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对白百合再无好感,但不得不承认她在电影里表现得特别好。
印象深刻的那段独白戏准确自然,“非严肃煽情”看得我老泪纵横。
韩延这个导演,名气不大,但是挺有想法的。
去百度了一下,还挺年轻的,看好的。
之前不了解熊顿,看完电影后又去看了熊顿本人的访谈节目,虽然胖胖的,但她是个很阳光很可爱的女孩子,愿她在天堂安好。
积极乐观改变不了客观现实,但能使生命变得自由潇洒。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即便在有白百何出演的电影里面,《滚蛋吧!
肿瘤君》大概是她到目前为止表现最好的一次——还是绝症女王的老角色。
记得在韩延《第一次》里面,白百何还是一个既霹雳又可怕的摇滚女造型,灾难程度直接暴露了整部电影的糟糕水平。
也就是短短三年间,白百何确实进步很大,直接把中国电影带进了票房的“黄白时代”(黄渤、白百何),近乎奇迹。
大概是联想到最近的动荡局势,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片头的消防告示。
知名小品演员朱时茂一如既往地说出了金句:做自己生命的导演,正能量永远第一。
在这个时代,正能量等于安全。
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做自己生命的导演”的绝症故事。
在了解到电影的拍摄套路以后,《滚蛋吧!
肿瘤君》的后半段,尤其是尾声,我压根不想看。
熊顿的人生追悼会被很多人点赞,认为死得洒脱,活得精彩,甚至很多人也直观联想到了眼下的天灾人祸。
可是,跟死神有过接触的人,真得是这样的异想天开,天真任性么?
去年美国有一部绝症电影叫《星运里的错》,主人公说出了一部绝症电影的情感精髓,那就是痛苦要求被感受到。
《滚蛋吧!
肿瘤君》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像文艺小年轻一样,列出了人生必须完成的清单,幻想与帅医生的浪漫爱恋,对父母有无限的愧疚。
在那些乱入的画风中,有美剧的《行尸走肉》,有浮夸的韩剧,有科幻动作片,闯关游戏以及写真集……即便这一切完全没有发生,然而借助熊顿的浮想联翩,电影把一个寻常都市女白领的人生诉求,展现得五光十色。
冰封的三里屯SOHO,这里曾是白百合的人生福地(《失恋33天》)。
闪光灯的摄影棚,虚假的鹅毛大雪,令人恍惚是在看《小时代》。
日暮又清晨的北京城,东三环的城市景观与本土都市爱情片无异。
有人说,《滚蛋吧!
肿瘤君》是在抗拒煽情。
然而,我不知道把与死神的亲密接触摆放在这样一个刺眼又醒目的境况,它不是煽情又能是什么。
或者,如果抗拒煽情,那么,电影里的医院就不应该是那样的超现实存在,一尘不染,有如发达国家的高级加护病房。
要知道,《滚蛋吧!
肿瘤君》并没有抛开至爱亲友团的身份职业,他们也只是这个茫茫都市里的小白领,然而,她们总是像进欢乐谷一样,布置着静安庄的租房,进进出出于光鲜亮丽的医院饭店。
更不要说,从头到尾,熊顿家好像一点都没有担心过她的医疗费用。
怕死是人之常态,怕生病则是中国人的常态。
对一个北漂女青年,《滚蛋吧!
肿瘤君》却把这个悲剧事实给掩盖跟柔化了。
即便它不是一部批判社会现实的电影,需要商业的包装,需要广告片一样的精致,可是,这些跟幻想画面一样不现实的现实场景,多少令人有些出戏。
如同熊顿美化了自己的想象,韩延进一步在做的,也是美化了熊顿的人生现实,对一个癌症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说是彻底失真的,好似癌症也不过如此。
就说表现尚佳的白百何,她也仅仅是剃了光头,从头到尾都是气色红润有光泽,敢情这是进医院治病还是去疗养了,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真实的死亡,其实常人都是排斥的。
《滚蛋吧!
肿瘤君》用讨巧的手法,顺利克服了这一层障碍,并让观众为一个别有新意的追悼会所打动。
实际上,熊顿所操心的依然是自己的小世界,劈腿的ex,医院里的医生,病房的病友……她进入到常人所无法体会的另一个世界,傻笑连连。
这种环保无害的健康姿态,似乎令人不忍去批评与她。
毕竟中国还有句老话:死者为大。
所以,《滚蛋吧!
