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邓小平,Deng Xiaoping at History's Crossroads

主演:马少骅,萨日娜,张云立,张嘉益,王茜华,沈傲君,何琳,朱宏嘉,巫刚,印小天,金鑫,宋佳,高珑珂,宋晓英,戴春荣,曾红生,谢钢,徐平,李光复,孙淳,张光北,王伯昭,舒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4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热门推荐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照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2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3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4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5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6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3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4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5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6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7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8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19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剧照 NO.20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情介绍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他的离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开启了新时代的序幕。祸害华夏大地十年之久的四人帮一朝被除,而千疮百孔的新中国其明天依旧迷蒙不清。已经三度被打倒的邓小平(马少骅 饰)接受中央的安排,重新出来主持工作。此时党内对邓的争论两极分化,而“两个凡是”又预示着左倾错误的继续。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批驳反思的建国以来党在治国方针和思想上锁犯下的错误,此后大力推行国防教育,积极推进经济建设。 将近十年的改革,让羸弱不堪的新中国获得重生的希望,而他便是那个踏出坚实步伐的重要之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来自北京之按下葫芦起来梨史前狂鲨假面之夜地窖黑皮书新贵第一季魔女猎人哥斯拉2:怪兽之王我最好朋友的婚礼兴安岭猎人2轮回森林乘龙怪婿第二季千鹤先生我们的一天永不回头浪荡子锦衣卫之日炎刀双生爱相杀天上花园诺亚方舟漂流记2太太反击战金陵三绝之猾丐听爸爸的话OVA02与幽灵共度的春天爱情度假村刁蛮俏厨娘天元突破红莲螺岩栋笃特工三层楼上我为养生狂狐狸啊你干啥呢春江水暖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长篇影评

 1 )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优越性

一个企业在早期阶段,比较小,领导直接负责比较有效率,可以取得较快发展,但是一个企业到中后期,体积很庞大了,就必须依靠制度去做管理,不能只是依靠领导的口头指示和文件了,这时候要团结大多数人集中所有人的聪明才智,如果只是家族企业一言堂式的管理方式,领导的话就是命令,下面的做给上面的看唯领导是瞻,久而久之只能是官僚主义官商勾结贪污腐败,最终结果只会是内部分裂,是肯定是没有未来的。

我们的管理经验在过去适用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在今天遇到很大问题了,可以说,我们的管理经验已经落后了,这已经成为我们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的最大阻碍了,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到了一定要改的时间了,不能路径依赖,要结合新环境做出新选择,民主监督和法制制度一定要完善好并落到实处,不能再走老路甚至回头路了。

过去,我们做的很好,不可否认,但不要只是沿用过去的成功经验限制住我们的发展创新。

想想毛晚期所犯的错误吧,打江山和坐江山是两码事,搞建设初期阶段和中后期也是两码事,我们要实事求是,根据条件及时做出调整和创新,不能路径依赖,老路一条道走到黑就会变成死路。

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流变的,没有绝对的本质和真理,更没有绝对不变的道路,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看看70年前的选择(毛面对美苏争霸的外部环境,一片战争残害破坏的内部环境,把人民集中起来收拾旧山河谋求生存),40年前的选择(邓面对缓和的国际局势,被相互斗争破坏的山河和一穷二白的人民,对地方简政放权自力更生,利用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对外加工996+房地产大基建),如今我们又走到了重新选择的关键时候,也是又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候了(解放思想教育改革,支持创新创造创业,简政放权自下而上激发涌现),希望我们越改革越开放,越改革越丰富,越改革越自由。

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能过上好日子能够像人一样活着,不再为了基础的生存问题挣扎,而是能够有所发展获得真正解放,最后能够有所追求得到自我实现。

同时,也希望这一切不只是嘴上说的,而是切切实实可以做到的。

发展社会主义,就需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市场经济,坚持完善和切实履行民主法制,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从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 《看小平同志在历史转折中》

《看小平同志在历史转折中》48集的电视剧都看完了,我想,锦绣文章书评论,是不可能了。

面对伟大历史转折,一支土笔,是不登大雅的,还是将一边看,一边得到的三二点滴汇总下吧!

1、1976年四人帮结束后,邓大人并非马上进行国务院工作的主持;2、从科技、教育战线开始抓起,为建设四个现代化做准备,但是科技需要人才,而人才来源于教育。

恢复高考,事在人为,可,人有历史,在二个凡是、二个估计、若干政策、诸多人事的压力、阻力面前,工作只能一步步走,历史只能一点点解读。

“继续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革命理论,继续坚持阶级斗真为纲”是紧箍咒,是栓马桩。

拔?

