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显对聪子的爱,究竟是怎样的罪孽呢?
这个问题,甚至三岛由纪夫在撰写《丰饶之海》之第一部《春雪》时,就大致给读者布下了陷阱。
以一部纯爱小说、贵族风物、皇族阻碍为卖点的小说,对一整卷弘扬三岛美学的“日本近代史上篇幅最长的小说”,显然是有益无害的。
甚而是唯美的。
如果要我这个三岛迷站在“改编三岛小说”的基础上来评论此片,只能说是暴殄天物。
编剧的用意固然很鲜明——聚焦于两者、乃至两个家族之间的爱恨纠缠,烘托出两个悲剧人物的恋爱。
但,这个用意恰恰是浮在小说最表层的东西,甚而,你说不通。
因为在这个表层下面,潜伏着未来三卷书中的佛法、禅意、以及转世轮回观的源头,再深一层,还有三岛对青春、爱情的绝望和留恋,亦即死在最美时的残忍决心。
如上所述,这部电影对深层含义几乎完全没有涉及。
转世轮回,这一点在影片中略有涉及,但除了断翅的蝴蝶、聪子和清显在镰仓海边的倾诉、清显临死前的遗言,之外,便再无涉及。
这就如没根底的呓语。
看过小说的人都知道,清显转世的最大标志是腋下的一颗痣。
这个重要细节,影片根本取缔了。
也就是说,这是一部虎头蛇尾、压根儿没打算往下拍的断章之作。
否则,下一部该如何表述本多认出了转世的清显?
基于这样的定论,我们不得不反问一下,既然没打算说来世的下文,那所谓的转世,就成了简化至煽情的情人间的生死相盟。
人生观中的悲戚和希望,已退化为青春期的多愁善感。
除了痣,还有那本被着重突出的梦日记。
梦日记在四卷丰饶之海中意义非凡,如果说痣是转世之肢体再现的标志,梦日记就是清显三世魂魄的先知记载。
本多后来就是揣着这本梦日记去了泰国和印度。
所有的梦,都是在第一卷时埋下的伏笔。
所以,如上所述,既然您没打算接着拍后文,那郑重其事地凸现梦日记,只是一场蹩脚的煽情戏,精致的蛇足。
说到蛇足,电影开始时廖科和绫仓伯爵的一席“约定”看得人亦是一头雾水——这里说的是没有看过原著的人,相反,看过原著的人更是莫名其妙——干吗一上来就提这茬呢?
虽然廖科在故事里举足轻重,人物形象也非常接近小说中的描写,但无论如何,作为电影的引子出现,是极其不恰当的。
要说编导欲以此来说明两个恋人悲剧的不可避免,那也只能说,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无法在其后的情节中显示出廖科对绫仓家族的潜流般的影响力。
无论如何,这部电影拍的是很精致,但在明眼人眼里,无非是个行货级别的熟手作品。
既无明显的失手,也无拍案叫绝的灵感。
总之,是乏味的。
对于两个主要演员,我想说的是,竹结内子的西洋装扮显然比和服要漂亮得多,在和服方面,显得极其臃肿而做作,确实缺乏老一代日本女星的风范。
她饰演的聪子,让我觉得好像比我感觉中的小了几岁。
少了那种敏锐的机智,和果断。
妻夫木聪,按照我个人的眼光来看,饰演清显未免。。。
太不够清瘦忧郁了。
固然,有一种残酷的冷漠,被得以突出表现,但也表现得过于日剧化,比如他和本多在剑道馆的一段对白,恶狠狠的眼神是对的,但又觉得比书中那人显得过火了。
这个清显,还是没有脱去现代日本高中男生的一些冷漠气息。
最最缺乏的,我看倒不是面容的清秀绢致,而是高贵的优雅。
没有优雅。
相反,倒是本多和廖科,这两个辅助角色令我觉得很舒服,很有种看书时的形象感。
话说到这里,我又要苦笑起来,书中原来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清显的书童:饭沼(其子后来成了清显的第一轮转世)。
