾也是囧的,又不是拍童话,大团圆做什么?
如果是话外之意是女主其实还病着倒是有点意思,不过这个表达太不清晰,有点牵强。
假如觉得本片的心理剧的玩意儿还算有意思,可以看下之前提到的那部片,比这个好。
至于医患倒置的拍摄法并不新鲜,可以说已经被用烂了,就是人鬼倒置方法的移植,不可能有新鲜感了。
《异空危情》:不喜欢搞实验的厨子不是好导演文/阿keen叶小凯一般电影讲述的不外乎都是爱情和死亡的故事,其它的悬疑、动作、惊悚、科幻这些元素无非都是调料,加什么调料用什么方法烹饪就决定了电影的口味,好比不同菜系,川菜偏麻辣;湘菜色浓味重油多;浙菜则清鲜嫩爽;而粤菜味美色鲜。
这样说,最简单的纯净的爱情,当然是《山楂树之恋》,爱情加科幻加悬疑那是《盗梦空间》,爱情加警匪加枪战就是《线人》,爱情加推理加古装加动作就是《狄仁杰》。
很少有一个影片会使用太多的调料,因为多数电影导演不是爱搞口味实验的厨子,一锅口味奇怪的菜很可能会影响到食客的评价,当然,口味奇怪和口味独特本来没有太多的界限,全凭个人喜好,一个保守的厨子也许一辈子就只会那一两道拿手菜,正所谓不喜欢当搞口味实验的导演不是好厨子,《异空危情》的导演想必是一个喜欢搞实验的好厨子,这部电影口味奇怪,成功了融入了爱情、悬疑、科幻、惊悚、动作、喜剧,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脱戏床戏等文艺片商业片都必不可少的多种元素,该片虽口味奇怪,但却色香味俱全,并且做到了让每个品尝过该菜的食客都思索良久,从这个角度说,无论食客们喜欢与否,这个导演都已经是一个让食客们印象深刻的好厨子了。
作为一部奇情科幻悬疑惊悚青春偶像喜剧片,《异空危情》可谓横空出世,基本上可以说是填补了华语电影史的一个空白。
当然,如果有影迷愿意把这部电影划归到Cult片,也未尝不可,因为根据对Cult电影的定义,《异空危情》确实拍摄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剑走偏锋、风格异常、并且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富有争议性。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部影片的传播占尽了优势,由于影片涵盖的类型太多,所以在影迷们在淘碟BT时,任何一个标签都能够出现该片的身影。
片中几次提到了是史蒂芬?霍金以及平行世界与虫洞,使得我认为导演肯定是个天体物理学的爱好者;而唐一菲、应采儿以及蒋雅文三个女人与一个冯德伦这个男人的爱情在不同平行世界的心理纠葛又使得我相信导演对心理学也一定有很深的研究;唐一菲与冯德伦相识想恋的一段恋情拍的如梦如幻,我也深信导演不仅是个实验派的电影导演也是一个实力派的广告导演;当然最让我佩服的是导演对影片悬念的控制,无论是迷失在《穆赫兰道》上的大卫?林奇还是迷失在《盗梦空间》里克里斯托弗?诺兰,《异空危情》的导演都毫不逊色。
影片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配着和反主流的声光效果与独特的人物设定,使得看片会上知名不知名影评人们集体时而大笑时而惊讶时而迷惑时而感慨,没有一个人可以凭借这一秒看到影像猜测到下一秒的剧情发展,而看片会上导演有意保留的结局也使得影片无意效仿了《盗梦空间》的开放式结局,导演称影片有四个不同版本的结局,每个不同的结局固然都值得期待与探究,但是窃认为影片放映中嘎然而止的停顿以及停顿前胶片刮伤痕迹的快速闪现使得影片的实验性忽然加强,瞬间实现了超现实主义与意识流的完美结合,使得影片的内涵也无意间得到提升,更具备文本解读性,也更契合Cult电影的实验精神,但是我想说,这部电影需要观众有耐心看下去。
一切故事都是爱情与死亡的纠结,一切问题都是心理与物理的对垒,一切影像都是现实与超现实的幻影,在一个虫洞的穿越后找回那些原本已被遗忘的记忆,我们是否也会在不同的世界遇到不同的她或者他呢?