破?

撤除?

谁来?

如何来?

怎么来?

十年已过,一夕蹴就,神人难为。

3、汪副主席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汪东兴逐步受到重用。

1968年起接替杨尚昆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并继续兼任中央警卫局党委第一书记、总参谋部警卫局局长。

被选为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在1969年4月召开的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四年后,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晋升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6年10月,支持华国锋、叶剑英拘捕四人帮行动。

汪东兴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的身份,率领8341部队具体实施了拘捕行动。

1977年8月,在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汪东兴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位列中央权力核心第五位。

由于其在文革结束后,顽固坚持“两个凡是”的提法,抵制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阻挠平反“天安门事件”和邓小平出来工作,对解决“文革”中的冤假错案和康生问题的消极态度,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为党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汪东兴受到多名老同志的点名批评[4] ,并被免去其兼任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党委书记,中央警卫局局长,八三四一部队政委,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委书记,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中央专案组组长等职,实际等于被削去了实权[5] 。

华国锋缺乏彻底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彻底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远见,也缺乏解放思想、拨乱反正、革故鼎新、改革开放的大智大勇。

因此,华国锋成为结束“十年内乱”与实现当代中国历史性伟大转折之间的“一个过渡人物”。

1981年交权!

4、关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一个曾经贫弱不堪的国家,为什么能在65年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新中国65华诞之际,人们心中思索的答案越来越清晰——新中国65年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有力保障。

1984年阅读仪式,全剧结束!

本片,确实把小平同志在伟大历史转折过程中的英明领导脉络描述清楚。

 3 ) 拍得太做作,毁了这个好题材

不久前看过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因而对此剧充满期待。

片子开头引入了一些西方大片和国产严肃宫廷剧的手法,渲染紧张气氛,还不错,可是断断续续,缺乏连贯性,刚渲染的情绪又被别的莫名其名的情节打断,接着又渲染,犹如淅淅沥沥的小便,让人兴致顿无。

描写邓一家人的感情,一开场擦背还不错,可后面一堆儿女进来,缺乏介绍,面目不清。

接着全家人胡乱站在客厅,无事可做,作着一些空洞无物的表态,感觉很不真实。

大雨中的年轻人激情演讲是败笔。

这一段落要说明什么,是老百姓群情激愤吗?

是不是太单薄了?

单就场景拍摄来说,缺乏细节描述,看不出时代感,说是发生在五四、民国似乎也都成立,最后唱国歌的所谓高潮让人莫名其妙。

最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好消息传来,一个男的报信,半天不说出关键信息,太做作了,做作到恶心。

这样荒诞的情节反衬出剧本的苍白无力,没有包袱,没有足够的剧情支撑,只能用这种小儿科式的低俗方式来制造廉价悬念。

失望归失望,拍摄当代历史剧毕竟很敏感。

很多居中人物及其子女都健在。

不可能像雍正王朝那样,拍出那种洒脱而又凝重的历史剧。

毕竟是开始,这样的题材能公映,就是中国自信开放的表现。

 4 ) 历史转折背后的政治算术

看到第15集。

截至到目前,邓复出后的主要工作有:恢复高考、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平反冤假错案、农村政策调整。

知识分子、戴帽老干部、农民,是旧制度下利益受损最严重的三大群体。

因此抓住这三大坨人,从科学教育、平冤决狱、农村改革这三大领域做起文章,就能在短时间内动员起挑战旧体制的巨大能量。

而一旦从死水一潭中造起舆论,从群众中获得授权加持,就可以将矛头锋利地指向现行路线及代表它的当权派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拨乱反正是史无前例的逆向运用,因为背后的政治手法如出一辙。

这是政治家的教科书级操作。

正如做企业就是要盈利,玩政治就是要夺权。

而夺权的第一步,就是迅速识别出现行路线、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和利益受损者,然后设法团结起后者,大造社会舆论,向前者发动进攻。

只要前者的路线破产,他们就必须让位下台。

而只要他们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不了利益受损者的问题,他们的路线就必然破产。

当然严格来说,是否真得破产还涉及个力量对比问题。

任何路线和制度都有自己的得利者和受损者,且往往博弈结果是零和的。

换句话说,你得利我就要受损,你受损我就能得利。

共赢的局面除非是未来大同世界,否则在我们现下身处的这个必然王国是几乎不存在的。

因此,一个制度下的得利者和受损者的力量对比就决定了该制度的稳定性,即能否行之久远。

七十年代末,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数量上有压倒性优势。

缺点是经济文化上弱势,自己发不了声、说不了话,只能反复被不同的上位者所代表。

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和受迫害老干部虽然只占人口总数的很小一部分,但利在有高度的组织性,社会影响力大。