肿瘤君》所拥有的只是那些花式片段,是熊顿做了自己生命的导演。
这种无害小白兔的制作手法,成功利用了电影的麻醉效果和解压功能。
但光有这些,很难让它在深度上胜出别人一筹,更无法在泛滥的绝症电影里面脱颖而出。
它所制作的不过是一粒苦味糖果。
即便嘴里已经五味杂陈,脸上却得佯装出幸福的笑容表情。
至少,观众所看到的是这样的,并且信以为真。
【刊发于 《北京青年报》】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说实话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我是实力拒绝的,原因不是电影本身,而在于我自己,我非常讨厌煽情,讨厌生离死别,讨厌哭哭唧唧,当我知道这部电影是描绘绝症患者最后的日子的电影时,就算它打出动漫,励志,搞笑等标签,我还是下意识的拒绝了。
因缘巧合前段时间还是把这部片子看了。
说实话,前几十分钟,这真的很像一部烂片。
如果不是吴彦祖,不是白百何,这真的很像一部打着现实题材的一点都不现实的都市情感烂片,当然,后面我还是哭的死去活来,而且是又哭又笑,跟个傻x一样...还是汲取到了正能量啊,觉得世界很美好,觉得应该及时行乐,应该多爱自己,应该勇敢尝试,应该坦坦荡荡,但是同时也想到了父母,要多陪伴他们啊。
感谢熊顿,也感谢韩延,感谢吴彦祖,也感谢白百何,这是一部好电影。
一定要像熊顿一样乐观面对生活。
让负面情绪像肿瘤君一样滚蛋吧!
一部让人能够明白很多的电影。
就算有多少不如意,也远没有生命来得重要。
生命只有一次,在这有限的生命力,就勇敢地去疯吧。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乐天派的漫画家与肿瘤斗争的故事,即使到最后,她还是依然想给别人留下笑容,还是依然安慰着别人。
刚得知病情的她是乐观的:肿瘤嘛,切掉就好啦。
在生病严重的时候,她也没有掉下过一滴眼泪,直到最后,她在知道自己快要不行的时候,才终于留下了眼泪。
“不能因为害怕失去而放弃去拥有。
”谁能一直拥有不失去?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很多时候真的笑一笑就过去了,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不去争取,那么什么也不会得到,但是如果去争取了,那么你还有希望拥有你想要的东西。
付出和回报是等价的。
“你要相信,上帝在我们生命里安排的每一次挣扎都是有意义的!”是的,生活总会教会你什么,教你坚持也好,教你乐观也好,教你什么都好。
每一道坎总是过得去的,上帝在安排完这些坎之后总会再送给你一点什么,跨过去了,你就能得到他们。
如果只是望而却步,那么这些坎就失去了它们存在的意义。
它们就像一个个路标,你获取了经验,你就能升级,接下来的路就更好走了漫画家熊顿,她在最后选择录像,在她死了之后留给亲朋好友,希望他们不要为自己伤心,每一次的放手,都是很难的,对于熊顿,对于她的父母,好友都是一样的,谁都不想放手,但却不得不放手,这种心痛,无法想象!但熊顿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却是应该鼓舞到很多病友的。
白百何在《滚蛋吧,肿瘤君》里所做的并不是什么表演,而是真正成为了原著漫画的原型熊顿。
就题材而言,这是一部让人惧怕的电影:讲述一个无法绕过去的生死话题,却偏要用喜剧的方式去呈现。
这种调性上的天然罅隙,往往会造成电影不是偏向肤浅狗血,就是酿成情绪上的失控。
韩延执导的《滚蛋吧,肿瘤君》远远超出我们对一部华语电影的想像,它看上去既有小妞电影的爽利活泼,又有奇幻片的别出心裁,既有恰到好处的搞笑元素,又有强大到足以让人拜服的情感力度。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可遇而不可求的佳作。
《滚蛋吧,肿瘤君》中的熊顿,是个爱憎分明、个性卓绝的女孩,那种与生俱来的晕糊劲甚是可爱,颇有天使爱米莉的影子。
但是,她的身上又少了几分爱米莉不食人间烟火的古灵精怪,多了几分看得见摸得着的憨直。
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漫画家,熊顿可以为自己喜欢的工作废寝忘食,付出一切。
