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加斯帕·诺
主演:夏洛特·甘斯布,碧翠斯·黛尔,卡尔·格洛斯曼,阿比·丽,费利克斯·马利陶德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9
简介:两位女演员(夏洛特·甘斯布、碧翠斯·黛尔)讲述女巫的故事。详细 >
MY EYES!这片子如果上电视就可以重现闪光3D龙事件!做装置艺术会误以为屏幕坏了!给出好评的人你们没看瞎嘛,我拖着进度条都头疼…
很红很闪很暗 看坏眼睛
两星半。很多电影可能适合在书店在咖啡厅放,这部电影可以在夜店里放,那么频闪就是加分项,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蹦迪,形式不应该只成为形式,还有和别的形式相辅相成的实用,再加上这部电影里涉及的宗教和吵架,太让人沉浸。片场的矛盾做得也有点浅显,感觉大多数导演拍自己的行业好像永远都没有耐心做实做深,我都不是很欣赏,《爱乐之城》就是面试方玩手机,《中场无战事》就是制片最后还是个骗子,这种标签和印象太欠缺思考,只有娱乐,这部电影除了第一部分的讨论,后来就形成了用这样的情节去讨好属于它的那一类观众,和煽情、撒狗血、虚假的节制一样,失去了本质的艺术形式就仅仅只剩下导演的一种技巧性的对于观众情绪的操控,这部电影甚至是对自己。
Oh my eyes...这要是在影院里,我们都无处可逃。正反打平行剪辑一起分屏给你放出来也是不知道要看哪边,矛盾因此加速积累促成最后的爆发。当红色和绿色的色块开始闪动,我已经放弃抵抗,所有的肌肉都松弛下来,于是那中间幻化出无穷的色彩。
典型形式大于内容,导演Gaspard Noe才是戛纳私生子吧!这片拍成这样也能得奖?但是为了卡司得给多一颗星,Charlotte Gainsberg、Felix Maritaud、Karl Gusman、还有模特Mica,都喜欢。
看加斯帕诺的电影从来都不是为了看懂剧情或者体会主旨,何况我啃的是生肉,大概看得出是一个电影的台前幕后。看加斯帕诺的电影从来都是体验一种新奇的观感,感受一种大胆的试听语言,以及享受被强奸视网膜和脑仁的过程。不过频闪,分屏和祖传的红绿配色这些别人电影中的骚操作已经是加斯帕诺的常规操作了,在我这里都见怪不怪了
8.5 加斯帕·诺的《永恒之光》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感官暴力实验,它以近乎生理折磨的方式将观众拖入电影制作的黑暗内核。开篇的纯白频闪与结尾十分钟三原色的暴走,不仅是技术上的挑衅,更是对电影媒介本质的极端解构,光与影的交替闪烁还原了胶片运动的机械本质,将观众从叙事幻觉中粗暴唤醒。这种"闪瞎眼"的体验绝非噱头,而是诺对电影观看契约的彻底破坏:我们不再是安全的旁观者,而成为被导演操控的共谋者。
最后和开头的15分钟 加斯帕成功杀了我的眼睛🙈
虽然明白什么意思还是浪费声光电啊
6/10。导演恶作剧般增加了前15分钟的短片,将耶稣殉道的旧片与原色重叠,加速闪烁而制造白光效果,眼中被闪瞎出泪光的观众感受到模拟癫痫的体验,之后导演从德莱叶的《复仇之日》取材,在中世纪因精神病症被视为女巫摧残、焚烧的女性,很可能是维护男性权威的牺牲品,这与电影业对女演员的各种剥削行为形成互文。在分屏共呈的休息处,女导演和女演员就拍片经历进行讨论,投资人则密谋撤换导演,慢慢谈及了演员压力、身体暴露和投资人的独裁问题。意图寻找导演失职证据以顶替她的摄影师,认为把女演员逼疯才能获取最佳的拍摄效果,于是在背景电子屏故障/彩色光线的闪烁中,火刑台上夏洛特越是挣扎、求助,操纵摄影机的男性就愈加亢奋,被剥夺指导的碧翠斯在各个布景中穿梭、发怒,最后因无法停止的频闪而崩溃之际,观众也转入女性的立场被实施视觉压迫。
#Cannes19# Please help them, 被Noe的小幽默逗笑。
补标第一次在大银幕看加斯帕诺,有被闪瞎狗眼,但与此同时也确实很喜欢用现代光照酷刑隐喻对女性的精神迫害与物化,而每个人都最直观地从物理上感受着这种痛苦,无从回避。
开幕雷击…
5/10 太烦了,虽然有些想法。女人们不断地抱怨嘶叫,一开始便提醒癫痫症者慎看(想起Tony Conrad的《Flicker》)。睡了几次。观影于戛纳电影节。05/19/2019
目瞪口呆
过于粗暴的一种比拟,拍摄=猎巫。把白色拆解为RGB,再试图以高频找回白色。算是一种影像手术吧。
当闪烁的灯光替代了灼烧的火焰,身体的痛苦得以通过视觉的煎熬来体验。以一个近乎冒犯观众的视觉呈现做出了一种极致的美学,应该是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忘记的独特的观影体验。(希望看大银幕,一定相当刺激)
闪个屁
闪到眼睛痛