这样两拨人一结合,那就好比两个原子核相撞,释放出的政治能量是无以当之的。

玩政治的人就得去计算这个力量对比。

倘若对比结果于己不利而强要为之,那只能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了。

然而纵观历史,这类强行为之者却一直大有人在。

这在有些时候固然是因为愚蠢、看不清力量对比的大势所在,但更多时候只是因为个人的不甘心。

掌握过权力的人很少有心甘情愿退出历史舞台的。

但世界潮流又偏是这样浩浩汤汤,半点不由人。

奈何?

唯有一途,即不再诉诸政治手段去解决问题。

君子动口也动手。

法理说服不行就物理说服。

路线是破产了,但自己却不见得非得下台。

破不破产和下不下台还是两码事。

这确实往往也能解决问题,继续霸住戏台。

此时虽然没有政治了,但秩序还是有的。

这种状况理论上可以维持很久,直到用于物理说服的那个力量——暴力的合法垄断者——物理上也不再是优势一方,或者干脆自己也沦为体制的利益受损者而掀桌为止。

 5 ) 深深的感动 满满的敬意

最近看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对于文革之后的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1976年的中国风雨交加,周恩来、毛泽东等重要领导人相继去世,而四人帮正抓紧一切机会企图掌握政权,国家人民出于一片黑暗之中,看不到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最终,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四人帮终被打倒,邓小平同志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实施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

观看的过程中,我多次心潮澎湃,感动得热泪盈眶,放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年代,为祖国的命运而担忧。

其中的某些事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恢复高考。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地为自己今天能够坐在大学的讲堂里上课而感到庆幸。

文革时期,一大批科学家被扣上反动派的帽子,被批斗,被监禁,但他们始终偷偷抓住一切机会搞研究。

1977年,小平同志主动请缨参与科学和教育工作。

为了使科学教育事业大踏步前进,他力排众议,请了许多科学家包括文革时期被扣上反动派帽子的专家前来参加为期五天的科教会,并决定当年就恢复高考,仅77年就有570万考生,78年有580万考生,从此一代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高考制度还在不断改革,但已经越来越完善,我为能够赶上高考、踏入大学而感到兴奋和自豪。

然而,在现在这样一个安定的社会中,我却觉得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大大下降了,归根结底,是没有为之奋斗的终身目标和人生理想,其次生活中的诱惑太多,于是我因大大小小的诱惑而分神,不再专注。

这部片子让我觉得今天的一切机会来之不易,我应当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努力学成为报效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此以外,让我特别感动的是,那个年代的人都有很强的爱国爱党情怀,虽然在历史的转折时期,面对工作重点的转移,面对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些人的思想过于保守,坚持“两个凡是”,甚至怀疑党的性质发生变化,他们在害怕,在不安,在抗议,但是毋庸置疑,大家都拥护党,都热爱我们的新中国,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当今社会所缺乏所需要的。

目前,中国的人口在不断增加,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人民的信仰却越来越薄弱,自私自利的心理愈来愈严重,如果可以,我倒宁愿过艰苦一点的生活而拥有坚定 的信念。

最后,同样令我感动的是邓小平和夫人卓琳之间深厚的感情,几十年相濡以沫,荣辱与共,他们注定是幸福的人。

而现在,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不离不弃,患难与共?

