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电视剧的原始制作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历史地理背景知识、编剧、导演、演员、道具都很到位了。
后期数字化的时候加的字幕嘛...就...
金田一的办法,手里握着一段绳子,捆得再紧也能瞬间解开。
呵呵,这个没错
为什么费劲找错字呢?
真不是俺吃饱撑的!
一个错字真能害死人啊!上面的【颍】字很少用,俺就知道用于秦始皇设颍川郡,河南临颍和安徽颍上。
河南省郑州市有个颍河路,可是路牌、户口、房产证、小区名字,有的用对的水字【颍】河路,有的用错的禾字【颖】河路。
全都不一致,害死人啊!
有个小区叫【颖河花园】,房产证上的这个字错了,但是只能将错就错。
而户口里又绝对不能错,错了就完蛋了!
因为计算机进行字符串比较时:颍河路≠颖河路。
就算是有河南省郑州市房子,一堆人的小孩还是不了学啊!
颍河路≠颍河西路,多一个字少一个字也都是完犊子!
河南的学也有人抢着上啊!
每年如是!
岁岁年年!
年年岁岁!
呜呼,悲哉痛也!
1 苏三娘是广西义军首领苏三的妻子,故称苏三娘,剧中却说她姓苏。
而且电视开始时,苏三娘的丈夫还没有死,剧中却说她已经和罗达纲有百年之约了。
2 所谓的洪宣娇并不是洪秀全的亲妹妹,她本来行黄,嫁给萧朝贵后,认杨秀清为义兄以促进杨萧的关系,她嫁萧朝贵在先,被洪秀全认作妹妹在后,剧中却说洪秀全让妹妹嫁给萧朝贵来实现政治联姻。
3 石达开在金田起义时年仅19岁,剧中人却有四五十岁。
4 剧中1853年洪秀全问陈玉成年龄,陈玉成说二十几岁,其实当时陈玉成才十六。
5 1852年石达开才21岁,剧中却认比他小不到十岁的石益阳为女儿。
6 萧朝贵的旗子上写的是“肖朝贵”,旗帜上只会写姓不会写名字,更不可能错萧为肖。
7 杨秀清封王后旗帜上还写着“中军主将”,其实这个职务早已被“左辅正军师”取代。
8 杨秀清的旗帜颜色错成了红字红边(应为绿边)。
9 太平军将领用棺材收葬——太平天国前期禁止使用棺木,应以绸布包裹。
10 洪秀全应称呼首义诸王为“某胞”,如“清胞”,而不是“东王”“九千岁”“殿下”。
11 洪秀全在起义时还没剪掉辫子。
12 太平军自称为“天军”“天兵”,“太平军”这个称呼是辛亥革命以后才定下的,剧中却不断出现“太平军”一词。
13 太平军卒长以下士兵是戴红风帽,卒长以上官员将领在风帽上加黄边,职位越高黄边越宽,而剧中人不分品级,随意戴黄风帽。
14 滥用红色,太平天国对红黄亮色的使用有严格限制,一般人除了裹头外是不能随便用红色的。
15 太平军的旗帜有不同的颜色和规格,诸王俱有属于自己的旗帜定制,剧中没有反映出来。
16 洪秀全厌恶喝酒,滴酒不沾,剧中却喝得大醉。
17 太平天国禁止作揖、磕头,剧中多次出现。
18 杨秀清基本上不识字,剧中却常常看书、看奏章。
19 太平天国称火药为红粉,称子弹为铅码,剧中没有使用这些隐语。
20 战争场面总是用骑兵冲锋,无论太平军还是清军都以步兵为主,不可能出现大规模骑兵冲锋的场面。
21 战争长毛总是炮声隆隆硝烟漫天,太平军最先进的武器是前膛炮,不可能造成现代战场上那种硝烟滚滚炮声震天的效果。
