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彭于晏,不为青春励志片,唯一的理由只因仔。
电影真的不出彩,所以只能给这个分。
看到她那一年,她16岁,打着少男系女孩的头衔出场。
那时她是林宛儒,笑起来很害羞的样子,有细长光洁的小腿,最讨厌穿裙子。
当吴宗宪问为什么带胸罩可以用懒懒的声音无所谓的摔出一句:可是我有奶啊。
再然后她是林仔仔,没有非死不可的日子有无名。
那些文字透露出她的叛逆,那些照片诉说着她的成长。
在她恋爱的日子里也同样上演着我的故事。
渐渐她不再是只属于网络的仔,在Mv看到她,在杂志内页看到她,在电视广告看到她,这一刻她成为林辰唏。
感觉好奇怪,明明是一个如此陌生又遥远的人,却感觉是一个认识了好多年的朋友,看着她成长,从一个青涩小女生蜕变成华片一姐。
关掉了无名,开始用微薄和非死不可,说话不再是那种懒懒的调调,也开始穿当年她无比讨厌的裙子和高跟鞋。
你好 林辰唏!
再见 林宛儒!
五年的时间太漫长,能改变的东西也太多。
今天有人问我五年前和今天一样吗。
80%还是和当初一样,不愿意改变的人到底是固执还是自私。
这部电影在去年上映的时候就想去看,后来阴差阳错的忘记了。
最近看49届金马奖的颁奖典礼,不过瘾,又把去年48届的翻出来看了一遍,看到这部电影这么多获奖提名,又听到乱弹阿翔嘶声力竭动情的唱完美落地,那一瞬间被感动到,于是搜了一下, 网上已经有全片了,太好了,把电影费省了。
我对于故事有着很高的期望,因为宣传片,因为完美落地这首金马奖最佳歌曲,因为彭于晏只身完成了80%的体操动作,因为真人真事改编,因为励志向上,可是故事的起承转结让人的期望落空,小孩子时开始这段略显单薄,跳马稳稳的落地让人对于后面的发展少了些期待,和体操队小伙伴的关系交代的不清不楚,最后比赛前说的一番话感觉也不那么发自内心;再到后来,因为木瓜的拖累,远走高飞,前面的打戏加上后来在台北的挣扎,木瓜的戏份似乎抢了主角的风头,特别是拿起刀扑哧一下扎到大腿,一下再一下,倔强的表情;义无反顾去刺杀的决绝,最后倒地后为什么导演会给杀木瓜那个小喽喽那么长的戏份,让人不解。
最搞笑的事情发生在后面,把两人吓得屁股尿流跑路的小流氓没有死,背后那个可怕的大boss居然也是原来练过体操的,还说什么体操比赛要拿冠军,要不把你丢去喂鳄鱼这类的笑话,简直无视观众的智商;和女主角的这段戏还挺有创意,只是女主角的戏份太少,两人脸面对面说话都没有,最后比赛前男主角居然在那么空那么高的一面白墙上打了个电话,还真是不紧张,这个电话的位置也真及时。
总之后面的剧情貌似被和谐了,所有人都改邪归正,还重新获得了亲情友情,世界是逆天了吗?
看过挺多励志的电影,但是一部部都趋向于形式,许多励志电影中导演都只热衷于描写主人公的奋斗历程与挫折,比如说《当幸福来敲门》威尔史密斯的成功,整场电影都在聚焦与他的人生低潮与高潮,对大环境的描写可以说少之又少,当然这是好片,只是我个人觉得就像是在某种特定真空的人物,让我觉得是一个故事。
《翻滚吧阿信》给我的第一个震撼是——生活态度。
破旧的平房、尚未粉刷白的裸露的水泥墙、歪歪扭扭的的对联、懒散的知了声、破旧风扇做成的驱蝇器。
尚且不说故事的时代背景,至今仍能在台湾的某个角落找到这样的一个地方,就让我瞪大了眼睛,以前也看过类似的台湾片,也是这么一个情景,但是翻滚吧给我的感触最深,这是一个GDP超过一万多美元的台湾么,这样“简陋”的地方,在我所生长的地方也在渐渐消失,我曾经也有如此的经历,但是近几年都已经消失了,但是台湾还存在,让我有深深的共鸣。
总体来说,似乎这部影片没有一个很完整的故事,但是我却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人,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怎么深入描写一方面,家庭、友情、爱情、帮派,无论怎么写都无法还原出真实的阿信,试问哪个人有能在两个小时中深入的了解一个人呢?