至少我自己没有做到,常以为憾事,也以此为羞。

愿遇见下一个良人,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6 ) 第一集

01 这里不聊历史,只谈戏剧细节。

开篇镜头是小平爷爷的生活场景,为儿子擦身,演员马老师确实敬业有个镜头展示了老师额头的汗珠是的,平常父母照顾孩子,通常是孩子洗大澡,妈妈洗小澡。

马老师的“川普”也在剧中是一大看点。

有评论区说这方言说的,正儿八经的四川人听不出一点异常。

而演员是贵州人。

敬业的人,会把细节刻进骨子里所谓最高级的演技,是没有演,而是变成“那个人”。

这份职业责任感,告诉我们,最大的责任是把每一个小事做到极致。

02第一集的镜头中出现了不少的真实历史场景,照片。

看到这些,让人不禁觉得这是纪录片了。

这也是种惯用手法,对从事自媒体创作的人来说可以塑造故事,但在故事中切入真实镜头,代入感更强。

这个手法,对于故事创作的人来说,是怎么切入,需要刻意练习下。

书面的手法叫做“真实穿越”吧。

就如扫黑风暴,讲述的是虚构的城市,扫黑除恶的历程,个中案件故事取自真实事件改编。

这就增加了话题度,关注度,故事更加丰富好看。

03第一集的最后环节是分照片。

得知父亲和家庭可能面临的最坏结局此时此刻,不再有伟人光环。

而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血浓于水,生离死别。

亲人在身边,皆是普通平常,微不足道。

当离开了,一片纸都是哀思的寄托。

想起外婆罹患癌症的最后日子里妈妈收录了她默念清真言的音频音容笑貌大概是你不在了,我听着你平静的笑语,却哭了。

总结一下,开头的创作手法重大事件的快速推进大人物的细腻感情刻画节奏紧凑 连贯好看粗中有细,鲜活立体。

 7 ) 喜欢这类题材的强力推荐

以前看过不少关于邓小平的影视作品基本以战争年代居多,所以这部剧把视角放在和平年代建设国家时期还是很有新鲜感的。

剧情方面遵循这类题材的一贯原则,国家大事和起居生活由面到点面面俱到,人格魅力在一个个事件中得以显现,有一些过去很少提及的话题也在故事推进中,得到了比较客观的展现,编剧很不错了。

演员方面这次没有用特型演员,不过扮演邓小平的演员真的很棒做到了形神兼备,其他一众配角团也都是实力派阵容,非常不错。

总结:制作精良,剧情靠谱,演员给力,喜欢这类题材的强力推荐!

 8 ) 放宽心,感受历史脉动

不少评论真是刻薄:有的人觉得“戏说”了,将邓公的形象拔得太高了,忽略了他文革时“和稀泥”的历史,也贬低了其他元老们的功绩,给一星;有的人觉得“洗脑了”,说无非就是给党国树碑立传嘛,还给一星。

对于前一种观点,客观上说,说得对。

邓有功,但不是他一个人的。

陈云、胡耀邦、赵紫阳、叶帅等等,包括华国锋(汪东兴就算了),哪个不是扭转时局的重要推手?

有些情节确实拍的假了。

但是,看过无数电视剧的你们难道忘了,叙事没有中心,故事还怎么讲?

非要弄成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那样一人露一下脸的群英会才可以?

对于后一种观点,不得不说,拿国外的历史和时政类影视作品反衬国内真是太低端了。

去看看《独立日》,连这种商业大片都透着浓浓的美国中心主义和没来由的自豪感,怎么没见有人批评它洗脑?

单纯地崇尚西方,否定中国历史和成绩的人,多半是没见识过真正的西方。

单纯地目光向西并不能使人显得高端,而正相反。

其实,看电视剧,看历史剧,还是要放宽心。

嫌历史不准确,多读读历史书,心里有杆秤就行了。

关键还是感觉,关键还是看能否让观众体验到改革的艰辛,与中国历史同呼吸,感受心潮澎湃。

对每个国家的历史和特殊性,我们都应抱持基本的尊重。

真以为“殖民地三百年”会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

 9 ) 公映就是一种进步

作为一部对当今执政党的前领袖的传记片,肯定会有一定的”艺术创作“,会有吹捧和拍马,但是,能拍、能播、能议,说明这个国家已经在进步了。

有网友问为什么只拍到1984年,我觉得与其在1984之后的历史中说假话,还不如不说。

不要想这国家一下子就进步到那种程度。

希望豆瓣能够一直保持评分,不过,前景不太乐观哟!

这个主演马少骅已经在《走向共和》中颠覆了一个国父的形象了,这部剧应该不会颠覆,但应该会改变一些吧。

当今的时局,不正和第1集是很相似吗?

嗯,不多说,你懂的。

慢慢看吧。

-分割线--以下内容为8月10日追豆瓣的大多数人,都希望北朝鲜能够有进步。

如果今天金三胖说,允许朝鲜某级别以上干部自由通商,肯定会有人说,为什么不允许所有人自由通商?

总有那么多热血青年,希望咱这国家和隔壁邻居一夜之间能够进步,可能吗?