叶小凯/文
一般电影讲述的不外乎都是爱情和死亡的故事,其它的悬疑、动作、惊悚、科幻这些元素无非都是调料,加什么调料用什么方法烹饪就决定了电影的口味,好比不同菜系,川菜偏麻辣;湘菜色浓味重油多;浙菜则清鲜嫩爽;而粤菜味美色鲜。
这样说,最简单的纯净的爱情,当然是《山楂树之恋》,爱情加科幻加悬疑那是《盗梦空间》,爱情加警匪加枪战就是《线人》,爱情加推理加古装加动作就是《狄仁杰》。
很少有一个影片会使用太多的调料,因为多数电影导演不是爱搞口味实验的厨子,一锅口味奇怪的菜很可能会影响到食客的评价,当然,口味奇怪和口味独特本来没有太多的界限,全凭个人喜好,一个保守的厨子也许一辈子就只会那一两道拿手菜,正所谓不喜欢当搞口味实验的导演不是好厨子,《异空危情》的导演想必是一个喜欢搞实验的好厨子,这部电影口味奇怪,成功了融入了爱情、悬疑、科幻、惊悚、动作、喜剧,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脱戏床戏等文艺片商业片都必不可少的多种元素,该片虽口味奇怪,但却色香味俱全,并且做到了让每个品尝过该菜的食客都思索良久,从这个角度说,无论食客们喜欢与否,这个导演都已经是一个让食客们印象深刻的好厨子了。
作为一部奇情科幻悬疑惊悚青春偶像喜剧片,《异空危情》可谓横空出世,基本上可以说是填补了华语电影史的一个空白。
当然,如果有影迷愿意把这部电影划归到Cult片,也未尝不可,因为根据对Cult电影的定义,《异空危情》确实拍摄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剑走偏锋、风格异常、并且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富有争议性。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部影片的传播占尽了优势,由于影片涵盖的类型太多,所以在影迷们在淘碟BT时,任何一个标签都能够出现该片的身影。
片中几次提到了是史蒂芬·霍金以及平行世界与虫洞,使得我认为导演肯定是个天体物理学的爱好者;而唐一菲、应采儿以及蒋雅文三个女人与一个冯德伦这个男人的爱情在不同平行世界的心理纠葛又使得我相信导演对心理学也一定有很深的研究;唐一菲与冯德伦相识想恋的一段恋情拍的如梦如幻,我也深信导演不仅是个实验派的电影导演也是一个实力派的广告导演;当然最让我佩服的是导演对影片悬念的控制,无论是迷失在《穆赫兰道》上的大卫·林奇还是迷失在《盗梦空间》里克里斯托弗·诺兰,《异空危情》的导演都毫不逊色。
影片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配着和反主流的声光效果与独特的人物设定,使得看片会上知名不知名影评人们集体时而大笑时而惊讶时而迷惑时而感慨,没有一个人可以凭借这一秒看到影像猜测到下一秒的剧情发展,而看片会上导演有意保留的结局也使得影片无意效仿了《盗梦空间》的开放式结局,导演称影片有四个不同版本的结局,每个不同的结局固然都值得期待与探究,但是窃认为影片放映中嘎然而止的停顿以及停顿前胶片刮伤痕迹的快速闪现使得影片的实验性忽然加强,瞬间实现了超现实主义与意识流的完美结合,使得影片的内涵也无意间得到提升,更具备文本解读性,也更契合Cult电影的实验精神,但是我想说,这部电影需要观众有耐心看下去。
一切故事都是爱情与死亡的纠结,一切问题都是心理与物理的对垒,一切影像都是现实与超现实的幻影,在一个虫洞的穿越后找回那些原本已被遗忘的记忆,我们是否也会在不同的世界遇到不同的她或者他呢?
叶小凯/文
打著科幻而實則是賣護膚廣告的電影。
幾乎一半時間在自然自語,相當高深的內心戲。
攝影師得辛苦地忙著從高角度下滑,算最吸引﹗(還有香港警察從來不容許有這種髮型,公安?
)。
电影是根据香港女作家林咏琛的小说《共生》改编拍摄的,这其实是一个充满悬念,引人入胜的故事:听琴竭尽心力,治疗精神分裂的沈流霜,反过来被她牵着鼻子走,走进三年以来一直不敢涉足的过去,接受治疗的,竟然是她自己。
三年以来,听琴悔恨于不懂处理自己的懦弱,亦遗憾不懂挽救因此变得畸形脆弱的夫妻情。
一直无法释怀的她,亟需一个说法去抒发心中郁结,于是具象化的“平行世界”将她和阿凛拯救出深渊。
看完电影,我有些不知所云,毕竟这最后二十分钟的剧情只能等电影上映后才会知晓。
于是,在回去的第一时间翻出了林咏琛的《共生》来慰劳我在放映厅被勾起的好奇心。
一个多小时后,速度浏览完最后一页,不得不给她十个“赞”!