22 太平天国初期妇女用多抹额而不是剧中那样戴帽子,而且女性多穿大脚裤以方便战斗或劳动,哪像剧中都是紧腿 23 太平军对军容要求极严,即使在夏天也严禁赤膊,剧中却安排太平军的士兵们在光天化日之下脱了上衣操练。
24 罗大纲在北伐前的官职是殿左一指挥,剧中却说是冬官正丞相。
25 剧中1853年3月太平军中即有"殿右十二检点林"的旗帜,而太平天国第一个十二检点林启容是1854年才封的。
26 朱衣点是明靖江王的嫡系子孙,太平天国少有的诗人将领,天京事变期间他为将军,曾奉命救援武昌,剧中却说他到天京事变还是洪宣娇的马夫。
27 洪秀全最大的女儿在定都天京时才15岁,而他前三个女儿的驸马都是可查的,不可能有一个那么大的女儿出家。
28 洪秀全的女儿不叫公主,叫“天金”,“仪美公主”的封号不符合太平天国制度。
29 天京城内严禁烧香拜佛,洪秀全的女儿不可能出家。
30 洪秀全认为女孩满5岁就不能拉哥哥的手,满7岁要不能走近弟弟7岁以内,男孩7岁就不能和母亲同床,不能见祖母,洪秀全的女儿不能和陈玉成见面 31 天朝门无诏擅入者一律是死罪,陈玉成不可能擅自进宫。
32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城中实行严格的男女分居,禁止男婚女嫁,连儿子探望母亲都不能走近,洪秀全的女儿怎能和陈玉成谈婚论嫁。
33 太平天国虽然长发,但会把头发束、结起来,而不是像剧中那样披头散发。
34 太平天国以鬓角发的长度来判断参加起义的时间长短,剧中人的鬓角过短。
35 童子兵的服装上写着“太平圣童”,毫无依据。
36 陈玉成是广西口音,第一次到湖南就在长沙冒充小沙弥。
37 龙寮岭战役是伏击战,竟被拍成平地交战,太平天国几个王还一字排开对着大炮往前冲。
38 历史上的湖口战役和九江战役是两次战役,湖口战役使太平军完成了对湘军水师的无力化,反败为胜,九江战役火烧湘军战场只是乘胜追击而已,因此这次战役通常被称为“湖口大捷”或“湖口、九江战役”,但没有把它叫“九江大捷”的,剧中完全没有表现湖口大捷的曲折经过,直接上演了九江火烧战船的一幕。
但没有此前肢解湘军水师,太平军是根本没有机会在九江战役中火烧湘军战船的。
39 历史上下令天京城内恢复家庭、允许男婚女嫁的是杨秀清,洪秀全是比较反对的,剧中的表现颠倒了。
40 历史上杨秀清是主张接纳、认同儒家文化的,洪秀全是比较反对的,剧中的表现颠倒了。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央视拍的历史正剧,从中总能归纳出成败兴亡的大道理。
最近翻看老剧《太平天国》,大半部下来,予我深刻印象的便是其中顽固不化的男权思想,主要男性领导人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个个都是冥顽不灵、忠言逆耳,而洪宣娇、傅善祥、韦玉娟、石益阳等来自女性的声音则不惜苦口婆心、谆谆告诫。
可是这一切仿佛狮子吼对蚊子嗡,起不了半点作用,最终无可奈何地导致了天京事变、乃至整个太平天国覆亡的悲剧。
究其原因,难道那些不可一世的天王们会理不清道理、看不见形势吗?
实在是被权力蒙蔽了心智,反而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女人们,能够始终拥有明心慧眼和真知灼见,这又是“当局者迷,旁眼者清”的老话了。
可是放诸现实社会中,又何尝不是依然如此呢?