小心步子大了扯着蛋。

 10 ) 在这2024年的春天,回忆十年前这部让今日的我体验恍如隔世的电视剧

十年过去,这部电视剧竟然成了我的童年电视剧回忆之一。

可以说看了之后印象特别深刻,能记一辈子的那种,算是我这种基本不看电视剧的人鲜少有的一集不落看完的剧。

那是遥远的2010年代,在那暑假的仙女山、武隆,在那无忧无虑充满所谓今日“中式梦核”画面的避暑假期,我和婆婆爷爷一起用卫星锅盖配电视机看的——他们从那个年代走来,可以说是感慨颇深十分认可。

这部剧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影响塑造了我对那个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起源的看法,倒也不仅是因为这部剧是唯一算得上看完的“主旋律”电视剧,而是我成长了十年,用自己的阅历和感悟一遍一遍验证了最初看这部剧时所接受的一些思想和思维,可以说是双向奔赴了。

但要说十年之后再回看,唯一的疑惑就是,感觉这部电视剧更像是给那个时代做了个纪念甚至是祭奠,因为这部电视剧反应的好多思想,都已经在这十年中淡忘、抹去、抹黑甚至悄然排斥掉了。

只能是历史果然都惊人的相似,从来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政策和永恒不变的社会风气,但这部电视剧却的确起到了记录作用,至少记录了在那个现在回忆起来十分遥远恍如隔世的2010年代,能拍出的贴近人心的剧,以及风气。

至于当下和未来,这部剧当然还有它的价值,可惜的一点就在于,时代真是变了,变的是风气和环境以及不可言说之事;时代也没变,因为历史真是个圈,不过十年,不过四十年,不过一两代人啊再赏一遍剧吧hhhhh在这2024年的春天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短评

高中时看完的。《与狼共舞》使人印象深刻。

6分钟前
  • koi
  • 推荐

以假乱真不可取,不过谁又能真正妄下评断呢

11分钟前
  • 斋藤飞鸟
  • 还行

挺好看的呀 那些给一星两星的有点过分啊我觉得

15分钟前
  • AEIOU
  • 力荐

e02弃

17分钟前
  • one_itis
  • 较差

《第貳共和國》???

19分钟前
  • 鐵馬冰河
  • 力荐

人民胜利今何在? 满路新贵满目衰。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等到既得利益者随时间散去,一定会还一个公道的。毕竟私者一时,公者千古!人民万岁!

20分钟前
  • Nicole辣辣
  • 很差

看到二十集了,感觉真鸡肋。通篇尽是浅薄的政治抒情。空洞,有些无聊。

23分钟前
  • 楚山
  • 还行

,,,

27分钟前
  • momo
  • 很差

历史剧拍成了狗血剧。PS:这主演长得跟老邓也相去太远了,外貌年龄都不靠谱,眼神无光,一副怂样。没有一点老邓的精气神。不如让卢奇来演。

29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每次看到印小天那浮夸做作的表演我都会快进

31分钟前
  • 毛毛虫
  • 还行

毛主席看到会是怎样的心情

32分钟前
  •  Socrates
  • 很差

致敬邓公。

36分钟前
  • )明年今日
  • 力荐

那些围绕在他身边,欢呼雀跃,庆祝四人帮倒台的年轻人,后来啊…………………

40分钟前
  • 樱桃肉
  • 还行

很好的一部电视剧,打开改革开放才有今天的一切,感谢邓爷爷所做的一切。打一颗星的脑子是怎么想的,没有当年的转折,你们就不会有现在的生活。

45分钟前
  • Alice-he
  • 力荐

补标:刻板正剧

46分钟前
  • 自信中国人
  • 较差

是自黑吗?忒有水平。强忍着看剧的这段时间,要不是我是个男的,我还以为自己怀孕了呢

47分钟前
  • 托斯卡纳
  • 很差

52分钟前
  • 木山人
  • 很差

有点年谱长编的感觉,编剧不做过多阐释,也不一定有这个空间。聚光灯下有些人就不得不在没灯的地方,所以事情的大体关节需要人去揣摩,这部剧是个了解的人看尺度,给不了解的人看个感慨。做出来已经很不容易。戏剧性基本约等于零,演员也很难进入当时的感觉(不强求这一点,毕竟演员很多,没办法有好的训练。戏剧性就是非常zz抒情的,基本上就是传统正剧的普通水平,但也没必要强求)

56分钟前
  • 绍牧
  • 还行

七十年了,有且仅有一个邓小平,其他人要么政治能力不够,要么人品德行太差,与其指望青天大老爷的人治,不如去落实依宪法治国的法制。

1小时前
  • 陈小憨˙Ꙫ˙
  • 较差

马少骅老师太厉害了,什么都能演,而且演的如此出色。不像某些特型演员演员,一生只演一个人。

1小时前
  • Cranberr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