她的生活中有不靠谱的男友、有飞扬跋扈的恶老板,当然也有和她亲如一家的女室友和男闺蜜。
这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北漂女孩的缩影,人际结构纵然扁平,但生活却从不乏味,即使尚未实现逆袭,却也能够每天向梦想靠近一步。
然而,正如熊顿所说,当别人的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却结束了。
绝症的厄运降临时,谁也逃不过难以抗拒的无奈。
《滚蛋吧,肿瘤君》的戏核在影片进行到50分钟时逐渐显露——熊顿之前的爱情遭遇、职场挫折,在绝症面前都变得不值一提。
在她真正被剃掉头发之后,开始正视自己的人生。
常识告诉我们,患病之人的心理比常人要复杂千倍,再强大的心脏也无法抵御排山倒海的焦虑。
但《滚蛋吧,肿瘤君》以深思熟虑的精彩群戏,将熊顿的这种焦虑消解于无形中——她在食堂被告知病情之后声称“割掉不就行了”、和女病友在隧道里骑摩托、去女室友的日企“闹事”等等,折射出她“向死而生”各个阶段的真正心理,这比好莱坞电影《抗癌的我》一个梗用到底的催泪伎俩要更加细腻真实。
《滚蛋吧,肿瘤君》中关乎生死的两个命题——爱情缘和父母缘,在嬉笑间解释得通透在理,这也是全片最震撼人心之处。
医院里出现了一个不会笑的万人迷男医生,熊顿夸张的“挑逗”总能让人捧腹,但当男医生对坚强的熊顿产生特别情愫,又被临终前的熊顿含泪表白时,你可以相信,曾被爱情伤害过的熊顿,终究会有一个人为她填补遗憾,即便结果永远不会圆满。
医院里还出现了一个名叫毛豆的小男孩,他身患白血病,因手术失败而只得面临保守治疗。
在毛豆憨笑着被强忍悲痛的父亲抱回家的瞬间,它更像是一则隐喻,或是暗示:毛豆和父亲太浅的“父母缘”,亦如熊顿和她的父母一般——女儿离乡奋斗而不归,再度相见时,却面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局面。
当熊顿靠在母亲怀里说“下辈子我们还做一家人”时,你很难抵御那种蚀骨的撕心裂肺。
泪腺崩塌,就不要再挤兑导演煽情。
这部电影,意味着白百何的时代正式到来。
熊顿并不是个好演的角色,它需要极丰富的内心体验、细微的情绪变化、以及足够强大的表演自信。
白百何的天赋在于,她不仅让熊顿的乐观豁达、“二货”精神得以显现,且把那股子把悲伤留给自己的倔强得以精确表达,她向男医生含泪说“你懂的”、在母亲面前厥起嘴巴报出银行卡号、在临终视频里双手拭泪等等,都演到了人的心坎里。
吴彦祖扮演的“花瓶”男医生,李媛、刘芮麟、程伊等扮演的那一拨掏心挖肺、不离不弃的朋友,亦和白百何的演出构成妙不可言的强烈呼应,比之前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慌腔走板、语焉不详的国产青春片相比,都高出一个端位。
这是一部工夫下到位的优质电影的胜利。
抛开对女主的私生活成见,这部电影还算ok有人说,《滚蛋吧!
肿瘤君》是在抗拒煽情。
然而,我不知道把与死神的亲密接触摆放在这样一个刺眼又醒目的境况,它不是煽情又能是什么。
或者,如果抗拒煽情,那么,电影里的医院就不应该是那样的超现实存在,一尘不染,有如发达国家的高级加护病房。
要知道,《滚蛋吧!
肿瘤君》并没有抛开至爱亲友团的身份职业,他们也只是这个茫茫都市里的小白领,然而,她们总是像进欢乐谷一样,布置着静安庄的租房,进进出出于光鲜亮丽的医院饭店。
更不要说,从头到尾,熊顿家好像一点都没有担心过她的医疗费用。
怕死是人之常态,怕生病则是中国人的常态。
对一个北漂女青年,《滚蛋吧!
肿瘤君》却把这个悲剧事实给掩盖跟柔化了。
即便它不是一部批判社会现实的电影,需要商业的包装,需要广告片一样的精致,可是,这些跟幻想画面一样不现实的现实场景,多少令人有些出戏。
如同熊顿美化了自己的想象,韩延进一步在做的,也是美化了熊顿的人生现实,对一个癌症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说是彻底失真的,好似癌症也不过如此。
就说表现尚佳的白百何,她也仅仅是剃了光头,从头到尾都是气色红润有光泽,敢情这是进医院治病还是去疗养了,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真实的死亡,其实常人都是排斥的。
《滚蛋吧!