央妈良心制作,且不纠细小的出入,整部剧还是很尊重史实有看头的:1.洪杨之间的权力之争从永安城就开始表现了,直到天京事变,愈演愈烈。
在是否为西王报仇开始,两个人就开始生间隙了。
2.作为一部为太平天国背书的剧,在刻画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对立人物时,接近于历史原貌,并没有耍计量穿小鞋,忠王与曾国藩的会面更是精彩,很有职业操守。
3.战争场面宏大写实,太平军的水军船只复原到位,九江安庆天京几战人数兵器火炮各种道具不一而足,看得很过瘾。
特别是天京城破,太平军玉石俱焚的场面令人动容泪目。
4.在刻画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这些人时,动用了心思,通过洪宣娇石益阳傅善祥曾晚妹这些人,从爱情的执着和亲情的大义角度来托高这种英雄形象。
5.感情戏过多,影响到了整部剧的含金量,各角色都会配一段感情戏。
虽然是为了增添调味剂,但是多了就容易掩盖主食的味道。
石益阳这个角色就是典型。
1. 本质上还是“三国演义”那种套路。
把本剧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和曾国藩领导的湘军这两方势力随便换成什么大帅,什么军阀,似乎也不会有违和感。
对起义的“义”的描写实在单薄。
2. 名为太平天国,但只借用了一些标志性的人物名字和事件。
洪杨靠本土化的基督教起事,但该剧只有少的可怜的宗教元素。
如果把名字和服饰改改,我不认为还会有人从该剧联想到太平天国。
3. 编剧对这一时期历史的认识不足。
洪秀全在天京事变后才掌握了世俗权力,但本剧中洪本人一直都是实权人物,这样直接导致了天王前期和后期的人物塑造怪异的不连贯。
央妈良心制作,且不纠细小的出入,整部剧还是很尊重史实有看头的:1.洪杨之间的权力之争从永安城就开始表现了,直到天京事变,愈演愈烈。
在是否为西王报仇开始,两个人就开始生间隙了。
2.作为一部为太平天国背书的剧,在刻画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对立人物时,接近于历史原貌,并没有耍计量穿小鞋,忠王与曾国藩的会面更是精彩,很有职业操守。
3.战争场面宏大写实,太平军的水军船只复原到位,快蟹船,长龙船,小火轮,汉阳造,九江安庆天京几战人数兵器火炮各种道具不一而足,看得很过瘾。
特别是天京城破,太平军玉石俱焚的场面令人动容泪目。
4.服装道具考究精致。
从金田村的烧炭党人破烂的布衣到南京城天子鸾驾冠帽,有脏有净由俭入奢,战争生产画面服装还有破损适用细节,还原历史场景。
5.在刻画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这些人时,动用了心思,通过洪宣娇石益阳傅善祥曾晚妹这些人,从爱情的执着和亲情的大义角度来托高这种英雄形象。
6.感情戏过多,影响到了整部剧的含金量,各角色都会配一段感情戏。
虽然是为了增添调味剂,但是多了就容易掩盖主食的味道。
石益阳这个角色就是典型。
北王大开杀戒,洪秀全约束不了北王。
没有令行禁止。
26天王府黄门官和东王有冲突。
东王怒,去面见天王。
杨秀清跳大神,仗责洪秀全。
20:32韦昌辉和他爹对话,讨论杨秀清和洪秀全。
北王观察杨秀清和洪秀全的防备。
表现的不好,洪秀全加强防备都让北王的人看出来了,洪秀全不是白防备了吗表现的杨秀清太愚蠢。
30:00杨秀清和他的女人对话。
31:44李秀成(上错花轿嫁对郎里的袁不屈)和周迅对话。
37:47石达开和周迅,岳父对话。
40:22燕王秦日纲和人对话。
27洪秀全智激石达开,北王。
16:00洪秀全让东王出去督师阅兵。
杨秀清和他女人对话。
18:18洪秀全近臣将洪秀全的决定告诉北王。
20:07杨秀清又跳大神了。
要求封自己万岁。
40:50杨秀清弟弟和女人对话,这女人张的漂亮。
北王妹妹。
节奏很慢啊!
28天王密谋杀东王。
东王让北王出去考察。
15:35周迅又出现。
22:00周迅劝石达开不去天京。
30:15石达开还有一个收拢人心的小心思。
35:40傅善祥和一个帅哥。
谭绍光。
这个男的吐露了北王和燕王要杀东王。
要杀傅善祥。
29杀一个东王杀了四集。
傅善祥让人给东王通风报信。
让一个小孩给撕了。
东王收到白纸一张。
12:34北王燕王召集人呢。
23:12北王燕王动手了。
34:18东王死了。
41:00洪秀全要杀韦昌辉。
3006:31傅善祥知道东王死了。
北王大开杀戒。
石达开回来了。
北王让自己弟弟韦俊监视杨秀清弟弟。
25:29曾国藩出来了。
29:00左宗棠要模仿韦昌辉字迹行反间计。
让韦俊和杨辅清火并。
31:55洪秀全怒!
训斥两人。
监视这两个人。
41:02杨辅清兄弟中计。
31石达开和周迅对话。
接着傅善祥出现。
11:41北王出来见傅善祥。
18:00洪秀全和石达开对话,石达开和部下对话,要去见北王。
21:36谭绍光是洪宣娇的弟弟。
求她救傅善祥。
25:12北王知道二杨逃走了。
29:25韦昌辉和石达开对话。
北王妹妹真他么漂亮。
声音也销魂。
40:53北王要杀傅善祥,还要叫洪秀全来看。
32北王要杀石达开。
北王是不是傻!