也被砍成无。
事实上,这个人物不仅仅为后来的转世伏下脉络,也是三岛用来反衬清显的贵族气、以及人生哲学的镜子般的人物。
也没了。
那段前往奈良月修寺的山路,在文中是那么让人难受,直至《天人五衰》时令本多那么艰辛。
而电影里,只是一段数得出来的台阶。
倒是看得我心里难受起来。
要说对三岛原著最大的污辱和砍杀,依我看,恰恰是文中那些精彩的对白。
对白是三岛小说中的灵魂部分。
相比于情节,是真正三岛由纪夫的心声、执念和思索。
但您瞧,一旦要排成电影,这些冗长的对白就变得无一需要了。
因此,站在这个角度说,翻拍三岛由纪夫的作品,简直就是电影人的罪过。
这部影片在去年被誉为东京国际电影节的“特别招待作品”,打着三岛由纪夫的旗号,想必是夺了不少眼目。
但至少,我趋之若骛地赶来一看,唉,不说了。
我看的是删减版么,观影的2个小时里,我一直被女猪的爹开头讲的那段话萦绕 最后奶娘自杀的时候 这位坑爹的爹居然说他说说玩的……靠!
男猪小时候为毛住到女猪家来两个人为毛相爱为毛不相爱为毛纠结 都没有交代恩 后来回想一下 年轻时候的恋爱就是这样 木有什么起承转合女猪爱了 就强行跑到男猪家门口拉他出来看雪男猪爱了 高兴的时候抓着女猪亲一口 不高兴的时候 女猪写十封信都不想看一眼但是为了这样幼稚的爱要死要活……恩,好吧,大家都有年轻的时候,把世界观寄托在爱情啊ML的时候偶还是找个原著来看看吧
很华丽,大正年代的流光溢彩无可挑剔,电影的威力展现无遗,表演也中规中矩。
可惜只是这样表现三岛的电影是不够的。
里面演比丘尼就是我以前推荐过那个杀夫的若尾文子,当年的“熟”现在已经幽幽了。
梦日记我也想记过,可惜每次都记得特别混乱,作罢:)男主角是让这部电影崩坏的重要因素,他的父亲,他的朋友都演的不错,本多君原来就是这个模样啊。
不知道《天人五衰》如果拍成电影会如何呢,曾几何时我最喜欢的日本小说啊。
说起来我喜欢三岛什么呢,这个魔鬼:)
三岛的作品确实不能就简单的归结为军国主义复辟一棒打死,虽然在第二部奔马中通过刻画饭沼勋这个人物,集中体现了武士的自杀美学(飘落的樱花,汹涌的大海,血色的朝阳,陪衬着自杀后血的尸骸),确实是美化军国主义的铁证,但是在佛教有关死亡和转世方面,他的研究非常令人叹服,无可挑剔。
在第三部的晓寺中,本多繁邦在印度寻找死亡和生存的涵义,看到送上断头台的小山羊,漂浮在恒河上的尸体,在水里虔诚祈祷的濒死者以及手执长竿不断拨弄火葬中尸体的人,在心灵战栗的同时诱发深思。
而后来在日本帝国战败,本土各大城市遭轰炸期间,本多(他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人物,所以不可能死于战火)潜心研究转世,涉及了各个国家的占星学,神秘学,将其综合评价对比,大段大段的议论文字,还有关键的阿赖耶识的揣摩,都是非常精辟深刻,不可多得的文字,可以说,三岛本人也对佛学研究很深,对读者的启发不可估量。
当然,整部作品不仅是死与生的深刻探讨,本多对月光公主(松枝清显的第二次转世)美好又复杂的情感,同样是本作的一大亮点,五十多岁的本多,虽然知道自己已经到了身体微微发出腐臭的年龄,但因为财富的意外积累,得到了能够近距离接触月光公主的可能性。
他知道,将公主美丽的裸体占为己有的后果,只能是迅速加快的死亡,他站在理性角度一次次分析着自己对这个可人的复杂情愫,总结出只有幻想与不可能实现的爱情才是唯一真实的本质。