肿瘤君》用讨巧的手法,顺利克服了这一层障碍,并让观众为一个别有新意的追悼会所打动。
实际上,熊顿所操心的依然是自己的小世界,劈腿的ex,医院里的医生,病房的病友……她进入到常人所无法体会的另一个世界,傻笑连连。
这种环保无害的健康姿态,似乎令人不忍去批评与她。
毕竟中国还有句老话:死者为大。
所以,《滚蛋吧!
肿瘤君》所拥有的只是那些花式片段,是熊顿做了自己生命的导演。
这种无害小白兔的制作手法,成功利用了电影的麻醉效果和解压功能。
但光有这些,很难让它在深度上胜出别人一筹,更无法在泛滥的绝症电影里面脱颖而出。
它所制作的不过是一粒苦味糖果。
即便嘴里已经五味杂陈,脸上却得佯装出幸福的笑容表情。
至少,观众所看到的是这样的,并且信以为真。
人活着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在梦想面前,这一切都是借口····熊顿的梦想很简单·····听一场摇滚,和耳朵一起一醉方休·······喝一圈烈酒,让酒腻子们闻风丧胆·······开一场动漫派对,二次元万岁·······摸一下大蜥蜴,我熊胆威风凌厉·······吃三斤驴打滚,翻滚吧肠胃·······飙一把摩托车,成为风驰电挚的女王·······见一下微博红人,感受马伯庸亲王的慈祥·······至少学会一样乐器,为喜欢的人弹·······种一次昙花,守望者它盛开·······做一桌丰盛的晚餐给爸妈,哪怕色不香,味不美·······来一次夜钓,吸取月光静臆的能量·······仰望喀纳斯的星空,寻找属于我的星座·······沐浴漠河的极光,感受它的神秘·······去山顶看一次日出,然后大喊:滚蛋吧,肿瘤君!
其实除了肿瘤,又有多少是和我们一样的呢·····很多我们自己想干的事,都是只停留在嘴上····劝别人比谁都拿手,长篇大论,大道理不断····到自己,却不行了·····乐观的面对肿瘤,面对生死,真的很勇敢······可能正是因为熊顿是个漫画家,她的心里有她的天堂和童话才会那么乐观开朗······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我们不能快乐的活着呢?
这个电影,白百合的演技的确很棒!
但是电影的整体为了迎合当代的商业时代,太乐观了,剃了光头后还能面色红润的飙车酗酒·····有点太不像癌症晚期病人,化疗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我记得我有一个舅爷,也是癌症晚期,也化疗过,我记得我后来去看他的时候,人已经廋得跟骷髅没撒两样了·····悲伤得太小心谨慎了······不过还是很喜欢电影的立意,很乐观的电影。
最后用熊顿的那句话送给大家:爱和被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要永远坚持
在知道了《滚蛋吧!
肿瘤君》之后我才知道熊顿这个人,一个乐观幽默的女孩,于是更想去看看这部电影。
电影中的熊顿称自己是二姐,有时天马行空的幻想,有时候做些出格的事说些出格的话。
她时而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特工,时而又是清宫里卑微的小宫女,甚至会是时间停止,倒入男神怀中的女主角。
容易犯二的人其实更容易活得开心,更难得的是熊顿有一群好朋友,愿意看她二,愿意陪着她一起二。
爱和被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熊爱她的家人、朋友,爱她的漫画,爱她的生活,尽管生活中状况百出。
所以同样有这么多人在爱着她,给她力量。
所以我愿意相信,梁医生是有一点点喜欢上熊了吧。
他说你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欢乐的种子,现在种子开始发芽了。
因为有爱,让熊一直乐观、坚强。
被病痛折磨还依然能打趣说笑,疼痛、吃药、治疗在她看来,不过是多了一些漫画的素材,甚至,病床上也不忘花痴帅哥医生。
不得不说,白百何在这部戏里的表演还是挺到位的。
把熊的那种大大咧咧,夸张犯二,搞笑花痴的感觉都表现出来了。