第一次读她的著作,没用心看进去,的确很难去捕捉作者的想法和书本的灵魂是在干啥。
之后,当我慢慢被这书摄去自身的灵魂后,就全情投入进去了。
加上影片的立体视觉,渐渐地,很快就能明白个中奥妙。
故事以爱情悬疑为主线,加插魔幻和科学元素,剧情高潮迭起、绝无冷场,既娱乐性丰富,也有不少感动位,最重要的是惊喜处处,最后来一个漂亮的结局作收笔,以整体表现来说,近乎完美。
电影虽有瑕疵,但毕竟相对于小说要来的更直观些。
感谢导演拍片的真诚,个人认为这样的电影胜过那些只有华丽特技却缺乏营养的爆米花电影。
不得不承认,作为对比,小说更胜一筹。
电影的片长有限,而留给观众的思考却是无限的。
多重世界论里的“平行世界”是书中提及一个非常迷人的概念,原来“每一个被舍弃了的人生抉择,都没有被舍弃,仍然与我们共生”。
在多重世界论中,每个不同的世界与现今众生存在的世界平行发展,彷彿为千千万万个做错决定而懊悔终生的众生提供思想上的万灵药:一时做错决定不要紧,因为另一个世界的自己会完成没有选择的路。
从全宇宙的视界来看,每个人所得的不多也不少。
人的一生中处处都是抉择,可以是自己意志的选择,或是命运为人所选择,可惜往往到最后才知道是对还是错。
人越大,选择错误的悔恨与遗憾只会越来越多,耿耿于怀的,就会像听琴一样走不出深谷,无法自顾。
我相信多重世界论是一个形而上的观念过于科学理论。
虽然多重世界论能放松世人对选择与改变的执着,但也不要盲目相信,知道为何采纳观念才是重要。
相信多重世界论却从不反省,不停重蹈覆辙而从平行世界苦苦追寻另一个(或许)比现在更幸福的自己,是捉错用神,徒增困扰。
人能够妥善处理自己对遗憾与悔恨、过去与现在的观念,已经可以活得自在。
尽管阿凛的人生观是向前望,永不回头,听琴所受的创伤却使她滞留在过去。
她未能康复,是因为仍未处理好过去的伤痕。
原来人不能一古脑儿地向前冲,撇下过去未还的债不管,只有画上完美的句号,才能没有遗憾地直视未来,她做得到,才是复原的关键。
解铃还须系铃人,搬出多重世界论,其实是逼使她面对自己的药引。
当戏剧治疗完结后,沈流霜将多重世界论遗留给自己扮演的角色,听琴亦以为这个观念不过是台词,戏完了,彷彿不应该再傻傻的继续相信。
为甚么不?
在信念的层面并没有对与错,只要自己诚心相信,能令自己心安理得,可以解释人生中科学不能解释的事情,何需在意这是不是一个已被世人肯定的科学定理?
最重要的是:可以心灵健康的继续活下去。
最后用书中本人最喜欢的一句话来做结束:“无论走到哪儿,无论你和我存在于哪一个世界,只要我们产生了牵绊,就会永远共生。
”PS:现在比较焦虑的是,这篇博,究竟要算是一本书的书评、一部电影的影评、还是一个人的胡思乱讲好呢?
曾经的春天哥
彻底颠覆了对电影的认识 国产电影发展真是举步维艰
什么jb玩意儿。。。
真他妈讨厌这个死鱼眼女猪脚……傻逼编剧
拍完这个片子之后大概冯甜甜想开了,转幕后再也不肯出来了呜呜呜
应采儿和唐一菲很漂亮
冯德伦你是不是没电影拍了啊??叫它烂片都是抬举它。
为了一句我爱你,穿梭来穿梭去,回来一看自己病了
词穷语乏。。
应采儿演的挺好哒 看了前一半我还挺入戏 手贱看了影评后 又看后半部 觉得有些好笑没意思了
我忘不掉一个人。谁啊?妓女。。。囧。。。又是个欢乐的恐怖片~
深奥理论披了一层肤浅的外衣,然后就鸡肋都不如了
国产的悬疑片剧情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不过整体思路模仿《禁闭岛》太明显了,结尾揭开杀手之后很冗余,片中部分细节不合逻辑。
为了陈键锋
女主可真是瞎,以为睁大个眼睛就能撑下整部剧!!
一部“牛逼”电影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融合多种片种和类型,惊悚爆笑!需要心理承受力极强才可以看!
神马玩意~!
20111217
剧情有点乱 不过比《门》之类的神马好多了。。。
还好还好有点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