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独自去留学生会馆找公主,心跳急剧的看到窗前公主的倩影,还有随后公主绝情的将其所送的戒指抛落窗外(也就是断交之意),怀着这种心碎之情走在雨中,他却又能感到某种喜悦,冒雨去了庆子家,最终忘情的说出了自己深深爱着月光公主的话,将这份心碎美发挥到了极致。
而月光公主那神秘的三颗痣(转世的标志),在快到末尾的时候才交代出来,公主的同性恋癖好,似乎也和她的前世是男人有关,但这并不是主要的,比较神秘而又带可怖色彩的,是有关蛇和孔雀的记载。
最早是出现在战败前夕,本多在松枝家废弃的宅院看到昔日凌仓家的老女佣蓼科,老女佣穷困潦倒濒于死亡边缘,因此本多认为过去她虚假的眼泪,也因为接近死亡而变得真实了(这一段我读着有些心酸),在接受了本多施舍后,老女佣给了本多一本孔雀明王经,她说,经常念此经可以化险为夷,还能治蛇毒。
这里就做了微妙的铺垫,而随后本多梦中出现的骑在孔雀上的公主,府邸出现的亮闪闪的蛇,以及最终公主在花园发出诡异的笑声后被蛇咬死,似乎都和前文的孔雀明王经暗合。
而这种暗合,也正是天人五衰结尾的虚无遥相呼应,公主的这一生,也许除了本多的记忆外,也是虚无的。
PS:程序员的工作总是比较繁忙,尤其是快到年末的时候。
但无法摆脱的孤独与空虚还是促使自己抽空匆匆读完了整部作品,即使是粗超的浏览,也还是被深深的触动了心灵深处的某种东西,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本多总是问清显,除此之外你还想要什么。
而清显要的就是除此之外。
他一直在等待一样不可能的东西。
也许清显是关注聪子的,在聪子每一次的示爱时暗暗欢欣。
只是这情愫来的太容易,太顺理成章。
只有聪子变成一个不可能的人,她才是清显的所求。
一切成为定局的时候,清显才爱上了聪子。
明白两个人此生不会再相见的时刻,清显是微笑的。
那几乎是他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清显终于确信,这便是他此生的等待。
更好的是,他为它生,为它死。
只不过对于所有人,包括聪子,这样的结局都再悲哀不过了。
在那么多的言语里,清显从来没有说过后悔。
即使从前的他们青梅竹马,锦衣玉食。
即使他本能给聪子期盼的一切。
可是那样的话,他永远都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了。
聪子是如此智慧的人。
她甚至比清显更了解他自己。
她只是爱着他。
无论清显的期盼是怎样的,她都会成就他。
不圆满的故事,最满意的结局。
冬雪融化,变成飘落的樱花。
还是和从前一样的春天。
卡片上写着,河流被大石阻隔,最终还会合而为一。
不明白,如此喜欢着聪子的清显,一会张罗着把自己的好哥们介绍给她,一会又让她误会父亲带着他逛妓院,不听她的电话,不回她的信,就在父亲知道聪子已经被王子看上而问他真的不喜欢聪子么,他还是那么固执和决绝.本来顺理成章的两个人,落得那么悲惨的结局.也许这就是青涩少年的所谓骄傲吧.想想自己小时侯好象也爱这样,故意对自己喜欢得人装做不理不睬.也许,当你面对着自己心爱的人而足够从容时,就说明不再青春了吧
发信人: naoko (黄昏海的故事), 信区: JMusic标 题: 看完了春之雪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6年05月02日21:12:59 星期二), 转信昨天终于下载下来了,出于对原著的无比热爱和对我自己日文水平的无比自信,我看了没字幕的版本。
妻夫木聪表现极佳,完全看不出来傻气,只是和原著相比,不够纤细。
不过太过纤细的话,恐怕也不好吧?