不过是水过鸭背。
所以我觉得这个片之所好,其源于“气”,“气”一在于气氛,理想的追求在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功利主义的环境下往往就会求其利而忘其理,但是电影中那种破旧和慵懒滑稽让我觉得这种理想追求看似遥不可及,实际却比专情与描写作者努力有力许多,我觉得很多事成功在于良好的气氛,喜爱这个气氛,才有热情,理想也是,这种气氛是阿信成功的原因,“气”二在于竞争,教练曾经说大树:"你所有动作都很好,但是你摆着那个臭脸,好像谁欠你似的",当然这种竞争在很多片是很寻常的,没什么好说的,“气”三在于,勇气与相信,我觉得这种相信是不可言传的,我以前也不理解,但是似乎是教练的话“全能体操中所有的器械都是冰冷的器械,如果你没有激情,如果你不和他建立关系,你就永远无法建立你的恐惧”,这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意思,恐惧除了源于未知,还源于不相信,不相信导致不信任,不信任造成误解和猜疑,然后就造成了一种急躁,一种犬儒——即你做坏事,我也做呗,你做的什么我都相信,我也都不相信,这样也就有了“认真你就输了“的说法,但是片子就是告诉我们,要相信,既然目标已经定下,就要去相信他,相信了你们就建立关系,我记得我妈曾经对我说过”你还记得你青春期的叛逆时候呢,很多时候很气人,我都不相管你了,但是你是我的儿子,我只能相信你,因为我知道我相信你,我相信你能变好,你一定能变好的,我就坚持我的历程,后来不就好了么“,对,相信才能坚持,相信才能建立关系,相信能产生爱,片中的流氓黑松,阿信自己,教练,所有所有人不都正是相信阿信,有信念,才能最后成功么,那这样的成功不正正是那种安静慵懒的氛围所带来对环境对乡土,对祖国的信任么?
这些都是钱和物质快速得不到的
好多东西都是轮回的,我们把时尚的轮回叫做复古,那么电影的轮回就是复兴.台湾电影迎来了复兴,48届金马奖让我们看到台湾电影全盛时期的到来.台湾电影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终于再次迎来了曙光.早些年看台湾访谈节目采访台湾电影人都是个个卖房卖车的坚持拍电影,决心可见一斑.记得有一部豆导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挺真实的反应了台湾当时电影人的生活.记得以前金马奖一些台湾电影人得奖感言总是会提到热爱电影的人,坚持做电影的人还有有电影梦想的人,当然他们一定也是这么做的,所以用曾志伟的话说台湾电影可以给港片做榜样激励香港电影.近年无疑是台湾电影票房和口碑双赢的时代.从《海角七号》到《艋舺》再到现在的《赛德克巴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台湾电影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票房奇迹.《翻滚吧阿信》有着和所有台湾电影一样的特征——本土化.语言,舞厅,服装都是台湾人独有的记忆,所以《翻》作为一部励志电影那份感动应该是给台湾人的.就好比台湾人读不懂崔健,跳霹雳舞,海魂衫,回力鞋给我们带来的感动是一样的.所以当《翻》在台湾获得好评的时候,内地观众可能体会不到那份执着.台湾电影很强的地域性可能会限制我们去理解电影中的热血沸腾.我们也知道倒立不让眼泪流下来听上去是多么的坚强,为朋友挺身而出是多么仗义,坚持梦想是多么的不易和伟大.但是我必须要说2个小时对这部电影来说似乎有些长了,我没能看到想象中的热血沸腾更多的是溜走在社会整天打架的混混,也找不到励志的激情,那么简单点一句我想练体操太难当做一个鼓舞人心的转折点了,至少前面的铺陈不够好.