1小时左右的这个体量对于加斯帕·诺来说几乎是刚刚好的,虽然你不得不要求自己去原谅他时不时的幼稚,哦,这个该死的又永恒的矛盾体。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MY EYES!这片子如果上电视就可以重现闪光3D龙事件!做装置艺术会误以为屏幕坏了!给出好评的人你们没看瞎嘛,我拖着进度条都头疼…
很红很闪很暗 看坏眼睛
两星半。很多电影可能适合在书店在咖啡厅放,这部电影可以在夜店里放,那么频闪就是加分项,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蹦迪,形式不应该只成为形式,还有和别的形式相辅相成的实用,再加上这部电影里涉及的宗教和吵架,太让人沉浸。片场的矛盾做得也有点浅显,感觉大多数导演拍自己的行业好像永远都没有耐心做实做深,我都不是很欣赏,《爱乐之城》就是面试方玩手机,《中场无战事》就是制片最后还是个骗子,这种标签和印象太欠缺思考,只有娱乐,这部电影除了第一部分的讨论,后来就形成了用这样的情节去讨好属于它的那一类观众,和煽情、撒狗血、虚假的节制一样,失去了本质的艺术形式就仅仅只剩下导演的一种技巧性的对于观众情绪的操控,这部电影甚至是对自己。
Oh my eyes...这要是在影院里,我们都无处可逃。正反打平行剪辑一起分屏给你放出来也是不知道要看哪边,矛盾因此加速积累促成最后的爆发。当红色和绿色的色块开始闪动,我已经放弃抵抗,所有的肌肉都松弛下来,于是那中间幻化出无穷的色彩。
典型形式大于内容,导演Gaspard Noe才是戛纳私生子吧!这片拍成这样也能得奖?但是为了卡司得给多一颗星,Charlotte Gainsberg、Felix Maritaud、Karl Gusman、还有模特Mica,都喜欢。
看加斯帕诺的电影从来都不是为了看懂剧情或者体会主旨,何况我啃的是生肉,大概看得出是一个电影的台前幕后。看加斯帕诺的电影从来都是体验一种新奇的观感,感受一种大胆的试听语言,以及享受被强奸视网膜和脑仁的过程。不过频闪,分屏和祖传的红绿配色这些别人电影中的骚操作已经是加斯帕诺的常规操作了,在我这里都见怪不怪了
8.5 加斯帕·诺的《永恒之光》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感官暴力实验,它以近乎生理折磨的方式将观众拖入电影制作的黑暗内核。开篇的纯白频闪与结尾十分钟三原色的暴走,不仅是技术上的挑衅,更是对电影媒介本质的极端解构,光与影的交替闪烁还原了胶片运动的机械本质,将观众从叙事幻觉中粗暴唤醒。这种"闪瞎眼"的体验绝非噱头,而是诺对电影观看契约的彻底破坏:我们不再是安全的旁观者,而成为被导演操控的共谋者。
最后和开头的15分钟 加斯帕成功杀了我的眼睛🙈
虽然明白什么意思还是浪费声光电啊
6/10。导演恶作剧般增加了前15分钟的短片,将耶稣殉道的旧片与原色重叠,加速闪烁而制造白光效果,眼中被闪瞎出泪光的观众感受到模拟癫痫的体验,之后导演从德莱叶的《复仇之日》取材,在中世纪因精神病症被视为女巫摧残、焚烧的女性,很可能是维护男性权威的牺牲品,这与电影业对女演员的各种剥削行为形成互文。在分屏共呈的休息处,女导演和女演员就拍片经历进行讨论,投资人则密谋撤换导演,慢慢谈及了演员压力、身体暴露和投资人的独裁问题。意图寻找导演失职证据以顶替她的摄影师,认为把女演员逼疯才能获取最佳的拍摄效果,于是在背景电子屏故障/彩色光线的闪烁中,火刑台上夏洛特越是挣扎、求助,操纵摄影机的男性就愈加亢奋,被剥夺指导的碧翠斯在各个布景中穿梭、发怒,最后因无法停止的频闪而崩溃之际,观众也转入女性的立场被实施视觉压迫。
#Cannes19# Please help them, 被Noe的小幽默逗笑。
补标第一次在大银幕看加斯帕诺,有被闪瞎狗眼,但与此同时也确实很喜欢用现代光照酷刑隐喻对女性的精神迫害与物化,而每个人都最直观地从物理上感受着这种痛苦,无从回避。
开幕雷击…
5/10 太烦了,虽然有些想法。女人们不断地抱怨嘶叫,一开始便提醒癫痫症者慎看(想起Tony Conrad的《Flicker》)。睡了几次。观影于戛纳电影节。05/19/2019
目瞪口呆
过于粗暴的一种比拟,拍摄=猎巫。把白色拆解为RGB,再试图以高频找回白色。算是一种影像手术吧。
当闪烁的灯光替代了灼烧的火焰,身体的痛苦得以通过视觉的煎熬来体验。以一个近乎冒犯观众的视觉呈现做出了一种极致的美学,应该是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忘记的独特的观影体验。(希望看大银幕,一定相当刺激)
闪个屁
闪到眼睛痛
1小时左右的这个体量对于加斯帕·诺来说几乎是刚刚好的,虽然你不得不要求自己去原谅他时不时的幼稚,哦,这个该死的又永恒的矛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