那样看起来就太孩子气了。
这样想来这个角色还是非他莫属。
不过,如果时光倒流5年的话,或许柏原崇演这个角色也不错,只要他的演技跟得上。。。。
最后倒在雪地中一幕可称绝美,导演挖掘出了妻夫木同学身上隐藏的美少年气质啊。
其实,刚才灵机一动,想到了龙泽秀明,五年前的他演的话,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阿竹内结子简直是超水平发挥。
她出道以来几乎就演些特别平易近人的角色,女婿大人的小樱阿,午餐女王的服务生什么的,但毕竟本身就是长得相当贵气的美人,伯爵千金的角色简直是再合适没有了。
其实我觉得,竹内这个角色流露的高贵气质,即使是神一般的松鸟菜菜子也没法比了XD 无论是和服打扮,还是洋装打扮,几乎就没有不合适的,细节上也把握得几乎完美,尤其是那几段激情戏,简直是漂亮高雅的没有人类的感觉。
看了这么多日本电影和中国电影,实在是没有一个女演员能高雅(或者说所谓的风雅,miyabi)到次此等境界的,或许也只有年轻时候的吉永小百合有这样的实力了。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竹内出演这个角色时已经有孕在身,实在是值得敬佩。
其他的人,高冈苍佑和及川光博以及几位相当眼熟的老演员也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唯一感到比较遗憾的是松枝侯爵和侯爵夫人的演员长得太欧化了,不过也体现了日本人对于高贵的审美观和一般理解。
摄影简直无话可说,和《花样年华》同一个摄影师,但是因为故事设定为贵族恋爱的缘故,在细节上比花样年华完美很多,也华丽很多。
整部电影看下来,可以说每一个镜头都漂亮到可以直接定格复制下来当屏幕保护的境界。
没有出格的特技,也没有刺激性的画面,一切都是在华丽而又感伤的图画中流逝的。
整部作品明显比《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要好很多,但也可能是我的个人偏好问题。
票房在日本和台湾都不尽理想,我想大概是因为题材和大众太有距离感了。
虽然有完美的画面和完美的演技,不过我觉得这部电影仍然只能是一部纯爱电影而不能算是一部大作,因为虽然原著非常卓越,但是导演所表现的只是恋爱,而不是原著那种超越一切的情感的极致。
而且很多细节过于唯美,反而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
不过我想作为恋爱电影,作为商业片,这已经是一种极致了。
行定勋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没有突破。
或许这就是他的极限了顺便再感慨一句,当年据说陈凯歌也想拍这个来着。
幸好没落到他手里,想想看谢霆锋和张柏芝能把这戏演成什么样我就浑身冒冷汗。
还有真田小队长,我要是他宁肯留在日本演商业片,也不会来中国丢人现眼第二次了。。。。
一句话总结,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的商业片。
这是一部弥漫着忧伤和残酷的电影,一开始是在大正时代的贵族之家,伯爵夫人在庄园里面接待客人,美丽的少女,别扭的少年初登场,但是我记忆最深的第一幕,是仆人来报,花园的水池里面,有一只狗死在了里面,在漂浮。
这一个场景真的是怪异又深刻。
以求死之心活着的感觉,就这么贯穿了整个故事,与其说清显是个青春期的别扭少年,不如说他潜意识的选择都是偏向毁灭的。
聪子只是遇到了不对的人,而清显是注定要毁灭的。
这还是不是三岛底本《春雪》改编的电影?
除了人物名字清显、聪子那么熟悉,这电影完全败坏了我对小说物哀之愁和春雪之美的想像了。
小聪的脸囧起来就是大便脸,他居然大便脸整部片儿,行定勋要的纯爱美学就是大便脸美学么?
需要小聪臭脸1个多小时表现内心痛苦和年少对爱的迷茫和对聪子坏脾气的外露方式么?