个人认为阿信具备一部励志电影的所有内容,亲情,友情,师生情,暧昧之情,但是没能很好的掌控时间的分配,当然我把这一切都归结为地域文化的差异,因为我看到了台湾电影带给我们的更多是惊喜,这些惊喜多过香港电影和内地大片.这样的体育题材的励志台湾之前还有一部《听说》,但是主线是爱情所以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因为爱情这个东西是不存在地域性的.所以《听说》更像一部爱情片.还有一部更像是纪录片的《态度》也燃烧了我很久的热情,因为篮球也是没有地域性的.《翻》在爱情和励志方面下的功夫不够深刻,仅凭借真人真事的原材料是不足以感动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大陆孩子的.当然内地电影中《老男孩》也是难得一见属于那一代人的励志电影.其实对于励志电影的诠释是最好的应该是美国人,在这个崇尚个人主义,相信奇迹发生,坚信绝地反击的国家,励志是他们的强心剂.《阿甘正传》《奔腾年代》《卡特教练》《弱点》《叫我第一名》等等一系列的励志电影,可能不算各个精品但都拍出了那份我们要的热血沸腾和鼓舞人心.金马奖之后看到第一部台湾电影就是《翻》,借它说说对台湾电影的小感慨.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没有悬疑的在走下坡路,当然香港和内地有优秀的导演,演员和投资环境,所以走出低谷是早晚的事.我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地观众纷纷涌入电影院看电影了 ,都变的懂电影了.当然这是好事,但是对电影人来说可能太突然了,所以内地电影市场看似形式一片大好的背后我们的电影变的太缺乏诚意了.为什么每年那么多部电影却没能让大家记住几个.也许我们更需要一部像《翻滚吧阿信》这样的台湾电影来激励一下,不光激励我们还有我们的电影.PS:《翻》原声音乐《完美落地》很好听.
没看过翻滚吧 男孩 只看过这部 也许导演再重复但我不知道 现在这帮写评论的 怎么都这样啊 抓住点不合理的生活常识就猛喷 电影本来就胡说八道的 我就喜欢看胡说八道的 爱看合情合理的 你咋不看科普片 你咋不看中央十 反正我觉得这片子看完就是给人向上的动力的 现在又有多少电影看完了能让人觉得向上呢 故事有的地方是有点假 有点不合情理 但电影本来就是假的 假的才说明这是电影 这不是过日子买菜7块2 你墨迹半天让他抹两毛
既然是“翻身”,这样的人生大概总也离不开荒唐的岁月了吧,这就是一杯茶,香醇、甘冽、苦涩……茶汤都是你的。
看上去艺术影院尚且保留了足本,没有《猩球崛起》被“掐断”的的突兀。
毒品、粗口,国父孙中山的画像和含有“中华民国”旗帜、徽章、对白都保留了下来。
在预热《翻滚吧,阿信!
》的国内影展上,导演林育贤说,大陆影片不感人。
这部台湾青春片保留了监制人李烈《艋舺》式的热血,而导演林育贤则将2005年剧情式纪录片《翻滚吧!
男孩》变成了真正的剧情片:80年代的台北县城,少年的梦想、成长的曲折之痛、兄弟情义、纯洁而青涩的爱情、剪不断理还乱的小镇黑道、不甚完美的父母亲情、迷茫的青春泪水,乃至轻轻点点的钢琴曲、田野的风景,这些都组成了台湾青春片的淡雅元素。
而正是这样一部平淡如水的影片,让人尝到了温盐水的味道。
《翻滚吧,阿信!
》摆脱了纪录片风格,在平铺直叙之外使用了插叙、倒叙,让本来可以以时间轴线顺序交代的故事有了更多跌宕起伏和情感变化,这跟《艋舺》的正在进行时的主线略有不同。
用回忆体去讲述80年代发生在平静乡村的不为人知的体操冠军的故事,听上去有些主旋律?