难怪连熊自己都说,要演好熊顿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她自己,一个就是白百何。
尽管我们说要笑对人生,要与病魔勇也抗争,但当那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生命在此时是如此脆弱。
电影最后,熊和梁医生在病房的对话,熊和妈妈一起躺在病床上说话的场景,相信真没几个人能控制住自己的眼泪。
熊顿在30岁的时候还是没能赢过该死的肿瘤君,但是她在另一个世界也许依然能快乐地过着她天马行空的日子。
所以在最后的时刻,她只是平静和妈妈说,妈妈,我再也不会疼了,我只想睡一会儿。
如果意外比明天先到,记得要像熊顿一样微笑,因为身边还有很多值得爱与被爱的人和事。
二刷,在不是大制作,不是我感冒的明星的情况下,能让我去影院看两遍的电影恐怕就只有肿瘤君了。
僵尸、韩剧、清宫,还有电话骗局,最流行的元素都穿插其中。
第二遍看,因为已经知道了剧情,于是笑点不再那么好笑,而泪点依然被狠狠戳中。
在熊顿接连经历了被开,被甩之后,走出餐厅时整个世界随着她走过一点点地冰冻,音乐响起的时候仿佛能感受到空气的冰冷,当妈妈打来电话祝贺生日的时候,还要强忍着眼泪跟妈妈撒谎的时候心情更是低落到了冰点。
略带点撒娇的口气,真是很让人心疼。
除了爱情,友情也是一般影片中不可缺少的桥段,但不管是男闺蜜还是男人婆,都和熊顿一起剃了光头。
这还真不是一般的好朋友能够做到的,陪她一起疯、一起闹、一起二。
记得看到有人说起过,为什么剧中艾米和熊顿到最后都没有冰释前嫌,这次特意仔细了留意了,熊顿给艾米发了漫画,说我可以失恋十次,却不能失去你一次。
而次艾米那一句,你给老娘好好的活着,足以说明熊顿在离开之前,没有失去她的好闺蜜。
只可惜错过了最后一面。
在梦想面前一切都是借口,从来没有什么来不及。
可对熊顿来说,真是来不及,她有太多想做的事。
在这一刻让我想到,每个人一定都有很多梦想,不要等哪一天真的来不及的时候才去后悔,为什么没有坚持更多。
人不能因为总有一天会死就害怕活着,不能因为害怕失去就不敢去拥有。
最后的那段视频,白百何含泪微笑着跟大家说出一句句最不像遗言的遗言,我又还是不争气地开始擦眼泪了。
心中默念三遍,熊顿、熊顿、熊顿,你会为我们赶走心中的阴霾。
很早就看过熊顿的绘本,从上海电影节上《肿瘤君》媒体测评口碑爆棚开始就很期待这个片子,有幸提前看了内测场,真的是笑到哭、哭成狗,到最后我哭得声音都快憋不住了,用掉了一包半的纸巾,友情提示妹子们看前就别化眼妆了,切记!
故事很简单,无非是主角身患重病活在当下的又一个版本,很多桥段也是被用烂了的,能拍出新意,就是导演的本事了。
一大亮点是熊顿千奇百怪的幻想场面,韩剧美剧齐上阵,一会儿打僵尸一会儿穿越,特效做得认真唯美,冰冻场景大大加分,打怪动作各种眼熟有爱,来自星星的你主题曲想起时更是全场爆笑。
有点点《白日梦想家》的影子,却也是国产电影很有意思的尝试。
想起熊顿的绘本中挠着光秃秃的头皮,一副阿里嘎多的汉子样,还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当然,片子改编后剧情走向和真人应该相去甚远了,相同的却是用微笑驱散阴霾的乐观和豁达,当然,导演传递出来的加了很多料,根本就是爆笑驱散阴霾~随着剧情的推进,后半段催泪程度已经是忠犬八公那个级别的了。
熊顿依偎在母亲怀里交代遗言和向梁医生道别都做到了煽情而不滥情,甚至连煽情也是克制的,说话也是笑着的,内敛的情感更能打动人心。
从商业的角度说,片子节奏完美的戳中了观众每一个笑点、泪点和萌点。
选角老道,cp搭调。
白百合的演技也许被掩盖在《捉妖记》的特效和相对简单的剧情之下,在《滚蛋吧!
肿瘤君》里确是真正发挥上佳,撑起了整部戏,光芒衬得男神吴彦祖都有点像花瓶了。
熊顿父母的演员都是电视上的熟面孔,代入感很强,老戏骨的戏份不多,场场戳心;几个配角朋友演技明显生涩些,但外形都很贴切,各有特色和看点。
调侃女配私生活什么的,也能让人会心一笑。
这个暑期档,国片给了我们太多惊喜。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