几段梦境的拍摄是什么意思?
对影片完全没用处,莫明其妙的。
快进看完滴,最后聪子出家,清显追过去直到发病死去(电影安排的是没死把?
)太让人难以忍受了,一边吐去了。
外,反观结子的表演真不错哒,服饰装容礼节很原著的风味都很贴近,赞一个。
整个影片透着和谐沉静的美感,带人进入一个细腻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妻夫木聪饰演的贵族少年清显,内心稚嫩却举止从容。
这个敏感的少年人内心世界复杂离奇,他的怪诞想象在梦境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清显总是避免表达他真实的内心感受,展现出一种不符合其年龄的高度自制,他的情绪更多的是通过季节更迭来间接地流露出来。
二人的密会始于季春瓢泼暴雨时节,终于盛夏绿意盎然之时。
几段缱绻缠绵戏拍得唯美动人。
二人之间短暂的爱恋和清显那脆弱如丝的生命,伴随着雪花再次轻盈地飘落至地面,最终走向了终结。
季节的更迭无常,生命的短暂易逝,深刻地传达了日本文化中特有的物哀之情。
年过30后,再看正值韶华的红颜少年的故事不免感伤。
清显调侃剑道部笨拙的男生,但自己却不幸早夭。
所以说青年人最好是多多强身健体,健壮的肉体有益形成强健的精神,肌肉的疲累一定程度上减少内心的纷扰。
男一死得真是大快人心。总结说来就是因为男青年太拧巴了惯了一身毛病,打一顿就好。一星给取景一星给色彩。
松枝清显怎么那么幼稚不堪啊,倒是本多演的很棒。原来小时候是志田未来演的==
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对原著虽有些小改编,不过尚可接受。对扮演清显的演员除了脸型不够满意以外其他还是较于某个人神似的。其实喜欢的是结局那个聪子痛苦的镜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确很好地处理了何为“遁入空门”的隐忍之伤。
拍得美极了,各种浮华哀怨,竹林里的少年、蝴蝶的隐喻、雨下的缠绵。妻夫木聪对于贵族少年的复杂演绎活脱入神,竹内结子的端庄娴静充满了东方的神韵。只是不喜欢结尾的刻意,有点过过到做作略显煽情。
一群面瘫
文艺片包装下的情色电影
妻夫木聪在里面典型的贝戈戈!
曾经沧海难为水
无疾而终的恋情。。。给两星是着实受不了男主剧中别扭又幼稚的个性
补标一下:)具体不太记得了但是印象中男女主角演得真挺不错的……
240725预知梦。青春悲剧 时代悲剧。 无套时代的悲剧是吧 190516 皮特森rule7之后的感想:当年对东京mm的向往呵! 110710 从60min开始 180815 “据作者说,在《春雪》的酝酿阶段,他多次访问京都和奈良的寺庙。有一次,三岛由纪夫见一位老尼,老尼问他:“你的小说故事梗概怎么样?”三岛由纪夫答:“准备写一个青年冒犯了皇室,恋上了一位与皇族订了婚的女子,让她怀了孕,情人最后削发为尼,他自己也郁结病死。”老尼直勾勾盯着三岛由纪夫追问:“你从哪里听来的?”老尼的态度使三岛认定这样的事情实有其事”
198 改编名著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看睡着了。
又臭又长
妻夫木聪长得这么端正,不适合演绎妖艳的清显,竹内节子呆到没有毫无灵气。删掉的枝枝叶叶的细节又偏偏是三岛作品中的精华…所以除了还原大时代背景,改编的几乎一无是处…
不懂事的男孩一心一意的女孩女孩的父亲要的是复仇与振兴于是相恋,或许不是命运而是安排不要违背自己的心否则只有男孩那样的结果(冲妻夫木聪看的^_^)
比起三岛由纪夫的文字,影视改编真是太令人失望了。
纯爱呵呵呵
至爱
分三次看完...有點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