没错,青春热血励志片就点出了励志的元素。
不知道是不是要一改往日的衰颓之风,在自然风当中寻找一些积极力量。
就当下台湾电视选秀传达的印象来说,以(练体操的)梦想作为整部戏的情感推动,更显得俗套了一些。
但老套也有老套的好处,每个人都有梦想,片子的回忆体更带有人生、成长的视角,每个人都能理解。
虽然这种体操梦的萌生、成长在整部影片交代得那么清淡:爷爷捧场的戏班子、体育系的旁观生、混社会时体操风格的武术和舞蹈、哭泣时的体操倒立……这也许就是“少年之梦”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在生活中,没有突发的情感却始终没有离开。
在荒唐岁月里,混沌少年依然没有彻底离开体操。
对少年来说,梦想只是纤绳,而对于人生来说,梦想已然内化成生活习惯。
就像日本动画《灌篮高手》里的三井寿,浪子回头只因希望重新回到自己的轨道上。
其实阿信并不是十足的混混,只是偶然性和不能选择强加在少年的心头。
荒唐岁月里,人生向上之火从未熄灭。
街头打斗、勾心斗角、市侩流氓、人生苦旅都未曾沾染过少年之梦,所以能保留持久。
阿信对大佬说,之所以他不怕死,是因为他想“翻身”。
故事的结局是一个完美的后空翻,只是多少人能在荒唐过后,像阿信、三井寿那样喊出埋藏在自己身体里的声音。
这声音可是是我想练体操、我想打篮球,也可以是我想学英语专业、我想上北外、上外,我想要一所不被hr秒杀的北大毕业证……可以是正常的过完高中,可以是一如16岁那样阳光、健康、单纯、乐天、开朗。
“翻身”的后空翻,阿信翻得很曲折,也很辛苦,这时间可能有好多年,有母亲的不理解、抱怨,有成长之痛、友谊之殇、皮肉之苦、心灵落寞,却也有爱情滋润、长辈关怀。
阿信不为名、不为利、不为父母……不为他人左右,甚至不为人生左右,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做得很棒。
你也可以。
我也是。
就像是一片儿茶叶在水中的起伏,茶汤当中必然包含了高潮和低谷,“翻身”的人生大概总也离不开荒唐的岁月了,这就是一杯茶,香醇甘冽苦涩都是你的。
在这家艺术影院,剧情片终于还是像优酷上写的那样成为喜剧片。
同行的电影爱好者们笑点很低。
可我还是看哭了。
艺术影院可能还需要一些气氛,比如三层的洗手间小便池临时盖上了黑塑料袋,还有不够洁净的盥洗盆,还有味道,显得影院只顾脸面不顾实用,一层电梯前摆放了电动自行车,还有略显空洞的一层货架。
国内第一家艺术影院,总该鼓励一下。
库布里克书店不错,终于找到了适合放置《生活月刊》的书店,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儿。
从现在我不会再逃避 重新地唤起 埋葬在我心底的血液沉住气 我的心不再移 屏息不放弃 慢慢地朝着我的梦前进忘了吧,混乱的事不再提放了吧,把心思变唯一我会用尽所有力 奋力地跃起在天际 迎着光明我会更用力呼吸 飞到另一个灿烂天空 完美 落地我相信有努力会开启 久违的光明 老天爷总是会看得清 重新又回到最初自己 每一次练习 我只想朝着我的梦前进忘了吧,混乱的事不再提放了吧,把心思变唯一我会用尽所有力 奋力地跃起在天际 迎着光明我会更用力呼吸 飞到另一个灿烂天空 完美 落地阿信,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从只是喜欢;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局限,然后努力做到最好;然后成功;然后到挫折;然后放弃;然后放弃之后的挫折,放弃之后才发现曾今的那个自己才是自己最想要的;再然后再次努力,这次的努力不仅是依靠喜欢支撑着而已,更承载的是对梦想的渴望与珍惜,其中更有的是心智的成长,经历挫折后心灵的沉淀,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还有最后的成功。
不敢说最后是否能够成功,但是一般的我们才走到第一个挫折就真的放弃了,然后再第二个挫折中反复,不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只一味地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埋没了你当初的才华。
阿信想要回来,去找黑帮老大说:“我是来解决问题的。
”看到梦想中最大的拦路虎,他选择的是正视它,不躲避。
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到为了梦想与命相赌的地步,但是我们仍然懒惰。
或者就是再次努力的时候发现自己真的不行了,然后再次放弃。
在剧中,当阿信再次回到体操队,他的体力与速度也大不如从前了,来回跑落单,灵活性也被小树称为“阿伯”。
但是他真的是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自己一个人跑步,训练。
只要有了坚定的梦想,那就会有满满的力量充满胸膛!
可能,这又要联系到现在这个时世界通货膨胀,人心膨胀,急功近利的人越来越多,从小就被比来比去,成为了一个个的模仿者,看不清自己真正的梦想是什么。
所以,面对梦想的时候,我们踌躇、迷惘,我们不确定我们的梦想未来能不能够当饭吃,我们不敢太卖力做,我们得时刻准备更换没有“前途”的行业。
所以,我们看不到未来的摸样,哪怕是未来失败的摸样。
一切尽在歌词中!