10:39洪秀全讨论如何对付北王。
20:05石达开逃走,北王杀翼王府。
23:57北王此刻很高明,拉燕王陈承�上贼船。
25:32北王朝洪秀全要人。
洪秀全表现的完全不是一个首领。
没有以大义名分“以势压人”。
33:34陈玉成和部下对话。
讨论翼王和北王的实力对比。
38:38傅善祥。
如今大家对太平天国这段故事褒贬不一,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支持的人占大多数,毕竟现在还把太平天国当成英雄人物,最近观看太平天国这部电视剧,这是第二次观看,对剧中的杨秀清、洪秀全、石达开、陈玉成、曾晚妹、洪宣娇、苏三娘影响特别深刻,那么这部电视剧由著名导演和众多明星打造,有哪些特点?
太平天国电视剧是一部以太平天国运动为背景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导演和主要演员均来自内地和香港两地。
该剧的背景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全盛时期,讲述了太平天国领袖们的奋斗历程和他们所面临的内外部挑战。
该剧的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情感表现也很细腻,深受观众的喜爱。
导演的手法巧妙,画面精美,音效和配乐也很出色,营造出了一种逼真的历史氛围。
该剧的主要角色表现出色,演员们的演技也很到位。
他们成功地塑造了太平天国领袖们的形象,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思想、信仰和行动。
这部电视剧的制作质量也很高,画面、音效、配乐等方面都很出色,让观众更加沉浸在历史的氛围中。
该剧的主要人物有杨秀清、李秀成、韦昌辉、石达开等。
下面分别就他们的形象特点进行评价。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之一,他的形象特点是聪明、机智、果断。
他在太平天国的早期阶段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成为了太平天国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的聪明才智和果断决策帮助太平天国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他也因此受到了其他领袖的嫉妒和排挤。
在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中,他表现出了极高的战略眼光和组织才能,为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为人十分自负,敢把洪秀全不放在眼里,最后死在韦世辉等人手里,是一个悲剧。
李秀成是杨秀清的副手,他的形象特点是冷静、深思熟虑。
他在太平天国后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冷静和深思熟虑帮助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他的才华和智慧使他成为了太平天国的一位杰出的将领。
韦昌辉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领袖之一,他的形象特点是冷酷、狡猾、狠毒。
他是杨秀清和李秀成的对手之一,他的冷酷和狡猾使他成为了太平天国内部的一位强大的反对派。
他的狠毒和残忍使他在太平天国内部的斗争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他也因此失去了许多忠诚的支持者。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另一位领袖,他的形象特点是豪爽、勇猛、不畏强权。
他是杨秀清和李秀成的好友之一,他的豪爽和勇猛使他成为了太平天国内部的一位英雄人物。
他的不畏强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帮助他在太平天国内部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但他也因此受到了其他领袖的嫉妒和排挤。
这部太平天国电视剧以男人为主线,尤其以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陈玉成、韦世辉等人为主线,大家都喜欢看英雄故事,了解英雄人物,其实这部剧最成功,还是对几个女性人物刻画十分成功,一个是有情有义的洪宣娇,她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侠女,喜欢乐于帮助人,并不是因为她是天王的妹妹,就很自大,相反她为人十分低调,敢爱敢恨,除了洪宣娇之外,还有有情有义的苏三娘,曾晚妹、傅善祥等人,这些人物与前面这些英雄人物相比,感觉戏分不多,正是因为有这些小人物,才衬托这部剧的价值,你们认为呢?