之前是在没有看别人的影评写的,觉得不受别人打扰的才是自己真是看到的,看完之后写的是别人教会和自己思考的。
在看完部分影评之后,才发现影评强人很多,我只看到了其中一个面,很多人都从多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了影片,从制作到演员到剧本到实时背景再到思想。
但我也觉得我之前写的很好,符合我的想法。
但看了影评之后,我又有了新的觉得更好的想法,之前想到没有说,现在说下,是写在一片影评的回应里面的:“没看影评之前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看完影评之后,我仍然喜欢这部电影。
不同的电影给不同的人不同感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觉得那些所谓的不合理,都可以认为作艺术的加工,比如说黑帮老大的化敌为友,这本身就是电影,当然可以一点戏剧的加工,何况它本来就真实到真人真事改变的,到底这部分有多真我不知道,但是我很能理解它的这点不合理(如果说它不合理的话),更者,生活有时本身就很戏剧化啊。
电影真正打动人的是阿信为了自己的梦想迷途重返,付出的种种辛苦,最后得到的回报。
这真心是很励志的,也给我们看者对自己梦想至少好好地思考了一下。
可能本身也处于失败之中,所以看到这里真的给我了很大的推动力。
电影本身呈现的就是它想表达的思想。
我们在看书读文章时,结合作者的背景才能更真正地了解作者想表达的。
但是也不能只看背景,而脱离了电影本身,只为以为挖苦作者不良意图,忽略电影呈现给我们的内容。
再者,宝岛文化在这方面确实比大陆文化发展地更好,可贵!
”
林育贤导演的《翻滚吧!
阿信》,也是根据他的真人真事改编的。
在今年的金马奖中也有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剧本的三项提名。
影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年少的体操选手因种种原因而误入歧途,但最后重新回归体操,重拾梦想,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期待已久的这部电影,虽然我没有去电影院看,而是连续载了三天才看到的,庆幸的是1080p的画质没有让我失望。
这部影片,已久沿袭了这些片子的画面的特点,细腻的摄制,柔和的光线,明暗分明,把人带如那个时候,故事的叙述由于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所以不可谓不流畅,不可谓不连串。
作为一部青春励志片,也让有过类似过往的观众们产生了共鸣。
片中融入了不少元素,或多或少的,我从中看到了些许《阿虎》,《艋舺》还有《旺角卡门》的影子。
在面对类似的经历,相近的斗志,在男主角的身上看到了刘德华在《阿虎》中的故事,在《旺角卡门》中的兄弟之情,也在本片中有体现,《艋舺》里面的兄弟义气,黑帮,也在片中有体现。
有很多人拿这部电影跟其他电影相比,说不如哪个什么的,但是这是真人真事改编的,难道为了避免与其他电影相似而要去改编构造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有些故事,有些经历有写相似,但是这不是拿来比较的,而是要从中看到不同的对自己有触动,有感受,有激励的地方。
命运总是喜欢跟人开玩笑。
影片中阿信与兄弟阿山以为失手杀了黑帮老大的儿子,然后跑路,最后还是在其他地方混了黑道,而且还导致阿山的死。
回去面对黑帮老大的阿信,展示了自己的斗志,而黑帮老大年轻时也是一个体操选手,也就给了阿信一个机会。
电影不是拿来比较的,是拿来欣赏和感受的。
生命中有多少这样的玩笑跟巧合,让我们的生命变的稍许有些无奈,也有些让人不明白,但是,这就是生命,你奈何不了,那何不鼓起斗志,勇敢地去战斗呢当经历了歧途的迷茫之后,阿信终于找回了自己,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像阿信那样子,不顾一切,重拾自己的梦想,就算死掉,也在所不惜。
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梦想,但是又多少人有那股永远不灭的斗志,有那股在向着梦想前进时的毅力与坚持,有那种浪子回头的勇气,大部分的人,都在忙乱繁华的世界里,忘记了自己的梦,忘记了当时的热血,丢弃了那时的斗志。
赢别人很容易,最难的是赢自己。
输给别人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输给自己,再也没有勇气去战斗。
这一切,阿信他做到了!
就如同歌里唱的一样从现在我不再逃避,重新唤起,埋藏在我心底的血液,沉住气,我的心不再移,屏息不放弃,慢慢的,朝着我的梦前进。
忘了吧,混乱的事不再提,放了吧,把心思变唯一。
我会用尽所有力,奋力跃起在天际。
迎着光明,我会更用力呼吸,飞到另一个灿烂天空,完美,落地。
彭于晏的演技现在越来越来成熟了,我们从仙剑了解他,他用《听说》证明了自己在不停的努力,我觉得这部翻滚证明他具备了拿奖的实力。
2013-02-28《海角七号》一度让我对台湾电影刮目相看,于是找来这部口碑貌似不错的《翻滚吧 阿信》,如果这这部电影压缩成原来时长的一半,但是保留同样的内容,应该算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毕竟,不像大陆早期的体育题材电影一样,《阿信》没有提到为国争光的话题。
但是一个浪子回头的真实故事,还是有他的吸引力。
而导演竟然就是现实中阿信的弟弟,那个对哥哥百依百顺而又百般依赖的男孩。
这更是最大的噱头。
彭于晏为了这部电影,应该在健身房呆了很长的时间,虽然演技还停留在高中生水准,但是为了工作而努力,能看出这个年轻人有着阿信的顽强。
话务员599不算是很漂亮,但是恬静淡雅,她和阿信之间的爱情让人心动,不知道现实中的阿信是不是和这个女孩走到了一起?
开始5分钟,姑娘说真好真好,我就要看体操片,我说我总觉得是黑帮片,30分钟后姑娘开始不高兴。。。。放着放着,我说599是坏脚,两个人肯定搞不成,结尾处,姑娘再次不高兴,再放着放着,姑娘说又是体操片了,开心开心,我说最后一定是翻在空中电影结束,不会落地的,结果我不高兴。。。。。。
我幡然醒悟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十八岁的自己 在最美的时光里遇见你 我接受你不会再参与的人生 我接受这人生的错过 不得与无常 再见了 说话算话。
过程很现实,显得结局忒童话
林辰唏声音很好听啊!
蛮不错的台湾青春励志片~
柯宇纶终有一天会得影帝的,我看好他
情节走向很奇妙,节奏很奇妙~我是来看帅哥的
尽管有些地方老套,但拍得很好。彭于晏很不错,比以往有质的提升
作为一部典型台湾俗套青春偶像励志小清新脑残片。爱情戏不足减一颗星差评。基情戏不给力再减一颗星差评。对于陈天贵的平庸退步表演和何丽丽的玉镯子不显灵表示很失望再减一颗星差评。最后就是台湾的体操选手真心高大。
故事很好!演员也很好!就是,导演和编剧把细节再完善一下就完美了!有些地方说不过去啊,黑老大儿子怎么突然就和阿信交朋友了,就算他爹是练体操的也不能马虎一下就说过去了啊, 599的声音难道阿信没听出来么?他好朋友是怎么戒毒的?开头也有点马虎,为什么他就突然那么要去练体操就是因为看了一次?
要只是励志就好了
看完之后我就觉得阿信的体操教练长得特别像骗人吃排毒餐被人告到坐牢的台湾排毒教父林光常!!!
推薦給和我一樣:有夢想、愛腹肌的人看~~對於林仔仔,我只能說那角色很不適合她,可能是她LES味太重太重了,他們兩人我怎麼都覺得是兄弟。
我不会倒立,所以不能哭!
混社会那段不错 可惜大陆版有删节。热血不足,节奏缓慢。真人改编电影的不足是,放不开手脚,很多时候抒情过度。如果剪成90分钟,应该是个好片子。
难道看部台湾片……
这个倒立眼泪就不会流下来的梗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啊?
原来导演是阿信的弟弟啊,鼓励给个三星吧。喜欢那段,阿信骑着摩托去约女孩,在楼下放着王杰的歌吧?“跟我约会吧!”像个小孩一样翻滚跟头,真可爱啊
故事很完整,只是没什么特别的记忆点当作全片高潮,就看彭于晏的腹肌了吗?以及他这个身高演体操运动员没什么问题吗?看到阿信混街头的段落突然就想到林丹打王励勤这个梗了-w-
1.0 都真人真事改編了還可以這樣爛...台灣從國民到國片都清新的無可救藥了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