央视播放时,在天生桥,闵健比较感兴趣。
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只看到大陆影视的通病——谈恋爱的女人就爱生气。
现在看,本剧近于弱智,既不尊重历史,也没有丝毫的艺术价值,能在央视播出,完全是体系内缺点的大暴露。
从头到尾最常见的场景就是——进谏+不接受进谏,重复了不知道多少次,所以正确的剧名应该叫《 N次被拒绝的谏言》。
曾国藩,左宗棠之流倒行逆施,帮助清狗维持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真是大逆不道啊。
对于一个僵化保守的顽固政权,你指望它全面深化改革是没有用的,当慈禧也预备立宪的时候,大多数人还不晓得这一切有多荒唐。
反清反洋这一点应该是没错,错就错在为啥定都南京。
内部熵增太快,天数也。
总体说来,不敢,不能,不想是一回事,应该,愿意,必须又是另一回事。
其中奥妙,我也不知道啊。
首义六王这几个老戏骨们演绎得相当不错,尤其是杨秀清和洪秀全。然而大量浪费时间的原创男女感情戏为此剧扣分,狗血的刑场婚礼+男女殉情剧情足足来了四五次之多!!!洪宣娇和林凤祥、谢满妹和陈宗扬、陈玉成和曾晚妹(最恶心曾晚妹这个恋爱脑角色,陈玉成的附属品,脑子里除了陈玉成没别的,矫情到极点芝麻大点事就闹脾气、出场次数还贼多,逢她出场的剧情必须快进)、李秀成和石益阳……编剧你是拍言情剧还是拍历史剧?另外,此剧的编剧张笑天脑子出了什么毛病编出石益阳这种玛丽苏角色?这个原创角色石益阳救过翼王石达开的命、替石达开出谋划策击败曾国藩、规避天京事变、还救过东王杨秀清的命、劫法场救曾宪、积极学习西洋文化、亲手击毙湘军大将李绩宾、当了忠王李秀成的媳妇……就差给周迅立个牌坊“千古完人石益阳”
小时候因为这出现了同款纸片游戏,没事时是天天找人玩
记得当时没太看懂……可能是因为太小了?
怎能不记?!
去年重温过的电视剧,跳过儿女私情,真是把太平天国描写的波澜壮阔。虽然是一次顶着宗教名义的起义,但也是一个阶级去尝试变革的壮举,对待这场起义运动,前前后后看过很多说法,也曾对一些抨击的说话大为认可,但最后才想明白,好多事其实可以用一句俗话来解释,屁股决定脑袋,坐在什么位置上确实会说什么话。ps:傅善祥真的很好看
这段历史就不喜欢
不知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
央视拍的很一般,剧本一般,可惜了演员和这段历史。太平天国主要是反抗满清动摇了满清的统治。本质还是农民起义,宗教愚民,政策很奇葩,失败主要是内讧和外国洋枪洋炮的绞杀。湘军和淮军基本上是现代枪炮武装的军队了。编剧瞎编了太多的感情戏。一个国家需要立国精神,没了精神国家就垮了。东王必死,天父附体乱来。北王做了刀子。翼王不该出走。没有根据地能立国十四年也是艰难。
缓则全都得死!
这么有诚意的一部历史剧,那些打一星两星的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你们真的认真看过吗。那些说美化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拜托你们用点脑子,电视剧不都这样拍吗,康熙王朝难道不是,水浒传原著看过吗?施耐庵全程都在夸宋徽宗,试问又有哪个会觉得水浒中的宋徽宗是好皇帝。电视剧在很多情节、镜头都暗示了太平天国的腐败和目光短浅,还要怎样,非得贴上这是好人那是坏人的标签你们才懂?因为太平天国是土匪、流氓、邪教组织,就给电视剧一星的,也拜托你们想事情不要那么幼稚。人民英雄纪念碑下的浮雕你可看过?太平天国和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农民起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日子过不下去了要找出路,这没什么对错,正因为有无数个陈胜吴广那样不认命的人,我们中华民族才没像印度阿三那样处于半躺状态。历史是来总结经验教训的,不是让你们来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一部为反人类神棍张目的剧集
感情戏太多,太小家子气
一个农民起义能拍得这么狗血是我没想到的
公子13-14 18-20 24 26 28 30-31 33 36-37 40-41 45-46(太难看了 跳了很多 可能不全
女状元被东王也不是天王的潜了的时候气得吐血
还是不敢深挖历史啊
那段时间,中央一台每晚演的电视剧一家人都一起看,算是国产大剧时代
高兰村是康熙王朝里的明珠……
小时候看过,最近看《李鸿章》传记想起这部电视剧。最多一星,这种荒淫的邪教组织,根本不值得央视拍摄,更浪费了这么多好演员!
重看发现相当好啊,怎么评价那么低,倒是康熙帝国的评价怎么这么好,不懂不懂